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图书馆逐步摆脱教会的控制和影响而走向独立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大学的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ppt 1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30 &&
大学的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众说纷纭论大学 二、大学的历史 三、大学的精神 四、大学的制度
一、众说纷纭论大学 高中老师说:
你们现在好好努力,多用点功,将来只要考上大学那就轻松啦,到时候你们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人会管你!
等你考上大学了,你想我管你还懒得管你呢!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了,我给你买电脑,带你出去旅游,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 自己说:
等我考上大学了,就一定要好好玩个痛快,我一定要考的远远的,让他们再也管不了我。在大学我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轻松的学习,愉快的生活,没准还可以在校园里碰见我的另一半呢!老天,让我快点去上大学吧! 新生的话:
大学本来在我的想象中是十分美好的,但报到后的生活却让我陷入的深深的迷惘当中,特别是辛苦的军训和陌生的环境,击碎了我对大学所有的梦想和希望,而陷入到了深深的绝望当中。 老生的话:
大学是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魔鬼地域。
大学对于善于自主学习的人来说是天堂,对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来说是地狱。 老师的话:
大学是个舞台,只要你愿意努力,你一定能在这里上演一出让所有人(包括你自己)感动的精彩。但大学也是现实的,如果你不肯付出,你将一事无成!
大学就是一边是风景,一边是悬崖的山路。 诗意的说法:
在上高中的时候,你站在高考独木桥的一边,发现桥的那边光芒四射,像个天堂,但当你真正地踏过独木桥,聪明的人便会明白,其实,那不是什么天堂,不过是一支蜡烛。是啊!大学是一支蜡烛,一支引领你继续前进的蜡烛。
大学是张白纸!你不妨拿起手中的画笔,也为这张白纸设计!
现实的说法:
大学是一种氛围。
1.首先是一种竞争的氛围。大学里的竞争是一种全面人格的竞争和展示。有句话叫做“不怕你不是什么,就怕你什么也不是”。
2.再就是一种交流的氛围。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身上带着本地所固有的观念和文化气息,它们在这里撞击、融汇,糟粕渐渐消尽,精华始终存留,最好凝聚成本校所特有的一种个性
3.大学是知识的天堂、恋爱的天堂、成长的天堂、堕落的天堂、自由自在的天堂!我们都必须在其中作出自己的选择,选择你的大学该属于什么天堂。
4.大学的美在于诱惑!知识的诱惑、恋爱的诱惑、成长的诱惑、堕落的诱惑、游戏的诱惑!
现实:大学——需要大家共同营造的生存空间。
著名的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塞涅卡曾经说过:“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大学对于大学生的关系:就像水对于生存在其中的鱼的关系,鱼一般不会意识到水的存在,等到意识到时候水可能已经受到污染。 二、大学的历史 “大学” 亦称太学 四书五经,《大学》为首,朱熹谓:“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1.西方古代的大学 古希腊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中世纪时期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立了兼具学术、政治、宗教和教育性质的教团,提倡一种把智慧作为追求对象的生活,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爱智者”(philosopher)即“哲学家”这个词代替“智慧者”。毕达哥拉斯学园就是把爱智慧作为它的宗旨。这种通过对智慧的追求达到灵魂净化的爱智精神为后来的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学园以及伊壁鸠鲁学园所效法,并对后世欧洲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两河流域的马里城就出现了人类最早培养文士的学校,学校的房舍靠近皇宫,内有数排石凳和许多学生作业泥板。到公元前2500年前后,埃及就陆续有了宫廷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 罗马帝国时期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大学主要是希腊修辞学校和拉丁修辞学校,此外,还有一部分培养专门人才的法律、医学、建筑学校。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于12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设立了大学教授职称。325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统治人心的工具,其后,古代大学教育日益具有宗教性。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大学是亚历山大大学,这是一所由基督教徒创办的高级教义问答学校,除了传播希腊哲学、历史、艺术、科学等世俗文化之外,基督教神学成了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
中世纪时期
直到768年查理曼大帝即位后,法兰克王国才出现了所谓“学术中兴”。当时的高等学校大多为隐修院学校,盛行基督教的修道主义,教学内容主要是繁琐的“经院哲学”、“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随着欧洲南部工商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14、15;(二)高等教育的世俗化;欧洲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过程基本上始于16世;引起和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世俗化的基本动因是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与技术、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并不像今天;近代科学革命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取得的成;17、18世纪整个社会对科学的普遍兴趣,促使牛津;11;业后,要参加这个讲座;(三)新
随着欧洲南部工商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14、15世纪源于意大利等地的文艺复兴运动逐步扩张到欧洲其他地区。从16世纪开始,在教育等各个社会领域.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逐步确立,理性逐步取代神性,神学和教会不再成为影响和主宰欧洲文化教育发展的唯一因素。中世纪初期建立的神学至上的学说受到怀疑和挑战,把人培养成为有理性、能自由决定自己命运的人,逐渐成为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主导思想。在这样一种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欧洲高等教育出现了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转变。 (二)高等教育的世俗化 欧洲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过程基本上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是法、英、德等国逐步摆脱中世纪统一的办学模式,结合本国实际,大学设置了大量世俗性课程和学科,形成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和课程结构。 引起和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世俗化的基本动因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高等教育民族化的发生与发展则与各国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仅使欧洲人得以找回他们已经失去的古希腊文明,直接奠定了英国绅士教育的理论和课程基础,大大充实了法国和德国大学的自然哲学教学内容,而且还使欧洲人认识到原为基督教神学所鄙视和否定的“人”与“世俗”的价值。席卷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又极大地动摇了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基础,加快了基督教统治地位的瓦解。伴随着这一过程,各国根据实际需要,对《圣经》和基督教教义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和利用,从而确立了各自独立的宗教派别或组织。由于基督教国际性特点的丧失,各国的神权与世俗王权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时期,欧洲的大学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控制,而世俗政权对大学的控制逐渐增强,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世俗化过程。 近代,科学与技术、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并不像今天这么密切,大学的科学研究主要还是一种自然哲学意义上的研究。但是大学对近代科学革命具有重要作用,在引发和领导科学革命的科学家中,不乏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及教授。牛津大学的教授、著名化学家与物理学家波义耳,发现了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制成了真空泵,并给化学元素下了明确定义,提出了“微粒说”,使化学脱离了炼金术,升华为一门理论科学。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是牛津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牛津大学的教堂当合唱队员,他发明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实验仪器,改进了天文观测时记时所用的钟摆,对物体的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1676年发现了弹力定律:胡克定律。牛顿是17世纪英国科学革命的顶峰人物,他19岁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27岁成为剑桥大学“卢卡辛”数学教授,他在剑桥大学学习、从教近30年。由于他的影响,数学成为剑桥大学最重要的学科。 近代科学革命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革命不仅引发了近代工业革命,而且高扬科学理性精神,培养了人们重视经验,重视实验、重视对事物和各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进行量的分析,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奥秘、扩大科学知识的兴趣。 17、18世纪整个社会对科学的普遍兴趣,促使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始设立一些自然科学的教授席位。1663年查理二世准许剑桥大学设立数学教授职位,学院条规要求所有本科生完成第二年学 11 业后,要参加这个讲座。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为科学巨匠牛顿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在年间,剑桥大学设立了化学、天文、实验哲学、解剖学、植物学、地质学、几何学等教席。牛津大学也先后设立了植物学(1728)、实验哲学(1729)、临床医学(1772)、解剖学(1767)等教席,尤其是年间由讲师托马斯?贝多斯(Thomas Beddoes)主持的化学讲座吸引了大批听众。 (三)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 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在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1.独立学院 受16世纪中期新教改革的影响,天主教垄断神学教育的局面受到挑战。这一时期,各种教派,特别是新教、卡尔文教派和耶稣教派等也纷纷创办自己的神学院,培养本教派的教师和神职人员。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神学院。 (1)人文学院。16世纪中后期,由于在欧洲大陆部分地区外国留学生人数减少,原先主要为贫穷学生提供住宿的学院发生变化,逐步成为主要从事教学的机构。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学院与大学中的文学部合并,成为大学中的独立学院;有的演变为中等教育层次的文法学校,通过传授古代希腊语、拉丁语、历史、诗歌以及传统大学文学部中的部分课程等,为准备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预备教育,成为大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机关;有的则完全脱离大学,独立成为高等教育层次的人文学院,专门从事古代希腊语、拉丁语以及古典人文主义教育。这些人文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自由学科”为核心,排斥实用和功利教育内容,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完善的社会精英。 (2)神学学院。这类学院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大众开设、为社会培养一般神学教师或神职人员的神学院;一类是由各教派创办、强调特定教义学习、专门培养本教派人员的神学院。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哲学和神学两大类。11世纪初期之后,这类学院特别是在瑞士、荷兰、德国等中欧和北欧一带急速增加,促使欧洲高等教育中的神学教育呈多样化特征。 2.专门学院 与上述人文或神学独立学院不同,专门学院基本上不从事学术研究,主要以某一特定学科领域或按照某一职业开设相关课程,实施专业和职业教育,特别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主要培养专家型人才。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根据不同学科或职业设立的专门学院有外科学院、军事学院、炮兵学院以及兽医、行政、矿业、农业、语言和商业学院等。1747年法国就出现了桥梁道路学院,1783年成立了矿业学院等。这些专门学院开设当时实用的和科学方面的课程,后来,有些专门学院发展成为欧洲著名的大学。如,1755年成立的莫斯科大学就是在当时俄国几所专门学院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1795年创立的法国综合理工学院也是通过合并和改造当时的几所专门学院实现的。 二、洪堡与柏林大学 16世纪之后,由于各民族国家、各种教派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各类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逐步扩展到地中海文化圈以外的欧洲其他地区。受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欧洲中部和北部地 12 区,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较快。到18世纪末期,以德国为中心,集中了当时欧洲最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德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在规模上处于欧洲中心地位,柏林大学的建立和洪堡提出的新的大学理念,使德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培养质量处于显赫的地位。 (一)洪堡的治学理念 洪堡出生于德国贵族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1787年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法律,一学期后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同时对历史和古典文化发生兴趣。年洪堡任普鲁士驻罗马教庭公使,洪堡在年担任教育大臣期间,主要围绕柏林大学的建立表达了关于大学的理念。他认为,对于更新国家生活方式的全面改革来说,学术自由和促进创造是重要的。他受命组建柏林大学时,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聘请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来柏林大学任教。他对大学治学理念的阐释,至今仍是受人称道的经典大学理念,柏林大学的成功,也使他成为教育史上名垂青史的重要人物。洪堡的大学理念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 洪堡认为,大学首先应相对独立。这里有几层含义,一是大学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不恰当的干扰,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而不仅仅成为政治和经济的附庸;二是国家对大学提供支持,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各种弊病侵害大学的健全发展,尤其是在聘任教师时把好关;三是大学对社会履行学术责任。 洪堡认为,大学的相对独立和学术自由并不是特权生活的保证,更不是摆脱社会约束和社会责任,摆脱贫困和公民责任的制约,想要形成一个贵族阶层,而仅仅是作为献身学术事业的先决条件。大学的这种学术地位和相对的学术自由,可以更好、更主动地承担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因为学术自由开阔了学者的视野,可以增强学者的判断能力和责任感。他说,教授与学者应处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彼岸。科学的自由,作为精神上的内心自由,正是这种彼岸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意义在于,它能为国家和社会保存一支校正力量,以便能去校正那些在政治和社会上形成了优势力量的东西,并能将这个社会引向一个绝对健康的方向上去。 在洪堡看来,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两条:一是自由,二是宁静。通过宁静与自由,可使人保持内心平静,注意力集中,通过对学问的反思将会产生一种有成效的抽象思维,引导创造性的工作,并从中进行持续性的自我教育。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国家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因为,学术自由能促进大学的繁荣,而繁荣的大学及发达的科学正是国家的利益所在。国家应为大学的自由与宁静创造条件,不应让大学直接服从于国家的种种眼前需要。他说:国家在整体上“不应该就其利益直接所关所系者要求于大学,而应抱定这样的信念,大学倘若实现其目标,同时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由此而带来的收效之大和影响之广,远非国家之力所及”。 洪堡所说的自由体现在大学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就是他提出的“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这两条基本办学方针。其中,“学习自由”指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在大学中独立生活的自由;“教学
①①肖海涛:《一种经典的大学理念──洪堡的大学理念考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83页。
13 自由”则解释为大学教授具有在其学术领域内不受干涉、探索和传授真理的自由。 2.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洪堡提出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是有所指的,因为同在19世纪的英国著名神学家、教育家、言学家和语言学家纽曼在共《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提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教育应为自由教育而设,以教学为惟一的功能。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这双重任务的完成就是“由科学而达至修养”,因而大学是从事科学的机构,而非狭义的教育机构。 洪堡认为,大学的核心是发现知识。大学的意义在于“在中学和步入生活之间,在聚集有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地方,把数年的岁月完全用于科学地思考。”大学教育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学术深层的钻研而获得蓬勃的发展。在此结构中,起突出作用的是讲座、课堂讨论和辩论,讲座处于中心地位。若要成功地发展情境性的探索思维,就需一种开放性结构,把学习者吸引来参与教师的思维。在这种充满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复杂思维活动中,教学和科研成为一种连续发展的统一体,在不断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将结合在一起。为了使学生能立即观察到知识产生过程中的推理活动,观察并模仿它,教师必须不断生产新知识,对知识进行再造。此种方式的讲座保证了思想家的性格特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体验到同样程度的刺激。这样,学术活动就唤起了相互激励的美妙感受。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为科学而共处,自由地进行各种学术上的探索。大学教师已非严格意义的教师,大学生也非真正的学生;大学生已在进行研究,教师不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在洪堡的大学理念中,大学的目标不只是知识的输出和科学的探索,而且通过知识输出和科学探索,促进创造性的思维和修养的完善。因此,大学应实施通识教育,而不是单纯地解决职业问题。职业性的问题是高等专科学校的事情。 关于发展科学,洪堡提出了5条原则,即著名的“洪堡五原则”: (1)科学是某种还没有得出完全结论的东西,还没有被完全发现、完全找到的东西,完全性的结论取决于对真理和知识的永无止境的探求过程,取决于研究、创造性,以及自我行动原则上的不断反思。 (2)科学是一个整体,每个专业和学科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生活现实的反思,对世界的反思,对人的行为准则的反思。惟有通过研究、综合与反思,科学才能与苍白的手工业区别开来。 (3)科学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至于它的实用性,其重要意义也仅仅是第二位的。当然,对真理进行的这种目标自由式的探求,恰恰能导致可能是最重要的实用性知识,并能服务于社会。 (4)科学是与高等学校联系在一起的。惟有通过对学术的研究,对整体世界的反思,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大学生然后他们才能达到自由、技艺、力量的境界。 (5)大学的生存条件是宁静与自由。这就是“坐冷板凳”和学术自由,国家必须保护科学的自由,在科学中永无权威可言。
①①肖海涛:《一种经典的大学理念──洪堡的大学理念考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83页。
14 洪堡所谓的大学的个性与道德的修养职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培养人才的职能或教学职能。洪堡提出大学要发展科学,探索真理,并非以发展科学来取代人才培养,而是认为大学“总是为国家承担着一些实际性工作―教育青年人”,人才培养仍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洪堡所说的修养,实际上就是指一种在受教育者身上所要形成的一种道德和人格上的境界,也即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同时也是指达到这种规格要求的过程和途径。 那么,发展科学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洪堡提出了“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原则。他认为,大学的活动为发展科学,其根本目标则在于促进学生乃至全民族的精神和道德修养。但科学活动有其独立的价值,并非后一种目标的从属物,科学非为修养而刻意准备,而是天然适宜于修养的进行,大学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便可实现修养的目标。 (二)培养“完人”的教育价值观 洪堡反对肤浅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即反对不从知识本身,仅从知识的实际益处评价知识;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认为这不仅会阻碍后者的发展,而且会窒息最根本、最深刻的动机―生命动机和科学动机,这两个动机是正确认识自然的先决条件;反对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缺少人文教育便不可能培养出有教养的个性;偏离个性的人道主义发展方向,脱离高度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观念,科学知识将会蜕变成不顾一切的“精神实利主义”或“缺乏理性的精英主义”。洪堡提出的三个反对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体现了洪堡作为新人文主义者的“完人”教育思想。洪堡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观。亚里士多德推崇“不为其他目的,只为知识本身的知识”,即所谓“静观知识”(在古希腊语中,“理论”的本义为“凝视”)。他认为这是最高贵的知识,因此,最自由、最高尚、最文雅的活动,是理论的沉思与探索。教育的目的就是探索这种“纯理论”知识,因为它有益于智力发展,使人成为自由人。这便是古希腊崇尚的“自由教育”思想。洪堡所谓的“知识本身的价值”,就是它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在他看来,知识是手段,更是目的,即通过追求知识过程本身来满足人的身心发展要求。所以,他反对或轻视职业教育,重视学术教育。 (三)柏林大学的建立 柏林大学是在德国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开办的。1806年,普鲁士军队被拿破仑击败,哈勒大学被关闭,哈勒大学的教师代表团上书国王希望在柏林重建大学。1807年普鲁士国王下令由洪堡负责筹建柏林大学,把原给哈勒大学的经费全部转拨柏林大学。尽管当时普鲁士王国处于极端困难时期,需要支付1.2亿塔勒的战争赔款,但国王仍按洪堡的要求拨款15万塔勒作为新大学的经费,包括大学、科学院、艺术院、图书馆、植物院、解剖馆等机构的经费,并选址在华丽的王子宫殿。 1809年创立的柏林大学由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组成,哲学学院是大学的中心,师资力量最雄厚、规模最大。哲学院包含了中世纪大学的文学系科,其教师总数占到学校教师总数的57%。哲学院不再像中世纪大学文学系那样是为专业学部实施预备教育,除了教学之外,它逐步成为大学科学研究的中心。通过改变哲学院在大学中的地位,洪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得以付诸
①② ①② 转引自刘宝存:《洪堡大学理念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第65页。
贺国庆等著:《外国高等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页。 15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91第二章__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等内容。 
 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 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高等教育的...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1、...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  教育的历史形态:起源、发展与未来趋势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 教育的起源与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起源问题和教育的历史发展问题,本应是教育史...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_法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教学内容: 民事诉讼制度史是学习民事诉讼法学首先...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上) 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 一个过程性事件, 按照意大利博洛尼 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 它成立于 1088 年, 是世界上...  第二章 历史与今天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 历史与今天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儿童文学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全部文学的起始处。最早出现的文学...  高等教育学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P1) 一. 中世纪大学的起源(P1) 二.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一章全概念.ppt 10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大学不是该放松的时候,而是你真正该努力的时候 不管你读的是重点,还是大专院校,都要为自己曾经的付出鼓掌,无论在哪里,你都要保持十足的韧性,韬光养晦,蓄势爆发。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护理学的性质、特点、
任务与目标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 第四节
护理工作方式 第五节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护理学的概念: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恢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护理学的特点: 科学性
服务性 1.埃及(Egypt)发源 于尼罗河流域,早在元 5000年前左右就有文化 了。此时埃及已经照着 事物的形象,创造象形 文字。 木乃伊(Mummy)的制作:
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人即用干化法来保存尸体,俗称木乃伊。
埃及人相信永生不老,认为人死后灵魂仍会附着在肉体上,因此流行保存尸体。
木乃伊的制作经验促进了解剖与外科学的进步,成为日后防腐学、绷带包扎的原理。 希腊在医学方面的发展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破除了宗教迷信,将医学引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使公元前6~4世纪成为医学早期的黄金时代。 《希波克拉底医学誓言》 3.印度 公元前2000年,医学已经有分科,内容包括疾病治疗和保健工作。 助产技术方面的研究 公元225年,国王阿索卡(Asoka)在印度北部建立18所医院兼设医学院。 印度也是最早提到有护士的国家。 当时,印度规定了护士应具备的条件,要求护士应经过相当的训练。 印度对护士的要求
有药物常识、会调剂、有营养常识、能配餐、能做治疗性按摩、正确移动病人、以及维护病人的清洁。 罗马外科非常发达,已能做截肢术、成形术、静脉切开及其他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发达的原因来自斗剑与战争。 希波克拉底曾说“战争是外科的唯一学校”. 巴比伦: 在《圣经》等文献中有医学的论述 (二)中世纪的护理 宗教的影响
由于基督教教会对医学1000多年的影响,这个时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当时的护理工作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主要以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来安排护理活动。 战争的影响
军护的起源
十字军东征:11—13世纪,西欧基督教和依斯兰教之间,为争夺圣地耶路撒冷发生的宗教战争,期间长达200年之久。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时期的护理
公元140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对护理事业的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取得进步的同时,医学得到迅猛发展,人体的奥秘被揭示,人们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 文艺复兴后,慈善事业发展较快,护理渐渐脱离了教会的控制,从事护理的人可以不是修女,她们经过一些时间的培训,专门从事护理患者的工作。
类似的组织相继成立,从事专职护理的人数增多,护理渐渐走向独立的职业之旅 (四)护理学的诞生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南丁格尔时期:1860——1890年
南丁格尔 “提灯女神” “克里米亚天使” 南丁格尔墓地 中国的南丁格尔 第29届 (1983年) 王琇瑛
第30届 (1985年) 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
第31届 (1987年) 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
第32届 (1989年) 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
第33届 (1991年) 吴静芳
第34届 (1993年) 张水华、张瑾瑜、李桂英
第35届 (1995年) 孙静霞、邹瑞芳
第36届 (1997年) 汪塞进、关小英、陆冰、孔芙蓉、黎秀芳 第37届 (1999年) 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
第38届 (2001年) 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
第39届 (2003年) 叶欣、钟华荪、李淑君、姜云燕、苏雅香、章金媛、梅玉文、李商、陈东、巴桑邓珠
第40届 (2005年) 刘振华、陈征、冯玉娟、万琪、王亚丽
第41届 (2007年) 聂淑娟、陈海花、丁淑贞、泽仁娜姆、罗少霞 第42届(2009年)刘淑媛 张桂英 杨
秋 王文珍 鲜继淑 潘美儿 第43届(2011年)吴欣娟 陈荣秀 孙玉凤 姜小鹰 索玉梅 陈声容 张利岩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贡献是什么? 1.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2.撰写著作指导护理工作 《医院札记》 《护理札记》 3.首创科学的护理专业 4.创立了护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71页48页11页18页24页73页93页86页104页58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桥大学申请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