我总是受不了果报怎么办?

我们要想不受恶的果报,我们有恶因,恶因是无量劫累积的,没有办法消灭;可是恶的因,要没有恶缘,不会
我的图书馆
我们要想不受恶的果报,我们有恶因,恶因是无量劫累积的,没有办法消灭;可是恶的因,要没有恶缘,不会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 了,十法界也没有了,那个时候所现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就是佛华严的境界,诸佛境界。  这些理跟事,我们要透彻明了,认真的学习。学习从哪里下手?佛也告诉我们,教我们一个方法,「普贤行愿」。诸位要知道,普贤行愿就是不思议的境界。普贤行愿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礼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就是不思议。如果我对人恭敬,普贤菩萨教给我的,我要礼敬他,我要把他当作诸佛看待,把他当作父母看待,你有思有议,不是普贤行。普贤行完全自自然然,就是这样,没得好说,没得好想。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对一切人事物的真诚恭敬,那才是普贤行;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对一切人的善行赞叹,是普贤行。才生一念,我应当要赞叹他,不是普贤行了,为什么?落在意识里头。落在意识里面修这些行,是四圣法界之行,将来果报是什么?声闻、缘觉、菩萨,藏教佛、通教佛,这个果报。这里面真的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诸佛不思议境界在哪里?『一切法界皆周遍』。你要听了这句话,你要懂得这个意思,我们现前就是一真法界,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华藏、就是极乐净土,此界他方不隔毫端,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我们是迷惑颠倒,把华藏、把极乐、把佛华严,搞成今天这个样子。怎么搞的?不善的因,不善的缘,搞成这个样子。所以说到最后,还是一句老话,「断恶修善」。断恶修善里面,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回归到一真。断恶修善,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只不过是六道里面有漏的善因善缘而已,果报还是人天福报。如果断恶修善,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著了,果报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如果断恶修善,连分别也没有了,还有妄想,妄想很难除,妄想很微细,自己也不知不觉,确确实实一切分别执著都没有了,不错!你可以入佛华严了。所以断恶修善,有一丝毫的分别执著,出不了十法界;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这才超越十法界。  由此可知,所谓超越、所谓不能超越,都是在自己起心动念之处,外面的境界确确实实唯心所现,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果然通达明了这个大道理,今天世间什么样的灾难是鸡毛蒜皮,这个东西无足以挂齿。它对於那些具足妄想分别执著的人产生作用,如果是分别执著没有的人,对他毫不相关,没事。放下分别执著,他住的是一真法界,住的是佛华严。你没有办法放下分别执著,你住六道轮回,今天这种天灾人祸你不能避免。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是从你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还是自作自受。
N同时转发到微博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新!变现功能上线
现在,只要登录微口网账号,点击“我要变现”,就能领取任务,轻松推广商品,坐收丰厚佣金,只要一分钟操作,就能获取50%超高提成!
合适的商品更容易推广,你可以根据公众号定位,选择调性最适合推广的商品;如果没有公众号,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者符合自己品味的商品。
优秀的产品文案能让我们赚更多钱,你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文案素材;如果你不想用,那么你可以自己随心撰写合适的产品文案。
关于购买链接
你可以将购买链接粘贴在“阅读原文”处;或者分享购买链接/二维码至社交平台或社交群内。只要有用户通过此链接购买了商品即可获得丰厚提成!
转藏至我的藏点因缘果报系列
什么是因缘果报
【因果的4个特性】
如何运用因果
运用因果的诀窍
一。什么是因缘果报
(1)什么是因缘果报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因缘果报、因果的概念。说到因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时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却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但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大家认为因果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认知来推测出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普通人对于因果的概念多数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如果相信来世的则会认为这个结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
其实佛法讲的因缘果报、因果定律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和此完全不同。我们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因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究竟遵循着一种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1)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因果业力的作用是如同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一样。
因就是种子。我们从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想过的内容都会成为种子,业因。
比如我今天想了,我想赚点钱、或者我要去某个地方玩。这都是因。我们说的话、做的每件事情,都会成为种子。
一颗种子,要有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才会成长、结果。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种子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这个过程就仿佛我们造作的业因,聚集各种助缘,最后得到结果。
什么是缘呢?同样是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做得事、说的话、思想的内容。这些不仅仅是种子,同时还是其它种子的缘、助力。
比如一个人想去某地游玩,这是个想法,正好他有钱、有福报、有时间、天气、环境都合适,这些是缘,于是就去了。没想到他从前欠了别人的赌债,结果在玩地方遇到债主了。被打了一顿。于是去游玩这件事情,虽然是他当初想法的果,这个果是各种条件聚集而形成,同时又成了他被打的缘,另一个果报的一个助力。
因果就是如此运行,每个因都在适合的条件下发展,同时又对其它的因的发展起着作用,相互缠绕、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复杂到我们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非要用比喻来讲:每个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没有尽头的森林,无数的种子、无数的发芽、开花成长、无数的果实。而果实则继续变成种子。不同的植物之间又相互缠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或者也可以比喻成一张没有边际的大网、上面纵横交错着种种因、种种缘、而这些条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交汇点:果报,无数的果报又继续和其它的因缘相交汇,层层叠叠无有穷尽。
佛在《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讲:
& 假使经百劫  不坏诸业因
 &因缘和合时  有情随受果 
就是说我们造作的业因,种种因,哪怕是过了很久很久的世间,依然不会损坏,无论我们做得是善因、还是恶因。都会成为一颗种子,一旦和其配合的条件具备,那么就会有果报出现。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
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
《华严经》讲: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
就是说,从单单一个业力来认识,就可以知道我们大家的无量业报、果报,都是由种种缘的聚合而成。就和这一个业力一样。我们自身的一切业力、果报都是如此的。
佛法讲的因果,并不是简单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样。佛法讲的因果,是指出我们自身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怎么运行的,都是因为有因、有种种缘的配合,最后形成的果报。
有人会说这似乎没什么,挺简单啊。是挺简单的,我们后面还得深入介绍,因果的特性,它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因果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二、【因果的4个特性】
前面说了因果的运行。那么按照这个因果运行的模式,我们还需要了解因果的几个特点:
&&1&因果是自作自受的
因果的作用永远是自作自受,绝没有你造作的业果,导致别人承受的。或者别人造作什么业力,而你得到果报的。
&般泥洹经&讲:‘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哪怕是父子至亲,其造作的业因也不会因为亲缘关系而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父亲造作了什么罪过,结果牵连到一家人都受到打击。于是很多人就误以为业力是可以传递的。甚至于发展出世俗中自己造福儿孙享用的观念。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一个人犯罪,全家受到牵连,依然是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有这样的因,故此会有果报。而不是因为某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它人得到果报
我们也同样看到,一样有很好的父亲却生出一个不幸的儿子,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的亲属竟然很好。用业力可以传递、可以代受的理论是解释不通的。
一个国王的儿子成为王子,并不是因为国王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个儿子一定造作了与此有关的业力。国王不过是助缘之一。
在经典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叙述:
《佛说无上依经》:如来知见自业自受。无有自作他受果者。
《诸法集要经》:
 &&诸愚夫异生  由因缘和合
 &流转三界中  皆随于自业
 &非自作他受  非他作我受
&&2&因果各业不同
《大庄严论经》讲:
复次我昔曾闻。有一国中王嗣欲绝。时有王种先入山林学道求仙。即强将来立以为王。从敷卧具人索于衣服及以饮食。时敷卧具人而白王言。各有所典。王于今者不应事事尽随我索。我唯知敷卧具事。洗浴衣食。悉更有人。非我所当。
以此喻可知一切诸业。如王敷卧具人各有所典。业亦如是。各各不同,色无病者财物可爱。智等诸业各各别异。有业得无病。有业能得端正色力。如彼仙人从敷卧具人索种种物终不可得。若生上族不必财富。诸业受报各各差别。不以一业。得种种报。若作端正业。则得端正色力。财富应从余业索。是故智者应当修习种种净业得种种报。
这里说曾经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于是入山学道求仙,希望将来有个继承人。于是向跟随他的负责卧具的仆人要衣服和饮食。这个仆人就说,大家各有分工。大王不该什么事情都和我来要,我只知道卧具的相关事情。而衣服饮食则有其他人。不是我来负责的。
这个故事比喻的是一切诸业,如同仆人各有分工一样。各个不同。健康、财富、容貌、智慧这些业力都各个不同。
有的业因可以得到无病的果报,有的则得到容貌端正。如同那个国王一样向负责卧具的人索要其它的东西是得不到的。
如果生为皇族或许便无须财富,各种业力的受报是不同的。不会因为一种业因得到各种果报。如果你做了容貌端正的业因,那么就会得到这个果报。而财富则应该从其它的业因得到。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造作各种善因、善业得到各种不同的果报。
这个故事讲的非常形象。
所以大家以后不用问,我放生了怎么夫妻还是老吵架、我都布施了怎么还得病、我已经不邪淫了怎么老是发不了财?
这就和国王向管卧具的仆人要饮食一样。业力各有各的果报。
&&3&一业多果,多业一果.
在佛法中讲述的因果业报都提到过,一种因会得到不同的果报。但这些果报都是与此业因属于同类的。
比如不邪淫的果报,经中讲: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独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是十恶事。
所以种下一因,得到的可能是多种果报,这和我们自然界的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一样,果实总是比种子大,而且还不止一个果实。
再比如说杀生得到的果报,决不仅仅是被人杀这么简单。一命抵一命的说法在因果理论中是不现实的。
不要认为因果就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么简单。问题其实非常多。
在《鬼问目连经》就叙述了非常多的业力果报的例子,例如: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恒患头痛。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好以杖打众生头。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顽无所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强劝人酒。令其颠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这里说的花报,就如同种子开花一样刚刚显示出样子来,真正的果实还没来到。
这些鬼问目连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痛苦,目连就告诉他们从前他们做过什么业因导致的,而这个业因并未完全成熟,刚刚才显现出效果。将来的果报是在地狱。
这里的鬼的痛苦之处,也并非是什么怨亲债主跟着它、陷害它、它已经是鬼了。而是果报如此。
从这里我们了解我们遇到的事情,有的未必是真正的果报,真正的问题恐怕在现世还未到来。
那么什么是多业一果呢?
这个很好理解了。那就是最终的果报是多种业力的集合。比如上面《鬼问目连》中说的一样,这个鬼为什么经常头痛呢?因为曾经喜欢用棍棒打别人的脑袋。它肯定打了不是一次,这些业力集合在一起导致了地狱的果报。如果它仅仅偶尔打过一次别人,果报则肯定不是这么严重。
如果你造作的同类业力特别多,结果也一定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4&因缘果报的运行由心调控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
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
大家注意这句业集随心。业力的聚集是跟随什么呢?是心在控制。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还讲过:起妄想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
就是说起妄想心,执著我、和我所有的这种心念,导致造作聚集各种业力,受生死轮回。
因缘果报的运行是跟随心的操纵。而我们只要明白这个关键,就可以运用它转变我们的因果运行。让它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而不是被业力推动。
四。如何运用因果
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有什么用呢?佛法叙述的道理其实在现实中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因为因果的道理是叙述世间运作的真正规律,所以我们能利用这个规律给自己造福,为自己带来无穷的利益。
大家学习佛法,并非有很多人一开始就是为了求得无上智慧,或者求得解脱轮回,并不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大部分人是为了现生、甚至来生得到一些现实的福报、利益。仅此而已。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
对的,严格来说学习佛法本质就是如此,就是为了令自己更幸福、更有福报、更有智慧。虽然有人的目的有些局限,但本质是一样的。
《大般涅盘经》讲: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
什么意思呢?所有学习佛法的人,有成就的人,他们为什么修习佛法?是为了能让从前的恶业减轻,定业减轻,轻微的业力不再受报。
我们大家从前都曾经在身语意上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业力,这些业力有善有恶。这些业力都会导致相应的果报。而果报就是我们现在现实中所体现出来的贫富、贵贱、吉凶、平安或灾祸、健康和疾病等等情况。这就是果报。
我们学佛就是为了改变这种果报,让坏的果报不再出现,让比较严重的恶果,变的轻微。这就是目的。
所以我们不必以为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为了现实中能得到什么利益而觉得忐忑不安,相反这恰恰是我们学习佛法的原因。当然我们得按照佛法中叙述的来做。不能道听途说,仅靠自己从社会上听闻来的一知半解来指导自己。真正的佛法是在释迦牟尼佛讲述的经典当中。
果报有好有坏,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坏的果报不再出现呢?
前面我们说了因果的运作就如同种子遇到了适合的土壤、水分、阳光后发芽、成长、结果一样。
我们从前作的业力、曾经做过的身语意恶业,是无法消除的。已经做了的不可能让它消失。如同种子已经种下,如果不想让它发芽、成长、结果,该怎么办?
很简单,不给它水、阳光、适合的土壤,这种子自然就不会发芽、不会成长。不会结果。
于是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一再宣说,如何灭除恶果:《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
说的再清楚不过了。一切我们的各种境遇,无不是各种缘的聚合。这些缘、条件相互聚集才会形成果报。如果没有了适合的缘、条件那么自然就没有了这些果报。
所以想要没有不好的果报、消除各种灾难、贫穷、疾病等等不如意的事情。该怎么做?
消除导致这些果报的条件就可以了。没有这些条件,自然就不会再有这些结果了。
比如你现在的财富很少,这是因为你从前造作的业力、各种缘的作用,肯定是贫穷的因、贫穷的缘聚集在一起导致的,而且从前也没有多少富有的因缘。故此有这个果报。现在怎么办?断除各种贫穷的恶业,就是减少贫穷的条件、因缘。造作各种富有的因缘,这样才会改变。
释迦牟尼佛用了更多的比喻来和我们谈这个问题:
《大般涅盘经》讲:
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比如有两个人犯了王法,那么一个眷属众多,来帮助他开脱,可能就会得到更轻的判决。比如现在如果你有钱可以请个好律师,那么打官司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而有智慧的人,因为善业多,就和眷属众多一样,可以得到比较轻的果报。而愚痴的人,因为造作的善业少,就和眷属少一样,造作的恶业可能会收到比较严重的果报。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假如一个人从前做过很多善业,得到各种福报,那么哪怕从前造作了一些恶业,其果报并不严重,甚至可以承受。试想一个人有很好的福报,果报是亿万富翁,那么从前他造作的些许财富损失的恶因,不会导致很大的影响。体现的并不明显。
善男子。譬如二人一则肥壮一则羸瘦。俱没深泥肥壮能出羸者则没。
又如,一个人强壮有利,身体壮实,那么他要是落到沟壑泥潭当中可能就能生还,而瘦弱多病的人可能就会丧生了。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服毒。一有咒力及阿伽陀。一者无有赖咒药者毒不能伤。其无咒药服时即死。
又如,两个人都服了毒药,一个人会各种咒术,有各种药物,一个没有,那么没有的人可能马上就死了。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多饮浆。一火力势盛一则微弱。火势多者则能消化。火势弱者则为其患。
又如,两个人都饱食,一个因为年轻气盛可能就完全消化了。一个则恐怕年老体衰会因为一顿饱饭而得病。
善男子。譬如二人为王所系。一有智慧一则愚痴。其有智者则能得脱。愚痴之人无有脱期。
又比如,两个人被国王抓住,有智慧的人可能会想办法逃脱,而愚痴的人可能就没有逃脱的时候了。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涉险路。一则有目一则盲瞽。有目之人直过无患。盲者坠落堕深坑险。
又比如,两个人都路过危险的道路,眼力好的人可能过去没什么事,平安度过,而另一个眼力不好,则可能坠落悬崖。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饮酒。一则多食一则少食。其多食者饮则无患。其少食者饮则成患。
又比如:两个一起饮酒,一个吃了些东西,一个没吃多少食物,前者可能喝酒没事,后者可能胃出血。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敌怨阵。一则铠仗具足庄严一则白身。其有仗者能破怨敌。其自身者不能自勉。
又比如:两个人在战场杀敌,一个人有一副结实的铠甲,一个人一身布衣。前者可能战胜对手。后者可能被杀。
复有二人粪秽污衣。一觉寻浣一觉不浣。其寻浣者衣则净洁。其不浣者垢秽日增。
又比如:两个人被粪便污秽了一副,一个人去清洗,一个人不去清洗,那么不清洗的则污垢会越来越多,而清洗的,衣服会十分干净。哪怕从前曾有污染。
复有二人俱共乘车。一有副轴一无副轴。有副轴者随意而去。无副轴者则不移处。
又比如:两个人都乘车,一个人乘的车有轴有轮,自然随意来往。一个则无轴无轮,根本不会移动。
复有二人俱行旷路。一有资粮一则空往。有资粮者则得度险。其空往者则不能过。
又比如:两个人都旅行,一个带有足够的干粮、一个则空手前往。那么前者可能遇到危险平安度过,后者恐怕无法坚持。
复有二人为贼所劫。一有宝藏一则无藏。有宝藏者心无忧戚。其无藏者心则愁恼。
又比如:两个人都被盗贼劫夺,一个人另有宝藏,一个没有。那么前者不会担忧,后者则被洗劫一空,十分忧愁懊恼。
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有善藏者重业轻受。无善藏者轻业重受
有智慧的人,有善业如同宝藏,即便有恶业,受报也会轻。没有善业的人如同没有宝藏,一旦受报会果报严重。
这么多的比喻,其实就讲了一件事,我们现在果报如何,就看我们的各种缘的作用,如果善业多,善果多,则果报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种方面好的境况,如果没有善业,只有恶业、或者恶业多,则现在的果报就有些惨了。
故此,佛法讲:诸恶莫做、诸善奉行。
这是我们改变果报的不二法门。不再造作恶业,减少恶果的缘,造作各种善业,添加善报的缘,那么我们现实生活就会逐步好转,恶果消失、善果日增。
五。运用因果的诀窍!
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们所处的境遇,让自己的果报越来越好。
当然改变因果还是有诀窍的,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巧妙地改善因果,那么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前面说了改变因果,就是增加善缘、善因。造作善业。减少恶缘、恶因,这样可以消除恶果形成的各种条件,从而使它不在出现,或者即便出现也较原来大大缩小。
但是这个因缘聚合的过程是怎么运行的呢?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这个我们清楚了,就是讲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况,都是各种条件聚集起来的。这些条件如果没有那么果报也就没有了。
那么这些条件是怎么聚集起来的呢?我们看到后面的说明:业集随心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我们的业力怎么运作是跟随我们的心来的,是由我们的心来调控的,是我们的心来指挥的。
所以如果想要改善目前的境遇,抓住诀窍的话,就得知道这一点,从这一点着手,就会事半功倍,甚至无本万利。
那么我们看看世尊对于业力的聚集是怎么说的:
《业报差别经》讲了四种情况:
复有业作而不集。
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有人造作了恶业,但却没有聚集,不形成果报,因为他造恶之后,害怕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悔,认为这是不应该,而且不再造作这样的恶业。这种情况下虽然造作了恶业,但却不会聚集成果报。
复有业集而不作。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恶。是名集而不作。
有人虽然自己不造作恶业,但却会有恶业聚集,有恶报。这样的人是虽然自己不造作,却以恶心、劝他人造作。这样的行为,即便自己不造作恶业,但仍然有恶业聚集。仍然会有恶果。
复有业亦作亦集。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那么即造作恶业,也不改悔、还继续坚持,甚至还劝他人,这样的情况是即造作,也聚集,恶报来的就快了
复有业不作不集。若有众生。自不造业。亦不教他。无记业等。是名不作不集
那么自己不造作,也不教导他人造作恶业,或者是无记业(就是不算善、也不算恶的业力)都是不作不集。
这四种情况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业力运行的种类。同时也指出了我们想要改变因果的的方法。
从前我们都造作过恶业,那么想要它不形成果报,该怎么做呢?
那就是: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
这样就对了。这样就可以令自己的境遇逐步好转。这里并不牵扯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样的精力、财力、仅仅是心念的转变。就可以了。
那么这也是我们改变因果的诀窍。业集随心,改变我们的心,就能改变业力聚集的方向。
在《骂意经》中讲过: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你做什么样的功德,修福造寺、甚至救人放生,都不如什么?守意一日,让自己保持善意,没有恶意来的更有价值,更有福报。
这更注解了我们所说的这个改变因果的诀窍,以心为主,以调整我们自己的心念为主。抓住这个就是抓住了诀窍。
否则你天天去放生布施、天天去造寺搞慈善,未必这个业力很快就聚集变成果报。就是可能出现作而不集的现象。
这是很多佛弟子长期迷惑的事情,我做了那么多善事、布施了那么多钱、放生多少多少。为什么现在生活不好呢?这也叫作而不集!就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作而不集?因为我们的心没调整好,我们平素的念头有太多的缺陷,有不少的嫉妒、嗔恚、骄慢、邪见等等,这些会聚集什么?聚集恶业。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10-17 21:49
宇宙间一切法(所有的事物、现象)都受因果法则的支配,善因必有善果,恶因必有恶果,俗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是因果表现的方式,也为世人称为“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正确说应该是因缘果报,因是原因(主要的因素或条件),缘是助缘(配合的因素或条件),由因缘和合生起存在的诸法是果,此果对能造之因而说是报。世间万法的生灭变异,有情的生老病死,莫不受此法则支配。[1]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发表于:13-10-17 21:50
&因缘果报细说
&发布:明华居士&&
  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是赖以维系社会秩序的法律,也常因为受到客观因素所左右而难以获致绝对的公平。世间真正的公平是「因果」,无论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无一能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下获得宽贷或殊遇。因此,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才是人间最公平的仲裁者。
  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佛教的因果观源自「缘起性空」的道理,旨在阐明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待「缘」聚集又生他「果」,如是辗转相摄,乃成森罗万象。因此,宇宙间从自然界到众生界,从天体到微尘,没有一个现象能脱离得了因果的关系。
  因果律是事物生灭变化的法则,《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任何思想行为,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的业因,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因此,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实相,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因果的道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管我们相不相信因果,因果是绝对存在,它像空气一样,充满整个宇宙,无时无处不在公平地执行著有情人间善恶的赏罚,或无情器世间的成坏。《涅盘经》中郑重指出:「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因此,一个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但是不能不怕业报,不能不畏因果。
  因果,具足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因是主因,缘是助缘,由因缘和合所产生的事物称果。宇宙中,大至一个世界,小如一个微尘,都没有实存的自性可言,而是随著因缘不同,果报就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想了解因果,就必须认识因缘,因缘的种类包括:(一)有因缘与无因缘;(二)白因缘与黑因缘;(三)内因缘与外因缘;(四)正因缘与邪因缘。能够正确认识因缘,才能趋正避邪,才有好的果报。
  在佛教诸多教理中,「因果观」与人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对「因果」应该有如下的正确认识:
  一、因果通于三世:《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业报,如影随形,造了善恶业因,不管时间久暂,只要因缘成熟,必定要受果报。因此,因果报应在时间上有现报、生报、后报等「三时报」之分。
  佛教的三世因果论,乃是「惑、业、苦」三者相续循环的因果关系,亦即由「惑」起「业」,因「业」感「苦」,于「苦」复起「惑」,于是三世流转,循环不已。三世并非专指前生、今生、来生,而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因果非宿命论:〈因果十来偈〉说:「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x慢中来,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这首偈语说明人间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丑陋,都是受过去生所造善恶业影响的结果,并非由他人所操纵,更不是命中注定。因此,因果观是肯定努力、上进,是乐观进取的道理。
  三、凡事各有因果:世间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为所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表现得最为浅显易懂的,莫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此,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不爽的业报思想对社会人心的规范,远远超越法律条文有形的束缚,因此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
  四、果报自作自受:《地藏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一语道尽「善恶因果,决定有报」、「因果业报,自作自受」的至理。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不是宗教教化的戒条,是人人心中的一把万能尺,度量著自己一生的命运,也刻划著人世间善恶的长短,更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未来的我。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发表于:13-10-17 21:52
 人的一生是命运注定的,命运从哪里来的?你过去生中自己造的,自作自受。你今生修善,你来生一定得善果,得福报;你今生作恶,你来生一定得恶报,一定要受苦难,不是别人主宰的,自己主宰自己。这是我们对现前社会第一桩要做的工作,如何让人相信因缘果报,如何让人相信自作自受,然後他的观念就正,无论受什麽样的艰苦也不会怨天尤人。看到别人享福,自己知道那个福是他修的,我受罪,我明白我没修,不会羡慕别人,不会嫉妒别人,他的心是平静的。所以虽然贫贱,他能够安於贫贱,他知道自己怎麽修福,明白这个道理,他知道自己如何改造自己的环境,自求多福,绝对不会再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是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才造这些罪业。所以我们学佛,佛门四众弟子对於因缘果报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要透彻,要常常拿这个劝人。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发表于:13-10-17 21:55
你们算是有了佛法的基础,现在,我要从实修的角度让你们了解“因”、“缘”、“果”、“报”。
所谓的“因”,就是你们内心的念;而身体和外界的种种事物能让你完成此念便是“缘”,内心的念配合上所完成的事情便是“果”,完成的好、坏层度便是“报”。
因此,当你友好的“念”,再配上“缘”,那你便会有好的“果报”,同样的,当你有坏的“念”,再配上“缘”,那你便会有坏的“果报。
也许你会说,你是动念,但三业并不去造作,那不是没有“缘”和“果报“了吗?但是,你不要忘记,你这次能掌握住不去做,并不是你永远都能如此。所以,你们应该知道的是,修行不能限于身、口的掌握,而且是连所动的每一个念都应该了如指掌。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一个真正修行人他所畏惧的应该是“因”,对于“果”,他须要给予“接受”,在“接受”的同时,他并不须要去感到害怕,因为“果”的成熟有一定的“因”与“缘”,而所成的“果”已是事实,他所怪的,就是过去的“因”与“缘”,但是,这已经过去,是已成为的事实,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学会去“接受”。
但是,如果说心中具备了造恶的种子,那他便会有很多恶念,而这就是“因”,有了“因”的存在,再加上“缘”的配合,那他便会招到恶果报,所以说,修行人畏惧的是心中的种子,是他所起的每一个恶念,因为恶念的存在,便会有令自己去造恶的可能,正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当你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时,你要做的就是“接受”是不是说就要“接受”问题就能解决呢?不是的,而是在“接受”了之后,你才会设法却解决问题,要不然,单靠埋怨,问题还是问题,这就是佛门常说的“随缘消旧业,莫再种新秧”。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发表于:13-10-17 21:55
因缘的意义
  一个人绝不可能独自生存,多多少少总要和别人共处,人和人之间,有着种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大家分工合作,才能生存下去。
  一草一木,也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因为植物的生长,如果只有种子而没有土壤、空气、阳光、水份等等,也绝不能生长。
  故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种种因、缘构成的。
  甚么是因、缘呢?
  世上的物质,不外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造成器物,还得加上一些人工。例如一件木器,木材是「因」,木匠的工作是「缘」,木器造成,供人使用,这是「果」。
  再以一棵树作为例子,生成这棵树的种子就是「因」,使这棵树生长的土壤、空气、阳光、水份等等辅助条件就是「缘」。
  一切事物都是由「因」和「缘」互相结合,到了一定的时间,发展而成的。
因缘和果报
  至于人的生命,同}也是因和缘的结合而存在。因、缘和合,人的当世生命开始;因、缘分散,人的当世生命便终结。
  为甚么有些人生活在贫苦和忧患之中;有些人却过着富足而安乐的日子呢?其实这是受着过去所做的因所影响的。
  做好事,叫种善因;做坏事,叫种恶因。这些引起果的功能并不消失,而只是潜藏着,遇到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于是善因便会引致善报,恶因引致恶报,这便叫做因、缘和果报。
果报和人生
  在社会中,大家常会见到:坏人享福,好人受苦,那岂不是违反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其实好人受苦,并不是因为他做了好事反而受苦,而是前世种下了恶因,这一世成熟了,故要受苦果;现在做了好事,刚种下善因,善缘还没有成熟,要经过一段时期,甚至要到来世,才能招引善果。
  同样的,那些坏人享福,也是因前世的善因已经成熟;至于他现在所做的恶因,也要经过一段时期,甚至来世,才能受恶果。
  所以佛教常以三世因果来解说世上种种的因果现象,当我们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后,便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使生命充满意义,成为一个负责任,重道德的人。
节录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学课本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发表于:13-10-17 21:57
以这样说: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所感受的一切,无不是因缘果报。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是因、如是果。现在得到的结果,完全是因为以往种下了这样的种子(因),待因(种子)缘(阳光、土壤、水)具足了,就要结果。所以说,种什么样的种子,结什么样的果。因此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因果。
《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由于我们的业障、习气及环境的影响、诱惑,在我们所思所想中都是贪、嗔、痴、慢、疑;在我们所做所行中都是杀、盗、淫、妄、酒。人们之所以这样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不懂因果,不相信因果。
我们先来看看造作十恶及所得的果报:
杀生:将人或动物直接或间接杀害,属于杀生恶行,此恶行会得多病、残疾、短命、多祸殃、骨肉分离等果报。
偷盗:凡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财物,未经同意擅自取用或侵占即为偷盗,此恶行会得贫穷、少财、遭盗或财产与他人共有而无法自由支配的果报。
邪淫:乱搞男女关系以及从事与色情有关的行业都属于邪淫,此恶行会得:夫妻互相怨恨,生活不美满,配偶不善良、不忠贞或妻子受人拐骗奸淫,或得不到满意眷属等果报。
妄语:说谎、作伪证、不守信用都属于妄语罪,此恶行将得到经常受人诽谤、欺骗之果报。
绮语:说黄色邪淫的话,使人想入非非,或说些毫无意义的话,称之为绮语,此恶行得说话无人相信、无人接受、口齿不清等果报。
两舌:搬弄是非、挑拔离间即是两舌,得亲属不和睦、远离、厌恶的果报。
恶口:用凶暴、恶毒的话骂人即是恶口,得常遭人恶口相骂、多遇诉讼纷争的果报。
贪欲:贪求财色名利、迷恋不舍,即是贪欲,得心不知足、贪得无厌、做事不顺利、不如意的果报。
_恚: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即是_恚,得常被他人说长道短、常被人厌烦、相貌丑陋的果报。
痴:对很多事情存有不正确的知见、邪见,不相信因果,得生在充满邪见的家庭、生在偏僻缺乏佛法与文明的地方,自性虚伪、好奉承、巴结使诡计的果报。
有些信佛人、学佛人,遇到一些问题:什么夫妻不和、子女不孝、工作、生意不顺了、身体不好了,就着急上火,生气抱怨: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怎么还没有好报?别人做了那么多恶事还有善报。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你要问自己,你做的真是好事、善事吗?善恶是非不是以你的标准为标准的。你认为的善不一定是善,你认为的恶也不一定是恶;你认为的好不一定是好,你认为的坏也不一定是坏。我们是修大乘佛法的,大乘佛法的善恶标准,是看发心、看动机。发心善、动机善就是善;发心恶、动机恶就是恶,什么是善?饶益众生、一切为了众生就是善,打人、骂人都是善;什么是恶?一切为了自己,自私自利就是恶,拜佛念佛也是恶。
你不是信佛人吗、信佛就要信因果,人与人的缘分不外乎有四种:讨债、还债、报恩、抱怨。
在很多年以前,一个老人遇到了一个尊者,他欢天喜地供养了尊者,尊者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可以提,我可以满足你。”老人说:“我就想晚年过的幸福,”尊者说:“那好,把你儿子抱来。”老人晚年得子,十分珍爱这个孩子,赶紧把孩子抱给尊者。尊者接过孩子,一使劲就把孩子扔进河里,一转眼的功夫孩子就溺死了。老人缓过神来,痛不欲生,恨不得杀了尊者:“我供养了你,你问我有什么愿望,我说了,你却杀了我儿子,这算什么呀?”尊者告诉他:“别急,等一等。”过了一会从河里升起一股黑烟,一个声音对老人说:“你还不给尊者顶礼,我是你前世的仇人,我今世来就是想让你的晚年生不如死!幸亏遇到尊者,尊者慈悲化解了我们的怨恨,我们的债清了。”说完这股黑烟飞走了。
你曾有恩于人,人家要用同样的方式回报你,这是你种下了幸福快乐,是该享受的,有什么好高兴的?你曾经伤害过别人,人家今生用这种方式回报你,这也是自己种下的苦果,是该承受的,有什么好生气的?
信因果也要信佛说的三世因果。因果通三世:如果做了好事和善事,却没有在今生感受善报,那么它可能在下世成熟;如果没做坏事和恶事,却感受了恶报,那是因为上世种的恶果在今世成熟了。同样的道理:别人做了恶事,甚至无恶不作,不仅没遭恶报还有好运,就是因为他上世种下了善因,在今世成熟了,他在今世种下的恶因要在下世或下下世成熟。有的人种下的因也许是现世现报、也许是未来世报、也许是下下世报。种了善因却还有痛、有难、不顺,这是好事,是去病,去难、去魔、是重业轻报,恶业消尽了,用不了多久就是一片光明;有些人作恶多端还事事顺利,这不是什么好事,是在消福、积祸,待福报享尽了,就是一片黑暗。因果业报、丝毫不爽。不会有任何差错,也不会有任何浪费。因果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不要只看眼前的善恶得失,要往远处看,一定要把目光放远一些。真相信了因果就能想得开、放得下,就不会怨天尤人。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相信因果,不信因果绝不是真正的学佛、信佛,绝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人说:我不懂因果,不知者不怪。有些杀人犯这样说:我因为不懂法而杀了人。法律绝不能因为你不懂法,杀人了就不承担责任。道理是一样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巅扑不变的真理、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干了坏事,自己不说,谁也不知道。这纯属自欺欺人之举,殊不知,阳间有漏,因果难逃,因果绝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国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二日及十三日在中国时报上发表了上两篇专题报道:“穿山甲人”。大概是这样的:一九四八年的某一天,贫苦的农夫张秋潭在他那小小的果园里耕种时,看到了一只穿山甲,正要捉住它,穿山甲却跑进了山洞里,于是他与自己已怀孕四个月的妻子彭仙及三个小男孩共同追捕,他们在洞口架起木柴并点燃,希望用烟把穿山甲熏出来,但忙了半天,再也没有见到穿山甲的影子。五个月后,彭仙分娩时,被产婆的骇叫声惊动,当她第一眼见到孩子时,立即晕厥过去,等她苏醒后,抱着孩子,眼泪像雨水一样冲洗着孩子,她生下的不是一个女孩,而是个怪物。这个怪物的降临使山村的人们倍感恐慌,他们像中了魔一样,要求张家把怪物交出来,张秋潭夫妇当然明白,一旦交出孩子的后果,于是对外诈称怪物已死,实际则把她――张四妹,藏在一个斗室里。这一藏就是4年,一九八二年三月被无意中发现。张四妹终于结束了34年的幽闭生活。最后,杨柏先生这样写的:我无法形容张四妹女士的形象,一定要形容的话,我同意村民们的称呼:――“穿山甲人”:她头发全无、光秃的头顶,双眼几乎呈五十度的角度向上吊起,鼻子塌陷,嘴唇突出,牙齿象坟岗上凌乱残破的墓碑,其中一个门牙却像大象的牙一样,冲破尖耸的嘴唇,满身鳞甲,令人看了发抖,更恐怖的是她的眼睛,没有眼睑,像条鱼一样,两眼圆圆的瞪着,眼框像烧红的铁圈。“新生活报”曾邀请皮肤专家为她诊断,结论是:无药可治。
所以,每个人都要谨慎地取舍因果、取舍善恶。从这个角度来说:快乐与幸福的因叫善,悲伤与痛苦的因叫恶。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恶念、恶行也要禁止,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善念、善行也要尽力去做。杀害一个小小的生命,看似无足轻重,因缘成熟要还500条;动了一个小小的恶念,看似微不足道,未来要感受500世。
《贤愚经》记载:佛弟子中有一位难陀比丘尼,有一次与某位已证得阿那含果位的贫女一起供养佛,佛先接受贫女的供养,难陀看不起贫女,向佛说:“世尊为什么不接受我的供养,却先答应那位乞丐的请求呢?”由于辱骂有修行的人为乞丐,难陀比丘尼受到五百世出生乞丐家为乞丐的果报。
《百业经》上有一则故事:一位精通三藏的大管家,因眯起眼睛学一位小眼睛的比丘,并骂他:“简直像狗一样”,当生结束后,以此因缘堕入狗身一千年,后遇舍利子尊者,因对舍利子尊者生起信敬心,提前500年结束狗身,但因学人家小眼睛,转为人身后自己则生了一双小眼睛,父母起名叫:小眼。
所以你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善是恶,都不是为别人做的,而是为自己。就象吃饭,谁吃谁饱。因果也是一样,谁做谁得。只要种了因,未来的果就一定由自己来享用,无论这个果是善还是恶、是好还是坏。所以没有人让我们痛苦,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没有人伤害我们,是我们自己伤害自己。
生存在这个世间的人,大部分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有些人把它归结为:命苦、命不好,是天注定的,消极的任凭命运的安排。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它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关键的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好?命运不好是因为自己毛病多、缺点多。有些人承认自己命运不好,但却不承认自己有毛病、有缺点,认为自己很好、很完美;有些人想改变命运,但不知道怎样改;有的人想改变命运,但却不想改毛病、改缺点。
所以,念佛是念心,要时时刻刻观照这颗心:修行是修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转到正念、善念上来;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转到善行上来,只有这样才能该掉自己所有的毛病,只有该掉了自己的毛病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毛病少了,命运才能好。命运不好不是问题,不改毛病才是问题。
所以行善才能安康,断恶才能解脱。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发表于:13-10-17 21:58
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缘,是指一切事物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佛教把这些关系加以研究分析,可以心、色二法分别论之。心法依四缘生起:一、因缘,亦名亲因缘,即自心中业识的种子,彼为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名亲因缘。二、无间缘,亦名等无间缘,即众生攀缘的心、前念、后念接续不断,故名无间缘。三、所缘缘,指众生心念所攀缘的物件,经云:‘心本不生,因境有’,故一切外境皆为所缘之缘。四、增上缘,除前三种缘外,其他所有增加上去的力量,皆名增上缘。此四缘生法,譬如会抽烟的人,想抽烟是出于自心中习气的种子,即是亲因缘;抽烟的欲念不断即是无间缘;得遇见了香烟即是所缘缘;烟瘾大发即是增上缘;此四缘成熟了抽烟的行为。色法依二缘生起:一、亲因缘,比如一粒椰种具有能生椰树为因,是最有亲切的关系名亲因缘。二、增上缘,比如肥沃的泥土以及阳光、空气、温度、水份等等帮助椰种发育长大的助力,名增上缘。世间一切诸法的生起都离不了这四缘的关系。
  果报的‘果’研究起来,也可分成现果、来果、后果的三种。所做的善恶之因,在现在这一生成熟招果的叫做现果;在来生成熟的,叫做来果;在后后多生成熟的,叫做后果。这是从三世的时间上,说明因果是每一事一物生长和成功的必然性,有如是因,招如是果,其间关系虽极复杂,而是有条不紊,毫厘无差的。同时果报所以有现生成熟的,有来生成熟的,有后生成熟的,其原因约有二种:一是因的力量有迟早,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种在地下,瓜种当年生成可结瓜果,而桃核出生,须经三四年才能结桃;二是缘的力量有强弱,如四缘并进,条件具备,成熟自然早些,否则助缘只有一种两种,力不充足,或因土壤不良,或因阳光不够,空气缺乏,那末这瓜或桃的成熟,自然又要延迟了。
  有些人不明白因缘果报的定理,就怀疑因果倘是可靠的,如何眼见世间许多做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报?而那些做恶的坏人,反而晨夕享乐,过著很富裕自在的生活呢?这道理凭三世因果的眼光看来,是很简单的,即好人今受苦报,因他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果;而今生虽然做好,善因薄弱,善缘未熟,要待来生,才受好果。反之,恶人做恶反得好报,亦是这个道理,因他前生种的好因已熟,先享福报,今生所造的恶因,业缘未熟,苦报还在来生,任他怎样也逃不了的。‘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话是值得我们玩味的。
  因果的定律还有两个要点:一是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你不做因,如果做了,不论好恶,种子永留识中,不会坏灭,遇缘便起现行,招受果报,如果做了恶因,要想不受恶报,那是没有办法的;要想有办法,唯有修习佛法,断尽三界烦恼,获得出世圣果,方可免除轮回受报的痛苦。二是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可以为再做点好事,就可把这应得之罪抵销去。须知佛、天理无私,不受贿赂,不过多做善事,多增善缘,使恶报由重转轻,所谓‘重报轻受’,这是有可能的;同时由于善缘增多,恶缘渐减,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办法。可见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极为需要的。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发表于:13-10-17 22:01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三月念佛七法会
(初三上午) 一切皆为因缘果报
昨天下午已经讲了学佛对生命有什么作用。当然,各种宗教都是为了生命解脱,但是佛教的解脱叫做究竟的解脱,没有轮转的解脱。佛教的解脱在生生世世成为不退转。
一切宗教里面,唯有佛教的经典最多,分有三藏十二部。“三藏”就是经、律、论。那么经典是讲什么呢?经典就是因缘果报的经验介绍。戒律就是为了规避一切恶的果报,而订出戒律。我开始学佛的时候也不明白有这么回事,认为一切戒律是佛门里成佛的一种过程。现在真正明白到戒律不是成佛不成佛的问题,戒律是断掉恶的因缘果报;经典就是介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戒律就是要我们断一切恶,规避一切恶,这不仅是学佛人的问题,应该是所有人的问题,因为做恶的人就会得到恶报。
讲到因果报应,连我开始学佛的时候,我也认为不可能有这么回事,否认了因果报应。学佛了几十年,慢慢地观察很多场面,实在有因缘果报。我们看一个人做恶,好像当下他没有什么果报,我们认为不可能有这么回事,后来时间证明是有的,不是当下看得出来的。所以我悟了一个道理:天有定时,地有定理,人有定量,命有定数。
有些人造恶业,因缘果报召感来共业的后代。昨天晚上我为什么先叫小孩上来?悟道了就看懂了,不悟道就看不懂。父母和老祖宗做恶的时候,这个果报就是召感同样恶业的后代。你们相信有这么回事吗?为什么要体现在后代身上呢?比如我们两个人打架,当你打不过我了,你就把目标转移到我的小孩去,因为打不过我嘛,最后你们找我的家人作为目标了嘛。
我搞教育工作,讲很多的道理,我并不是一天就融入这个行业来。特别是开始时,我对佛教的因缘果报是根本不相信的,通过这么多年的认证、实践、考察,最后肯定因缘果报是实实在在的,唯有快慢有差别、早晚有不同而已。那为什么有快慢有早晚的差别呢?既然讲因缘果报嘛,比如一个人虽然作恶,但是他原本有一定的善根和福德,所以他这个恶报就往后推了嘛。等福报慢慢消化完了,最后就到恶报了。
佛教不是发明因缘果报,佛教是尊重因缘果报,改良因缘果报。告诉大家,我也是一个现身说法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自己也不是好人嘛,但是今天我跟大家讲,那就是在因果改良以后才有缘分跟大家说的。我的癌症也不是普通的癌症,我肝脏里面是七个肿瘤啊,你们有肿瘤才一个两个,后来转移到肺部的时候又是两个,这两个不得了,太大了。9.8cm相当于多大?是不是比这个拳头还要大?我肺部有9.8cm的肿瘤,小的是5.9cm,在右肺部这边,由于肿瘤大,压迫神经,已经造成这边瘫痪了。我一直都没有去医院,因为自己当医师,自己懂得,病这么重是绝对不会好的。
大家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好人。《地藏经》有一段经文这么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都有罪过。我们念头错了,就已经成为病毒留在我们身上,久了就爆发出来了。今天为什么要讲这些呢?来到法会的苦难人和家庭,首先你们要认可自己不好的一面。但是今天你们能进到南山寺,不是南山寺给你们什么,那是你们有善根福德才有缘分闻到佛法。闻到佛法做什么呢?有改变的机会,让你们“从头越”,重新开始。
如何反省自己呢?首先想一想从小到大,自己对老祖宗、对父母有没有亏了孝道?第二,成家立业以后,有没有亏了夫妻的感情。第三,有了小孩以后,自己有没有真正当好父母,有没有亏了父母之道。我哪一个道都亏,所以最后五脏六腑都坏了。亏了家人,这个身体就坏了。亏了天地,就严重了,亏天地比亏家人严重。亏天地是伤命,亏家人就伤身。
我们平时讲短命就是亏天地了。为什么短命是亏天地呢?虽然我们生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但是我们生存在天地里面啊,我们一旦亏了天地,你马上就要走了。亏父母,父母可以原谅你,所以才是伤身体。你亏天地了,天地不会原谅你了,我们呼吸就没了,马上OK了。所以说人不能亏天地,也千万不要亏了家人。亏了家人就没家了,亏了天地就没命了。所以大家要懂得,现在我们是亏了道得到的因缘果报。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
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看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果要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