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为什么会那么发达?

韩国的造船业曾经是世界第一,为何如今订单数量已经大幅落后中国
韩国的造船业曾经是世界第一,为何如今订单数量已经大幅落后中国
据海运状况调查机构英国克拉克松公司11日消息,今年1-9月,全球海运累计订货量1593万CGT(573艘),较去年同期(979万CGT,438艘)增加614万CGT。从各国的累计订货量来看,中国共计509万CGT(217艘)、韩国405万(133艘)、日本147万CGT(76艘)。中国造船也世界第一,已经很久了,产量已占据全球造船业的三分之一。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密不可分,一切所需的材料、配套设备等都可以在国内获得足量供应,根本不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所有的民船中国均可制造,包括难度最高的液化天然气船,几十万吨的油轮,中国建造也不在话下,目前的空白主要是万吨破冰船和十万吨左右的大型豪华邮轮,不过中国均已开始开建而且碰巧的是两者建造均在上海,万吨破冰船是在位于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建造,而十万吨豪华邮轮则由外高桥船厂建造,这也是这一两年开建的明星船舶,相信中国不久后能迅速填补这一空白。动力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俄罗斯造船业没落,军舰一直造不出来就是受制于军舰的动力系统根本不行,当时建造小型护卫舰因为乌克兰无法提供燃气轮机,只能拱手送给印度了。还多次向中国进口相关的军舰动力系统装备。中国已经完成了大型传动曲轴的制造,以及重型低速柴油机,其功率超过10兆瓦以上的柴油机建造,其可满足中国制造大型民用船舶的需要,这次之前全部需要依靠进口,现在我们自己已经有能力量产了。在燃气轮机方面,中国已经完成了30兆瓦以下船用燃气轮机的制造技术,并已将之运用于中国最新型的驱逐舰,相信未来也可以装备排水量达到五千吨的新型护卫舰,目前中国在舰船用高速柴油机上已经没有瓶颈。至于大家关心的核动力系统,其实这方面也难不倒中国的,说句话自大的话,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对外技术输出了。中俄之间之前已经在核动力船舶领域展开新一轮合作,中国与俄罗斯联合建造核动力破冰船,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LK-60YA级破冰船的核动力系统RITM-200型核反应堆,这个就是中俄两国联手建造的。中俄共同研制出的RITM-200型反应堆,该反应堆为压水反应堆,造价为2100万美元,这种新型核反应堆比上一代堆型重量降低40%,功率是其1.5倍,使用寿命40年,10年换一次核燃料。最大功率达到55兆瓦,单座可以提供超过8万以上的马匹动力,满载排水排水量达2万吨的的超大型战舰能够拥有30节以上的最大航速。综上情况而言中国造船行业拿世界第一,可不是盖的,我们已经有了扎实的功底,就不怕做不出成绩,除了这些基础的技术有保证之外,我们的造船基础设施也有保障,比如龙门吊啊,船坞是最津津乐道的。所以啊,韩国哭晕也是应该的,如果好好努力努力,也是有可能超越中国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鼎盛军事全球军事风云,深度解析环球军力
作者最新文章韩国造船业低迷中的“冰火两重天”|韩国|造船业|大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
2017年以来,以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海洋为主的三大船厂接单情况持续转好,船舶订单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三大船企一片“火热”,但是中型船厂成交量则深入“冰窖”,寒颤连连,形势危机的局面始终无法改变。订单成交量两级分化严重的事实把韩国中型船厂逼到了崩溃的边缘。三大船企接单业绩飘红2017年4月,韩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重回世界第一位,据英国克拉克松数据,4月世界船舶成交量为74.5万CGT,韩国共接到33.6万CGT。其中,三大船企贡献了超过95%的订单量。2017年现代重工截止到现在共接单25艘船舶、401.8万DWT;三星重工共接单8艘、138.1万DWT;大宇造船海洋工共接单5艘、113.2万DWT。中型船企接单“惨目忍睹”然而韩国中型船企则是另一番景象。据韩国进出口银行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中型船企成交量仅为5.8万CGT(3艘),成交额在1.1亿美元上下。第一季度中型船企在韩国新接订单量占比仅为4.7%,比2007年最高时期的26.7%大幅缩水。手持订单方面,中型船企手持订单比上一季度减少32.4%。如果形势继续,中型船企明年初就会面临无船可造的境地。中小造船厂一旦崩溃将会对地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失业人数必将大幅上升,韩国新政府将如何应对也值得观察。现进入2017年,韩国船企的订单中大部分为油船订单,而中型船企今年新接的3艘船全部为油轮。三大船厂新接订单中,VLCC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原本不接油轮的三星重工更是在5年之后重新进入VLCC建造市场,可见市场对订单之渴望。在如今油轮、散货船小幅回暖的情况下,韩国大型船企还能有所建树,但中小型船企根本无力与中国和日本船企在价格、技术甚至生产效率上竞争。现阶段如果说,2017年是韩国三大船企“重生之年”,那么2017年会不会是韩国中型船企的“大限之年”?
热门推荐APP专享中日韩造船业谁能笑到最后
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下滑对新的集装箱船、油轮和大宗商品散货船的需求造成冲击,就连三分全球造船业天下的中日韩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许多企业严重亏损,造船业巨头大宇更是一度卖楼求存。
全球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韩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超过和,居全球第一。韩国造船业是否就此摆脱危机?中日韩企业又是谁能撑到最后?
韩国造船业依然艰难
韩联社2月7日援引克拉克森的数据称,今年1月韩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达33万修正总吨(CGT),占全球订单总量(60万CGT)的55.5%。
韩国造船业订单回温与国际油价近期上涨有很大关系,后者正带动离岸设施的需求。韩国不少企业都将之视为一年开头的积极信号,现代重工首席执行官康焕古(音译)表示,虽然造船业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萧条境遇,但有理由相信2017年会比2016年更好。但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韩国订单总量与去年水平持平,仅凭一个月的成绩还无法预测2017全年的业绩。
另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韩国的裁员潮依然未减退。韩国造船企业都在挣扎求生存。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工业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韩国三大船厂合计裁员4000多人。其中,大宇造船计划裁员2000人,三星重工计划裁员1800人,现代重工方面也有裁员计划。
事实上,大宇造船在2016年已经裁员2000人,并且自今年1月起,该企业部分员工开始轮流持续整月无薪休假,同时计划出售价值5000亿韩元的资产;三星重工此前公布的自救计划表示,到2018年底之前,该船厂计划累计裁员5000人,还在考虑出售价值4000亿韩元的非核心资产。现代重工则通过拆分业务板块、出售非核心资产自救,其计划到2018年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裁员等举措,将负债比率降至100%以下。“韩国造船业出现困局,并非因其造船实力不足,而是由全球海工行业整体低迷造成的。韩国造船业是比较早转向海工行业的,因此受油价大跌、海工行业低迷的影响和拖累也是首当其冲。”航运界网副主编、航运行业分析师王海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王海坦言,海工行业低迷已导致韩国船厂很多海工设备订单撤单或者延迟交付。造船业非一次性付款的分批付款规则导致前期船厂要垫付巨额资金,这也是全球造船业接连出现资金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改革求生存
度日艰难的不仅是韩国造船业。事实上,曾经过度乐观的航运公司现在都吃了苦头,充斥着整个造船市场的大量订单使他们难逃亏损厄运。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未交货订单为8187万CGT,创下2004年9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中国未交货订单量最多,达2840万CGT,日本(1926万CGT)和韩国(1897万CGT)分列其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行业整体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中日韩三方造船业的前景都难以预测。”王海说,“目前来看,韩国船厂的问题比较大,所以似乎最艰难。但只要韩国船厂能够撑过这一段困难时期,对中国船厂而言,这依然是一个相当强劲的竞争对手。”
在王海看来,在中日韩三国造船业中,韩国以高精尖产品居多,日本则是稳健型选手,但受到全球航运低迷以及日元汇率影响同样亏损严重。中国则是以量取胜,但附加值并不很高。
当前各国造船业都被迫进行改革重组,产能过剩、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中国造船业更是如此。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防科工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年)》。王海指出,该计划有三个亮点:其一是强调船舶工业配套,加强配套保障以提升中国船舶工业的整体效率。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建造国产豪华游轮,这种船更需要强大的配套能力;其二是打造中国品牌,这是中国制造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其三是提出金融和保险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支持船舶工业。
此外,该计划还鼓励企业进行研发以及重视船厂管理。王海坦言,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中,尤其是中小民营船厂并不太重视研发投入,这恰恰是与日韩两国竞争的一大劣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韩媒哀叹:造船业刚要起死回生,超级救命大单就被中国抢走了!|造船|三星|中国船舶_新浪新闻
近来韩国造船业陷入各种危机,好不容易出现了重量级大订单,但大块肥肉却被中国造船公司吃进肚里,令韩国业界倍感惋惜。韩国《亚洲经济》8月21日报道,造船业界20日消息称,近日中国两家造船厂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CGM)签订了9艘2.2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每艘价格最高可达1.6亿美元(约合1826亿韩元),订单金额共计1.6438万亿韩元。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显示,这些船只要求同时具备传统廉价丙级锅炉油(bunker fuel oil C)和环保燃料液化天然气(LNG)驱动系统,属于双燃料(dual-fuel)系统的高附加值船只。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下属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将建造其中的5艘,剩余4艘交由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负责。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它们建造的项目却是名扬海外的。著名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上海证券大厦、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等都是由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建造的;而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则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此前,达飞海运集团就在其订造了当时最大的1.8万TEU集装箱船,并已于2015年接收了新船。无论从资质还是竞争力来说,中国的造船公司都是相当不错的。 据悉,此次订单是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船订单,截至目前,最大的集装箱船是三星重工业于去年5月建造的2.1413万TEU船舶。现代重工业、三星重工业以及大宇造船海洋也参与到此次订单大战当中,国内业界认为现代重工业获单可能性较大,然而结果超出韩国业界预期,中国将韩国嘴边上的肥肉抢走。图为现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东方香港号”  韩媒援引专家分析认为,价格优势使中国能够成功获得该大型订单。韩国国内大型造船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双燃料系统船舶造价早在1年前就已涨至1.75亿美元,虽然输给中国很可惜,但这么低的价格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韩媒称,虽说中国大打“价格牌”,但就造船产业整体技术实力而言,中国已与韩国相差无几。据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2-3年间,中国企业就可能赶超韩国。更多?靠收房租多快能回本?北上广深垫底,这座二线城市竟要100年!?女子在婚姻登记处等到落泪,与男友聊天记录曝光!网友:值!?朋友圈里的惊人真相!看完三观碎了一地…来源:环球时报(ID:hqsbwx)、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责任编辑:闫欢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网”】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造船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