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即有,南无三和南无阿弥陀佛唱诵有区别吗

南无阿弥陀佛的下一句是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的下一句是什么
08-09-26 &匿名提问
貌似没下句啊 “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一句梵语,就是古印度话。“南无”汉语意思就是“皈依”、“依止”、“依靠”、“归命”的意思,“阿弥陀”翻作“无量寿”, “佛”翻作“觉”。所以“阿弥陀佛”又可称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了“四十八弘愿”,用此宏大的愿力加被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往生到宇宙中最为殊胜最令人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人要往生到西方净土,所用的方法就是执持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缘放下,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人只要往生净土,就不退成佛。。这就是净土宗的“持名念佛”法门,是末法时代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其殊胜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末法众生去极乐世界可以依靠弥陀愿力的加被而带业往生,这真是不可思议!弥陀愿力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实在是太宏大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无不赞叹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宏大功德。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历史回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好象没有下一句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南无阿弥陀佛
下面还是 南无阿弥陀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持名念佛】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者为修持的条件。信、愿已如前述,行持方法却有种种的不同,如持名、观想、观像、实相等,一一行成,都能往生净土,而其中收机最广,下手最易的,首推持名一法。【持名者】,即是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心口合—,念念不忘的念下去。“南无”二字是梵音,发“那摩”音,义为敬礼或皈依。阿弥陀义为无量光及无量寿。阿弥陀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曾发过大愿说:十方国土的众生,若愿往生他的国土,只要持念他的名号,此人临命终时,他即与诸菩萨众前来接引。这就是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据。世间众生,皆具有与佛相等的佛性,只因背觉合尘,迷昧真性。因而妄起识心,迷惑五欲六尘,无以遏止。【持名念佛】,是将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系在心头。行住坐卧,念念不忘,以肃清心中的妄念,而显露出佛性的德能。此外再广行六度,利世济人,如此便与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宿愿两相呼应,这样临命终时,决定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持名念佛,在行持上,有定课念与散念:一、定课念:定课念者,是将念佛一事,定为每日的功课,定的时间,多在早晚二时。亦有定出日诵佛号若干声(自数千声至数万声),不足不止者,我们初学佛的人,各有公务或工作缠身,日课佛号数万声,事实上无法做到,但如果把日课定为朝暮二时。每次念佛千声。五百声、或至于十念,只要持之以恒。始终不懈,也必有成就。二、散念:定课之外,时时刻刻,行住坐卧,只要不是集中精神做其他事情的时候,皆可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系在心头,默默的念下去。【念佛的功用】,在于薰习我们的心识,伏住妄念,我们果能时时念佛,久而久之,自可妄念不起,正念分明了。【方法】,有高声念、默念、金刚念、十念等:一、高声念,声音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声音洪大,字字分明,这种方法好处在全神贯注,可对治昏沉懈怠,然稍有耗气喑哑之弊,故不能持久。二、默念:默念时只有唇动,并不出声。虽然不出声,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在念佛的人心中仍然字字分明。这样念念不停,正念相续,便于日常工作中,及随时随地默念。三、金刚念:金刚念者,念时声音不大,但须出声,一面念,一面听,念得绵绵密密,听得字字分明,使杂念没有萌起的空隙。这种方法,便于定课时行之。四、十念法:初学佛的人,若把功课订的过多,往往会日久懈生,以致定的课程做不完;反不若初行之时,订得简短,以期持之有恒。所以十念法,是初念佛者一种较为简便且能摄心的方法。所谓十念法,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念的时候,家中若有佛像,可对佛像行礼,然后合掌恭念。没有佛像,面对西方恭念即可,佛号念毕,最好再念一段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最难得的是三业清净,而我们念佛的时候,心中念佛,是意业清净,口诵佛号,是口业清净,双手合十礼佛,是身业清净,这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是成佛的正因。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律航法师著述一、念佛须明真理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妄念。怎断妄念?莫如念佛,念佛者: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代染念。日久功纯,即有念而达无念,念既无,云何妄?妄念一断,生死自了。二、念佛须备资粮信愿行三,往生资粮,资粮具备,遨游乐邦。(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己本觉,是心是佛;信佛愿力,定来接引;信佛胜智,不可思议,有感斯应,圣言不虚。(二)生死海中,愿为能渡,愿生西方,见佛闻法;乘愿再来,普度含识;不为自求,人天福报。(三)持名正行,心佛不二,佛生于心,声出于口,返闻于耳,复还于心。六根都摄,净念相继,循环不绝,万修万去。三、念佛四遍念佛法门,遍行一切,人法时处,无不赅摄。(一)遍一切人:老少男女,贫富贵贱;法界有情,皆可念佛。(二)遍一切法:教律禅密,统为摄心;一句弥陀,万法归宗。(三)遍一切时:忙闲寒暑,苦乐无记;二六时中,皆可念佛。(四)遍一切处:行住坐卧,热闹僻静;默念出声,随地从容。四、念佛四诀念字从心,不仅用口。今为现在,莫管过未。念兹在兹,自得心开。欲知其诀,口耳声意。        (一)口须清清楚楚。       (二)耳须明明白白。       (三)声须匀匀净净。       (四)意须绵绵密密。五、念佛四要六根都摄,净念相继;意根最要,从这里入。怎样摄意,看表自知:        (一)要虔诚,最忌欺伪。       (二)要恭敬,最忌贡慢。       (三)要恳切,最忌虚浮。       (四)要专一,最忌杂乱。六、念佛十法念佛方法,都为百种,兹约十法,可以会通:1、高声念。    2、低声念。    3、追顶念。    4、金刚念。    5、默忆念。6、参究念。  7、观想念。    8、四字念。    9、六字念。    10、晨昏礼念。七、念佛四不有心贪求,便落执著,因药成病,玉琳所诃:(一)不贪静境。 (二)不除妄想。 (三)不求一心。 (四)不希瑞应。八、念佛须修三福世出世间,修福为先;净业正因,功不唐捐。(一)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九、念佛须具忻厌二行(一)厌离行娑婆秽境,众苦共集,生老病死,怨会爱离。所求不得,忧悲烦恼,富贵恩爱,缘尽谁保。(二)忻乐行求生净土,为救众生,七宝庄严,万种清净。金地琼林,莲花化生,见佛闻法,载乐载忻。十、念佛往生在临终一念生寄死归,一切放下;保持正念,千钧一发。往生与否?判在刹那;眷属助念,西方相见。附录憨山大师念佛偈但观一句弥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    日用头头无缺欠佛土全收一念中    便是往生真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    不可更起差别见自跋上来‘念佛要义十则’,作于新竹佛教支会,当时听众多不懂国语,不得已随写随讲,提纲撮要,加以说明,以期大众明了,至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识者谅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为什么前面有南无二字呢
是不是南边没有之意呢
南无阿弥陀佛(略解)
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的音译,“南无”是归命的意思,是归依佛的教导,把自己的性命归依于佛,表示很忠心,很孝顺的意思。“阿”是“没有”的意思。“弥陀”是“限量”的意思。最后“佛”是极聪明人的意思。
阿弥陀佛是一位佛的名号,这个佛的寿命是无穷无尽,没有限量的,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很多,照起来可以达到虚空中无穷无尽的世界,所以又称作“无量寿”或“无量光”。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未成佛之前,有一次在“世自在王佛”面前发了四十八个度众生的大愿,其中有一愿云:若......
南无阿弥陀佛(略解)
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的音译,“南无”是归命的意思,是归依佛的教导,把自己的性命归依于佛,表示很忠心,很孝顺的意思。“阿”是“没有”的意思。“弥陀”是“限量”的意思。最后“佛”是极聪明人的意思。
阿弥陀佛是一位佛的名号,这个佛的寿命是无穷无尽,没有限量的,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很多,照起来可以达到虚空中无穷无尽的世界,所以又称作“无量寿”或“无量光”。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未成佛之前,有一次在“世自在王佛”面前发了四十八个度众生的大愿,其中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一心称念,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离苦得乐。
若果有人时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现生能消灾免难,如意吉祥。若遇有急难,诚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蒙佛力加庇,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若能在每日早上出门前称念若干时间佛号,时间多少随各人而定,或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小时或一小时,必定可以减少祸患,甚至不会发生灾祸,这要视乎各人之诚心而定。又在晚上临睡前称念佛号,能消除恶梦。若能依佛的教导相关信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空时时时提起一句佛号,临命终时,必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语真实,希望各位信受,如能发心不杀生及不发脾气,效果更佳。普愿大众离苦得乐。阿弥陀佛!
其他答案(共33个回答)
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名字来源于梵语音译,“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为梵语“?L依”的意思。快要死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将带你的灵魂去极乐世界。
“南无”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
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
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
南无(nā mó)
应该是源自梵文音译
意思好像是归于、属于的意思
的意思好象是无量寿佛
无限光明的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意思好象是 向如来致敬
如来又意 一切觉悟之人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大乘教佛名。密教称甘露王,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被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据称他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被称为“接引佛”。意译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称光佛”等名号。《阿弥陀经》称,信徒只要一心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并深信不疑,死后就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据说阿弥陀佛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为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个愿,而成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系一种佛教术语,意思是“向阿弥陀佛归命”。诵读此语即谓“念佛”。
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南”(na)翻为“归”,“无”(mo)翻为“命”,“阿”(a)为“无”(wu),“弥”(mi)为“量”,“陀”(tuo)为“寿”,“佛”(fo)为“觉”,这句梵语的汉语意思就是“归命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无量寿佛”,又叫“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等光佛”,“无碍光佛”,又叫“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稳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释迦牟尼佛还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的光明“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人如果能一心执持这句名号,到一心不乱,就可自在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大乘...
佛门里的正确读音是:阿a。
从佛经、古文献、各种古读本,都读a;藏传佛教也读a;在隋唐时期传到朝鲜、日本的读音也是a。
读e,是佛门外人士讹传之音,误人极多。
汉语拼音为:shanzai   赞美之词。即“好啊”   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传·昭公十六年》   后为僧人用作表示惊叹的口头语,既可以表示赞许...
女人与狗性交是一件很刺激的事,狗的性交持续时间比男人长,精液比男人多好几倍射精时间也长好几倍,女性可以获得多重性高潮,但是狗东西的构造特殊,女性要有思想准备,一...
南无,这两个字读音拿摩
是根据梵音直接音译过来的
南无,是皈依的意思
皈依就是归向,依靠
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你要发心皈依阿弥陀佛及其法教
这中间当然有尊敬的...
答: 怀孕五个月能去寺庙烧香吗为什么不能跪?前晚睡觉受到了巨大的惊吓,老公做噩梦对着我的脸大吼把我吓的不轻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this.p={b:2,s:0,a:false};
{if !defined('ml')||!ml.length} 专辑 ${an|escape} 没有音乐! {else} {list ml as x}{/list} {/if}
{if !defined('ll')||!ll.length} 网易博客音乐盒 {else} {list ll as x}${x.v|default:'&'}{/list} {/if}
{if !defined('al')||!al.length} 没有专辑! {else} {list al as x}{/list} {/if}
序 讲 念佛感应录 &&&&&&&&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先向大家介绍这本《念佛感应录》,然后我们学习《念佛感应录》的序言。这本书的封面是一幅非常慈悲、吉祥的阿弥陀佛接引像。 &&&&&&&&类似《念佛感应录》的书,自古到今可以说很多,念佛感应的事例太多了,古代由于信息的传播不够通畅,记载下来的,不过是万分之一。现代就比较方便一些了。殊胜的念佛感应,确实能发起我们的信心,也能使我们知道佛的慈悲。 &&&&&&&&我们为什么特别向大家推荐这本《念佛感应录》呢?我觉得这本感应录的优点,是别的感应录里所没有的。 &&&&&&&&第一是教理上的引导。一般的感应录只是把事迹记载下来,读的人也就读了一遍,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教理不明了,甚至由于自己的知见而产生错误的理解。可是,这本书就不一样了,编者作了一篇很好的序言,分成十一章,有五十多页,从教理方面作了详细的引导,把「一向专念」的道理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剖析,而且,在一些典型的事例后面,编者很慈悲地下了按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教理上的依据阐释出来,使得我们通过这些事迹来体悟佛法,这是一大优点。 &&&&&&&&第二是事迹上的分类。这本感应录,编者完全选取的是专念阿弥陀佛的感应事迹,并对这些感应事迹进行了分门别类。比如说,第一章是「念佛胜易」,显示念佛殊胜容易;第二章是「念佛放光」;第三章「念佛鬼退」;第四章「念佛愈病」;第五章「念佛免难」……有现实利益,有往生利益,有条不紊;让人一看便知念佛万能,利益无边,所求皆应。 &&&&&&&&这本书可以说不论是信佛很久的,还是初机学佛的,乃至社会上的一般人士,个个爱看,因为读起来不难,篇幅不长,每篇例子也很生动,都是很好的个案,加以教理的说明,可以讲太完美了。这本书流通之后,反响很热烈,很受欢迎。不管任何人学念佛,读到这本书,都非常欢喜。 慧净法师 &&&&&&&&先介绍这本书的编者慧净法师。 &&&&&&&&慧净法师的名字有的莲友比较陌生。慧净法师是台湾人,专依善导大师,对善导大师思想有专门的、独到的、精深的、系统的研究,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善导大师思想的代言人,在这一方面没有人能超过慧净法师。法师十几年来,淡薄名利,清净独居,投身于净土宗教典的编译工作,这本书的后面列出了慧净法师所编撰的丛书的目录。慧净法师本人也有很大的人格力量,持戒严格,念佛不辍,简朴单纯,柔软慈悲。对于慧净法师所编丛书,我们怎样赞叹也是不够的。 &&&&&&&&慧净法师所编纂的书,教理上非常有系统性,语言文字非常简洁,完全依据经典和祖师的教释,同时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慧净法师所编这套丛书,可以肯定地说,会流传久远,因为扎根于弥陀的誓愿,契合于众生的根机。 精彩论文 &&&&&&&&《念佛感应录》编者序,虽然是一篇序文,其实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就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而作细致的阐发,非常具体,淋漓生动。 &&&&&&&&这篇序文总共分成十一章,前七章说明「念佛」二字,第八章说明「感应」二字,后三章说明「录」之一字。教理的阐发主要在前七章,而以第二章「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为核心、为源泉,其它各章作从属的说明。第八章是破疑。后三章交待本书目的,劝人专修念佛。 &&&&&&&&次第来说,第一章「应机妙法 唯在念佛」,首先从时、从处、从机的角度,将念佛一法从一般万法中突出出来,说明念佛双具「胜」、「易」的特点。 &&&&&&&&为什么念佛既胜又易,唯一适应末法、浊世、愚恶的根机呢?接下来第二章「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从根源上作了教理上的深刻阐发。 &&&&&&&&弥陀本愿之念佛,有什么殊胜的功能和利益呢?接下来第三至第七,共五章来说明。其中第三「弥陀光明 唯摄念佛」、第四「诸佛菩萨 护持念佛」两章,从念佛本身来说明,因为念佛,顺阿弥陀佛本愿,蒙受弥陀光摄,佛圣护持。第五「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第六「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两章,对比其它佛菩萨和法门,说明唯有弥陀与众生缘分最深,念佛已总收一切法门,不必舍念佛再修他法。第七「现当二益 即是念佛」,是对前四章的总结,突出说明念佛不仅得现世种种利益,更得当来往生成佛之大利;不单单是当来往生成佛之利,现世种种利乐也无不含在其中;所以不管是为了往生,还是为现世安乐,都只需念佛。 &&&&&&&&前面从第一至第七章,教理的阐发已经透彻详尽,第八章「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说明念佛感应的原理,兼破一般人可能有的疑惑。 &&&&&&&&第九「本书性质 有三特点」、第十「现世为多 示人专一」、第十一「本书目的 劝信念佛」三章,点出本感应录的特点和目的。 &&&&全篇一气呵成,贯穿「专修念佛」。&&&&&&
缘 起 &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你是否被佛的慈悲感动过?&&&&&&&&佛法本来是最有人情味儿的,因为佛爱众生甚于父母爱孩子。&&&&&&&&因果的沉重、六道的恐怖令我们心急如焚,岂不知佛的心比我们还焦急,恨不能把十方众生一时接到极乐世界。&&&&&&&&正因如此,净土法门不是要我们修到某种境界去感动阿弥陀佛(就好像应聘考试,一万个人中只取前三名),而是阿弥陀佛用他的慈悲感动我们,让我们称念名号、接受救度。人人皆可称名,人人皆能得救。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每个众生都是开放的,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谁都知道:念佛能往生。但是,一提到行持,人们很容易把这普机普缘之教说成一机一缘之法:达不到一心不乱不能往生,不断烦恼不能往生,不修助行不能往生,临终把握不住正念不能往生……&&&&&&&&既入佛门,谁不想断除烦恼?谁不想清净此心?然而,由于我们根机不堪,这种种条件实在难以达到,久而久之,我们的心被吊到了半空,往生似乎变得越来越渺茫,一想到生死大事,心里就忐忑不安。《无量寿经》说「信心欢喜」、「欢喜踊跃」、「欢喜信乐」,我们的念佛怎么跟经中讲的完全不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净则土净」、「心水浑浊,佛月不能现前」……这些引自别宗的高深理论使我们约定俗成地把《阿弥陀经》的「一心不乱」理解为止息妄念、摄心归一的功夫境界。于是,「方便法门顿生荆棘,易行之道翻成险径」(黄念祖居士语)。&&&&&&&&善导大师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集成了龙树、天亲、昙鸾、道绰的净土理念,纠正了诸宗行人对净土宗的曲解,将释迦、弥陀二尊的本怀和盘托出:一切善恶凡夫皆可称佛名号、乘佛愿力、往生报土。念佛是乘佛愿力,不是做功夫。&&&&&&&&净宗法师的开示,完全忠实于善导大师思想,以净土三部经为依据,目标专一,不涉他宗,深入浅出,不尚玄妙,朴实亲切,打动人心,把阿弥陀佛的名号送到每个浊世凡夫的嘴边,让我们欢喜踊跃地称念,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往生,真正体现净土宗「简单化、易行化、民众化」的特点;当年善导大师在长安城的教化风格也正是如此。&&&&&&&&为方便莲友学习、研讨,我们把净宗法师的开示录音带整理出来,试着将初稿拿给大家传阅。读过的莲友无不眼前一亮,「心里像点了盏明灯似的」,三经教旨豁然通透,人生大事终有依托,从此真正开始老实念佛,不再妄自尊大、好高骛远;不再见异思迁、摇惑不定;不再寻奇觅巧、旁征博引,试图用各种般若经典圆解净土法门,以抚慰自己那颗疑惧的心。&&&&&&&&净业行人当中,的确有一些尊贵的念佛人,并不懂得很多道理,只认定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觉得累 ││这可谓净土门的上上根,印光大师谓之「愚不可及」,很少有人比得上。&&&&&&&&但是,像我们大多数人,如果不把往生净土的道理弄明白,是没办法老实念佛的,「这样念着佛就能往生吗?心不清净怎么办?妄念怎么办?恶业怎么办?还有临终……」&&&&&&&&那就让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成见,从净宗法师平实而生动的开示中领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领受阿弥陀佛的慈悲宏恩吧。&&&&&&&&为便易读易记,我们在整理净宗法师的开示时添加了小标目。为满足广大莲友的渴求,兹按讲解先后顺序及各讲份量厚薄编为三册,另取书名,作为「净宗讲话之一、二、三」出版,而与法义开展的次第也刚好吻合。&&&&&&&&一、《净宗略讲》。内含净宗法师二○○一年大连开示四篇:《净土宗大意》、《善导大师要弘二门判略讲》、《阿弥陀经略讲》、《印光大师法语略讲》。第一篇说明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差别,而重在净土门;第二篇说明净土门内要门与弘愿的差别,而重在弘愿;第三篇是就净土正依三经之一的《阿弥陀经》的要点所作的开示;第四篇精选印光大师的法语而作讲解,说明净土法门之所以称为特别法门,在于仗阿弥陀佛弘誓大愿力,而劝极生信愿。&&&&&&&&二、《念佛胜易》。同是二○○一年大连开示,讲解《念佛感应录序言》,着重说明念佛法门简捷易行,利益殊胜。&&&&&&&&三、《唯说念佛》。二○○二年山东龙口开示,讲解《净土宗略要文》,说明净土三经一致的宗旨,在于「唯说专念弥陀名号得生」。知此,则专修念佛万牛莫挽,往生净土如握左券。&&&&&&&&&&&&&&&&&&&&&&&&&&&&&&&&佛恩&&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学到这里,我们心里面跟阿弥陀佛越来越亲近了,我们再来看看六字名号的功德到底如何呢?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 「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
&&&&&&&&守在旁边保护我们,叫守护;心中常常记挂我们,叫忆念。让我们众生安乐、安稳,没有任何障难。 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
&&&&&&&&有的人担心说:「光念阿弥陀佛够不够?别的佛用不用念?」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十方诸佛不请自来,团团围绕,所以说,念阿弥陀佛一佛,就是念十方诸佛,十方诸佛都来护念你。 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
&&&&&&&&极乐净土是诸佛之家,一旦到达极乐净土,十方国土随意前往。 真实的利他 能以此自利,即能普利一切。
&&&&&&&&我们能够以此念佛法门使自己得到真实的解脱,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法门普利一切众生。不然讲什么「利他」,那都是虚假的,自己没有得到利益,怎么可能利益人家呢?所以,对净土法门有所深入,对念佛的教法真实地实行,真实地称念,心中知道决定往生,那你讲念佛,就有力量,人家也能听得懂,人家也能信受。你自己还在那里七上八下,你讲出来的话就软塌塌的: 「念佛一定能往生哎。」人家反问一句:「你怎么样?」「我还不行。」「你都不行,我怎么行?你都念佛多年了,你都不行,我就更没份了,算了。」 佛法不讲明天 &&&&&&&&我们劝人家学佛,往往听到这样的回答:「不行不行,工作这么忙,那哪里行?等退休以后再学佛吧。」人们总觉得念佛要有条件,结果三等四等,死掉了,来不及了。 &&&&&&&&佛法是不讲明天的,怎么能等到明天呢?今天晚上睡下去,不知道能不能起来了。就要现在念佛,现在获得佛的救度,然后走过多彩的人生,回入世间,利益娑婆世界众生,过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安乐吗? &&&&&&&&念佛没有任何条件,不需要什么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念,任何人都能得救!这样劝化人家,就有力量。 教要契机 &&&&&&&&我们作为佛教徒,总是希望众生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现在在很多地方,其它教派发展的很快,尤其在农村。为什么这么快呢?一方面,我们在弘法方面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在契理契机的问题上没有注意,将佛法讲得那么高深玄妙, 《华严经》如何如何,好是好,哪个有时间去看?尤其在农村,识得几个字?认识几个字的,谁能学这些?农民就讲了:你看,我要种庄稼,免不了要打农药;干体力活,哪还能吃全素?一讲到佛法,他脑子就想起来:这两条不符合标准,第一不杀生,第二要吃素,还有其它条件, 「算了,佛法是好,我没有条件入门哪!干脆我去信别的吧。」甚至还有的人去信邪门歪道。 &&&&&&&&我们作为佛弟子,要想想现在众生需要什么,现在到底是怎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佛法,讲得那么高深,没有用啊!到后来,把佛法当做高谈阔论的的工具把自己捆起来了,把佛教限制在寺院高墙之内,学者文人的书屋。 &&&&&&&&是我们佛法里边没有慈悲吗?有,但是,你自己没有得到佛法利益,甚至人家讲阿弥陀佛大悲本愿,你还来破坏,来反对。所以,我们要根据时代特点,观察众生根机。 &&&&&&&&若论慈悲,谁能比得过阿弥陀佛?若论誓愿的力量,谁又能比得过阿弥陀佛?若论救度众生的法门,法灭万年尚且得救,何况现在?五逆众生尚且往生,何况不至于造五逆罪的人?法门是广大无边的,可是众生自我设限,加了很多门坎,又加了很多条件,结果把宽宽的救度大道,变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 「往生需要很多条件,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数出来七八条、十几条、一百多条了,人家一听,「算了算了,我不念佛了,我都没有资格了。」 &&&&&&&&所以,佛法的慈悲要展现出来,并不是说我们在这里随便创造,佛的经典明明如此啊!为什么不把这样广大的佛法贡献给广大众生呢?如果把这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然往生」的教法普遍地弘扬开去,佛法马上就不是现在这样一番景象了,这个世间念佛人的大白莲花就处处绽放了,经中说:十方众生往生极乐净土,犹如雨滴。像下大雨一样,那么多,到净土去。我们现在,很遗憾, 「易往而无人」,这么容易往生的法门,却没有几个能往生。所以,教要契机。 不必改口另外称念 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称念十方诸佛,既能自利,又能普利一切众生,因此,不用另外再称念诸佛名号,这样,我们的心也专一了,符合净土法门的宗旨。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 并有其它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 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 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 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它菩萨。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 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 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持念其它咒语。
&&&&&&&&这三段文使我们的心越来越专一。首先,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我们不必另外改口称十方诸佛;其次,专称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二十五菩萨、一切大海众自然相随保护,所以,我们念弥陀一佛,也等于念了诸大菩萨,不必改口称念诸大菩萨;再次,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六字名号具足无上功德,超胜任何咒语,一切咒语的功德都摄在六字当中,所以,不必改口持念别的咒语。 《大经》之〈流通分〉佛告弥勒菩萨言: 其有得闻 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 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 无上功德
&&&&&&&&「得闻」的「闻」不单单指耳朵听到声音,还指心中了解是怎样的一尊佛,不然 「闻如未闻」嘛。我们经常听说「久闻大名」,就是早就知道这个人多么有威神,多么了不起。我们闻佛的名号也一样,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 」。如果我们听到了,像没听到一样,「有什么不可思议呢?」那就是没有闻到。 &&&&&&&&《大经》说:若有众生听闻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 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如实地称赞、我们如实地听闻而信受,自然就发出了「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啊!这么不可思议的名号,具足无上功德,有我的往生在里边,那我就口称名号往生净土! 」自然心中有喜悦,自然踊跃称名。「乃至一念」当然不限制一念,是说契入名号。在这一念之间,「当知此人为得大利」,你不能小看这个人,不要因为他是娑婆的凡夫,就认为他仍然是凡夫,应当相信:这个人已经得到了大的利益 ── 不是小的利益 ── 什么大的利益呢?就是往生成佛的利益。 &&&&&&&&净土法门的高超 ── 印光大师讲:「不要说凡夫不能相信,连小乘圣人阿罗汉都不能相信,不要说阿罗汉不能相信,连浅位的菩萨都不能相信,只有经常随从佛身边的大菩萨才能坚信不疑,虽能相信,也还不能透彻了解。 」净土法门之高超,我们怎么能想象得到?一个罪恶的凡夫,但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就具足无上功德!难免使人心中起疑。但是,我们不要管,佛如是讲,我们就如是信受,而口口声声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净土。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这个才叫特别法门,这才叫念佛法门高超的地方,横超,他力。 &&&&&&&&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讲的话很委婉,说「当知」,「当」就是应当,也有排除疑惑的意思, 「你不要怀疑,确实如此!」 付嘱文 &&&&&&&&这一段称为「付嘱弥勒文」,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末尾将要点交待给当时在座的大众以及未来的众生。《观经》付嘱文说: 「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阿难!《观经》虽然讲了很多,定善、散善、三福、九品,可是,你好好记住,它的要点在于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这是将名号付嘱给阿难。同样,这个地方,是把弥陀名号付嘱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之后在此土成佛的菩萨,也就是说把净土法门付嘱给未来一切众生。付嘱什么呢?付嘱这句名号:其有众生,闻到这句名号,一念之间,得无上功德大利。这是要点所在。 有上小利功德 故知:念佛即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及诸行门, 皆是有上小利功德。
&&&&&&&&那么,别的修行,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等前面也谈到,但是到最后,释迦牟尼佛不提了,那是方便诱导,所以,只付嘱持名念佛,别的不提。《观经》的路线跟《无量寿经 》一致,所以就知道念佛是无上大利功德;别的行门为什么不付嘱呢?因为都是有上小利功德。和六字名号来比,当然都是有上了,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境界,什么样的功德跟它比都是有上了。我们既然要往生净土,应该专称无上功德大利的名号。 取舍之义 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 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有智能的人,应当知道取舍,舍有上小利的其它修行,取无上大利的六字名号;舍杂行,取念佛。 &&&&&&&&不过,这里的「取舍」要作一下说明,有人以为「取舍就是专门念佛,其它的我什么都不做,我舍掉」,这是错解。这里的「取舍」是心中的观念,怎么叫舍?怎么叫取?心中将自己的行善积德等修行回向,作为往生之业,这就是心里执着它了,执而未舍。 &&&&&&&&现在不是这样,现在专依念佛,往生净土,其它必须做的事情,做还是做,心态不一样,这个叫「舍」,心中舍掉,不以此作为往生回向之业,就不叫杂行。这个是需要再三说明的,免得人家误解。 &&&&&&&&「取舍」贯穿于佛法当中。我们原来修学圣道门,现在选入净土门,圣道门讲相信因果,那净土门就不相信因果了?还是信因果;圣道门行善积德,我们到净土门里,行善积德还是做,只是不以此回向作为往生之业。 诵经之义 &&&&&&&&我们经常诵经 ── 诵经和诵经也不一样。有人诵经,是把它作为功德回向;我们诵经,是了解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慈悲,「哇!经文讲得这么好,你看这一段……」就比如刚才讲解的这一段,如果光是读诵,十秒钟就读完了,读完了不知道什么意思。如果知道经文意思的话,读了多欢喜呀? 「哇!一念具足无上功德!」肯定就念佛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从助业进入正定业了,诵经的目的、效果就完全达到了。读净土三经,看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怎样的优美,心里自然欢喜仰慕,这个也是诵经的效果。 &&&&&&&&诵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经义,然后依教奉行,并不只是为了读诵而读诵。比如净土三经,说的就是「专念弥陀名号,必定往生 」,我们知道了,就来专修念佛,并不是念佛还有所不足,要另外加上诵经才能往生。 名号功德 又,《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言: 阿弥陀佛名号, 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 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 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 而说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 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 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 身心安乐,如意满足。 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释迦牟尼佛赞扬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把我们娑婆世界凡是好的名词都用上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六字名号就这么殊胜。为什么六字名号有这么大的功德呢?释迦牟尼佛自问自答: 「阿弥陀」三字之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圣人、行法。「阿」字,十方诸佛在里边,「弥」字,一切菩萨在里边,「陀」字,一切行法、无量经典在里边,所以讲,这三字之中,什么都具备了。念 「南无阿弥陀佛」还有何不足啊? &&&&&&&&听到阿弥陀佛有这样不可思议功德,深生信仰,现在就享受无比法乐,「受无比乐」就不是受世间的五欲之乐了,而是触光柔软,内心有法喜法乐,知道往生决定有份,虽然有烦恼,内心还是清凉的,虽然是凡夫,内心知道决定可以去成佛了,这个叫 「受无比乐」,经中讲:念佛人所受之乐,超过比丘三禅之乐,比禅定之乐还要乐。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贫穷可以转为富贵,病患之苦可以免除,短命之人得寿延长,冤家债主变成善亲眷属,身心安乐,如意满足。 &&&&&&&&这些还是指世间的事情,阿弥陀佛的本愿、六字名号的功德,本来是让我们往生的,世间的利益是附带的,成佛才是根本。我们念佛,世间利益是附加的,不是主要的,自然就得到了,是阿弥陀佛主动要给我们的。 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
&&&&&&&&经中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没有什么法比「南无阿弥陀佛」更高,没有什么咒比「南无阿弥陀佛」更高,没有什么功德比「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更大。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 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
&&&&&&&&你能念弥陀一佛,所有的佛都念了,所有的咒都念了,所有的修行法门都在里边了。 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所有的教典、所有的修行法门都摄在六个字里边。不仅能保证你临终往生净土,现在也能让你身心安乐。 念佛功德 《大悲经》言: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盘界,不可穷尽。
&&&&&&&&一称「南无阿弥陀佛」,所具足的善根无量无边,可以进入极乐国土。 《观经》言: 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当下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为什么?当下具足无上功德了,相好是功德所生出来的,没有功德,绝对没有那个相好(算命先生给人家看相,如果这个人没有那个修养、福报,就没那个相,相能反映内心 )。具足了佛的无上功德 ── 当然是我们内心具备的,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是在六字名号当中 ── 自然就说了:「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下念佛,当下就成佛。 《经》言: 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 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如果有人将小千世界四天下宝藏全部供养佛、菩萨、圣人,得到的福报很多;这样多的福报,比较起来,不如劝人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怎么想象都想象不出来了。有人学佛法,搞世间慈善,慈善是不错,但是他不教人念佛,那福报就差多了。所以,《阿弥陀经 》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能有多少修行供养佛菩萨?我们能拿四天下七宝供养佛菩萨、声闻、缘觉吗?我们不可能。但是即使那么大的福报,跟念佛相比,劝人家念佛一声,超过它! 《涅盘经》言: 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假如把国王的宝库打开,一个月之内,布施一切众生,这个人所得功德很大。但是,还不如张口念一句佛,念佛的功德大大超过上述功德,不能为比。 &&&&&&&&你还不愿专念弥陀名号?你真的是丢掉西瓜,拣了芝麻。西瓜和芝麻的差别远远无法形容念佛和布施的差别。 《增一阿含经》言: 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 若有称佛名号,如构牛乳倾,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四事是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就是生活必需品。把日常用品拿来供养地球一切众生,他们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提供的,看看,你的功德大不大?当然很大!但是,如果有人用挤牛奶那么长时间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其功德要大得多,两者的差别令人无法想象。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那些修行是有为、有漏、有上的,不能作为出离之因,不能解脱。「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呢,真实、无为、无漏、无上,可以到净土成佛的功德啊!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以清净愿心、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所修行的功德啊。你怎么跟他相比呢? 《大智度论》云: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 满中七宝,奉施于佛; 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譬如有人一生下来就能日行千里,他足足走了一千年,你想想看,走了多远!这么一片大地上的宝藏,全部供养佛陀,其功德不如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 」。 善导大师云: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较也。
&&&&&&&&其它所有的修行,虽然都是善,都很好,但是,如果跟念佛比,就不能相比了。 &&&&&&&&就好像一间暗室,点一支蜡烛,蛮亮的,挺好;如果点一盏日光灯,就更好;如果跟太阳光比呢,不可为比千万亿倍。 &&&&&&&&你修行得再怎么殊胜微妙,如果和「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相比,「全非比较也」,为什么?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其它修行,是众生的随缘杂善,怎么可以相比呢? 庆文大师云: 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 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
&&&&&&&&只要称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就是十方诸佛称遍了,能得无量功德,能灭一切罪障,能够往生净土,何必要怀疑呢? 圆照律师云: 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
&&&&&&&&「一乘极唱」指《华严经》所言佛的一乘教法,一切教法虽然讲到极点,但是归结到最后,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全部指向极乐净土了。《华严经》都是登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到最后,就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了,普贤菩萨劝所有的四十二个阶位大菩萨,通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
&&&&&&&&这样的修行、那样的修行,最殊胜的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果地的名号。 &&&&&&&&念佛法门叫做果地法门,「果」是和「因」相对的,因地法门就是在因中修行,慢慢一点点地积累;果地法门,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把成佛的功德放在六字名号里边,叫做 「果」,这个果给我们,从果向因,所以叫果地法门。 &&&&&&&&这句名号,包含阿弥陀佛因地所有一切修行,那当然万行圆修不能超过六字名号啊。再怎样修行,即使你是大菩萨再来,你也不能超过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跟阿弥陀佛比,都还要往旁边退让一截, 「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何况我们是博地凡夫呢?所以,你所修的功德,和六字名号比,怎么能比呢?当然是完全仰投六字名号。我们所修的,没有功德。 &&&&&&&&有一则公案,达摩大师来到东土,梁武帝问他:「朕建寺度僧,功德如何?」梁武帝护持佛教,让出家人安心办道修行,几次发心当和尚,大臣几次重金把他从寺院请回,他可以称作是当之无愧的菩萨皇帝了。 &&&&&&&&不料,达摩大师回答说:「并无功德。」 &&&&&&&&一句话,说他没有功德。那我们跟梁武帝比,能比得上吗? &&&&&&&&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里讲:功德有两种,一者,真实功德,二者,不真实功德。什么叫真实功德?菩萨所修,清净心中所修,没有染污,没有颠倒,没有虚伪,完全顺从法性。凡夫所修功德呢?不顺法性,有乖法本,是染污法、颠倒法、不净法。所谓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本心都没有识到,就像蒸沙求饭,蒸的时间再长,得不到一碗饭,「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就错了,果就不对应了。我们的心是生灭心、虚妄心、妄想心、颠倒心、染污心,极乐是 「清净无为涅盘界」,怎么能够去呢?所以,经过千辈子、万辈子也不能到净土。现在,阿弥陀佛果地成就的名号给我们,这就是现成的白米饭了,不是用沙煮成的饭。像我们那样所修的东西,通通是沙子。 又云: 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 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 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阿弥陀佛以名号救度众生,迎接众生往生净土;众生听闻名号功德、称念弥陀名号,名号当中无量无边的功德,自然进入内心,永为佛种,亿劫重罪顿时消除,必然证得无上菩提。可知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不是经中所说的 「少善根福德因缘」。 戒度法师云: 佛名乃是积劫熏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是故称之,获益非浅。
&&&&&&&&阿弥陀佛名号,是他兆载永劫积累的修行,把他因地所修行的万行万德浓缩在「阿弥陀佛」四个字里面,然后显露出来,四字也好,六字也好,都是阿弥陀佛本身的万德,所以,称念它,就能获得甚深利益。 用钦法师云: 今若以我心口,称念一佛嘉号,则从因至果,无量功德,无不具足。
&&&&&&&&现在心忆、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嘉号,所有佛法修行的无量功德,没有不具足的。「从因至果」即从因地到佛果,声闻、缘觉、菩萨,一直到佛果。 嘉祥大师云: 佛有无量功德,念佛无量功德,故得灭无量罪。
&&&&&&&&我们说念佛灭罪,为什么灭罪?功德能够灭罪障。阿弥陀佛本身有无量功德,我们念佛的无量功德,当然能灭无量的罪。 法位大师云: 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 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
&&&&&&&&诸佛的名与德相符合,比如释迦牟尼佛叫「能仁、寂静」,这反映他有这种功德,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他有这种德,所以叫阿弥陀,「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德能灭罪,称念佛的名号,称扬赞叹佛的功德,德既然能灭罪生福,名也就有这个功能和效果。 &&&&&&&&如果真能相信佛的名号能够生善灭罪,那么对于「称名能够往生」有什么好疑惑的呢? 宗晓禅师云: 还丹一粒,变铁成金;真理一言,转恶业成善业。
&&&&&&&&古代道家炼丹,一粒还丹可以把铁变成金;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把恶业转成善业。 &&&&&&&&「真理一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除了六字名号,没有真理了,「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代表真理的普遍性,到任何地方都存在,不会改变的;无量寿代表真理的永恒性,任何时代都可以得救的教法,这叫真理。不是说佛的正法时代能得救,到了我们末法时代就不能得救 ──法灭的时候都能得救嘛,所以叫无量寿。 &&&&&&&&《观经》说,十恶罪人临命终时称佛一口,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他,说「善男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转恶成善。 莲池大师云: 极乐依正,言佛便周; 佛功德海,言佛便周; 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如果详细地讲,诸佛菩萨出广长舌相昼夜讲说,也讲说不尽,但是,你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就完全包括在内了。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都收在六个字里边。 &&&&&&&&佛有无量功德,像大海一样,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光明、无量慈悲、无量法力等等,虽然有无量功德海,只要称念一句名号,通通在里边了。 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
&&&&&&&&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没有一个愿不包含在里边;四十八大愿,愿愿摄在六字名号当中,所有的妙行、六度万行、八万四千法门,都摄在六字名号当中;十方诸佛所有功德,六字名号完全贯彻无余,而十方诸佛都异口同音称赞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可见得这句名号是如何的不可思议。 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备矣。
&&&&&&&&阿弥陀佛名号叫万德名号,所有功德摄在六字名号当中,一句名号才念出来,所有功德完全圆备了,我们没有期望世间的福报,福报自然就有了。出世法、世间法都摄在六字名号当中了。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 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余。
&&&&&&&&念佛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名号才举出来,一切的功德都具备了;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收摄一切修行,三学、六度、八万四千行,没有任何遗漏。 &&&&&&&&这个怎么领会呢?打一个比方,我国古代是帝王制,一切国土归皇帝所有,身为皇帝,掌握玉玺,一切都全部得到了。作为一国之主,不需要说另外再去兼任省长、县长,根本不需要了,通通在他的管辖之内。 &&&&&&&&什么意思呢?别的行法是因地的行法,弥陀的行法是果地的行法,「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好像是帝王一样,其它修行,菩萨、缘觉、声闻,乃至人天五戒十善等等,就好像省长、县长,都是部分的,一个是总的,一个是部分的,总的当然包括部分的了。所以,只要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完全包含在内。 &&&&&&&&就像这幢房子,我们讲「房子」,是个总体名称,这个房子有门、有窗户、有墙壁、有楼梯,有砖、瓦、水泥等材料构成,但是我们不需要一个个地讲,我们讲「房子 」,全部在里边了,对不对?「房子」比喻总体的名称「南无阿弥陀佛」,砖、瓦、门、窗是比喻分散的行法,是初级的。 &&&&&&&&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完全包罗。 &&&&&&&&祖师讲的话,完全是从经典来的,不是夸张。前面我们引用过了,「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一念之间得无上功德,所以祖师都这样讲,异口同音。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这些话讲得都很干脆。按照通途的修行,从发心,踏上修行路,生生不退转,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才到初地,再经一大阿僧祇劫到八地,再经一大阿僧祇劫十地圆满,然后再经百劫修相好,慢慢成就佛果。这是 「三祇」──三大阿僧祇劫,一个劫是多长时间,我们无法想象,何况阿僧祇劫?太长了,太遥远了!所以,圣道修行很难,「久乃可得」,这个「久」不是说三百年、五百年、三万年、五万年、三万生、五万生,是无量劫。 &&&&&&&&阿弥陀佛成佛呢,不止三大阿僧祇劫,阿弥陀佛修行成佛是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他的修行超越了一般菩萨的修行,所以其功德也无量无边。 &&&&&&&&现在,很简单,「越三祇于一念」,一下子就跳过去了,怎么跳过去?「一念」,念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啊!这一念就超过了三大阿僧祇劫,怎么可以想象?这一念的功德,已经跟诸佛平等了。 &&&&&&&&有人讲:「你们这样讲,就太……,怎么能抓住佛的片言只语呢?」就是要抓住片言只语,看你抓得准不准,你要是抓着枝末了,千言万语也不管用,如果抓住根本了,片言只语能让你解脱生死。六字名号就是六个字,虽似片言,但它能总摄一切,不是割裂的,它是成为一体的。 蕅益大师云: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什么叫「以名召德」呢?名号能召感一切功德。 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
&&&&&&&&持名念佛法门,上根、中根、下根,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贤善的人、愚恶的人,通通可以得利益,就好像天空一样,天空哪里不能包容呢?就像大地一样,什么东西不能承载呢?鲜花、清泉能够容纳,毒草、污水同样也能容纳,不管清净、污秽,大地平等对待。阿弥陀佛的愿心 「究竟如虚空」,没有分别,所以讲「普被三根」,圣人也好,凡夫也好,凡夫里边,善凡夫也好,恶凡夫也好,乃至三恶道众生,通通在佛的愿心之内。 &&&&&&&&这句名号,事也在里边,理也在里边,没有遗漏了。有人讲:「念佛是念佛,可是道理不明白呀……」不需要懂道理,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理自然在当中了,毫无遗漏;那么事呢?事也是一样的,往生不是光有理,说 「心净则国土净」、「自性即是弥陀」、「没有往生这回事」,这个是偏向理的一边,佛可以讲这个话,我们不能讲这个话,因为佛的理是无碍圆融的,凡夫如果偏于理这一边,事相就落空了。净土有理有事,说能往生,就有极乐净土,就有阿弥陀佛,就能让你去往生,所以,称念这句名号,实实在在有佛、有净土、有往生,往生能成佛,能证悟诸佛平等境界、真如法界,事理完全含在六字名号当中,所以,不要懂得很多,会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通通包含在内。 &&&&&&&&「统宗教而无外」,「统」是统摄,「宗」是禅宗,佛法讲的「宗」,专门指宗门,「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是指教下,天台、华严,种种教理。这一切都在六字名号里边,都包括了,超越性的。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蕅益大师就解释了,善根之因是什么呢?不是我们自己所修的,是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大愿,作为我们善根之因,也就是说,弥陀的本愿是我们的往生之因;阿弥陀佛因地兆载永劫的大行,是众生多福德之缘。 &&&&&&&&我们没有福德,可是,阿弥陀佛兆载修行的福德成为我们的福德;我们没有善根,可是,阿弥陀佛五劫思惟的大愿(菩提心)成为我们的愿心。佛的愿成为我们的愿,佛的行成为我们的行,这叫 「多善根福德因缘」,哪一种修行可以和念佛相比呢? &&&&&&&&所以,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你的善根,跟阿弥陀佛一样,你的福德,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差别,「一念具足无上功德」,经典也是这样说的。 &&&&&&&&那样,我们每一声、每一声的念佛,当下都是「多善根福德」,这个「多」已经不是「多少」的「多」了,是无上,是佛的善根福德。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
&&&&&&&&蕅益大师赞叹这个法门太深、太微妙了,众生太难相信了。 &&&&&&&&但是,也可以讲深,也可以讲浅。讲深,连等觉菩萨都不能测其底;讲浅,连我们这样的罪业凡夫都可以简简单单口称名号到净土。深浅不可测量。什么叫「绝待圆融 」呢?「绝待」就是绝诸对待,我们凡夫都生活在对待当中、分别当中,比如说「善人能往生,恶人不能往生」,这个叫对待法,有所分别。可是六字名号呢,非善非恶,不是善恶法,叫 「绝待」。如果说「多念佛能往生,少念佛不能往生」,这个叫对待法,有多、有少,有比较对待,那六字名号呢?非对待法,非多非少,如果讲「出家能往生,在家不能往生 」,出家、在家是相对法,六字名号没有这一切,它叫「绝待圆融」,怎么可以去分别、思量呢? 难信之法 释迦如来,说此无藉劬劳修正、但称名号、径登不退、 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
&&&&&&&&释迦佛讲这个法门,不用你辛苦修正(讲得很清楚了),「无藉」,不需要假借。这来源于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如水上乘船则乐」,净土法门就是安乐的法门,根本不是苦修苦行的法门。 &&&&&&&&我们一讲到学佛,「哎呀,很难哪!要苦修啊!」那是圣道门的特点,「如陆地步行则苦」。净土门就不这样,「如水上乘船则乐」,所以讲,不需要勤苦修证,但称 「南无阿弥陀佛」,直接就不退转了,决定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叫「奇特胜妙」,没有任何法门比这个法门更加奇特,也没有任何法门比这个法门更加殊胜,它超出了我们的思议境界,你怎么想都想不过来,我们总是想 「这样差不多可以吧!那样大概不行吧……」全是分别。事实上,只要念佛,没有不往生。所以这个叫「第一方便」,很简单就可以往生净土。 &&&&&&&&「难中之难」,是说难以相信。如果讲五戒十善,比较容易相信,世间的人,他虽然没有信佛,虽然没有归依三宝,他会有一个基本观念: 「佛教,就是教人行善嘛。」这是最基本的,他容易相信。如果跟他讲:「佛教不是光行善哦,是要出离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他就不容易相信了,「哪里有因果轮回呀? 」浅法容易相信,再深一点,说三世因果,他不相信了;好了,三世因果相信了,再讲「学佛是要了脱生死」,有的人就不相信了,「还能解脱啊,想都想不到。」更深了;深法里边,有声闻法、菩萨法,讲阿罗汉,有的人能相信,像现在小乘佛法地区,大乘佛法他们不能相信,因为大乘佛法比小乘佛法深哪!所以,小乘的人说 「大乘非佛说」,他没有这个善根,信不了;大乘佛法里边,有圣道、有净土,讲大乘佛法要怎样修行才能解脱,还比较容易相信,说「不用怎样辛苦修行,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到净土 」,他不敢相信了,因为这个法深、妙;净土法门里边,又有两种了,「要门」还比较容易相信,「三福、六度回向求往生」,很多人听了,「这还差不多」,如果跟他讲 「专念佛就能往生」,他就有点怀疑心了,不敢嘴上讲怀疑,他心里边怀疑,他嘴上讲「念佛可以往生」,心里却想「但是,总不能那么容易简单吧!还要再加上一些经咒和其它的修行吧! 」不敢相信,或者说「专念佛可以往生,但是一定要念到工夫成片」,很多人也能这样相信,「对呀,念到工夫成片当然可以往生了,伏住烦恼了,得清净心了,往生该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也能往生吗? 」他不敢相信,所以,越深就越不敢相信;来到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五逆重罪的人,临终念一句十句就往生了,你看看,多少人吓得嘴巴都张开了,不敢相信,很多大法师不敢相信。 无须思惟 &&&&&&&&对于这样的法门,凡夫根本不要来思惟,你怎么思惟呀?阿弥陀佛的大愿经过五劫思惟,你怎么去思惟?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真为生死考虑,你就念 「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说「哎呀!我非要把道理搞通再来念佛」,那就惨了。 &&&&&&&&佛打了一个比喻,说一个人很愚痴,「佛啊,你说的我不能接受,除非你把道理给我讲通了。」佛说: 「我打个比喻给你听:比如一个人中了毒箭,毒性发作,有人来给他医治,但遭到这个人的拒绝,他说:『你要告诉我,这支箭是谁射来的,他是什么身份,箭头上涂的什么毒……,你要把这一切讲清楚,我再吃你的药。』还没等人家讲清楚,这个人就死掉了。」 &&&&&&&&很多人在那里研究,考虑来考虑去,不断绕圈子。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劝导说:「汝一心正念直来!」现在就来,马上就来,直直地来,不要拐弯,不要化妆,不要绕圈子,现在就过来!不然你来不及啦! 「我能护汝!」我能保护你! &&&&&&&&这样的法门,以我们的凡夫心不敢想象,所以,经中说「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难信之法。前面,慧净法师说得很清楚: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解释为易行难信。之所以难信,正因为易行,容易到不敢相信的程度。 &&&&&&&&现在舍难取易,不从难信这方面讲。我们以凡夫的境界,当然很难相信了,可是,易行的背后,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六字名号的成就是经过怎样艰难的修行我们不知道,不要说 「往生哪有这么简单?」你不知道这是经过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艰难修行,才有今天我们这样简单的结果啊! &&&&&&&&像我在这里拿着麦克风也很简单,如果是古代的人,那就不相信了,「哪有那么简单,这东西一拿,声音就那么大?」这么简单,是因为科学发达啊,科学家设计好了,我拿了就能放大声音啊。我这是得到别人的利益啊。 &&&&&&&&念佛也是一样,我们今天能够享受阿弥陀佛的佛果,得到往生的利益,全来自于大悲慈父阿弥陀佛的辛勤修行。 &&&&&&&&如果连这个阿弥陀佛给我们的简单的佛果都不敢要,不愿意接受,那你辜负了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心。 &&&&&&&&所以,不要认为简单就不要,是佛所给的。 释尊所得名号 一声阿弥陀佛, 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过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释迦牟尼佛成佛得到什么东西呢?蕅益大师明确地跟我们说: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得的佛果,他就得了这句佛号了。现在,释迦牟尼佛把他所得的这句佛号 ── 阿弥陀佛的佛果正觉,一点不保留地交给我们浊恶众生。释迦牟尼佛得这句名号是得佛果,我们得这句名号也是得佛果啊。释迦牟尼佛成佛,没有成别的,就是得了这句 「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有句俗话说:「六字名号是真经。」确实如此。能了脱生死才是真经,别的行法也是真经,但是我们修不来,对菩萨是真经,对我们就不是了。六字名号呢,能够转凡成圣, 「能令瓦砾变成金」。释迦牟尼佛那样的苦修苦证,蕅益大师说:得到一句六字名号。 不得不佛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清水珠一放到混水里,水自然就清了(我们知道明矾有净水的功能),「浊水」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很混浊、污秽;「清珠」代表佛的六字名号,叫「至极无上清净宝珠名号 」;我们的心很混乱,杂念纷飞,佛号进来以后,「乱心不得不佛」,自然要去成佛,所以,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管他乱不乱,自然要去成佛的。 &&&&&&&&我们大脑的分别意识,在临终的时候是不起作用的,这都是生灭法。我们轮回的主体也不是这些思想意识,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我们的想法不管怎样,好也好,坏也好,就像空中的云雾一样,最终都要过去的, 「我东想西想,所以影响往生……」不是这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念佛,那当然,六识熏入八识,使得我们去流转。但是念佛呢,这些东西不起作用,表面看它们很汹涌,实际上不起作用,由于名号光明摄取的作用,使我们到达涅盘的净土。 如何相应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一念相应之后,自然就念念相应。什么叫「一念相应」呢?如果说第一念相应之后,第二念就不相应了,那就不叫「一念相应」了。「一念相应」,就是一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以愿往生的心、以愿让佛救度的心,叫「一念相应」。 &&&&&&&&阿弥陀佛发大愿说:「我要救你!你让我救!」这是佛的愿心;我念「南无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就相应了!那么,这一念之后,念念都是这样,念念都是仰靠、归命、顺从的心,念念都是决定往生的心,所以叫 「念念相应念念佛」。 &&&&&&&&有人把这两句解释得很难,「念佛,念到心里清净了,念到见光了、见花了,啊,今天念得跟佛蛮相应的……」其实,相差十万八千里,你根本不知道佛的大愿,你是在那里修为造作,那是跟你的那种身心反应相应,今天觉得不错,明天就消失掉了 ── 生灭法嘛!怎么能够到净土啊?晚上打坐觉得不错,早上一起来就没有了;睁眼觉得不错,闭眼就没有了;闭眼觉得不错,睁眼就看不见了……这个都是外相,生灭法。 &&&&&&&&我们相应,是相应于六字名号,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有我等的往生在里边,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所成就,信顺这句名号,不怀疑,叫 「一念相应」,能够这一念相信,就永远地相信下去,一信就永信,一念就永念,不改变,所以叫「一发心以后,永不退转」,自然而然的,这样跟佛相应。 念佛稳当 百丈禅师云: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修别的法门不稳当,为什么?没有佛的护念,没有佛的光明摄取,只靠自力,没有他力。念「南无阿弥陀佛」很稳当。百丈禅师是修禅宗的,但是,他也提倡念佛,因为他知道:修禅宗很不容易,一般人做不到,所以告诉大家 「念佛稳当」。 &&&&&&&&念佛稳当,叫「千稳万当」,一千个人念佛,一千个往生,一万个人念佛,一万个人往生,当然叫稳当了,不然就不稳当了。说「我念佛不一定往生」,那就不稳当了。 永明禅师云: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这里取了《四料简》的两首。什么叫「有禅」,什么叫「无禅」呢?「有禅」就是开悟的人。没有开悟,不能叫「有禅」,这是印光大师解释的,「我在那里打打坐,眼睛一闭,叫有禅。 」那差太远了;什么叫「有净土」呢?真的愿往生极乐净土,心里边相信弥陀的誓愿和名号,知我念佛必定往生,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这叫「有净土」,不是在那里随随便便 「我相信有极乐世界,我想去……」然后东抓西抓,那不叫「有净土」。 &&&&&&&&「无禅有净土」,你虽然没有开悟,但是,你念佛,愿意往生净土,则万修万人去,一个不漏。能见到阿弥陀佛,还怕不开悟吗?马上就证无生法忍,不止是开悟的问题了,成佛啦! &&&&&&&&「有禅无净土」,你虽然开悟了,大彻大悟,但是,如果不求生西方净土,十个人就会有九个人路子搞错,错在哪里呢?不是他不了解佛法 ── 他开悟了还不了解佛法吗?虽然开悟了,但是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到临终的时候,就会被业力所牵引,流转去了。 &&&&&&&&五祖戒禅师就是这么回事。五祖戒禅师是个大彻大悟的人,他后来投胎转世成为苏东坡;还有一位圆泽禅师(《印光大师文钞 》多次提到),他也是修禅的,他的工夫达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他的朋友约他到四川,他说从陆路走,那位朋友一定坚持从水路走,他后来逼得没办法,只好走水路,走水路就要坐船,路过湖北境界的时候,在码头上碰到一位孕妇,圆泽禅师对朋友说: 「坏了,我不愿从水路走,就怕这个妇人,她怀孕很长时间了,没有分娩,就是等我来投胎,现在见了,已是无法可避了。」(圆泽禅师能知过去未来,他就知道有这个因缘 )然后他就沐浴更衣,坐脱立亡。 &&&&&&&&圆泽禅师圆寂之前,跟朋友约定:「三天后来相见,我对你一笑,以为凭信。」那位朋友三天后到那位妇人家,一进门,就看见生了一个男孩,男孩见了他,果然一笑为信。那位朋友无意前往四川,就回到寺院,才晓得圆泽禅师在出行之前已把后事都嘱咐好了,因此越来越觉得他不是平常人。 &&&&&&&&印光大师规劝大家:像这等工夫,能知过去未来,想走就走,想来就来,况且不能了生死!他如果能念佛的话,到极乐净土,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说,何况我们这一点小小的修行,那就不要说了。 无所不能 省庵大师云: 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 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 一句弥陀,是照黑暗之明灯。 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 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 一句弥陀,是成佛仙之秘诀。 一句弥陀,是换骨髓之神丹。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宝剑,一切邪魔,当下斩断;我们造了地狱的因,但是这句名号能把地狱果报破掉,是猛将;我们内心没有智慧,在黑暗当中,但是,弥陀名号能把我们引到西方光明净土,是明灯 (「我不懂佛法呀……」不懂佛法没关系,你会念佛,肯定可以去成佛,这叫明灯,明灯你不用,背对着它,那就自己投向黑暗了);我们在生死的业海当中,靠什么度脱呢?靠自己的修行── 没有力量,那就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慈航;在六道轮回里边,生生世世地流转,从来没出去过,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让我们径直出离轮回,是径路;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是了生死的良方;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成佛道的秘诀,丢掉了秘诀,你怎么成佛呢?什么事情都要得个诀窍,凡夫成佛的诀窍,单在一句六字名号, 「若要问我有何诀窍,叫你专念弥陀名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换骨髓的神丹,这是一个比喻,是说得到法身慧命。 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
&&&&&&&&省庵大师禅宗也是很通达的。他说:八万四千法门,六个字就包括了;禅宗一千七百个公案(为了解沾去缚,破除执着),当下就斩绝了,根本不用去参。所以,一切法门无法超越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 彻悟禅师云: 一句阿弥陀佛, 是阿伽陀药,无病不疗; 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 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渡; 是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
&&&&&&&&阿伽陀药是佛经里的比喻,万病总治,贪瞋痴病、烦恼病、业障病……所有的病通通能治,不用担心;如意珠王是一种宝珠,想要金银,出现金银,想要玛瑙,出现玛瑙,一句六字名号,想要什么,就出什么,想要什么样的圣果,自然就有,所有的愿都能满 ── 你能成佛,还有什么愿不能满的?没有什么苦,念佛不能度的,乃至现生现世的身体病痛、家庭不合、事业不顺等等,也能解决,要根本地解决,则是了脱生死大事;我们在无明黑暗当中,如茫茫长夜,阿弥陀佛名号,是智慧的灯塔,无暗不破。 念佛见佛 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 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念佛时即见佛时」,念佛的时刻,当下就是见佛的时刻。念佛的当下,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摄受其人,观音、势至如影随形,眼睛虽然不能见,但是确实存在 ── 用心来见,不是用眼来见。同时,我们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它就是佛,因此也叫见佛。 &&&&&&&&「求生时即往生时」,并不是等待几十年之后再往生,不是!是说你现在愿意往生,现在就得到了往生! &&&&&&&&「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同时」,没有前后的区别,当下这一念,完全就是了,所以,这句名号叫「无量寿 」啊。 &&&&&&&&这些讲起来,都很玄妙,但是,再怎么玄妙的道理,我们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所有的利益都得到了,并不是说我们要懂得这么多,念佛才能往生。说这么多的目的,是引导我们对这句名号坚信不疑,专念名号。我们虽然不能懂这么多,不会背 ── 有人说:「师父,经文讲得很好,可是我记不得。」你不记得、会念佛也能往生。这样讲解,大家依文思惟,了解名号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而专念名号,必然往生。 但凭六字 古德云: 一句弥陀无别念 不劳弹指到西方 不用三祇修福慧 但凭六字出乾坤
&&&&&&&&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要有第二个心思念别的,不要杂行杂修),不用弹指这么长时间、不用弹指这么费力,就可以到西方净土去了。你看,祖师讲得多么容易! &&&&&&&&不要你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再成佛,只要靠六个字,就可以出离三界六道。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你不要感到惊讶,惊讶什么呢?一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连十地菩萨的功德都超过了,跟佛平等了! &&&&&&&&为什么不叫我们怀疑呢?要知道:六个字里边,包括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它是佛乘。既然是佛乘,当然「一声超十地」。 &&&&&&&&我们现在交通很发达,有汽车、有火车、有轮船、有飞机,比如坐飞机吧,如果在地上走路的话,我们在座的莲友,多数都是老年人,如果拿你们和马拉松冠军相比,你能跑得过他吗?肯定比不过他。但是,如果你坐在飞机上,看到他在底下跑,他跑得再快,比得过你吗?他比不过你了。为什么?交通工具不一样啊,他靠自力,你靠飞机的力量,是他力的作用。 &&&&&&&&「一声超十地」是什么呢?佛力的缘故啊。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能够达到佛的境界。 &&&&&&&&一旦你乘上飞机,看下面的人和车就像蚂蚁一样,慢慢爬。他们跑得再快,也没有你快。所谓「不行而行」、「如实修行 」,我们自己虽然没有修行,但是,再也没有比这更精进的了。所以,有人讲「精进」,讲「懈怠」,凡夫谈什么精进、懈怠,通通是懈怠,佛的精进才是真精进,六字名号自然让我们往生净土。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 只要专念名号,没有比这更深、更妙的。 舍&&得 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 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
&&&&&&&&各位舍不舍得? &&&&&&&&不过,也有人不舍得,不然,「留给他人悟」,谁来悟呢?舍得的人就留给那些不舍得的人去悟。等你悟了半天,「我开悟了。」开悟了还早,「悟后不念弥陀,管保老兄未悟 」,「千悟万悟悟不到,就是一句佛名号」,你能念佛,真正开悟了,你不念佛,没有开悟。 &&&&&&&&三藏十二部讲得就是念这句名号。为什么要留给他人悟呢?我们来念名号,已经得到三藏十二部所讲的真实教法了,他还没有懂得,所以还要研究三藏十二部,慢慢研究,到后来, 「哦,原来是念佛!」所以,祖师大德当初都研究了很多经教,学了很多法门,到最后,进入念佛法门,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说:「专念弥陀名号。」 &&&&&&&&「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因地的修行,别人去修,我们现在坐「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大愿船了。 熏&&习 &&&&&&&&第六章引用了大量佛经和祖师的话,把这句名号的功德展现出来。这些经文、祖语,大家回去可以多多读诵,佛法需要熏习。心中的疑惑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多多听闻、多多思惟,自然就专心念佛了。 解脱之道 &&&&&&&&要反复说明的是,专心念佛并不是妨碍行善积德,尤其是我们念佛的人,单独念佛,自己能念得下来吗?是要众生共同得利益的。比如说我们这个佛堂,如果大家都抱着自私自利心的话,佛法就得不到弘扬了。 &&&&&&&&我们现在知道,念佛并不在于一天必须念十二个小时才能往生,我们可以边工作边念佛、边念佛边工作啊,真正做到世法、出世法两不妨碍,如果不是这样, 「我不能一边工作一边念佛,我要回去打坐才能念佛。」修行和道场事业不能兼顾。现在不是这样,你可以手拿抹布,一边清理厨房,一边口称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何其快哉!走路也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清净心念佛也是念佛,散乱心念佛也是念佛;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可以念佛,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把我们解脱了。
&&&&&&&&学佛的道心是好的,想了生死,但是不得法不行。念佛人要尽到自己的本份,士农工商都不妨碍,念佛本来就是无碍的法门。你不得法,不得要领,还处处嫌人家碍了你的事。有一句话说: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只要有心,再忙碌,再有事碍,也没有障碍。
&&&&&&&&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 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 唯有阿弥陀佛与众生之缘最深、最亲、最近。
&&&&&&&&佛法是讲缘分的。有人讲:「我跟地藏菩萨缘深,我跟谁谁缘深……」岂不知,十方诸佛、诸菩萨当中,只有阿弥陀佛跟众生的缘最深、最亲、最近。为什么这样讲呢?引用一段经文: 《大悲经》言: 娑婆世界,诸众生等,烦恼厚重,专行恶业。 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 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摒弃,以重业故。
&&&&&&&&《大悲经》是这样说的: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烦恼很厚重,有烦恼就一定会造恶,而且专门造恶,他不专念弥陀啦 ──不要听了这样的话不高兴,这是佛讲的,我们没有自知之明,佛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众生,其它佛的净土都不能容纳、不能接受,你想到别的净土啊,开除你了,为什么?恶业太重了!「一千四佛」代表我们娑婆世界过去所有佛,是所有佛所放弃、舍离,是他方诸佛所摒绝、抛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罪业太深重了。 &&&&&&&&各位想一想,我们还往哪里去呀?我们的罪业太深重了,连大悲诸佛都救不了!所以,只有阿弥陀佛所发的愿叫「超世悲愿」,过去诸佛所放舍的众生,弥陀要救;他方诸佛世界所摒弃的众生,阿弥陀佛说:「我要建立一个极乐净土,能容纳你们,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才叫「超世悲愿」。 &&&&&&&&只有弥陀一佛为我发愿,为我建造极乐国,为我放出无量光明,摄取我,不舍弃我,让我往生,还不一心一意靠倒阿弥陀佛? 悲哉!我等娑婆众生,烦恼厚重,诸佛所不能救,何况菩萨! 唯有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愿行弘深, 主动为我等愚恶众生发起绝无条件、平等救度的深重誓愿。
&&&&&&&&太悲惨了!我们娑婆众生,诸佛都不能救,何况菩萨!只有佛中之王阿弥陀佛发出不可思议的超世悲愿,经过五劫思惟、兆载永劫修行,主动为我们愚恶众生发起绝无条件、平等救度的深重誓愿。 &&&&&&&&阿弥陀佛作为法藏菩萨的时候,看见我们娑婆的苦恼众生,常没常流转,十方诸佛都欲救不能,摇头叹息,摆手离开了,业障太重了!「被诸佛所摒弃,被十方净土所不容受」。法藏菩萨发大悲心,说:「我要发出超世悲愿,诸佛救不了的,我主动来救!」 &&&&&&&&像娑婆世界这样的众生,如果提一点条件,能救得了吗?救不了啊!所以,「绝无条件、平等救度」,用他的六字名号。 &&&&&&&&这就是我们专修念佛的根本来源。你不专念佛?只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发了这样的誓愿,别的佛没有这样的誓愿、没有这样的能力、没有这样的光明啊! 其愿言: 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你看看,我们罪业太深重,十方诸佛救度我们很难,难怪他们都放弃了,而阿弥陀佛救度我们这么容易!「乃至十念,你不往生,我就不成佛!」这么一比较,阿弥陀佛才有资格称为诸佛之王、光中极尊啊!所以说「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机法一体 &&&&&&&&下面这几句,我们要慢慢来思惟: 若不能使我等往生,阿弥陀佛即不能成正觉; 若能够使我等往生,阿弥陀佛才能够成正觉。
&&&&&&&&如果不能使我们娑婆世界烦恼厚重的造业凡夫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嘛!反过来讲呢,如果能够使我们往生,阿弥陀佛才能够成正觉。对不对?他有这个力量让我们往生,他才能成正觉。 阿弥陀佛的正觉依能否使我等往生而定, 我等的往生依阿弥陀佛是否成正觉而定。
&&&&&&&&阿弥陀佛能不能成正觉,前提条件是依我们能不能往生而定,能够达到这一点,他才有资格成正觉,不能达到这一点,他就没有资格成正觉。 &&&&&&&&我们的往生依什么而定呢?不是依我们的修行而定,是依阿弥陀佛是否成正觉而定,这个叫机法一体。阿弥陀佛如果没成正觉,我们不能往生,他能够成正觉,我们就能往生! &&&&&&&&这个地方很关键,好好听!这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核心。 如今,弥陀既已成正觉,我等亦当得往生。
&&&&&&&&阿弥陀佛既然已经成正觉了,我们怎么不能往生呢?当然就能够往生了!不然的话,他不能成正觉呀! &&&&&&&&好像翻来覆去地讲,就讲一个道理:阿弥陀佛成了佛,我们才能往生,我们能够往生,他才能成佛;如果我们不能往生,他就没有资格成佛。现在他成佛了,那就说明我们能够往生。他说「十方众生」,没有说哪一个人。 亦即阿弥陀佛将他的成佛与我等十方众生的往生结合一体,同时发誓;
&&&&&&&&阿弥陀佛要成佛,他不是独自成佛,他有一个前提:和我们众生的往生结合在一块儿而发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往生是佛的事 &&&&&&&&我们的往生,在弥陀的誓愿里面已经包含了。往生这件事情,不是你我考虑的,你考虑不算数,我考虑也不算数,是阿弥陀佛作为法藏菩萨的时候,他考虑的,他说:「如果不能让你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众生的往生,是法藏菩萨的任务。 &&&&&&&&听得懂吗?不是你我的任务啊!你不要把这个任务自己来承担,你承担得起吗? &&&&&&&&法藏菩萨说:「这个任务我不完成、众生的往生我不成就,我就不成佛!」现在,他成佛了,他的任务完成了。所以,往生这件事情,我们根本不用操心,我们只管念佛,往生的事由阿弥陀佛来操办,念佛的事由我们来操办,「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念佛是众生的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佛不会帮你念;往生是佛的事,你不能帮佛的忙。对不对?那么,结果我们念佛的时候,在心中想:「我这样能往生、那样不能往生吧!」种种筹量计度,在心中打算盘,这都是自力。往生是佛力所赐,佛的名号赐予我们往生,在名号当中、在佛的大愿修行当中就有了。我们应该怎么样?舍自力、取佛力,专念名号,决定往生。 &&&&&&&&就好像坐船一样,坐船者,我所做也;过海者,船所做也。你只管坐船,怎么过海,不用你操心。拿乘船过海来比喻念佛往生,是很贴切的。 &&&&&&&&那我们念佛,还担心往生不往生吗?不用担心了。 往生功德在此 阿弥陀佛成佛的同时,即是完成我等众生的往生功德, 若有一众生往生功德没有完成,阿弥陀佛即不能成佛。
&&&&&&&&阿弥陀佛成佛的时候,成就了他的正觉,同时也成就了我们十方众生的往生功德,十方众生往生功德不成就,他就不能成佛,是不是?是!那我们往生的功德就成就了。你往生不是要靠功德吗?功德从哪里来呀?对呀,从佛号里来,你往生的功德有啦,各位呀!在名号里,看得见、说得出来呀!你靠你修的,你说你功德在哪里?拿我看看!而念佛功德,我们说得出来、拿得出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就是往生的保证,这就是保证书,怎么不往生?不往生就怪了,没那回事啊,佛都成佛了,还不往生啊!所以,各位呀,往生的功德在此!不在别处,但在六字名号!专修,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怎样得到往生功德 &&&&&&&&我们怎么样得到六字名号的功德呢?如果说让你得到很困难,十年八年都得不到,那就没意义了。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十声、一辈子,当下得无上功德,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边亲口所讲。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揽入识心,一切功德归你所有,就这样简单! &&&&&&&&就好像大富长者给你布施,打一张支票,你接着,就是你的。我们接到名号,来称念,就叫「乘佛愿力」,就能得尽佛的无上功德。 &&&&&&&&无上功德都得到了,还不能往生啊? 耳目开明 &&&&&&&&佛的功德是真实的,凡夫的功德是虚假的。你抱着你那虚假的功德,看不起佛号的功德,是有眼无珠,佛在经中说是「无耳人、无眼人」,你没有耳朵、没有眼睛,为什么?听不到佛的救度,看不见佛的名号。 &&&&&&&&在《无量寿经》里边,弥勒菩萨听到释迦牟尼佛讲到无量寿佛的名号,他就很高兴,在释迦牟尼佛的面前就表态说:我今天得到世尊的亲自开导,「不敢有疑」。「听了佛给我讲了无量寿佛的名号,耳目开明,心中就不敢怀疑了。」 &&&&&&&&连弥勒菩萨都说「耳目开明」,说明他在闻到阿弥陀佛名号之前耳目不开明啊,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测佛的智慧还两眼一片漆黑,闻到佛的名号,耳目开明,耳朵听到了佛的召唤,「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眼睛看到了佛的救度,「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那么,今天我们在这个佛堂里边,要耳目开明,不然的话,叫做「无眼人、无耳人」。 &&&&&&&&释尊在《舍利弗所问经》中讲:西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易往易取,很容易往生,但是无量众生犹如江水后浪推前浪,跑去六道轮回去了,为什么?不信佛的本愿,不专念弥陀名号,这个人就是无眼人、无耳人。 &&&&&&&&所谓学佛法能开悟,净土宗的开悟,就在这个地方,「耳目开明」嘛。 真正进入净土门 &&&&&&&&或有人说:「你的功德完成了,因为你是出家人;我的功德还没完成,要我自己修……」没那回事!阿弥陀佛是为十方众生完成往生功德的,十方众生一个不漏!任何众生的功德都已完成,就在六字名号当中。能了解这一点,你才会真正的「宝此一行,不换题目」,怎么可能再去修别的法门呢?不可能的事情啊。 &&&&&&&&有的人学净土,好像一开始很虔诚,很用功,很专心,两年三年,他就换法门了,学密宗了,灌顶了,加持了,又去参禅了,学教了,根本不了解净土门,没有进入。真正进入净土门,只有万川归大海,绝对不会换题目。 阿弥陀佛与我一体 故知:阿弥陀佛与我一体, 他的成佛依靠我的往生, 我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 如芦苇相依相靠,缺一即倒。 除了阿弥陀佛,十方诸佛无此誓愿。
&&&&&&&&阿弥陀佛怎么与我一体呢?就在六字名号中与我一体。六字名号一方面是佛的正觉,一方面是我等的生命,是我等的往生,一体呀!阿弥陀佛离开了我们的往生,他不能成佛;我们离开了阿弥陀佛,只有六道轮转,这个叫一体不离。 &&&&&&&&离开了我,你能过日子;离开了你,我能过日子;那就不叫一体了。 &&&&&&&&缺了我们十方众生的往生,阿弥陀佛就站不住,就倒掉了;缺了阿弥陀佛的正觉,我们凡夫更不用说,怎么往生啊?所以,这就叫一体不离。 &&&&&&&&或有人讲:「阿弥陀佛成佛了,是他的事,我的往生还要自己慢慢修,慢慢积累净土资粮。」── 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好听的南无阿弥陀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