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股票能赚钱吗不赚钱的原因都在这里 是不是招招命中

中国股市其实很赚钱 但亏的就是你 原因在哪里
来源:吴晓波频道
  上周五,小巴带大家回顾了今年各项大类资产的投资回报,看看有哪些资产跑赢了印钞机。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大城市不动产和,这一年的价格上涨都超过了15%。而最差的则是股市,在过去一年中下跌超过12%,不少小伙伴又开始骂骂咧咧了。
  不过,古往今来,财富的秘密,尽在于福祸相依的周期中。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大量的A股在大半年的事件中飙涨。之后一年时间里又狂跌不止,大量的资金从股市进入楼市,带动了一二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楼市调控后,股市又悄悄抬头,不少机构预测2016年资金将继续流入股市,吴老师前几天也在音频里对此作出了评论,看上去股市的新一轮机会又要来了。
  但你也先别高兴得太早,中国股市有大资金流入也不是第一次了,而赚到钱的人却始终很少,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国投资人对A股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是熊短牛长,但若我们去看一看历史数据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并且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得出投资中国股市的“正确姿势”。
  跌涨时间占比
  在A股至今的27年历史中,上涨和下跌的年份分别是14年和13年。而用更细的月份时间看, 2000年至今的204个月份中,上涨的有104个,下跌的则是90个,上涨时间占比是56%。
  从时间分布角度看,A股绝非熊长牛短,当然也称不上牛长熊短,更像是牛熊都很短,急涨急跌,而除此之外的僵持时间比较长。
  不过有的人会说,虽然上涨的时间长,但是有可能涨得慢、跌得快啊。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第二组数据。
  跌涨幅度分布
  在2000年至今的204个月中:
  有一半多的月份涨跌是在-5%~5%之间
  涨跌月份对比为62:46
  5%~10%之间的涨跌月份大致相当
  涨跌月份对比为29:31
  10%~15%的涨跌月份对比为16:6
  15%~20%的涨跌月份对比为4:2
  基本上每一个幅度都是涨的月份比跌的更多。
  但现实的感受却和数据很不一致,大部分人亏了钱。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暴跌的时候跑得不够快。
  超过20%的暴跌月份有5次,集中在08年和16年初。小巴以前讲过一个理论,叫做“不要留恋已经沉没的过去”。没有下决心告别沉默成本,及时止损,是赚了钱再亏进去,或者从亏小钱到亏大钱的主要原因。【点击阅读原文】
  当然了,留恋不丢的原因很可能在于,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敏锐,进入得太晚接了盘,这就与第三个数据有关了。
  各个指数的年度对冲效应
  由于A股指数编制的权重问题,它的赚钱属性被掩盖了。2007年之前最重要的指数是指数,而它是由主要的权重股决定的,中小型的表现则无从体现。而中国A股大型权重股与中小型股票有非常明显的轮动。
  中国2007年才推出了代表中小型股票的中证500指数,2010年又相继推出中小板指数和指数,我们可以将它们与代表权重股的指数比较,通过做年度收益对照来说明。
  投资小科普
  沪深300指数
  先按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去掉后50%股票,剩余股票取日均总市值前300名股票,加权编制而成的指数,成分股大约覆盖沪深市场六成左右市值,大约反映了中国最大型公司(基本都是龙头企业)的状况。
  中证500指数
  先去掉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和近一年日均市值前300名的股票,剩余股票中再剔除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后20%的股票,最后按照日均市值选取前500名的股票,综合加权编制的指数,大约反映了中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
  创业板指数
  按照创业板所有股票的流通市值,一个一个计算当天的股价,再加权平均编制成的指数,反映高增长的中小市值企业的整体状况。
  将2007年推出的中证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比较,就可以发现这10年有5年中证500指数表现更优,5年沪深300指数表现更优,各占一半。而、这四年,这两者间更是出现非常明显的背离。
中证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年度对比
  这种背离在创业板推出之后更加明显了,12-15这三年基本上都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表现。
创业板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年度对比
  对于这种轮动,做足功课的专业人士可以采取对冲方式,及时做出调整。综合下来,在过去10年中,股市真正不赚钱的的年份其实只有2年半至3年左右时间。所以在很多专业投资人眼中,A股其实蛮赚钱的。
  小巴以前专门写过文章,测算中证500定投的收益率,就算不做轮动,只要通过分阶段方式坚定地投资高成长性的中小型股票,事实证明在大部分情况下,周期超过3年的定投年化收益接近或超过15%。
  很多时候散户投资的不理性在这时候就表现无疑,他们就像在等待排队买票的人,不是在两个队列间来回跳动,看到哪个快就往哪个走。结果这两个队列是时快时慢,散户们总被别人带着节奏走,永远慢一步,才有了许多扼腕的亏本例子。
  通过这三方面的数据,小巴这样总结与建议:
  ①对于有周期性规律的投资品,绝对不会存在“赚不到钱”这件事,更符合现实的是在大部分时候“赚不到快钱”;
  ②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的月份都很少,这意味着你其实有充分机会来选择低成本的进入方式,但是千万不要等到市场的热度贴到脸上的时候才反应过来;
  ③应该要给自己设立一个纪律,比如定投、轮转、为自己设立止损线,不要与趋势为敌。
  中国股市常常被称为是一个泡沫,如果你要拥抱它,那就要趁早开始,做好功课,然后有策略地开始,有纪律地阶段性结束,完成一个周期,再寻找新的一个周期。
(责任编辑:曹萌)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这就是你买基金老不赚钱的真正原因
细心的基友们肯定发现了,现在不少基金销售平台上都会有热销基金的专题板块,“勾引”我们去关注那些大卖的基金。葛大爷在曾经在广告里说过,吃饭下馆子,应该哪人多去哪,意思是人气旺的饭店味道不会糟。同样的道理能不能应用到基金产品的选择上呢,是不是买的人越多的基金品质也不会太差? 牛熊交易室今天就来看一看近些年大卖的“爆款”基金们后来的持续表现如何?牛熊交易室统计了近三年()每年净申购份额(申购份额 - 赎回份额)前五的偏股型基金产品(偏股型、灵活配置型和普通股票型),如下。2015年后委外产品开始兴起,由于机构资金量巨大,所以当年净申购份额靠前的产品中常常会出现这类基金,而通常机构定制产品的投资目标与普通投资者并不一致,所以牛熊交易室剔除了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90%以上基金。图表1:近三年最畅销股基业绩表现;来源:Wind资讯,牛熊交易室当年的业绩是最大的“卖点”,畅销基金顺应主流风格2014年至2016年是从成长风格转向价值风格的一段时期,这也意味着只要风格稳定的基金就难以在两种行情下同时获得成功。我们可以发现,近三年来最畅销的基金们绝大多数都是当年收益较好的基金,所以基金的风格也是与当时主流的行情相匹配的。比如,2014年下半年是以中字头和股等大蓝筹为主的行情,所以最畅销的这五只基金多数为型基金;2015年则是成长风格的天下,虽然经历了股灾,但率先反弹的也还是成长股。所以,按照当年的持仓来看,2015年卖的最好的基金统统都是成长风格的基金。2016年经历了熔断,前3个季度市场的风格并不明朗,是行情切换前的混沌纠结期。所以,量化基金等通过精选成长股的基金产品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在2016年10月之后,随着各种蓝筹股“大象起舞”,价值行情正式确立,成长股也全面沦陷。图表2:近三年最畅销股基当年持股风格;来源:Wind资讯,牛熊交易室负面行情下卖出最普遍,“高买低卖”造成投基亏损因为行情切换的原因,许多前期大卖的基金在接下来的一年业绩反转或者遇到极端行情的,都遭到了投资者的大幅赎回。遇到极端行情的案例为2014年卖的最好的几只基金,虽然2015年这些基金整体收益也不算很差,但是由于遇到了下半年的股灾,恐慌的投资者都开始非理性的赎回基金。2015年的“爆款”基金则在2016年均遭遇业绩“滑铁卢”,于是这些基金也被大量赎回。2016年的最热卖的基金产品中,像先锋、长信量化等专注于股配置的量化基金在白马行情下普遍出现业绩大幅下挫的情况,2017年一季度跌幅均超10%。所以以前的量化基金“老大哥”有5亿多的份额被赎回。牛熊交易室此前的文章《都说散户一赚二平七亏钱,那么基金呢?牛熊实证检验》中,已经用数据说明了长期来看,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都能跑赢。那么,为什么很多基友在投基的过程中还是遭受了亏损呢?上面热卖基金申购赎回的特点已经能较好的说明问题。这是因为,多数关注偏股型基金的投资者都缺乏择时的能力,所以很难把握合适的买卖时点。通常,基友会被基金近期的收益表现吸引,也就是说在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以较高的成本买入基金。而一旦遇到市场不好,或者基金因行情切换而表现不佳时,往往会愤然赎回离场。这是典型的“高买低卖”,几轮错误的操作下来,可能不仅亏了钱,还会对基金和基金经理产生负面的印象,以后就对基金产品敬而远之了。所以,正因为大多数基友不懂择时,而短期的市场表现往往是由风格主导的。所以牛熊交易室也多次推荐大家通过定投的方式进行长期基金投资,时间是基金投资的朋友。同时也请关注牛熊交易室推出的各种选基干货,让你投资路上不独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lilyqi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买车容易选车不易 怎么买最划算?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5736被浏览2290753分享邀请回答5.1K3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011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和股票哪个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