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纪委工作人员能进监察委吗

我的位置:
监察委第一案!山西监察委对国企高管采取留置措施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若水
这是中国首个省级监察委员会挂牌运行以来公布查办的首起案件。
14日下午,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官网挂出一条消息:日前,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对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郭海采取留置措施,对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调查。这是中国首个省级监察委员会挂牌运行以来公布查办的首起案件。
据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日郭海就已经接受组织审查。山西省纪委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基本查清了违纪问题。如今,山西省纪委监委已经对其采取了留置措施。
今年1月,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分别成立监察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确定的《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北京市、山西省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了监察委员会。三省市监察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山西省监察委员会是首个挂牌的省级监察委员会。据报道,1月19日,山西省监察委员会第一次干部大会后,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召开第一次会议。当天,山西省纪委监委组织机关全体干部、省纪委各派出机构负责同志共300多人,集中观看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山西省纪委监委召开机关干部大会。会议指出,省监委组建成立以来,在自身建设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传递着纪检监察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和操守。
作为肩负重任的试点地区,山西的市县级监察体制改革也在积极推进。在山西省监察委员会挂牌15天后,2月4日,山西召开市县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截至3月底,山西所辖11个地级市的监察委主任已全部选出。
根据党中央确定的《方案》,京晋浙及所辖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试点地区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监督检查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调查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并作出处置决定,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为履行上述职权,监察委员会可采取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措施。
按照改革规划,监察体制改革中,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预防职能和有关人员将转隶至各级监察委员会。按照山西监察体制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一步重点抓“转隶”,即撤销监察厅(局)、检察院反贪反渎和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将相关职能整合到监察委员会,实行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山西官方表示,目前,山西监察体制改革,在省级层面已经进入深度融合、规范运行、全面达标阶段,正积极探索建立科学严密的协调衔接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为市县两级提供可借鉴、有操作意义的做法经验。
据了解,山西省监察委员会成立以来,围绕实现纪委监委内部纪法衔接,已经制定了“执纪监督监察工作试行办法”、“审查措施使用规范”等5个制度。此外,围绕监委与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山西省监察委员会正抓紧研究相关配套制度,推进线索处置、证据转换、案件移送等环节的顺畅运转。
与此同时,北京、浙江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也在持续推进中。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试点地区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筹备组建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推动检察机关相关部门转隶,确保2017年3月底完成省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2017年6月底完成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此外,要密切联系本地区实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发现和解决试点中的具体问题,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输入您的评论
在@后输入空格完成输入
登录并发表
&&评论内容
登录并发表
没有会员号请
上海辟谣平台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在国企当纪委书记
  一名在国企担任纪检工作10余年的老纪检人,坦承国企纪检工作“主动发现的案件几乎没有”;在新一轮反腐形势下,央企纪检干部的地位在慢慢提升,然而也给他们带来新的无奈与担忧   步入6月,陈伟忙碌起来。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作为一家央企的工会主席,他要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歌唱比赛,为党庆生。   在这家知名央企内部,陈伟还担任一个更重要的职务——纪检组长。他对这个岗位有着很复杂的情感,工作之中受到诸多掣肘,面对内心理想,很多时候他要屈从于现实。   随着央企成为反腐主战场,央企纪检干部们的处境也在发生微妙变化,慢慢受到重视。陈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要借全国反腐大形势树立国企纪检监察部门的威信,中纪委都把大旗都拉起来了,你还不做虎皮吗?”   “难道是腐败手段越来越高明了?”   “央企的纪检监察不就是一个摆设吗?”这句话,陈伟听了好多年。   陈伟1990年代后期进入央企纪检监察系统,今年已有10余年。他很坦诚,这么多年来他也觉得央企内部监督乏力,作为纪检组长很多时候力不从心。   央企内部的纪检监察机构一直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存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文革结束后,央企纪检重新组建,不过主要承担对文革中的错误“拨乱反正”的任务。直到1980年代末,随着走后门、安置子女就业等一些腐败现象滋生,央企纪检工作重心才转向反腐。   不过,作为央企内部特殊而又神秘的部门,它承担反腐重任,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陈伟在30岁那年成为一名国企纪检干部,他是全日制重点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到纪检岗位他有点不情愿,一是因为他是理科生,二是长期以来,纪检监察部门在国企内部是个“养老”的地方,带有安置性、待遇性意味。   因此,很多人说他:“哎呀,年纪轻轻怎么干这个?”“组织安排没办法。”现在回忆起来,陈伟说他几乎是整个系统最年轻的纪检工作人员。   回忆他当年的纪检同事,他总结说:“职级偏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很多是各部门不想要的人,但这些人参加革命工作早,级别很高。”陈伟后来成为纪检部门主任,职级为副处级,他手下10个人,4个是正处级,学历大都是初中、高中毕业,电脑都不会开。   那时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内部很边缘,有些事也很荒唐。   他记得有一个老上访户,每次到企业来上访,都翻很多政策,烂熟于心,企业纪委接访人员辩不过他。这名上访户的问题解决后,因其精通政策,企业又干脆把他调到纪检部门来,专门接待其他上访户。   虽然如此,老一辈纪检干部刚正不阿的作风让陈伟十分钦佩。“很多都是老革命,经历过文革,思想正统,嫉恶如仇,对贪腐、走后门等现象容忍度很低。”陈伟说。   有一次,他所在单位领导带队去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基层单位送了一桶油、二斤鸡蛋和一些猪肉。基层单位群众写信反映领导下基层收礼品。纪检立刻去查,一查属实,立即通报批评。   但最近十年,陈伟的直观感受是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在不断提高。他说,90年代,国企分房不均、领导涨工资都是揭发检举内容,但现在,人们对一些较小的腐败行为很漠然。   这个问题也让他感到困惑:“难道是随着经济发展,腐败手段越来越高明了?还是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小事不放在眼里?”   “纪检监察部门主动发现的案件几乎没有”答案或许是复杂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企腐败的普遍性以及贪腐数额触目惊心,超出很多人想象。   不管是石油系统窝案,还是对华润、中移动等国企高管的调查结果,都是如此。   陈伟说,十八大前,人们对于国企纪检监察部门早已失去信心,有些问题反映了好多年,始终得不到落实,国企纪检也落下了不作为的名声。   陈伟的亲身感受更为强烈。他在今年年初央企纪委书记大交换中,调到一家新公司,他发现:这家央企自成立以来,纪检部门收到的举报信为零。他当然不相信,这家企业就是纯洁到无人举报,“过去十几年,是我国基建项目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腐败严重发展的时期,但没有任何人举报,只能说明纪检监察失去了民心。”   GDP快速提高,纪委书记们却越来越靠边儿站。陈伟的感受是,随着老一辈纪检干部陆续退休,纪检监察人员日益年轻化,那种革命情怀也都丧失了,国企纪委真正成了一个为人所诟病的摆设。   高志凯曾任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他对国企纪委书记的印象是,整天在办公室看看报纸,看看纪委文件,有任务就出去说一说,主要是宣传教育。“而其他的人,整天忙得不得了,又是生产又是安全又是融资,纪委书记就是东看看西看看,腐败哪那么简单,腐败又不会在头上写出来。”   高志凯认为,纪委书记调查缺乏合法的手段,不能侦听公司高管和员工的私人电话、私人电子邮件,最终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而面对一个一心要抓出腐败分子的纪委书记,腐败高管要么使用手段,将他排挤出局;要么施加影响,把他拖下泥沼,同流合污。   陈伟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央企很多领导的工作是在8小时以外完成的,不在会议上说,也不写到文件里,纪检监察又不可能监督别人在8小时以外干了什么。“业务上也不愿意让你监督,问得多了,就说你手伸得太长了。”陈伟说,“信息不对称,是开展纪检工作一大障碍。”   另一方面,很多纪检监察人员是政工科出身,多年以后,陈伟才发现,想要有效地监督,纪监监察人员必须对所监督企业的经济业务有了解,是内行,同时又正直讲原则。“一些纪检干部连一栋楼是怎么盖起来的都不知道,招标程序也不清楚,怎么能够找到腐败点呢?”   调到这家大型央企后,陈伟领导的纪检部门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宣传、效能监察、监督、查办案件。他们对收到的来信分拣、归类,线索比较明晰的举报,他们会先调查取证,若经查属实会作出相关处理。   18年的纪检工作,陈伟总结,单靠纪检监察部门主动发现的案件几乎没有,线索都来自群众举报,而且真正能查实的案子,也大多是因为内讧,“10个案子有9个是因为分赃不均”。此外,老婆或小三检举揭发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也会向下转一些揭发材料,要求查办。陈伟说,每查完一个案子,向上级汇报时,他最常写的内容是:“未发现有异常问题。”“未发现”是纪委书记们常用的词。“未发现并不等于没发生,就是我们手段不够,没有发现。”陈伟说。   尽管国企纪委书记在企业管理层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但陈伟说,这也是最容易受到非议的岗位:查不出问题有人指责“不作为”;真要到处去查,就得罪人,会在群众测评时被打叉,“基本上分数是最低的”。   领导是“班长”,纪委书记只是“班委”据统计,中国现有113家央企,除个别企业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是由中纪委、中组部或国资委派驻进入,大多是由企业内部产生,并受同级党委领导。   为了防止纪检干部不作为或与腐败同流合污,中纪委、国资委、中组部2010年联合发文规定,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原则上实行交流任职,在本单位产生的人选,一般安排到其他企业或金融机构任职;在同一单位任职满6年、57岁以下的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原则上交流到其他企业或金融机构任职。   不过,这一原则性安排直到2013年才逐步落实。   此外,中纪委要求,日起,113家央企纪委书记不再分管其他业务,专职反腐。   但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纪委书记专职反腐,有利于集中精力,但恐怕尚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更重要的是,自己监察自己,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很难做到对企业内部的种种不正之风完全中立,稍不留神就容易陷入到利害关系中去。”   李锦认为,国企名义上是企业,管理模式仍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一把手说了算。纪委书记职级比董事长和总经理低半级,一个正职,一个是副职,纪委书记在企业中的话语权是显而易见的。   陈伟深有体会。他说,这点在干部提拔任用及查办案件时尤为明显。   他之前在一家老牌国企工作过,一把手要提拔一名干部,按常规到纪委书记那里询问情况。纪委书记表示,此人有些麻烦,这几年收到了十三四封关于他的举报信,建议暂缓提拔或者不提拔。没想到,一把手回答:一般能干的人脾气大,有个性,容易得罪人,有些信访也正常的。   此人很快就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   但是一年之后,就因贪腐问题被调查,随后被公诉判刑。   陈伟还经历过一件事。一名公司员工为了拿项目,向政府官员行贿,东窗事发后,法院判了缓刑。“集团内部是不是也要有所处理?党纪条规里有明确规定,判了缓刑,就要开除党籍。”陈伟说,“可是此人是党政领导爱将,领导到纪委书记那里说情:给个警告处分算了,他也是为了公司发展。”   “按说这时纪委书记必须要坚守,诸葛亮还挥泪斩马谡呢,功过不能相抵的。”陈伟有点激动:“但没人真会这么做,毕竟是一把手来说情啊!”   陈伟说,这样事情一多,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热情就受到挫伤。他说自己受老一辈纪检干部影响很深,爱憎分明。但这些年,他自己也感到这种气质在渐渐消退,“越干手越松”,很多案件也会揣测领导意图,作出与内心深处相悖的决定。
  “领导是‘班长’,纪委书记只是‘班委’,胳膊拗不过大腿。”陈伟说,这样的后果是,久而久之企业里没人害怕纪检监察,只要和一把手搞好关系,就有了豁免权,腐败行为越来越明目张胆。   新的纠结   随着中共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特别是当王岐山被任命为中纪委书记时,陈伟的第一反应是:“纪检监察的春天来了。”他预感中纪委反腐要动真格了。   “你要想打狼,必须比狼厉害,你得是个猎手。”陈伟知道王岐山是个厉害角色。   央企果然成为了此轮反腐的主战场。   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不完全统计,自去年至今,已有14名央企高管被调查。此外,今年3月份,在中纪委最近的机构改革中,负责查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扩充到12个,达历史最多。其中,专设第五纪检监察室,专司监督国资委及央企,这也是王岐山执掌中纪委后的创举。   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系统深化“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视频会议上,强卫东表示,国资委将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国资委约谈了31位央企纪委书记(纪检组长)。   强卫东要求,央企纪委书记们要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建立健全签字背书、约谈、述职等制度,把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情况与领导人员的薪酬管理、选拔任用等挂钩,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企业和部门,实行“一案双查”,实现压力逐级传递、责任层层落实,防止出现“灯下黑”。   陈伟最直接的感受就则是,纪委书记在企业内的话语权在加重。数日前,他所在的企业要提拔一名干部,他提出了暂缓提拔的建议,领导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另一方面,在大气候影响下,群众举报积极性在提高。这家企业过去10年没有过一封举报信,而这半年时间,他已经收到了十多封。   “以前大家都认怂,民不举官不究。比如领导超标配车,国企天价招待费,这些事企业纪委书记怎么会不知道呢?但是不敢说。现在八项规定一出,没人敢了吧?”陈伟说,他希望央企的纪检监察部门能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下所在单位的组织纪律,在企业内部树立正气。   不过,陈伟也有些担心,纪检工作过于依赖中央政策的支持,缺乏制度化,恐怕难以长久。   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也认为,目前反腐的各个部门——纪检监察、监事会、审计以及职工监督,“各打各的仗,各吹各的号”,没有协作,很难持续。应该加快步伐拿出国企改革的方案,同时建立以纪检监察为核心的国家企业监管治理体系,向制度化反腐迈进。李锦乐观地认为,最迟在2015年,国家会出台国企反腐的相关细则。   陈伟的另一个感受是,在反腐风暴之下,国企内部消极情绪严重,“为了不出事,宁肯不办事”,“很多工作都停滞了”。李锦也介绍,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的利润考核指标已下调,把央企的利润指标从2013年的10%下调到2014年的5%,国企最新经济增长数字下降很明显。他认为,根本原因是央企欠账太多,另一方面与央企在反腐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也有关,国资委不得已调低利润指标。   不过,对于陈伟个人来说,他仍有纠结之处。   作为央企内部监督核心,他一直渴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现本企业的违法违纪现象;但在面对外界时,他又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身在这个企业,我有企业荣誉感,宁可关起门来自己狠狠打,也不想交给司法机关处理,不想让别的兄弟企业看笑话。”   因此,18年纪检监察工作,通过陈伟的手将所在企业的贪腐人员移送司法机关的,“从来没有”。陈伟说,他总是希望让惩治最小化,能不判刑就不判刑,能少判就少判。   他也明白这与纪检监察原则是相违背的。“但完全按照条条框框,铁面无私,我可能都干不了这么多年,毕竟曾经都是同事。”   新形势下,他的工作方式不再奏效了。   几个月前,一位领导因违纪被人举报,查实后,集团党委给了一个象征性的党内警告处分,上报到中纪委后被否决了,“说处理得轻了,必须重新处理”。   “以前绝不会主动往检察机关送,但现在我犹豫了,”他说,“可是如果送多了,把人得罪遍了,我在这里还能干下去吗?”★   (应受访者要求,陈伟为化名)   本刊记者/苏晓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中国新闻周刊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总)网出证(粤)字第007号我在国企当纪委书记
00: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苏晓明  共有评论条
&&&&一名在国企担任纪检工作十余年的老纪检人,坦承国企纪检工作&主动发现的案件几乎没有&。在新一轮反腐形势下,央企纪检干部的地位在慢慢提升,然而也给他们带来新的无奈与担忧。请看《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苏晓明的报道。
&&&&&难道是腐败手段越来越高明了?&
&&&&&央企的纪检监察不就是一个摆设吗?&这句话,陈伟听了好多年。陈伟1990年代后期进入央企纪检监察系统,今年已有十余年。他很坦诚,这么多年来他也觉得央企内部监督乏力,作为纪检组长很多时候力不从心。
&&&&央企内部的纪检监察机构一直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存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文革结束后,央企纪检重新组建,不过主要承担对文革中的错误&拨乱反正&的任务。直到1980年代末,随着走后门、安置子女就业等一些腐败现象滋生,央企纪检工作重心才转向反腐。
&&&&不过,作为央企内部特殊而又神秘的部门,它承担反腐重任,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陈伟在30岁那年成为一名国企纪检干部,他是全日制重点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到纪检岗位他有点不情愿,一是因为他是理科生,二是长期以来,纪检监察部门在国企内部是个&养老&的地方,带有安置性、待遇性意味。因此,很多人说他:&哎呀,年纪轻轻怎么干这个?&&组织安排没办法。&现在回忆起来,陈伟说他几乎是整个系统最年轻的纪检工作人员。
&&&&回忆他当年的纪检同事,他总结说:&职级偏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很多是各部门不想要的人,但这些人参加革命工作早,级别很高。&陈伟后来成为纪检部门主任,职级为副处级,他手下10个人,4个是正处级,学历大都是初中、高中毕业,电脑都不会开。那时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内部很边缘,有些事也很荒唐。他记得有一个老上访户,每次到企业来上访,都翻很多政策,烂熟于心,企业纪委接访人员辩不过他。这名上访户的问题解决后,因其精通政策,企业又干脆把他调到纪检部门来,专门接待其他上访户。
&&&&虽然如此,老一辈纪检干部刚正不阿的作风让陈伟十分钦佩。&很多都是老革命,经历过文革,思想正统,嫉恶如仇,对贪腐、走后门等现象容忍度很低。&陈伟说。有一次,他所在单位领导带队去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基层单位送了一桶油、二斤鸡蛋和一些猪肉。基层单位群众写信反映领导下基层收礼品。纪检立刻去查,一查属实,立即通报批评。
&&&&但最近十年,陈伟的直观感受是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在不断提高。他说,1990年代,国企分房不均、领导涨工资都是揭发检举内容,但现在,人们对一些较小的腐败行为很漠然。这个问题也让他感到困惑:&难道是随着经济发展,腐败手段越来越高明了?还是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小事不放在眼里?&
&&&&&纪检监察部门主动发现的案件几乎没有&
&&&&答案或许是复杂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企腐败的普遍性以及贪腐数额触目惊心,超出很多人想象。不管是石油系统窝案,还是对华润、中移动等国企高管的调查结果,都是如此。
&&&&陈伟说,十八大前,人们对于国企纪检监察部门早已失去信心,有些问题反映了好多年,始终得不到落实,国企纪检也落下了不作为的名声。陈伟的亲身感受更为强烈。他在今年年初央企纪委书记大交换中,调到一家新公司,他发现:这家央企自成立以来,纪检部门收到的举报信为零。他当然不相信,这家企业就是纯洁到无人举报,&过去十几年,是我国基建项目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腐败严重发展的时期,但没有任何人举报,只能说明纪检监察失去了民心。&
&&&&GDP快速提高,纪委书记们却越来越靠边儿站。陈伟的感受是,随着老一辈纪检干部陆续退休,纪检监察人员日益年轻化,心中革命情怀也都丧失了,国企纪委真正成了一个为人所诟病的摆设。高志凯曾任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他对国企纪委书记的印象是,整天在办公室看看报纸,看看纪委文件,有任务就出去说一说,主要是宣讲教育。&而其他的人,整天忙得不得了,又是生产又是安全又是融资,纪委书记就是东看看西看看,腐败哪那么简单,腐败又不会在头上写出来。&
&&&&高志凯认为,纪委书记调查缺乏合法手段,不能侦听公司高管和员工的私人电话、私人电子邮件,最终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而面对一个一心要抓出腐败分子的纪委书记,腐败高管要么使用手段,将他排挤出局;要么施加影响,把他拖下泥沼,同流合污。陈伟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央企很多领导的工作是在8小时以外完成的,不在会议上说,也不写到文件里,纪检监察又不可能监督别人在8小时以外干了什么。&业务上也不愿意让你监督,问得多了,就说你手伸得太长了。&陈伟说:&信息不对称,是开展纪检工作一大障碍。&
&&&&另一方面,很多纪检监察人员是政工干部出身,多年以后,陈伟才发现,想要有效地监督,纪检监察人员必须对所监督企业的经济业务有了解,是内行,同时又正直讲原则。&一些纪检干部连一栋楼是怎么盖起来的都不知道,招标程序也不清楚,怎么能够找到腐败点呢?&
&&&&调到这家大型央企后,陈伟领导的纪检部门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宣传、效能监察、监督、查办案件。他们对收到的来信分拣、归类,线索比较明晰的举报,他们会先调查取证,若经查属实会作出相关处理。18年的纪检工作,陈伟总结,单靠纪检监察部门主动发现的案件几乎没有,线索都来自群众举报,而且真正能查实的案子,也大多是因为内讧,&10个案子有9个是因为分赃不均&。此外,老婆或小三检举揭发也是&个重要的途径。
&&&&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也会向下转一些揭发材料,要求查办。陈伟说,每查完一个案子,向上级汇报时,他最常写的内容是:&未发现有异常问题。&&未发现&是纪委书记们常用的词。&未发现并不等于没发生,就是我们手段不够,没有发现。&陈伟说。尽管国企纪委书记在企业管理层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但陈伟说,这也是最容易受到非议的岗位:查不出问题有人指责&不作为&;真要到处去查,就得罪人,会在群众测评时被打叉,&基本上分数是最低的&。
&&&&领导是&班长&,纪委书记只是&班委&
&&&&据统计,中国现有113家央企,除个别企业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是由中纪委、中组部或国资委派驻进入,大多是由企业内部产生,并受同级党委领导。
&&&&但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纪委书记专职反腐,有利于集中精力,但恐怕尚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更重要的是,自己监察自己,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很难做到对企业内部的种种不正之风完全中立,稍不留神就容易陷入到利害关系中去。&
&&&&他之前在一家老牌国企工作过,一把手要提拔一名干部,按常规到纪委书记那里询问情况。纪委书记表示,此人有些麻烦,这几年收到了十三四封关于他的举报信,建议暂缓提拔或者不提拔。没想到,一把手回答:一般能干的人脾气大,有个性,容易得罪人,有些信访也正常的。此人很快就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但是一年之后,就因贪腐问题被调查,随后被公诉判刑。
&&&&陈伟还经历过一件事。一名公司员工为了拿项目,向政府官员行贿,东窗事发后,法院判了缓刑。&集团内部是不是也要有所处理?党纪条规里有明确规定,判了缓刑,就要开除党籍。&陈伟说:&可是此人是党政领导爱将,领导到纪委书记那里说情:给个警告处分算了,他也是为了公司发展。&&按说这时纪委书记必须要坚守,诸葛亮还挥泪斩马谡呢,功过不能相抵的。&陈伟有点激动:&但没人真会这么做,毕竟是一把手来说情啊!&
&&&&陈伟说,这样的事情一多,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热情就受到挫伤。他说自己受老一辈纪检干部影响很深,爱憎分明。但这些年,他自己也感到这种气质在渐渐消退,&越干手越松&,很多案件也会揣测领导意图,作出与内心深处相悖的决定。&领导是&班长&,纪委书记只是&班委&,胳膊拗不过大腿。&陈伟说,这样的后果是,久而久之企业里没人害怕纪检监察,只要和一把手搞好关系,就有了豁免权,腐败行为越来越明目张胆。
&&&&新的纠结
&&&&随着中共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特别是当王岐山被任命为中纪委书记时,陈伟的第一反应是:&纪检监察的春天来了。&他预感中纪委反腐要动真格了。
&&&&&你要想打狼,必须比狼厉害,你得是个猎手。&陈伟知道王岐山是个厉害角色。央企果然成为了此轮反腐的主战场。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不完全统计,自去年至今,已有14名央企高管被调查。此外,今年3月份,在中纪委最近的机构改革中,负责查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扩充到12个,达历史最多。其中,专设第五纪检监察室,专司监督国资委及央企,这也是王岐山执掌中纪委后的创举。
&&&&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系统深化&&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视频会议上,中央要求,国资委将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国资委约谈了31位央企纪委书记(纪检组长)。
&&&&陈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纪委书记在企业内的话语权在加重。数日前,他所在的企业要提拔一名干部,他提出了暂缓提拔的建议,领导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另一方面,在大气候影响下,群众举报积极性在提高。这家企业过去10年没有过一封举报信,而这半年时间,他已经收到了十多封。
&&&&&以前大家都认怂,民不举官不究。比如领导超标配车,国企天价招待费,这些事企业纪委书记怎么会不知道呢?但是不敢说。现在八项规定一出,没人敢了吧?&陈伟说,他希望央企的纪检监察部门能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下所在单位的组织纪律,在企业内部树立正气。不过,陈伟也有些担心,纪检工作过于依赖中央政策的支持,缺乏制度化,恐怕难以长久。
&&&&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也认为,目前反腐的各个部门&&纪检监察、监事会、审计以及职工监督,&各打各的仗,各吹各的号&,没有协作,很难持续。应该加快步伐拿出国企改革的方案,同时建立以纪检监察为核心的国家企业监管治理体系,向制度化反腐迈进。李锦乐观地认为,最迟在2015年,国家会出台国企反腐的相关细则。
&&&&陈伟的另一个感受是,在反腐风暴之下,国企内部消极情绪严重,&为了不出事,宁肯不办事&,&很多工作都停滞了&。不过,对于陈伟个人来说,他仍有纠结之处。作为央企内部监督核心,他一直渴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现本企业的违法违纪现象;但在面对外界时,他又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身在这个企业,我有企业荣誉感,宁可关起门来自己狠狠打,也不想交给司法机关处理,不想让别的兄弟企业看笑话。&因此,18年纪检监察工作,通过陈伟的手将所在企业的贪腐人员移送司法机关的,&从来没有&。陈伟说,他总是希望让惩治最小化,能不判刑就不判刑,能少判就少判。他也明白这与纪检监察原则是相违背的。&但完全按照条条框框,铁面无私,我可能都干不了这么多年,毕竟曾经都是同事。&
&&&&新形势下,他的工作方式不再奏效了。几个月前,一位领导因违纪被人举报,查实后,集团党委给了一个象征性的党内警告处分,上报到中纪委后被否决了,&说处理得轻了,必须重新处理&。&以前绝不会主动往检察机关送,但现在我犹豫了。&他说:&可是如果送多了,把人得罪遍了,我在这里还能干下去吗?&□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下一篇:没有了
往期期刊:
--请选择--
地址:山东青岛太平路33号电话:6 编采:2 广告:6 发行:5电子邮箱: 邮编:266001Copyright @. 读报参考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纪检委工作好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