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神舟8号发射地点点在哪

当前位置: &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 揭秘航天员在太空都忙着干啥
13:22:17 & & &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17日电 天宫游太空,神舟赴星河。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在返回舱内进行发射前最后准备的航天员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到来。目前,天宫二号正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长征二号F 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 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航天员“一老一新”:景海鹏搭档陈冬】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一老一新”搭配,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在任务中,他们互为备份,他们均具备飞船驾驶、组合体管理、手动交会对接,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景海鹏第三次飞天开创新纪录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生于1966年10月的景海鹏,在“五十而知天命”时展开他的第三次飞天。这也开创了中国人飞天的新纪录。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执行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中国第二批男航天员“首飞”今年38岁的陈冬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此次任务要干点啥?有三方面主要任务】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第三次发射任务,神舟十一号任务“承上启下”: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神舟”与“天宫”合体飞行30天】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席记者见面会。【天宫二号目前状态怎么样?】9月15日发射的天宫二号,已经在轨运行1个多月了,目前状态良好,各分系统和设备工作正常。自9月22日开始,按计划开展了部分空间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天宫二号已经调整至高度393公里的近圆交会对接轨道,建立起交会对接姿态和载人环境。经评估确认,“天宫二号”满足载人交会对接和航天员驻留的要求,已经做好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交会对接的准备。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席记者见面会。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图片来源:新华网【航天员33天“天上生活” 有哪些看点?】神舟十一号2名航天员,将在轨飞行时间33天,是中国迄今位置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与生活有哪些看点?航天员每天工作多久?任务中,航天员将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他们在天上与我们在地面实行同样的作息时间,也就是白天8小时工作,晚上要休息。航天员吃些啥?此次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保健性食品等近百种,食谱周期达到5天,膳食结构也更加科学;同时还考虑了一些个性化需求,食品的感官接受性也增强了。这些食品可以满足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能量摄入和营养需求。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在出征前挥手。身体不舒服怎么办?飞行期间将综合利用医疗询问、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定期对航天员实施健康状态评估;飞行期间,将更加注重舱内微生物控制,并配备了预防治疗药品和相关医疗器械,以此来确保航天员健康。此外,本次任务首次建立起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来解决航天员在轨“看病”问题。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席记者见面会。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图片来源:新华网太空中怎么锻炼身体?此次任务配备了防护装备和锻炼设备,尽量降低失重对航天员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航天员可以使用套带,来解决飞行初期出现的头晕、鼻塞等不适反应;通过使用拉力器和自行车功量计锻炼、工作时穿着企鹅服,对心肺功能下降、对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等进行综合防护。航天员怎么缓解压力?针对本次飞行任务时间长的特点,加大心理支持力度。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支持、亲情交流和航天员团队支持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支持手段。比如: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升级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统,方便航天员与地面双向沟通、可以传递邮件,可以与亲朋好友进行音频、视频交流,以此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保证航天员的心理健康。北京时间10月17日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2天内与天宫二号完成交会对接,将成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天上的实验”有哪些?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在轨试验,凸显了人在载人航天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比如,飞行中航天员将在轨接受医学超声检查,地面可以实时检测航天员心肺功能,这在中国航天飞行中是第一次;他们在轨将参与多项科学试验,比如更换空间材料制备样品,进行太空植物栽培试验等;还有就是在轨进行典型的维修操作,验证人机协同的操作技术。科普活动同样精彩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开展的科普活动也很精彩。比如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有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3个获奖项目,航天员将在轨完成这些实验,这些实验将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和了解在微重力环境下事物的状态变化。此外,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开展多项展示性的活动,比如“太空日记”、“家书载梦”、“挑战不可能”等,这些活动都会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责任编辑:周健 CM02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到手机神舟十一号万里追天宫 看“神舟”到底“神”在哪?_网易体育
神舟十一号万里追天宫 看“神舟”到底“神”在哪?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神舟十一号万里追天宫 看“神舟”到底“神”在哪?)
景海鹏(右)和陈冬
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新华社图据新华社电&10月17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下,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入太空。7时30分,火箭起飞。575秒后,船箭分离。约600秒后,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7时4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发射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累计有11名航天员14次圆梦太空。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将于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两名航天员将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据介绍,神舟十一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将完成探索试验阶段,并在将来转入空间站阶段的常态化运行。到时飞船发射不像现在隔几年发一次,而是一年发几次,以保证航天员定期往返。神舟十一号九大神奇细节1飞得更高:&393公里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为何要高出50公里?主要是为了建造空间站做准备,因为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2温度氧气从哪儿来太空飞行须为航天员营造一个类似于地面一样的“家”——有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温度、氧气等,而这要靠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热控分系统的作用是使飞船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环控生保系统是为航天员创造合适的舱内生存环境条件。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3载人飞船的“小门神”航天员在太空飞行,舱门是否密封良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早期的飞船采用整舱加压,通过监测舱压的变化来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准确、可靠,但耗时较长。中国研发的舱门快速检漏仪,实现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判断舱门的密封情况。如果发生泄漏,舱门快速检漏仪会立刻发出报警指示。舱门快速检漏仪能够做到在8分钟内快速给出测试结果,堪称载人飞船的“小门神”。4高难度的“太空之吻”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从相距120米到最终完成对接的阶段,难度最大、风险最高。为让它们能在8倍于子弹的速度下毫厘不差地对接在一起,技术人员升级了光学成像敏感器。太空中阳光照射强度是地球上的三到五倍,很容易“亮瞎”飞行器的“双眼”,因此以往交会对接要选择光线合适的时机进行。与天宫一号上运用的一代产品相比,升级版敏感器的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均大幅提升,即使被晃了眼,视力恢复时间也能从原来的十秒缩短到几百毫秒。由此,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可以实现准全天候实时对接。5飞船仪表的“救生衣”发射过程中火箭的瞬时快速加速会引起飞船舱内设备的剧烈振动,如果无法很好地隔离、衰减发射时的冲击振动,很可能导致飞船仪表损坏、飞行任务失败。此时,神舟系列飞船仪表板减振器肩负起了为整个飞船仪表减振的重任,安装在仪表板4个安装点上的金属橡胶减振器将仪表和船体隔离了开来,并通过振动过程中金属丝之间不断互相摩擦消耗了大量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变成热能消失在了周围介质中。专家指出,金属橡胶减振器完美扮演了神舟飞船仪表类器件“救生衣”的角色。6飞船不怕赶“夜路”神舟十一号在遨游过程中会周期性地经过地球阴影区,此时会经历很长时间的黑暗。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舱内工作生活照明,还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阴影区的交会对接提供了摄像辅助照明。神舟十一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近距离泛光照明)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远距离投光照明)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态照明光源。载人飞船有了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后,当飞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然可以正确判读仪表,手动操作各种开关,再也不会误打误撞了。7飞船的神奇“外衣”为飞船设计的神奇“外衣”就像人类的衣服一样,天冷时能保暖,太阳照射时能防晒,同时衣服还能隔离灰尘、雾霾等有害因素对皮肤的伤害。研究人员为轨道舱设计了一套厚度约2厘米的外衣,能高效隔离空间环境与轨道舱舱壁之间的换热,外衣表面还有一层华丽的复合膜,来提高飞船对轨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护能力;在返回舱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为保证在轨期间的返回舱温度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在推进舱的底部,为有效抑制发动机点火后的高温对推进舱内的影响,这一重点区域运用了多层隔热材料,能够隔离的最高温度达900 。8返回舱“软着陆”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步骤,也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
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的亮点明显,一是全国首创特大型降落伞。降落伞系统是飞船返回阶段的重要气动力减速装置,它可以将进入大气层的飞船返回舱从高铁速度降到普通人慢跑的速度。系统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是目前我国航天器回收降落伞中结构最庞大和最复杂的系统。其中主伞1200平方米,能铺满一个足球场。二是着陆缓冲技术提升乘坐舒适度。经过与空气的“软”摩擦之后,飞船返回舱进入着陆缓冲环节,这最后一步是硬碰硬的撞击。为了让飞船在“落脚”的一瞬依然保持航天员良好的乘坐体验,研究人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缓冲系统,从而实现返回舱“软着陆”。9“生命之塔”逃逸救生系统看过神舟飞船发射的人们会注意到,火箭顶端有个类似避雷针的尖塔状装置,这就是被称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逃逸救生系统。逃逸系统承担着航天员安全救生使命,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必须突破的三大技术难关之一。中国人成功研制的逃逸救生系统,为航天员放心巡天提供了安全保障。据介绍,逃逸塔性能特殊,技术复杂,国际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项技术。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揭秘神舟十一号发射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我的图书馆
揭秘神舟十一号发射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揭秘神舟十一号发射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4:04:58来源:北京时间
酒泉航天城第二招待所,也是媒体记者入住的地方。当每次有发射任务时,这里都会聚集四面八方的记者。2/8在大礼堂休闲区前矗立着火箭模型,这样的模型在航天城随处可见。3/8东风航天城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东风礼堂。4/8航天城新盖的居民楼,楼层普遍不高,楼与楼的空间比较大。5/8航天城新修建的家属楼6/8航天城宇航路的胡杨树林,这是一条静谧的小路,常常有路人在这里拍照。7/8酒泉航天城道路指示牌。这里不仅有火车站和体育场,还有超市、商场、超市,甚至是KTV和电影院,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8/8酒泉航天城第二招待所,也是媒体记者入住的地方。当每次有发射任务时,这里都会聚集四面八方的记者。[责任编辑: LN65]
馆藏&5023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八号发射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