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县志红场镇林招村李氏

大南山红色风光
 &&大南山是莲花山系南阳山的延续,西东走向,横跨汕头潮南区、普宁市、惠来县,东西长5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大南山西北崇山峻岭,连接南阳山,沟通大北山,东南山峦起伏,濒临南海,是连结潮普惠三地的纽带。主峰望天石,海拔900多米,周围群峰耸立,怪石嶙峋,沟壑纵横,岩洞密布。东部属潮南区境,南部是惠来辖区,西部为普宁属地。大革命时期,大南山境内拥有百余村落,5.6万人口,分住林招、叠石、大陂、大溪坝、林樟、河田、盐岭、三坑等乡村。村落小而分散,大都是平原大官僚、大地主的“食乡”。因此,山区的农民受压迫剥削的程度更为深重,反压迫求解放的愿望更为强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潮阳、普宁、惠来三县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利用大南山的优越条件,在大南山上建立了潮普惠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南方外围屏障的前哨。1928年3月至10月、1930年10月至1935年6月,东江特委机关曾两次驻留在这里。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先后在这里指导过革命斗争。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35年,坚持了8年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地方反动势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一部分正规军,有力地配合了其它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其历史功绩永远不可磨灭,青史长存。      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地缘关系和政治、经济、人文条件的地区,斗争风起云涌,人民前仆后继,在极其困难、艰险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斗争,红旗不倒。大南山上的革命文物十分丰富,每一个革命迹地,都有一个动人的革命斗争故事,每一个革命斗争故事,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些革命迹地,近年大都经过修茸,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大南山红场旧址   大南山红场旧址,位于红场镇大陂村前的飞鹅山下。系1931年春,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共同开辟的,面积1400平方米。广场东南侧一块圆台形巨石作红军阅兵台,石上刻有“巩固苏维埃政权”七个大字。东江特委书记徐国声在1931年5月17日至23日召开的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宣布,将该地命名为“红场”。后又建起戏台、球场、秋千场。国民党反动军队“围剿”时,球场、秋千场被烧毁。1962年至1963年,人民政府拨款在阅兵台上修建一个四角亭,按原状恢复建戏台。1978年12月,被广东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江特委迭石村旧址   东江特委迭石村旧址,位于红场镇的西北部,东距红场约8公里,周围皆山,其附近主峰上有三块大石迭成“品”字形,故村名称“迭石”。1930年8月,中共东江特委等机关从丰顺县八乡山转移至此,办公地点分别设在该村江木进、江之有、江金里三家四间房子办公。总机房、厨房和印刷厂设于江金里的家中。1932年4月,被国民党张瑞贵部烧毁。1962年至1963年,潮阳县人民政府按原状重建。   大南山红宫旧址   大南山红宫旧址,位于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1929年至1930年,红军第47团、潮阳县革命委员会、红军第16师军事政治学校第4分校先后于此设立或设址。该祠外墙粉刷红色,故名红宫。1932年,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962年至1963年,潮阳县人民政府重修。1978年12月,由广东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粤赣苏区党代会旧址   闽粤赣苏区党代会旧址,位于红场镇大溪坝村余氏祖祠。1930年10月末至11月初,中共中央南方局派李富春、邓发等在这里召开闽、粤、赣苏区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方方担任大会秘书长。   大南山红军医院旧址   大南山红军医院旧址,位于红场镇大溪坝村东北一公里处的一个石洞内。该洞深300米,面积200平方米,俗称“老虎洞”。1931年初,西南分委把石洞办成“西南红军医院”,主任戴雨。   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红场镇红场旧址的飞鹅山南麓,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水泥结构,通高10.2米,其中碑座高2.28米,碑体为正棱柱体,高7.92米。下截面边长2米,上截面边长近1米。碑的顶端有浮雕的五角星。碑文是:“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63年12月21日落成。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为纪念日,潮普惠3市(县)各界代表聚集纪念碑前举行悼念活动。   红军制炮厂   红军制炮厂,位于雷岭镇济美村四房祠和下厝村妈祖宫,以济美村为主厂,下厝村为分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驻扎在大南山的红军于1930年春建立该厂。由蓝坤(济美村人,1928年4月入党,曾任东江特委委员)担任总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还有出身惠来县、济美村、下厝村的洪亚罕、蓝进来、方乖仔、方俊辉、蓝炳爽、蓝纪才等7人负责制炮的具体工作。该厂操作了2年多,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因陋就简,利用白铁制的香烟罐或装火油的白铁箱制成外壳,内装上用单酸钾、雄黄、硫磺、犁头生、白牙石碎等配制而成的炸药,再盖上不大润湿的棉花,盖罐后用蜡小心封住,并用铅线把它圈住,便成炸炮。同时又制有少量地雷,罐里再加上一条雷管,在战场上发挥了威力。红军战士赞曰:“一颗炸炮胜过一支驳壳枪”。1930年农历八月,因操作不慎发生事故,厂址从济美转往下厝妈祖宫。1932年夏,国民党张瑞贵部“围剿”大南山,该厂随红军部队转移。   红军修械厂   红军修械厂,位于红场镇虎白坟村,1930年春,红军第47团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封锁大南山的阴谋,选定了距红场仅有200多米的“山猪坑”石洞为址。其洞四周高山环绕,由无数石头堆叠长约三华里,形成宽可容纳几十人住宿及工场的天然石洞。洞口有块天然的“叮当石”,如果陌生人入洞,踩上此石,便会发出叮当的声音,部队闻讯,便可沿石洞安全撤退至惠来县属的陇头坑。部队和群众称它为“摇铃洞”。该厂厂长马雄(普宁人),带领吕春江(红场大寮人)、清河(客家人)坚持修械。厂内有车床2台,还有虎头钳、大锉等工具,他们想方设法从前线运来花机枪、曲尺、驳壳、步枪等残破枪械,夜以继日,忘我抢修,然后由民兵分头掩蔽运往前线,仅三年便维修枪械数以千计。该厂人员和官兵、群众同甘共苦,鱼水相依,至1933年夏,该厂随红军部队转移而搬迁。   红军被服厂   红军被服厂,位于雷岭镇龟山湾雷厝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驻扎大南山红军部队曾在龟山湾、下厝仔、牛角丘、虎空、高贵等村先后设立红军被服厂。1930年夏,该厂在龟山湾雷厝祠开办,拥有缝衣车30多架。1931年,国民党毛维秀部“围剿”大南山时,该厂转移到红场虎空村罗厝祠,拥有缝衣车38架。工人有陈虎(下厝村人)、林妈佑、林水强(老村人)、林添德(中村人)等30多人,其中有女工少卿(海丰人)等3人。该厂的负责人是少卿的丈夫(不明姓名,后被诬为AB团成员而遭杀害),总务翁达三,调拨员罗仁英。布料主要是“民主蓝”,由地下党组织通过商人从外地购进,该厂主要制作军服、军帽、绑腿、军袋和五色彩旗等。其时,从外地运来布料时,藏于石洞。工人团结、紧张、务实、勤劳,夜以继日,不误时机为红军提供给养。1932年春,张瑞贵部疯狂“围剿”大南山,该厂工作人员均安全撤退,缝衣车全部被劫,同年农历十月初五日,厂址被匪军焚毁。   彭杨军校   中共东江特委于1929年秋,在八乡山创办军事政治学校。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在大南山创办了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1929年8月30日,彭湃、杨殷(中央军委军事部长)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东江特委为纪念革命先烈,决定改名为“彭杨军事纪念学校”(简称彭杨军校)。1930年秋,彭杨军校随东江特委转移到大南山,第四分校合并彭杨军校。军校这一时期常驻牛角丘和林招,校长朱炎、陈荣安(后),教官韩汉阳、董良史等,最盛时期有300多学员。军校下属机构有学生连——培养担任连、排、班干部;特别队——培养各区、乡村赤卫队领导;少年先锋队——培养各区、乡、村儿童团领导;吹号班——培养各部队号兵。还有一支10来人的妇女队。第一期毕业学员40多人,第二期100多人(其中女生10多名)。1932年4月,军校与其他部队配合参加打“陈叮冬”战斗,军校最先占领主峰牛牯尖,予敌以沉重打击,是役取得很大胜利。1934年,革命低潮,军校在五福田遭强敌包围,损失较大,后合编于红二团。   东江特委党校   中共东江特委党校于1928年1月创办,校党委书记刘锦汉。1931年1月,曾于大南山迭石村开办政治训练班,分期培训区委委员和乡村党支部书记以及区、乡干部。对加强粤东地区党的建设和巩固苏维埃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2年4月党校停办。   大南山石刻标语群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特委和潮普惠县委组织翁千等人,在大南山交通要道和革命场所的大石上,冒着生命危险,呕心沥血,镌刻革命标语,至今尚存三十五石、五十七幅、四百六十一个字。其中有“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建设工作!”、“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工农兵团结起来!”、“反对军阀战争!”、“武装暴动胜利万岁!”等。1978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群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花剧社   1930年秋,中共潮普惠县委、苏维埃政府在大南山把“白话剧队”改为拥有30多人的赤花剧社,址设于红场赤花剧台。社主任刘育民(东江特委宣传部长)。1931年春,红场赤花剧台的茅草屋顶遭敌烧毁,烧后改盖为铅板顶。敌军又把它烧成铅块,剧社发动军民改盖为钢筋水泥的屋顶。剧社在对敌斗争中成长壮大,他们除在红场赤花剧台演出外,还经常巡回于根据地各村宣传演出。白天,到群众中访贫问苦,帮助群众抢种抢收,宣传党的政策,是一支边演出边战斗的轻骑队。剧社演出的节目,多数取材于群众生活,如《骗先生挨砻》、《盲人娶哑妻》、《平江潮》、《广东暴动》等,还有传统剧《临江楼》、《双玉鱼》、《滴水记》、《食红杏》等,这些剧目深刻揭露地主官僚罪恶,反对封建迷信和买卖婚姻,它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的斗志,预示着光明的未来。1932年3月,国民党反动师长张瑞贵率部与潮普惠地方团队、地方恶霸还乡团分路围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赤花剧社全体人员离开剧场,走上战场。他们投入硝烟滚滚的战斗,少壮者参加红军上战场,英勇杀敌。参加宣传队的女同志也活跃于前线和敌后,女队员碧华(海丰人)后来成为“八女就义”中的英烈。社长刘育民也为保卫根据地血洒大南山,可歌可泣。   彭湃石洞   彭湃石洞,位于红场镇潘岱村西北面约200米处。在海拔523米的“白虎头岭”中,有一天然石洞,洞口近似三角形,由两块巨石顶端相靠而成。1928年2月,彭湃率兵攻占惠来城,后撤往大南山区,在潘岱村石洞住了近四个月之久,由潘岱村农会执委林娘圆送饭和递送情报。解放初,该洞遗有彭湃办公的石砚一个,现保存于海丰红宫展览馆。1981年,石洞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潮阳市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协助党支部组织干群对石洞环境进行修葺,使崎岖不平、宽窄不均、险象丛生的石洞修葺成进出通畅、呈现原来历史风貌的革命迹地。由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亲笔题写“英雄石洞”,镌嵌洞前,石刻简介与其交相照映,熠熠生辉。1997年12月下旬,全国战斗英雄麦贤得和夫人“模范军嫂”李玉枝在中共潮阳市组织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翻山涉涧,到此瞻仰。
你是本文的第1901位读者
《美丽的潮南》
作 者: 郑会侠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全部内容  
选择分类栏目
潮汕岁时节日
潮人礼仪习俗
潮人生活习俗
潮汕行业习俗
潮汕文化习俗
潮汕半山客
潮汕游艺赛会
潮汕信仰习俗
潮汕会社组织
潮汕民间文学
潮汕民俗史话
潮汕民俗趣谈
潮汕民俗旅游
潮汕民俗研究
选择栏目专题
本站由汕头市图书馆制作维护 &2004
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
邮政编码:515041
联系电话:(06
电子邮箱:大南山红宫红场旧址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大南山红宫红场旧址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红宫红场旧址[1]
红宫在潮阳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当年该祠外墙油刷红色,屋顶飘扬着革命红旗,群众称之红宫。
大南山红宫红场旧址历史沿革
民国18年(1929年)7月中旬,第四十七团在此成立;同年冬,潮阳县革命委员会也在此成立;次年初,红军第十六师政治学校第四分校也设于此。18年冬至民国21年初,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红宫名扬大南山苏区。
红场在潮阳红场镇大陂村前的飞鹅山下。民国20年(1931年)春,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和潮(阳)普(宁)惠(来)县苏维埃政府带领群众在此开辟了一个广场,面积1400平方米。广场东南侧有一块圆台形巨石作为红军阅兵台,面向广场的石壁上刻书“巩固苏维埃政权”。5月17日至23日,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特委书记徐国声在会上将广场命名为红场。后来,场内建起戏台、球场、秋千场,红场便成为大南山苏区的军事、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民国24年国民党邓龙光部占领大南山,红场的戏台、球场、秋千场被烧毁。
建国后,1962年至1963年,省、县人民政府在阅兵台上修建一个四角亭,按原状复建戏台,并于红场南端山头建造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通高10.2米。
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91;引用日期&#93;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红场镇林招小学
潮南区红场镇林招村
潮阳区谷饶镇沟南村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红场镇林招小学
潮南区红场镇林招村
潮阳区谷饶镇沟南村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潮南红场在线交通地图_红场交通旅游图查询
& 本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潮南红场交通地图
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潮南区红场镇红场旧址的飞鹅南麓,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水泥结构,通高10.2米,其中碑座高2.28米。碑体为正棱柱体,高度7.92米,下截面边长2米,上截面边长近1米。碑的顶端有浮雕的五角星。碑文是:“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于日落成。1988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广东省重点保护纪念碑,保护标志嵌于碑座。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为纪念日,潮普惠3市(县)各界代表聚集纪念碑前举行悼念活动。文化教育:全镇1所初级中学,19所小学已全面告别危房校舍,实现教学楼房化。目前全镇在校学生人数5311人,其中小学生4506人,初中生805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较大提高。乡镇概况:红场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西南部的大南山中段,东邻两英镇,西接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下架山镇,北接仙城镇,南连雷岭镇和惠来县。全镇均为山地丘陵区,总面积85.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84445亩,耕地面积2361亩;东西两端相距近35公里;有32个自然村,设27个行政村;总人口30955人(4777户)。红场镇辖27个村:苏明、四溪、佳鸡、金埔、潘岱、叠石、尖峰、高桂、大溪坝、大陂、丰厝、虎白坟、中村、老村、后田、蔡肥、铁蜂胡、苏林、大f、审者、水头、水美、虎空、林招、仙田、伍田、巫字。2008年现有总人口31647人,总户数5376户。全镇设党(总)支部32个,现有党员728名。2003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850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17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610万元,农业产值3562万元;完成国地两税42万元,其中国税30万元,地税1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7万元;农村人年均纯收入1060元。2008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954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65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83万元,农业产值5070万元,完成工商各税107万元,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1440元。农业发展:红场是纯农山区镇,山地宜植林、种果,种植业已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果林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水果种植面积34620亩,其中,青梅种植面积12494亩(被汕头市定为青梅生产“示范基地”,被省列为“一乡一品”发展项目,青梅产品还被省确认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其它杂果22126亩。茶叶种植面积5900亩。大南山红宫旧址:位于潮南区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1929年至1930年,红军第47团、潮阳县革命委员会、红军第16师军事政治学校第4分校先后于此设立或设址。该祠外墙粉刷红色,故名红宫。1929年7月中旬,潮、普、惠三县工农革命军团及模范赤卫队员在此联合建立47团;1930年6月潮阳县革命委员会在此成立,刘大刚任主席,方思琼(方方)任秘书长并兼任县团委书记。红宫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被国民党烧毁,成为一堆废墟,1962年至1963年,潮阳县人民政府重修。1978年12月,由广东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
首页 房地产 工业地产 商业地产 房产 土地 厂房 仓库 园区 楼盘 社区 热门搜索关键字:地区 导航 红场镇 您当前的位置: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您现在的位置:广东&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鲜花配送 广东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鲜花配送 花朵朵鲜花店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均有配送店,如需提供偏远地区的鲜花预订,鲜花订购...
学校地址:潮南区红场镇中村 学校邮编:515138 学校电话: 学校传真:电子邮件:官方网址:补充关于的资料(为了能够通过审核,请填写真实、有根据的...
还是小皇帝最帅!!!!詹姆斯十佳球 红场镇 二 fdf dfd 体育频道...有问题请詹姆斯十佳球 红场镇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二 fdf dfd...
【光荣历史】红场镇原名石船,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二战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的所在地,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之一,东江特委及其军委机关曾两次...
汕头市潮南区红场中学(红场正文中学)是革命老区红场镇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前身是潮阳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70年改办为红场中学,2005年改为红场...
潮阳市红场镇金埔小学,潮阳市红场镇金埔小学联系电话:5751760通信地址:广东省潮阳市红场镇金埔邮政编码:515138...
湖北省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
帮扶学校:伍田小学,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伍田村。据介绍:该地区无公路通达,驾车后还需要步行4小时方可前往。收书地点:深圳 深南大道2008号凤凰大厦1栋18楼 ...
个人黄页网红场镇 中国地区目录 红场镇黄页...
关于网站 |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潮阳县第一中学毕业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