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选择为什么选择在珠三角 就业

您所在的位置: &
& 求职动态 & 正文
竞争激烈心理落差较大 毕业生就业首选珠三角
汕头日报  
今年是大学扩招后又一个毕业生的高峰年,刚刚踏入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的毕业生们面临着多重挑战。今年就业形势如何?毕业生们如何做好应对准备?记者就此采访了汕头大学有关老师与部分应届毕业生,一起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历届应届一起“争饭碗”
“找真是太难了。我投了几十份,面试了几家,但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消息。”一位毕业生这么说。据汕头大学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来看,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已经到岗的毕业生占总数的7成多,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一,是因为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时间推迟,致使签约没有定下来,二是学生对目前找到的工作不满意,因此暂时不签约。
汕大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负责老师分析,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毕业生人数总量多,就业竞争激烈。据统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320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人,增幅达20%。二,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岗位需求增幅不大,与人数激增的毕业生之间,出现“剪刀差”。三,往年未能就业的毕业生与新增大学生叠加,历届、应届一起“争饭碗”,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今后的方向产生了影响。汕大今年人数下降。一位毕业生这么说:“拿到硕士学位后同样面临就业,而到时竞争说不定更激烈,还不如现在就找工作。”02级中文系的两位表示,她们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但无论如何也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做“两手准备”。
绝大部分选择到珠三角就业
“今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易的越易,难的越难’。”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负责老师说。怎么解释这话呢?负责老师说,“素质好、在校表现突出的同学一人手里抓了好几个机会,而且都是一试即过关。较差的同学到最后都没有成功。”比如新闻学院02级的曹飞跃同学是学的佼佼者。他2005年获得海上学府奖学金,游历全世界十多个国家。今年曹飞跃也面临就业,但他并不急于订合同,因为“有几个大媒体都在等待我的答复,我要从中选一家最满意的。”“比起社会需求来说,大学生就业还是有点太挑地点了。”负责老师说。根据汕大前段时间的统计,学生选择在珠三角就业的人数占70%至80%,10%的学生选择在潮汕地区,其余的选择在生源地就业。广州、深圳作为首选的比例相当高,汕大2005届毕业生有90%左右的第一选择是珠三角。毕业生挑选就业地点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今年到汕大的潮汕地区企业、较往年增多,提供的岗位、工资也都增多,但满意而归的企业却少。
心理应保持乐观自信莫焦虑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压力,浩浩荡荡的“大军”又是如何做好准备的呢?记者在汕大BBS上做了民意调查,毕业生对薪水的要求一般是。应该说,这个心理预期并不过分。除了薪水要求,求职的经验、自身的就业规划都十分重要。商学院国际会计专业的小卢还认为,个性化的简历能起到突出自己的效果。她举了个例子:英文系很多同学都把简历投到宝洁公司,但最后只有一个同学获得面试资格,原因就是其简历别出心裁,一下子脱颖而出。
求职的过程无疑是十分辛苦的。为了节省费用,商学院一个班的10个在暨大的招待所租了一个房间,10个人就挤在两张床上,早出晚归。汕大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认为,大部分毕业生在了解总体形势后能够正确对待,而小部分受挫后容易缺乏自信。“就业过程中一定要沉得住气,形势虽然严峻,但只要相信自己,在每一个环节做好,如专业知识、个人素质、简历等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总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责任编辑:moninfu]
( 10:41:35)
( 10:39:53)
( 10:38:25)
( 10:35:24)
( 10:34:07)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最新热门评论
图 话 校 园
热 门 推 荐
校 园 周 刊
校园博客周刊
NO.20 戏说红楼梦那点事
    NO.19 2010高考雷人作文
    NO.18 校园里的世界杯
NO.17 80后女生职场生活
NO.16 新三国的被对比时代
NO.15 毕业了还伪装大学生
NO.14 浪漫爱情谁买单
NO.13 走进世博的大学生
NO.12 拿出校园拼客精神
NO.11 现代婆婆与80后儿媳
NO.10 君鹏妈妈喊你上春晚
NO.9 90后的价值立方体
NO.8 戏里戏外 反串人生
NO.7 蚁族城市不相信眼泪
NO.6 爱情与房子一起成长
NO.5 网络文化热点排行榜
NO.4 毕业生晒第一份薪酬
NO.3 谁是谁的招牌
NO.2 拿什么拯救网瘾学生
NO.1 九零后去选秀
NO.84 2009校园极品榜
NO.83 校园暴力KO校
NO.82 装嫩女大学生
NO.81 九零后上大学
NO.80 08奥运关键词
NO.79 非主流生活
NO.78 去香港读大学
NO.77 九零后贱女孩
NO.76 明星高考故事
NO.75 我的彪悍妈妈
NO.74 在韩国当明星
NO.73 表情的秘密
NO.72 愚人节大考验
NO.71 校园爱恨情仇
NO.70 春晚节目单
NO.69 圣诞真情告白
NO.68 大学逃课时代
NO.67 做棵韩式泡菜
NO.66 校园防盗手册
NO.65 一起去旅行
NO.64 经典可以重来
NO.63 开学的新鲜事
NO.62 大片势不可挡
NO.61 芙蓉当道年代
NO.60 不作李莫愁
NO.59 回首再见他
NO.58 毕业爱情
NO.57 母亲节专题
NO.56 粉丝追星事
NO.55 读书与打工
NO.54 校园极品土鳖
NO.53 学校的欠扁事
NO.52 初吻丢在哪里
NO.51 我们的学生会
NO.50 学生们的危机
NO.49 校园突发事件
NO.48 你的偶像是谁
NO.47 青春变奏曲
NO.46 毕业离别
NO.45 2006世界杯
NO.44 校园怪谈
NO.43 快乐食堂传说
NO.42 给青春加油
NO.41 超女谁与争锋
NO.40 我的麻辣老师
NO.39 校园水煮三国
NO.38 麻辣水浒传
NO.37 校园红楼情节
NO.36 乱弹西游记
NO.35 我的留学生活
NO.34 情人节属于我
NO.33 冬季李宇春
NO.32 关注师生恋
NO.31 新年新愿望
NO.30 05校园怪事录
NO.29 校园同性恋
NO.28 把网恋看清楚
NO.27 无间校园暴力
NO.26 80后青春写作
NO.25 9月献给老师
NO.24 我的校草生活
NO.23 漂流的常青树
NO.22 夏日短裙风波
NO.21 纪念抗战胜利
NO.20 我的爱情童话
NO.19 五月之恋
NO.18 音乐青春期
NO.17 校园星一派
NO.16 校园整人事件
NO.15 在QQ上偷望你
NO.14 我把青春献给
NO.13 酷极七彩校园
NO.12 浪漫情人节
NO.11 我是女生
NO.10 最接近我的人
NO.09 免费圣诞乐园
NO.08 校园时尚一族
NO.07 爱情无关结果
NO.06 教育遭遇早恋
NO.05 文体精华特刊
NO.04 青春写作
NO.03 开心暑假
NO.02 毕业动情骊歌
NO.01 创刊号
青 春 期 教 育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大学生就业:为何留下或离开?
大学生就业:为何留下或离开?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夏晓青)近日,武大、华科等七所在汉部委属院校陆续发布了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2015年届本科毕业生中签订就业协议就业2795人,占毕业总人数的37.69%,而这其中,留在湖北就业人数为620人,占比为22.18%,相比于2014届的15.29%,高出了近7个百分点。不同于往年大学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北就业。
  正所谓薪水留人,感情留心,事业留魂,武汉,湖北,是什么,吸引他们留下;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离开?数据上浮的背后,究竟蕴含着城市怎样的发展变化?
  除了不少湖北本地生源出于地域与家庭原因的考虑,首选本地就业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地生源,因为对城市的依恋,而选择留下。即将毕业的刘威,是福建三明人,就读于武汉大学测绘专业,除了学生身份外,还是一位湖泊保护志愿者。在近四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武汉三镇,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发展与相应的环境代价,在未来的人生规划里,武汉,成为了重要的一笔。
  &我自己对武汉这边执念想比较深,对于武汉而言,其实是有褒有贬的,感觉好的坏的,都见过,所以就会觉得,你还想接着再了解它,还想去,为了这个地方,再做出点什么东西。&
  而除了情感上的依赖,城市本身的发展,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们留汉就业。根据湖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下,2015年前三季度,湖北GDP为20423.41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在刚刚过去的校园招聘季里,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李强,成功应聘了武汉一家知名证券公司。在他看来,尽管武汉在金融领域的活跃程度并不如北上广地区,然而,这也就意味着还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
  &主要是考虑之后的发展,现在武汉相当于一个发展中的城市,跟着这个城市一起发展,因为我们自己了解到的,可能包括金融方面的一些资源,资金可能都在往中部在转,在武汉往重庆这边,可能后续发展来说,我们还是比较看好的。&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就意味着将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光谷各大产业园区的布局与发展,更是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创造与变革,聚集了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李文,就是其中的一位。湖北潜江人李文,2015年武汉大学生科院遗传学博士毕业,一毕业,就直接到导师开办于光谷生物城的公司工作。
  &像之前我们生物专业,一般就是继续做科研,高校,或者研究所,那目前我们生物城这边有很多这种小型的中型的公司,还有些国际的大企业过来,这样的话就多了选择嘛。我们本身项目也是比较有先进成果,所以我们前途还是蛮光明的。&
  此外,尽管在七所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中,整体而言,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并不大。然而,就整个武汉市地区而言,随着2013年青桐计划的实施,创业,也成为不了学生自主就业的一个新选择。新疆哈密人张培文,2014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学院园林艺术专业,大二时,由于兴趣爱好,创办了微梦工作室,在近三年的创业路上,深刻感受到了政府的努力与城市创业氛围的变化。
  &比如说这个政府现在,经常会举办一些初创企业的,这种沙龙,培训,讲座,税比如说法律方面,企业管理方面企业文化方面市场运作方面,我觉得这两年对我们这种初创型的公司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努力,城市的发展,在吸引人才留在湖北创业、就业方面,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采访中,记者也是发现,北上广深,仍旧以其强大的优势吸引着毕业生们。
  即将毕业的王新强,是湖北孝感人,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求职过程中,当最终面对位于武汉、上海与广州三地的三家企业的邀约,最终,还是选择到上海闯一闯。
  &就是想现在趁年轻,到处都看看,我选择在上海这边,先打拼几年,想在外面学习一下,能够沉淀一下自己,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是会回去的。&
  不少选择北上广深的人和王新强一样,希望能在更活跃更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奋斗打拼,有一定的资本积累之后,再回到湖北发展。然而,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似乎并不容易。2012年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工程与设计专业的张超,毕业后,选择到深圳一家服装电商企业工作。由于老家是湖北咸宁,最近一直在留意湖北的机会,然而,却并不如意。
  &其实湖北的服装行业就全国而言的话也不是很发达,不管是从管理还是从其他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如果我回去的话,可能工资至少要少3到4成。回来的话四五千都会很难,还有平台的情况整个大环境,真正回去的话,可能真的是不适应。&
  包括城市基础建设,空气质量等方面,都成为大家逃离武汉的原因。不过,这个阵痛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在未来,湖北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本地就业,甚至是吸引到在北上广打拼的人才回流呢?就业在扩容了的同时,在提升质量方面,又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做呢?
  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表示,近年来,武汉地区每年毕业生的人数在30万左右,其中,将近47%的大学生首选武汉,2015年仍旧有小幅增长。而这其中,尤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涨幅最大。
  &还是属于整个国家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一些外贸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比如说长三角,珠三角这一带,他们的订单在减少,除了对人才的需求,对普通劳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熟练工种劳动力也有下降,那么这必然带来我们大学生毕业的择业的选项,被迫进行改变。&
  政府部门不仅仅积极服务,做到本地企业与人才引进之间的对接,更是联合共青团、科技局等部门,与人社部门一起共同协作,打组合拳,形成多轮驱动,营造好的创业环境,努力培育本土人才与企业。
  &如果他是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或者他们自己发明的什么东西,或者是有研发的某一个产品,在我们武汉来讲,我们就把企业引进去。给他落户,对他们讲场地,税费,包括食堂我们都是全免的,而且跟他牵线搭桥,找企业来进行风险投资。&
  城市的发展吸引着人才,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作为中部枢纽城市,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加入长江中游城市圈,近年发展提速,职业前景看好。对于选择本就多样化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而言,也越来越具吸引力。
  李永洪说,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也好,还是招商引资的力度也好,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好,现在势头非常强劲,对就业的容量,肯定会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觉得只要政策持续,把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了,选择武汉,应该优于其他地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