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要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报告吗

导读:2.6.1地下水类型及其赋存条件,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和下伏基岩裂隙水,本报告不作详细评价,具统一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以及毗河河水,以地下迳流方式通过含水层下部排出场外,2.6.2地下水埋深及水位变化幅度,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1.10~4.30m,部分地段地下水埋深异常,本区地下水年变幅约1.00左右,常年最高地下水位在453.0 2.5.2.6⑧卵石:黄褐色、青灰色,湿~饱和。骨架颗粒由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石英砂岩、灰岩和辉长岩等组成,呈中等~微风化,亚圆~圆形,一般粒径20mm~120mm,大者达160mm,孔隙中充填砂砾和少量粘性土。卵石层顶板埋深1.50~6.70m,局部地段裸露。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厚度大,密实度有从上而下增强的趋势,现根据卵石含量和动力触探曲线特征,可划分成如下四个亚层(力学分层): ⑧1松散卵石:N120≤3击,卵粒粒径一般25~50mm,含量50~55%,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上部或夹于其中。 ⑧2稍密卵石:3<N120≤6击,卵粒粒径一般30~60mm,含量55~60%,呈透镜状、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上部或夹于其中。 ⑧3中密卵石:6<N120≤11击,卵粒粒径30~80mm,含量60~70%,主要以层状分布,局部呈透镜状分布。 ⑧4密实卵石:11<N120≤14击,卵粒粒径30~90mm,含量70~85%,主要呈层状分布。 2.5.3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基岩 2.5.3.1⑨粉砂质泥岩(K2j ):褐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长石、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 泥钙质胶结。根据钻探揭露该岩层可划分两个亚层: 2.5.3.2⑨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石状,少量柱状,RQD=5~15%。该层较薄,厚度0.50m左右,连续分布。 2.5.3.3⑨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基本完整,岩质较为新鲜,岩芯多呈柱状,RQD=70~85%。该地层分布连续,本次钻探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0.20m。
2.5.3.4⑩中风化砂岩(K2j):灰白色、紫红色,厚层状构造,粉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碎片和碳酸盐矿物等组成。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新鲜完整,岩芯呈长柱状、柱状,节长20~60cm,RQD=80~90%。和粉砂质泥岩呈互层产出或夹于其中。 以上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02~128)。
2.6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2.6.1地下水类型及其赋存条件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和下伏基岩裂隙水。其中下伏基岩透水性差,具隔水的特征,基岩中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本报告不作详细评价。 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具弱承压性,具统一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以及毗河河水。以地下迳流方式通过含水层下部排出场外,少部分以蒸发方式排泄。杂填土层、素填土、耕土、粉质粘土层及粉土层为弱透水~隔水层;粉砂层、细砂层、中砂、卵石层属强透水层,水位随季节性变化。 2.6.2 地下水埋深及水位变化幅度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1.10~4.30m,相应高程介于448.71~451.93m,最大高差约3.21m,由于受场地附近降水影响,部分地段地下水埋深异常。从观测数据看,正常水位埋深在450.00~450.50m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调查访问,本区地下水年变幅约1.00左右,常年最高地下水位在453.00m左右。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含水层砂卵石渗透系数K=15~20m/d。 2.6.3 环境水腐蚀性评价 为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在ZK68、ZK99、ZK175和ZK200钻孔中各取水样1件进行水质分析,按Ⅱ类环境类型并结合地层的渗透性,对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第12.2节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判(详见表2.6.3)。根据判定结果: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2- 3〃SO4-Ca2+〃Mg2+型水,对砼及砼中钢筋均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7不良地质 勘察场地地势开阔,无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岩溶、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地基无暗浜、古河道、大的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有淤泥软土,但位于拟建建筑物基础埋深范围内,基坑开挖时大都可清除,故不会影响拟建物建设,场地内无膨胀性土和湿陷性土等其他特殊性土分布。 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3.1场地的地震烈度及设防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附录A区划,本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结构及构造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3.2场地地基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 3.2.1 地基土类型 本次勘察选取了19个钻孔进行面波法波速测试,其测试成果详见附件《波速测试报告》,对各土层测试成果指标统计分析见表3.2.1,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第4.1.3款,场地内素填土剪切波速为Vs=135.48m/s、淤泥为软弱土;可塑状粉质粘土剪切波速为Vs= 222.29m/s、稍密状粉土剪切波速为Vs= 218.36m/s、松散状细砂剪切波速为Vs= 242.83m/s,三者为中软土;中砂剪切波速为Vs= 268.98m/s、松散状卵石剪切波速为Vs= 276.87 m/s、稍密状卵石剪切波速为Vs=335.45m/s、中密卵石剪切波速为Vs= 303.67m/s、密实卵石剪切波速为Vs=476.94m/s,四者为中硬土。粉砂质泥岩和砂岩为坚硬土。
3.2.2 场地类别、卓越周期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第4.1.5款和4.1.6款,据该场地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见附件波速测试报告)进行统计,该场地地基土的等效剪切波速Vse=298.95m/s,卓越周期Tg=0.132s,上覆盖层厚度为8.50~11.20m,根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表4.1.6和表5.1.4-1,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特征周期为0.35S。 3.2.3 场地抗震分析 场地覆盖层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98.95m/s,为中硬场地土,场地开阔、平坦,区域上属地壳稳定区,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无断裂通过,处于抗震有利位Z。 3.2.4 地基土抗震液化特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震设防烈度虽然为6度,但拟建项目大部分为高层乙类建筑,对液化沉陷敏感,本次勘察依据规范要求对拟建场地内饱和粉土、粉细砂按7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场地局部地段分布为粉土、细砂和中砂层,均位于常年最高地下水位之下,处于饱和状态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4.3.3~4.3.5款、《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附录P,对其地震液化特性作如下分析: 3.2.4.1初步判别 根据土工试验,粉土层中粘粒含量介于5 %~10. 0 %间,均小于规范10. 0 %的标准,饱和状态下有液化的可能,应根据标贯测试成果作进一步判别。XX地区中砂层判定为不液化土层,饱和砂土和砂质粉土总厚度小于1.00m,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卵石层中砂夹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综合以下几点,仅对卵石层之上厚度≥1. 00m的细砂和粉土层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作进一步判别。 3.2.4.2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及液化等级 根据饱和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相比较,前 者小于后者时为液化土层,反之为不液化土层,具体计算见下表3.2.4.2。
由表可知场地内饱和粉土具轻微液化现象,饱和细砂具轻微~中等液化。 4、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选用及岩土参数建议值 4.1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本次勘察为获取各地基土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承载力等定量评价指标,在细粒土和砂土中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测试,并按规范采取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在基岩中采集样品作室内单轴抗压试验;在卵石层中进行连续性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对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第14.2节有关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见表4.1-1、表4.1-2、表4.1-3和表4.1-4。 岩土参数统计原则:评价岩土参数性状的指标,如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饱和度、相对密度等取平均值;其他指标取标准值或根据平均值依变异系数的大小作适当调整;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统计,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4.2各地基土主要岩土参数建议值 本次勘察依据所进行的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成果,结合XX地区已有的研究成果、工程经验,对本场地所分布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综合分析后确定地基土主要岩土岩土参数建议值,详见下表4.2。 注:带*为经验参数 5、岩土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5.1场地的稳定性及建筑物的适宜性 前述(第2.4节)区内在上更新统至今,沉降活动大为减弱,且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弱,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稳定区。就区域构造稳定来讲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境中的地震稳定区,对高层建筑无不良影响。
XX地区是地震波及区,不论周围松藩、平武的强烈地震或邻近周围地震波及到XX,最高烈度在7度以下,而按7度设防安全是有保证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附录A区划,拟建场地地震设防烈度虽然为6度,但拟建项目大部分为乙类建筑,对沉降较敏感,故应按7度进行抗震设防。 拟建场地属Ⅱ类建筑场地和中硬场地土,场地内无断裂通过,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第四系冲洪积层厚度不大,基底为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基岩,钻探揭露发现:岩体为中~厚层状,完整、强度较高,故场地稳定性较好。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处于抗震较有利位Z。 综上,拟建场和地基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 5.2地基土力学性质评价 由各土层进行的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结合拟建物上部结构荷载及变形要求,对场地内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性质作如下评价:
5.2.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l 4) 杂填土: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差,系新近堆积而成,局部分布于浅表,属不良地基土,基坑开抗时将被清除,不能作基础持力层。 5.2.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al+pl 4) 5.2.2.1淤泥:软~流塑状,孔隙比大、含水量高,为欠固结土,力学性质不良。无实际工程意义。 5.2.2.2粉质粘土:可塑状,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4.76Mpa,压缩系数αν1-2平均值为0.41,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5.62击,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属力学性能一般的中等压缩性土。有一定力学强度,但不能作拟建高层建筑基础持力层。场地内厚度变化大,局部尖灭。 5.2.2.3粉土:中密状,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5.75Mpa,压缩系数αν1-2平均值为0.31,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5.44击,承载力特征值取135Kpa,属力学性质偏低的中等压缩性土。场地内分布不均,层薄且变化大,工程性能不良,不能作拟建高层建筑基础持力层。
5.2.2.4粉细砂:松散状,标贯击数为5.20击,承载力特征值取110Kpa,力学强度低,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层薄不稳定,为不良地基土,不能作基础持力层。 5.2.2.5中砂:稍密状,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力学强度中等,分布于卵石层上部或夹于其中,不能作拟建高层建筑基础持力层,做下卧层时应满足强度验算要求。 5.2.2.6卵石:卵石层在基础埋深以下以稍密、中~密实卵石层为主,具承载力高、压缩性低的特点,工程性质较好;根据各建筑物基底压力大小,在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选取稍密卵石、中~密实卵石作基础持力层。对局部松散卵石软弱夹层,需采取换填或高压注浆加固处理。 5.2.3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基岩 5.2.3.1粉砂质泥岩:厚层状构造,岩石抗风化能力弱,属软质岩,为可软化岩,具遇水软化的不良性。 强风化:属极软岩,容许承载力为500KPa。力学强度较好,变形量小,但层位不稳定,揭示厚度0.50m左右。 中风化:属软质岩,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容许承载力800KPa,力学强度好,厚度大、层位连续稳定。最大揭示厚度10.20m。 5.2.3.2粉砂岩:厚层状构造,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属较软~较硬岩,为不软化岩,水理性较好。
强风化:属较软岩,容许承载力为800KPa,变形量小,但层位不稳定,揭示厚度0.50m左右。 中风化:属较硬岩,容许承载力为1800KPa,力学强度好、变形量小,层位连续稳定。 下伏基岩埋深在8.50~11.20m间,产状平缓,力学强度好,层位连续稳定,是理想 的基础持力层。 5.3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 5.3.1基础选型分析 拟建物按7度进行抗震设防,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在 地震区基础埋Z深度必须满足地基强度和稳定性要求,采用天然地基时,不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一般为1/10~1/12,采用桩基时,不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桩的长度不计在埋Z深度内)。 天然地基方案:拟建场地内卵石层顶板埋深1.50~6.70m,其埋深与基础要求埋深相适应,基本不存在超挖情况。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埋Z深度的同时,基底一般为稍密以上卵石层,地基强度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但另一方面卵石层具密实度变化大、软弱透镜体多、均匀性差的特点,局部地段存在松散卵石、砂透镜体或砂夹层,可进行下卧层的承载力及沉降量验算后权衡分析,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予以解决。鉴于此,拟建高层建筑采用以卵石层作直接的天然持力层的筏基方案是可行的。 桩基方案:据钻探揭露场地内覆盖层厚度为8.50~11.20m,按规范要求的基础埋深开挖后,卵石层厚度一般在6~8m间,从场地内卵石层的各亚层的分布情况来看,卵石层下部均为中~密实卵石层,局部为极密状,呈透镜体或层状分布。若采用预制桩、沉管灌注桩及管桩方案,以中密~密实卵石为桩端持力层,桩长大都在3~5m间,无桩基实际上意义,另方面成桩时难以穿透上部中~密实卵石透镜体,且桩长难以控制,裁桩易造成预应力释放,故不适宜采用。 近年来,人工挖孔扩底墩式基础在本地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也是可供选择的基础方案,特别是大跨度柱网下采用一柱一桩更显其优越性,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质量易控制等优点。但对本工程而言,宜选择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或中风化粉砂岩为桩端持力层,场地内下伏基岩顶板起伏不大,墩身长度易控制。场地内地下水埋藏浅,施工中将进行大深度的降水,而含水层水量丰富,涌水量大,降水难度大姑且不说,但由于降深大波及面广,因地下水大面积降低发生地面沉降而导致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从而引起新的环境地质问题,此方案虽可取,但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及成孔施工中人员安全。 经过全面分析认为:拟建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和天然地基土的箱形或筏板基础方案仍是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方案。按规范要求,对于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对于拟建11层的建筑不小于2.60m,对于14层的基础埋深不小于3.10m,对于16层的基础埋深不小于 3.50m,对于18层的基础埋深不小于3.90m;对于桩基方案:基础埋深(不计桩长)对于拟建11层的建筑不小于2.20m,对于14层的基础埋深不小于2.60m,对于16层的基础埋深不小于2.90m,对于18层的基础埋深不小于3.30m。 5.3.2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方案评价 该工程主要由19幢高层建筑构成,分别为11层、14层、16层和18层,初步估算其荷载为220KPa、280KPa、320KPa和360KPa。少数拟建建筑物(13#楼)与地下室相连,地下室埋深具统一高程,据初步设计方案:地下室埋深在-5.40m(±0.00标高453.95m),地下室统一基底标高为448.55m。其他建筑物基础埋深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地基土强度作相应调整。 拟建物1#楼、2#楼、3#楼、4#楼、5#楼、6#楼、7#楼、8#楼、10#楼、13#楼、14#楼、15#楼、16#楼、17#楼、18#楼和19#楼按建议基底标高开挖后,基底土大部分揭露为稍密、中密或密实卵石层,局部地段为松散卵石层,稍密卵石经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故建议以稍密、中密或密实卵石层为持力层的筏基方案。 5.3.2.1 1#楼 由工程地质剖面图可知:卵石层埋深在2.00~4.60m间,标高449.02~451.16m间;地下水埋深2.80~3.60m,标高449.34~450.93m。建议基底标高设在449.00m,相应基础埋深(相对地面)4.16~4.91m,按此基础埋深开挖,基底下以稍密卵石为主,局部地段为松散卵石、中密~密实卵石,局部地段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松散卵石下卧层。基底位于地下水之下,基坑开挖时应进行人工降水和支护措施。 1、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8.2.4款,选取在基础宽度方向岩土参数差异性较大的剖面98-98′和99-99′进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1)按持力层层面坡度的均匀性评价,见表5.3.2.1-1。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第5.2.4款计算 fa= fak+ηbγ(b-3)+ηdγm(d-0.5)
式中:ηb、ηd查规范表5.2.4得ηb=3.0,ηd=4.4;
γ―基础底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以下取浮重度,松散卵石层取10.5KN/m3;
γm―基础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考虑场地最高水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细粒土地下水之上重度取19.30 N/m3,平均厚度为3.50m,最高水位取0.50m,地下水之下细粒土取浮重度γ=(ds-1)γw/(1+e)=9.70 KN/m3,加权平均值为10.80KN/m3;
基础宽度: b=16.00m,大于6.00m,计算时取b=6.00m;
基础埋深:取平均值4.50m; fa = 160+3.0×10.5×(6.00-3)+4.40×10.8×(4.50-0.5) =444.58KPa 2)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附录A.0.1款进行计算。 fu?12????b???q?q?0d??c?cck 基底下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取φk=28°,粘聚力标准值取Ck=0°。 fu=1/2×16.72×0.936×6.0×10.5+14.72×1.092×10.8×4.5+0
=1274.18 KPa 若安全系数取K=3.00,地基承载力(松散状卵石而言)特征值fa分别为444.58 KPa424.73KPa。 3)基底压力计算 根据设计提供的单幢建筑物荷载(包括活荷载),初算基底压力,设计时应考虑各种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第5.2.1~5.2.2款: Pk=(Fk+Gk)/A 式中:Fk―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0.000) 竖向力值,
Gk―基础自重及基础以上土重。 Pk=220+16.0×100.65×4.50×20/16.0×100.65=310KPa 根据两规范公式验算,松散状卵石层经基础深宽修正后其地基承载力能满足上部结和不利因素及偏心作用,应详细核算平均压力、基础边缘最大及最小压力值。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专业文献、资格考试、外语学习、文档下载、办公文档、行业论文以及住宅小区超高层建筑群地下室岩土详细勘察报告等内容。本文共6页
相关内容搜索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淤泥地质勘察报告
,内容来自筑龙网相关的培训课程、论坛帖子、行业资讯等。筑龙网为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建筑工程学习。交流平台,超过1000万设计师、工程师和造价师在筑龙网交流、学习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日更新500篇的!(发布于:日)
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筑龙优搜库
大家都在学
论坛热贴排行
筑龙网以“成就有梦想的建筑人”为企业使命,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提供基于、直播课程、专家答疑、论坛交流的专业学习服务;同时搭建基于建筑+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
淤泥地质勘察报告相关专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