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百货批发行业退货问题的亏损问题

因亏损问题 北京华堂及百盛两百货零售门店同日关闭 _ 东方财富网
因亏损问题 北京华堂及百盛两百货零售门店同日关闭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11月1日消息,因经营情况不理想,北京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和百盛太阳宫店两大百货业零售于10月31日同日关闭,停止营业。
  11月1日消息,因经营情况不理想,北京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和百盛太阳宫店两大百货业零售于10月31日同日关闭,停止营业。  据悉,在此前的两年中,华堂商场也因为亏损问题相继关闭了北京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门店、右安门店、大兴店。以致北京华堂门店从9家减少至2家,并未开设任何新店。  华堂商场十里堡店是其进入中国后开的首家门店,十里堡店关闭后,华堂商场在北京将仅剩下丰台北路店、亚运村店两家百货店以及位于三里屯的食品馆。  北京华堂企划部负责人程宁表示,十里堡关店主要是经营状况一直不理想,虽然经过一系列调整但仍未摆脱亏损状态。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华堂商场保留的几家门店目前也均未盈利。  为扭转持续的亏损,华堂商场也曾在2013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北京华堂公司内部经营战略、管理方法、门店商品结构和服务等方面的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  有业内人士指出,华堂商场北京门店定位混乱,生鲜食品超市高端,百货楼层却低端,因此外界看不清楚华堂商场要抓住的到底是哪部分顾客。  观点地产获悉,另一家关闭的百盛太阳宫店也因为亏损导致,在今年9月13日,就曾发布了拟出售百盛太阳宫店的公告。  由于新店开业成本高,加之周边商业居多竞争激烈,从2010年12月开业至今,百盛太阳宫店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日,百盛太阳宫未经审核账面净值为10.32亿元。
(责任编辑:DF150)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老佛爷百货难逃客流魔咒&客流下滑餐饮撤离
日08:41&&来源:
  亏损收窄似乎并未让老佛爷百货在京扫去阴霾。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位于地下一层的大食代商户全部离开,再一次隐现了商场客流不足的问题。按照商业规律,餐饮本是商场中聚集客流的中枢,三年的磨合与适应,让老佛爷百货摸到了一些经营之道,但这不足以缓解品牌孤军奋战的经营压力与行业低迷的重压。在电商等渠道的高压之下,客流下滑是整个西单商圈面临的共同问题,老佛爷则最为头疼。
  大食代撤离
  如果说客流下降是西单商圈中商业项目的共同烦恼,那么定位超前西单商圈的老佛爷百货更甚。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位于地下一层的大食代已无商户经营,尽管餐台、桌椅等还未全部撤离,但这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在地下一层与四层区域,老佛爷百货分别设置了两个较为集中的餐饮区域。四层以热辣壹号、绿茶、好牛、鹿港小镇等品牌餐饮为主,地下一层区域是以档口形式经营的大食代。从服务客群的角度来看,四层品牌的餐饮定位与老佛爷百货的目标客群相对契合,地下一层的大食代主要为小吃、快餐,更多像是楼上品牌导购的食堂。大时代与西单商圈的客流更为吻合。
  客流稀少带来的经营压力,可能是大食代未能继续坚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初时,北京商报记者就看到近半商户撤离,随后一年,大食代一直未出现满员状态。一位曾在此经营的商户表示,大食代餐饮品牌需要高人气带来高翻台率才能保证收益,但老佛爷百货的客流不高,多数餐饮商户每月都有4万-5万元亏损。
  另据商户反映,由于有接近50%的高扣点,微利的生意几乎无法保障每月收支平衡。
  对于商场楼上的餐饮品牌,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同在西单商圈出现的某时尚餐饮营业额几乎是老佛爷百货的4倍之多。北京商报记者昨日向老佛爷百货相关人员了解具体情况,但对方表示,由于有严格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负责人还在出差,不能及时予以回复。
  压力待释放
  最近两年里,老佛爷百货中国CEO Paul Burke积极地与商圈内的同行交流、飞往多个城市考察项目。尽管百货业似乎已处于最坏的年代里,但老佛爷百货的扩张意愿丝毫不减。
  在过去两年经营里,老佛爷百货的业绩已出现改善。去年,老佛爷百货业务已呈现销售增长,亏损同比减少14.2%至3580万港元。在合资公司I.T今年的财报披露中,截至2月29日,老佛爷百货亏损同比减少24.6%至2700万港元。I.T方面认为,与Galeries Lafayette的合营企业业务持续获得销售增长,有助于减少亏损。Paul Burke曾预期老佛爷百货今年将走向盈利阶段。
  日重返中国,到今年10月,老佛爷百货将步入第三个经营年度。在履新老佛爷百货中国CEO时,Paul Burke接到的最具挑战的一项任务,是在中国开出10-15家门店。从去年到今年,他先后辗转成都、重庆、武汉、天津等多个城市考察,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对外正式公布是否找到合作伙伴。
  尽管老佛爷百货的亏损持续收窄,但单店作战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西单商圈。老佛爷百货与业主金融街的合作形式为联营扣点,但在全国扩张时不一定还会获得如此优惠的条件。
  其实,邻居的经验或许值得老佛爷百货借鉴。距离老佛爷百货最近的西单商场,同样是一家老字号。尽管这家商场受到面积有限影响给招商和引进新业态带来了阻碍,但强化珠宝等鲜明的经营思路,给企业赢得了市场空间。另外两家驻扎西单商圈的老牌百货汉光和君太也并非一成不变。去年,汉光百货斥巨资翻新商场,调整经营业态。有消息称,这几乎耗费了企业最近一两年的利润。在汉光百货之前,君太百货也全面对商场进行了升级。
  与同行相比,老佛爷百货也试图变化。去年,老佛爷百货在北京斯普瑞斯奥特莱斯开出了一家折扣店,另外还与限时折扣平台魅力惠合作。老佛爷百货还经常推出超低折扣促销吸引消费者光顾。Paul Burke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营百货需要及时将库存消化掉才能不占压太多资金。不过,自营百货不易,需要考虑仓储、物流以及每一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商品计划。除了商品采买与运营上要找对节奏,做推广的市场部对于自营百货来说也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将老佛爷百货内的品牌全部推广出去,尤其是大量的自有品牌。”
  百货的尴尬
  以商品销售为主的百货生存空间越发逼仄,尽管自营百货在利润空间、特色度上会有一定优势,但对于与百货合作最紧密的购物中心来说,这一占地面积大、租约期长、租金低的业态合作早已不是第一考虑对象。相比之下,ZARA、优衣库、GAP等时尚品牌旗舰店,纷纷成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在当今全面健身热潮的带动下,运动品牌迪卡侬也改变了在华的开店策略,从只开独立店变为进驻购物中心。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在目前即将开业以及正在品牌调整的大型商场中,迪卡侬成为香饽饽。
  最近两年,国内百货品牌王府井、大商、天虹、重庆百货等巨头都已暂缓增加百货门店,发展重心倾斜在购物中心、医疗、金融等其他领域。外资百货品牌中百盛、华堂、马莎百货等频频关店,百货业的生存状态十分胶着。
  参照发达国家的现实,百货的坏日子似乎仍未到尽头。拥有海量门店的百货大鳄梅西百货推出的全渠道转型计划似乎并不成功,美国梅西百货已连续四个季度同店销售下降,分析师预测,前景仍不够乐观。梅西百货对旗下Bluemercury化妆品店和Backstage折扣店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抵抗抢夺市场份额且颇受欢迎的折扣连锁店。无论是国际百货的风向标,还是区域百货的引领者,百货业务的发展一再被边缘化。
  其实,无论对于想大举扩张的老佛爷百货,还是试图借助他山之石攻城略地的英国百年百货House of Frase,对未来再乐观也难抵现实的残酷。(记者 刘宇)
(责编:王子侯、夏晓伦)文章关键词:
×扫描分享到微信李国庆,醒醒吧!当当正在走下坡路
昨日(3月7日),当当网2012年四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当当2012年第四季度总营收为2.592亿美元,净亏损1960万美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2087万美元。
据了解,自上市以来当当已经连续亏损了7个季度,在短短两年时间亏损了6.69亿元。当当亏损的重要原因是成本在营收比例过高,最高曾达到90%。
“穷的只剩钱”的李国庆
不过在当当网CEO李国庆看来,当当增长的代价是最小的最合算的,“就是按现在亏损面,以我看到的竞争对手情况,我认为我们的财务能力和现金流能力只强不弱。”有分析认为,李国庆是在影射竞争对手京东商城,资料显示,2011年京东亏损近12亿元,毛利率仅为5%。
而在谈及如何减少亏损的问题时,李国庆认为,有两种途径可以减少亏损,“一是更高速增长,从而总体减少亏损;二是关闭百货自营实现盈利,但是我不会关。”
李国庆的乐观是有底气的,2012年年底,他曾公开宣布,当当坐拥14亿元账面资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躺在厚实的粮草上的李国庆嚣张地说:“大家都缺钱,就我不缺钱,当当网穷得就只剩下钱了。我就等着这一天呢,把他们都消耗光,前三里面,一定有当当。”
市值仅3.19亿美元
然而事实并没有李国庆想象的那么乐观,在当当网周四盘前公布季报后,其市值跌倒3.19亿美元,还不及“小弟”唯品会
的12.7亿美元。据i美股分析,如果扣除去年年底李国庆高调宣称的2亿美元现金,当当网自身价值仅存一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值仅仅相当于京东最近一笔融资的七分之一。
而还有一个隐忧可能让李国庆并不能高枕无忧:当当网的增长正在放缓!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2年B2C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792.6亿元,较2011年增长99.2%。如果以99.2%为基准衡量,当当网的增长正在放缓,甚至远低于行业水平,资料显示,当当2012年总营收较2011财年增长44%,而2011年及2010年这一增长速度分别为59%及56.5%。
互联网记者崔西甚至认为,在增长继续放缓的情况下,有可能淡出主流B2C阵营,“当当的处境则更加艰难,业务几乎与京东重叠,销售规模却不到京东的十分之一。”
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八
艾瑞咨询数据还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2012年二季度,当当网在B2C市场中占有1.3%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八位!与2012年一季度相比市场份额下降0.5个百分点,排名也下滑了3位。而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曾经还和淘宝几乎是“平起平坐”得当当,2012年底选择了以旗舰店的形式入驻阿里天猫商城。
黑马哥在此提醒李国庆同学:醒醒吧,当当正在走下坡路!伴随着阿里、京东、苏宁三足鼎立之势渐明,当当网的市场份额、用户和人气正在流失!
当当网为什么会如此快的衰落?请看《创业家杂志》2009年的报道《当当:错过黄金10年?》
除了图书音像外,其他的都没大成
创业之初,俞渝和李国庆共同起草了早期的商业计划书。他们为当当网谋划了三个赢利方向:图书音像、信息服务、媒体价值。这也是他们认真研究了国外几家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后得出的判断。
十年以后,俞渝承认,“我们只做到了第一个。剩下两个都没有做成功”。
2003年,当当曾经占到当时国内B2C市场40%的份额,无论是图书拥有量还是销售额都遥遥领先,毛利率高达23%。但是在一片低迷的互联网形势下,出身华尔街的俞渝还是为当当选择了更加稳妥的“持平增长”模式——在盈亏持平的基础上稳健增长的路线。因为谁也没有把握确认,用巨额费用换来的快速规模扩张,是否肯定能带来其后的大幅赢利。
亚马逊的CEO贝佐斯(Jeffrey
)显然比他们更疯狂。在网络泡沫破灭的2000年前后,尚未赢利的亚马逊的股价从每股上百美元重重摔落至6美元。
但贝佐斯选择了挑战投资者的忍耐力,继续加大对设备、仓库和宣传的投入,当所有财务数字都告诉他只能建4个仓储物流中心时,他决定建5个;在eBay声势如日中天时,决定挖eBay墙角,把第三方店家引进亚马逊,而且还力排众议,让这些商品拥有与自家商品相同的展示机会。以至于这年底,他交出了一份亏损14亿美元的年报。
大洋彼岸,俞渝和李国庆的决定是将最多的人力和资源都倾向于图书音像领域。深耕的好处是,这么多年当当在这块市场获得了绝对领先的地位,时至今日,当当的图书音像业务依然占到了当当总销售额的80%(目前亚马逊的相关业务只占到总销售额的57%)。
与此同时,他们采取跟随的策略,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进行新模式的模仿,可惜收效甚微。
2005年,淘宝和易趣争斗正酣。当当宣布推出“当当宝”进军C2C市场。李国庆激动地表示“目标就是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大卖场’,成为中国B2C和C2C领域的第一名”。在当当内部,这个业务被视为“二儿子”。
高呼而来的“当当宝”却在所有人惊讶目光中呼啸而去。正式上线不过3天,“当当宝”宣布暂停卖家认证。两个月后,当当宝联合总裁俞渝出面对外宣布当当宝暂停运营,“四道贩子的个人交易模式不能带给用户真正的低价……当当网服务的对象就是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段。不低价,勿宁死,不诚信,就关门。”
2006年,当当网又开始尝试分类信息()和联营商城()。但很快,这两个网站都停止了运营。
对PPG的模仿同样半途而废。2007年,PPG的异军突起带来了整个服装网上直销行业的疯狂。PPG衬衫直销的市场份额甚至直逼行业龙头雅戈尔,连报喜鸟这样的知名服装企业也搭建了宝鸟电子商务平台试水衬衫直销领域。
当当显然不愿落在人后,在大举上线衬衫专卖店。“超越PPG”成为了当年当当网对外宣传的统一口径。他们精心挑选了供应商,产品质量也很好,挂在网上也的确“赚钱”。谁想到这一被寄予厚望的新业务还是昙花一现。VANCL却做得风生水起。
“为什么当当后来不做了?”记者问。
“因为这不是一个长久的生意。”俞渝答。产品线太单薄,如果你要丰富产品就要有专业的团队,当当会变成一个服装公司了。
“上线的决定是怎么做出的?是否考虑到了其中存在的风险?”记者问。
俞渝选择了沉默。
控股权的问题
如果追述当当的十年历史,你会发现夫妻俩做得最坚决,对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动作就是拿回公司的控制权,并且不断在加强这种控制力。
而这其中的缘由甚至要追溯到当当创办之初。1999年,看到亚马逊在美国“热得发烫”,开始有投资人朋友撺掇李国庆去搞互联网创业。11月,李国庆找了几个程序员做了一个“傻瓜网站”,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功能的网站,甚至没法下订单,当当两个字甚至都是直接从方正字库里面提溜出来的。
虽然只见雏形,资本却已经等不及了。俞渝的商业计划书还没有完成,IDG、卢森堡剑桥集团、软银三家投资机构已经决定向当当网投入800万美元风险投资,换取当当网59%股份,俞渝、李国庆夫妇及其创业团队通过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共持有当当网41%的股份。
“在早期的谈判中,投资人曾经承诺业绩达到预期值时给予创始人增值部分的一半作为奖励,但是只有口头承诺并无书面协议。具体数字等签完字拿完钱再说,但是此后却再也无人提起。”俞渝回忆道。
2003年,矛盾终于激发。李国庆夫妇坚持“分一半”这个比例不退让,甚至以辞职要挟,股东则集体反对,理由是作为创业股份的奖励比例太高,双方的谈判不欢而散。
直到全球著名的对冲基金老虎基金的意外介入,僵局才终于被打破。2002年,在2美元左右的价格进入,老虎基金先后控制了新浪、搜狐、网易分别10%的股份,掘得了第一桶金。电子商务则被老虎基金看作是下一个投资方向,于是找一家研究机构遴选出了5家企业,最终老虎基金投了其中4家,携程、艺龙、当当、卓越,唯一没有投的是阿里巴巴。
在老虎基金纽约总部,俞渝最关心的问题是,“我和股东有这样的矛盾,你能不能帮我解决?”在老虎基金的斡旋下,激烈的利益交锋和一次次不欢而散的电话会谈之后,3家首轮投资方同意接受老虎基金的投资,并由老虎基金出面,向老股东买走了一些股份,再送给管理团队。当当则被估值7000万美元,老虎基金投资1100万美元,老股东退出,IDG套现350万美元,获利3倍以上。至此,当当管理团队的控股比例上升到了59.5%,完成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接着,手握控股权的俞渝和李国庆让一场近在咫尺的收购化为泡影。2003年底,作为竞争对手的当当和卓越同时成为了亚马逊的收购目标。
“决定结果的不是价格,而是控制权。”俞渝说。当当网提出的方案是亚马逊可以成为战略投资人,占到25%~30%的股份,或者以一种递进的方式控股。而亚马逊的方案最少是70%,最好100%。
“在华尔街,我看过太多失败的收购案。一旦不成功,亚马逊不过多一次失败的投资,但是当当就没有了。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俞渝说。
没有听从投资人的建议,俞渝和李国庆做出了最后的决定。2004年9月,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卓越网(),后者成为亚马逊的第7个全球站点。据说卓越的投资人雷军曾经大醉三天以示庆祝。而李国庆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不看好这起收购。”
李国庆夫妇强于战术,却疏于战略
整整四年过去了,卓越亚马逊并没有像雅虎中国、eBay易趣、谷歌中国等一样,被他们的本土对手牢牢压在身下。他们在度过了最初的“土洋不适”之后,开始展现出系统性优势。2008年,卓越亚马逊主动发起的“免费送货”战役更是首次将竞争的主动权从当当手中夺走。卓越亚马逊在B2C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也首次超过了当当。
“在执行力上,俞渝和李国庆搭档在中国的企业家里面首屈一指,但是他们强于战术,却疏于战略。”一位曾经的当当投资人对这个夫妻档如此评价。
与外界猜测不同,出身华尔街的俞渝在做当当网之前对于风险投资了解甚少。“我所在的是一个很专、很窄的领域,跟现在的PE、投资两个概念。那更多是战略投资人去扩大自己规模的时候,像收购一些公司,我去想办法帮他设计这个结构,如何发行债券等。”俞渝说。一名石油客户给俞渝的评价是从来不能在油田找到利润,却能在铅笔间上找到利润。
在她眼中,几乎所有的同业都存在着致命的问题。她不看好京东商城,因为这是一个无法长期做下去的生意,“平进平出,做生意再低也要有一个利润”。她不看好红孩子,一袋尿布从北京运到大连没有成本优势,解决办法只能是在各地不停成立分公司,修建分库房。“Vancl?它的问题很严重。麦考林?顾备春是个非常好的CEO,但他们为什么要建实体店呢?”
如果放在传统行业,当当的做法绝对可以冠以“稳健”的称号。但互联网的本质是变化。如果马化腾仅仅满足于做一个IM软件的统治者,那么腾讯会成为今天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吗?如果马云不做淘宝和支付宝,如果百度不做贴吧、知道、MP3,如果盛大只运营《传奇》游戏,它们还是今天的它们吗?
这是一个有些难堪的问题,但俞渝的回答依然滴水不漏:“我很满意当当的发展进度。目前,当当网已经聚集了一大群忠实的用户,他们在这里享受到了图书带给他们的乐趣,这让我很欣慰。”
“我们不缺钱,第三轮融资的钱现在还放在银行,我发愁的是选什么理财产品。”“我们没有上市计划,目前内部股的流通变现已经在做了。”“下一个十年,当当还会坚持现在的模式,只是产品更加丰富。”守成的心态溢于言表。
亚马逊公司CEO贝佐斯说过:“在企业里,逻辑本身都会让人困惑。”
在2000年的一次演讲中,一个投资者曾问他:“你能告诉我,我拥有的你们的股票到底是什么吗?”贝佐斯的回答令人惊讶:“你所拥有的是一个电子商务的孵化器,可以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司更便宜和更快地启动你的电子商务。”那么,你能看到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的未来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马莎百货持续亏损 将关闭内地所有门店_商业观察_股城财经
马莎百货持续亏损 将关闭内地所有门店
发布:股城财经
英国商在内地鲜有发展成功的案例,马莎百货就是其中之一。在对旗下所有466家国际进行全面评估后,11月8日,马莎百货宣布的大中华区战略评估结果显示,尽管其在香港的门店实现,但在内地的10家门店却持续。基于此,马莎百货宣布将关闭位于内地的所有10家店铺。马莎百货持续亏损
业内人士向《每日新闻》记者表示,马莎百货的这一决定并不突然。尽管较早进入中国市场,但马莎专营自有品牌的模式此前一直未获得内地大部分者的认可,其产品的英伦情调亦被认为“水土不服”。
据悉,马莎还计划减少拥有全资业务的市场,未来重点发展既有的合资和特许经营合作。不过,这一切举措能否改善其的经营状况,目前还有待观察。
内地门店持续
在去年初,马莎百货就有表示,计划2015年8月前关闭上海大区的5家门店,包括上海江桥店、常州店及常州吾悦广场店等。不过,彼时,公司指出,将持续投资于现有的面,上海南京西路的将于秋季完成翻新。年底,马莎百货还在进入内地市场7年后开出了市场的首家门店。目前来看,这些调整并没能“挽救”其在华业务。
“经过更广泛和全面的国际范围评估,我们注意到大中华区业务已演变为了两部分:的香港(地区)业务以及的中国内地业务。在香港(地区),我们已具备一定规模,拥有26家店铺……”在《每日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马莎对外说明资料中,马莎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Adam Colton这样表示。
Adam Colton称,相关的评估结果还表明,在内地的出现了持续的,促使无法继续维持当地的经营。因此,计划关闭位于内地的所有10家店铺,并就此与441名相关员工进行协商。据悉,此次其于内地关闭的门店有6家位于上海,其余在、青岛、武汉及苏州。
马莎百货不仅仅是在中国内地经营不顺。马莎百货方面表示,旗下国际业务共分为两部分:全资业务和特许经务,而前者的表现整体较为低迷。“去年,集团在10个市场内的全资业务收入为1.71亿,额为4500万,其中部分市场在过去至少五年内均出现。”马莎百货称。
基于此,马莎亦计划关闭在这10个市场中的所有53家全资,其中除去中国内地的10家门店,还包括法国的7家,以及匈牙利、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荷兰、比利时和爱沙尼亚的所有。
据了解,在集团层面,如若马莎在获得协商结果后落实上述方案,所产生的非基础成本约达1.5亿至2亿。
马莎称关店是最优方案
自2008年进入内地市场以来,马莎百货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不少人士评价称,在竞争对手顺应时势迅速变化时,这家老牌百货过于保守谨慎的表现让其错失了机会。
资深专家丁利国告诉《每日新闻》记者,从全球来看,百货市场有两种主流模式,一种为中国内地市场较为普遍的“二房东”模式,百货搭建一个给商家经营而后收取扣点;另一种则是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自营为主、联营为辅的模式,在自营部分,百货通常有相当一部分是布局自有品牌。
丁利国进一步表示,类似于马莎这样的百货在以自有品牌为主的情况下,会采取平行的方式引进一些高端品牌,但平行的货大部分在意大利,因需求量不大,通过这种方式进货并不存在太多优势。
“在中国的马莎,看不到者熟知的品牌,这就造成了其水土不服。”丁利国说,目前中国百货业正处于转型期,越来越讲究体验式,而西方的百货则基本标准化,这不太满足者需求。
尽管自营模式此前被不少行业人士推崇,认为是解决中国百货行业问题的一种方式,但这一模式目前的境遇确实很尴尬。不仅仅是马莎百货,来自巴黎的老佛爷百货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丁利国建议,对马莎来说,在平衡好和的关系后,未来在中国内地市场拓展特许经务或许是一条出路。
对于未来是会否在中国内地市场展开特许经务,马莎百货方面回复《每日新闻》记者称,“目前,我们综合考虑了所有的选项,但依然认为关闭是最优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