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问题问题,怎样确切知道自己有没有鬼附。

(HNTV我是未来)
(HNTV我是未来)
(HNTV我是未来)
第三方登录: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书籍和专栏介绍--永久置顶","author":"a-sun-99","content":"《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上半册(宗旨与基督教福音书解读)于日定稿。专栏的内容按《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的章节,共分为六章:(1)阅读的兴趣(2)阐明宗旨((前两章免费,将全文发表在专栏里)3)福音书绪论(4)福音书解读(5)佛经解读(6)中西方哲学解读(后四章选取几个示例放入专栏)。这样达成两个目的:专栏的免费内容已经包含所有的精华内容;收费的内容更加全面细致,值得购买。第一部分
阅读的兴趣 (3.5万字 更新完毕)1) 2) 3) 4) 第二部分 阐明宗旨(14万字,更新完毕)1) 2) 3) 4) 5)6)7)8)9)10)11)12)13)14)第三部分 《新约圣经》福音书绪论(7.5万字 仅更新2篇绪论)1)2)第四部分 《新约圣经》福音书解读(32万字 仅更新9个示例)1)2)3)4)5)6)7)8)9)《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下半册(佛经和中西方哲学解读)开始。第五部分 佛经解读1)2)3)大本经---清净眼,具足戒(原始佛教经典)4)法华经七喻(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分歧)5)金刚经与心经(大乘佛教经典)6)六祖坛经(中国禅宗显宗之极)7)无量寿经与楞严经(直示极乐世界)8)金刚顶经(现证极乐世界)第六部分 中西方哲学解读1)2)3)4)5)6)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7)维特根斯坦,凡不可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8)卢梭,人类生而自由9)黑格尔,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象10)老子,道和德11)孔子,君子和圣人12)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第七部分 专栏独有杂文1)2) 专栏和书籍发展时间表(流水帐)1)号专栏开启。2)号每天开始有1个人关注,5月10号开始每天有2个人关注。3)回答了问题 ,收到100多个赞,开始每天平均5个人关注。4)号开始预售书籍,到6月底,一共卖出5本。5)号回答问题 获得了1000多个赞,专栏关注人数一下上升了很多。6) 号左右开启专栏赞赏。7)日,专栏人数到达1000人。8)2017年2月,共售出25本电子版书籍。9)日,上半册(宗旨和基督教福音书解读)定稿完成。下一篇:1) \n\n\n\n\n\n\n\n\n\n\n\n\n\n\n\n\n\n\n\n\n《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上半册(宗旨和基督教部分)已完成,下半册(佛教与哲学部分)脉络已完成,正在写作中。全书约100万字,售价100元;仅有电子图片版,通过邮箱发送,没有纸质实体书。仅购上半册57万字,售价50元。购书请加微信号sunonefly,不购书请勿扰,交流可用私信知乎。以上文章出自作者即将出版的书籍《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版权所有,转载务必经过作者本人同意。
","updated":"T03:49:1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4,"likeCount":2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aacf3b2b69e27b050b26b2aa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基督教"},{"url":"/topic/","id":"","name":"佛教"},{"url":"/topic/","id":"","name":"哲学"}],"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sun-a","name":"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14,"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1:49:12+08:00","url":"/p/","summary":"","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sCount":14,"likesCount":23},"":{"title":"宗教和社会各阶层生活的联系----层次与品位 第一章 阅读的兴趣 第一节/共四节","author":"a-sun-99","content":"
第一章 阅读的兴趣引言宗教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似乎毫不相关,挣钱才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本章第一节将展现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最终令你发现“宗教与哲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描写社会阶层生活的书籍很多,大部分都只是从外表来描述阶层的不同和冲突。但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所著的《格调-社会阶层与生活品味》一书独树一帜,他从人类的心理层面入手,能够从外在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深入到内心的动机。他贴切详实地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各阶层的生活,其描述依然符合21世纪现今中国社会的现状,本书在描述阶层时引用了许多来自《格调》的描写。在《格调》中,福塞尔诙谐又带点讽刺地描述各阶层喜欢的物品,习惯的消费方式。人们在阅读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以及周围熟悉的人们的生活,然后根据福塞尔提出的言行举止特征来检验自己和别人的社会等级。人们或者感到满意,或者感到害臊和汗颜,甚至有时会感到一丝莫名的愤怒。因为你会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东西竟然都缺少品味,自己原来是个没有多少格调的人。而周围的很多人并不像你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些很有档次的人;相反,他们不少人居然只能算是中产阶级甚至是贫民阶级的一员,这无疑是令人难堪的事实。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先看看人们活着时真实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然后再来了解解决死亡这一终极问题的宗教。
第一节 社会各阶层的生活1.1\n阶层的分类我们简单地可以将社会分为3个阶层:上层社会,中产阶级,贫民阶层。《格调》更加细分成了9个阶级,从上至下依次为:看不见的顶层,上层,中上层,中产阶级,上层贫民,中层贫民,下层贫民,赤贫阶层,看不见的底层。(a)贫民阶层贫民阶层人数众多,仅用一个阶层很难描述清楚。我们把贫民阶层分为三类:上层贫民拥有熟练技术,他们包括高级技术工人(焊工,木工)和高级手工艺人(鞋匠,裁缝,发型师);中层贫民拥有普通技术,他们包括公共汽车司机和公司前台;下层贫民是毫无技能的体力劳动者,比如门卫和保安。贫民阶层的分类和收入主要按照其工作技术的高低:建筑工地上的高级焊工可以算作上层贫民,砌砖的师傅可以算作中层贫民,而递砖头的小工则只能算作下层贫民。理发店里的发型总监可以归到上层贫民,普通的理发师归到中层贫民,而洗发的助理则只能归到下层贫民。我们做此分类的意图并不是要以金钱和技能来界定贫民阶层的“层次”,而是因为这三个贫民阶层对于自身等级地位的忧虑各不相同:(1)上层贫民独有的焦虑是害怕丧失或降低等级地位:他深深为自己是一名优秀的裁缝而骄傲,并希望这个世界能正确无误地理解他和体力劳动者的区别。(2)中层贫民特有的焦虑是担心丢掉工作,因为他们工作的可替代性实在太高。(3)而下层贫民,他们的痛苦来源于自己可能永远挣不到足够的钱或者自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干不成自己想干的。上层贫民被称作“蓝领贵族”,他们认为自己和律师与医生们一样也算“专业人士”。从事护士的贫民阶层从来就津津乐道自己是如何如何“专业”,而她们当上空中小姐(上层贫民最心仪的职业)的女儿们同样有此癖好。上层贫民通常没有人严格监督他们的工作,他们信奉个人独立自由并为之骄傲,他们有时候甚至有些“瞧不起”朝九晚五的白领阶层。由于上层贫民已经处在他们那个社会环境的顶层,并且其工作发展遇到了瓶颈,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和精力来“往上爬”了,这使得上层贫民在某些方面颇具贵族气息。上层贫民为人不错,可是再往下走,中下层贫民的举止可能就会让一些人觉得受冒犯了。中下层贫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痛苦,通常是因为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太严酷。2010年富士康的多起跳楼事件显示了年轻人在严酷监管和收入仅够温饱的工作下的痛苦。中下层贫民从事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发生差错或失误。人变成了重复劳动的机器,最好能像机器一样24小时不停。有些工作甚至需要向监工报告上厕所的次数,以防被发现偷懒。由于长期在工作中忍受屈辱,中下层贫民总是精神消沉。中层贫民是一个在工作中失去自由的阶层,但他们至少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而下层贫民的特征则是:明显地对就业感到不稳定。过一天是一天算是他们的常态,这是一个没有明天的阶层。他们的特征是疏远和孤独,公司里打扫卫生的阿姨虽然整天忙碌,可是实际上公司的职员与她几乎没有交流。再往下的赤贫阶层则是一个无家可归流落街头的阶层,这是人们看得见的最贫穷的一族,当然这不包括专业乞丐。而看不见的底层则是一个在慈善机构和监狱里度过一生的阶层,人们看不见这群悲惨可怜的人。(b)中产阶层中产阶级的代表是公司白领,主要是掌握专业技能的脑力劳动者。中产阶级承认金钱与社会等级有关,但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类型同样重要。比如高级焊工的工资可能与外企白领相当,但很明显外企白领的社会等级要高于高级焊工。而脑力劳动者显然要比体力劳动者社会等级要高,因为体力劳动者虽然经验丰富,但工作必须一个一个自己做,职业发展受到限制,而脑力劳动者则可以通过经验进入管理阶层,职业发展空间比体力劳动者大。中产阶级特有的忧虑则是自己的身份定位:首要的事情是得到他人的承认,要在他人眼里看起来生活得既得体又安全。因而在生活里追求的恰好是那些缺乏个性的,标准的,可以明确指示身份的物品。他们总是为自己的品味,以及这些品味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而忧心忡忡。中产阶级苦苦恋着“正确无误”和“别做错事”,餐桌礼仪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西服,衬衫和领带的正确搭配与穿法则更是中产阶级津津乐道的话题。以公司“白领”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实际上只是公司里的螺丝钉,随时可以被替换。男人们视拥有一个体面的职业为至宝,尤其强调“管理人员”;女人们则在出门购物时总是精心地梳妆打扮,她们认为“女人穿得越体面,受到的招待就越好”。他们每天努力工作,朝九晚五,勤奋,生活和工作一样无聊。中产阶级是最谨小慎微,了无生气的阶层。他们最惧怕“他人的批评”,是一个为他人而生存的阶层。(c)上层社会上层社会透着一些神秘色彩,《格调》将上层社会分为三个阶层:看不见的顶层,上层和中上层。最顶层是一群看不见的人,他们的钱来源于继承遗产,当然他们不工作。他们与看不见的底层分享着同样一种焦虑:但求自己的名字不要见诸报端。他们喜欢隐居在山里,或者住在自己的岛屿上,但求能暂时避开世人的嫉妒和种种烦扰。人们即使通过窥视和探查,也很难真正了解这群人的生活。上层则是一个富有又看得见的阶层,大公司的领导和政治人物是这个阶层的代表。上层是人们看得见的,他们经常惹人注目地表现自己。当你走在街道上,只要经过一座外观相当醒目的房屋,你就知道那里住的肯定是上层阶级的一员。白宫恐怕是最好的例子,哪怕曾经住过罗斯福或者肯尼迪家族这样的人,能被列为“看不见的顶层”的人却一个也没有。上层阶级和看不见的顶层之间的差异在于,上层阶级虽然有一大部分财富来自继承,但自身也从工作中挣得相当多的财富。家中访客不断是上层万无一失的身份标记,因为这意味着大量空闲的卧室,一应俱全的饮料和食物,可以让客人们随心所欲地休闲娱乐。中上层阶级则是一个有钱,有趣,喜欢游戏人生的阶级,他们的代表是娱乐和体育明星。所有比这个阶层低的阶层,都渴望成为中上阶层。中上层阶级的财富大部分是从工作中挣来,并且他们认为,依赖别人的钱,哪怕是祖宗挣来的钱生活,令人感到些许羞耻。中上层阶级适用有闲原则,越是在不必要的地方花钱,越是能将他们与“只在必要的地方花钱”的中产阶级区分开来。他们对高尔夫,网球兴致勃勃,而这些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区别在于,它们需要额外配备球童。他们对滑雪兴致勃勃,因为这需要大量专业装备和将他们运到偏远地带的运输工具。他们同样爱好帆船和游艇,而这需要配备船长和水手。上层社会看上去物质丰富,可是实际上他们也有自身的困扰:毒品,抑郁症,爱情。娱乐圈明星时常爆发出吸毒事件,也有不少明星患有抑郁症。在中产和贫民阶级看来,明星为啥要吸毒?明星拥有多么成功的人生,为什么会抑郁?我这没房没车我还没抑郁,你那么多钱你抑郁啥?一定是吃饱了撑的!什么是毒品?毒品的机制是瞬间产生巨量多巴胺。什么是多巴胺?让人产生快乐的物质。吃一顿美食,可以产生10份多巴胺;性高潮,可以产生100份;而据称毒品可以瞬间产生1000份。所以当明星们可以轻易得到物质和性时,他们会要求更高。然后当他们没有真爱和信仰,他们只能身体求助于毒品,而心灵走向的是抑郁症,因为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提起兴趣。毒品的正途应该是临终关怀,比如癌症晚期,任何药物都无法起作用时,大量毒品可以止痛。爱情也是上层阶级面临的困扰,因为他们发现人们爱的是他们由金钱带来的舒适生活,而并不是爱他们自己。如果脱离金钱所带来的作用,自己则立刻陷入金钱的困扰中,似乎与低等级的阶层并没有太多不同。1.2 阶层话题贫民阶层不介意讨论阶层话题,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几乎无力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贫民阶层大都喜欢称自己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倾向于认为其他阶层的生活应该与他们差不多。我们在贫民阶层中经常听到下面这句话:“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贫民阶层对于上层社会的想象仅限于自己可怜的一点生活经验。他们乐于相信,社会等级是由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多少来作为标准的,也即“物质决定上层建筑”。相比于贫民阶层的大大咧咧,中产阶级对于阶层话题通常表现出焦虑。因为他们既希望通过品味与贫民阶层有所区别,又发现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支持他们向上层阶级的品味靠拢。上层阶级则热衷于谈论阶层话题,因为他们在这种事上投入的精力越多,就越显得地位优越。上层阶级认为品味,价值观,生活格调和行为方式是判断身份不可或缺的标准,而对金钱,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则未加考虑。1.3 社交当不同阶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时,他们的言行举止也是不一样的。贫民阶层聚会时的特征是:喜欢大声笑,因为他们需要用大笑来告诉别人他们快乐。他们沉浸在那种急于告诉别人“我今天很快乐”的文化里。贫民阶层尤其关心国家大事,实在是因为他们对很多身边的事无能为力。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也许就是串亲戚,而中上阶层一般乐于与朋友在一起,而与亲戚保持距离。中产阶级聚会时的特征则是:习惯相互恭维,因为只有这个阶层才需要在恭维中获取信心。相对于贫民阶层洪亮的声音,几乎每个中产阶级都知道,良好言谈的第一步是:降低你的声调,放缓你的语速。他们经常担心会冒犯别人,所以聚会时要尽可能避免引起争论,最好连意见不一致都没有,而相互恭维所带来的良好气氛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中产阶级还习惯性地拿自己开玩笑打趣:有时候他会当众道出几句也许聪明的俏皮话,但随即便会环顾四周,捕捉听众的反应。当然,他强烈地渴望称赞。而上层社会的规则却是:你必注意不要随便夸赞别人,因为那会被视为无礼和不恭。那里的一切理所当然的美丽,昂贵,耀眼,这点毫无疑问,无需特意提及。与上层阶级一同进餐时,一般也不要夸奖食物的美味,因为女主人上好的品味自然不会有错。况且,这也不是出自她的厨艺,家里的厨师自然是一流的。1.4 衣着贫民阶层喜欢穿大logo(商标)的衣服,因为他们认为这将自己与成功的大品牌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似乎自己也成功了。他们是品牌的奴隶,他们认为大品牌就是优质的象征。贫民阶层对于品牌和广告极其尊敬且反应灵敏,因为了解这些东西,你就能够展示聪明和时髦。女生尤其喜欢购买奢侈品牌中布满商标的低端产品,而这只有一个目的:告诉别人我买得起。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中非常彻底直白地不再描述商品的好坏,而直接将每件物品标上了奢侈品的品牌,其目的显而易见,品牌代表着优质和高贵。这直接击中了贫民阶层的心灵,而贫民阶层也无法理解为什么郭敬明的小说被称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明明品牌就是优质的象征啊?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奢侈品开始去“logo”化,这正是顺应潮流的改变。总的来说,贫民阶层衣服的特征就是能够被轻易识别,他们偏爱闪亮的化纤衣服,上面总是印有字母或文字。中产阶级则注重正确的着装,他们经常说:穿贵不如穿对。他们的衬衫总是太白而西装则总是太黑。男士们非常看重手表,他们认为手表是男人身份的象征。中产阶级的男士们小心抚摸着自己千元级至万元级的“名表”,口中则谈论着陀飞轮、万年历和三问;而女士们则非常看重包,她们甚至发明了“包治百病”这样的成语,还特地给奢侈品牌的包包命名:饺子包,笑脸包,铂金包,戴妃包。贫民阶层需要商标来展现价值,中产阶级认为穿对衣服的社交礼仪最重要。而上层社会的规则却是:突破“过于正确”的穿衣规则。他们倾向于穿旧衣服,这似乎在告诉别人自己的社会地位很高,所以丢得起人。当然旧绝不代表不好!“绅士可能会将自己的外套穿到磨出线,而且能让你看出来他故意这样穿;同时,哪怕最不挑剔的人也能一眼看出,那件上衣出自手艺不凡的裁缝。”中产阶级热爱奢侈品牌的皮鞋,而上层人士一般都偏爱高端定制。一双“bespoken”定制的固特异缝法的皮鞋可以穿很长时间,越旧越舒服,并且还具有换底的功能。所以网络上的“鸡汤文”说:李嘉诚乐于向别人展示他穿了数十年的西装皮鞋胜于向别人展示他成功的生意。贫民阶层会说:看,首富和我们一样节俭!朋友们,这不是节俭,这是上层人士的品味习惯。上层男士习惯于穿西服套装或至少是单件西服,而西服当然也是手工定制要高于奢侈大牌,英国著名的萨维尔街就是男士西装定制的圣地。相比于机器的过于平整和对称,精致手工带来的独一无二和那么一点小缺陷更加讨上层人士的喜欢。而进一步突破“正确规则”的乔布斯则一贯以黑色毛衣和牛仔裤示人,这更加显示了其较高的社会阶层。对于衣服的材质,则符合自然原则,皮革,羊绒,羊毛,丝绸,棉花当然高过一切化工材料,无论这些材料被称为涤纶,氨纶,锦纶或是什么纶。“这些上层人士的鉴别力是如此的精到,一件牛津衬衫中丁点的涤纶成分都会被察觉出来,因为那是可悲的中产阶级的象征。”服装商们对于这些自然材料的分类更是精细。单单是羊绒,按品质高低就分为:藏羚羊(所以你知道它为什么会被猎杀至几乎灭绝),羊驼,苏格兰羊绒,幼年山羊绒,成年山羊绒。而棉花的等级依次是:西印度洋海岛棉,埃及棉,皮马棉,新疆长绒棉,普通长绒棉,各类短绒棉。丝绸的分类则按照克数等一系列标准,克数较高自然是较好的品种。而动物的皮毛,单单是鳄鱼皮就按鳄鱼品种,是否野生,皮的位置等分类,野生湾鳄鱼的腹部皮自然是最好的。女生们都想拥有的爱马仕的birkin(铂金包),就会按照不同鳄鱼皮标记上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是湾鳄;两点表示尼罗鳄,而正方形则是短吻鳄。1.5 食物贫民阶层是垃圾食品,速食品的受害者。他们通常吃饭速度极快且从不对食物评论,因为吃饭只是为了补充营养。他们偶尔去高档餐厅用餐,但过程中内心却因紧张而备受煎熬,因为实在是对餐厅礼仪与贵重食材(比如鱼子酱)的食用方法不熟悉。他们对广告上的食品极其敏锐,麦当劳出了新套餐,他们一定去尝鲜,却不知家里妈妈煮的白粥才是美味。“下馆子”则是中产阶级和贫民阶级的专利。中产阶级在餐馆里最喜欢假装上层人士,对于他们来说,服务胜过食物。目标在于抓住中产阶级顾客的餐馆里,常常会有烛光和火焰,伴随大量的音乐。端上来的菜一般是些事先做好的半成品,然后由一队热力工程师而不是厨师在微波炉里加工出来。餐桌上的仪态对中产阶级来说是个极重要的问题,正是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有品位的知识,中产阶级可以从“上层阶级的举止”中借来较高的地位。《格调》对于上层社会的食物是这样描写的:通常位于社会顶层的人们的饭食并不怎么样,他们吃的食物就像他们的谈话内容一样单调,乏味和毫无新意。实际上,可能福塞尔并没有意识到:单调乏味绝不代表不好!遵循时令的有机食品,纯野生食品(当然不涉及濒危保护动物)才是最好的食材。好的食材自然无需过多烹饪,所以上层社会的食物看上去似乎非常普通,其实一点也不普通。相比于中产阶级对于环境的要求,上层社会的人们更注重食物本身的质量。比如上层阶级注重酒本身而不是酒杯,而中产阶级则认为喝不同的酒需要用正确的杯子。郭敬明电影《小时代》中的“高帅富”爱好收藏各种杯子的情节,正好表达了中产阶级希望模仿上层阶级有闲原则的心理,却在不经意间依然保持着自身的阶级习惯。姜文的影片《一步之遥》里新贵阶层不理解上层阶层对于面条要有锅气的要求,反而按自己的阶级习惯注重吃饭环境,将面摊清场来显示自己的地位,结果自然是被老贵鄙夷。等级制度无所不在,欧洲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已经分成了明显的两类: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而前者的价格一般是后者的数倍。崔永元在美国调查转基因的纪录片里提到的organic food就是有机食品。在食品上,自然原则也同样适用,越是野生的越好,当然口感也好。营养学家声称非有机食品和有机食品营养上差不多,这正好击中了贫民阶层的心理,吃食物就是为了补充营养么。而对于较高阶层的人来说口感,是否好吃这才是关键。再来看看酒,一提葡萄酒,中国人自然想起了“拉菲”。“葡萄酒庄园分级”,“原产地认证”等国外葡萄酒等级制度在中国也得到了应用。应用在哪?国外有酒,中国有茶。龙井,就按狮峰龙井,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三个不同的原产地标识做了分类,而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甚至详细到标明武夷山三岩五涧的具体位置),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原产地标识均已采用。而中国的白酒也开启了纯粮酿造标识,我们从酒的包装上就可以看出各阶层品味的差异:众多勾兑中低端白酒面对中产和贫民阶层,外表一定豪华大气,强调高端奢华有面子。而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外表则显得朴素,更加强调其简单的包装历史悠久,符合上层阶级的审美。在按酒的原材料质量来决定酒的等级上,日本清酒的分类完全按照此标准执行,纯米大吟酿就是因为其精米合步数最低(越低越好)而排名最高。即使是水,也开始分类。几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瓶装水开始出现等级,天然矿泉水(这是需要矿泉水开采证的)自然是等级最高的,位置较好的江河水,人工添加矿物质的“矿物质水”和蒸馏水则显然等级要差一点,而价格的高低也和等级一样。最早进入中国,为大众熟悉的“依云”就是阿尔卑斯山的天然矿泉水,而现今各种品牌的国外天然矿泉水也出现在中国一线城市的进口超市中。中国最著名的富二代王思聪面对贫民阶层出身的美女万穗请他吃方便面时,本能性地拒绝,并表示自己的生活习惯是“面得是进口的面,锅也得是进口的锅,家里煮饭的水都得是斐济的水。”1.6 家居贫民阶层通常喜欢购买最新电子产品,喜欢把钱花在巨大的液晶电视机,立体声音响和操作复杂的电冰箱上。贫民阶层的客厅几乎都是如下风格:厚厚的透明塑料布盖住了家具面料,沙发四周挂着流苏,灯罩上悬挂着毛线球,下面可能还结着大蝴蝶结。用装饰品商的话来说,这些饰品满足了贫民阶层对“大量”的渴望,而材料当然也是以廉价的人工合成材料为主。中产阶级则倾向于购买“品味良好”的家具。不过在今天的中国,中产阶级首要购买的是房子,因为它是显而易见能够表明身份和地位的东西,很多时候几乎是谈婚论嫁的基本条件。他们习惯在家存酒,而不是马上喝掉。精致的二次瓶塞可谓正好击中了中产阶级的心灵,这样就能够用较少的花费维持长时间的“上层阶级”的感觉。中产阶级茶几上摆放的,一定是可以避免争议或没有意识形态倾向的摆设,比如《国家地理》杂志。而漱口水简直就是专门为中产阶级生产的商品,他们太在意自己的口气会影响到别人了。电视机可以作为一个判别阶层等级的物品:通常社会等级越高,电视机出现在客厅的可能性越小。上层社会倾向于不看电视。在中产阶级和上层贫民中,电视不再是耻于见人的物品,而是带给家庭某种特定荣耀的东西。越靠近下层,电视整天开着的可能性越大,它是打发无聊时间的最好手段。上层社会的客厅一般倾向于模仿艺术画廊。在这里真正的艺术品开始出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布满字画的房屋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古董收藏从来都是富人阶层中盛行的行为:上海的富人刘益谦私人收藏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和明代成化鸡缸杯,马未都则创立了自己的私人古董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上层阶级“尚古”,他们的家具也喜欢仿古风格,这似乎在显示自己良好的品味也同样历史悠久。白宫的总统办公室就是最好的例子:半旧的手织东方地毯,半旧的木质办公桌,老式的台灯,奥巴马总统半旧的皮鞋甚至连底都破了。1.7 汽车上层社会不够重视汽车。福塞尔认为这是因为汽车的历史过于短暂,不符合上层阶级“尚古”的原则。实际上并非如此,上层社会之所以不重视汽车,是因为汽车是需要人驾驶的,而这应该是司机的工作,而非自己的事情。若是拥有一辆过于显眼的汽车,则会被误认为经常自己驾驶汽车,这显然有损于自己的阶层等级。上层社会偏爱游艇,因为显然游艇是船长开的。在上层社会看来,汽车只是一种运输工具,它应该属于司机。汽车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安全,所以他们的车子总是又慢又稳,“悄无声息地”沿着路中央行驶。从上层阶级再往下,到了中上阶层,你就可以有一辆“好”点的车了。中上阶层将开车视作一种乐趣,开车的是自己而非司机。汽车在中上阶层眼里就是一个大玩具,所以造型“拉风”的跑车最受欢迎,超跑俱乐部的成员大都是中上阶层。这个阶层中只有品味最糟的一类才会买宝马或奔驰车,因为它们的造型普通,过于实用且不适合做为玩具。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超跑华而不实,敞篷超跑遭遇下雨的情景简直就是笑话,宝马和奔驰才是汽车的代表。实用的性能,实用的外观,实用的速度,当然最实用的莫过于能够巩固自己的中产阶级地位。所以面向中产阶级的汽车广告总是强调百公里加速等性能,而面向上层阶级的汽车广告则会展示车内顶浪漫的“星光”灯。对自己阶层地位忧心忡忡的中产阶级迫切地需要宝马和奔驰,而渴望向上一阶层攀爬的贫民阶层女孩则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如果说中上阶层喜欢开快车是因为乐趣,而中产阶级喜欢开快车则是为了展示汽车的性能。因为好车才能启动迅速,开得快,这样就能和贫民阶层的低端车拉开差距。贫民阶层汽车的特点则是:它总是被各种廉价装饰品所包围。贫民阶层的车正如他们的家一样,充斥着各种装饰品:方向盘和家里马桶盖一样加上了化纤套,前后窗一定悬挂着诸如“一路平安”等祝福语的金色挂件。而贫民阶层喜欢开快车的理由大概是上层贫民的男孩们想给旁边座位上出身与自己相当的女孩留下深刻印象。中下层贫民则买不起汽车,他们拥有汽车一般是因为工作需要,汽车是他们的运输工具。1.8 旅游贫民阶层讨厌去任何不熟悉的地方,因为不熟悉意味着要乱花钱。陌生的事物可能会给贫民阶层带来严重的威胁感,他们害怕“上当”,害怕遇到各种问题,这些恐惧经常限制了贫民阶层的出游。而如果的确旅游了一次,他们则会回味数年。旅游观光业绝大多数服务于中产阶层。观光业深为中产阶层喜爱,因为他们能够从中“买到感觉”。旅游行业的员工会按中上阶层才会熟悉的程序,煞有介事地表演大量的“侍候进餐”,当然所提供的食材并达不到中上阶层的要求。正是因为中产阶级,豪华游轮的生意才有利可图。因为这个阶层的人们会设想,他们会在游轮上与中上阶层共处。却没有意识到后者有可能要么正从伊斯但布尔一处清真寺旁的别墅尖塔向外跳望,要么正隐身在尼泊尔的某个山谷。上层阶级通常自己出游,不加入什么团体,他们向往“遥远的地域”。万科的王石爬遍了每个大洲最高的山峰,探寻了南极北极。地球最遥远的地域都探寻过了?没关系,维珍集团已经推出了太空游。1.9 性与婚姻贫民阶层通常结婚很早,中国相对贫穷的农村人结婚远远早于城市人。贫民阶层结婚较早,实在是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太过无聊。性是一件难得让人无需花钱就能获得愉悦的事情,能越早开始当然越好。很多时候,性是贫民阶层赚钱的工具,无论是卖淫,恋爱还是结婚。彩礼这一明显带有买卖性质的习俗,依然在农村盛行。看不见的底层,即在监狱和福利机构度过一生的人,则几乎没有性生活。而中规中矩的中产阶级在这一问题上则更加显得小心谨慎。由于生性羞怯,思想传统,他们当中谁也不敢想象有人会在下午,而非夜晚性交。很显然,夜晚才是事务缠身,行为庄重的公司职员此举的正确时间。在公共场合则绝不能肆意讨论这类令人尴尬羞耻的问题,这有违他们外表高尚的秩序。总之,中产阶级的性生活和他们的工作一样单一和无聊。中产阶级苦苦恋着性这件如此令人羞耻的事情必须“正确无误”时,上层阶级则认为,正因为我的阶层高,所以我丢得起人。上层阶级的下一代富二代们,早已换了多任女朋友,根本不在乎“是否正确”这件事。王思聪在好友吴亦凡遭遇“约炮门”时,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力”。对于上层阶级来讲,性权力比金钱更加能体现阶层等级。美剧《纸牌屋》就曾引用王尔德的话: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1.10 心理因素福塞尔在描述完各个阶层后形容说:把它们想像成一条长街两侧数间毗邻的剧院也很形象。这里的每一家剧院门口都挂着挑出的旗帜,上面贴着无数海报。每一家剧院,无论是最舒适的,最少装饰的,还是最简陋的,都在旷日经年地上演着有关自尊的戏剧。我们发现决定层次和品味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金钱,而是人们的心理想法。收入相同的白领和蓝领在行为习惯上并不相同,双方并不能认同对方的生活方式,也无法融入对方的生活圈子。而许多“新贵new money”们因为依然顽固地保持着他们在中产阶层或贫民阶级时形成的习惯,使得自己无法融入“老钱old money”们的圈子。美国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新贵”盖茨比因为不了解上层阶级西装偏爱低调色彩(比如海军蓝,藏青)的规则,穿了一套质量上乘的粉红色西装,而被“老贵”汤姆嘲笑道:“A man in the pink suit went to\nOxford?”---穿粉色西装的人上过牛津?以“黑芮成钢”闻名知乎网的葛巾则毫不客气地评价道:“这就等同于如今在某次达沃斯盛宴上,某位大佬看到一位总是把西装领带打到裤裆那样长度的‘精英男’时,一眼就能看穿他不过只是在耶鲁上过短期交流课程,而不是真正从耶鲁出来的一样。”每个阶层都在按自己阶层能够获得荣耀的方式在生活,按自己阶层的想法去猜测更高阶层人的生活方式。下面总结一下各个阶层的荣耀方式:贫民阶层的荣耀:贫民阶层由于其收入较少,所以他们认为物质丰富是荣耀的象征,他们喜欢便宜且量大的物品;由于生活无聊压抑,他们存在炫耀心理,社交时急切地想向别人展示快乐;他们因生活所迫,没有太多羞耻感,并且也不愿意花时间在品味和礼仪等事情上。中产阶级的荣耀:中产阶级的收入除去生活必要开支,还能有所结余,他们开始关注品味和礼仪。中产阶级认为行为举止正确无误是荣耀的象征,由于无法将所有事情都正确地做好,中产阶级总是处在自我焦虑和羞耻中。他们模仿上层阶级的行为举止,希望能够从中借得地位,从而将自己与粗俗的贫民阶层区分开来。上层阶级的荣耀:上层阶级收入大增,除去必要生活的开支,还有大量“余钱”。上层阶级遵从有闲原则,开始尚古好旧。越在不必要的地方花钱,越体现自己的层次和品位。他们还以突破中产阶级视为高尚的秩序为荣耀,羞耻感在上层社会这里,又变得无关紧要了。1.11 宗教人士的阶层在逐一展示了各个阶层的生活品味及其心理因素后,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宗教人士与看不见的顶层,看不见的底层很相似:看不见的顶层不挣钱,他们的收入来自遗传;而宗教人士也不工作,他们只接受供养;但看不见的底层也不工作,他们的生计依靠慈善机构或者关押他们的监狱。看不见的顶层但求不被人们打扰,以避开人们的嫉妒,他们经常去人少的地方享受生活;而宗教人士也远离世俗社会,修道院或寺庙很多都建在人迹罕至的山上;但看不见的底层也远离社会,不过他们是被迫被监狱关押或者被福利机构收养。从外在行为上看,人们似乎有些分不清宗教人士到底是属于最顶层还是最底层。希腊的犬儒哲学家第欧根尼决心“像狗一样生活”,被贫民阶层和中产阶层嘲笑,但却获得了上层阶级亚历山大大帝的尊敬。福塞尔也这样说道:我们可以认为,“看不见”的顶层与“看不见”的底层的实际身份大致上证明了一个历久不衰的原则,即所谓“两极相通”。看不见的顶层和底层之间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自由,但是宗教人士似乎既拥有自由,又没有自由。他们拥有远离世俗生活的自由,却又陷入了宗教戒律的束缚。基督教中耶稣说“真理必使你得以自由”;而佛教的最终目的就是成佛“解脱”。宗教的创立者本身倡导自由,他们绝不是没有自由的底层,而是拥有绝对自由的顶层。从以上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世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看上去像是在现实生活中失意的最低阶层的避风港,但实际上它本来处于人类阶层等级中的最高层次。上一篇:下一篇:回到目录:《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上半册(宗旨和基督教部分)已完成,下半册(佛教与哲学部分)脉络已完成,正在写作中。全书约100万字,售价100元;仅有电子图片版,通过邮箱发送,没有纸质实体书。仅购上半册57万字,售价50元。购书请加微信号sunonefly,不购书请勿扰,交流可用私信知乎。以上文章出自作者即将出版的书籍《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版权所有,转载务必经过作者本人同意。","updated":"T16:10:0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likeCount":4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10:0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f6c231dd5bde7e0cf3e6f03dfcd7f223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likesCount":40},"":{"title":"税吏和娼妓倒比你先进神的国----第四章 《福音书解读》示例八","author":"a-sun-99","content":"17 呼召利未/马太马可福音 呼召利未2.13~2.17 耶稣又出到海边去,众人都就了他来,他便教训他们。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法利赛人中的文士,〔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就对他门徒说,他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么。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福音 呼召马太9.09~9.13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甚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路加福音 呼召利未5.27~5.32 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甚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经文解读:马可福音说招呼的门徒叫利未,并且连利未的父亲叫亚勒腓都说得非常清楚。而马太福音说这个税吏是马太也就是自己,而后文“耶稣拣选十二门徒”中对观福音都是写的马太,可能在耶稣选十二门徒时选择了马太,但在这里接待耶稣的税吏叫利未。鉴于马太福音多处的改动和错误的引用旧约圣经,我们怀疑马太为了使福音书中有自己被耶稣呼召的情节,而将利未改成了马太。当然也有可能利未就叫马太,这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路加福音发现了这个对不上的地方,他显然选择了采用马可的记载。这里介绍一下历史背景:税吏就是收税的人,当时以色列被罗马人占领,所以税吏是给罗马人收税。正常情况下老百姓们都要喊税收太高,而当时税收却是缴纳给罗马人,那老百姓则更加不舒服了。所以当时的以色列人认为这些税吏是卖国贼,非常憎恶税吏。而当时的以色列人传统上要缴纳圣殿税,可是旧式宗教只带给人们迷信。而耶稣认为税吏只是一个工作。我们现在知道:只要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实际上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只要税收合理,就能调节贫富差距。而当人们心中有爱的时候,就会主动将自己用不完的金钱捐献出来,比如今天我们看到西方国家的巨富们都将钱捐献了出来。我们看看多玛福音中的一条:他们给耶稣拿金币看,并对他说:“凯撒的人抽我们的税。”\n他告诉他们:“给凯撒属于凯撒的,给上帝属于上帝的,给我属于我的。”虽然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但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能够解决的,比如烦扰,爱,自由和生死。马可和马太直言“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但这里却没有解释什么是罪人,路加则谨慎地将罪人换成了别人。路加对于涉及性的东西非常敏感,马太大段谈论性道德,路加福音中关于性的问题缩减到只有16.18一句。什么是罪人?路加福音7.37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我们看看巴克莱的研究:“这妇人是个坏女人,一个声名狼藉的坏女人,一个娼妓”。罪人在福音书里的意思就是娼妓,或者说是性生活丰富多彩的女人。由于女性的性权力不被人们认可,传统意义上人们都要求女性守贞,所以导致了人们蔑视娼妓。这里必须强调,这里绝对不是提倡娼妓,娼妓的问题在于买卖肉体。这里谈的是女性的性权力,这个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不像2000年前那样根本无法讨论。当然我们在这里也可以模糊罪人这个词的含义,也许这个词就是指普通的罪人,而没有具体的指向。耶稣为什么会和税吏及娼妓一起吃饭?因为在耶稣眼里他们被人蔑视的行为:收税和不守贞并不是罪。神给予的欲望是洁净的,并不是肮脏的。但当时法利赛人问耶稣时,耶稣是无法正面回答的,因为这和当时的律法相违背,所以他必须巧妙地回答,正如他需要用很多的比喻和故事来讲述福音一样。他的话是: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看看巴克莱的解释:耶稣却指出,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医生;而马太一类的人和他的朋友,便是那些最需要他的人。如果我们能够把罪人不作罪犯看待,而把他看成一个病人,那将会是何等的美事。罪人才需要耶稣,所以耶稣要住在罪人中间。一般的解经家认为这是说税吏和娼妓是罪人,所以耶稣和他们坐席,这表示耶稣不拒绝任何人。解经家们认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得通,但是这其实不是耶稣的本意。耶稣的本意是什么?我们看到后面的经文中有这样令人惊异的一句话: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马太福音 21.23)耶稣的意思是:相比于要人缴纳圣殿税却教给人们迷信的旧式宗教人士,收税用之于民的税吏倒更加公义;相比于否认欲望苦修,假冒为善的人,充分享受欲望娼妓其实更加快乐自由。“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法利赛人喜爱的是祭祀的形式,实际上宗教是内心的东西,再多外在的形式也没有用。110 两个儿子的比喻马太福音 两个儿子的比喻21.28~21.32 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阿,我去,他却不去。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那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路加福音 浪子的比喻15.11~15.32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么,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甚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的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对他说,儿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经文解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这里的“你们”是指谁?就是指祭司。税吏和祭司的区别是什么?税吏收税,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祭司收圣殿税,却只给人一个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税吏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相比起来,税吏倒比祭司更加公义。娼妓和祭司的区别是什么?娼妓收钱,给你欲望的满足;而祭司以神的名义收钱,却告诉你要禁欲,违抗神的旨意。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相比起来,娼妓倒比祭司更加公义。耶稣直截了当地说这话,但是马太无法理解。他只能理解成因为税吏和娼妓悔改了,所以他们比祭司先进神的国。但是神是公义的,税吏和娼妓倒比假冒为善的人更加多地享受神给予的欲望。所以耶稣说: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路加也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写得很冗长,我们简化一下:父亲把家产分给两个儿子,小儿子肆意放荡,和娼妓吞尽了产业;而大儿子服事父亲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父亲的命令,却一只羊羔也没得到。但是父亲居然为小儿子宰了肥牛犊,父亲说小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应当高兴。这是个什么故事?这是个违反常理的故事啊!遵纪守法的大儿子,父亲不给奖赏;肆意放荡的小儿子,父亲倒给奖赏。大儿子就像是祭祀,他们整天在圣殿待着,每天举行宗教仪式,可是神一只羊羔也没赐给他们。而小儿子就像是耶稣,贪食好酒(肆意放荡),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和娼妓吞尽了产业)。“死而复活”和“失而又得”是什么意思?人们的童年都是快乐的,长大后因为原罪失去自由,因原罪而遭到神的惩罚就是死亡,去除原罪而回到小孩子一样,灵魂会被神拯救,这就是“死而复活”和“失而又得”。耶稣的这个故事是用最直接的方法来讲道:也即小儿子看似任意放荡,浪费资财,实际上小儿子正是在用钱财换取心灵的快乐。耶稣怎么说来着?“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撇下房屋田地亲属干嘛?享受神给予的欲望啊,并且承受永生。而永生就是父亲给小儿子宰的肥牛犊。路加显然无法理解为什么任意放荡,浪费资财的小儿子,被父亲接待。他认为小儿子悔改了,“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所以父亲接受了他的悔改,路加完全搞错了。“父亲对他说,儿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一切物质在人活着的时候都与人同在,可是一切物质最终不属于人类,本质上属于神。","updated":"T13:47: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likeCount":1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47:4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8e31cffa2cccf55cb00d1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likesCount":10},"":{"title":"基督教的历史和现状----第一章 阅读的兴趣 第二节/共四节","author":"a-sun-99","content":"
第二节 基督教的历史和现状2.1 早期基督教基督教的起源是耶稣,历史中很少有耶稣的记载,他的教导和行迹大都被记录在《新约圣经》四部福音书中。耶稣是以色列一个木匠的儿子,他早年也以木匠为职业。大约30岁左右,耶稣去向当时的“苦行派”施洗约翰学习并受洗,然后四十天在旷野中受试探,完成三个试探后,开始向人们传播天国的福音。以色列民族有一本《希伯来圣经》(就是旧约圣经),书中记载了以色列人自己的历史和犹太教信仰。以色列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大部分时期都在民族灾难中苦苦挣扎,历史上只有大卫和所罗门统治下的大约80年是他们强盛的时期。但他们又骄傲地认为自己民族的保护神---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自己是神的选民。每到民族灾难严重的时候,他们就呼求神拯救自己并惩罚敌人。这种宗教信念逐渐发展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运动的旗帜,到“巴比伦之囚”时期,就成为对先知们预言的“弥赛亚”的期待了。“弥赛亚”的意思是“神的受膏者”。古代以色列国王即位时,要举行受膏的仪式:由大祭司代表神将橄榄油敷在国王的额头上,代表神的祝福。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神会派遣一位“弥赛亚”复兴他们的民族和国家,这位“弥赛亚”是大卫的子孙,他将战胜敌人,重建大卫的王国。当耶稣传福音时,以色列已经被罗马帝国政府占领,以色列人试图独立复国的革命运动都被残酷镇压。以色列人认为耶稣就是传说中的“弥赛亚”,但耶稣却并没有按照以色列人的想法去武力征服敌人,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是“受难的弥赛亚”的道路。耶稣在旷野接受第三个试炼的过程中,“魔鬼要耶稣向他下拜,它就答应耶稣做世上万国的君王。耶稣回答:‘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耶稣并没有像一般犹太人通常所期望的来建立世俗帝国征服世界,他要建立的是一个超越世俗的天国。耶稣摈弃了施洗约翰的苦行主义,他称自己“贪食好酒,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他告诫人们不要“假冒为善”,为了得荣耀而假装道德,而是要洁净自己的灵魂。耶稣摈弃了犹太教认为某些食物不洁净的习俗,认为一切的食物都是洁净的。也摈弃了犹太教认为麻风病和血漏是不洁净的习俗,认为灵魂的洁净才是真正的洁净。他使瞎子看见世界的真相,人们失去自由如同“行走的树木”。使聋子能够听懂人们的话语,人们失去真本而变成了“说谎之人”。他所宣称的天国中:人们相爱而不是自相竞争,人们抛弃婚姻制度从而获得自由。耶稣宣称“天国”是人类罪恶世代的结束,虽然人们现在会死亡,但信他的人们会在那时复活。耶稣的教导得到了大批犹太下层人民的拥护,也遭到了祭祀贵族的嫉恨和反对。矛盾逐渐发展,最后祭司们决心除掉耶稣,耶稣也认为有必要到耶路撒冷和祭司最高当局进行辩论。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圣殿,赶走圣殿中做买卖的人,斥责祭司们把圣殿变成“贼窝”。耶稣洁净圣殿以后,就在那里宣传自己的福音,和祭司贵族的矛盾也达到了顶峰。为了安全起见,耶稣白天在圣殿里教训人,晚上带门徒到耶路撒冷城外隐蔽的地方过夜。最终,由于耶稣的门徒犹大的出卖,祭司长逮捕了耶稣。耶稣平时教导门徒称神为“我们在天上的父”,以父子比喻神人的关系,并称自己是神的儿子。这些言论最终导致大祭司宣布耶稣说了“僭妄的话”,以宗教罪名判耶稣死刑。而当时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并没有处决犯人的权力。所以众祭司将耶稣绑解到罗马总督彼拉多那里去,以政治罪名控告耶稣自称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在犹太人的要求下,将耶稣鞭打并钉十字架处死。然而在此过程中,耶稣并没有表现出恐惧,他背着十字架去往刑场的路上,告诉耶路撒冷的妇女“不要为他哭泣,倒要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泣。”在十字架上依然告诉与他同钉十字架的两个强盗,“今天你与我同在这乐园里了。”最后耶稣大声呼喊:“父啊,我将灵魂交在你手里。”然后就去世了。耶稣被钉死以后,门徒们都四散而逃。过了不久,他们发现罗马当局只处死了耶稣,并未追究别人,于是他们又在耶路撒冷聚集。根据《新约圣经-使徒行传》记载,初期基督社团由使徒领导,信徒们过集体生活,实行财物公有制,社团成员一律平等。信徒们起初与犹太教徒一起在犹太会堂举行崇拜仪式,但他们在共同仪式后还有自己的特殊仪式:圣餐。圣餐是在晚餐结束时举行,称为“爱宴”,是社团共同生活的一部分。网易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新约及其历史背景》中,哈佛的教授dale martin提出,早期基督教的聚会是在晚餐后,他们相互有性行为。基督教社团的“集体生活”当时被政府怀疑是搞不道德的活动。最初关于耶稣的生平事迹是通过口头讲述传播的:有的是由门徒讲述自己跟随耶稣的亲身经历,有的是传达别人的见闻。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人们越来越感到应该用文字记录下口传福音。根据路加福音的记载,当时有“好多人提笔著书”记载耶稣的言行,出现了很多福音书。这些福音书内容并不统一,里面夹杂着大量作者个人对耶稣的看法,从而导致福音书的记载并不相同。经过漫长岁月的选择,最终《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成为了新约圣经的正典。虽然这四部福音书之间依然存在很多差异,但新约圣经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将矛盾和争议保留下来。人们将前三部福音书称为“对观福音”,必须对照观看,才能正确理解耶稣。当时人们对耶稣的看法也是各种各样:有人认为耶稣是神不是人,在人间的只是一个幻象,称为“幻影说”;有人认为耶稣是人不是神,只是一个先知,讲了一些道理;有人认为耶稣既是神又是人;有人认为耶稣是神的儿子,但何时成为神的儿子则有三种说法:一说耶稣出生时就是神的儿子;二说耶稣在约旦河施洗时,被神收养为儿子,但是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神又遗弃了他,称为“嗣子说”。三说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变成了神的儿子。早期基督教在人们对耶稣看法各异的情况下传播开来,而传播影响最大的一派并不是亲自跟随耶稣的十二门徒,而是保罗。保罗发展了基督教的神学教义,是早期基督教流传期间影响最大的人物。早期基督教中对于信仰就已经出现了两派不同意见,保罗认为“因信称义”而雅各认为“因行为称义”,《新约圣经》则选择同时保留了两者的书信。保罗并没有亲自跟随过耶稣,他所听闻的耶稣都是别人的口传。非常遗憾地是,保罗提倡的依然是苦行和禁欲主义,他在《罗马书》中认为“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在《哥多林前书》中更直接说“男不近女倒好”。为了统一基督教教义,拉丁教父德尔图良在公元200年左右第一次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概念。早期基督教受到政府的迫害,遭遇了残酷的镇压。直到313年基督教迎来了转折点,君士坦丁堡大帝签署《米兰赦令》,结束了对基督教的迫害。而到了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正式奉为罗马帝国国教。2.2 七次大公会议在君士坦丁堡大帝时期,三位一体成为正统基督教教义,但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而作为皇帝的君士坦丁堡希望看到基督教和谐统一,这样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所以他召开了第一次大公会议希望能统一教会的意见。(1)公元325年 第一次大公会议(尼西亚公会议)当时亚历山大派支持“三位一体”,而阿里乌派则反对“三位一体”,他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阿里乌派的观点是:基督既然是神的儿子,他就是“受造物”,不能说他既是受造物又是造物主,也不能说他既是儿子又是父亲,所以圣子应该低于圣父,不能与圣父同体,同性,但他是最完美的“首生的”受造物。神是独一的,不能说基督也是神,不然就变成了多神论。但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基督教矛盾,使得国家能够稳定,有利于君士坦丁堡大帝的统治。故而会议在神学争论中中维护“三位一体”学说,反对阿里乌派。会议最终起草了《尼西亚信经》统一思想,平息争端。《尼西亚信经》内容:我们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有形无形万物的主。我们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为父所生,是独生的,即由父的本质所生的。从神出来的神,从光出来的光,从真神出来的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父同质,天上,地上的万物都是藉着他受造的。他为拯救我们世人而降临,成了肉身的人,受难,第三天复活,升天,将来必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们)也信圣灵。在尼西亚会议中,君士坦丁堡下令强迫阿里乌派接受《信经》,拒绝签字者立即逮捕,会议强行通过了《信经》。即使如此依然有两位主教拒绝签署,即优西比乌和狄奥格尼斯,他们的拒绝对君士坦丁堡大帝与其他主教是个重大打击,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非常有影响力。而且每个人都知道,除非他们肯签署这个《信经》,否则这个争议就不会如此容易解决。阿里乌派的意见虽然在会议上被镇压下去,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公元381年 第二次大公会议337年君士坦丁堡大帝去世,罗马帝国由他的3个儿子分治。381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继续解决阿里乌派的问题。由于支持阿里乌派的教会大都为东方教会,所以基督教因观点不同逐渐分为东西方两大教会。第二次大公会议重申《尼西亚信经》,加上了“圣灵与圣父,圣子同样具有神性”的提法,从而把圣灵提到与父,子完全同等的地位,完善并确立了“三位一体”教义。会议谴责阿里乌派为异端,把他们逐出帝国。此后,阿里乌派退出罗马而向东方发展。(3)公元428年 第三次大公会议(以弗所会议)以弗所会议主要的争论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问题,焦点在于马利亚是否可称为“上帝之母”。聂斯托利派不同意将马利亚称为“上帝之母”,最多可称为“基督之母”,也即耶稣的人性和神性应该是分开的。但以弗所会议谴责聂斯托利派,确立了圣母马利亚崇拜,并认为耶稣的神性和人性不可分。(4)公元450年 第四次大公会议此次会议谴责关于基督只有神性没有人性的说法,修订《信经》,并且增加了位格的说法。第四次大公会议增加了《卡尔西顿教令》,其主要内容是: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同等完整的。按其神格而言,他与父同体,按其人格而言,他与世人同体,但无原罪。按其神格而言,他在万世之先,为父所生,按人格而言,他在末世之中,为救世人,由“上帝之母”童贞马利亚所生;这同一个基督,圣子,主是独生的,出于两个性质中,二性互不混淆,互不变换,互不割裂,互不分开;二性不因联合而失去区别,每一性的特点反因此得以保全并汇合于一个位格,一个本体之中。西方教会坚决拥护《卡尔西顿教令》,但是东方教会则很大程度上持保留态度。(5)公元553年 第五次大公会议东西方教会的矛盾继续进行,484年,罗马主教菲力克斯二世将君士坦丁堡大主教阿卡西乌革除教籍,并宣布与东方教会断绝来往,史称“阿卡西乌分裂”。553年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召开会议,会议谴责“基督二性论”,并通过了“上帝受苦”的说法,强迫罗马主教维吉里接受。并决定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地位在罗马教会之上,造成了基督教表面统一,内部不和的局面。(6)公元681 第六次大公会议君士坦丁四世召开会议,确认基督有两种意志,既有神的意志也有人的意志,只是人的意志从属于神的意志。(7)公元787年 第七次大公会议君士坦丁五世754年召开会议,宣布废除圣像崇拜。但当君士坦丁六世继位时,787年,皇太后艾琳召开会议,这次会议被称为第七次大公会议,宗教政策又变成了支持圣像崇拜,认为崇拜圣像并不是崇拜雕塑,而是崇拜雕塑后面的神。持续100多年的圣像破坏运动,最终以圣像崇拜取得胜利告终。(8)七次大公会议总结七次大公会议都是由政治领袖开启,会议强制通过了一些神学教义。会议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正统教义,确立了圣像崇拜和圣母玛利亚崇拜。三位一体的教义比起耶稣简单的话语来说显得非常复杂,对神学教义的争论和礼仪习俗的差异最终造成了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2.3 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裂在君士坦丁堡大帝死后,基督教会就已经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在漫长的历史和不断的争论中,1054年东西方教会终于彻底分裂。西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catholicity)。因为其领导中心在罗马,所以又称“罗马公教”,汉语译做“罗马天主教”。东部教会则标榜自己的“正统性”,自称“正教”(orthodoxy),就是“东正教”。因为在崇拜仪式中采用希腊礼仪,所以又称“希腊正教”。罗马天主教受到了奥古斯丁神学思想的影响,往往依赖经文的权威:使用圣经,信经和教会法规来解决争议并作为发展的指向。天主教的基督徒越来越把神学视为一种哲学,而把宗教仪式视为神学思考后的自然延伸,也即神学思考要高于外在行为。而东正教的神学,则从来都不能与神圣的宗教仪式分开,仪式是信徒对于神的敬拜,也即外在行为高于神学思考。东正教希望透过教会的仪式和神圣的传统,保持他们对“基督的心”之忠诚。当两派面对一个争议时,天主教倾向于问:这如何解释?而东正教则倾向于问:传统怎么说?2.4 天主教的发展:皇权与教权的争夺东西方教会分裂以后,罗马主教垄断了教皇的称号,并开始对世俗政治展开影响。1075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与德国皇帝亨利四世为争夺米兰大主教区的控制权展开斗争。亨利四世斥责教皇,并宣布废黜教皇;而教皇则召开宗教会议,宣布绝罚令,废黜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受到德国国内贵族,修道士和主教的压力,陷于孤立而不得不向教皇屈服。1077年初,亨利四世赤足披毡在卡诺莎堡外等候三天,请求教皇宽恕,最后教皇撤销了绝罚令。这件事史称“卡诺沙”事件,斗争以教皇胜利告终。罗马教皇的权力不断扩大,策划了数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东征为1096年~1099年,第二次东征在1147年~1149年,第三次东征在1189年~1192年。教皇的权势在1198年英诺森三世时达到顶峰,他认为教皇的权力直接来自上帝,一切世俗君王都应臣属于教皇,由教皇授予世俗权力。他分别于1202年~1204年间和1215年,策划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3世纪末期,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权力斗争中获胜。他攻入教皇官邸,将教皇痛打凌辱。教皇在几周后死去,法国国王控制了罗马教廷,教皇权势从此由盛转衰。而在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死亡后,罗马人民选举意大利人乌尔班六世为教皇;但法国人把持的主教团推翻了此次选举,另选法国人克雷芒七世为教皇。西方教会形成了分裂的局面,而教廷的分裂大大降低了教会在欧洲的威信,神权统治的削弱也使得世俗政权统治力增强。1409年,比萨会议又另选亚历山大五世为“统一教皇”,形成了三个教皇鼎足而立的局面。1417年,各国君主达成协议,将三个分裂的教皇都予废黜,另选马丁五世为新教皇。马丁五世分别与各国君主签订协议,做出权力上的让步。至此教皇与国王的争夺,以国王胜利告终。2.5 东正教的发展西部教会以教皇为最高权威,教皇有权力指定地区教会的主教;但东部教会则坚持早期基督教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统一的中心和首脑。东部基督教早期传播的四个中心城市成为东部教会的四大牧首区,分别是君士坦丁堡牧区、亚历山大牧区、安提阿牧区和耶路撒冷牧区。牧首之间权力平等,君士坦丁堡牧首名义上具有首席地位。东正教通过中亚和巴尔干向东南欧发展,传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并在俄罗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俄罗斯正教会进而成为这一地区势力最强的教会。东正教在俄罗斯受到了斯拉夫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一些不同于希腊正教的新特点,习惯上把具有俄罗斯斯拉夫文化传统的东部教会称为“俄罗斯正教”。在俄罗斯,教权与皇权依然发生矛盾,彼得一世进行教会改革,使得教会的最高领导权属于沙皇,沙皇自己成为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最高牧首”。在东部教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出一个个被视为异端的教派,他们以后分别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叙利亚和波斯的聂斯托利派教会,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科普特教会,叙利亚等地的雅各派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其中聂斯托利派曾经在唐朝到中国传教,中国称之为景教,至今在西安留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就是指罗马。而天主教直到元朝才由意大利传教士孟高唯诺第一次传入中国。2.6 宗教改革:新教的诞生从以上基督教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基督教实际上成为了人类争夺权力的工具。耶稣基督原本的教义就是让人类相爱而不再自相斗争,只要使用神天生赐予人类的权力就能够快乐和自由。但是自基督教开始传播起,人们对耶稣基督的教义和身份就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基督教不仅走向了分裂,并且宗教领袖为了权力斗争还发动了战争。哲学在中世纪时期仅仅作为神学的婢女而存在,经院哲学大多是为神学服务。而到了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推广使得普通基督徒能够直接阅读《圣经》,逐渐对教会传统所作解释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欧洲出现了威克里夫,胡斯等宗教改革的先驱。罗马天主教因为售卖赎罪券,将神学救赎变成了金钱买卖。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批判对赎罪券效用的过分宣传。宗教革命的结果是,新教(protestant)由此诞生。天主教能够售卖赎罪券的原因在于:天主教认为人必须通过教会并经由神职人员才可以与神沟通,故教会与神职具有神圣性。新教则认为,人可以凭借信仰与神沟通,不必通过教会与神职人员,教会只是教徒的团体。新教与天主教的矛盾实际上还是权力的争夺,天主教把持与神沟通的权力,而新教则将之回到个人自己手中。而在英国,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试图摆脱教权对政治的控制,他经由国会通过《至尊法案》,承认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这也标志着英国国教圣公会的产生。新教在发展中也产生了众多的宗派,新教的三大教派为:路德宗(信义宗),加尔文宗(归正宗),安立甘宗(圣公宗)。另外还产生了许多小的教派:公理宗,浸礼宗,卫斯理宗(循道宗),公谊宗(教友会),基督复临派,五旬节教会。还有一些边缘教派: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会,基督教科学派。而天主教自身也在改革之中,产生了“耶稣会”,明代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就出自耶稣会。天主教对于变革采取了“防守”和“否定”的对策,一方面对现代思潮进行谴责,另一方面对启蒙思想家实行镇压。1869年,天主教召开第一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提出“教皇永无谬误论”,继续保持垄断和保守的态度。1962年,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则始终贯穿着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斗争。会议发布《大公主义法令》,开展大公运动,促使宗教重新联合。而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教会一开始并不承认,但现今的方济各教皇则认为“进化论在本质上并不与创世说的概念相矛盾”,试图调和两者的矛盾。而东正教也随着俄国的革命,重新回到了牧首制度,政治领袖不再担当宗教领袖。现今东正教形成了15个独立的正教会和两个自治教会。15个正教会分别是君士坦丁堡正教会、亚历山大正教会、安提阿正教会、耶路撒冷正教会、塞浦路斯正教会、希腊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保加利亚正教会、阿尔巴尼亚正教会、波兰正教会、捷克斯洛伐克正教会、罗马尼亚正教会、美国正教会、俄罗斯正教会、格鲁吉亚正教会。两个自治教会为芬兰自治正教会和日本自治正教会。2.7 中国基督教基督教在唐朝首先传入中国,被罗马天主教斥为异端的聂斯托利派首先经由丝绸之路在唐朝传到中国,中国称之为景教。罗马天主教在元代传入中国,元朝称为也里可温教(耶稣基督的音译)或十字教。明代末期,耶稣会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1582年来到厦门,1601年献给万历皇帝自鸣钟,获准居住在北京。1620年著名传教士汤若望来到澳门,后在清朝顺治皇帝朝中为官。基督教对中国政治影响最大的就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这场农民起义运动以失败告终。而洪秀全的教义则是将儒家道家思想与基督教义相掺合,创立了一种中西合璧的宗教。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以“三自”教会的形式存在于中国,三自的意思为:自治、自养、自传。2.8 基督教现状(1)宗教派别众多,无法合理解释圣经现在基督教可以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三大教派各自有许多不同派别。天主教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本笃会、奥斯定会、克吕尼修会等,东正教各主教区本身就各自独立,新教有路德宗、归正宗、安立甘宗三大主要教派及许多小的教派。而基督教分裂的原因则显而易见,没有一个教派能够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圣经的所有内容,对经文的解读有时候非常勉强。教会一味强调“圣经是无误的”,“圣经是上帝默认的”,“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上帝的话语”,这种说法不能使人完全信服。(2)三位一体的官方学说复杂牵强三位一体的意思是:神是独一的,但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正统官方认为圣经新约中虽没有明确提到“三位一体”,但部分经文暗示了这个教义。比如马太福音 28: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但这个被投票选出的教义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所有主教的认可,而对三位一体发出的疑问则一直不断,这实在是因为这个理论有点复杂和牵强,并且在新约圣经中只有暗示而已。为了增加三位一体的可信度,还曾经发生过“约翰小条”事件,在武加大的拉丁文圣经译本中,约翰一书被增加了“在天上作证的有三:父,道及圣灵,这三样都归于一。”而原文仅有“5.08 在地上作证的有三:就是圣灵,水及血,这三样都归于一。”没有增加的这段经文,三位一体的教义便只能通过结合许多经文才能推论出来,得到父是神,基督是神,圣灵也是神,且只有一位神的结论。相反地,有这节经文,便可以简明直接地陈述此教义了。圣经和合本中就没有采纳增加的这条经文,而东正教则认为圣灵只来自于圣父,不认同天主教关于圣灵既来自于圣父又来自于圣子之说。(3)教会受到科学和启蒙思想的冲击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基督教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冲击,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由上帝造的还是由猴子进化的这两个选项成了两个对立的反面,使得人们对宗教的最基本概念发生了动摇。在科学的可验证性与精确实用性下,圣经显得错误百出,四福音中各种自相矛盾的记载使得人们对圣经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而哲学家们也对宗教开始了批判,尼采宣称“上帝死了”,而马克思则说“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天主教在对耶稣和福音书并没有做出彻底合理解释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反而用保守和敌视的态度对待科学和哲学的进步,也使得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4)宗教受到政治的影响君士坦丁大帝虽然不再迫害基督教,但他迎奉基督教的目的在于国家安定。他在世时,罗马的官方宗教是拜日教。他把拜日教的象征符号、节日和仪式都融入了正在不断壮大的基督教,使得基督教在外在形式上受到了拜日教的影响。基督教做礼拜的日子原本是沿袭犹太教的传统,从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的安息日,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变成了星期天,而星期天是拜日教祭祀太阳神的日子。基督出生日传统上定于1月6日(或者还有好几个说法),而君士坦丁时期基督的生日定为了12月25日,这是拜日教太阳神的生日,因为在这一天开始太阳从冬至日起光芒开始增强。基督教中常有圣母玛利亚怀抱着小耶稣的宗教造像,但母性崇拜在原始基督教的教义中从来是不存在的:耶稣呼喊的是天父,从没出现过天母。事实上,这借用了拜日教的形象:埃及的生育女神伊西斯怀抱光明之子荷鲁斯。宗教绘画中基督教天使们的脑袋上总是浮着一轮光环,这实际上也是借用了拜日教:古代埃及众神头上闪耀着的“太阳之轮”,变成了天使脑袋上的光环。君士坦丁堡大帝对基督教流传做了很大贡献,但是同时他也对基督教外在形式造成了很重要的影响。而保罗则对基督教神学教义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禁欲主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天主教到了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时期,教会正式规定:神职人员不得结婚,必须独身。(5)宗派改革和合一运动耶稣只有一个,他的教导也只有一种,但是基督教派别却众多,这明显是不对的。普世教会运动是现代基督教倡导基督教内所有宗派重新合一的运动。而使得宗派合一唯一的办法就是必能够合理解释福音书,使得各派都能够信服,而本书的目的也就在此。上一篇: 下一篇:回到目录:《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上半册(宗旨和基督教部分)已完成,下半册(佛教与哲学部分)脉络已完成,正在写作中。全书约100万字,售价100元;仅有电子图片版,通过邮箱发送,没有纸质实体书。仅购上半册57万字,售价50元。购书请加微信号sunonefly,不购书请勿扰,交流可用私信知乎。以上文章出自作者即将出版的书籍《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版权所有,转载务必经过作者本人同意。","updated":"T07:13:4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9,"likeCount":1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13:4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b783fcc7ae7ad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9,"likesCount":19},"":{"title":"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一章 阅读的兴趣 第四节/共四节","author":"a-sun-99","content":"
第四节 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物理学家霍金在《大设计》的开篇直言:“哲学已死。”他认为哲学已经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步伐。《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在介绍晚近哲学(也即当今哲学)时则说:“当哲学成果更好把握时,我们可以指望像康德那样的一位伟人改变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的方向。而现在,最具创造性的哲学家所专攻的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两个领域而已。产生类似笛卡尔,休谟或康德那样的巨人的世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总而言之,无论是科学界还是哲学界自己,似乎都认为哲学衰落了。因为中国在近代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官方导向,所以本书编写一个“马克思给各大哲学家和宗教家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小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各派哲学和宗教最基本的观点。4.1世界是什么?马克思:大家好,现在开始上课。上午课的主要内容是:世界是什么?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变化的基础。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注释1)接下来---苏格拉底:打住!小马,先别谈统一,请你先告诉我物质到底是什么?(注释2)小心了,我会采用“助产术法”提问,可能会问得你精神崩溃!柏拉图:苏老师,那种提问方式容易挨揍。应该直接抛出观点:我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的“柏拉图式爱情”这是物质吗?洛克:小马,给你支支招。我们一切的知识都来源于经验,要弄清楚物质是什么,只能依靠经验。笛卡尔:小马,我还要提醒你,感官经验是不可靠的!我可以怀疑有一个“欺骗者”一直在欺骗我的感官,但人的理性思想是可靠的!我只知道“我思故我在”,不管我如何怀疑,我依然能确定:一定有一个“我”正在怀疑。看,通过理性可以证明“我存在”,这才是绝对可靠的!休谟:我们怀疑一切,包括因果关系!罗素:怪不得维特根斯坦这家伙死也不肯承认房间里肯定没有一头犀牛!原来是笛卡尔你起的头。笛卡尔:你说服维特根斯坦了?罗素:说服?你行你上!你见过导师答辩时看不懂学生论文的事情么?维特根斯坦:我当时很牛逼地对罗素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罗素:我目瞪口呆,然后就让他通过答辩了。康德:扯远了,大家!小马,不要烦扰了,我来告诉你:“物自体永远不可能被认知。”你永远不会知道物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形状的概念,我们没法认识物质;可是有了形状的概念,物质可以无限再分,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物质的本质是什么。而“形状”属于“先天范畴”,是我们出生时就自带的。所以,洛克同学,尽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它们却并不因此就都产生自经验。叔本华:我赞同康德,世界是表象!莱布尼茨:我赞同康德,我自己瞎猜的啊:我认为物质是由“单子”组成的,“单子”没有形状,它的本质是精神。只有超越形状的概念,才能了解物质的本质。黑格尔:举双手赞同莱布尼茨,我早说了么,世界的统一在于其精神性,物质的本质是精神!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贝克莱:我赞同康德,叔本华,黑格尔,我还要说:存在就是被感知!(遥远的东方传来王阳明的声音: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康德,罗素,黑格尔:胡扯,就怪你,犀牛的事情就是你搞的!萨特:贝克莱同学,存在是感知的前提,而不是其后果。笛卡尔同学,我也要提醒你:你在开始怀疑感官经验之前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你先存在。存在先于本质,“我在”是“我思”的前提,而不是其结果。耶稣:大家不要吵了,神创造了物质和精神,我们只能爱他,相信他。穆罕默德:我补充一句,我们无法理解神的本质。不要再问我“神是谁创造的?”这种问题了!!!释迦:恩,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维特根斯坦:恩?这话貌似是我说的,凡不可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4.2 如何改变世界?“集体沉默三十分钟”,下课了,午饭时间到!马克思:好了,咱不管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成不?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如我们先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午饭吃什么?皮尔士:赞同马克思,我们不可能有关于实在之整体的概念。关注的是如何使用,因为使用才有意义。詹姆斯:举双脚赞同马克思,哲学的全部功能应该在于发现:真理对于我们的作用。大家下课吃饭。马克思:趁吃饭的功夫,我先讲下下午课的主要内容:如何改变世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看到没,不管说到天去,你们饿了就要吃饭,而吃饭就要生产,生产活动产生矛盾,矛盾推动了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时,人类将进入共产主义。亚里士多德:吃饭?你活着是为了吃饭,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耶稣: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靠神口里说出的一切话。释迦,拿出了钵盂:你看我就不生产,只靠讲道,就能换取食物。不生产,就没有矛盾。马克思:胡扯,你的食物不是别人生产的?耶稣:其实人们不需要生产,只需要拉屎,植物自己吸收,然后就长出来了。“地生五谷是出于自然的。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要感谢神创造的自然循环。老子:这就是“贵食母”啊!庄子:恩,道在屎溺。斯宾诺莎:原来我的想法和耶稣差不多,我认为:自然=上帝。海德格尔:顶耶稣!人类被迫在世间操劳。马克思:对于劳动,我也认为: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强加给我们的,我们感到痛苦而不是幸福。通过参与资本主义的劳动,我们从我们自己异化了,我们只是在空闲时间才感觉自己像人。卢梭:赞同马克思,我认为:科学,艺术和文学,这些东西抛掷花环于人类所戴枷锁之上,终致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堪重负,将人类生而追求之本真自由感加以扼杀。耶稣:我曾对忙于世俗事务的马大说: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那就是神,人类生来就无需劳动,自然已经给予了人类需要的一切。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慧能:赞同耶稣,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叔本华:所以推动世界的并不是矛盾,而是意志!食欲就是一种意志,人类无法拒绝它。人类可以绝食,却不能没有食欲。一个人可以做他想要做的,却不能意志他想要意志的。耶稣:自然欲望就是神的意志,顺从神旨意的人有福了。马克思:那我要吃肉,你天天只有土豆,你想吃好的,矛盾就来了!叔本华:赞同马克思!欲望的满足总是受到条件的限制。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间摇摆。伊壁鸠鲁:本华,我来告诉你:我们应该只满足自然的必要的欲望,一些非必要的过多的欲望则应舍弃。(遥远的东方传来朱熹的声音:存天理,灭人欲。食欲,天理也,满足之。进一步要求美食,人欲也,应该舍弃之)尼采:本华,抑郁症犯了?该吃药了!生命要追求权力,生命是多么的宝贵~~生命是多么的精彩~~要激情,要狂放!我是太阳~~~~~~!尼采瞥见旁边的一匹瘦弱的马,被主人赶着拉车,抱着马脖子开始痛哭。边沁:恩,大大方方说出来,咱就推崇功利主义!释迦:叔本华说的对,怪不得人们称你为西方佛教。欲望是无限的,人生八苦中就有一苦,唤作“求不得”。再多的物质也填不满人心中的欲望,并且死亡会使人离开物质,要再多物质又有何用?耶稣:赞同释迦,不要积累地上的财宝,要积累心里的财宝。我们要彼此相爱,在我们出生时,爱就在我们心中了。密尔:举双脚赞同耶稣,内心的满足和物质的满足一样重要,功利主义不能只看物质!跟我喜欢的妹子吃土豆比和不喜欢的人一起吃肉更满足!康德:说到内心。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们告诉我,上帝在我头顶,上帝亦在我心中。马克思:康德同学,不是你说上帝无法证明的么?你彻底摧毁了神棍们试图证明上帝的可能性啊!我们认为你“杀死”了上帝啊!尼采:上----帝----死----了!转身继续抱马。康德:尼采你闭嘴!你们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你们引用有偏差,是要负责的;我没说过这个话!我说的是上帝无法证明其存在,也无法证明其不存在。不要想搞个大新闻!罗素:不能证明的事就不能下结论!我认为康德“愚蠢无知”,不信你们去看我写的《西方哲学史》。什么事都要证明才是正确的,我就写了一大本书《数学原理》,花了三百页,证明了1+1=2!马克思:你吃饭的目的就是干这事?原来真的存在“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维特根斯坦:罗老师,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研究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害死人啊!我下半辈子果断转方向了!罗素:是啊,写完书,我发现理发师不能给自己理发。我300页的书里,每一个推理和1+1=2一样,依然需要证明。维特根斯坦:早说了你一辈子也搞不懂的。康德:这就是我说的“二律背反”么!证明神就和证明1+1=2一样,必定是不可能的。我认为,上帝的存在是道德的需要!奥古斯丁:说到道德,我很惭愧。上帝要我道德高尚,但我未能做到!耶稣:小奥,不要假冒为善。康德:耶稣你说什么?神不是适应道德需要而存在的吗?耶稣:上次有个人称我是良善的夫子,我骂回去了,我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之外,再没有良善的。”小康,你对神的认识是错的,要正确理解神。公义的父阿,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当人们做坏事时,他们总以为这些事在某种意义上是好事。尼采:是的,善良是奴隶道德!生命就是权力意志!耶稣:嗯,人类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神的恩赐!马克思:不和你们扯了,恩格斯又给了一笔钱,我打了一盆肉,吃得好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耶稣:小马,你看大家都想吃肉,拿出你的爱来吧!我这只有五块饼和两条鱼,来我分你一条鱼。再说,你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肉,存着留到棺材里吃吗? 马克思:来,大家一块吃肉,咱现在就体验一下共产主义的感觉!(后来的故事流传为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了好多人)4.3 改变世界的方法午餐结束,下午继续上课。马克思:吃饭时我们已经讨论了一些话题。现在我们进一步讨论:改变世界的方法。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穆罕默德:嗯,这就是圣战!耶稣:放下刀吧,只有爱才能够实现天国。尼采,在窗外抱着马脖子:我只想说,纳粹的锅我不背!杜威:社会的变更不应通过革命,而是通过教育。释迦:只有内心的觉悟才能到达极乐!苏格拉底:恩!认识你自己!慧能:恩,就是识自本心。耶稣:是的,要回到小孩子的式样。卢梭:对对对,野蛮人是高贵的,相爱的,自由的。要做高贵的野蛮人,人类生而自由。霍布斯:卢梭大哥,你活腻味了吧。暴民懂不?没有了政府控制,想想遥远东方的那次浩劫!啊~~~我呼唤伟大的利维坦(意思是独裁政府)!柏拉图:啊~~~我的理想国,还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4.4 改变世界的目的马克思:啊~~~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共妻!罗素:我靠,小马。我至多写本《婚姻与道德》,稍微聊了一下性自由,你也太直接了吧?马克思:婚姻就是变相的卖淫!耶稣:小马说得不错,天国的人不娶也不嫁。抛弃婚姻制度,真理必使你得以自由!释迦:你们现在总算知道“出家”的真正含义了吧?穆罕默德:你们现在明白“天堂里有七十二个处女”啥意思了吧?处女的意思是洁净的女子,其实所有女子都是洁净的,我使她们常为处女。 慧能:何期自性,本自洁净。耶稣:我实在的告诉你,税吏和娼妓倒比你先进神的国。马克思:实在感到意外,三位宗教大师,你们不都是禁欲系的么?费尔巴哈:是啊,你们不就是让人把希望放在来世么?麻醉人民,好让他们在现世守戒律!马克思:是啊,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释迦,耶稣,穆罕默德:这个锅我们不背,你们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你们引用有偏差,是要负责的。释迦:戒色戒肉是梁武帝制订的,原始佛教并没有这些戒律。唯一的一条戒律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信仰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