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出售股份给别的企业 属于资金运动中的哪一个阶段

论财务管理七个理论问题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论财务管理七个理论问题
论财务管理七个理论问题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论财务管理七个理论问题
【内容摘要:】&应第九届财务学科建设与理论研讨会征文,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对当前理论、、实际工作者关注的一些财务理论问题,论点诚挚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以求教益。全文涉及的问题有:财务本质;财务职能;企业资金运动规律性;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地位;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财务本质主要的观点有: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价值运动论;分配关系论;本金投入收益论;财权流论;等等。笔者一直认同资金运动论这一观点。
财务职能的主要论点有:二职能说;三职能说;四职能说;五职能说;六职能说。笔者认为,研究财务职能问题应紧紧把握两方面问题。其一,财务的本质和职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财务的本质决定财务的职能,财务的职能是财务本质的体现。财务的职能,是指它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或所起的作用。财务的基本职能应当概括为两个: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和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其二,要把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原则、企业资金运动规律区分开来。
从总体上考察,企业资金运动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企业资金具有增殖性;各种资金形态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资金的收支要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协调平衡;资金运动同物资运动存在着既相一致又相背离的辩证关系;企业资金运动同社会总资金运动的依存关系。
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资金耗费管理、资金收入和分配管理。这几方面的内容是受资金运动过程决定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由于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形形式。主要有: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笔者认同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观点。
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企事业里处于管家人的地位。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属于物质流;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它进行预测、、控制、分析、价查活动,属于职能性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综合的信息运动,属于以资金运动信息为主的信息流;会计对于经济信息运动是直接管理,而对于资金运动是间接管理,它通过对经济信息的采集、变换、输出和反馈等观念活动,参与经营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属于基础性管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财务管理同会计处于同等地位,是一门独立的经济管理学科。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对象不能混同。
关键词:财务本质 &&& 财务职能&&& 资金运动规律 财务管理内容
&&&&& 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地位&& 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目前,理论、、实际工作者对财务管理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都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对财务管理理论问题研究日益深化,有助于财务管理学科建设臻于完善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应第九届财务学科建设与理论研讨会征文,笔者亟愿参加这方面的讨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点诚挚的看法,以求教益。
一、财务本质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财务本质主要的观点有: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价值运动论;分配关系论;本金投入收益论;财权流论;等等。下面对这些观点说点看法。
(一)货币关系论是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阿?M?毕尔曼专家来华讲学时讲授的观点(可详见毕尔曼著《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一书),当时我国学者也有接受这种观点的,但日后仍持这种观点的已很少见。
(二)至今,资金运动论是大多数理论、、实际工作者一致公认的观点,笔者一直认同这一观点。为便于对本文涉及的有关财务管理理论问题的论述和开展讨论,兹对资金运动的涵义作概要说明。探究资金运动论,应循序掌握以下问题: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产品依然是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又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这样,一切物资都具有一定量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资金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运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就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资不断地运动,物资的价值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一种形态转化另一种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了资金的运动。物资价值的运动就是通过资金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物资运动(从实物形态来看),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运动(从价值形态来看)。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资金存在的客观基础是商品经济。
2.随着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企业的资金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是通过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资金的耗费、资金的收入和资金的分配五个阶段连续不断进行的,构成企业资金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资金运动论是建立财务管理学科的理论依据,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3.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是企业与其上下左右各方面发生广泛的联系过程中形成的。财务关系,就是企业在资金运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企业资金运动形成的财务关系主要有: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的资金运动,从表面上看是钱和物的增减变动。其实,钱和物的增减变动只是资金运动的现象,而它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才是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按照资金运动所固有的规律和党的方针、政策与国家制度、国家法令的要求,自觉地处理好财务关系,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
4.企业资金运动构成企业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财务方面。毛主席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容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①。资金运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但是资金运动又区别于其他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它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它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出来的特殊矛盾方面。这个独立出来的特殊矛盾方面就是企业财务区别于其他经济事物的本质。
5.综合上述可见,企业财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它体现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②。企业财务是客观经济范畴。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三)价值运动论的理论依据,是源于一切物资都具有一定量的价值,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资金,资金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强调从价值形态来看资金运动,视资金运动为价值运动。笔者认为,价值运动论比较玄,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掌握。
(四)分配关系论是基于企业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这一论点而提出的。笔者认为,企业财务不仅研究与国家资金有关的分配问题,还要涉及不同经济成份、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层次的生产经营单位,要研究这些单位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等全过程,财务管理既不能被财政包括,也不能完全从财政的角度来研究。
(五)郭复初同志提出本金投入收益论,他认为,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经济组织进行的本金筹集、投资、耗费(成本)三项可概括为本金投入;收入与分配两项可概括为本金的收益,整个财务活动由本金的投入和收益两大部分组成,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只是强调把资金运动过程的五个阶段概括为本金的投入和本金的收益两大方面来论述,而从事物的特殊矛盾方面,看不出它同资金运动论有什么质上的不同。
(六)伍中信同志提出财权流论,他认为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这种观点强调产权管理。笔者认为,强调产权必然涉及财务主体,要维护主体的产权权利,而以往强调主体的产权权利不够,有一定的新意,但是,应该看到,财权流论也还是奠基于资金运动论上说的。
二、财务职能
这个问题除了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有关财务教材中有正面的论述以外④,历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进行正面的探讨。尽管这些年提出来的说法很多,但都未展开深入论述。财务职能的主要论点有:
(一)二职能说:资源分配(包括集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具体职能),财务监督(伍中信,1998年)。
(二)三职能说:组织,调节,监督(王庆成、郭复初,2000年)
(三)四职能说:,组织,领导,控制。
(四)五职能说:财务,财务组织,财务指挥,财务协调,财务控制。
(五)六职能说: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值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
笔者认为,研究财务职能问题应紧紧把握两方面问题。其一,财务的本质
和职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财务的本质决定财务的职能,财务的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财务的职能,是指它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或所起的作用。财务的职能可以细化成多个,但其基本职能应当概括为两个: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和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其二,要把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如筹资、投资、分配等区别开来;要把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环节(方法),如、控制等区别开来;要把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原则,如财务协调等区别开来;要把财务职能同资金运动规律,如垫支资金、增值价值等区分开来。笔者认为,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原则,资金运动规律各有其科学内涵,研究这些问题,应注意严谨性。
三、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
企业资金运动中多种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关系,资金运动内部本质的必然联系,就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掌握和运用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笔者谈些看法。⑤
马克思在《资本论》二卷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经济基础上价值运动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应该以马克思关于资本运动的原理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有关问题。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从总体上考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资金具有增殖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分析货币资本的循环时指出,资本的循环过程经过三个阶段,即两个流通阶段和一个生产阶段。马克思把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写成G――W……P……W′――G′,并指出:“G,是作为资本关系存在的;G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明显地成了货币资本,它表现为一个已经自行增殖的价值,因而也具有自行增殖即比原有价值生出更多价值的属性。”还进一步指出:“资本还会在自己特有的循环中,即在包含着它在生产过程内的现实形态变化的循环中,变更它的价值量。它不仅是作为货币价值返回的,而且是作为已经增大、已经增长的货币价值返回的。”马克思所阐明的资本具有增殖的属性的论点,同样也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资金。
企业的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地运动着,经过一次循环所获得的货币资金量,不仅要补偿原垫支的货币资金量,而且还要使所获得的货币资金量大于原垫支的货币资金量,带来资金的增殖。资金的增殖源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资金在运动中增殖,是资金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运用资金的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资金作为不断运动的价值,也必须在运动过程中带来价值的增殖,不能收支相等,更不能发生亏损,吃社会主义老本。
(二)各种资金形态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资金循环是各种资金形态的统一,也是各种资金形态各自循环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分析资本循环指出:“资本作为整体是同时地、空间上并列地处在它的各个不同阶段上。但是,每一部分都不断地依次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由一个职能形式过渡到另一种职能形式,从而依次在一切阶段和一切职能形式中执行职能。因此,这些形式都是流动的形式,它们的同时并列,是由它们的相继进行而引起的”。企业的资金也是这样,不仅要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于货币资金、固定资金、生产储备资金、未完工产品资金、成品资金等资金形态上,而且在时间上要求各种资金形态相继地通过各自的循环。每一种资金形态在同一时间里不能“一身二任”,正在执行流通职能的资金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去执行生产职能。只有把企业的资金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若干部分,使它们分别采取不同的资金形态,而每一种资金形态又都必须依次通过循环的各个阶段,资金的运动才能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资金的任何一部分循环的某一阶段发生停顿,都会使整个资金循环发生障碍,保证各种资金形态的合理配置和资金周转的畅通无阻,是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资金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而继起性则是企业资金循环连续进行的关键。马克思指出:“资本是一种运动”,“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只有企业资金的每一部分连续不断地完成各自的循环,企业资金总的运动过程才能顺利实现。
(三)资金的收支要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协调平衡
企业取得财务收入,意味着一次资金循环的终结,而企业发生财务支出,则意味着另一次资金循环的开始,所以资金的收支是资金周转的纽带。要保证资金周转顺利进行,就要求资金收支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时间上应协调平衡。资金收支数量在每一时点上的平衡,是资金循环过程得以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条件。
资金收支的平衡,归根到底取决于产销活动的平衡。所以,企业既要搞好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又要抓好生产资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要购、产、销一起抓。只有使企业的购产销三个环节互相衔接,保持平衡,坚持生产和流通的统一,企业资金的周转才能正常进行,并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资金收支主要是通过购买和销售两个环节来实现的,而资金收支的平衡则以购产销活动的平衡为基础。企业要研究资金流量,善于打数量差、时间差之仗。
(四)资金运动同物资运动存在着既相一致又相背离的辨证关系
资金运动和物资运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的经济现象,然而作为物资价值运动的资金运动同物资实物形态的运动又是可以分离的,资金运动对于物资运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资金运动同物资运动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一致又相背离。
物资运动是资金运动的基础,有物资才有资金,物资运动决定着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经常是伴随着物资运动而发生的。物资运动状况的好环,决定着资金运动状况的好环。只有购、产、销等活动正常进行,才能保证资金运动畅通无阻。与此相联系,资金运动也反映物资运动,并对物资运动具有积极影响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资金在不同周转阶段上运动的通畅与否,来了解购、产、销等活动组织得如何,并可据以采取措施,合理组织资金运动,促使物资充分有效地运用,提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资金运动同物资运动这种互相一致的关系,体现着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物形态方面的价值和形态方面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既要着眼于物资运动,保证购、产、销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自觉地利用资金运动的反作用,来促进生产经营的改善。
另一方面,企业的资金运动同物资运动又是可以背离的,资金运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态变动同实物形态变动,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是不一致的。例如:由于结算的原因而形成两者在时间上的背离;由于物资损耗的原因形成两者在数量上的背离,固定资产折旧就是一例;由于生产经营中产品质量的原因而形成两者在数量上的背离;等等。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的变动趋势可能不一致,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的价值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我们应该利用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物方面和价值方面的背离,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争取用尽可能少的价值量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社会增加财富。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五)企业资金运动同社会总资金运动的依存关系
社会总资金是全社会个别资金的总和。这包括企业的经营资金、财政的预算资金、银行的信贷资金,它还包括国外的借入资金。个别资金是独立运行的。全社会所有的个别资金通过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媒介,联结成统一的社会总资金运动。
企业资金运动是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基础环节,它同预算资金、信贷资金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国家预算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上缴的税金和利润;国家支出的安排,主要用于对企业的投资。企业存入银行的资金,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银行贷款的对象主要是企业,银行贷款也是企业借入资金的主要来源。可见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成果,对于预算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形成、分配和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预算资金,信贷资金的供应来源和供应条件,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也有重大的影响。
企业资金运动同社会总资金运动的依存关系,要求企业全面估量各方面的资金来源渠道,经济有效地筹集资金,在资金使用方向上要合理地决定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企业同各方面发生资金往来活动(如缴拨款项、存贷款项、资金结算、投资和分利等等)中,要遵守财政、信贷、结算等制度,保证社会总资金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
四、财务管理内容
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资金耗费管理、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管理。这几方面的内容是受资金运动过程决定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
应该看到,成本管理资金耗费是不是财务管理内容的组成部分,这是人们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应该分设课程,并把成本管理列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其理由之一就是两者对象不同。他们把财务管理的实质归结来企业价值的分配,认为财务活动只包括资金筹措,不包括资金耗费。甚至认为,资金筹借类似于“财政收入”,资金分配类似于“财政支出”,而劳动成果的分配则构成了财务分配与财政分配千丝万缕联系的枢纽,它既是财务分配的重要内容,又是财政分配的基本对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企业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的另一种说法而已。现在大多数理论、、实际工作者主张企业财务的实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资金运动的内容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资金运动的过程决定财务管理的内容。这是对我国实践经验的科学。这与马克思对资本运动的分析也是一致的。实践证明,成本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盈利水平,而且对资金占用量和资金流量都有密切联系。如果财务管理的内容不包括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不抓成本管理,那么资金的筹集、投放、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经营成果的分配等等,又怎么能够搞好呢?至于成本核算这个环节,应该属于会计学的范围,这本来是很清楚的。不能因为成本核算是专业会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把整个成本管理纳入会计的范围。应该承认,西方的会计学科中包含了成本会计这一课程,这与西方会计学的发展历史有关。在西方,初级会计、高级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内容一开始都是以商业为主,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成本会计才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建立起来。应该看到,尽管西方成本会计课程中也包含若干管理方面的内容,但它毕竟是以成本核算为主,这与我国有些院校把工业会计中的成本核算部分单独拿出来开设一门成本会计课,情况颇为类似。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本管理同资金管理、利润管理一样,是财务管理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不能不包括对资金运动中资金耗费这一重要方面的管理。这种观点目前大多数学者已趋于取得一致认识。
五、财务管理目标
目标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和企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一方面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有益产品,另一方面为国家积累更多的生产建设资金。但是,由于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同,在体现上述根本目标的同时,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下,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把总产值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当时考核企业生产经营的指标主要有八项,部产值指标不在八项指标之内,但在企业界流传着八大指标老九挂帅的说法,老九即总产值指标。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把总产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目标存在如下缺点:
1.只讲产值,不重视产品配套性、同步化、多批次生产,结果产值上去了,但不能形成适销对路的商品产品。
2.只重视产品数量,不重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因为开拓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都会妨碍产值的增加。
3.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在产值目标支配下,有些投入的新增产值小于新增成本,造成亏损,但因能增加产值,企业仍愿增加投入。
4.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在总产值目标的驱动下,企业只重视生产,不重视产品是否能销售出去。因此,往往出现“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情况。
5.只重投入,不重挖潜。也即企业愿意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不重视内涵扩大再生产。因为大量投入易于完成产值指标。由于总产值最大化目标存在上述缺点,因此,以总产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符合财务活动的规律。
(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营权限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确认,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首要指标,把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利润逐步成为企业运营的主要目标。
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加强管理,开拓品种,改进技术,讲究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重视经济核算,节约资金,降低成品。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加。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如下缺点:
1.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
2.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会使得企业不顾风险去追求最大的利润。
3.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出现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情况,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国家整体利益。应该看到,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只是对经济效益的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现代财务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目标。
(三)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对财富最大化的表述,在目前可见的书籍文章中,十之八九是作如下表述的: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企业的总价值可以用股票市场价值总额来代表,这样当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最高时,说明企业实现了财富最大化目标。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的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也最大,这样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财富最大化也可以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参见荆新、王化成主编《财务管理学》)。
上述以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只有一千多家,在全部企业中只占极少一部分,以股票市价最大化来说明,易于以偏盖全,容易误导,大量的非上市企业不可能采用这一目标,实际上很难普遍采用。
2.即使对上市公司而言,股票市价的高低往往会受政治、经济、人们心理行为、证券市场是否规范等因素影响。股票价格并不是总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的,难以体现股东的财富。
(四)以企业价值最大化
什么是企业价值,有的学者指出:“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⑥“企业价值通俗地说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在对企业评价时,着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⑦可见,所谓“企业价值”应是企业的市场价值,而所谓“股东财富”应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企业价值同股东财富在性质上和数额上应是有差别的。&& ⑧但是,不少学者却把两者混同起来了,或者说至少是在表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没有说出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不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在理论上是可取的,而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合理计量。
(五)以经济效益最大化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搞经济建设,必须讲究经济效益。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中心的轨道上来”,要“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大功夫”。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体现这一要求。
什么是经济效益,传统的看法是投入产出说,即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强调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不重视劳动占用。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看经济效益,应该是在产品质量、产品品种、为用户服务、安全生产等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主要要看劳动占用量,劳动耗费量、劳动成果三项指标,也即要看资金占用量、成本耗费量、财务成果量三项指标。劳动占用量与劳动耗费量有紧密的联系,但不是一个东西,要综合对比这三项指标,力求以最少和资金占用量,最少的成本耗费量,取得最大的财务成果量。
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笔者认为,管理也是生产力,应该向管理要经济效益。这就要加强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经济核算原则,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经济核算要研究的是经济效益的问题,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实行经济核算必须借助于价值形式综合计算的作用,当前对劳动占用量、劳动耗费量、劳动成果量的记载、计算、分析、考核和对比,只有借助于货币这个统一的尺度才能实现。
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的关系密切,经济核算要研究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资金、成本,盈利等财务指标表现出来,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考察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经济核算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占用量、劳动耗费量、劳动成果量的记载、计算、分析、考核和对比,这些要求大部分是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来实现的。进行财务管理,要根据本身利用价值形式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促进生产经营各环节认真贯彻经济核算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进行财务分析、评价和剖析的是完全能做得到的。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是理想和现实的,在当前是最优的选择。
六、财务管理地位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生产要素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企事业里处于管家人的地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质量和效果,大多可以从资金运动中资金、成本、盈利等价值指标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地加以促进。因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政策性很强,财务活动的―收―支往往涉及多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关系到财经制度、财经纪律的执行。财务管理要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要揭露那些损失浪费大、产销不对路、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还要揭露乱挤成本、挪用资金、提高开支标准、滥发奖金、截留利润、偷税漏税、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违法乱纪行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制度、法令的贯彻执行,有利于企业沿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正确摆正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积极地发挥其应起的作用,必须认识财务管理和企业其他管理的辩证关系。关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来掌握。一方面应有理论根据,应该以毛主席1942年所写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论述经济与财政之间关系的思想作为我们认识、分析问题的锐利武器。毛主席在该文中指出:“他们不知道财政政策的好坏固然足以影响经济,但是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使财政充分裕的”。⑨ 毛主席的这一论述,精辟地揭示了经济和财政之间的关系,财政可以影响经济,但决定财政的是经济,要使得财政充裕,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根据毛主席的这一论断,我们要按照从经济到财政再到经济的公式开展工作。由此引伸到认识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其他管理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按照从生产经营(供应、生产、销售活动)到财务再到生产经营(供应、生产、销售活动)的公式办事,也即财务对生产经营有影响,但决定财务的是生产经营。企业要能顺利发展,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必须首先把生产经营(供应、生产、销售活动)抓好,为企业能获得良好的财务状况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建国以来五十几年的实践来看,凡是国民经济稳步、迅速发展的年代,国家财政收入能稳妥上升;反之,则相反。这方面的数据可举不胜举。同理如果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生产经营工作做得很好,能面向市场做到以销定产,以产定购,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供应工作能做到适时、适量、保质、对路,产品生产能做到配套性、同步性、多批次生产,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可以立即销售,及时取得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就有坚实的基础;反之,则相反;当前,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邯郸钢铁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公司等单位在体制改革过程中无不是根据市场需要,花大力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狠抓产品质量,努力降低消耗,使产品畅销国内外,以俾企业立于市场竞争之林。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出现良性循环的局面。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关系,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能自觉地面向并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积极促进生产经营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抓到财的源头,不至于发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如下的做法,即在特定时期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为了有针对性狠抓一下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将其作为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来抓,定名为“成本月”、“质量月”、“安全月”,这是完全正确的。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应如此,不管如何“定位”财务管理,并不意味着也不能改变企业各项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是价值管理,在企业里处于管家人的地位。
七、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回顾历史,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和60年代末期的“大革命”,导致了“财务会计合课”两度发生,这不仅大大削弱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引起了财务会计谁大谁小或谁包括的长期争论。
物质、能量、信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这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相区分的科学基础。在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属于物质流;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它进行预测、、控制、分析、检查活动,属于职能性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综合的信息运动,属于以资金运动信息为主的信息流;会计对于经济信息运动是直接管理,而对于资金运动是间接管理,它通过对经济信息的采集、变换、输出和反馈等观念活动,参与经营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属于基础性管理。实体活动同对实体活动进行的信息活动,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马克思早就指出过:“生产和记载生产的簿记,终究是两回事,就像给船装货和装货单是两回事一样。”笔者认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财务管理同会计处于同等地位,是一门独立的经济管理学科。⑩ 财务管理与会计对象不能混同。
参考资料:
毛泽东1942年“抗日时期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李相国、许耀钧1963年《工业企业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财务教研室
邢宗江、刘凤钦、顾志晟、1964年《工业财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李相国1998年《企业财务管理》(修订版)中国审计出版社
荆新、王庆成1993年《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伍中信1998年“财权流: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财政研究
王庆成、李相国、顾志晟,1988年“建立和完善新的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王庆成、郭复初2000年《财务管理学》高等出版社
中国注册会计师教材编审委员会编2002年《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李相国、贺南轩教授文集》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夏车书、刘淑连1998年《公司理财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7页
&& 李相国&& 1963&& 工业企业财务&& 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财务处研究出书
王庆成&& 李相国&& 顾志晟& 1980年 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相国&& 1963&& 工业企业财务&& 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财务处研究出书
李相国&& 1998年《企业财务管理》(修订版)中国审计出版社
邢宗江&& 刘凤钦&& 顾志晟1964工业企业财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夏乐书&& 刘淑莲1998年公司理财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主编1998年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注册会计师编审委员会编2002年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毛泽东1942年抗日时期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王庆成&& 李相国&& 顾志晟1998年《建立和完善新的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论财务管理七个理论问题》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管理属于经济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