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中G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武装到底伤亡多少日军

爱卡汽车_中国领先的汽车主题社区、汽车资讯、汽车论坛中心查看: 4520|回复: 2
中国战场日军总共被消灭多少?
阅读权限120
本帖最后由 桑多河之声 于
12:51 编辑 6 I0 g( S2 r. b& ~! n$ t
3 v' ~" {& ]0 X# ?
刘庭华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中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伤人数为150万(481页)。
日本方面统计的整个二战中的伤亡数为195万人而中国战场上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计为133万余人,这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六年战争中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 N1 _/ ~' D$ [2 B" [1 i6 m
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约17200余人,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加上伤、俘的不下25万人)。
也有学者统计,不包括缅甸战场,中国战场毙伤日军总计约220000余头,击毙及自杀、病死、失踪合计约1055000(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七七事变前的战果)。战斗死亡(击毙)约44万余头。这是根据日本的公开资料得到详证的数字。
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大年教授,他引用的数字是:一百九十八万四千日军死在中国战场。他是利用日本军人出国作战死亡的总数, 减去在太平洋战争中死亡的人数,得到的就是被中国军队消灭的人数。
《中国近代史通鉴》记载,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以60万的伤亡,消灭日伪军172万人,其中日军53万。”- W&&}$ u( a' ^+ C) n- M5 G5 a! g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余。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这个数字基本没有分歧。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约60万关东军,不包括上述数字以内。
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消灭了日军20万人;58万9370人,是政府军消灭的。
阅读权限140
中国人民最终还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阅读权限120
往事不堪回首[转载]14年抗战和国共内战中国损失多大?
14年抗战和国共内战中国损失多大?(转载)
( 15:47:40) 磐石的博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战绩总结公报》发布的统计,在整个内战期间,共军先后消灭国军正规军554.247万人,非正规军252.888万人,总计807.135万人。所以教科书中有807万这个数字。
可是依照近年新编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战史资料》的统计:第一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51.9万人,消灭国民党各色武装土匪12.9万人,总计歼敌64.8万人;第二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部队230万人,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100万人,共计歼敌330万人;第三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正规军、地方保安部队、武装交警部队及土匪武装共计247万人;第四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88万人,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135万人,共计323万人;另外军委直属华北军区先后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非正规军及土匪武装101万人,以上我军总计歼敌1065.8万人。
“专家”说,从前的807万是不完备的,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公布的战报统计数字,只统计了我军在日至日这一时期所消灭的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部队的总人数,不包括日至日日寇投降后我军反击蒋介石军事进攻所歼灭的国民党军的人数,也不包括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的人数。而解放军各野战军战史统计的数字,却包括了这两方面的内容。今之1065万,“是在我军多年军事学术研究和战史资料调研论证基础上,认真统计出来的,无疑比当年解放军总部公布的歼敌数字更加全面、准确和客观。”言下甚为得意、骄傲。
其实同室操戈,手足相残,政客和政党为一己权力之私驱使同胞于杀戮战场,应该羞耻才对。南京大屠杀,日军残害30万中国人,我们年年追念,时时谴责,为什么1065.8万人我们就可视而不见,默尔而息?人的生命只有一回,死于同胞之手比死于敌人之手更悲哀。)
世界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次数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
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
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十七世纪,大小战争80余次,其中“三十年战争”(年)席卷整个欧洲。十八世纪,大小战争75场,“七年战争”残酷厮杀,被丘吉尔称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十九世纪,战争多达302次,“拿破仑战争”横扫半个世界。二十世纪,共有298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年)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卷入其中,人员死伤8500万。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战争数量超过50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利比亚战争。
从三十年战争到目前发生在利比亚的战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短短的40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两场战争,每一百年有一场以上的世界性战争。回顾过去,我们还可以有下面两点发现。其一,在四个百年中有三个百年的最大规模战争发生在各自所处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其二,最近两个世纪战争发生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二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军人阵亡860万人,年均人力资本损失66.35亿美元,占1913年各参战国GDP总量的
3.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军人阵亡高达1940万人,年均人力资本损失121.6亿美元,占1938年各参战国GDP总量的3.6%。越南战争中,美军阵亡5.8万人,人力资本损失约为58亿至117亿美元。为了打造核武库,冷战时期美国累计花了5万亿美元。尽管苏联国力远不及美国,但也花了近3万亿美元。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步兵的—套行头也高达5万美元。
人类史上,凡是内战(或称兄弟阋墙)都比一般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残忍,死伤更多。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次数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农民起义、农民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
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 000~5
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古代战争究竟有多少,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其时空分布有何特色与规律,亦无相关著作加以阐述与分析。
关于中国古代战争的次数及其时间分布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祖禹用尽平生心血,撰写了历史军事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该书从数百种史籍中广征博引,旁搜远绍,上自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下至明代的土木堡之变、倭寇入侵,共计古代大小战例6192次,是所有涉及中国古代战争各类载籍中最为详尽的一部著作。
据该书记载,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内,先秦时期共有战争661次(此从周平王东迁算起),平均每年约1.2次;秦汉时期有战争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晋南北朝时战事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而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更迭,战事亦不少,共1411次,平均每年3.7次;至宋辽金夏,虽然几个政权分立,但相对稳定,不像魏晋南北朝那般动乱异常,故战争只有620次,平均每年约2次;而元明时期,有2次大范围农民起义,又因明代多边患,倭寇频繁入侵,所以战争次数亦达1141次,平均每年有3次之多。
上述六个时段中,以战争总数及每年的平均数而言,魏晋南北朝列第一,隋唐五代第二,元明时期第三,宋辽金夏第四,秦汉时期第五,先秦时期第六。有人认为,春秋时期有大国争霸,战国时期又多列国交战,似乎先秦时期战争总数不应该如此之少。究其原因,盖因年代久远,所存史籍既不多,记载又多简略,遗缺在所难免,这里统计的661次,也许不能完全反映那一时期的情况,览者自当鉴谅。
六个时段中战争次数有多有少,分布不均,乃因各时段政治、经济及军事情况各有不同所致。而即使在同一时段内,也不是战事多寡如一,往往是朝代兴亡之际较多,和平统一时期较少。如先秦时期,战争主要集中在春秋大国争霸及战国群雄纷争两个阶段;秦汉时期则集中在三次朝代兴亡之际;魏晋南北朝不但南北分裂,而且南北各朝更替亦甚频繁,故战事特别多;隋唐五代时期,除了两次农民起义之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更替都是促使这一时期战事增多的原因。其中,安史之乱既非发生在立国之初,亦非发生在唐朝将亡之际,而是发生在所谓“开元、天宝盛世”,上自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似乎都没有预料到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大战乱会在歌舞升平中降临眼前。由此可见,战事的发生与否,既有它的普遍性(朝代兴亡之际较多),又有它的特殊性(太平盛世亦存在爆发战乱的可能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至于两宋元明时期的战争,也同样有其普遍性,即朝代兴亡之际较多;也有它的特殊性,如明代的土木堡之变、倭寇入侵,都是发生在明代中期,这又与外部势力的干扰有关。及至清朝中后期发生鸦片战争,外国势力大规模入侵,则中国战争次数的多少,更要考虑从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原因了。
关于中国古代战争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规律  
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阶段,参与纷争的各诸侯强国,除吴、越、楚三国地域偏南外,其余各国皆在北方。若以南北划分(因《读史方舆纪要》以明两京十三司为写作范围,故本文的南北划分亦以明代行政区划为准),大致北方五省(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战例占九成,而南方数省只有十分之一。在北方五省中,又尤以河南战事为最多,占北方五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号称“四战之地”。盖因河南地处中心地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中,无论是东西相攻,还是南北交战,河南都是必经之地,所谓“四战之地”,真是名副其实。
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有所发展,人口也有较大增加,所以战争的次数也由先秦时期的87次增至168次。在西北方向,自张骞通西域后,战争的触角向这个方向也有所延伸。但由于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仍在北方,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所以北方五省的战例总数仍高达514次,占这一时期的76%,而如果细究一下北方五省战争的空间分布,又可发现大多数战例都发生在徐州、沛县、宿州、曹州、杞县、陈留、荥阳、永宁、西安、武功、秦州、伏羌、狄道、火州、吐鲁番一线,大体与今陇海线及兰新线相一致。这种分析,除与政治、经济因素有关外,很显然与地理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东西向交通线。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是南北分裂的动乱时期,所以这一时期不但战争次数大幅度增加,而且战争密集地也有了变化,已从偏北地区迁移到南北分裂的交界地带,即处于长江与黄河之间的长条形区域内,而远离这一区域的偏南或偏北地区则战事甚少。比较这一时期战事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可以发现两者差异很大。如南直(今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在秦汉时战事只有65次,此时却急剧上升至343次,其原因主要是六朝都城皆在南京,无论是内乱还是外患,均以此为军事及政治目标,战事自然会大幅度增加;相反,在一些后方地区,则战事极少,如福建、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或只有几次,或次数为零。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政治及经济中心又回到了北方,所以战争密集区也回到了北方,但与秦汉时期又有所区别,即这一时期的战争不再是以河南为中心,而是多发生在黄河及其以北地区。若以省区为单位来察看,名列第一的已不是号为“四战之地”的河南,而是位于其北的北直(今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前者战例只有150次,后者高达228次。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地为安史之乱的发源地,再加上唐初平刘黑闼、窦建德,唐后期成德、卢龙、魏博等藩镇相互交战,五代时与契丹又长期在这一地区交战,战事的多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宋辽金夏时期的政治形势与隋唐五代又有所不同,所以战争的空间分布又为一变。北宋版图远小于唐代,其北与辽、金,西北与西夏常有战事,所以沿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一带就形成了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战争密集线。到了南宋,战线向南推进,大致在淮河至大散关一线。这样,在中部又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战争密集线。与此同时,两宋有多次农民起义,而元灭西夏、灭金、灭南宋的战争又遍布各地,这就使宋辽金夏时期战争的分布呈现出既遍布全国各地,却又相对集中于北部和中部这样一个新态势。
元明时期,由于元朝为时较短,这一时期的战争以明朝为多,其空间分布主要也是体现出明朝特色。在北疆,既有明初成祖的多次北征,中后期则有瓦刺、鞑靼等的频繁入侵;在东南沿海地区,则有倭寇的经常搔扰。所以,明代的战争主要集中在北疆与东南地区。而自古称为“四战之地”的河南,这时却鲜有战事发生。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大河南北,自古为战争之地。治平以来,忘战久矣。”这个变化虽然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客观事实。
如果我们将六个不同时期的战争总数放在一起作一南北比较的话,则其中的演变规律就十分明显:先秦时期的战争总数,北方与南方之比为87:13,秦汉时期变为76:24,魏晋南北朝再变为61:39,隋唐五代又变为68:32,宋辽金夏变为50:50,元明时期更变为29:71。中国古代战争的空间分布由北多南少,逐步演变为北少南多,原因可能很多,但经济重心的南移大概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战争最多的地方:湖南怀化。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发生战争最多的地方:从公元前28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的2200年间,境内共发生各类战事800起,平均不足3年一起。怀化地处西南战略要冲,东界湘中宝庆,南邻广西桂林,西有京昆古道通云贵,北有沅水通航入洞庭,素有“黔桂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怀化又是湘西有名大山区,魏峨挺拔的雪峰山雄居东南,逶迤奇险的武陵山绵亘西北,形成两峰夹一垅的狭长结构,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著名的“洞口塘孔道”、“老鹰坡隘口”、“青龙界孔道”、“蒋家湾隘口”等八大关隘排居四面八方,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是一块天成的军事要地。所以历代兵家无不看重怀化。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要抓紧,我们要同帝国主义争时间,我们要同修正主义争时间”。“三线建设”实际是一个军事代名词,随着湘黔、枝柳铁路的建成和一批军事基地的迁入,&怀化在林彪执掌军权的时候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基地。时至今日,怀化现在有中国最大的核二炮基地
2大军区的弹药库且怀化境内仍有三个县为军事禁区。
日本打到了中国的湖南山西,就再也打不进去,因为他们的军队,在山地战中不占便宜。结果在太平洋战争之前,中国就已经耗尽了日本的国力。日本之所以要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要征服美国英国,而是要解决中国。日本陆军无力继续作战,而海军又帮不上忙。只好让海军去截断中国的海上补给线。这补给线就是从美国经过夏威夷、南中国海、新加坡到缅甸的海上通道。只要美国给中国政府运来战略物资,中国政府就能把日本消耗得只剩下一排板牙。日本人考虑再三,认为就是和美国海军打,也比和中国陆军打更容易。打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也比打进四川陕西容易,而效果大致相同--迫使中国投降。所以日本才掉过头来打美国。日本并没有打败美国的幻想,只是设想,一旦把这条海上补给线切断,哪怕只有两年,中国政府必然投降。到那时候,占领了中国大陆,既使美国的海军来打日本,也奈何不了一个拥有中国大陆的日本。日本那时可以和美国进行“大陆决战”。而这样的战争,美国人绝对打不赢。但是中国人挺住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战后对各国的赔款(唯独没有中国的)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3900万美元
/278万美元
  柬埔寨
/417万美元
/在法律上不具备资格国家通过“斗争”获得的赔款
  新加坡
2500万新加坡元
  马来西亚
/2500万马来西亚元
/150亿日元
/“中立国”得到的财产损失赔偿
  西班牙
/无偿经济援助
/0. 0日元&
当时的一美元与现在的一美元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当时的一个亿美元可以影响到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
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自1979年至2008年3月,日本政府对中国一贯地实施了经济援助。其总额达224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贷款以及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无偿援助,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中国政府不愿意让国内人民知道这个规模巨大的援助行动。低利息贷款的援助和无偿资金援助(白给你,不要还)。其中低息贷款利率仅为0.75%—1.5%,贷款期限30年,头10年只付利息不还款,还有10年宽限期。贷款主要用于港口、铁路、电站等国家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当时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50美元,急需建设基础设施,当时的世界对中国还缺乏明确感,日本是第一个无偿援助支持中国经济建设的国家。日本政府援助中国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日本国民交纳的税金;援助范围包括中国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开发、环境保护、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等广泛领域,援助项目遍布中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对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日本是中国的最大援助国。
14年抗战中中国损失多大?中国人民伤亡几何?我们至今却仍未得出一个全面的、准确的、权威的、令人信服的伤亡数据。自1995年以来最权威的数字表明,直接财产损失为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
中国历年来公布的几个数字:
1946年底国民政府公布自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共计1173万人;
日,国民政府对1946的抗战伤亡人员总数进行了修订,增加为万人;
1949年后,就1937年至1945年日军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作了初步估计——1000万人牺牲和500亿美元以上的财产损失;
1985年,公布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为2100万以上;
1995年,公布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由于人们对伤亡3500万的来历不甚了了,加之数字确乎庞大,十年来质疑之声从未停止。概括起来,与此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官方机构的统计数字有:
中国军民牺牲与死难500万、600—700万、2000万、2062.1万、2200万;
中国军民伤亡1173万、万、2000万、2100万、2168.5万、2180万、2500万、2800万、3000万、万、3800万、4100万,及人口损失5000万以上。
由此可见,最小数字与3500万的数字差额甚大,除统计的地域、时段有别,对原始资料的取舍不同外,采用的方法不尽科学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人们对3500万伤亡的质疑,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计时段含混不清,是自“七·七事变”起,还是“九·一八事变”始,有欠明晰;二是较之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数字增加了近两倍;三是比人民政府于1985年公布的、得到国际史学界认可的数字增加了1400万,幅度相当可观;四是没有采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死亡人数统计法”,而是使用“伤亡人数统计法”。就采用何种方法更为准确可靠的问题,有专家以当年的一支国民党部队为例,用两种统计方法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得出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由于人的死亡只能是一次,而负伤则不然,采用“伤亡人数统计法”得出的数字,竟比采用“死亡人数统计法”得出的数字扩大近12倍!
中国坚持日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自己却对中国八年抗战历史的一个基本问题都没有一个权威的准确的结论.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判断己方战果与贡献,主要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多寡为指标。
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了一份经过数年广泛考证、内容详实、与1995年官方公布的数据基本吻合的统计报告。它按死亡和受伤分别予以计算,得出中国军民伤亡3480万人为最低限度的结果:
死亡2062.1万人,受伤1418.5万人。其中:中国军队牺牲563.3万人(包括属于军队编制、具有军人身份的兵役壮丁355.5万人);中国军队负伤575.5万人(包括兵役壮丁347.7万人)。然而,这份报告所反映的也仅是八年抗战时期,所以,仍不是一个全面的数字。但是,据估算,由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总体损失,可达5000万人以上!&
其中中国军队伤亡380万、1140万。
以上1140万是指——中国军队牺牲207.8万,兵役壮丁牺牲355.5万,共计563.3万;中国军队负伤227.8
万,兵役壮丁负伤347.7万,共计575.5万。
中国战场击毙日军20万、40万、43.56万、45万;
中国战场毙伤日军133万、138万、155.9万、250万(包括俘)。
另外,中国战场接受投降日军有105万和128.3万。
在目前主流媒体(电视、网络、文献、搜索引擎)中,关于共产党所消灭日军伪军的数量,具体数字大多出于政治原因而被模糊化,得不到一个精准的数字。而对于共军杀敌数量的史实,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渠道来界定,即共产党大陆关于自身杀敌数的宣传,此为其一;国民党台湾所述的杀日军数,此为其二;苏联方面统计的被共产党消灭日军数,此为其三;美国方面统计的共产党消灭日军数,此为其四;日本方面报道的在华伤亡日均数,此为其五。
关于共产党所消灭日军伪军的数量数字罗列:
1.共产党报告的杀敌数:约52万日军,117万伪军。
八路军:毙伤日军401648人、俘虏5096人、投诚710人。总计:407454人。
毙伤伪军312282人、俘虏402112人、反正136855人。总计:851249人。
新四军:毙伤日军117395人、俘虏1082人、投诚30人。总计:118507。
毙伤伪军175201人、俘虏108687人、反正46025人。总计:329903人
2.国民党报告的日军伤亡人数:48万。此数字由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
3.苏联文献记载共军歼灭日军人数:15万。
4.美国文献记载共军歼灭日军人数:5万。
5.日军公布在华伤亡日军人数:& 40.6万。
数字分析:
1.上述5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日军公布其伤亡人数于国军公布人数较为接近,而且40万的人数与靖国神社所谓“战斗英雄”“烈士”人数一致。故,我们可认定日军在华伤亡应为40万-50万人。而共军报到自己单方面杀敌52万,可视为无稽之谈。
2.关于共军杀敌的真是数量,应从第三组和第四组数字中分析得出。作为亲共的苏联和亲国的美国给出的数字,应该是共军杀日军数量的区间值。即共军歼灭日军数量,应少于苏联方面的15万,而多于美国方面的5万,即为5-15万之间,远远少于其所宣传的52万之多。
分析论证:
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论证数字分析,首先是从真正消灭日军的大的战役来看,其次是从国共的武装力量上来分析,再次,从日军大将的伤亡上来看。
1.真正的消灭日军的战争是:
陕甘宁大捷战
以及 百团大战
台儿庄会战 等等
在真正战役的战争中 才是解决主力死亡胜负的真正决战
上面的这些共产党打的就一个——百团大战
2. 国共军事力量对比
1937年3月左右,中华民国政府拥有1040万平方公里疆土,拥有4万万人民,拥有陆军270万,海军10万吨位,空军600架战斗机。而当时的中共逃到陕西时只有2万人马,1万3千条枪,3个县的人民、资源。在日开始的淞沪会战中,国民党70万军队与50万日军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横扫中华的梦想。远在陕北的两万红军如何能领导120万人的会战?
被八路军击毙的最高日将是中将阿部,但国民革命军和敌后游击队击毙的最高将领是大将,(除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3年的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8年间,数百万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了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毙伤日军859626人。中国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抗战八年,国军牺牲少将以上军官206人[中国大陆史学界认可115位],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156人,另有1万7千余名校尉牺牲。其中张自忠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206位将军中,有20余人为弹尽粮绝孤立无援时饮弹自尽,44人为与敌肉搏时牺牲)
八路军、新军第四军在整个抗战中,未有任何一位团级以上军官阵亡,只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阵亡,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死于病榻,并非死于战场。
洛川会议,毛泽东赞成张闻天“学习列宁在一战时采取的战略”(期待着鹤蚌相争)
美国在二战中的死难者不到30万,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力,而犹太人为德国法西斯所屠杀达600万人,可对战争的贡献却几乎没有。
抗战中的松山战役,国民党军队曾以10万大军围攻1250名日寇(除去伤兵与后勤部队,实际完整作战兵力不满千人),据战报统计,日军仅一人突围,而我军却阵亡近万人!
&&&抗战中中国军队伤亡超过10万的会战一共有8次,
&&&凇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伤亡33万余人.
&&&太原会战,中国军队伤亡10万人以上.
&&&南京保卫战,中国守军除4万人从正面突围外,其余大部被俘,惨遭屠戮,军民伤亡35万余人.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伤亡10万人以上.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月,中国军队伤亡40余万人.
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伤亡10万余人.
&&&浙赣会战,中国军民亡25万余人.
豫湘桂战役,中国军队伤60万余人。
另外,东京靖国神社祭祀的人数如下:
&&&&&&&明治维新   &  &&&&&&&&&&&7,751(人)
&&&&&&&西南战争(日本国内) &&&&& &6,971
&&&&&&&日清战争(甲午战争)& &&&&&&13,619
&&&&&&&台湾征讨(镇压)&&&&&&&&&&&&&&1,130
&&&&&&&北清事变(义和拳运动) &&&&&&1,256
&&&&&&&日俄战争&  &  &&&&&&&&&&&88,429
&&&&&&&第一次世界大战    &&&&& &4,850
&&&&&&&济南事变&    &  &&&&&&&&&&&185
&&&&&&&满洲事变(9-18)  &&&&&&&&&17,176
&&&&&&&支那事变(卢沟桥) & &&&&&&191,250
&&&&&&&大东亚战争(1941年12月) 2,133,915
&&&&&&&合计:&2,466,532人
不妨记下几个数字(社科院数字),它们不啻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每伤亡28.5人,击毙日军1人;
中国军队和人民,每付出87人伤亡的代价,击毙日军1人。
如果按照日军在中国战场仅死亡20万人计算,则中国军民的伤亡比增加一倍。
1941123119421126124
老蒋的表现与中国的国力基础是成正比的,国力差距太大,你让他作纸上谈兵的表现?表现的基础在于要有国家实力的支撑。抗战,换上谁,都不会表现太好,换上毛也不例外,重炮、弹药、飞机、急需战略物资、急需医疗药品。。。太多的急需,换上毛就能生产出来?现代战争巨大的战争消耗最先要求的是国家的工业实力,其次才是指挥水平。就如同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前期反应笨拙至极,被德军俘虏了600万,但苏联的工业基础没完全垮掉,并在最危急关头起到支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美国对苏联的巨大援助通过阿拉斯加很容易直接运送到苏联本土,没有这些,苏联灭亡那是一定的,毫无疑问的。&相比苏德之间,中日之间的工业实力完全存在质的差别,根本存在代差,而且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受到日本很严密的封锁,要绕道缅甸和青藏高原,你让蒋介石用什么来表现?不能脱离客观历史环境去评价历史事件,这是基本要求。
但是蒋介石只用了10年时间,从1927年统一到1937年日本全面对华宣战,他只用10年时间,已经就能单独对抗43年前击败中国的日本国!
要知道,1931年离1927年统一才仅仅4年,蒋介石拿什么去和如日中天的日本对抗?这时候动手,无疑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放弃东北,让日本化时间去经营东北,从而为自己赢得战略空间,这是是明智之举,是很痛苦但却是唯一能扭转局势的断臂之举!蒋介石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是有其战略考虑的,当时蒋介石正以每年20个全德国化装备的整编师扩充军队,要是中国能够再晚5年向日本开战,国民党将拥有整整100个德式现代化机械师,那个时候日本政府就需要考虑是否与中国开战了。
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一、日本侵略中国不可避免,纵使当时换成共产党执政,同样要面对这个现实。二、国民党抗战早在“西安事变”之前就开始,而非党史所云起因于“张、杨逼蒋抗战”。三、国民党抗战初期节节败退,很快丧失首府及大片河山,主要还是由于双方国力的悬殊和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所迫,而非军事指挥失误方面的因素。要知道当时世界的局势是法西斯力量全面获胜,苏联被德围困莫斯科,红军被俘60多万人,美国丢失太平洋菲律宾诸要塞,隆美尔在北非也是大获全胜。法国这个世界上响当当的大国在短短46天里就投降了德国,根据德法停战协定的条款,德国将占领法国北半部以及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国军队将被解除武装并予以遣散。法国将支付德国占领军的费用,所有的德国政治难民将交还给德国。虽然投降时法军陆军和空军已经被重创了,可是法国海军却基本上完好无损,当时的法国海军世界第三,势力远胜德国和意大利,而中国坚持了8年也没投降。
日军止步于重庆的意义绝对不亚于德军止步于莫斯科的意义。难道日本人不想到重庆吃火锅?是中国人用血把他们当火锅煮了,就象苏联人用血把德国人变成了雪条一样。抹杀这一点,不仅是对历史的无知,而且对民族的团结极为不利。
有起码常识的人都知道,苏联比中华民国强大的多,国军与日军的差距比苏联红军与德军的差距大得多得多!而且,再说一遍!而且苏联境内没有土共这样的叛军捣乱!但是在战争初期,斯大林丢失的领土比蒋介石多!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红军被德军歼灭和俘虏的数量更比国军多得多!如果说蒋介石混蛋,那斯大林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从日本角度,其实日本并不想与中国开战,日本的假想敌一直以来始终是苏联,他们的战略部署也是为进攻苏联而设计的,之所以攻打东三省是为了在与苏联开战之前留有一块缓冲地用来补给与撤退。日本温和派主张与中国友好,这样在日本攻打苏联时,才不会腹背受敌。
蒋多次喊出“我们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共产党”、“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的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须有与日本携手之必要”,汪精卫甚至说中国抗日是为苏俄打仗。
在老毛大肆摧残和毁灭中华文明的浩劫中,老蒋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保留了一枝血脉。老蒋是中华民族比岳飞,文天祥还要更令人景仰的伟大民族英雄!
就历史而言,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外国或外族的全面入侵,其中有两次被亡国:一次是宋,一次是明。唯一没有亡国、并且全面战胜了侵略的,便是中华民国。
那么,既然亡国之国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这些反抗侵略的人物,都能被历史称为民族英雄,那领导了中华民族长期守土抗战,并最终赢得了胜利的老蒋,倒反而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吗?
苏俄的斯大林,在二战中沦陷的土地既不比中国小,伤亡的人数亦不比中国少;被亡国家的领袖,如法国的戴高乐,都能身负民族英雄的荣耀;相反,非但没有亡国,并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竟有卓越贡献的战胜国---反法西斯亚洲战区总司令、中华民国的领袖蒋中正,反倒不能称为民族英雄了?
        
就二战期间同盟国各国的国内情形而言,应该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比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更加难以领导。因为刚刚统一了中华民国的中国国民党和老蒋所面临的,不仅有外患,更有内忧;不仅有日本的侵略,而且有赤色帝国苏俄的颠覆;不仅有军阀残余的连续反叛,而且还有苏俄直接策动、指挥和操控中共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和叛国。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虽然面临“数面作战、国无同类”的困境,却仍能团结国人,内平叛乱叛国,外抗强敌侵略,非但没有亡国,并且正是在这一场反法西斯战争中,荡尽了百年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奇耻大辱
----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主权,以一积弱之国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领袖国之一,争得了举世公认的荣耀。作为中华民国伟大卫国战争之最高统帅的老蒋,如果他不是民族英雄,那中华五千年历史谁有资格称为民族英雄?
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击战,仅30天,德波战争即告结束。德军以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波军4万余人、俘获波军69万人。日,德军以代号A、B、C三个集团军群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突然发动进攻。其B集团军群迅速突破荷军防线,14日荷兰宣布投降。担任战略主攻的A集团军群主力出敌不意地穿越阿登山区后长驱直入,很快打到离英吉利海峡仅十余公里的阿布维尔地区。接着,德军将英法联军约40个师的兵力分割包围于敦刻尔克、里尔和莫伯日等地区,予以大量杀伤。26日,比利时宣布投降。6月4日,德军攻克敦刻尔克,俘获了未及撤走的大量法军人员。尔后,德军又一举突破法军沿松姆河仓促建立的魏刚防线,并围歼了马奇诺防线的法军50余万人。6月22日,法国投降。法军被俘200多万人。日,德军以三个集团军群对苏联突然发动全面进攻。战术陈旧的苏军对陌生的闪击战无法招架,陷入惊慌失措的混乱状态。德军迅速从多方向突破苏军防御,并乘胜长驱直入,大量苏军被分割围歼。1941年秋,德军逼近莫斯科。
按照英国的军事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引用的资料,苏联红军1941年6月前的兵力和装备情况:仅坦克一项,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就有差不多14,000辆部署在西部边境军区。苏联空军大约有作战飞机19,000架,其中部署在西部的几乎有11,000架,其中有3719架新式飞机(其中主要是战斗机)。而6月22日前德国部署在东线的М-109最多不超过500架。德国空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总共也只有1830架作战飞机,还有300架芬兰飞机、400架罗马尼亚飞机---大部分是老式飞机---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德军和苏联红军的空中力量对比关系。炮兵方面的优势也明显在苏联一方---60,000门大炮对付德军的43,000门大炮。日前夕,苏联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陆军和空军部队人数达到了2719000人,海军人数达到216,000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人数达到154,000人。此外,在4月至6月间又召集了大约1,200,000名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当时苏军还向西部边境投入了第二梯队的77个师。按朱可夫的说法,到6月22日时,其中16个师已经到达西部边境军区,使得红军人数扩大了202,000人,大炮增加了2746门,坦克增加了1763辆---相应地,苏军总人数达到430万人,大炮迫击炮达59,787门,坦克达15,687辆,其中包括约1500辆举世无双的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以克利姆·伏罗希洛夫命名的苏联重型坦克型号--译者注)。仅坦克一项,苏联所占的优势就是德军的4倍多。德国人在东线只有不超过3650辆的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还包括230辆不带炮弹装置的指挥车。350辆坦克由在北非的隆美尔指挥,还有不到300辆坦克组成了法西斯武装力量最高指挥部的两个后备师,它们是1941年的秋天才被投入到东线的。即使把芬兰86辆坦克、罗马尼亚的60辆坦克和匈牙利的160辆坦克(它们在6月才加入战斗)计算在内,苏军仍占绝对优势。在后来的两年半中,苏军还从工业部门获得各型火炮92578门,各种作战飞机17745架,其中3719架是新式的。德军用于进攻苏联的火炮总数约47000门,作战飞机约4900架,而且这些装备并非都是新式的,即使加上德国当时在其本土和其战败国中所拥有的武器,也不能说德军入侵苏联在武器装备上居于优势。
基辅会战是二战中最大包围战,德军全歼苏联红军第5、第21、第37、第26共四个重装甲级集团军,重创苏军第40、第38集团军,66万5000名苏联红军被俘。另外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口袋中,又有66万3000名红军被德军俘虏。这还只是德军在1941年秋季进行的对苏联红军许多合围战中的两个而已。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伤亡了近200万人,其中近一半成为德军俘虏。曾经五千多德军驻守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弹丸之地【位于洛瓦季河(Lovat)与昆压河(kunya)河交汇处的小镇——霍姆尔】,苏联红军6个步兵师、6个独立旅和
2个坦克旅共五万多人在105天里发动100余次猛烈进攻竟未能拿下,最后被增援的德军击退。
整个二战,苏联与德国战斗,仅阵亡的红军就有近九百万,可是只击毙了三百多万德军。美国和德国战斗,仅阵亡十万人,杀敌有四十万之巨。俘虏德军更超过了五百万。另外,美国歼灭了德国海空军大部,这些飞行员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陆军士兵能比的。美国和日本战斗,仅阵亡九万人,而日军阵亡超过一百五十万。
德国坦克可以在东线轻易围歼苏联几个集团军(甚至在强弩之末的45年还能够在匈牙利战役中合围歼灭苏军一个军),但是在美国强大的空中火力下德军只有招架之攻,想围歼美军一个师都极其困难。
德军不到一个月就灭了波兰,一个月多就灭了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要不是希特勒吃惊闪电战的速度,以为有诈,不让进攻,那33万英法联军早就让给灭了。进攻苏联,古德里安指挥的德军第二装甲集群6天就抓了200万红军俘虏,最后他都懒得抓了,说“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从道路上滚开,免得挡路”。
苏联在二战中经常整个集团军成建制被歼灭,日军就不说了,经常几个军被美军打得一个人也没活着出来。
德国也被美国按集团军为建制消灭过。而到现在为止,美军只被成建制消灭到团。
在整个欧洲战场,盟军其他部队的死亡率,无论是苏军,英军,加军,法军,都高于德军,惟独美军的死亡率少于德军。
其中巴顿著名的一战,美军阵亡五十六人,德意阵亡八千多,被俘约十万,简直是战神的境界。
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51-6)被美军消灭了几十万,志愿军9兵团被美军陆战一师打残3个月。后来连毛都指示,要用一个军打美军一个营。
美国是同时与三个法西斯国家开战,太平洋战场基本是独立摆平了日本,1943年美国降伏意大利,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一直打到柏林西部也不过就11个月,美国还要为英国,苏联,中国等全球各个盟国生产军火,提供物资,同时美国还在搞庞大的曼哈顿计划,只用了几年就研制出原子弹,同时美国还可以保持国内相当高的生活水准。德国在二战中从1941年起到1944年年中之间,基本就是和苏联一个国家交手,它受英美盟国战略空袭,但同时有来自罗马尼亚,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芬兰等盟国的近百万大军助战,德国的实力比苏联强一点,但也不是太多。德,苏实力接近,大规模战争能力略强于英国,但比美国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苏军与美军作战理念不一样,苏军是搞人海战术,不计伤亡、不惜一切代价,无论敌人怎么样都可以像潮水一样涌上去,这是苏军战斗力比美军强的假象。美军是尽量减少伤亡,所以,心疼士兵伤亡过多的美军没有足够的武器就坚决避战。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采取跳岛战术,越过日军有重兵把守的许多大中岛屿,攻取几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屿作为前进基地,即沿着北太平洋直取日本本土,减少了大量的伤亡,加快了战争进程。例如日,美军夺取位于日本“绝对国防圈”中心的塞班岛,美军轰炸机B-29可以从塞班岛起飞对日本进行空袭,东条英机首相由于塞班岛失守而被迫引咎辞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高速推进是以绝对的制空权保障加上猛烈的导弹大炮全面扫清前进障碍为前提的。为了减少人员伤亡,美军地面部队一遇到抵抗就停下,要不就绕过去。整个战争中陆军没有攻下一座城市。当然,巴格达是攻下来了,但那是地面部队“攻”下来的吗?是美国人花钱买通了共和国卫队的军官,让他们放弃了抵抗。是买路钱的作用。即使是占领伊拉克之后遭遇小股恐怖分子的袭击,美军的地面部队也没有发起过强攻,主要是召唤空中火力予以打击。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每一个美军士兵的生命安全。一个世纪来,美军参与了世界上所有的大规模战争,从来没有遭受到比对手更重大的伤亡,而且伤亡越来越少,直至科索沃战争的零伤亡。
真正战斗力的强悍,不是在于不怕牺牲,而是擅长于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慷慨死亡的勇气,而是获取胜利的智慧。
相比之下,日军很强悍,可以誓死顽抗到底,可是太平洋的伤亡对比,却是美军阵亡12万,日军阵亡136万。
西欧战场,美军阵亡不过16万,却打死德军约25万。整个二战,美军真正阵亡的不过29万,其他非战斗伤亡的加起来不到40万。
相比之下,苏军东线战场却阵亡了900万,打死德军300万,德国盟国军队250万。以900万人的死亡换取550万对手军队的死亡。
而美国1945年总兵力达1200万,苏联1945年总兵力达1100多万。相比之下,美军无论是在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美军都做到了伤亡比例最小,最大限度赢得胜利的战略目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为什么日本海军早期可以在太平洋发威?那是因为英国海军主力在大西洋,地中海。远东地区对英国人影响不是很大。美国海军70%的力量侧重于大西洋。因此在远东,日本虽然力量小,但是对手中国也很弱.
而西欧,则是世界力量的重心所在,世界主要强国的角逐平台。
比较之下,美国比德国要强大,德国比苏联要强大,苏联比英国要强大。
1943年,德国军力分布:
东线战场:390万。西欧战区:137万。意大利战区41.2万。巴尔干战区61.2万。芬兰战区:17.7万。挪威和丹麦驻军:48.6万。本土后备军250万。德军总兵力合计945.7万。仅仅390万分布在东线,只占据总兵力的41%。可以看出:德国被牵制在北欧,西欧,南欧的兵力将近300万。况且这些部队是不断被消耗,不断要补充。相反:苏军驻远东部队是不用消耗大量兵力与物资的。
二战中,德国空军与苏军作战损失飞机13000架,干掉苏联飞机88300架,与英美空军作战损失57000架!干掉英军飞机22000架美军飞机18000架。德国坦克损失48000辆,与苏军作战损失26000辆,与盟军作战盟军损失22000辆。
因为假如不是盟军在西线干掉德国70000架飞机,假如不是盟军在西线干掉德国22000辆坦克。假如不是美英对苏联援助10000辆坦克在内的无数武器和物质。
假如不是美军的战略大轰炸摧毁了德国30%的工业力量,放任德国和苏联单挑,那德军会把苏联红军全歼。
毕竟只要把德军在西线损失的70000架飞机和22000辆坦克投入到东线,把在挪威的40万德军,在北非的50万德军,在西欧的160万德军,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40万德军集中投入到东线,在增加30%的飞机,坦克,大炮产量。德国人会把俄国人全部打死。
二次大战中主要参战国八国战力排列:
战争潜力前后排列:美、德、苏、英、法、日、意、中。
首先问一个问题,二战拼的是钢铁和人力的结合。
二战期间,中国人最多,4.5亿,但是中国不是最强大的国家,因为中国抗战期间,总共只生产了30万只步枪,还不如德国人生产的大炮多,中国人生产的子弹,还不如德国人生产的炮弹多。
1937年世界主要强国战争潜力排名:
美41.7% 德14.7% 苏14.1% 英(含殖民地)10.4% 法4.5% 日3.5% 意2.5%
七国总和91.4%
二战五大强国的武器产量。(法国一开始就被干掉,要是一开始就暴武器,不会比日本少,意大利的武器产量比日本少不了多少。比中国强的多,,就凭做出33000吨的军舰来说,对比中国连汽车也做不出来的工业。两者没有可比性)
枪支(千支):美国14263 德国11585,苏联12139,英国6367。日本3577
&中国是300,八年抗战的全部家当,做了30万只步枪)
机枪(千支):美国2614,德国1175,苏联769,英国938。日本225
火炮(万门):苏联82.5,美国61,德国43.5,英国28.6。日本8.6,&美国火炮比苏联略少的原因是,美国用大批轰炸机,海军战舰航炮作为火力支援,相比之下,苏军的次品飞机则不是德军飞机的对手,只能靠地面大量的火炮取得火力上的平衡)
坦克(千辆):苏联108,美国88,4,德国46.3,英国29.3。日本4.8,&注:德国坦克的作战能力最强,美苏坦克也还不错,日本坦克简直是垃圾中的极品.用高射机枪都可以打得坦克上起鸡皮疙瘩的次品)
作战飞机(千架):美国297,苏联132.6,德国99.5,英国101.6,日本51.6&注:苏联飞机质量很糟糕,据说糟糕到发动机的寿命只有24小时,很多飞机没用24小时就被德军击落了,为了制造大量的飞机,苏联极力缩短工序,甚至用木头部件和机翼.很多东线德军飞行王牌,面对这样的次品飞机,是一个增长数字的好机会。因此德军飞机在西线被盟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东线却可以取得一定的制空权)
军用车辆(万辆):美国268,德国62.5,英国39.4,苏联29.7,日本6.4,
注:战争期间,苏,德,意等其他国家海军发展缓慢,美国海军发展极其迅速,共生产150艘航母,1500万吨战舰.假如把这1500万吨战舰的资源用来做豹式坦克,以一辆豹子50吨计算,那至少也可以制造出30万辆豹子。因此即便是以上武器的生产,美国若把海军上投入的资源倾一半到陆军上,工业力量的优势会更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而日本海军越打越少。大多被美国打到海底去了。
粮食(百万吨):美国837,苏联404.4,德国169.5,日本111.1,,英国89.4。
钢铁(百万吨):美国511.7,德国187.7,苏联93.6,英国99.2,日本48,
媒炭(百万吨):美国3758,德国3455,苏联903,英国1464,日本411
石油(百万吨):美国1466,苏联172.1,英国93.5,德国46.2,日本20.4
电力(10亿千瓦时):美国1678,德国414,苏联282,,英国315,日本242。
人口(10万人):美国1800,苏联1750,德国700,英国500(不含殖民地),日本700
注:以上情况日本和英国含殖民地。德国为大德意志帝国区域数据
工业之基础的:钢铁和电力基本可以反映各国工业力量的差距,美国工业一枝独秀。德国排名第二毫无异议,除了石油资源外,德国集中力量打败苏联是完全可能的。日本是五大强国中最弱的一个。
苏军真的要是最强的,完全不需要美英给他输血了,
战争中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巴顿集团军与它所面对的德军的人员损失比是1:8左右,有一段时间双方坦克损失比很高好象达到1:7左右,但是最终的比例是1:2左右,从洛林战役开始美军的坦克损失数量开始明显增加,阿登战役是损失坦克最多的,但同时也击毁了相当多的德军坦克.火炮的损失比是相当大的,这也与美军处于进攻位置有关.有心的人们可以对以上数据的损失进行比例计算.看看能不能列出一个相应的损失比例图表来.
巴顿的第3集团军是在损失(无论各方面,步兵,坦克,火炮)都是在小于与之作战的德军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第3集团军堪称美军在二战中最为优秀的集团军级部队,也是整个二战最优秀的集团军级部队!从双方坦克的损失情况看,美军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用谢尔曼的车海去对付德国的虎豹们,并且要在经过很大损失后才能击毁很少的几辆虎豹-虽然一次战斗中不排除美军以多换少的可能,但总的看美军的坦克损失要少于德军.这些数据也充分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美军装甲兵都要在飞机的羽翼下生存,美军一样能在与德军的坦克战中获胜,巴顿将军本人也曾为了得到更多的坦克汽油而同意削减对自己的空中支援.当然,德军损失的坦克并不一定都是美军坦克击毁的,一部分也可能是第3集团军的步兵和炮兵的战绩,巴顿将军本人并不赞同用坦克打坦克,而是用坦克在防线上突破向纵深!
另外可以注意,美军的损失计算中,轻型坦克的损失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美军的坦克部队中并不全是装75毫米炮火力优秀的M24霞飞轻型坦克,有相当一部分是M3/M5轻型坦克,这些坦克的37毫米炮对当时德军装甲师中的普遍装备IV号H/J型基本上够不成威胁.德军中已经没有像2号那样的轻型坦克,有也都是用轻型坦克的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其火力不可与2号坦克同日而语.而谢尔曼中的75毫米炮型坦克只能对付像IV号H/J这样的坦克和黑豹坦克的侧面,对黑豹的正面和虎式坦克根本就没有胜算.也就是说实际上能与德军的虎豹一拼的只有一定数量的76毫米炮谢尔曼,M10,M18,M36坦克歼击车.巴顿集团军是在质量完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损失更少的坦克击毁更多的火力和防护性更好的坦克.
德军阻止巴顿集团军最成功的是洛林战役中的第11装甲师.第11装甲师能成功的发挥豹的火力防护优势打退美军的进攻.如一次,5辆黑豹在一个反斜面阵地上以1100米距离上打退了第4装甲师几十辆谢尔曼的进攻.而在另一次大雾中双方的一次突然性的遭遇战中,第11装甲师的15辆黑豹很快就被美军的谢尔曼击毁10辆,德军被迫撤除战斗.为什么?因为在那种近距离遭遇战中,坦克自身的火力装甲都没有了任何意义,只要能击中就可以击毁,这时候坦克手的素质决定胜利.我这里无意说美军的装甲兵作战素养比德军的高,但我想说美军装甲兵的素质肯定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低,就像印象中所有的美军的坦克兵只会小心翼翼的进攻,见到虎豹就跑或者呼叫飞机,然后被德军坦克一片一片的击毁...
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的.二战中的德军是优秀的,二战中的美军同样也是优秀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抬高一方而贬低另一方,对很多军事战役的看法应该像《突击》中对朝鲜战争的中美双方的表现的评价学习.而之所以很多战斗中,美军需要有一定损失再击毁德军坦克恐怕不都是成员的素质问题,而是谢尔曼的75毫米炮没有办法在击中黑豹的情况下击毁黑豹的问题,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场战斗,如果将反斜面阵地上换成5辆M26潘兴,1100米外换成几十辆德国IV号,其结果也是一样的
损失数据应该没什么问题,美、德西线战损比1:4是定下来的,看了这组数据,从中间开始基本都在1:4这个比值上下徘徊,应该是真实的。
二战欧洲战线伤亡一览:
苏德瓜分波兰:德军损失:1.5万人阵亡,674辆坦克被击毁,564架飞机被击落
苏军损失:1000人阵亡,2000人负伤。
波兰损失:6.63万人阵亡,13.37万人负伤
德国入侵法国:
德军损失:2.7万人阵亡,1.83万人失踪, 11.1万人负伤,损失753辆坦克,1280架飞机。
英法联军损失:11万人阵亡,35万人失踪或负伤,损失1500架以上的飞机
意大利入侵法国:
意大利32个师入侵法国,法军6个师反击,法军损失100人,意军损失7500人.
非洲战线:意大利损失35万人,其中包括伤亡6万多人,被俘29万人
盟军和德军在非洲损失均在1万人左右。
德国入侵希腊:德军损失:1423人阵亡,3411人负伤
英军损失:3700人阵亡,8000人被俘, 负伤人数不详
希腊损失:7万人阵亡,27万人负伤或被俘
德国入侵苏联:
德国损失:404万人伤亡, 另外312万人被俘
德军盟国总损失:80万人伤亡,66万人被俘
轴心国总损失:485万人伤亡,378万人被俘,共计损失约860万人
苏联伤亡:1070万人伤亡
德国占领地各国(南斯拉夫,捷克,波兰)反法西斯抵抗力量损失:伤亡20万左右
第二战线(诺曼底战线):德国损失:33.9万人伤亡,36.3万人被被俘
英美联军:77.6万人伤亡
德军在苏德战区以外的总损失(伤亡+被俘)为: 77万人(包括不列颠空战),在苏联总损失(伤亡+被俘):710万人以上.
资料来自:
Ellis, John (1993). World War II - A statistical survey. Facts on
File. ISBN 0-
Number of German divisions by front in World War II Ron Klages
& John Mulholland. , 2005
Krivosheev, G. I. (1997). 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Greenhill. ISBN 1-.
注:死亡包括阵亡、最终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认定为阵亡)、因伤致死、病死、饿死、冻死、被俘后死亡、其它原因等。其中阵亡与失踪一般占死亡人数的80%以上。这里只记正规军而不包括所有军事人员。
同盟国集国
1、因为平民伤亡极少,美国的数据是最清晰的,几乎所有版本都将美军死亡人数锁定在38-41万之间,其中阵亡29万。我们取其中间数40万,其中约27万死于西欧北非战场,绝大部份死于德军之手(计26万),死于意军和维希法军之手仅几千人。死于太平洋战场的12万多,对日作战。
2、英国因为本土未沦陷,数据也比较清晰,各版本相差不大,约为60万,英国本土约38万(阵亡约26万),英联邦成员(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南非、缅甸等国)合计约22万。其中英军绝大部分(约35万多)死于欧洲及北非战场,而这其中绝大部份死于德军之手(计35万),死于意军、维希法军、阿尔巴尼亚匪军之手的不足万人。3万多人死于对日作战。英联邦军中,缅军全部死于对日作战,印军大部死于对日作战,加军全部死于对德作战的西欧战场,估算英联邦军中约有12万死于对德作战,约10万死于对日作战。合计英军死于对德作战约47万人,死于对日作战约13万人,死于其它军队之手不足万人。
3、苏联因为本土沦陷、全民动员,所以军队死亡人数分岐很大,但苏联军民死亡总数各版本分岐不大,基本上是在2200万至2800万之间,分岐主要在于正规军的死亡人数。有的说是约870多万,还有1200万及1500万等多种版本。但我认为还是870万比较可信,其中阵亡约680万,至于1200万及1500万等是将游击队、民兵、临时武装的平民计算在内了。870多万的死亡中,其中约865万死于苏德战场,约9万人死于1940年苏芬战争,1.2万死于对日作战(其中诺门坎战役死亡3600多人,出兵东北死亡8600多人)。苏德战场阵亡的865万苏军中绝大部份死于德军之手,估计约840万,死于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1941起算)、意大利、波兰军之手的约25万(实际可能没这么多)。
4、中国的数据可能是最混乱的,有380万军人之死一说。因为抗日战场上武装力量有国民党正规军、地方军、保安团、土匪、八路军、新四军、土八路、共军游击队、民兵等等,还有为虎作怅死在自己人手中的伪军人数也不少,加上当时的兵员登记制度也很混乱,所以统计数据自然是五花八门。但是国民党官方统计的148万(含八路军、新四军约16万)阵亡数据应该没太大问题。至于土八路、游击队、民兵等非正规武装正好与伪军相互抵消,反正双方的战斗力都很弱。
轴心国集团
1、日本本土未陷,所以统计数据比较清晰。约200万。其中死于中国战场的约44万,死于对苏作战约8.5万人。死于太平洋战场的129万人,其中绝大部份死于美军之手,约127万,极少数死于英军、英联邦军、菲律宾军、泰军、荷兰军(约2万)。死于印缅分战场的约18万,大部份(约12万)死于英军与英联邦军之手,约6万人死于中国远征军之手。合计死于对美(菲律宾军忽略不计)作战的约127万,对苏作战8.5万,对英作战(泰军与荷兰军忽略不计)约14万,对中作战50万。(对中与对苏作战的日军大部份是阵亡,而对美英作战的日军大部份是病死、饿死、自杀的)
2、德军数据比较混乱,因为德军来源很复杂,大体包括七部份。一、1936年前德国疆域内的德国人。二、希特勒祖国奥地利人。三、东欧德意志人(主要来自捷克斯洛克、波兰,少部份来自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四、法国境内的阿尔萨斯人。五、苏联、波兰等国战俘(1943年后约有70-80万战俘释放后被纳入德国国防军正规编制,但这些人绝大部份投降或者是开溜了,阵亡很少)六、新大陆的德裔(大部份来自美国)七、北欧志愿兵(瑞典、丹麦、挪威等国,也有少数荷兰人、比利时人、法国人)。前四部份是德军的主要兵源,德裔与北欧志愿兵人数很少,死亡总数不过3万多人。德军的死亡统计中不包括苏联、波兰等国战俘。
德国陆、海、空及武装党卫军(不含45年后被大批拉上战场的人民冲锋队、希特勒青年团、武装警察等炮灰)死亡450余万(阵亡约320万),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约380万。其它战场中,死于意大利约15万(对美军、英军、自由法军、1943年后的意军),非洲约1.5万(对英军、美军),波兰(1939)约1.2万,巴尔干约10.5万(对南斯拉夫与希腊的正规军及游击队、英军)。西欧战场约50万,但是德军的对手情况很复杂,国籍太多,主要是美军、英军、1940前的法军,还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等国军队,在英国组建的以波兰人为主的各国流亡军,以巴西为首的其它同盟国军队,此外德军的对手还包括1944年后被迫倒戈的罗马尼亚、保家利亚、芬兰等国军队。
综上所述,德军死于其它战场的约77万,除了巴尔干的10万德军大部是被南斯拉夫游击队消灭的之外,其余德军多是被美军与英军消灭。但是英军与美军的战绩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经常同步一致行动。在1943年前,是英军独自与德军对抗,打的大多是败战,如北欧战役、西欧战役、希腊之役,43年前的北非之役、意大利战场,也是英军为主,美军只是在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的西线战场上参战人数才与英军大致相等。但先后参加欧战的400万美军是从1400万美军抽调出来的精锐部队,作战能力与战场表现强于英军,而且打得大多是顺风顺水的胜战,所以美军消灭的德军应与英军大致相等。估算一下,被美英消灭的德军约50万,其中25万归功于英军,另25万归功于美军。剩余德军是被其它各国军及非正规武装所消灭。
3、意大利二战死亡军事人员约30万,分为两部份,1943年前死亡16万人,对手是英美法苏希等国军加南共游击队,1943年后为14万,对手是德军。但意军士气接近零,战斗力实在太弱,其作战效能比南斯拉夫游击队都还差几个档次。杀伤的敌军十分有限,所以没必要统计。
4、轴心国之外的德国其它同伙,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由于都曾遭受苏联侵略,这三个苦大仇深的小伙伴对苏作战还是比较卖力的,芬兰(1941年后)死亡7.5万人,罗马尼亚32万,匈牙利29万,保家利亚与苏联没有利益冲突,历史上比较亲俄,所以对苏作战不太卖力,死亡(1944年前)只有
1.7万。合计这四国对苏作战死亡约70万。至于克罗地亚与斯洛伐克傀儡军,主要目标是屠杀本国的平民和对付游击队,因此排除在外。
受德国侵占的国家
1、法国军事人员死亡21万多(不包括阿尔萨斯与洛林)。这包括四部份,一1940年前的法军,二40后自由法国武装力量,三游击队,四、维希法军。游击队与维希法军的伤亡很少,合计不到万人,所以法军死亡应为21万左右,几乎全部死于对德作战,死于印支战场的法军(对日作战)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消灭德军估算不到4万。
2、南斯拉夫军事人员死亡约45万,包括三部份:南斯拉夫国防军、克罗地亚伪军、南共游击队,由于败得太快,南国防军伤亡较少,对抗德军的中流砥柱是南共游击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牵制了多达52个师(约90万人)的德意部队。二战中,被侵占各国都出现了游击队,但只有苏联、中国、南斯拉夫三国游击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南共游击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应视为一支正规军,共击毙德军5.5万,意军2.5万,阿尔巴尼亚军1.8万,克罗地亚伪军10万以上。对德作战死亡估算约20万人。
3、波兰死亡约20万人,其中39年时死亡.约10万人(8万人被德军击毙,2.5万人被苏军俘虏后枪杀),44年后死亡10万人,合计对德作战死亡18万人。消灭德军估算约4万人。
4、其它受德国侵占的国家(只记正规军)。希腊8.6万,比利时1.2万,捷克(44年后)2.1万,参加对德作战的还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葡萄牙、巴西、伊拉克、伊朗等国,但他们的伤亡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在此就不统计了。
受日本侵占的其它国家
二战中受日军侵略的国家只有中国与泰国是独立的,其余均是殖民地。在这些国家中,只有印度、缅甸、菲律宾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武装力量,印军与缅军又属英联邦军,因此能统计的只有泰军约5600人,菲军约38000人,考虑到他们的战斗力,他们消灭的日军可忽略不计。
二战伤亡人数统计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
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5.3万人。
(3)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39.10、苏日1945.8)死伤人数均远远低于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苏波战争:苏军死亡人数仅737人,苏日战争:苏军损失累计3
.64万人,其中死亡1.2万人。
2.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485万人(包括死亡的俘虏):对苏作战死亡380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意大利15万、西欧34万、非洲1.6万、南斯拉夫5万等等。
3.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员):
(1)国民党军队死伤363.3万。其中阵亡132万、病亡等42.2万,受伤累计189万人次。
(2)共产党军队伤亡人数有50多万和70多万两种说法
4.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
(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
(2)在中国战场死亡44万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
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2.6万)。
(3)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日-日)等等。
5.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不含俘虏):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万。其中死亡40.5万人(阵亡占29.1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美军伤亡人员约70%分布于欧非战场,其中仅西欧战场(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万人阵亡、45.1万人(次)受伤。
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三分之二,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三分之一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行刑队集体屠杀的,占二战中遭刻意屠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其中苏联死亡2660万人(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死亡约185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不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是13世纪的蒙古扩张战争,13世纪的蒙古战争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战场覆及欧亚两洲,面积达2500万平方公里,造成上亿人死亡,仅仅在中国,人口便从战前的11000多万降至战后的5000万人(人口减少与死亡还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它已抵消了出生的人口,因此实际非正常死亡人数要比人口减少数大得多),其中中原地区从768万户降至87万户,南方则从1267万户降至900万户,而当时世界人口不过4亿左右。这场战争所波及地域之广,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难望其项背,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相形见绌,摄影机、照相机等机器的发明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而700年前蒙古战争的血腥和野蛮却只能从白纸黑字中去品味了。但不管如何,战争永远是平民百姓的噩梦,愿世界再无大战。
二战各国歼敌数对比
以德军为参照:美军为26万对25万,约为1比1。英军为47万对25万,约为1.9比1。苏军为840万对380万,约为2.2比1。南共游击队为20万比5.5万,约为3.6比1。波军为18万对4万,约为4.5比1,法军约为5比1。
以日军为参照:美军为12万余对127万,1比10以上。苏军为1.2万对8.5万,约为1比7.1。英军(含英联邦军)为13万对14万,约1比1.1。中军为148对50万,约为3比1。
通过此表,各军的战斗力高下就比较明了。
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构成要素无非是这几方面构成,战略战术、人员、装备、后勤。
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它使战胜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其战争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德军拥有世界上最高效卓越的总参谋部和军官培养体系,1944年下半年前入伍的德军士兵都受过严格而系统的训练,其战术素养与基本战斗技能与军官的战役指挥能力堪称世界第一。德国人作风严谨,脑筋死板,这点在军队中的体现就是德军是台服从的机器。虽然很多人并不信奉纳粹思想,二战后期,很多德军将领也都看到了德军必败的趋势,但仍然坚决执行希特勒的命令,麻木的继续战斗,很少出现抗命的情况。可是德军毕竟是支西方军队,一旦弹尽粮绝,举手投降并不被认为是件耻辱的事。在二战中,虽然德军运用了很多高精尖装备,但装备数量太少,难以形成整体优势。总体说来,德军的装备与后勤保障水平还是要差于美英苏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少得可怜的虎式坦克抵挡不住T-34的洪流,ME-262难敌p-51的狂潮。德军的最大弱点是将领们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最为突出的是隆美尔),如果德军将领将希特勒的经济战指导思想贯彻下去,一开始就直捣高加索与伏尔加的油田(苏联当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产油国,储量约占世界20%,超过其它欧洲国家总和的3倍)那么德军就不用为燃料发愁了,苏联再多的飞机坦克也是堆废铁。
美军在二战中的表现仅次于德军。因为美国是“世界工厂”与“世界粮仓”,所以美军从来不用为装备、给养、燃料发愁,这是美军士气与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其次,美军是从容参战,准备充分,参战士兵都经受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军事素养较高。美军的弱点是作风散漫,官兵个性较强,战场抗命的事经常发生。美军毕竟不是为生存而战,压力不大,所以士气一般。此外,美军参战初期经验不足,吃了不少亏(如1943年突尼斯之役,美军在人员、装备、后勤绝对优势情况下被隆美尔成功反击,并溜掉了。)
从歼灭德军的数字来看,美军还不如苏军的零头,但美军的功劳不在于此。从1942年3月开始,英美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共出动各类飞机400余万次,投弹270万吨,对德国的军工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有力的支援了苏军。在1944年春P-51登陆欧洲战场前,由雷达、88高炮和优秀歼击机飞行员构筑的德军防空体系成了美英飞行员的死亡陷井,战损率高达30%。整个二战期间,美英盟军死亡飞行员25万余人,大部份死于执行对德轰炸任务,其中美军飞行员约10万人(占美军二战阵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美国海军对德日的封锁也颇具成效。此外,美军还有个大贡献就是充当演出队,当日军、德军看到叨着雪茄、喝着可乐、嚼着口香糖、长得膘肥体壮的美国大兵,反观自己脸黄肌瘦营养不良时,他们陷入了绝望,而盟军却已知道胜利属于他们。
苏军在二战中的表现颇受争议,从数字上看,苏军对德军的歼敌对比低于美军与英军,但考虑到东线德军战斗力与士气都强于西线,所以尽管苏军伤亡巨大,却仍不失为一支一流军队,战斗力起码比英军强。之所以伤亡巨大,最主要原因是苏军准备不足,战争初期损失了大部份经过训练的官兵,后来补充的新兵大多未经训练,直接穿上军装抄起枪就上战场。另一原因是苏军将领为了胜利从不考虑伤亡。苏军士兵就像是驴子领导下的一群狮子,士兵的勇猛与将帅的无能形成鲜明对比。俄罗斯民族的坚忍顽强与吃苦耐劳精神是无与伦比的,苏联那天文数字般的伤亡和面临的艰难处境,换上其它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早就垮了。当然,苏军的顽强一部份还得归功于希特勒错误的民族政策。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并非铁桶一块,抵抗意志瓦解的可能性很大,不少占领区的居民对德军并没有敌意,在波罗地海、西乌克兰、高加索等地,不少人甚至与德军合作反对苏维埃政权。但是德军并没有像对丹麦人、挪威人那样善待他们,苏联人民很快就发现了希特勒的狰狞面目,没有人想做奴隶,只有团结一心,血战到底。
英国人从来都是在外交谈判桌上而不是战场上去赢得战争,所以英军的表现总是不温不火,乏善可陈,不列颠空战的胜利、敦刻尔克奇迹、阿拉曼之战等更多的是英国的外交战略的功劳。英军的特点与美军相似,都是物质条件充足但士气与战斗意志一般,但英军在装备、给养、士气、单兵技能等方面又比美军都差一点。唯一可圈可点的是英国的海空军以巨大伤亡扼制了德国的军事潜力,有力的支援了东线的苏军。
意军纯粹是二战中的笑柄,这是支一无所有的军队,它最大的能耐就是拖后腿、帮倒忙。斯大林格勒,德军、罗军、匈军都在奋战,意军第一个拔腿溜走,结果战线打开一个缺口,致使德第6集团军被苏军包围。1943年,英美盟军决定对德国的软肋意大利动手,企图在此开辟第二战场。起初盟军进展顺利,西西里岛之役,意军一触即溃,争相逃命或投降,只剩下德军四个师帮意大利人保卫国土。随后盟军登陆亚平宁半岛,攻克那不勒斯,意军倒戈,加入反德阵营。因为多了意军这个累赘,盟军的好运到头了,而卸掉意军这个包袱的德军轻装上阵,组织起古斯塔夫防线,盟军受阻于此近一年,德军在意大利北部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在巴尔干,南斯拉夫和希腊游击队的最大军火供应商就是意军。当他们在德军那里吃了亏之后,就去意军那里找缴获,而意军几乎是有求必应,把德国援助的军火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游击队。从某种意义上说,伟大的意大利军队确实是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部分沦陷的省份有13个。按照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98.5%沦陷)、山西省(98.2%沦陷)、安徵省(81.9%沦陷)、浙江省(78.6%沦陷)、绥远省(71%沦陷)、广东省(70.3%沦陷)、湖北省(69.3%沦陷)、广西省(68.6%沦陷)、湖南省(68.4%沦陷)、江西省(63.5%沦陷)、福建省(18.5%沦陷)、贵州省(4.8%沦陷)、云南省(3.3%沦陷)。
另外,在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立了6个直辖市,分别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岛市和重庆市。除了陪都重庆市,其余5个先后沦陷。
从1895年日本人侵占台湾之后的50年间,中国只有8个省份没有落入日军之手。这8个省份分别是: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
最终结果:抗战期间,中国省辖市以上有效计算城市总计为:2072个。其中,省辖市12个、直辖市6个、县城1960个、厅州8个、盟旗8个、宗鹆78个。中国省辖市以上有效计算沦陷城市共计为:1001个。其中:省辖市11个、直辖市5个、县城970个、厅州8个、盟旗7个。沦陷面积最大程度总计为356108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7.2%。1945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沦陷区总面积为126.3万多平方公里(这个数据是社科院前院长胡绳“在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供的)。也就是说,从1895年日本人侵占台湾之后的50年间,在半个世纪的对日战争中,最大程度时,中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落入日军之手,日本投降时,尚有13.2%的国土面积被日军占领。中国官方文献所称的“大半个中国沦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另,中国有很多书籍杂志以及一些网站上宣称"在抗战期间中国有1500多个城市沦陷"。我不知道这1500多个城市究竟从何而来? 
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决定在中国成都修建机场,作为美军飞机轰炸日本的基地。蒋介石动员了45万民夫在不用任何机械的情况下,仅用60天修建成了机场。机场建成后,蒋介石给罗斯福送去了帐单,要求美国支付机场建设费用8亿美元。罗斯福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大怒:“修个机场要这么多钱吗?简直成了无赖欺诈!”利用战争向美国伸手要钱,这让美国人十分反感。
管辖河南战区的汤恩伯将军,借战争之名向农民征收“特别税”,把农民的最后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汤恩伯的苛税加上天候不好,造成了1942年到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当时河南农民有这样的口头禅:河南两大害,黄河和汤恩伯。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到河南采访报道了那里饿殍遍地,人吃人的惨状。河南大饥荒的报道在《时代周刊》刊登后,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美国人很反感中国政府不顾民众的需求,强征老百姓口粮的作法。宋美龄看到《时代周刊》的报道后大怒,认为有损于中国政府的形象,要求《时代周刊》解雇写该报道的记者,但被《时代周刊》拒绝。
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向蒋介石问起河南大饥荒的情况,蒋介石却对此话题表现的十分冷漠。罗斯福在开罗会议后说:“对于中国民众的悲惨状况,中国政府明显缺乏应有的同情心”。
客观的讲,以中国当时的军事力量是很难打败日本的,军事技术几乎相差一个世纪,当时中国在正面战场上几乎没打过什么胜仗,中国八年抗日才打死那么一点日本兵,还不如美军对日作战几个月的战绩,而且美军都是全歼日本精锐部队。即使当时中国真的把陆地上的鬼子消灭干净了,也无法打败日本的联合舰队和空军,更没有能力打到日本本土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和潜艇的活动对日本的打击很致命(几十万吨炸弹谁都受不了),日军的海岸线被美军太平洋舰队全部封锁,特别是两颗原子弹直接导致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所以美军的参战对二战的局势起了决定性作用,(当然还有苏联出兵东北,但那时日本已经被美国打得奄奄一息),可以说美国是中国的救星和朋友。日本在中国的投降很大程度上出于美军的军事压力,而不是怕中国,这也是日本现在为什么对美国马首是瞻而对中国丝毫没有悔过之意的原因了,因为日本这种民族只佩服比他们强大的国家,一旦觉得对手比自己强大就会像狗一样的顺从,明治维新就是个例子,至今他们仍不承认输给了中国。所以,如果当时美国不参战,整个二战局势都有可能改变,不仅中国会亡国,日本一定会在灭亡中国之后进攻苏联,和德军会师莫斯科,再和德国一起打欧洲,再会师美国。轴心国取得战争的胜利,现在的国际局势将另当别论了,不光是中国,所有同盟国都将成为轴心国的殖民地。
苏联,美国,英国这三个国家是二战胜利不可或缺的最大力量,没有美国的军事生产能力,英国和苏联不可能支持这么久,没有英国坚持,美国就不可能开辟第二战场,没有苏联消灭德国80%的军事力量,英美也不可能打败德国。
中国是可有可无的国家中贡献最大的,许多愤青认为如果没有中国拖住60%的日本军队,日本可能在1941年冬苏联最困难的时候进攻苏联而导致二战失败,这是不可能的,如果1937年中国投降的话,为什么关东军要拖到1941年才开展对苏军事行动,事实上诺门坎之战已经证明关东军不会拖这么久。第二,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只有德国的15%左右,而且集中在日本国内,中国投降只能给日本提供粮食和煤炭等工业原料,连日本最急需的石油也给不了。所以攻下中国日本最大的目标还是东南亚,那么势必就要与英美产生激烈冲突,这时愤青又会指出把日本在中国的大量兵力转移到太平洋可以扭转局势,这又完全是扯淡。太平洋战争靠的是海军和空军的力量,海军和空军要依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这一点美国远胜于日本。美国选择的一条进攻之路是从马绍尔群岛至马里亚纳群岛再到小莅原群岛的中太平洋方向,这条路上岛屿不多。而海军和空军的作用犹为重要。如果不是麦克阿瑟要到菲律宾出风头,美军完全可以直接进攻日本本土,事实上在1944年日本已经开始抽调大量精锐部队前往太平洋前线,留在中国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但在美军的跳岛战术下全被活活饿死。所以中国虽然拖住大量日本部队,但对战争进程贡献不是决定性的。
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8月10日对日本宣战、阿尔巴尼亚(法西斯傀儡政府)1941年10月17日对英国宣战、暹罗(今泰国)的投降派政府1941年12月11日与日本签订攻守同盟,并于1942年1月对英、美宣战。
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毛泽东共产党在干什么?延安整风运动从1941年5月开始至日结束,共计3年多时间。参加整风学习的干部,共计1万2千余人,包括全党全军范围的高、中级领导干部。不到前线抗战,跑到延安躲起来搞整风!
1993年,由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民党 ──
一九三七》一书,和中国大陆出版的其它国民党抗战研究著作,已经对蒋介石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的伟大精神和英勇行为,予以了公正的歌颂。&历史的事实是,蒋介石不但自始至终地坚持抗战,而且自始至终都在顽强地领导着抗战。他总是亲临前线英勇沉毅,最后撤退以身效行,甚至数次险被敌人所害的事迹,已使今日的中国大陆人民感慨万端。还原历史真相,引起了大陆人民深刻的历史反思,并在更高的历史高度对中华民国整个历史进行再认识和再认定。
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民党 ──
一九三七》一书透露:国民革命军在八年里,抗击着日军所有的甲级作战师团,打了22场大型会战、1117
次大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斗。击毙日军48万3708人,击伤日军193万4820人,其中击毙126名日本将官(中国统计之歼敌数字不可尽信,此数字为日本厚生省之统计,更为真实确切。中日战争中,共129名日本将官阵亡,只有其中3名被八路军击毙,包括阿部规秀中将)。此外,抗战期间国军队亦首次组成远征军,
到缅甸与英印军共同与日军作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且屡有胜果。美国联络参谋组组长吴德赞扬说:“中国军队耐受困苦的精神和作战的勇敢,都是世界上少有的。”
刘凤翰(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分析》(香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一文指出,抗战期间,国军的数量与共军相比一直占绝对优势,敌后战场国军留下的正规军建立的游击队,是共军游击队的2.6倍,枪支数为4倍,作战次数为402倍,共军游而不击,浑水摸鱼,到处掠夺民间武装力量,壮大自己。正面战场共军除参加太原会战及平型关击破日本一个运输队(百余人)外,其他皆国军所为。
张存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的文章《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研究》(台湾中华军史学会主办“纪念七七抗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认为,菲律宾华侨于抗日期间组建六支游击队,除了一支为中共党系外,其余皆为国民党系。
毛泽东给蒋介石的一封信:“.....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
  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此次,敝党中央六次全会,一致认为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此阶段之特点,将是一方面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必更加进步,而其任务在于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全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
  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惟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之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之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人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之目的。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同志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先生面陈。
  此时此际,国共两党,休戚与共,亦即长期战争与长期团结之重要关节。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逐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
  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
  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
毛 泽 东 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根据&国民政府国防部1947年10月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总共牺牲三千七百万人。国民党军队作战消耗合计322万7926人,其中阵亡132万8501人,负伤176万9299人,失踪13万0126人;因病消耗合计93万7559人,其中死亡42万2479人,残废19万1644人,逃亡32万3436人。两项合计为416万5485人,牺牲是巨大的。其中国军陆军阵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
国民革命军的损失按时间划分如下:
日一12月,损失447114人
1938年 1月一5月,损失 342526人
1938年6月一11月,损失225100人
1938年 11月一1940年2月,损失404653人
1940年3月一1941年11月,损失972851人
1941年12月一1945年9月,损失789646人
合计3211418人(与上述数字略有出人)
除了国民政府军事力量外,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规军事力量还损失了584267人。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的损失,但不包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共武装力量的损失。具体损失构成如下:
阵亡160603人
失踪87208人
被俘45989人
负伤290467人
根据以上资料,中国正规武装力量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死伤总数为3800346人,其中:
阵亡 1484874人
失踪、被俘 263323人
负伤2052149
在非战斗伤亡方面,从1938年-1944年,国民革命军各级医院一共收容了病员1378526名(同时收容的伤员为665353人),其中因病死亡的人数不详。根据各种资料估测,同时考虑到战时医疗条件的极端恶劣,中国正规军队在8年抗日战争期间的死亡人数包括伤死和病死人员在内,至少在200万左右。其中不包括尚未送到军队便已冻饿而死的壮丁和各种非正规武装力量的损失。
据日本厚生省统计,从日-日,14年的时间,日本因战争共死亡大和族军人117万名,非大和族军人(军属)68万名(主要在菲律宾死亡居多),所以二战日军共死亡185万8000名。(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年战死4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