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 新思想新战略有感有哪些重大意义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专家解读中共十七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中国网 .cn  时间: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报告〕“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背景〕党的十二大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读〕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深刻,意义重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来认识,它表明我们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拓展和延伸这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找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探索到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来认识,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拓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统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拓展,集中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角度来认识,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形成和确立,但是我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革除那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角度来认识,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延伸、事业在拓展、实践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然是发展的理论体系。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
总之,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前景的新征程。 (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牛先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报告〕“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解读〕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为我们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和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概括和阐发,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科学、更加完备、更加深刻,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维系于实践的需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的,之所以能够成为指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旗帜,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永葆其实践品格和创造性活力。 (南京政治学院理论教育一系教授 阎增武)
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
〔报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背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2年的近1.5倍,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是基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确定的。
〔解读〕国内生产总值从“总量”到“人均”翻两番的目标,是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要求。其“新”表现为:一是这个目标强调了“人均”GDP翻两番,就是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左右,显然是比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更高标准的小康指标。同时,我国人口较多,而且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总量增长可以表明我国国力的增强,而不能准确地反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人均GDP就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成果以及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提高的状况,从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经济总量增长的观念和做法。因此,强调“人均”理念,也是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体现。
二是强调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人均”翻两番。这就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显然,达到这个新要求的难度更大了。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不仅将会为今后5年人民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而且将会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和代价过大的状况。
小康目标从“总量”到“人均”翻两番,是经过科学测算提出来的,因而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贾建芳)
文章来源: 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 苏向东
1           
版权与免责声明权威解读:关于西藏工作中央有哪些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
原标题:【重磅】这两天,西藏工作大事已定 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于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召开了5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会议都出台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一个区域的工作如此连续性的召开会议,在中央的工作全局中是不多见的。 那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哪些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 西藏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西藏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西藏工作,不只是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的地方性工作,也不只是某个领域的部门性工作,而是全局性工作,需要全党动手、全国支持。 西藏工作怎么干? ——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 依法治藏,就是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无论什么民族、信仰什么宗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富民兴藏,就是要围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长期建藏,就是要坚持慎重稳进方针,一切工作从长计议,一切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凝聚人心,就是要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结合起来,既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又着力加强教育引导,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上来。夯实基础,就是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切实把基层组织搞强,把基础工作做实。 西藏工作怎么抓在根子上? ——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 在西藏,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也没有改变。同时,处理好这两个矛盾,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西藏在反分裂斗争和民族团结上出了问题,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就会受到影响,我们整个战略机遇期就会受到干扰,看清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把西藏工作抓在点上。 西藏的全面小康什么样? ——小康目标要坚持实事求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国一盘棋,但标准不能一刀切。西藏不能照搬内地标准,不要强化生产总值导向,而要突出民生导向,落实民生指标,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大力发展教育、努力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青藏高原的生态地位重要,保护好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怎么看十四世达赖集团? ——分裂祖国本质没有变,但策略在不断调整 近年来,十四世达赖到处说不搞独立了,要走“中间道路”,好像回头是岸了。实际上他的“中间道路”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声称1950年以前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反对我国宪法确定的原则,不接受西藏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重新搞一套;不接受我国行政区划,要把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聚居区合并在一起,建立统一的行政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所谓“中间道路”,实质上就是一个分裂主义的政治要求,中央过去没有、现在不会、将来也永远不会接受。 民族工作要坚持什么方向?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从历史来看,青藏高原虽然山高路远,但从来没有阻断各民族往来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大团结。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只有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我们的国家才真正是一个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 工作要坚持什么方针? ——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 藏传界有爱国爱教的传统,绝大多数藏传佛教僧众是拥护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拥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对广大信教群众,我们总的方针是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不能由于同达赖集团斗争而随意干涉和限制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同时,必须加强寺庙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广泛培养爱国爱教宗教界代表人士,引导和支持宗教人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规教义阐释,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党的领导怎么加强? ——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严格民族地区干部政治标准,真正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要严格工作作风,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无论什么时候,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都不能丢,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要真情关心干部,西藏的环境十分艰苦,西藏特殊的工资政策和有关福利待遇政策,其他地方不要攀比。 金秋九月,将迎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衷心祝愿西藏的未来更加美好,扎西德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权威解读:关于西藏工作中央有哪些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
日19:40&&&来源:
原标题:【重磅】这两天,西藏工作大事已定
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于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召开了5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会议都出台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一个区域的工作如此连续性的召开会议,在中央的工作全局中是不多见的。
那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哪些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
西藏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西藏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西藏工作,不只是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的地方性工作,也不只是某个领域的部门性工作,而是全局性工作,需要全党动手、全国支持。
西藏工作怎么干?
――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
依法治藏,就是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无论什么民族、信仰什么宗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富民兴藏,就是要围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长期建藏,就是要坚持慎重稳进方针,一切工作从长计议,一切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凝聚人心,就是要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结合起来,既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又着力加强教育引导,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夯实基础,就是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切实把基层组织搞强,把基础工作做实。
西藏工作怎么抓在根子上?
――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
在西藏,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也没有改变。同时,处理好这两个矛盾,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西藏在反分裂斗争和民族团结上出了问题,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就会受到影响,我们整个战略机遇期就会受到干扰,看清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把西藏工作抓在点上。
西藏的全面小康什么样?
――小康目标要坚持实事求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国一盘棋,但标准不能一刀切。西藏不能照搬内地标准,不要强化生产总值导向,而要突出民生导向,落实民生指标,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大力发展教育、努力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青藏高原的生态地位重要,保护好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怎么看十四世达赖集团?
――分裂祖国本质没有变,但策略在不断调整
近年来,十四世达赖到处说不搞独立了,要走“中间道路”,好像回头是岸了。实际上他的“中间道路”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声称1950年以前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反对我国宪法确定的原则,不接受西藏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重新搞一套;不接受我国行政区划,要把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藏族聚居区合并在一起,建立统一的行政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所谓“中间道路”,实质上就是一个分裂主义的政治要求,中央过去没有、现在不会、将来也永远不会接受。
民族工作要坚持什么方向?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从历史来看,青藏高原虽然山高路远,但从来没有阻断各民族往来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大团结。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只有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我们的国家才真正是一个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
  藏传佛教工作要坚持什么方针?
――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
藏传佛教界有爱国爱教的传统,绝大多数藏传佛教僧众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拥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对广大信教群众,我们总的方针是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不能由于同达赖集团斗争而随意干涉和限制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同时,必须加强寺庙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广泛培养爱国爱教宗教界代表人士,引导和支持宗教人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规教义阐释,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党的领导怎么加强?
――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严格民族地区干部政治标准,真正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要严格工作作风,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无论什么时候,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都不能丢,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要真情关心干部,西藏的环境十分艰苦,西藏特殊的工资政策和有关福利待遇政策,其他地方不要攀比。
金秋九月,将迎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衷心祝愿西藏的未来更加美好,扎西德勒!
来源:统战部微信公众号“统战新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