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户丧葬费病死有丧葬费吗

息县五保丧葬费政府不管 “死一个顶一个”谁顶谁买单
来源:映象网
73岁的五保老人张敬宇(音),和无力支付3000元费用与五保无缘的65岁弟弟张敬宝(音)家里只有一张简易床
符合条件还没享受五保供养农民简陋的居住环境
  映象网讯(记者 辛鹏 实习生 彭莹莹)本网11月26日以《息县:五保供养定指标&应保尽保竟成“死一个顶一个”》为题,对息县五保供养定雷人指标,符合五保条件农民应保未报进行了报道。采访过程中,当地五保对象不约而同的提及申请五保需“交费”,数额从1100元到3000元不等,且没有收取凭证。按国家相关规定符合条件农民申请享受五保待遇不收取任何费用,这笔钱是谁在收取?最终又流向了哪里?
  农民:“你不交钱,人家不给办”
  “掏了1100, 村里拿去了,说交到乡里,乡里说交给死那个人的,买人家那个本。” 曹黄林镇曹黄林村民夏立新两年前办理五保,至今对当时交钱的情况记忆犹新:“你不交人家钱,人家不给你。”
  &&& 曹黄林镇马寨村62岁村民陈学建申请五保两年,终于等到一个指标,前一段时间把申请材料交给了村会计,同时交出去还有自己借来的1500元钱。为什么办五保还要交钱老人并不清楚,但他知道“不交钱办不来”。
  68岁的东岳镇石菜园村村民鲁克志,两年前申请到五保供养,当时交了1500元钱;65岁的同镇街村村民徐继来如今还在等待下一个五保指标,两年后的今天他要交的费用是2000元。
  在白店乡米围孜村,65岁张敬保(音)办理五保需要支付的费用高达3000元,无力支付已令他望而却步。
  民政部门:“交的是丧葬费” “县财政没安排这一块儿”
  农民申请五保交到村里的钱流向了哪里?是否象曹黄林镇村民夏立新所说“交给了死的那个人”?
  曹黄林镇民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申请五保 “死一个顶一个”,农民交的这个钱实际上是“被顶的那个人”的丧葬费,“如果不交这个钱也可以办理,但需要再等上一年。”
  而这种说法同样在县民政局得到证实,县民政局农村低保五保中心主任夏永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存在的困境就在这儿,人死亡以后国家规定一次性发放一年的供养金作为丧葬费,县财政没有安排丧葬这一块儿,我们只能延续发放一年的供养金作为他的丧葬费。”
  因为五保供养定指标,五保申请“死一个顶一个”。因为政府不管丧葬费,五保申请者需要交纳“顶一个”的丧葬费用。
  而农民五保申请交费数额各不相同,是因为“被顶者”的丧葬费各有差异,还是这笔一开始就没有收取凭证、失去监管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所致不得而知。
  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内容包括办理丧葬事宜。《河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的,一次性支付其原享受的1年供养金,作为丧葬补助费。
  记者了解到,息县每年死亡的五保供养对象一般在200人到300人之间,按每个人丧葬费2200元来计算,本应由政府保障,而如今转移为五保对象买单的五保丧葬费保守统计为每年44万元。
  编者按:农村五保供养,是我国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农民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一种政府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中最困难、最特殊的弱势群体,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不折不扣、应保尽保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 是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基层政府、有关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也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息县在五保供养工作上“定指标应保未保”、“不管葬应保不保”,显然与中央的精神背道而驰,也与当下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格格不入。&老吾老及人之老,息县五保老人还有哪些不公平遭遇,在信阳市的其它地方五保老人是否有同样的烦恼,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新浪微博(映象网信阳频道)参与互动或通过热线邮箱()提供线索。
  相关新闻回顾:
  息县:五保供养定指标&应保尽保竟成“死一个顶一个”
  映象网讯(记者辛鹏)11月7日,本网以《申请五保三年“无指标” 盖章起争执倒毙村长家》为题,报道了息县八里岔乡张山头村66岁村民易立财申请五保三年无果,村长张宝昌解释原因时说,“上面给村里的五保指标只有八个,前几年一直满员。”报道发表后,又有多名当地群众向记者反映,受指标限制符合条件却不能及时申请到五保。
  息县五保供养是否存在“指标”?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死一个顶一个”,申请五保唯有等
  曹黄林镇位于息县最南端,与易立财所在的八里岔乡相邻。63岁的村民夏立新拿着自己的五保证告诉记者,自己满60岁那年到村里办五保,村里干部说要“死一个顶一个,现在顶不到。” 前年同村一个五保老人去世了,终于“顶一个”办了下来,这让自己多少觉得有些尴尬。“这点事你不知道多难搞,不死顶不到,不是一个村的还不行。” 夏立新说。
  “我这就才领两年的钱,早就申请了。老家伙不死,年轻人添不上。”和夏立新有着同样经历的息县东岳镇村民鲁克志已年近古稀。
  东岳镇位于息县北部,距县城35公里,与曹黄林镇隔城相望。65岁的街村村民徐继来无儿无女,自家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和老伴儿借住在同村亲戚外出打工留下的房子里,四亩土地几乎是老两口全部的收入来源。想到年老无依,徐继来两年前就找村干部申请五保。“他说现在没那个指标,等有指标就给你弄上了。”这一等就是两年,老人不知道自己还需要等多久,他能看到的是自己和老伴儿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卢凤忠,东岳镇石菜园村,62岁;夏文德,曹黄林镇夏李洼村,63岁;陈学建,曹黄林镇马寨村,62岁;张敬保(音),白店乡米围孜村,65岁……他们和上述老人一样,在或奔波或困顿或失落中期盼着下一个五保指标的到来。
  “上面不给指标”,超出范围不申报
  群众提到的五保供养指标是否确实存在?记者来到息县东岳镇民政所,所长李春文和一名于姓工作人员接受了采访。
  记者:“咱们镇现在五保对象有多少?”
  工作人员:“260个。”
  记者:“去年呢?”
  工作人员:“前年258个,一直都这样,去年增加2个。”
  记者:“人数基本没有变化?”
  工作人员:“一直没变化,都在这个原数范围内,死亡的可以调整。其它乡不也是那样嘛,一直没有变化。”
  李春文:“现在人不死就找不出符合条件的,就是说上面不给这个指标,就在这个圈里头,死一个才能添一个,现在有啥办法,头疼死。”
  记者了解到,尽管东岳镇20个行政村符合五保条件的人员远多于260人,但受指标限制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更迭变换,超出指标范围的五保申请不能审核上报。
  在曹黄林镇,民政工作人员面对同样的问题这样说:“镇里的五保人数从2009年到现在283人一直都没变过,整个镇够条件还没排上的五保对象现在还有80多个。”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申报就兑现”,五保统计却数年不变
  就息县五保供养是否存在指标,县民政局农村低保五保中心主任夏永答复记者:“五保户条例要求的是应保尽保,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只要是他符合农村五保户的条件,按照条例要求符合条件,乡镇的一申报,我们就给他兑现发放供养金。”
  但据息县民政局提供的2011、2012、2013三个年度五保人数统计表显示,息县20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三年来五保供养人数保持不变,其它乡镇人数变化在三个以内,全县合计人数只增加了3个。其中2011年度全县五保人数4874人,2012、2013两个年度的五保人数统计完全相同,均为4877人。
  结束采访返程,已是下午五点多钟,落日在天际弥留,夕阳如血。
责编:彭莹莹
进入3月份了,天气也渐渐回暖,厚厚的棉衣已经不能再为我们遮挡我们的脂肪,所以,爱美的大家,3月,一定要动起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个很好的养生季节,来和小编一起学学养生攻略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保户丧葬费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