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转军人进法院是"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为"吗

内容合作:027-
广告热线:027-
客服热线:027-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 大楚网媒体库 & 湖北娱乐频道媒体库 & 正文
&W女星&是&吴亚馨&同义词?&互动百科&二度伤害
互动百科网页截图。  中国网8月16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艺人吴亚馨曾经与富少淫魔李宗瑞短暂交往,最近被卷入淫照风波,外传W女星就是吴亚馨,却遭到她透过经纪公司否认,但“互动百科”中却出现“W女星是吴亚馨同义词”,让她造成二度伤害。
  艺人吴亚馨在李宗瑞性爱光盘及迷奸案爆发后,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稿澄清两人早已没联络,但周刊却报导今年初,吴亚馨还与李宗瑞出双入对,但经纪人澄清非事实。而吴亚馨这几天则在微博上留下,“听说鱼的记忆力只有3秒,这时突然觉得当鱼真好”,似想忘掉某些事。
  据悉,吴亚馨目前神隐多日未工作,家境不好的她要养活一家13口,其中包括全家人的开销与外公的医药费,但她没工作就等于没收入,目前经济状况不甚良好。(来源:中国网-资讯中心)(百度新闻)
关注微信,享受大楚新折扣。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精彩推荐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复转军人进法院》风波
聚焦命中&& 转第条
显示法宝之窗
隐藏相关资料
【期刊名称】
《复转军人进法院》风波
【作者】 【分类】
【期刊年份】 【期号】 7
【页码】 16
【全文】【】 &&&&
  《南方周末》日在“人与法”专栏中发表了贺卫方的一篇约两千字的学术散文:《》。这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这是一篇学术杂谈,一篇散文,但“形散而神聚”,主旨是:复转军人不应当成为法官,除非他们从前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并且符合法官任职的其他要求。文章说,法官这一职业的性质近乎医生,同样决定着人们的生死祸福厉害,同样需要专门的知识素养及技术训练。既然不能“理所当然”地安排复转军人进医院当医生,那么也不应“理所当然”地安置复转军人进法院当法官。文章还提到,早在80年代,最高法院负责人就曾呼吁不要让法院背安置工作这样的包袱。
  《南方南末》的编辑们看中了这篇文章。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涉及司法人员专业化的学术问题,又与实现“依法治国”有关,符合中央精神。所以就没有犹豫地刊发了出来。没想到,后来会引起那么高度的“重视”。
  2月10日,两家军报――北京的《中国国防报》和长沙的《军事博览报》同时发表了一封题为《复转军人缘何不能进法院》的读者来信。来信人是位军人,叫曹瑞林,是解放军报社的中校编辑。据他后来讲,该信先是寄给《南方周末》,但未被发表。
  《国防报》以此信为肇端,专门开辟了《生活中的国防话题(军转安置系列)》的专栏。从2月10日起,连续多日就“如何看待和安置军转干部”的问题,刊发了多期讨论。《博览报》则将此信刊于头版头条。
  显然,两家军报认定这不是个一般话题,而是“一个事关军队稳定,牵动军心、民心的大事”,是“国防问题”。他们的“编者按”如是说。
  曹瑞林的这封信一开始就指斥“贺文不仅对军人的转业安置政策不很了解,而且对军人的才能与素质存有一定的偏见”。他认定贺卫方的短文是在否定复转军人在过去几十年中对政法机关的建立、恢复和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该信还特别强调,妥善安置复转军人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信中还引用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干部的特长比较适合于政法工作”的谈话,证明复转军人进法院是正确无疑的。
  为了驳斥“包袱”说,《国防报》2月10日还配发了该报记者就贺文引起的话题对前最高法院负责人江华、郑天翔的专访。在访谈中,两位老人都声明自己从来没说过安置复转军人是背包袱,而是“对军队干部是当宝贝疙瘩看的”。强调“被安置进司法战线的复转军人也是基本符合条件的”。
  这组报道,次日(2月11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报摘”专栏播出,据说,“在军内外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国防报)编辑部电话铃声不断”,发表意见看法的读者很多。《国防报》在此后的数日(期)里先后摘发了十几位读者的来电来信,几乎是清一色的谴责之声。有人声称,读了贺文“非常愤慨”,批评贺是“不进行认真调查就妄下结论,是极不负责任的”。来信来电者除个别外,都是复转军人。他们以自己或其所在地区和事实为例,说明安置到政法系统的复转军人现在大多成为好法官、好检察官、好干警。
  2月13日的《国防报》还发表了记者对国务院军转办、总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专访。在访谈中,“负责同志”们虽未直接否定贺卫方的文章,但强调军转干部分到政法部门的较多,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有优势。总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说:“至于贺卫方文章中提到复转军人为什么不安置到医院?其实,他有所不知,全军每年分配到医疗系统的转业干部就占了一定比例。”军转办负责人举了一位现为公安局长的“模范军转干部”的例子,反驳复转军人不能进法院之说。
  对此,有人评论说:事情一开始就不是讨论,至此更有些“说不清”了。贺卫方说的“为什么不安排复转军人进医院”,指的是当医生,干给人开药开刀之事。而反驳者显然是把进“医疗战线”当政工、治保、人事之类干部的复转军人作例子拿来反驳。贺卫方说的是复转军人进法院当法官之事,而反驳者则拿复转军人当公安局长当例子来反驳。贺卫方说的是复转军人不宜在未受正规法律专业训练的情况下进法院当法官,反驳者又拿复转军人进了法院以后“成长为合格法官”的例子来反驳。讨论的焦点都被故意放大或岔开了。
  此间,《南方周末》可能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这从其不得不转载从前曾拒绝发表的《复转军人缘何不能进法院》一文并加上一个“道歉”性质的“编者按”可以看出:
  “贺卫方先生《复转军人进法院》一文在本版(1月2日)发表之后,引起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人民解放军(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复转军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作出过重大贡献,本报刊发该文时确有考虑欠妥之处。本期转载曹瑞林先生的文章,并表达我们的歉意。”
  这个“编者按”表明:该报不得不承认自己刊发贺文是错误的,不得不道歉;也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指控――贺文本身及刊发贺文之举均有否定复转军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之嫌疑。对一篇仅仅讨论复转军人有无资格直接转任法官且符合《》精神的短文来说,这种“上纲上线”也许上得太高了些!有人评论说。
  这一“道歉”的委曲求全及曹瑞林文章的盛气凌人也引起了许多读者的不满。北京的法学家徐友渔先生致函《南方周末》,指出“在没有充分争鸣之前”就作出“编辑部的道歉”,“是轻率的,对前一位作者不公正”。黑龙江读者姜春儒也致函《南方周末》,指出曹瑞林的文章“给我的印象是盛气凌人,没有一点以理服人的文风,至少作者没有法律意识”。他指出,发表贺文,“没啥欠妥,更无歉意可致”。他还特别提醒人们注意,“还有人拿着以前的棍子挥舞”。此间曹瑞林在致《解放军报》的一内部刊物编辑的信中也提到:“某报的一名记者先生看了《南方周末》转载我的文章后,提出要与我商榷”,“贺先生还是有不少支持者的”。
  不忍坐视自己的观点被歪曲,贺卫方于2月24日给《国防报》去了一封信,希望刊登出来,以辩诬解和误解。但该报并不理睬。直到5月11日,该报才将贺卫方的来信刊发在解放军报社的一个内部小报上。这一“内部发表”显然有点“供批判用”的用意,因为紧随其后刊登的曹瑞林批驳这封信的文章,篇幅长达数倍。
  贺卫方在他的信里把他的观点归结为四点,再加重申:第一,他是依据《》关于法官任职资格的规定提出复转军人不应直接转任法官的问题的。《》以“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为担任法官的基本条件,但复转军人直接转任法官者大多不具这些条件。第二,复转军人并非一概而论全都不能成为法官,符合法官法规定者(如曾受法律教育,曾在军事法院担任法官者)可以成为法官。第三,复转军人不符合法官任职资格者不当法官,绝不意味着他们不能从事其他职业,不意味着别的行业应对他们关门。第四,之所以主张不合法官资格者不当法官,是因为法官职业责任重于其他职业,其知识和技术要求也远重于其他职业。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是公民的信心所系。法官须就其涉及的种种复杂事务作出细密的法理推理。一旦有误,污染的不是“水流”而是“水源”。在信的最后,贺卫方说:“在党政军领导人都在不断地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今天,法律被忽视,违法行为得到某些人的公开辩护,岂非咄咄怪事?”
  最后这句话显然再一次激怒了挑战者和他所代表的人们。挑战者本来就为有上一次“战机”而自豪,因为在《复转军人缘何不能进法院》被三家有全国影响的报纸刊发或转载后,作者连忙写了《一场不可避免的争论――我写
  ??????法宝用户,请后查看全部内容。还不是用户?;单位用户可申请试用或直接致电400-810-8266成为法宝付费用户。
&北大法宝:()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北大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欢迎。法宝快讯:&&&&
本篇【】 &&&&&&关注法宝动态:&
法宝联想【共引文献】  潘剑镜&《中外法学》&1998年&第4期& 董华&《法学杂志》&2000年&第3期& 韩旭&《法学论坛》&2000年&第3期& 常怡;崔婕&《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章武生;吴泽勇&《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 贺卫方&《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姚成林&《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 郭春明;刘志刚&《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刘佳&《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 尤春媛;郭润生&《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引证文献】  曹瑞林&《法学》&2000年&第9期&【作者其他文献】  《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2期&【转】printf(&%f/n&,5)的输出结果为什么是0.000000 - CSDN博客
【转】printf(&%f/n&,5)的输出结果为什么是0.000000
1,之所以没输出5,这是C语言设计的原因。
2,之所以输出0,这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问题。
具体来说:
printf函数不会进行任何类型转换,它只是从内存中读出你所提供的元素的值(按照%d,%f等控制字符提示的格式)。
C语言设计中,int类型一般是32bit或者16bit,而float一般是64bit,并且有可能使用科学计数保存。这点就和huhugo88所
说一样,5在内存中为00101。而且5一般都在静态区,程序的静态存储区默认是0,那么当用%f来读时,就会读
64bit,也就是会读之前的很多位0,最后按照(有效数字)×(基数2)pow(指数)的方式来取数,自然结果是0
之所以Vc中不允许这种情况,而有些编译器就允许这么输出就是编译器设置的问题。按理说,这样访问内存是属于越界访问,
应该禁止。不过只是读,伤害性不大而已。
对于单精度浮点数(32bit),不少c语言编译系统以24位表示小数部分(包括1bit符号位),以8位表示指数部分。
==========================
printf(&%d/n&,5.01);  为什么输出一个大数?
在讲这个题目之前,预备知识,讲一下,printf函数,输入参数是读入缓冲区保存,再按照%?的格式从缓冲区中读出数据,并据此格式解释数据。
有了这个知识之后,在讲程序员面试宝典上看到一个题: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rintf(&%d/n&,5.01);  
return 0;  
}  
输出结果为: 
然后开始研究为什么会是这个数?
5.01是double类型,内存中占8个字节,保存在缓冲区。而%d为整型,占4个字节,printf从缓冲区中读入4字节,先读到低32位的数据。也就是说printf输出的应该是5.01以double类型保存数剧的低32位。为了检验此结果是否正确,对比5.01在内存中的表示与输出。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double d = 5.01;  
int *p = (int *)(&d);  
int rst = ;  
    printf(&1).%x/n&,*p);  
    printf(&2).%x/n&,*(p+1));  
    printf(&3).%x/n&,rst);  
return 0;  
}  
输出为:  
1).0x70a3d70a  
2).0x40140a3d  
3).0x70a3d70a 
这也就证明了%d输出了5.01的低32低。5.01的double类型,在内存的的表示为0xa3d70a。
事情看似也就完成了。
我又想,如果输入是浮点类型的5.01f,又会发生什么呢?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float f = 5.01f;    
int *p = (int *)(&f);       
    printf(&1).0x%x/n&,*p);    
    printf(&2).0x%x/n&,5.01f);    
return 0;    
}  
输出:  
1).0x40a051ec  
我们发现,此时输出的并不是浮点类型5.01f的内存的表示,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看到一个说法,是printf会把%f按double类型输出,也就是说会把参数float型的转成double型在输出。
但现在并不是%f,当然用%f显示的是正确的结果。于是我猜测,printf是将所在float型读入的数据都自动的转化为double型了,然后%f就按double处理,而我们这是%d,所以显示的为float转化为double型后的低4字节。
验证此想法: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double f = 5.01;    
int *p = (int *)(&f);  
    printf(&1).0x%x/n&,*p);  
    printf(&2).0x%x/n&,*(p+1));    
    printf(&3).0x%x/n&,5.01f);    
return 0;    
}  
输出:  
1).0x70a3d70a  
2).0x40140a3d  
但是我们发现结果并不一样,于是我又猜想,也是许printf将float转化为double的方式与默认的方式不一样
5.01d的默认的表示为:0xa3d70a,在上面已经说明了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rintf(&0x%8x/n0x%8x/n&,5.01f);  
return 0;  
}  
输出为:  
0x0; 
0x40140a3d 
与是发现printf将5.01f-&5.01d的表示是:0x00000
接着就是看这两个值是否都是为5.01了: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d1[2], d2[2];  
    d1[0]=0x;  
    d1[1]=0x40140a3d;  
    d2[0]=0x70a3d70a;  
    d2[1]=0x40140a3d;  
double *p1 = (double *)d1;  
double *p2 = (double *)d2;  
    printf(&1).%f/n&,*p1);  
    printf(&2).%f/n&,*p2);  
return 0;    
}  
输出为:  
1).5.0; 
也就证明了0x00000,与0xa3d70a都是5.01d在机器中的表示。前者为5.01f(0x40a051ec)由printf转化为double后的表示,后者为5.01d的默认的表示。
总结:printf将输的浮点型参数全都自动转化为双精度型,且与默认的双精度的表示方法是不同的。最重要一点,printf不安全,类型不安全,要是类型不对了,也许我们就挂了^_^
本文已收录于以下专栏:
相关文章推荐
原文地址:C语言中的printf用%d输出float类型数据出现或以%f输出int型数据的结果为什么是0
COPY FROM:http://blog.csdn.net/yahohi/article/details/7701434
[cpp] view
plaincopyprint?
...
view plaincopyprint?
printf(&%f\n&,5);  printf(&%d\n&,5.01);   printf(&%f\n&,&#160...
C语言中printf用%d输出float类型数据,或以%f输出int型数据的结果
IEEE754标准 单精度(32位)/双精度(64位)浮点数解码
float double 有效位数
int main(void)
scanf(&%d&,&n);
printf(&%d\v&,n);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wusuopubupt/article/details/8817826
wusuopubupt
提示:请直接按CTRL+F搜索您要查找...
请直接按CTRL+F搜索您要查找的转义字符。
The C Family of Languages: Interview with Dennis Ritchie, Bjarne Stroustrup, and James Gosling
转自:http://blog.csdn.net/wusuopubupt/article/details/8817826
本文地址:http://blog.csdn.net/wusuopubupt/a...
他的最新文章
讲师:吴岸城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当前位置:
复转军人进法院——霍姆斯会怎么看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发布时间: 09:37:25
  复转军人进法院这个命题经由贺卫方在南方周末上的运作被大家所熟悉。贺卫方以一篇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短文——《复转军人进法院》对于复转军人是否当进法院、能否进法院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甚至质疑复转军人进法院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名噪一时,在法学界、司法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对于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贺卫方教授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反思。以至贺教授在文中直言复转军人为何不进医院却一贯性的进法院并发出了复转军人进法院能否适应法官职业化、专业化形势的质疑。
  贺文在南方周末发表上的那篇短文已经过去十余年了,但是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历史是否因为贺教授的质疑而不再重演?复转军人是否还在占据着大量的法官职位,如是,复转军人的素质和能力能否适应人民法院日益严峻的审判形势和繁重的审判任务?回到贺文,再结合当下法院的进人体制和模式,可以说贺文说质疑的复转军人进法院制度依然在运转自如,很多复转军人不仅进入了法院,有些还通过对法律的自学,通过司法考试而成为审判骨干、办案标兵乃至优秀法官、杰出青年。由此看来,复转军人进法院依然在按照自己的逻辑轨迹前行,不少法院每年仍然会分配适当的指标与名额给复转军人进入法院,复转军人依然有很多出色的干部脱颖而出,甚至成为审判骨干、领导岗位。十多年过去了,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的复转军人如若进入法院尤其是审判岗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并进行相应的法律知识培训才可承担审判任务加入法官队伍的行列。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经验是美国大法官霍姆斯的著名论断。但如果按照霍姆斯的逻辑,其是否会同意或赞成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制度呢?霍姆斯已经作古,或许在他那个国度也没有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制度规范。但是从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的逻辑进路,我相信霍姆斯是会同意复转军人进法院这项制度的。当然为了缩小命题的讨论范围,笔者所言的复转军人进法院进法院是指复转军人在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而未严格接受系统、全面的法律科班教育能否任命为法官。依据法官法的规定,复转军人进法院只要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并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被任命为法官并无违法嫌疑。但笔者侧重于在理论上对复转军人进法院制度合理性上进行探讨。即没有接受系统、全面法律科班教育的转业军人能否任命为初任法官,如能,其与法学院校毕业的高材生有何区别。两者谁更能胜任审判工作。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要求我们在重视司法逻辑的同时,也要关注经验对法律、审判的重大意义。极端的来说,法律或审判应当是一名经验型的学问而非依靠自身的逻辑自洽来自给自足。在其他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一个科班法律高材生与一个复转军人同时被选任为初任法官的唯一区别就是是否接受过了系统、全面的法律教育。当然在法律知识的占有上,可能法学院的毕业生稍占优势,对法律知识的把握和占有更加全面、丰富。但既然一个复转军人能够通过巨难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我们就不能再偏执的认为其不具备任何法律知识了,只是没有那么地全面、系统而已。回到霍姆斯的论断,既然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是经验。那么意味着。法律自身的生长、发展及法律本身的掌握和运用都主要依赖于经验而非自成一体的逻辑。因为法律本身主要是一门经验型的学问、技巧和艺术。在法律知识即对法律逻辑上的占有上,法学院校的毕业生显然更加全面、系统,即逻辑上相对于复转军人,明显法学院的高材生略胜一筹。但在在经验上则难分伯仲。从经验出发,我们可以对法律是一门经验的学问进行两个进路的延伸。
  第一,法律的生命是经验主要是指法律自身的发展需要依赖经验的累积,法律自身是一门经验型学问和技巧,对法律的熟练操作需要长期的审判实践和丰富生活阅历,因为唯有如此,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法官才能充分把握法律的蕴含与真谛。即司法或审判是一门经验型的学问绝不是靠掌握法学教材上几个理论与命题就可驾驭自如的。考虑到我国绝大多数法学院校的法学教育都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而缺乏实务操作和司法技能训练的现实,很难说法学院的高材生在司法经验的积累上远胜于复转军人。
  第二,法律的经验还只指代法官是一种需要依靠其他知识和生活经验补强的职业,而无法依赖法律自身的有限逻辑实现自洽。法官审案主要是依据事实和法律。从法律适用的角度来看,法官必须懂法,掌握越多的法律知识无疑对案件审理裨益越大。但从事实认定方面来看,法律可能无能为力,法官需要掌握诸如物证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生活常识。而在掌握这些知识上,法学院的高材生也不见得就优于复转军人。比如生活常识,这个需要的是法官的年龄积淀,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生活阅历才可获得,而考虑大部分复转军人尤其是团级干部与法学院的高材生可能还略胜一筹。由此,如若按照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的论证进路,显然法学院的高材生相比于复转军人并无明显优势。因此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来看,复转军人进法院并无不妥。
  最后值得要说的是,复转军人进法院从另一个角度开辟了法院进人渠道,它使初任法官的来源更加多元化,使法官结构更加多元化、合理化。我们不是说反对法官应当接收科班法律教育或接受过多的法学理论灌输。只是想表明法官这个职业是一个需要艰苦耕耘、长期努力的职业。一个掌握了丰富法学理论知识的法律高材生并不能自动成为法官而需要后期长期的努力以保证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并积累胜任审判工作所需的司法职业经验。当然,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可能在学习司法实务操作技能、反思和发展法律上可能更容易成功。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基层法院在线
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C) 2017 by 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7 以 上 浏 览 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违法行为违反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