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风险提高准备金率率调整为零对汇率有什么影响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零!重磅消息解读
阅读 14171
相关股票:
重磅! 央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零以下为报告全文:日,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的通知》(银发[号),将境内金融机构代客远期售汇业务所需提取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受此消息影响,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夜盘回吐涨幅转跌,收于6.489元 。此前一度触及2015年12月以来最高点6.435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创下3个月最大跌幅,触及6.5192;亚洲盘交易中曾涨至6.4436。我们首先来看下这则重大消息是什么意思?从银行的角度看,售汇就是收企业或个人的人民币,按照某一汇率兑换成相应的外币(不妨假设为美元),就是说收人民币,卖美元。对企业或个人而言便是购汇,即出人民币,买美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售汇与购汇是同一种意思。远期购汇业务有很多形式,包括掉期、期权与远期合约等。我们在这简单起见,以远期购汇合约为例来看,它是指企业(个人不允许参与)与银行签订一份合约,约定未来以一个固定的汇率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玩过期货期权的投资者可能更容易理解一点;举个例子。假如说现在A公司与银行签了一份远期购汇合约,约定2017年12月将以1:6的汇率购买1亿的美元。但1个月后,同样在2017年12月到期的远期购汇合约,约定汇率变成了1:7。这意味A公司在此前所签的远期购汇合约更值钱了。因为按一开始A签的合约算,买1亿美元只需要6亿人民币,现在买1亿美元要7亿人民币。只要A公司让银行在市场上协助平盘,让合约价值变现,即可获利。所以,市场上一旦有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带有投机目的的企业就会加大对远期购汇合约的需求,做空人民币。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出于套期保值的目的,也会加大对远期购汇的需求,以锁定未来的购汇成本。事实上,如果把人民币与美元都看做一项资产,那么企业加大远期购汇需求,其实就是甩掉贬值的资产—人民币,持有增值的资产—美元。演化后,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实现,增强,再实现,一贬再贬。要止住这种趋势,央行有两种手段,一是消耗手中的外汇储备资金,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或利用远期市场进行干预;二是在制度上下功夫,提出有效对付人民币空头的举措。从持续性看,消耗外储终究有个限度,非长久之计,后者才是正道。所以,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央行在日,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号文),提出要对金融机构的远期售汇业务收取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冻结一年无息。应计提外汇风险准备金=上月银行远期售汇签约额*20%;这就是直接的加大了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如此,央行就借由银行实现了提高企业的远期购汇成本,打击人民币空头与跨境套利势力的目的。而今天的重启0保证金,大家细想也就明白,此举释放了央行不愿意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信号,或可有效放缓近来的猛涨势头,同时也避免了直接入市干预。如果有同学看到上面一大段话,还是不太明白话,简单二句话概括:外汇风险准备金调至0 %:则为抑制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外汇风险准备金调至20%:则为抑制人民币汇率过快贬值;那么此次这里就有一个前提:人民币升值过快;其实在当初大家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我相信很金投资者想的第一个问题是:这则重大消息有什么概念股可炒的?因为大A股风行炒作之风,一有点风吹草动总会炒一炒,现在如果大家仔细看了上面的详细讲解,能想到有什么可以炒?如果单纯的看这个消息,联系最大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如果因为这则消息,下周银行爆炒的话,我觉得可能性不太大,银行要是爆炒,大盘就要飞上天了,再说银行股这体量太大了;但是慢牛的机会是有可能的,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下;但这里另外想提下的机会就是:无风不起浪,本次重大消息面的根源实则就是人民币升值过快,那么在A股我们是不是可以梳理下:人民币升值概念股的一些潜在机会呢;关于人民币升值概念股的行业板块比较多如:造纸、航空、出境旅游、石油、纺织、地产等等;现在问题来了,面太广了,再细分的操作机会到底在哪里?二级市场上,旅游板块的早就强势的连续上攻;航空股周五也是异动明显。造纸是一波慢牛,还涉及到了涨价概念。甚至地产看看,万科,的最近几天的放量异动;是不是一些资金开始领先一步已经提前布局了呢?因此,近期在配置方面多少要做一个跟随。对于涨幅不大但和市场想关的板块个股精选后适当的布局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说哪些会受到资金的青睐,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直播间中的分享狙击突破,2016年爱投顾新锐投顾前三甲,爱投顾平台特邀“交易实战派”团队,目前已累计19次荣登爱投顾战神榜,是目前上榜次数最多的达人。低风险,持续稳健风格;专注于大涨前的突破买法;强势股回调后的低吸买法。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请文明发言,理性评论,禁止发布违法和人身攻击言论
深圳新兰德
金融系统出身,2016年爱投顾新锐投顾前三甲,累计23次荣登...一、事件概述
  据新浪财经、腾讯财经、华尔街见闻等多家媒体转发21 世纪经济报道称,央行已于2017 年9 月8 日印发银发[ 号文,将外汇风险准备金从20%调整为0。
  二、分析与判断
  市场情绪波动导致了对人民币的非理性交易
  在2015 年“811 汇改”之后,市场情绪波动导致了针对人民币的非理性交易,当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额达到了创纪录的788.87 亿美元(而今年七月仅为75.6 亿美元)。远期售汇即客户与银行签订协议在未来某个时点以事先约定价格从银行买入外汇,是一种做空行为。而银行会先行在市场平盘锁定价格,从而将代客市场压力传导到银行间市场。
  外汇风险准备金制度是降低非理性预期对人民币汇率的扰动
为降低非理性预期对人民币汇率的扰动,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即银发[ 号文,要求对此类业务交存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具体操作方式为各地外汇分局8 日前提供辖内金融机构上月签约额数据,金融机构10 日前按上月签约额的20%划转资金至人行上海总部专用账户,资金在专用账户冻结一年后退划回金融机构账户。
  外汇风险准备金对本币资金市场不构成直接扰动
外汇风险准备金用美元计算,用人民币交存,不需担心扰动本币资金市场。截止2017年7 月前12 个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总量仅1373 亿美元,换算成对应准备金为274.6 亿人民币(注意,这里不是美元,不需要乘汇率换算)。而且,这些准备金大概率要等1 年冻结后陆续解冻释放。所以不论是当时要求交存20%,还是现在把交存比例降为0%,都不用担心其对本币资金市场的直接扰动。
  在当前较为平衡的人民币供需下该举措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走势
虽然当时政策出台导致人民币企稳,但现在政策退出也未必导致人民币贬值。2015年8 月时,做空人民币的非理性诉求非常强烈,因而本质上属于增加交易成本的管制措施类似于“踩刹车”。现在降低交易成本(也就是“松开刹车”),则未必会导致价格波动,关键是看“驱动车子狂奔的发动机”还在不在,也就是当时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基本面、情绪因素是否仍然存在。而目前人民币的供需是较为平衡的,我们不认为会这一举措会改变人民币汇率走势。
  三、投资建议:
  该政策对整体的基本面影响较为有限,我们继续之前的投资策略判断,看好大型银行的长期投资价值(逾期明年净利润增速平均超10%),推荐、;看好中小银行下半年随着同业利率下降、风险充分确认带来的触底回升。
  四、风险提示:
  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大幅恶化;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 .李.锋./.林.加.力./.王.弓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号出品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人民币快速升值被踩刹车
原标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人民币快速升值被踩刹车近期一路猛涨的人民币汇率可能将被踩刹车。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有消息称,近日央行发布文件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9月11日起,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虽然央行官方对此并未置评,但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时做出调整,表明了不希望人民币升值预期过度膨胀,本轮阶段性升值可能接近尾声。 01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降为0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近2年后被按下停止键。北京商报记者获悉,9月11日起,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上一次准备金率被设定为20%时,正值“811汇改”后的人民币迅速贬值期。2015年10月,央行在《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中提出,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金融自购在央行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冻结期为1年,利率暂定为零。联讯证券研究院宏观组解读称,应计提外汇风险准备金即上月银行远期售汇签约额乘20%,意味着银行如果要进行1亿美元的远期售汇,在下个月就必须提交2000万美元的无息外汇风险准备金。而为保证自身收益,银行就会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占用所要耗费的成本转移给购汇的企业。而之所以要提高企业的远期购汇成本,在业内人士看来,是为了打击人民币空头与跨境套利势力的目的。在“811汇改”后的一段时期,离岸汇率从此前的跟着在岸汇率走,一度变为在岸汇率的“主导力量”,离岸在岸汇率也出现了较大的价差,大量企业和个人通过“境内市场购汇、境外市场结汇”的方式从事跨境套利。02意在给快速升值降温近期人民币的走势与两年前完全相反。今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接连刷出一波新高。8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6.7148,截止目前已上调2116个基点至6.5032。就在近10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还实现了“十连涨”,过去一周汇率涨幅超过1000基点。在岸、离岸汇率双双从6.6关口奔向6.4。将时间拉长来看,其实人民币的升值从今年初就已显现,在这一态势下,我国外汇储备截止8月末也实现三年来的首次“七连涨”。“人民币开始转为强势的升值预期,远期售汇签约缩减,远期结汇量开始上行,净结汇额在近两年内首次取得连续多月的正值。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央行提出要将2015年推出的20%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其目的在于打断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趋势,不让人民币升值预期过度膨胀。”联讯证券研究院宏观组研究报告认为。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指出,此前出台此项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远期购汇成本防范人民币过度贬值,而此时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降为零,有助于银行降低远期售汇成本,增加企业对此产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人民币升值的大环境下,外汇储备、汇率市场的压力相比以前会有所减弱,而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从更长期的角度来支持外汇的需求,更多的是针对那些有长期稳定的海外投资需求的企业、个人、金融机构等。03本轮阶段性升值可能接近尾声 制度的转变也意味着趋势可能转向。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阶段性升值,特别是在上一周人民币升值加速,其中有现有汇率形成机制中的惯性因素,容易出现过快升值或过度升值。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取消外汇准备金,能减轻购汇成本,增加购汇意愿和需求,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央行稳定汇率的意图,不愿意看到人民币过度或过快升值。“本轮人民币阶段性升值可能接近尾声,有效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对美元的汇率主要取决于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走势。”丁志杰说道。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外汇准备金率的下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肖磊分析称,现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经形成,结售汇逆差逐渐在收窄,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中国出口经济等方面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项政策意在平和人民币升值、结售汇、短期套利等现象,支持有需要的企业发展,降低远期换汇风险。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来讲,央行的这项政策是一个信号,降低了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反映了对人民币汇率认知的转变。肖磊补充道,这项政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比较大,实际上是释放了美元的流动性,刺激美元等外汇的需求,支持美元信贷。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央行确认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 逆周期审慎措施回归中性
央行确认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 逆周期审慎措施回归中性
周一(9月11日)中国央行(PBOC)确认,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和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执行正常准备金率的政策,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降为零,并取消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的穿透式管理。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接受外媒采访时称,这两项政策都是在前两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资本流动呈现一定顺周期性的背景下出台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上述两项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孙国峰指出,“在人民币汇率水平趋于均衡的同时,市场预期趋于理性,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都更加平衡。”孙国峰认为,在市场环境已转向中性的情况下,有必要调整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而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也相应回归中性,以强化外汇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高市场流动性,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孙国峰并指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整体呈现升值态势,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这主要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等基本面因素在汇率上的反映。当前,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已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经济基本面,汇率总体处于合理均衡的水平。据彭 博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在日内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央行近日宣布取消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相当于在外汇市场上降准,将导致银行流动性的被动投放,有利于进一步松绑资金面。该报告指出,若按银行售汇额的12个月移动平均值1451.80亿美元估算9月银行售汇额,则银行无需缴纳9月11日以后20天的风险准备金967.87亿美元。按9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6.5032计算,共释放6294.23亿元人民币。彭 博报道并指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的研究员郭嘉沂和张梦在9月9日报告中指出,走高央行于此时放开外汇风险准备金,暗示央行对人民币预期均衡抱有“信心”,但考虑到行情反转时可能会激发结汇盘出现,并不能简单判断当前价位是201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波段的终点。该机构认为,十九大前人民币汇率维稳的可能性较大,今年第四季度、明年第一季度贬压较大但整体可控。市场预期的改善源自于国内基本面稳定向好、美元牛市基本宣告终结、十九大内生维稳诉求,以及结汇行为使得升值预期自我强化。该行并指出,在上述因素未变的情况下,放开购汇行为会对汇率预期形成冲击,但不易造成单边预期,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局面就不会被打破,中国央行有意放缓人民币连续升值的步伐,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羊群效应”。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化程度,拉开新一轮汇改的序幕。与此同时,申万宏源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孟祥娟等人在日内报告中称,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至零并不代表汇率政策的转向,也不影响即期和远期结汇行为,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底升至6.4左右。该报告指出,在贬值环境下,远期结售汇规模均将扩大,其中远期结汇是为了锁定更高收益,远期售汇则体现恐慌情绪,同时亦有投机贬值过快的因素。此外,加拿大丰业银行外汇策略师高奇接受彭 博采访表示,从央行取消风险准备金的措施以及中间价走势看,预期人民币短期将徘徊在6.5一线,但中期看将继续升值,目前预测人民币兑美元明年底可能涨至6.3。中国央行取消外汇风险准备金以及离岸参加行的存款准备金,相关举措相信是为稳定汇率而推出,当局不希望人民币过快升值。但周一(9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至6.4997,从该水平判断,料即期汇率近期将稳定在6.5附近。往前看,该行指出,由于欧元的潜在升势,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强。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在11月至12月访华,人民币兑美元也会因此获得一定支撑,因美国不希望人民币贬值。2017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创新驱动战略等深化实施,中国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新动能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国际市场美元对主要货币持续走弱。汇率根本上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短期可能受部分因素扰动从而与基本面有所偏离,但最终还是会回归经济基本面。继上周人民币汇率单周大幅劲升1.6%之后,本交易日亚市早盘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大幅回落近500点,重新回到6.51附近,中间价则11连升并升破6.50。交易员表示,中国监管层打出组合拳,避免结汇预期继续升温,继周五(9月8日)调降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率至零之后,今早疑似对人民币中间价启动过滤机制,短期人民币料延续6.50附近宽幅震荡,短期升值空间有限。感觉当前行情难把握?追高就被套,低吸却不涨,怎么办?关注“嘉哥说股”微信公众号,全面大盘分析、预测精准,更可免费问股!为您详细解答个股难题。16年实战经验倾囊相授,拿起手机扫描下图二维码 关注“嘉哥说股”,炒股不再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专注财经资讯,股市狙击。
作者最新文章热点 | 9月11日起,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降到0,动心去换个汇?
作者:券商中国 孙璐璐
央行近日下发了《关于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的通知》,从今日(9月11日)起,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调降至0,这对汇率市场将带来怎样影响?
9月11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表示,近日,人民银行调整了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和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执行正常准备金率的政策,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降为零,并取消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的穿透式管理。
孙国峰介绍称,这两项政策都是在前两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资本流动呈现一定顺周期性的背景下出台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上述两项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发生转向,由原先的贬值预期,变为稳定甚至是升值预期,此时将风险准备金调整为0,不仅利于降低企业远期购汇的财务成本,也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但将准备金降为0并不代表取消,这也表明央行为政策留有余地。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8左右的水平一路上涨至6.5左右,快要接近2015年“811”汇改时期的汇率水平。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换汇窗口期已打开,有美元使用需求的居民和企业可考虑在当前点位换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天(9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7,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5个基点,这已经是反映央行意志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第11个交易日上升。
不过,从盘面上看,人民币升值遇到阻力。截至17:0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波动下行,跌破6.50、6.51、6.52三个关口,收于6.5260,较开盘价下跌370个基点,跌幅0.57%。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今天不止在对美元贬值,也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其中,人民币对欧元开盘后下跌0.79%至7.8434。
三大类业务准备金降为0
根据央行发布的文件规定,自日起,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零,在此时点之前发生的相关业务仍按照此前的规定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
外汇风险准备金是央行在2015年的《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的文件中提出的。文件中要求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金融自购在央行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冻结期为1年,利率暂定为零。
远期结售汇是一种可以锁定未来汇率变动风险的汇率避险措施,是指企业与银行约定将来某一时刻或某一期间为企业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币种、金额、汇率等交易要素,到期时双方按照协议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业务。目前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境内金融机构开展的代客权益售汇业务,具体包括:
o客户远期售汇业务;
o客户买入或卖出期权业务,以及包括多个期权的期权组合业务;
o客户在近端不交割本金、远端换入外汇的货币掉期;
o人民币购售业务中的远、掉期业务;
o客户远期后入外汇的其他业务。
二是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外与其客户开展的前述同类业务产生的在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的头寸。
三是人民币购售中所涉及的前述同类业务。
央行2015年推出外汇风险准备金主要是为了抑制彼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打击跨境外汇套利。
“811”汇改后,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离岸市场的反应更加明显,因此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较大的价差,大量企业和个人通过“境内市场购汇、境外市场结汇”的方式从事跨境套利。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向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旨在通过提高银行远期售汇成本,同时将成本转嫁到代客远期报价,增加客户跨境套利成本和难度,以达到控制远期购汇规模的目的。
此外,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因此,银行代客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增加了客盘远期购汇的成本,有助于抑制客盘较短期限的锁汇动力。
如果说当初征收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是为了抑制人民币汇率的加速贬值和跨境套利,那么现在这两大问题都已不存在。
多种因素作用下,过去两年积累的存量外汇资金大量结汇,推动人民币形成了一波升值走势,并带动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的明显走强。按照此前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向央行缴纳远期售汇业务的风险准备金,虽然这直接体现的是银行开展此类业务所付出的成本,但这部分成本会最终体现在银行的对客远期报价中,转嫁给需要购汇的企业,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购汇成本。
当前购汇价格已具吸引力
央行此次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也反映出其希望继续推动汇改,加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政策意图。万钊称,人民币“暴升暴贬”并非汇改的本意,而美元走弱和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为下一步汇改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过去两年,人民币很好的实现了“双向”,即“有升有贬”,那么下一步汇改的思路,应该更加侧重于“波动”。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8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近2%,是自“811”汇改以来单月最大升幅,且远超美元指数0.2%的回落幅度,这就说明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市场自发的供求变化,再结合8月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增加108亿美元,可以看出当月央行未在外汇市场出手干预。
“8月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已经不能简单用逆周期因子、美元指数走势来解释,最主要的原因是外汇供求发生变化,即外汇供应明显增加,外汇需求相对平稳。外汇供应远大于需求,背后的原因则是市场对汇率预期的改变。”谢亚轩称。
谢亚轩进一步表示,8月外汇市场供求完全是市场自发行为,并推动人民币快速突破多个关键点位,但央行并未出手干预,可以看出,目前货币当局并不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具体价位走势,而是更在意汇率波动是否是由市场的外汇供求关系来推动。
至少从8月的市场表现看,汇率波动是自发地由外汇供求变化来推动。“当汇率自己发挥调节作用后,人民币汇率从6.9升到目前的6.49,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会想,升了这么多后未来转弱的可能性有多大。”谢亚轩称。
因此,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角度看,目前有不少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对于有用汇需求的居民和企业来说,当前可能是换汇比较好的时机。“万事皆有度,如果美元指数能在92附近稳住,市场情绪也会逐渐稳定,人民币的强势上攻行情不会延续很久,如此看,目前的购汇价格无疑已经是很好的。”某大型商业银行资深外汇分析师韩会师称。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微信号:quanshangcn)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准备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