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那么多,到底哪个才是二手车电商格局的正确姿势

二手车电子商务翻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手车电子商务翻译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二手车电商模式之争:你死我活VS并肩作战
  刚过完年,二手车电商市场便硝烟弥漫。  先是赶集CEO杨浩涌抛出观点,表示只要赶集二手车发力,二手车经销商们就准备着洗洗回家睡吧。随后,人人车CEO李健也抛来公开信,质疑杨浩涌的逻辑“模糊混乱”。同日,优信集团CEO戴琨接受AutoLab独家专访,也表明态度,称二手车交易离不开经销商。  从规模上来说,优信在二手车电商界无疑是泰斗;从名气上,赶集和人人车也不差。羊年开春的二手车电商第一战,三派的逻辑,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  赶集:要叫我大王!  人人:你逻辑堪忧!  优信:团结力量大!  所以问题来了:哪种模式的生命力更强?  为了便于各位看官的理解,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创业家》对赶集网CEO杨浩涌做的稿件都说了些什么。  其中,聊到二手车B2C市场时,杨浩涌表示:只要一个B,就能把C跟C中间的所有事都给做了。“从效率的角度来讲,每一层B都要剥削。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在补贴B端,但能补贴多少钱?不可能永远补贴。”同时,杨浩涌还对目前二手场的元老―优信拍―吐了个槽:“优信拍,只不过让用户觉得"B"少了一环”。  老杨这番看似不经意的话,可谓霸气外露。笔者揣测,它包含了这几个意思:  一、雄心壮志,吃定所有经销商的市场,唯我独尊。  二、气吞山河,叫板优信拍的商业模式,毫不畏惧。  三、信心十足,盈利点与模式潜能巨大,斗志十足。  那么,经销商的市场该不该被吞并呢?  其实,笔者看来,吃与不吃,不是说说这么轻松的。杨总的赶集是公司,人家二手车经销商们也有的是大公司;你赶集要打品牌,人家经销商自己也有不错的品牌,怎么被你说着说着就吃了?而且,二手车这个市场,尤其是对于B端经销商的市场,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也正因为此,一般人并不太好理解经销商在这里产生的价值。尽管有时候在媒体上,会看到有消费者被无良二手车经销商坑骗的案例,但那毕竟是少数,否则二手车市场不会良性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大多数二手车经销也并不是搞欺骗、欺瞒、欺负消费者的,经销商本身也都愿意在好的环境下生存。  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市场不存在“谁该不该被吞并”这种带有道德意味的命题,但是在现阶段,吞并二手车经销商市场,否认经销商在to C环节中的价值,去掉了整备、翻新、定价、专业咨询等附加值,这种思路是否有助于行业朝利于C端的市场方向发展,也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那么,是不是要做二手车电商,就一定得干掉4S店和二手车经销商的市场?  杨浩涌觉得是,“现在黄牛跟赶集好车抢车源时,他们已经不是对手了。我们能喊出北京最高价收车,他们敢吗?”  而优信CEO戴琨觉得未必。  在去年的全球汽车电商大会上,戴琨曾有过这样一个表态,原话记不清了,大致意思是讲经销商不单单是在中间挣个差价这么简单,他们也在中间环节也做了很多工作,为消费者做了许多带有附加价值的服务。比如车的整备、手续执行、定价分类等等。  简而化之,杨浩涌的观点是:赶集二手车发力,就让经销商死;而优信CEO戴琨则认为:经销商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应该认可经销商的价值,服务经销商,把整个二手车行业做得更好,这样才是让C最终获得最大利益的方式。  一个强调自身经营的效率,一个强调C的利益最大化。所以问题又来了:哪种模式生命力更强?  笔者觉得,二手车行业的模式千百万,赶集有赶集的判断,优信有优信的坚持。所谓不同的思路和模式,只不过是大家有不同的想法而已。而从现在的信息量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阶段的探讨,还仅仅是基于模式和制度的纸上谈兵。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势,抛开人的决策和市场的瞬息万变,只谈模式没有意义,最后谁死谁活,现在还真说不定,没准儿到最后,赶集、人人和优信都没戏,反而一家新企业杀出重围了呢?  其实,赶集现在倒不必着急跟优信这样的企业叫板―优信的拍卖品牌“优信拍”是做B2B的,服务于经销商,与消费者C端无关。至于服务于C的“优信二手车”品牌,要到3月15日才有测试版正式上线,所以,一切都还只是刚开始。但最终,对消费者来说,消费者最满意的,才是最好的模式。不如大家都做起来看看,由消费者的选择来做出最后的判断。  说心里话,我倒是一直希望中国出现一家或几家可以引领行业的企业异军突起,能够推动国内的二手车行业飞跃发展。  拭目以待。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时政、数码、汽车领域特约评论员)  新闻回顾:  第一弹:《杨浩涌首先发难:二手车拍卖只需要一个B》  2014年初,赶集网CEO杨浩涌对公司业绩增长的态势感到“没有悬念”。彼时,分类信息行业格局已定,赶集网若想从一个百亿美元市场再上一个台阶,必须找到一个万亿元级的市场。考虑到赶集网的服务业属性,杨从衣食住行中选择了二手车这个细分品类。  经过几个月的测试,杨浩涌相信自己找到了二手车交易行业的终极商业模式。杨浩涌告诉《创业家》,以后消费者不用把自己的旧车交给4S店和黄牛,交给赶集二手车即可,由它来直接卖给消费者。  换言之,VC和业内大佬普遍不看好、创业者普遍看好的C2C,杨浩涌认为是可行的。只不过,完成削减链中间环节任务的那个人,杨浩涌认为很可能是自己。在很长时间内,二手车拍卖都是个车源生意。谁能供应最多的二手车,谁就能在产业链中占据最好的位置。鉴于中国的机构车源仍不大成气候,目前在中国,车源更多的是指那些拥有一辆车、想再换一辆车的普通消费者。也就是说,谁的C端流量大,谁最后在C端车源胜出的可能性就大,而赶集网的流量、品牌不容小觑。  为了应付那些复杂的线下交易流程,赶集二手车还将在2015年建立1000人级别的团队。为了加快发展速度,赶集二手车部门以月为单位报预算,直接由杨浩涌审批。赶集二手车的对标公司Beepi已经融到了8270万美元,估值超过2亿美元。杨打算向赶集二手车投入1亿美元。  赶集二手车已经开始承载杨浩涌的期待:“我们一个月的交易量到1万的时候,我们就是年交易额百亿元的公司。10万辆,就是千亿级的公司。”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紧迫感,杨“执行到位才能确保它能做成”。  以下为杨浩涌口述。  之前在用户赶集网上卖车很痛苦。大部分卖车人就是拍张照片,简单介绍下车的情况,别人看了也不信。即便有人买车,车主也要跟买家在电话里解释半天,然后约时间看车。买家说你这儿有划痕,这里还有些问题,咱俩得去别的地方检测一下。检测完了再讨价还价,找各种问题,再扣卖家点钱,签了合同、办完手续,买家也可能不给你打钱……  所以很多卖家选择把车卖给黄牛或者4S店。黄牛给个价,基本就完事了,但这增加了二手车交易的中间环节。2011年北京限购之后,80%的二手车都卖到了别的城市。异地流通,又给用户买车时增加了中间环节。要知道,4S店或者黄牛在收车价上加个10%~15%都是少的。  在我看来,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而言,做B2B的公司,比如优信拍只不过让用户觉得“B”少了一环。类比到电器行业就是:优信拍们量大,所以它从一级代理商进货,又转给终端零售商,最后中间还是有3个B。从效率的角度来讲,每一层B都要剥削。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在补贴B端,但能补贴多少钱?不可能永远补贴。  2014年赶集的高层看了二手车行业差不多快半年时间,我们跟很多业内公司都做了交流。我发现只要一个B,就能把C跟C中间的所有事都给做了,这个模式是有机会的。二手车电商,C跟C之间只需要一个B。  去年7、8月份,赶集启动了二手车项目。开发产品、招人、收车……试验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差不多了,11月,赶集好车正式上线。我们现在一天收20多辆车,平均收车价8万。  赶集好车把C跟C之间的痛点都解决了。我们在做二手车检测,让所卖的二手车的质量都有保障。赶集好车从4S店等各种机构挖评估师,它开月薪5000,我就出7000,现在我们北京有几十个评估师,一般都有5年以上的经验。我们还给二手车提供担保,15天之内可以退。以后做异地交易,对C(消费者)说运输看起来挺艰苦,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就是把车从一个地方拉到另外一个地方,没有多么复杂,我们也会提供这项服务。  B2B公司,比如优信拍为什么想尝试做C?因为做B端的生意,你挣的钱越多,用户越倒霉。而我们现在只收3%的佣金,已经是全行业最低了,之前的传统二手车交易,中间的利润至少20%。我在二手车拍卖这件事上还可以不挣钱,因为赶集好车手上有买车、卖车人的信息,我将来可以往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会有很多好的营利模式,消费者买车险吗?需要吗?卖了二手车的人需要买吗?想象空间很大。  如果我们大家都认为车源是核心竞争力的话,谁能以更高的价格向C收到车,而且把它卖出去,那谁就牛。  赶集好车的模式是可以把4S店、黄牛的二手车业务干掉的。4S店要赚钱,它的收车价格怎么可能高呢?比如说,4S店向C收一辆车,收车价8万,它卖给用户或者其他黄牛会加价15%,也就是9.2万。我只加3%,所以我能用8.5~8.7万的价格收车。当然,你会说黄牛也可以出这个价,是可以,但他就会亏钱。现在黄牛跟赶集好车抢车源时,他们已经不是对手了。我们能喊出北京最高价收车,他们敢吗?  赶集不会花钱收车,因此我们没有多出来的收车成本,比如场地费用、资金成本等。C要卖车了,我们上门给你拍照、检测评估,用户买走车之前,车主可以继续开。我们会给出评估价,但最终还是买卖双方去商量。因为我们的价格靠谱,所以一般用户看两辆车就会成交。用户买走之后我们会带他们去过户、办理等。这期间,赶集的角色是撮合交易。我们没有仓储,只出个担保的费用。  接下来的话听上去有些像悖论:赶集好车以最高价收二手车,但转手卖给C的时候,我的价格却比4S店、黄牛要便宜很多,因为去掉中间环节,我们压缩了15~20%的费用,让利给买卖双方。那用户去哪儿买二手车呢?用户会跟着我们走。这是不同的商业模式的效率所决定的,我没有中间环节。中间环节越多的商业模式,不管你怎么补贴,最终还是会被新商业模式打败。就好像打败百货大楼、京东打败苏宁一样。  其他C2C创业公司也有机会,但它们有两个问题。第一,缺车源;第二,缺城市网络。  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会发现,论坛等入口的流量很少,百度上也没有二手车流量。这些流量在几家公司手里,赶集网、、易车算是第一梯队,汽车之家算第二梯队。在二手车这个低频品类里,赶集网每天的流量有100多万,有200万。一些C2C创业公司是寄生在我们身上的,赶集做了二手车,它就拿不到车源。它痛苦地去4S店拿车―这样,商业模式的优势又没了。它现在被逼无奈,放出去的二手车的价格是加价15%那种级别,它等于是在帮4S店做二手车的电商。短期内,这些C2C创业公司还有价值,因为用户现在缺的是种类。我相信一年之后,它们的二手车就不好卖了。  现在赶集好车还是一个事业部,只在北京有几十个人。2015年,赶集二手车至少会铺到五六十个城市,团队的规模肯定奔着上千人去了。很多人说赶集在二手车领域投1亿美元是忽悠人。这不是忽悠人,是真的,而且才刚刚开始。这行业不是小公司玩儿的,它需要布局去做金融和服务,创业公司很有可能就当垫背的了。2015年的二手车行业会出现混战,大家的模式都相当成熟,就看执行力了。  第二弹:《人人车CEO给赶集CEO发公开信》  杨浩涌先生:  你好!  昨天,《创业家》杂志的系列二手车之战文章中,您通过“二手车拍卖只需要一个B”这样一个模糊混乱的标题,阐述了自己对于二手车C2C模式的看法。 这篇文章很长,但一句话总结您的观点:赶集有流量,所以赶集一定能做好二手车C2C。  从您的通篇铺陈,到这个最终的结论,都可以看出:赶集并没有想清楚到底如何做二手车C2C模式,也并没有获得做二手车C2C的最大优势。可想而知,为什么赶集好车投了这么多的人、铺了那么多的广告,做了这么多的公关,却还是拿不出一个小巨头应该取得的足以说服业界的数据。  您认为流量是其根本优势,那就先说流量问题。在论述中,您抛出了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百度没有二手车流量”―那么,为什么在百度搜索“人人车”这个关键字的时候,赫然看到了赶集二手车的推广?试问,没有流量你为什么要买?还要买竞争对手的流量?千万别说这是赶集临时工干的啊。  第二,您觉得:“赶集、五八、易车是第一梯队流量平台,汽车之家是第二梯队流量平台”―众所周知,赶集上一次冲击IPO直接失利,原因是什么?是分类信息方面,在赶集核心的业务领域,流量也并没有达到说服投资者的体量。  赶集的流量,不要说排在58前面,具体到二手车这个垂直品类,也得排在易车和汽车之家之后。  事实上,在二手车分类市场入口流量中,赶集只占了5%,58同城是赶集的3倍,二手车之家是赶集的2倍。而用赶集的整体流量来与汽车垂类信息平台做对比,偷梁换柱。可惜,文字游戏无法拯救赶集好车的流量劣势。  抛开流量问题,单纯来看赶集好车,即使豪掷一亿美元、配上一千人的团队,赶集也未必能做好二手车。下面详细说原因。  第1―行业内有个铁律,大公司分出一支人马做接地气的垂直品类,面对该垂直品类失败了,还有另一个项目撑着,总之不会死。  加之大公司流程繁复、执行力低下、种种内耗,一旦遭遇一个不成功则成仁的高效快速小公司,必死无疑。殊途同归,赶集仍难逃大公司做小垂直品类必败的基本宿命。  第2―从赶集过去历史分析,可能根本没想清楚二手式就开动。过去,赶集深知自己面对58的分类信息流量劣势,因此,一直试图在分类信息之外,作出一些新的主力项目。  这些基本从未被听说过的项目,包括了团购、蚂蚁短租、瓜子社区、交友甚至游戏等,分别是赶集看到团购大潮、airbnb项目和社交游戏等创业成功案例,进行不合时宜的跟风之作。前不久赶集还全力推了赶集易洗车,现在也销声匿迹了。  此次的二手车C2C模式,也是如此。有趣的是,在发布赶集好车的时候,赶集新闻通稿里却反复强调“赶集是二手车C2C模式的开创者”,完全无视早于赶集半年就已上线的典型创业公司,值得玩味。  第3―在赶集的二手车分类信息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经销商甚至车贩的车源在其中,与赶集好车的个人车源鱼龙混杂。  不难理解,在赶集内部,二手车分类信息和赶集好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团队在做,大家各做各的,在大公司也属常情。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会因此望而却步。您的文章标题是《二手车拍卖只需要一个B》,却用赶集自己的信息呈现逻辑,夹杂了大量的B端信息,自相矛盾。  事实上,现在赶集最应该做的,不是为二手车业务公关站台大声放话,而应该好好想想,当注意力都放在赢面也并不大的二手车业务时,原本就占劣势的信息分类领域内,面对58同城、汽车之家和易车的三方夹击,如何保住原有份额,不至于连安身立命之本一同丧失?  老杨,今天李健说的话有可能有点不中听,有不同的意见,欢迎一起探讨。  李健  日  第三弹:《优信CEO戴琨表态:二手车交易离不开经销商》  近日,赶集网CEO杨浩涌先生接受了《创业家》的访谈。在采访中,杨浩涌以优信拍为例,阐述了自己对二手车交易模式的观点。在谈及二手车to C市场时,杨浩涌表示“只要一个B,就能把C跟C中间的所有事都给做了。”对此,记者采访了优信CEO戴琨,他表示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在《创业家》的访谈中,杨浩涌认为“二手车电商C跟C之间只需要一个B”,但在优信看来,他的观点否定了经销商在二手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且设定了一个大部分经销商都无法参与的游戏规则。  “经销商在交易环节中做了整备、定价、过户、整理库存、提供咨询等诸多工作,是二手车行业不可取代的角色。绝大多数二手车经销商并不是靠欺骗消费者、隐瞒车况、赚取差价生存的。服务消费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经销商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优信对经销商的价值非常认同,并坚持为经销商提供平台服务,最大程度地保障经销商的利益。”戴琨非常明确地说。  从目前的行业发展节奏来看,如果C2C是赶集网选择的二手车终极商业模式,那么在缩短交易链条的同时,也会逼迫二手车经销商止步于狭小的生存空间。  而优信则采用与赶集网截然不同的模式,通过为经销商服务,来一起推动二手车行业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对个人消费者的价值最大化。  为了使经销商更精准地找到客户,帮助经销商建立品牌,戴琨表示,优信集团在今年将推出B2C模式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优信二手车”(),网站测试版将于3月中下旬正式上线,以此实现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通,使经销商的销售渠道更广,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和优质的车源。  戴琨说:“二手车经销商完全具备推进整个市场诚信化进程的潜力,我们也会在提高经销商的服务能力上,不遗余力地传递我们的力量,让经销商可以更好地经营二手车生意,实现其自身在二手车交易中的价值。”  此外,戴琨还介绍,“优信拍”是优信集团旗下专门服务于经销商的B2B品牌,本身就是在解决经销商的库存问题,与C端并没有直接关系。  杨先生在访谈中,将优信的B2B业务拿来与自身C2C模式做比对,这种说法并不合适。 近年来,二手车行业百花齐放,多种模式并存,这也是市场保持活跃的根源。  优信把服务好经销商,被消费者认可,推动行业的发展作为努力的方向。赶集则更关注交易中的效率。无论是C2C还是B2C,尽管行业内各企业努力的领域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满意,只不过在对产业发展生态和如何服务消费者的商业逻辑上,优信和赶集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责任编辑:HN666)
03/05 01:2503/03 08:0203/03 01:4102/26 01:3002/15 21:3701/29 01:0201/23 23:18
汽车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费问股,该出,该留?如何解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模式那么多,到底哪个才是二手车电商的正确姿势-钛媒体官方网站二手车电商集体静默期,C2C模式走不下去了
去不掉的B端,未来可能成为二手车电商抢夺的核心。高集群认为,二手车电商如果抓住了B端,在整合传统二手车电商优势和平台优势上达到最大化,才能形成一个降低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痛点的商业逻辑。“现在每家都很紧张,都不主动对外说话。”8月19日,国内一家知名的二手车电商公司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过去两年资本大量涌入,令二手车电商成为汽车产业链条上最炙手可热的环节。去年下半年进入资本寒冬后,二手车电商“圈钱”浪潮退去,今年以来逐渐式微,一夜之间消失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二手车电商进入了集体静默期。”上述人士称。几乎所有的二手车电商都遇到经营模式上的困难,原有的经营模式经过两三年试水后,发现很难行得通:二手车电商根本无法盈利。“据我所知,目前二手车电商里没有一家现金流为正。二手车电商模式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说。很多二手车电商断臂求生,关闭分公司和线下门店。平安好车是C2B模式的代表,公司已经关闭;C2C更加难以走通,去中间商成为一个噱头,瓜子进退两难;车王等推行的线下卖场模式,面临成本过高难题。不过,业内对二手车整体市场增长预期较高,不少后市场服务商仍紧盯二手车机会。集群车宝创始人高集群说:“很快集群车宝也要上二手车。目前行业的困境,暴露了很多短板,核心是要找到可以弥补短板的模式。”C2C模式走不下去了去年上半年,是二手车电商最火的时候,大量VC资金闯入二手车电商市场,其中包括红杉资本等知名公司。绝大部分二手车电商都顺利获得了多轮融资,推动了二手车电商进入“烧钱时代”。瓜子二手车、车等等,开始投放巨额的广告进行市场轰炸,目的是培养客户习惯,抢夺市场份额。人人车耗巨资请黄渤做广告,至今还在央视播放。这些二手车电商模式普遍采用了去中间商化,“个人车主直接把车卖给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业内称之为C2C模式。C2C模式大规模撬动资本的因素有三个:一是二手车市场预期短期内爆发。二手车交易迟于新车四到六年,2011年前后中国新车销售有一波增长,普遍认为中国二手车市场已到了暴涨前夕;二是C2C可以去掉中间环节,车主直接将车卖给买家,降低成本。这被认为是互联网电商的本质,所以最被资本看好;三是传统二手车电商极其不透明,交易、检验等存在很多猫腻,电商可以改变这一状况,提供更好的服务。但现实泼了二手车电商一盆冷水,到今年上半年,二手车电商发现市场消费并没有培育出来。据相关统计数据,二手车电商交易量只占整体市场的12%左右,“而且这些数据还有很多来自于黄牛,也就是二手车电商为了漂亮数据,制造虚假交易”。整体市场的爆发也没有如约而来。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二手车销售的增长只有3.6%,远低于新车销售的增长。有业内人士质疑,二手车整体销售规模可能并不真实。“虽然说年销售预期可能到1000万辆,但实际交易只有500万-600万辆,其中有很多重复交易。更别说二手车电商公布的数据,完全没有可信度。”C2C模式的初衷是颠覆原有模式,创造新商业价值,但实际推行过程中,它暴露出了一个致命点:不但没有干掉传统二手车商,而是将自己卷入了传统二手车链条中。换句话说,C2C实际上没有甩掉B端,中间商目前普遍存在于二手车电商的交易环节中。没有降低成本的C2C模式,逻辑上就不再成立。反过来,C2C二手车电商的出现,某种意义上增加了交易环节。二手车利润率已经降至3%-4%,行业无法养活增加的环节。二手车电商商业逻辑崩盘,导致服务也很难跟上。有些宣称“上门验车”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已经很难提供相关服务。线下布点验车的二手车电商,由于网点不够多,便捷性又不如4S店和传统二手车商。“现在要反思二手车电商是否真正带来了价值。”罗磊说。资本市场在退烧,很快就将看到谁在裸泳。“据我所知,今年没有一家二手车电商融到资,有一些融资也是去年谈好的。”一位业内人士称。车易拍已经撤掉了全国多个城市的分公司,只留下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开展业务。二手车电商今年下半年的主流趋势是,积极转型,找到盈利点。重新找回B端二手车电商仍是一个好生意,这是业内的共识。目前中国新车年销售2000多万辆,这些车迟早会变成二手车。二手车销量总有一天会和新车销量规模相近。“尽管上半年增速较低,但我预计全年增长可以达到10%。”罗磊预期,二手车销量高增长,明年就会来到。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已经发布了“禁止二手车限迁”的政策,目前全国已经有133个城市解除限迁,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全国300多个城市都将解除限迁。此前行业的预期,二手车将会在年左右进入每年千万级的交易量,并在2020年前后达到2000万辆的交易量。从新车销售规模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看,难度并不大。但二手车电商存在的价值,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此前,行业主流的是三个模式:C2C,即去中间商模式;C2B,平安好车为代表的中间商平台模式;以及打入C端的线下大卖场模式。目前不少二手车电商已经开始放弃C2C模式,转向C2B,做B端平台。车易拍内部人士称:“车易拍正在向2B模式转。”“不管哪种商业模式,B端是去不掉的,因为B端是一个管道,通过这个管道连接连点,效率是最高的。过去去中间商化宣传过头了。”罗磊说。B 端是目前市场上最成熟的一环,分散在全国各个城市,每天都在进行交易,具有维护成本低、市场稳定、信息转化率高等优势。去不掉的B端,未来可能成为二手车电商抢夺的核心。高集群认为,二手车电商如果抓住了B端,在整合传统二手车电商优势和平台优势上达到最大化,才能形成一个降低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痛点的商业逻辑。但这个路径面临一个核心问题,二手车销售的利润率只有4%左右,增加一个电商环节,理论上意味着分掉传统二手车商一部分利润,可能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或者都难以存活。那么二手车电商的问题变成了,解决现有二手车销售的痛点外,如何不和传统二手车商争利,找到销售之外的盈利方式。很显然,单一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很难做到这一点。汽车具有天然的封闭性,从买车到保险、维修、保养,都相互关联。新车销售延伸下来的这一条线,目前主要控制在4S店手中,新车电商目前已经完全沦落成销售线索提供商;二手车销售是第二个起点,链条长度几乎和新车一样,因为客户追求更高的性价比,而且没有新车质保期,4S店并没有控制链条。二手车电商的出路可能是二手车综合平台。这类平台至少解决:一是不靠二手车销售盈利,不和B端争利;二是解决二手车交易过于低频,导致“烧钱培养消费习惯”难以实现,信息转换率太低问题。综合类平台将低频转换为高频,买了车还要维修、保养、上保险等。单一平台和综合平台的区别,类似于苏宁商城和京东商城的区别平安好车的C2B模式曾被看好,但业务过于单一状况下,大规模线下开店,导致了其成本太高。如果平安好车不能短期内在二手车销售和保险中赚钱,线下店就难以存活,这是其倒闭的核心问题。目前建线下店的二手车电商越来越多,以解决验车、收车难题,但必须想清楚的是,线下店必须是一个综合门店。这一点很难做到,汽车后市场链条从零部件供应、仓储到维修、保养、网点、零部件体系管理、二手车收车、验车和销售、零部件销售、整合平台等等,是一项巨大的整合工程。(编辑 何芳)推荐:微信上搜索VR次元或qqtechvr,关注“VR次元”公众号,有关VR的一切,都在这里!
[责任编辑:sonicluo]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手车电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