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圣经记载软弱中的问题问在圣经记载软弱中的撒母耳记里边记载说大卫王有多少个儿子都是叫什么名字都是什么的

圣经问答与《撒母耳记上》有关的内容_梧桐细雨00喜乐洋洋_新浪博客
圣经问答与《撒母耳记上》有关的内容
圣经问答与《撒母耳记上》有关的内容
1.&&&撒母耳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母亲叫什么?
答案:以利加拿,哈拿
&&&&&&&&&&&&&&&&&&&&&&&&撒母耳记上1:19-20
2.&&&以利加拿几个妻子?都是谁?
答案:哈拿,毗尼拿&&&&&&&&&&&&&&&&&&&&&&&&撒母耳记1:2
3.&&&()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
答案:毗尼拿,双份,毗尼拿&&&&&&&&&&&&&&&&&&&&&&&撒母耳记1:6-7
4.&&&()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定睛看她的嘴。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为她喝醉了。
答案:哈拿,以利,以利&&&&&&&&&&&&&&&&&&&撒母耳记1:12-13
5.&&&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答案:心里愁苦,倾心吐意&&&&&&&&&&&&&&&&&&&&撒母耳记1:15-16
6.&&&我的心因耶和华快乐,我的角因耶和华高举。我的口向仇敌张开,我因耶和华的救恩欢欣。这是谁的祷告词?
答案:哈拿&&&&&&&&&&&&&&&&&&&&&&&&&&&&&&&&&&撒母耳记上2:1
7.&&&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使人下阴间,也使人()。他使人贫穷,也使人();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
答案:活,往上升,富足&&&&&&&&&&&&&&&&&&&&&&&&&&&&撒母耳记上2:6-7
8.&&&他从灰尘里抬举()人,从粪堆中提拔()人;使他们与()同坐,得着荣耀的座位。地的柱子属于耶和华,他将世界立在其上。
答案:贫寒,穷乏,王子&&&&&&&&&&&&&&&&&&&&&&&撒母耳记上2:8
9.&&&与耶和华()的,必被打碎;耶和华必从天上以()攻击他,必审判地极的人;将()赐与所立的王,高举受膏者的角。
答案:争竞,雷,力量&&&&&&&&&&&&&&&&&&&&&&&&撒母耳记上2:10
10.选择题&&&人若得罪人,有士师审判他;人若得罪耶和华,谁能为他祈求呢?这句话是谁说的?A哈拿&
B以利加拿 C以利 D毗尼拿
答案:C&&&&&&&&&&&&&&&&&&&&&&&&&&&&&撒母耳记上2:25
11.以便以谢是什么意思?
答案: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撒母耳记上7:12
12.&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长子名叫(),次子名叫(),他们在别是巴作士师。
答案:约珥,亚比亚&&&&&&&&&&&&&&&&撒母耳记上8:1-2
13.&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去,在那里立国。”众百姓就到了()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
答案:吉甲,吉甲&&&&&&&&&&&&&&&&&&&&撒母耳记上11:14-15
14.扫罗登基的时候多少岁?
答案:四十&&&&&&&&&&&&&&&&撒母耳记上13:1
15.扫罗做了一件什么事,撒母耳说他的王位必不长久?
答案:撒母耳没到,他就为神献燔祭&&&&&&&&&&&&&&&&&&&&撒母耳记上13:9-14
16.&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和(),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胜于();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答案:燔祭,平安祭,听命,献祭&&&&&&&&&&&&&&撒母耳记上15:22.
17.()的罪与()的罪相等;()的罪与()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答案:悖逆,行邪术,顽梗,拜虚神和偶像&&&&&&&&&&&&&&&&&撒母耳记上15:23
18.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耶和华是看()。”
答案:外貌,内心&&&&&&&&&&&&&&&&&&&&&&&&&&&&&&&&&&&撒母耳记上16:7
19.&耶和华的()离开扫罗,有()从耶和华那里来扰乱他。
答案:灵,恶魔&&&&&&&&&&&&&&&&&&&&&&撒母耳记上16:14
20.扫罗第一次找大卫来做什么?
答案:弹琴驱魔&&&&&&&&&&&&&&&&&&&&&&&&撒母耳记上16:16-23
梧桐细雨00喜乐洋洋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83,61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走读圣经(一)】初识以色列和约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张志雄,1966年生人,2002年创办《价值》杂志, 喜欢读书、写作和旅游,著有和主编《儿时的弄堂》《放量》《学习学习再学习》《中国股市十七年》等几十本书。 个人微信号:zhixiong428 张志雄最新文章
&   【财新网】(专栏作家 张志雄)
  2013年9月底,我们一行10人来到以色列和约旦,行走圣地,查考圣经。
  为了这个目的,我打乱行程安排,按照圣经的大约次序,描述对圣地的体验。当然,我在时空上也会做些穿越。
  以色列绝非外人想象的那般紧张不堪。在那里,到处确实是荷枪实弹的军人,旅游景点也不例外,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广场上,那天飘扬着驻戈兰高地的某个军团的军旗,可能是军队在搞啥活动吧,军人要比游人多,即便是男洗手间也挤满了军人。以色列义务兵始于18岁,犹太和德鲁兹男性服役3年,德鲁兹人约有100万人,分别生活在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他们的宗教教导他们必须忠于他们生活的国家。犹太女性至少服役2年,以色列成为世界上唯一征募女战斗兵的国家。虽然以色列只有14万常备部队,但真正的军事力量是40万预备役士兵,他们每年服役4到6周。所以,以色列到处可以看到军人,大兵们经常背着枪在大街小巷中闲逛。
哭墙下的犹太人
  以色列军人大多年轻,很可爱。有天晚上,我们在耶路撒冷的公交车上见到一名年轻军人戴着表示顺服的小帽,有意思。有一次,在塔加的五饼二鱼堂外,我起先是邀请男军人合影,后来见两位女兵实在长得漂亮,真是不爱红妆爱武装,赶紧与她们合影。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但有一个地方不同,那就是希伯仑。我们这次去以色列是由香港的橄榄树假期的陈牧师任领队,他告诉我们,大巴司机是个阿拉伯人,建议我们别去希伯仑,因为那里前阵子还发生了一起暴力袭击以色列士兵的事件。
  希伯仑现在是巴勒斯坦西岸地区希伯仑省的首府,位于耶路撒冷以南30公里,拥有近17万名巴勒斯坦人和800名犹太定居者。犹太人虽少,可希伯仑是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圣城。
  我们的车到希伯仑后,发现这里确实是冷冷清清的,不像其他圣地景点那样热闹非凡。楼房也很破旧,我看到街道上有几个阿拉伯小孩,便想拍个照。两个小孩见此,马上要逃跑,一个大男孩却招呼他们,让他们给我拍。然后,他对我们的大巴司机说要付钱。这时,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人出现了,马上赶他走。
  希伯仑路上的军人虽然不多,但从他们的装备和状态看,是可以立即进入战斗状态的。
  何以如此,原来这里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亚伯拉罕的坟墓麦比拉的所在地。
  公元前约2000年,亚伯拉罕来自现在离巴格达300公里的吾珥,这是苏美尔王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吾珥早于公元前5000年已经存在,可到了公元前2500年前后才繁荣起来。亚伯拉罕后来住在当时重要的贸易商业中心、现位于土耳其的城市哈兰,75岁那年,《创世纪》12章告诉我们,上帝向亚伯拉罕发声音:你要离开本地、本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地上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之地是迦南,就是现在的以色列。
  迦南虽然号称是已有8000年历史的耶利哥的城市,但总体上还是个游牧之地。当时住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的亚伯拉罕已经是75岁的高龄,却毫不犹豫地带着妻子撒莱(后被上帝改名为撒拉)和侄儿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所得的人口前往迦南。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亚伯拉罕变成了飘泊的牧羊人。
  上帝不是让亚伯拉罕瞎折腾,是要他离开自我为中心、不敬上帝的城市,去一个属于上帝自己、以上帝为真神的地方。亚伯拉罕心领神会,来到迦南,为上帝建了至少两座神坛,向上帝祷告,祈求神的应许。
  神应许亚伯拉罕的后裔多如天上的繁星。《圣经》说:“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然而撒拉一直没有为亚伯拉罕生子女,他们在迦南住了10年后,撒拉要求丈夫与她的使女埃及人夏甲同房。这是亚伯拉罕家乡的风俗,使女为主人生的孩子视为嫡出。夏甲有孕后,小看撒拉,撒拉就让丈夫评理,亚伯拉罕回答说:“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随意待她。”
  撒拉就狠狠地管教起夏甲来,夏甲逃到荒野,遇到了上帝的使者(凡人看见上帝必死,只能面见使者)。使者要求夏甲回到撒拉的身边,服从她的管教,并预言她多子多孙。上帝为这孩子取名为以实玛利,他长大了,“要像一头野驴,他与人为敌,人与他为敌。”
  神虽然祝福夏甲,但有自己的计划。
  亚伯拉罕99岁时,神对他说:我必赐福给撒拉,也要使你从她得到一个儿子。
  亚伯拉罕心里想:“100岁的人能生孩子吗?撒拉已经90岁了,还能生吗?”
  他说:“不是有以实玛利了吗?”
  神不同意,并要亚伯拉罕命名他的新生孩叫以撒,也就是欢笑的意思。
  撒拉果然生下了以撒,老亚伯拉罕乐不可支。
  有一天,撒拉看见夏甲让亚伯拉罕的两个孩子在一起玩闹,心里很不舒服,她对丈夫说:“你把这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这使女的儿子不可与我的儿子以撒一同承受产业”。亚伯拉罕甚感忧虑。神对他说:你还是听从撒拉吧,因为以撒生的才是你的后裔。
  亚伯拉罕只能让夏甲和以实玛利离家出走。他们在别是巴的旷野迷了路,别是巴是以色列国土南端边境的象征。上帝的使者把他们安顿了下来,住在以色列以南的巴兰和西奈的旷野中,成为一个大族。今天的阿拉伯人认为以实玛利就是他们的祖先。
  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其中的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上帝为了试验亚伯拉罕,要他带着自己的独生子到摩利亚的小山上,把他献为燔祭。摩利亚的小山没有确认是什么地方,传说为今天耶路撒冷的圣殿山。
希伯伦的亚伯拉罕回教寺,它建在麦比拉的岩洞上,里面就是亚伯拉罕坟墓
  亚伯拉罕没有犹豫,和以撒三天来到摩利亚小山,在神指示的地方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放在坛的柴上,拿刀准备杀他儿子。耶和华的使者从天而降,连忙劝住。
萨尔托:《亚伯拉罕的牺牲》
  这个场景极具戏剧化,我们住在耶路撒冷的一家酒店的大门外有相关内容的塑像。祭坛的地点相传就是所罗门的圣殿所在。
  撒拉127岁死去,亚伯拉罕买了希伯仑的麦比拉洞的地,作为她和家族的坟场。
  亚伯拉罕不愿意以撒娶迦南当地人做媳妇,而是让仆人回美索不达米亚的哈兰老家物色到女子利百加,让她成为以撒的妻子。
  亚伯拉罕175岁逝世,葬在妻子撒拉的身边。
  以撒60岁时,利百加生了双胞胎。先出娘胎的哥哥皮肤通红,浑身有毛,如同皮衣,叫以扫,意思是有毛;后出娘胎的弟弟,手抓哥哥的脚跟,叫雅各,意思是抓住。
  两兄弟性格不同,以扫喜欢打猎,常在田野,父亲以撒喜欢吃野味,所以喜欢他。雅各爱静,常呆在家中,母亲利百加喜欢他。
  有一次,雅各在煮红豆羹,以扫打猎回来,说饿昏了,赶紧给我吃豆羹。
  雅各说,可以,但今日要把长子权卖给我。
  以扫竟然答应了。于是以扫被称之为以东,红哥的意思,因为他出生时红通通的,和红豆羹有缘。
  以扫在40岁的时候娶了两个迦南人为妻,父母甚为忧愁。
  以撒年老,眼睛昏花,不能看见,就叫以扫到床前,说是让他打些野味来,然后给他祝福。以扫就出去打猎了。
  利百加听到了,把爱子雅各叫来,先是拿两只肥山羊来,照以撒平日喜欢的口味,做成食物,冒充野味。然后让雅各穿上以扫的衣服,又用羊皮羔子裹住双手和光滑的颈子,假装是哥哥以扫,骗取了父亲的全部祝福。
  以扫回来后大怒,要杀雅各。
  雅各只能逃到母亲的老家哈兰,投奔他的舅舅。途中,他在露天过夜,梦见一个奇长的梯子立在地上,直通云霄,一队队上帝的使者上上下下。这时耶和华出现了,承诺要赐福给他。这唤醒了雅各,他要亲自认识神。
  雅各在哈兰爱上了舅舅拉班的小女儿拉结,为了与她结婚,他为舅舅免费打工7年。没想到结婚当晚,拉班调包,把大女儿利娅送进洞房,等雅各天亮醒来,木已成舟。
  雅各受骗后质问拉班,但也没办法,他只能忍耐,又干了7年,娶来拉结。
  等到雅各聚集了财富,带上妻妾,从哈兰回乡。
  路上,有个人影突然过来与他摔跤,一直斗到破晓时分。那人见赢不了,探手往他下体一摸,大腿就脱臼了。
  那人说,天亮了,放我走吧。
  雅各说:你不祝福我,就不放你走!
  那人问:你叫什么名字?
  雅各答了。
  那人说:你的名字以后不要叫雅各了,要叫以色列。因为你跟神与人角力,都占了上风。
  以色列的意思就是与神角力。
以色列人的乡村生活
  这个故事要解释一下,不要以为雅各真有那么厉害,神都拿他没办法。按英国圣经学者约翰·斯托德的说法,第一个阶段,神与雅各摔跤,这与神待我们一样,先是温柔的,以爱心忍耐我们,我们若顽梗不服,神就使用更严厉的手段,直到我们被他一摸不能不服为止。第二阶段,两位角力者的角色变了,雅各对神死缠不放,要求神的应许。
  雅各最后也与以扫和解了。
  在希伯仑的麦比拉洞埋葬了亚伯拉罕和撒拉、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娅三对夫妇,雅各的另一位妻子拉结死于难产,被埋葬在伯利恒城外。拉结墓也被犹太人视为神圣的地方,墓上的帐帘写着《耶利米书》(31:15)“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由于神愿意自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这三位族长在以色列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所以希伯仑也被称为列祖之城。由于阿拉伯人也认为亚伯拉罕是他们的始祖,他们也把这里视为圣地。基督徒虽然不认为他们与亚伯拉罕有血缘关系,可他是信心之父,所以基督徒也可称为他的子孙。在圣经中,神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用的是现在时(is),而不是过去时(was),说明这个神不是历史,而是今日基督徒所信的神。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把希伯仑看作是圣地。
  今日的建筑物有两部分,分为伊斯兰清真寺和犹太人会堂。清真寺里有以撒和利百加的墓,大一些,但我们一般人不能前去。香港橄榄树假期的陈领队说他曾试图进去,但最后还是被拦住了。
  我们进入犹太人会堂也不容易,至少要经过两道军人的检查,比参观耶路撒冷的哭墙严格多了。之前,我已经去过耶路撒冷的两个会堂,对里面的结构有些熟悉,会堂的前面一块很像图书馆,收藏了大量典集,有几个人在看书。一般的基督教会也有图书馆,可不会像犹太会堂那么醒目,也没有那么大的分量。传统的犹太会堂仪式是男女分开的,这里也是,不过如果你要是探头张望,也能看见女客的情形,她们安静地坐着,好像在埋头祷告。所罗门建立神殿时没有会堂,当时只有男人有义务将祭物带到圣殿献上。女人则呆在一个特别划出来的叫“女院”的地方观看祭仪的进程。后来,犹太人的精英流亡巴比仑,神殿被毁,他们只能建立会堂,取消了献祭,但男女隔离的做法还是保留了下来。何以如此,一种意见认为只有男人才有义务参加宗教仪式,无义务的女人当然要隔开;另一种解释是男人在祷告仪式上会因为女人的美丽和美妙的声音分心。不过,现在非正统派的会堂里,男女可以并肩而坐了。
和孩子们一起祷告
  隔壁的男人就热闹了,虽然也就一间房间,里面坐着站着人,紧密地挨着。我们进去的时候,他们在唱歌和弹奏,气氛很活跃,我走进人群,和他们同乐。他们似乎还应和曲子,摆动身体,我也学着他们体验一下感受。我在西墙旁边的会堂还看到,很多男人在祷告的同时,剧烈地前后摇晃身体,不明究竟的我也努力模仿,感觉很特别。回来后看书,才知道这是在读到犹太圣贤名字时的标准动作。
  我在人堆里穿来穿去拍照,会堂里的犹太人疑惑地看着我,可我满脸笑容,一副与他们同乐的神情,他们也说不上来什么。音乐完毕,接着好像在诵读《妥拉》(犹太人对《摩西五经》的称呼),然后把《妥拉》从读经桌上举起来,负责这项任务是一个老者,我回头查资料,才知他应该被称作“举起者”,他还要诵念“举起《妥拉》祝词”。然后,有人将《妥拉》“受卷回原状,再用夹子固定住,然后覆盖套子”。做后面动作的人称作“收卷者”,他也要诵念“收卷《妥拉》祝祷”。
  这些是事后翻资料才解读出来的。《妥拉》的卷轴与中国书画的手卷有点相似,犹太人围着《妥拉》摊开、举起和收卷,有点像中国的文人雅士欣赏书画的动作。
  我夹在犹太人会堂仪式中,倒也乐在其中。这时,终于有个犹太人走过来,问我是哪里来的。我特意说是上海来的,他马上很高兴地说他去年刚去过,然后与我们合影。有位朋友很夸张地介绍说,如果你在耶路撒冷的大街上喊自己是上海人,马上就会有人与你握手。我这次特意试试,还真有点效果。看来,犹太人还是感恩的。
  隔着狭窄的走廊,是两个石窟,分别放着亚伯拉罕和撒拉的石棺,及雅各与利娅的石棺,上面铺着绒布。由于铁栏杆档住,看不出啥动静来。
以撒与利百加的坟墓
  为啥伊斯兰清真寺要占据以撒和利百加的石墓呢?他们不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啊。据陈领队介绍,原来以撒和利百加的坟墓中间有一个圆洞,可以通到下面的一个岩石穴去,这才是真正的麦比拉洞。自20世纪中期洞穴就被封闭了,没人可以进入。建筑物内部的石棺只不过是亚伯拉罕们的衣冠冢。
  到约旦去,一般游客都会去西南部的山谷,瓦地伦Wadi Rum。阿拉伯语是“酒红色山谷”,因为红色的沙地在日落时显出如红酒般的颜色。
  这里还是据说有6000年历史的沙漠民族贝都因人的天下。贝都因人是希伯来文“牧羊人”的音译,主要是从沙特阿拉伯过来的,他们只要找到水源,就地住下,水源耗尽,便找另一个有水源的地方落脚。骆驼是贝都因人的好伙伴,它提供交通工具、奶类饮品、食品、长袍斗篷、帐篷和财富的计价单位(新娘的彩礼、凶手的赎罪金与赌注)等等。几千年来贝都因人一直过着无政府主义的生活,只效忠部落的酋长。19世纪晚期,英国统治下的贝都因人开始转变为半游牧的生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官“阿拉伯的劳伦斯”带领约旦的贝都因人与敌军作战,因同名电影而脍炙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地人继续与盟国合作,抵抗轴心国,战后约旦因此独立。
约旦瓦地伦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中东的贝都因人开始被迫或自愿地往城市迁移,各地政府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为了使贝都因人获得教育、医疗卫生和法律等更好的生活条件,有的是为了获得贝都因人的土地。
  我们在约旦首都安曼看到的贝都因人仍然住在帐篷里,由于是在车上,不能看个真切。但据以色列唐娜·罗森塔尔的《以色列》介绍,在以色列的城镇中的贝都因人确实不喜欢住在房子里。“尽管每个以色列孩子有权获得12年免费教育,但内盖夫的贝都因人是以色列失学率最高的,50%的男孩没有读完高中,没读完高中的女孩近70%。女孩们13岁后,父亲们不愿她们和男孩子同在学校里,因为这可能对女儿的贞洁和家庭的名誉造成威胁。”
  圣经中有一篇名为《约伯记》,主人公就是一位像今天贝都因人那般生活的古代族长,生于摩西之前,和亚伯拉罕的年代很接近。约伯的财富计价方式与贝都因人相似,是以拥有的牲口而定,而不是金钱。约伯的家产有7000只羊、3000匹骆驼、500头牛和500头母驴,还有许多女婢,可谓当地的首富。
  《约伯记》可能是旧约中最早成篇的,但希伯来的文风和遣词造句与一般作品有异,晦涩难懂,也不容易翻译。即便翻译过来,它的内容还是不好懂,人们只能把它归入智慧书的类别。
  约伯的希伯来名字的意思是“被逼迫”和“受苦”,倒很符合这篇文章的内容。
  约伯这个人为人正直和敬畏神,远离恶事。但这引起了撒旦的兴趣,撒旦也是上帝的造物,曾是天使长,他带领一群天使背叛神的统治(从《启示录》12:4看,人数不少,可能占了天使的三分之二)。
  有一天,上帝召开天使会议,上帝夸耀约伯是多么符合自己的心意。撒旦的职责是到处行走,看天下事,其职责也许有点像中央巡视组组长,看尽人性的罪恶,就不顺服上帝。撒旦反驳上帝说,约伯敬畏你,只不过你让他过着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撤去这一切,约伯一定会反叛你。
  上帝同意撒旦可以去试验毁掉约伯的一切,但不能加害他。
  于是,撒旦下去毁了约伯的牛羊,杀了他七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约伯痛苦万分,但他还是忍耐着,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约伯经受住了第一次考验。
  撒旦不服气,说如果让约伯的身体备受折磨,他一定会反叛你。
  上帝同意它继续试验,但不能害死约伯。
  撒旦又让约伯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约伯就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
  约伯的妻子说你可以丢弃神,死了吧。但她受到约伯的责骂,约伯绝不会得罪神。
  这时,来了约伯的三个朋友,都是智者,他们开始时还陪了约伯七天七夜,一声不吭,最终忍不住劝约伯认罪,因为上帝不会无缘无故地惩罚一个义人的。
  约伯拒绝认罪,引来朋友们的声讨。
  约伯当然没背叛神,但他诅咒自己生不如死,感叹今不如昔的痛苦,最后诉说神不听他的诉求。
  神出现了,他没有告诉约伯试验的真相,只是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神创造的世界多么奇妙,岂是约伯能够悟透的,如:
  “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你若聪明,只管说吧!”
  如:“光明的居所从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于何处?”
  如:“山岩间的野山羊几时生产,你知道吗?”
  如:“你能用鱼钩钓上鳄鱼吗?能用绳子穿进它的舌头吗”?等等。
  上帝还要约伯研究一下河马,看看他的造物多么奇妙。
  约伯承认自己有罪,感叹地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见你。”
  上帝也认为约伯的三个朋友是错误的,必须到约伯那里献上燔祭,让约伯替你们祷告,神才能饶恕他们。
  上帝最后恢复了约伯的幸福生活,不仅赐他多个儿女,还让他的财富倍增。
  由于《约伯记》的形式像是一出戏剧,也像个讨论会,喜欢文学的人一般都会发表一些看法,甚至为此写一本书。
  但对信徒来说,《约伯记》不简单,甚至与《启示录》一样,属于很难理解的一类。例如,他们会问,上帝为什么要同意撒旦的计划,去试验约伯呢?
  一般的阐释是撒旦是受造物,它做啥事,必须得到上帝的准许。
  这其实也是作为基督教一神论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为,如果出现天灾人祸,无神论者认为这是自然现象,根本与神无关;自然神论者认为神创造了大自然,然后他就不管了,所以天灾人祸与神无关;不可知论者认为这事也许和神有关,也许无关,这根本没法回答,也许就没必要问;多神论者认为这必定是众神打起来了,搞得地下不得安生;二元论认为有两个神,一个坏,一个好,天灾人祸与好神无关,得由坏神负责。
  一神论的基督教,由于上帝是全知全能唯一的神,就必须对所有发生的事情负责。英国知名的圣经学者大卫·鲍森就认为,有些基督徒觉得魔鬼和神一样有力量的时候,他们把发生的所有坏事归咎于魔鬼撒旦,就是二元论的一种。“但是魔鬼和我们一样是受造物,它不是造物主,也不是最有力量的,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坏事都归咎于它,尽管大多数的坏事它都有份。”
  有朋友曾经对我说:“如果你告诉我上帝为啥允许天灾人祸发生,我就信主。”
  遗憾的是,像《约伯记》一样,整本圣经都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对此,绝大多数基督徒牧师的回答是:“苦难是一个谜,你永远也无法了解。你不能了解,因为你不是神。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所以我们永远也无法了解神的所作所为。我们只好相信他有一个很充分的理由,但是神决定不和我们分享,所以我们才无法了解。我们小小的心灵没有办法理解。”
  大卫·鲍森倒不这么看,他认为神的本质是公义正直。神不能接受世上有如此之多的邪恶,他要通过降天灾人祸来让人们迷途知返。一般人读圣经,容易造成旧约的耶和华是个严父的形象,而到了新约,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出现了,好像一个慈母。这种印象是不准确的,耶稣对人的天性也没有很高的评价,他曾说:“你们虽然邪恶,还晓得拿好东西给自己的儿女……”他是在说人性基本上是邪恶的,就算我们尝试用尽一生来做些善事。
  大卫·鲍森想说的是,圣经对神的评价比我们对神的评价高得多,而圣经对我们的评价比我们自己的评价要低得多。
  大卫·鲍森还有很多更严厉的话语,我们恐怕一时无法接受,容我有机会再介绍。这里只提及一点。
  我们总是觉得邪恶是在别人的身上,而不是在我们身上。有人会说:“为什么神不把坏人消灭,让我们剩下来的人享受平静安稳的生活呢?”这话的背后有一个错误的假设,因为如果神将所有的坏人都从世界上清除,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任何人存在。大卫·鲍森的结论是:“如果神要用最严格的正义来对待我们的话,你不会在这里,我也不会在这里。”
  约翰·斯托得的解释也很有趣,他认为圣经不是哲学书。“当然圣经里有极深刻的智慧,亦即神的智慧;但是一些哲学家努力研究的题目,圣经并未作彻底的探讨。就以痛苦和罪恶两大问题为例,圣经明显地刻划出这些人类经验中常有的现象,几乎每一页都在叙述人类犯罪、人类受苦,尤其是在十字架上,这两个问题更为明显。但圣经并没有提出这两个问题至终的解决,也没有说明神为何容许它们存在。就在以受苦为主题的约伯记里,最后约伯谦卑地降服在神面前时也并不晓得神的旨意。我想理由很简单:圣经是一本讲求实用过于讲神学理论的书。它最主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忍受痛苦,如何胜过罪恶,而并非把这两个问题的根源和目的哲学化。”(《认识圣经》)
  约伯的家乡是乌斯,也就是以扫后裔的根据地以东。以东是红的意思,以扫出生时长着红毛,为一碗红豆汤丢了长子权,又在满山红土的西珥山定居,真是名符其实的“红哥”。以撒当初受雅各欺骗,给了雅各两个儿子满满的祝福:“愿上帝赐你甘霖沃野,五谷美酒,享用不竭”(《创世纪》27:28)。结果,大儿子以扫得到父亲的话语是:“你的家园没有甘霖,没有沃土,你谋生要靠你的刀剑,你弟弟拿你做了奴仆”(《创世纪》27:39)。也就是说,以扫的后代只能住在荒漠附近,谋生的手段是做强盗。
  摩西出埃及后,神要求他选12支派各一人,作为探子去刺探迦南地,然后进入那个地方。他们12个人由南地而上,来到希伯仑附近的葡萄谷,其时正是葡萄初熟的季节,在那儿砍了一枝葡萄,沉甸甸的一大串,要两个人用杠子抬着走。作为中国汉人,我们看到的是攀附在木架上的葡萄藤,很难想象有葡萄树。其实,如果去新疆,就可以发现葡萄串大得不可想象。我们去希伯仑时,只见光秃秃的葡萄树,可我还是会联想到新疆葡萄满枝的景象。由于探子在希伯仑的这段故事脍炙人口,今天在当地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挂葡萄”的标志,就是以色列旅游局对商户颁发的优质证书。
两人抬着一挂葡萄回来
  其实,圣经也与葡萄有着不解之缘。大洪水过后,挪亚最先种植的是葡萄,因为喝了葡萄酒,大醉而失态(《创世纪》9:20)。后来,雅各的儿子犹大“把小驴栓在葡萄树上,把驴驹栓在美好的葡萄树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创世纪》49:11)。可知犹大的地界的葡萄树长得如此壮实,足以栓住一头驴;葡萄酒的产量也足可以洗衣服。
  探子们在迦南40天后回到巴兰荒野,向摩西及以色列子民汇报情况。其中10个人对进入迦南没有信心,因为当地居民十分强悍,城池坚固,防守严密,而且还有巨人。只有犹大支族的迦雷和以法莲支族的约书亚认为迦南地拿得下来。
  以色列会众听后叫苦不迭,哭了一夜,把怨气撒在摩西和他哥哥亚伦的身上。他们要另立领袖,回埃及去。摩西和亚伦不允,会众要扔石头砸他们,这时耶和华出现了,召集摩西。
  耶和华对摩西说,这帮人一路上如此大不敬,要闹到几时,不如降瘟疫除掉他们,你再另起炉灶吧。摩西苦劝,耶和华答应不立即除去他们,但以色列民因此不能立刻进入迦南,而是要在旷野里折腾40年,等这些人死绝后,只有约书亚和迦雷两个人可以进入应许之地。
  上帝还命令他们掉头往荒野去,往西奈半岛东边的芦海走。以色列人知道违逆了耶和华,他们这时突然发力,要冲过山头直接进入迦南,结果被当地人痛击。
  北上失利,他们只能转而向死海东岸进发。快到以东境内时,在齐恩荒原的加迪斯,以色列人找不到水喝,又开始围攻摩西和亚伦。两人又祈求上帝的指引,耶和华吩咐摩西和亚伦拿上手杖,召集会众,对这磐石下令,要它出水。
  摩西和亚伦照此做了,一股清泉喷涌而出,让会众和牲口喝个够。
  但上帝对摩西和亚伦不满,说你们对我没信心,未能当着以色列子民的面尊我为圣,所以你们俩不得带领以色列会众进入迦南美地。由于上帝没有具体指出摩西究竟为何没有信心,所以这值得讨论。常见的说法是,上帝只是要求摩西向磐石下令即可,摩西执行时却有了多余的动作,他往磐石上敲了两下,还骂子民“抗命”。因为摩西当场说:“听着,你们这群抗命的!要不要我们叫这块石头流水,伺候你们?”(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诗篇》106:12)。
约旦首都阿曼的落马剧场遗址
  《出埃及记》(17:2)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西奈山附近口渴难忍,向摩西发难,摩西只能求助耶和华。耶和华让摩西击打磐石,果然出水。这次耶和华只是让摩西下令即可,摩西仍只记得西奈山的那次经验,所以没有完全顺服耶和华。一般人会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可在耶和华的眼里,摩西应该是完全顺服神的榜样。经常去圣地的香港牧师郑佑生认为,圣经多次记载,人会因不完全顺服神的吩咐而被惩罚,甚至被击杀。如《撒母耳记下》(6:6),大卫王命祭司运送约柜,因牛失前蹄,祭司的一个儿子乌撒伸手扶住约柜。“神耶和华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他就死在神的约柜旁。”这是圣经中让人印象之深的情节。耶和华早就说过,约柜是神圣不可侵犯之物。《撒母耳记上》(6:19)说伯示麦人随便观看约柜,就击杀他们70人。乌撒是以色列人中专门做祭司的利未族人,他当然知道不能触碰约柜的禁忌的,所以是情急之下的善意。可神认为这是不完全的顺服,更是对以色列人的警告。大卫王确实受到警醒,知道错在自己轻率地搬运约柜。大卫王先将约柜暂放在别处,等待耶和华的命令,另一方面思考正确的搬运方法。后来,以色列人没有再用牛车搬运约柜,而是用人抬和扛。
  《撒母耳记下》15章说,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扫罗,耶和华命令他击打亚玛力人,杀死他们的王亚甲,他们的牛羊等也要灭绝。扫罗执行了,但他没有杀死亚甲,把上好的牛羊等留下来,虽然他辩称是献给耶和华。扫罗因此失去了王位。这又是一个不顺服耶和华的例子。
  也有人认为,上帝恐怕不会因为摩西这样一个失误就给他这么大的惩罚。摩西在《申命记》(1:37)说,是因为以色列民众听了探子的报告大闹,“为你们的缘故,耶和华对我也发了怒,说:那里你也进不去”,可能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现在在前往佩特拉的路上,还可以看到据说当年摩西击打磐石出水的地方,泉眼在一栋有三个白色圆顶的屋内,门口有人卖东西,容易让人误会是百货小卖部。“进入屋内有一条水道,很多当地人会来此打水,当地人认为此处之水特别甘甜,并流传喝它会更加年轻貌美”(《寻找祂乡的意义》)。但我们没去。
  世界知名的古迹佩特拉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方260公里,这里曾是以东人的首府。在古希伯来语中称之为“西拉”(《列王记》14:7),它和希腊语“佩特拉”都是岩石的意思。
佩特拉蛇道
  摩西击打磐石出水,就派使者拜谒以东王,希望他能允许以色列人借道过境,“凡贵国之农田、葡萄园、水井等,绝不敢踏入取用。”他们表示只走王道(从红海亚喀巴湾经死海东岸至大马士革的商路),一寸一分不会偏离,直至全体出境。若有人畜饮用以东的水,以色列一定赔偿。
  谁知以东王死活不肯,还要率领大军前来迎击,以色列人恳求也没用,只能绕道而行。两个兄弟后裔因此结下世仇。
  由于佩特拉位于深谷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它位于外约旦南北王道和阿拉伯通往埃及的东西通商干线的交汇处,无论是通商和掠夺,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东人对此很得意。公元前586年,以东人竟然帮助巴比伦人毁灭耶路撒冷。在《俄巴底亚书》中,先知斥责以东人,外邦人杀入耶路撒冷时,“你竟站在一旁,像与他们同伙。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犹大人被灭的日子,你不当因此欢乐;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说狂傲的话。”耶和华说,以东“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里说:‘谁能将我拉下去呢?’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
  4年后,巴比伦人果然转而进攻以东,让以东沦为荒地,以东人在当地从此销声匿迹。
  现在的佩特拉古迹主要来自纳巴特人,他们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西南边移民而来,该王国在公元前后达到鼎盛。由于佩特拉是亚洲、非洲和非洲之间的一座天然桥梁,又逢希腊罗马和古埃及在公元前后4世纪之间的盛世,纳巴特人既是非常精明能干的商人,也是文化的赞助人。纳巴特人以擅长举办集会著称,他们聚集了一群知识分子、诗人和哲学家,例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是他们的座上宾。纳巴特人的财富与文化体现在建筑上,精于建筑工程、凿岩和抛光。他们的制陶产业也很发达,据说在抛光和彩绘装饰的技术上,其质量甚至超越了中国瓷器。他们的陶匠学会了怎样制作像瓷器一样薄的陶器,是用手工在转盘上做,而不是用模型做。我没看见纳巴特人的瓷器,没法判断。事实上,纳巴特人的陶器非常易碎,完整的样本很罕见。
  我们进入古城的道路上,右边出现3座削去小山丘建成的正立方体的墓冢,名叫幽灵墓冢群,佩特拉一共有26座,平均5到9米高,一半空心一半实心,内部有墓室埋葬死人。再往前走,左边出现一座高大的陵墓,名叫棱柱冢,是从沙岩山壁雕刻成的,共有两层,上层顶部有4根高7米的棱柱,棱柱冢因此得名。据橄榄树假期的陈向前领队介绍,下面的叫驿门饭堂,从拉丁文名称揣摩,是有三面桌子设备的饭堂之意。佩特拉全部墓冢有500个,共有25个饭堂,里面有各种桌子,死者家人通常在内用饭以纪念先人。而棱柱的数目代表葬在墓地的家族人数。很有特色的风俗啊。
  佩特拉古城深藏于以东地群山之中,只有东面一条狭窄的山间驿道可以进入。这条名为蛇道的小道总长1.5公里,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约2米。两旁峭壁耸立,“犹如利斧从天上劈下的一道深深的裂痕,达200米”(中国驻约旦大使罗兴武)。蛇道因突如其来的山洪爆发,无数次冲刷而成。佩特拉虽地处旱地,但每年会有集中降雨,加上它处于最低处,会出现两到三次山洪。日,有28人在此蛇道内被水淹没而死。所以,佩特拉有时会因下雨而无法开放。今天的约旦政府已经在多处有可能洪水冲下的地方加设防水闸,以免意外。
  纳巴特人早知道山洪的厉害,如果不能疏导这股无法预测的破坏力量,山谷里的城市无法生存。人们发现,当年蛇道之前的右边有一个水坝,它控制雨水不会淹没蛇道,并且用一条地下水道将收集到的雨水绕过另一座桥,排进佩特拉的城市和村落内。
  蛇道的入口原来有座拱门,现在只剩下石基。左边有刻入岩壁的水槽,用来引水入内。水槽的水用陶管连接,把外面穆萨的泉水引入宫殿墓室上方的储水池中,容量是2500立方米,供里面的居民使用。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的片子报道,佩特拉有200处喷泉,当年的城市看来是相当漂亮的。
佩特拉水槽
  蛇道原来的底部是铺着石板的,今天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痕迹。蛇道的两侧有小小的壁龛供奉着纳巴特人的偶像,最具代表性的是杜莎拉和乌兹神。
  当地出版的导游书《佩特拉》写道:
  “如果你在上午9点到11点之间走完狭长的蛇道,阳光正直射在佩特拉最美丽的遗迹上,你会看到一颗发光的珍珠,它就是藏宝库。面对这颗刻在山壁上的玫瑰红色珍珠的美,你会目瞪口呆。它真的是用如此完美工艺雕刻出来的人类文明的光辉。根据一般说法,藏宝库是公元前一世纪纳巴特国王亚利达斯三世时建造,40米高,28米宽,共有两层。下层有一道大门将人引导入大厅,大厅两侧各有一个小房间。建筑物正面有六根圆柱……支撑着一面雕花山行墙。上层有三个部分……中间部分是主题粗圆柱,支撑着一个宝瓶”,两旁是石塔,雕刻装饰相似,有象征纳巴特众神的蝎子雕像。整个藏宝库是希腊时期亚历山大风格,两根小圆柱上又有埃及女神伊西斯的雕像,有点混杂。
佩特拉藏宝库
  藏宝库的得名,是因为后来的当地人认为它是埃及人的藏宝地点,这当然是错误的。当时有人判断那面山墙上的宝瓶里有黄金,向它射击,想击碎它,可宝瓶是实心的啊。还有人认为,贝都因人看见建筑物柱子上的物件像珍珠,以为是珠宝,由此得名。
  藏宝库的建筑水平远高于佩特拉其他地方,应该是纳巴特人的鼎盛时期所为,但它仍是纳巴特人的建筑套路,是从沙岩中雕刻出来的。所以,它与一般的独立式建筑不同,是自上而下建造的,也就是说,从近40米10层楼高的上面开始施工,不需要脚手架,而是凿出一个平台,然后在上面把一块一块大岩石从岩壁里挪出来。它整个分量是靠下面的一块岩石平台支撑,所谓的6根圆柱也是意思意思的,如果把它们移去,建筑不会倒塌。可这样,它的下面大厅和房子非常窄小,否则会承受不住压力,容易坍塌。
佩特拉藏宝库
  由于大厅和旁边的小房间的墙面朴素无华,里面也空空如也,人们无法判断藏宝库究竟派何用处。
  2004年,约旦的考古学家终于从藏宝库的地面与蛇道其他地方地面不平的现象受到启发,决定往下挖掘,果然发现它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里面有公元前9年至公元后40年的亚利达斯四世亲人的石棺。这也否认了亚利达斯三世建造藏宝库的推测。
  亚利达斯四世是纳巴特王国的巅峰期,他见证了佩特拉的繁荣和都市化。藏宝库出自他手中,理所当然。
  亚利达斯四世之后的拉贝尔二世是王国的最后一任国王,他于公元106年去世,王国很快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罗马人统治了佩特拉200多年,人口一度达到25000人,至今还有罗马时期的遗迹。公元3世纪,与许多历史名城一样,由于红海贸易替代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公元6世纪,佩特拉经历了几次大地震,建筑破坏严重,拜占庭就遗弃了它。后来在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佩特拉沦落为荒野。1812年,佩特拉才被西方人发现,而很多人知道它是因为著名的影片《夺宝奇兵》。
  从藏宝库进入佩特拉市中心的是外蛇道,外蛇道当然比蛇道开阔多了。据陈领队介绍,佩特拉市里的建筑风格异常丰富,如可以在外蛇道左手边走上一道漫长的阶梯到达孤伯他山的山顶,山顶上有一连串向神献祭的丘坛。圣经《列王记》(下)17:9记载“……建筑丘坛,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立柱像和木偶,在邱坛上烧香……惹动耶和华的怒气”。又如佩特拉的心脏地带是一个摩西谷的盆地,1.1公里长,1公里宽,随处可见殿宇、广场、浴室与私人住宅的遗迹。在一个露天祭坛的后面是一座巨大神庙的遗址,名为法老女儿皇宫,它其实是当地最重要的纳巴特神庙。在它的附近的山边是佩特拉博物馆……
  佩特拉共有750个古迹,要全部参观的话,至少需要3天时间。
  我们只是参观了藏宝库附近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罗马半圆剧场,不是用石头堆砌的,而是在极其陡峭的山坡上凿出来,约建于公元后2到3世纪。这样的罗马剧场遗址有不少,没啥突出之处。
  还有一个是皇家墓冢群,是一系列纳巴特达官贵人的墓穴。罗马人来后,把它改为法院,下面扩建了拱形建筑,是司法人员的办公室和监狱。我们匆匆而过,也没看个仔细。时间太短了。
  以色列人不能进入以东,他们来到边境的何珥山。此山的确切地点尚不能完全确定,我们住的酒店在传说中的何珥山对面,上面有摩西哥哥亚伦的纪念碑。耶和华告诉摩西和亚伦,亚伦不能进入他应许子民的家园,也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击打磐石出泉水的事件的缘故吧。在何珥山上,摩西脱下亚伦大祭司的圣袍,给他儿子穿上,亚伦就瞑目了,享年123岁。人们经常认为亚伦的未进入应许之地,是因为当年摩西登上西奈山领受十诫和律法的40天中,亚伦随着百姓造出金牛犊悖逆上帝而遭到的惩罚,此说并不正确。
  我们从酒店向窗外望去,何珥山笼罩在薄薄的雾气中,有种不真实感。
  以色列人从何珥山出发,绕开以东,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摩押平原,与耶利哥城隔着约旦河相望。
  我们这天的旅程基本上是当年以色列人行走的路线,如路过瓦地伦,还在约旦大裂谷逗留片刻,它们都在约旦境内。约旦大裂谷位于东非大裂谷的最北端海平面-392米的约旦裂谷,我们可以体会到圣经中何以记载了这么多次大地震,原来它们大多处在地震带附近。“地球表壳最大的裂缝从叙利亚一直延伸到以色列,继续穿过阿拉伯谷到达红海。这条裂缝沿着亚喀巴湾,进入埃塞俄比亚,将埃塞俄比亚分成两部分,再进入乌干达和肯尼亚,在这里,裂缝分成两条,最后在莫桑比克重新会合。这条裂缝是地球表壳最大的一条裂缝,是分成两部分的裂缝,在这两条裂缝之间的陆地都下沉了”(大卫·鲍森)。这就是裂谷。面对约旦大裂谷,虽然没有美国大峡谷那么令人震撼,想到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道伤疤,也会有些异样的感觉。
米底巴马塞克地图
  中国驻约旦大使罗兴武在《沙漠中的博物馆——约旦》中介绍,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中最美丽的纹痕。我们在上面乍一看,它显得有些荒寒,若深入进去,会发现这里土质肥沃,雨水充沛,气候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这里有着大片大片的芭蕉林、柑橘树、木瓜树和柠檬树,生长着黄瓜、西瓜、青椒、生菜、蚕豆、芥菜、茴香、甜菜、洋葱、西红柿、彩椒、樱桃和萝卜。我在耶路撒冷的菜市场看到过这些蔬果,能想象其丰盛。约旦河谷面积为536公里,仅占约旦总面积的0.6%,生产的水果却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90%,蔬菜占85%。
  约旦安曼以南33公里处的米底巴是一般游人都要去的地方,这个城市到处是马赛克的遗迹,号称马赛克城。最有名的是希腊东正教圣乔治内的一幅由230万块各种色彩碎砖镶嵌而成的马赛克地图,具有超过1400的历史,是建于公元6世纪的原始教堂的地板遗迹。原来的地板长25米,宽约5米,1896年为了保护建造的新教堂,施工时意外地损害了大部分马赛克。
  即便如此,马赛克地板还是清楚地显示出拜占庭时代的巴勒斯坦、埃及、尼罗河、约旦河、死海、佩特拉、耶利哥和耶路撒冷的位置,正是依据此地图,以色列人挖掘出古代耶路撒冷城的罗马列柱大道。
  来米底巴的人,大多是为了去它西面10公里的尼波山。
  陈向前领队在他发给我们的《旅游手册》里写道:“行车上山到达一处山脊,游客可下车徒步。供游客徒步的山脊明显与两个干河谷为邻:北面那个称‘摩西泉谷’,南面的那个叫‘以利雅弗烈谷’。由于两谷相夹,尼波山便如一座巨大的时装表演天桥般朝西向外伸展出去,游客如模特儿般行走其间,所不同的是愈往外走,爬升愈高,因此视野也愈见广阔。”
  《申命记》(32:48)记载,当日,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上这亚巴琳山中的尼波山去,在摩押地与耶利哥相对,观看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为业的迦南地。你必死在你所登的山上,归你列祖去,像你哥哥亚伦死在何珥山上,归他的列祖一样。因为你们在寻的旷野,加低斯的米利巴水,在以色列人中没有尊为我为圣,得罪了我。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得进去。”
  然后是《申命记》34章,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耶和华把那片地一一指给他看:由基列山往北至丹域,从拿弗他利、以法莲和玛纳西的领地,直抵西海(地中海)之滨犹大全境,再从南地荒漠到海枣城耶利哥的谷地(死海北端),及死海南端的小镇琐珥。
  耶和华对摩西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起誓的应许之地,“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
  我站在尼波山顶,体会摩西的心情。一个人在80岁的时候,上帝要他带着子民离开埃及,回自己的故土去。可以色列人是那么的不驯服,原来两个星期的行程变成了在旷野中漂泊40年。等到要进人故土的时刻,上帝却说,你可以看看美景,不过你不能进去,是告别你同胞的时候。谁会不惆怅呢?
  摩西应该是上帝很喜欢很欣赏的人,他也是唯一能与神面对面谈话的人。“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出埃及记》33:11);“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民数记》12:8)。一般人若是见到神,必死无疑。耶和华对摩西的管教甚严厉,这是我们很难接受的,因为我们还是把耶和华首先看成一个充满爱意的神。其实,耶和华最主要的特质是公义正直的神,即便是最喜爱的摩西,由于他的不顺服,也不能不惩罚他。
  摩西去世时120岁,双目炯炯,精力不衰。耶和华把他埋葬在摩押的山谷里,人们至今也没有发现他的坟墓。但在尼波山上“修院”附近的一条小径可下到摩西泉,水泉之处长出青葱茂盛的树木。陈领队介绍说,泉旁的废墟现今叫摩西泉村,经证实为圣经中的伯毘珥,而神《申命记》(34:6)指出,摩西葬在伯毘珥对面的山谷里,也许摩西墓就在附近?
  圣经对摩西的评价是:“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认识的。”(《申命记》34:10)一直要到1000年以后,基督耶稣出现,才胜过摩西。
  尼波山顶上最为特别的是耸立在主教堂西面石墙外的钢制盘蛇十字架,是198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安尼·凡陶尼竖立的。
  以色列出埃及不久,就开始抱怨摩西,为啥让他们到这荒地来。原来在埃及时,至少一家人可以围着肉锅坐,放开肚皮吃。现在倒好,把他们弄到荒原里,大家一块饿死。
尼波山向应许之地望去
  耶和华告诉他们晚上就会有肉吃,天明还会有吃不完的饼。
  到了傍晚,果然飞来大群鹌鹑,覆盖了营地。冯象译注的《摩西五经》认为这是自然现象,因为鹌鹑自非洲飞往巴尔干,9月回,中途在西奈半岛停息觅食。可下面的现象不好解释:清晨,营地周围落了一层露水,露水消了,留下些薄薄的结晶,仿佛荒野下过霜似的。以色列人见了,不知所以,互相询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的希伯来发音叫吗哪,于是由此得名。
  摩西说这是耶和华赐给你们的薄饼啊。以色列人吃了,吗哪白白的,味道确实犹如放了蜜的薄饼。
  冯象注道:(吗哪)有各种解释,如树脂、地衣、红柳寄生虫的甜味分泌物,后者仅见于半岛中部,在五、六月间。
  但有一种神奇还是无法解释。吗哪的量仅供当天食用,日头一高,饼就融化不见了,留到第二天,都生了蛆,臭不可闻。可是,耶和华在第六天降了双倍的吗哪,因为第七天是安息日,大家不能劳作。第六天的吗哪留到明天,既不发臭也没生虫。
  有人不信,第七天还是出去捡吗哪,一无所获。所以,以色列人星期天一律休息。
  后来,他们被以东人拒绝让路,只能往阿喀巴湾走,绕开以东地。顺便一提,我们几次提到的阿喀巴湾是座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现在是约旦红海的度假潜水胜地。途中,以色列人又怨上帝怨摩西,老是让我们吃吗哪,谁吃得下去!
  耶和华往人群中遣下致命的毒蛇,百姓慌忙来求见摩西,说:我们知罪了,不该妄论耶和华和大人。恳请摩西祷告耶和华,为我们赶走那些蛇。
  耶和华听了摩西的祷告后,指示他,去做一条铜蛇,用旗杆悬起,那些被蛇咬了的人望着铜蛇,就保全了性命。
尼波山上的铜蛇十字架
  当然,“不幸的是,事后,柱子上的铜蛇被保存了好几年。他们带着它进入应许之地,在那地方将它立起来,当成一个偶像,向它焚香,对着柱子上的铜蛇祷告;直到后来,以色列的一位好国王说:‘我要终止这件事’。于是,他取了铜蛇和柱子,将它砸碎,并告诉百姓,他们再也不能拜那象征,它的日子结束了。”(大卫·鲍森)
  大卫·鲍森指的好国王是公元前715年南国犹大国王的希西家(《列王记》下18:4)。
  但为啥尼波山上的竖的是盘蛇十字架,原来《约翰福音》(3:14)节分明写着:“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铜蛇雕像的基石上就写着这段经文。
  圣经灵修版的解释是,以色列人仰望铜蛇可以得救,同样,当我们仰望耶稣,相信他会拯救我们,我们就得到拯救了。这就是神为我们预备的救我们脱离罪恶捆绑的方法。
尼波山教堂内马赛克,展示收葡萄及压酒的细节
  圣经是座研究的宝库,但也很容易成为研究红楼梦和莎士比亚之类的学问,学者们往往会在圣经内容方面出奇制胜,标新立异。
  我这里举个例子。有个叫宋泉盛的台湾人,好像是有哲学背景,他写了《基督教圣经故事新解》。第三册是《以色列民族的埃及情结》,对摩西很有看法。他认为,摩西逃离埃及,娶了米甸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一定学到他岳父祭司的一些法术,包括丢在地上的拐杖变成蛇的法术。“按照学者专家的研究,这种法术在米甸祭司叶特罗代表的族人中常有的宗教现象,应当不是基督教会所说的‘神迹’”。
  他还举了《出埃及记》(4:6-7)的例子:“摩西把手插进怀里,待抽出一看,啊,手上竟长了麻风,一片片雪花般的白鳞!耶和华道:你再把手插入怀里——摩西把手插入怀里,再抽出来时,手上的肌肤已复原了”。
  宋泉盛说这是“视觉上的幻觉”,是魔术师的把戏。
  我们不必讨论这是神迹还是魔术师的把戏。众所周知,真正让埃及法老服软的是耶和华降下的十灾——血水灾、青蛙灾、蚊灾、狗蝇灾、畜疫、脓疮、冰雹、蝗虫、黑暗,最后是击杀埃及人的头生子!
  这才是神迹的重点。把一点小细节无限放大,吸引无知者的注意力,这才是魔术的本质,学术也不例外。
  宋盛泉对摩西最大的攻击不在于他是魔术师,而是他是神权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专制和暴力,比如金牛犊事件被演绎成亚伦对摩西的反叛,与以色列人崇拜偶像无关。摩西又指挥利未人杀死3000个以色列人,是出于私欲,却不是出于神的旨意。
  事实上,宋有很强的政治动机,他信奉“人权”,很反感摩西的“神权”。他举了一个例子:李登辉曾以摩西自许,夸耀自己带领台湾人民出“埃及”,然后把棒子交给了约书亚陈水扁。宋说自己曾劝说李登辉,不要以摩西为荣,因为摩西是个神权人物的代表,与民主社会有天壤之别,等等。李登辉后来就很少提及了。
  我想,李登辉自称基督徒,可他自比摩西,高调得让人怀疑他是否有真信仰。至于他后来不再提及摩西,主要还是约书亚陈水扁实在不够格吧。若继续提及现代摩西和约书亚的关系,可笑了。
流奶与蜜之地
  这样自作聪明的学术研究下面还有,这里先作铺垫。
  倒是陈领队对尼波山是否圣经中的那座山提出的怀疑有些意思。圣经只有两处提及尼波山,两处都明言“与耶利哥”相对。今日的尼波山明显在死海的东北端,并非在耶利哥的对面,并且与耶利哥有非常远的距离。所以,圣经学者与考古学家今日仍在耶利哥的对面继续努力搜寻和发掘,希望找到更加令人信服的尼波山。
  郑佑生牧师对尼波山的观感也很有意思。经文上说在尼波山上,上帝让摩西用肉眼看见整个应许之地。据当地人说,春光明媚的时候,的确可以看见很遥远的地方。可他多次上山,“很多时间都充满雾气,朦胧一片,除了死海、耶利哥、一小段约旦河外,几乎什么也看不清。”这也是我登尼波山的感受。
  他又说:“唯一一次视野比较清晰时,山上却吹着犹如10号强风的大风,根本没法站立得稳,更遑论认真看清楚。”
  郑牧师最后说道:“但亦有可能是指摩西不单肉眼看得见,更是属灵眼睛的看见。摩西的一生给我们看见他对神的信心,以致他能看见神所赐的流奶与蜜的美地。”(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记载十条诫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