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材料一说明民国初年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福建省连城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
下载积分:310
内容提示:福建省连城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7:22:5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1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福建省连城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
官方公共微信您的位置: >
会员服务区
2013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卷(九上1~4)
发布时间:  作者:漆志明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数:5694
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
&&&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 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2. 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梭伦改革
3. 《马可·波罗行纪》载:苏州店铺林立,商贾众多,苏州人具有商业才能,对那些来这里经商的异乡人一视同仁。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马可·波罗长期定居苏州&&&&&&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江南地区
C.当时苏州的商业比较发达&&&& &&D.欧洲商人纷纷来华进行贸易
4. “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5. 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财富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B.航海家们的探索和冒险精神为新航路的开辟起了推动作用
C.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客观条件
D.葡萄牙王室是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支持力量
6. 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7.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
&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 &&&&& 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8.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4至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马克思语)。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在社会上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化、艺术作品和历史的运动,重新研究已被湮灭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它是资本阶级在意识形态的反封建制度斗争。
&&&&&&&&&&&&&&&&&&&&&&&&&&&& ——《川教版九年级教参》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损失只字未提。——《川教版九年级教参》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民主共和制没有真正实现,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参照西方国家经验之后,认为中国也要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文化作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突出这一核心思想的艺术肖像名称是什么?
“认为中国也要一个文艺复兴运动”指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2分)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前犯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我国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
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 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评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D B C A D && B C A
10.(1)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 (2)三权分立(或民主共和政体)。
&& (3)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重大成就:1982年新宪法、《民法通则》、《刑法》(任答一例)
(4)趋势: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或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
启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等。(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教学资源网站顾问:龚奇柱 站长:蒋国化 QQ: 邮箱:
&2005-&&川教社历史课程网&&版权所有|&更新时间: 12:29&|&来源地:安徽省&|&来源:转载&|
收藏到: |
资料类型:
适用地区:
评价资料可获得5%返点奖励哦(仅限使用点数下载的用户)。
我知道了,下次不再提示。
阅读:13次 下载:1次 发布人:  审核人:
提示:此资料已被改为免费资源,可免费下载!>>
&Copyright 1998 - 2013 TL100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雪域西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1 | 京公网安备号 顺义区北务镇龙塘路南侧 010-邢台一中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30、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31、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3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
邢台一中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30、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31、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3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3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34、老舍名剧《茶馆》中的小人物李三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对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袁世凯当政,民不聊生
C.民主道路,曲折复杂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3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36、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A.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37、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38、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将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哪些场景 ①1916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抑郁而终 ②1918年,胡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 ③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④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D.②③④ 39、毛泽东说:“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前面这部分材料”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五四运动
C.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D.北伐战争 40、“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B.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41、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42、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中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日本人 A.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B.想对中国地理学开展学术研究 C.已占领了中国广大领土
D.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4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4、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45、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 46、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47、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此组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大清国龙旗
③五星红旗
A.图①具有君主专制统治的色彩
B.图②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图③确定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①②③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48、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49、1957年夏,毛泽东在上海接见文艺界人士,座谈时翻译家罗稷南提问:“要是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么样?”毛泽东十分认真地思考片刻,回答:“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鲁迅永远是一位自由的斗士
B.毛泽东发展了他的的斗争哲学 C.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尚不健全
D.文化大革命使人们失去言论自由 50、我父亲有一同事,因上课时挥舞教鞭用力过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被打成“反革命”,不久就被枪毙了。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种现象毫无历史根据 ②据判断,这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 ③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④表明当时阶级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②③
D.①②④ 51、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六大 52、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5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54、环球时报记者李洁思台湾报道:日,陈水扁卸任后首度以 “被告”身份出庭。一位老伯伯从背后一记“无影脚”踹了陈水扁屁股,声称:“我是代表十几亿中国人踹陈水扁。”这说明 A.“一国两制”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识
B.“台独”势力在台湾已经受到法律的严惩 C.“台独”不得民心,受到人民的唾弃
D.国共两党已经实现第三次合作 55、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因此“一国两制”构想在三个地区实施的内容不完全一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归祖国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制度不变
B.我国要对“三地”恢复行使主权
C.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都享有高度自治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分)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8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图片中两个机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民国初年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2分)你认为它的确立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体现出的原则、政体有何相同之处?(3分)依据材料三总结1954年宪法在制度上有何创新之处?(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明清以来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4分)
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D B A C
6―10 C D A A D
11―15 A C D A B
16―20 B D B C C
21―26 A C D B C B
二、材料题: 27(1)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2分) (2)共和体制。(2分)影响: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3)相同:都确立主权在民原则、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共和制。(3分)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4分)
5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63等内容。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邢台一中
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河北省邢台一中 2011---2012 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 8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河北邢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邢台一中
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  学年河北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邢台一中
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命题...  河北省邢台市学... 暂无评价 5页 免费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20.....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学年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满分 100 分 时间 ...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邢台一中
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数学试题...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册数学(沪...河北省邢台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数学试题 隐藏&& 第Ⅰ卷(...  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政治试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河北省邢台市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是怎样确立的?用史实说明,和英国的新制度相比,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怎样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表现:......2.问答题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举措: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从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到明确反帝、谋求中华民族解放。
4.问答题 政体形式:民主共和制。设计: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议员由各地选派产生;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国务员;总统有权......5.问答题
定义:最高权力属于整个社会集体、每个公民对最终主权都有发言权、每个公民都参与政府管理;
方式:建立代议制政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购原材料的依据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