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快要毕业vue面试的时候怎么说面试,明明专业问题都答对了,其他问题也如实回答,却没面试上,专业问题答得都对

面视方略 第十章 面试心理与面试技巧-搜狐教育
---------------
第1页:第一节面试心理第2页:第二节 面试危机与化解技巧第3页:第三节 具体问题及其解答技巧第4页:第四节 回答问题的常见方法和策略第5页:第五节 面试实战技巧第6页:第六节 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禁忌
  第五节 面试实战技巧
  一、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面试是用人单位以目测和问答为主要方式,选拔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的特殊考核形式。
通常安排在笔试和其他考核之后进行,面试的成败对应试者来说,往往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经验证明,成功的面试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化被动为主动的原则
  从形式上看,面试是用人单位对应试者的挑选。通常是由考官出题、提问,主导面试进程和结局,考官的态度、评价,决定着应试者的取舍。而应试者则是处于被召唤、被支配、被挑选的地位,似乎没有多少主动权可言。其实,如果应试者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面试当成推销自己,展示才华的过程和机会,把面试现场当成表现自己的舞台,那么,应试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面试的主动权,其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出很大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事先就会以积极姿态有目的地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和研究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专业特点、考官心理、应答对策,在应试时,就会表现得精神饱满,热情亢奋,思维机器全面开动,知识积累不断被唤醒,应对自如,左右逢源,实现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从而把自己的优势强点与对方的需求有效地对接起来,赢得考官的好感,最终成为面试的优胜者。
  2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并重的原则
  面试的目的的在于全面考察应试者的素质,重点通常放在内在素质方面。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考官对应试者的直观印象却是十分关键的。应试者以什么样的形象在现场亮相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外在形象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气质和修养水平等,并易于给他人形成“先因效应”。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讨人喜欢,进而让人产生由衷的亲和力,这样就在潜意识中对考官的态度和评价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因此,应试者应坚持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并重的原则,在着力表现内在实力的同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和态度表情,以向考官展示自己良好的修养和形象,做到自信而不自傲,自然而不放肆,展示而不卖弄,重礼节、礼貌而不拘谨卑微。这样,讨人喜欢的外在表现就成为内在素质的一种烘托、说明和强化,从而大大加深考官的印象。
  3心理与才学互动的原则
  一般来说,应试者走进面试现场面对考官时,心理压力会大大增加。如果不善于进行心理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失控,影响正常应对发挥。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应试者很有学问,但他们的心理素质,一走进严肃的面试现场就紧张起来,恐惧害怕,不能自己;特别是涉世不深的青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往往乱了阵脚。这种教训应牢牢记取。实际上,心理与才学是一种互动关系。应试者应把自己的心理素质与才学表现协调好,做到以才学稳定心理,以心理支撑才学表现,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此,在面试前既要注意才学准备,又要注意自身心理训练和面试心理准备。在考试中,特别是入场后的前三分钟,要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心理调节,稳定情绪,引导自己进入最佳竞技状态。这样在强大的积极心理支持下,就会有出色的表现。
  4真诚与口才相统一的原则
  应试者不但应在专业上用功,还应注意追求嘴巴上的功夫,比如面试中常用到的演讲、对话等表达方式,要多加练习。面试前,在对有关内容进行预测、材料准备和策略谋划的基础上,还要精心地进行语言表达技巧的设计和试讲,看哪些内容宜直答,哪些宜婉答;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追求哪一种表达风格等。有时候,同样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的效果大不相同。在面试过程中,还要把眼耳脑口都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思想内容表达出来,努力追求出奇新巧,反应敏捷,不断闪现出灼人的思想火花。总而言之,面试口才的最高境界是要善于表达真诚,谈吐要真实得体。面试应答一定要把真诚表达出来,让人信服。真诚的东西才是最有魅力的。面试应答不是演戏,不是演讲比赛,在这里,考官考察的是应试者的真实观点、看法和水平。所以,应答必须发自内心,实话实说。在这里,口才只是一种手段,决不是目的。我们应善于把个人的真实思想感情,通过卓越的口才表达出来,说得有力度,有重点,有逻辑性,思路清晰,动情感人,形成共鸣。如果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一味地卖弄口才,那只会弄巧成拙。
  二、确立自己的面试风格
  同样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应试风格,即使不同的考生参照本书使用了相同的技巧,他们的面试风格也仍将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就像不可能找到一个与你完全一样的面庞,你也不可能找到一个与你在性格、能力、气质等方面与你相同的人。
  在面试中有什么样的应试风格呢?不同的应试风格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1坦率真诚
  如果考生本来就性格坦诚、直率,那么完全可以抛开面试技巧,拒绝“包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在考场上。这种面试风格有时能以考的真诚而从众多考生的世故老练中凸显出来,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谈了很多诸如形象设计等来“包装”、“修饰”考生在面试考场上的形象。——这似乎与真诚相矛盾,其实不然,不管考生怎样“包装”自己,都是基于“扬长避短”,并没有虚假和欺骗在里面。
  真诚,首先要实事求是。以诚实的态度展示自己。演员宋洁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未被录取,之后她又报考青年艺术剧院。考官看过她的材料后,故意问她是否由于没考上戏剧学院才来报考青艺的。在考官的印象中,一般考生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总是多方加以解释,因此当宋洁坦率地说:“嗯,正因为没考上,才想到这儿来碰碰运气!”考官立刻对这位诚实的姑娘刮目相看了。
  诚实之外,考生还要用自己率真的性情、真诚的情感表露,与考官进行情感交流。
  一次考官询问某考生为什么本科学习成绩平平,是否也赞同“及格万岁”?这位考生平静地说:“我自小父母双亡,只有爷爷姐姐与我相依为伴。在党和政府以及众多热心善良的人的帮助下,我才能够长大成人。考上大学后,为了不再给所有关心我的人添麻烦,我坚持着各种社会实践,用自己的双手扶助自己完成学业。成绩不好,是我本科生活中的最大遗憾,但我想只要我有足够的时间,甚至只要有普通学生的一半学习时间,我相信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定能非常优秀。”这位应试者并未以自己的坎坷经历去谋求考官的同情,真正感动考官的是他身处逆境却不气馁,顽强奋斗的精神。他的自强不息、他的自信,在他真诚的话语中坦然流露。
  不事雕饰、朴实无华的形象有时能起到任何交际技巧起不到的作用。这正如古人所说:“物性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自信大方
  自信心是考生叩开公务员考试大门的最有效的工具。“我可能运气不好,我说话过于紧张,我的西装不够漂亮,我个头儿这么矮,我缺乏应变力,我……。”自己到处都不行。
  面试前在心理上对各种因素的过分夸大,会让面试者无法自如地展现自己。一旦面试考生在心理上接受某个假设是事实时,他将一步一步地踏入自我设定的陷阱中,从而严重地影响到面试者的情绪和理性的判断能力,而这正是面试中重要的内容。
  那么,如何过这个心理难关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面试官的确握有生杀大权。但是,面试者和面试官之间,面试者和面试者之间,更有一个核心的共同之处——面试单位,面试官要为面试单位招录合格的公务员,面试者则希望成为面试单位的优秀的一分子,只要面试考生学会站在面试单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能够摆脱假想的敌对状态。
  面试考生可以把面试官想像为你的上级,把竞争者设想为你的同事,把你自己看成是一个负责的国家公务员。这时,面试的场景将化为一种互动的人际情境,考生就能够在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从容应答。
  我们习惯于构想出形形色色的敌人,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将自己固定在几种不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中。我们习惯性地说:“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或者,我们一贯地认为“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或者,我们经常性地以为“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承认一方,否认一方,就必然会将你带入不必要的敌对状态中。真正健康的、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应该是“我行——你也行,我好——你也好”。这种心态的特点是,去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一旦拥有了这种态度,面试者将不必费神地去讨好主考官,压抑别人,他将能坦然自若地表现自己的所有优势,他将能理性地评判而绕过自己和主考官有意无意所设下的陷阱。
  “我行——你也行,我好——你也好”即意味着,面试者还没进入面试单位,他就已经把面试单位当成家了。面试中的自信除了我们前面谈到的外,还可以通过张扬个性、打破常规独辟蹊径而自然流露。有位考生摒弃了那种刻板的、拘谨的“编年体”自传,以画龙点睛的手法为自己做了介绍:“我是我自己最崇拜的人物,因为我总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一次次地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并且获得成功;同时我也是我自己最痛恨的人物,因为自己太真实,总有一个又一个缺点或不足需要改进与克服。”该考生的特立独行的自我介绍,在其他考生千篇一律的自我介绍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3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人际交往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不是简单地表示自己友好的交际态度,它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一种胸有成竹的风格和进退自如的交际策略。
  面试中不卑不亢的态度对考生尤为重要。有的考生自恃学历高或工作经验丰富或其他成绩骄人,在面试考场不注意基本的交际礼节,随意打断考官的话,并且不遵从考场工作人员的指导,这样的考生展现的并不是自己的风采与锋芒、信心与勇气,而是自己的目空一切、恃才自居。这样的处世风格不仅在面试考场上不被喜欢和接受,在任何交际场合都将处处碰壁。相反另外一些考生过分强调对考官的尊重,一味低声下气、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畏畏缩缩。这样被动的应试风格,会让考官提不起兴趣,甚至故意拿起架子,而考生只会给考官留下无趣、无味、无风度、无魅力的印象。
  其实,求职不是乞职,不是求人。尽管现在国家公务员成了人才市场上的热门,并且报考国家公务员的竞争异常激烈,但不管怎样,考生和考官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首先体现于“双方自愿、等价、互惠”的招聘、应聘原则上。考生和报考单位或职位是“双向选择”的,考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被选择,理应看到自己手上选择单位和职位的权利。考生之间有实力上的差异,各种公务员职位之间以及与其他职业相比,它们对考生的吸引力也有大有小。
  考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报考的职位相称相近,公务员虽超乎寻常部门,但既然给了你面试的机会,就说明他们已经考虑了你的学历层次、专业等个人情况,已经初步肯定了你的实力。
  面试中的平等还体现于考生与考官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及考生自身心态上的平衡。正如德国有句谚语:“站在山顶上的国王与站在山下的农夫,在彼此的眼里是一样大小的”。考生也应如此,将实现面试目的和保持人格尊严统一起来,是考生应掌握的,正如俗语云:“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考生为了面试的顺利进行,必须保持自己的谦虚和对考官的尊重,但若因此放弃人格尊严,百般讨好考官,则始终会处于劣势。一位考官深有感触地说:“言词表情上的卑微,比实力弱更糟。谁把自卑写在脸上,谁就注定要失败。”
  考生还要将尊卑态度与自身的实力、地位分开处理,排除地位、实力对交际态度的消极干扰,地位低而不卑,实力弱而不怜!
  常有不少求职者问:参加面试唯唯诺诺不行,趾高气扬更不行,那么如何才能掌握不卑不亢这个“度”呢?因为掌握这个对于不少不谙面试技巧的求职者来说的确是太难了。
  如果一味要求求职者强调个人尊严,灌输求职要“不卑不亢”的观念,恐怕是有“误人子弟”之嫌的,尤其是如今求职特别难的时候,若非市场紧缺或顶级人才,切莫听信“不卑不亢”的建议,因为弄不好你所认为的不卑不亢恰恰是别人认为的“冒犯有加”。
  所以根据我多年的面试经验和体会,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略卑不亢”,甚至于“有卑不亢”也未尝不可。
  有一位大学毕业刚工作了一年的女孩前来应征一个秘书的职位,当时面试已近尾声,双方都谈得很愉快,记得这时我又多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对你来说现在找一份工作是不是不太容易,或者说你很需要这份工作?”按常理,如果她当时回答“是的”,一切便大功告成。但这位女孩可能为了体现她的不卑不亢,便回答说:“我看不见得”,这一下使同时在场的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顿时打消了录用她的念头,理由是“此人比较傲”。
  一句话,断送了一次较好的就业机会。事后这位女孩表示很后悔却也无济无事了。建议所有的求职者都牢记,如今的就业市场毕竟供大于求,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何不学乖一点,何必为了虚无缥缈的“不卑不亢”而痛失良机。
  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只要不涉及人的尊严,略卑不亢,说得再体面些,“谦虚”一点又何妨呢?
  面试考场上,请小心提防考官们设下的“陷阱”,也许考官提出一个错误观点,请考生评论,如果考生不能坚持原则,随声附和,那就失策了。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态,有时候也不排除必要的“反击”。有位大学毕业生面试时与考官发生了一番争论,回去后朋友们都说“一个很好的机会被吵掉了”。但结果令“行家们”大跌眼镜,该考生被录取了。原来争论是考官故意设置的,以考查应试者有无勇气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考生的辨别能力、表述能力等。
  4彬彬有礼
  礼貌不仅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也是与其他相结合的、表层下的。如果考生经常打断考官的话,或在考官说话时,老想插入几句,或者“踊跃”地指出考官念错的字,那么即使考生在礼仪上表现得再礼貌,也会让考官感到考生对其的不尊重。
  面试中的礼貌体现于多方面,本书也在多处强调了这一点。作为人才的一项非智力因素,礼貌会把你的尊重准确而直接地传达给考官,让他们在情感上满足的同时,将礼貌及时反馈给考生,这样考场上双方的支持协作就开始了。
  5简洁明了
  开门见山、有话直说、通俗易懂、口齿清楚、表述准确,不过分讲究和刻意加工、不卖弄学问、不转弯抹角,这些简洁的语言风格同样具有相当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考生以简洁明白的语言,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时,考生的老练和稳重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简洁可以反映于考生的仪表,也可反映于考生的言谈。我们时常能体会到,一个满嘴“名家名言”,谈话中术语、成语满天飞的人,有时还没有那些语言朴实的人表达得深刻。这就是藏巧不拙、大巧若拙的面试艺术。
  6热情主动
  考生面试时主动积极,礼貌大方,热情地与考官们进行交流,会使自己易于被考官接受和喜欢。
  但考生的热情要有度,开放自己的精神空间也要有度。考生的角度使其必须和考官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考生与考官过分地亲密,容易让人产生动机不纯或交际态度不稳重的看法。有些考生想与考官“见面熟”的急于求成的愿望是不合适的。既要主动接近,又要保持一定距离,这就是“热情”的含义。
  7严谨缜密
  谨慎是原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青年科学工作者的期望。面试中尽管要求考生张扬个性,充分发挥,但适当的谨慎还是必须的。没听清、没听懂的问题完全可以请考官重复一遍,而不要急着回答。自己不懂的或懂得很少的,就不要拿来自我炫耀了。
  这里有一段面试考上的问答:
  考官:“你是学中文的?”
  考生:“对,除了中文专业,我还辅修了一些管理学的课程。”
  考官:“你认为你的专业知识能用在这个职位上吗?”(国家环保局计划司——编者注)
  考生:“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我平时自学了这方面的很多材料,如环境噪音监测等等。”
  考官(上身前倾,很感兴趣):“唔?你可不可以谈一谈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声音算是噪音呢?”
  考生:“这个……噪音不就是很吵的声音嘛……”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得出,考生不谨慎的言行会自断退路,自己让自己下不了台。
  另外考官提出的有些问题可能略显刁钻,或者似是而非,有的问题背后隐藏着考官的真正意图,这些都需要考生以冷静的态度谨慎思考后,再做回答。也许这就是对考生的“应变性”、“机敏性”等的测评。
  8幽默诙谐
  无论在哪里,幽默的人都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谁都会相信一个谈笑风生、幽默风趣的人精明强干、精力充沛。
  面试同样如此,穆穆皇皇的考场上也可以有亲切随和、活泼风趣的气氛。有位考生应试某市文化局的一职位时,被问及是否知道本市地方志上记载的某名人的雅事,该考生不甚了解,就坦然作此回答,然后幽默地补充了一句“相信几百年后拿我做面试考题,不会难倒考生”。考官们被他的俏皮所吸引,就淡化了他没能回答出问题的窘迫。
  9保持自尊
  面试中,最好不要让主考官鲜明地意识到:“这个人在试图讨好我。”其中原因很简单,不妨设想,现在你代表着某单位去做面试官,你愿意为自己单位招录一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人吗?社交自尊的定义是,一个人在紧张的人际状态中维护自我的能力。高社交自尊的人懂得,在交际中,尊重他人的同时亦要坚持自我的力量。面试中,低社交自尊的人过于敏感,他很容易就想到了“坏了,进入僵局了”,而一旦陷入这种自己设定的社交紧张状态,低社交自尊的人可做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否定自我,讨好别人,尤其是要讨好有权势的人。
  三、如何提高面试的有效性
  要提高面试的有效性,从用人单位和主考官角度,需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培训主考官,提高主考官的素质特别是人员面试方面的专业素质。第二,变非结构化面试为结构化面试。所谓结构化面试,一是面试组织过程的“结构化”,精心策划与安排;更重要的则是面试提问的结构化,无论是提问问题的内容或者是提问的方式,都要逐步规范化。第三,对面试结果的分析评判,变纯定性分析为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纯定性分析,主观随意性大,区分度也难以掌握;但若对面试结果过分追求定量分析,显然也不符合人民甄选的实际情况,在具体操作上也是很难做到的。第四,引入其他人员甄别手段,丰富面试的实质内容。要逐步改变传统意义上面试的那种一问一答的“口试”形式,逐步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管理游戏、图形投射、公开演讲等情景模拟式的人员甄别手段,增加面试的评价角度,丰富面试的实质内容,提高面试的有效性。第五,提高面试的组织管理水平,如精心安排面试的时间、地点、面试环境等,确保面试的效果。
  从应试者角度,又如何提高面试的有效性呢?除了了解用人单位和主考官方面对面试的态度和操作办法让应试者“知己知彼”外,本书还希望通过剖析应试者面试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因素,给应试者把握面试效果以具体启发。
  1面试的成功因素
  如果你能展示出自己的才能、经验,如果你能令主考官欣赏你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如果你表现得彬彬有礼、进退有度,这一切都是好事,但倘若未有因此而有助于你打开胜利之门——被录取,也是徒劳的。面试的最终目标是面试成功、攻取职位。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面试,我们没有“百战百胜之术”,但以下一些致胜原则可能有助于你面试成功。
  (1)令主考官相信你是空缺职位的最佳人选。
  面试的主要目标不是令主考官喜欢你、欣赏你、承认你的长处,而是令他们录取你。主考官常常预先订好了一套理想人选的条件,然后逐一检视应试者,看谁最适合,最能担任这面工作。他们挑选的不是某方面的天才或专家,而是各种条件平均起来最符合理想条件的那一位。因此,应试者要牢记一点:主考官的现任在于挑选最合适的人,你整个求职计划(包括求职信、简历表、找人写推荐书)及面试表现都应集中令他们相信要找的人就是你,别浪费时间于其他无关紧要的问题上。
  (2)令主考官相信你有诚意做这份工作。
  即使你的能力、工作经验和其他资格条件都令主考官相信你是合适人选,但如果你对该单位或这份工作无诚意,还是不大可能被录取的。也就是说,主考官必须相信,如果录取你做这份工作,你会接受,并且认认真真做下去。如果你摆出满不在乎甚至“逢场作戏”的态度,对事业毫不认真,或者让主考官以为你只想“骑驴找马”,无意长时间做下去,那么无论你条件多么出众,他们也未必会录用你。
  (3)令主考官相信你对该单位有价值。
  为什么该单位想录用你?因为你对该单位有用、有价值,你加盟之后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许多人在求职面试时却忘记了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在面试时,舍本逐末,忘形地介绍自己各式各样的优点,不懂得集中传达这个基本信息——“我”的加盟对贵单位特别有利。
  为此,应试者在面试之前必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该单位的现状,了解空缺职位的性质与任务,订好计划,甚至进行模拟练习,当被问及相关问题时可以肯定且又有说服力地说:“我到贵单位上班之后,会怎样怎样……。”应试者要记住:该单位录用你不是因为你是你,不是因为你有什么才能或长处,而主要是因为你对该单位可能做出贡献,你是他们此时最需要的人才。
  2面试的失败因素
  应试者以下一些态度和表现易引起主考官反感,极易导致面试的失败。
  (1)迟到。
  没有什么比迟到更让主考官反感的了。切忌迟到很久,而又不主动解释原因,或找一些不恰当的理由:如住得很远,不清楚该单位在哪里,或者陪母亲购物,甚至忘记了面试时间等。
  (2)对求职的单位毫无所知。
  如果你申请的是公务员职位,而分不清有关政府部门的名称与职责。问及你为什么要当公务员?回答说:“公务员的职位稳定、有保障嘛,谁都知道的。”或者你向一大公司求职,而对该公司的业务性质与经营情况一无所知,表示自己从来看过该公司的宣传材料,告诉主考官你是因为该公司大才来求职的。切勿出现以上这些情况。
  (3)完全被动。
  如果你完全被动,默不作声,待主考官三番五次引导和鼓励你说话后,你也仅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很难让主考官对你各方面的素质做出深入评价,而且还容易导致主考官对你的反感,你被录取的希望自然就很渺茫了。
  (4)摆动出吊儿郎当的态度,或傲慢自大。
  不敲门便大摇大摆动地跑进面试室,然后整个人半躺在椅子上,露出一副没精打彩的样子。主考官说话你也不用心听。而轮到你说话时,游目四顾懒得望他们。
  傲慢自大的态度对于小规模单位的主考官尤其不好。三番五次询问他们单位的规模、晋升制度、培训机会等,问他们何须聘用像你这样高资历的人担当这份工作,问他们准备什么时候让你升级,或者要求保证两年之内可以升至什么职位。
  (5)粗鲁无礼。
  这也极容易导致面试失败。只顾自己,毫不替他人着想——打断主考官的讲话,未经同意便吸烟,并将烟雾喷到他们脸上,告诉他们你对这工作实在毫无兴趣,只是希望取得面试经验等等。
  (6)说话尖酸刻薄、喋喋不休
  他们询问你怎样处理某些问题时,你说你从来没有想过,还说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要求你提出具体计划、提议或有建设性的意见时,又含糊其词。处处把问题简单化,又处处发挥指挥天才,尖酸刻薄地指出现在负责某事的人是如何的才疏智浅……所有这些都会给主考官留下极恶劣的印象。
  四、“我”字的使用技巧
  在考场上,考生极力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大学××专业;“我”爱好广泛……等等不一而足。但“王婆”若只知道“自卖自夸”,则很难卖得好瓜——仅仅推销“我”的考生也一样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考生的最终目的是让考官承认你并接受你,因此在喋喋不休说“我”的时候,考生一定要考虑考官爱不爱听。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个性又有不乐意做别人自我展示的观念的心态。因此在考生痛快地使用“我”的时候,考官可能已经厌烦了。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样的两种说法:
  考生甲:“在我负责销售部期间,我使部门工作获得了较大起色,并且在我的严格管理下,本部门工作人员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因此我得到了总公司的赞赏,这令我非常欣慰!”
  考生乙:“在我负责销售部期间,部门工作获得很大起色,不仅销售额比去年上升了百分之三十,而且部门职员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总公司对此的奖励,是对我们全部工作人员的极大的鼓励。”
  应该说,考生乙比考生甲更会令人接受和喜欢。他没有一连串地使用五个“我”,并且未将功劳全部归为自己,因此同样的内容,考生乙的表达效果就好得多。
  除了这个例子表明应尽是少用和避免重复使用“我”字以外,还有一些关于“我”字的使用技巧。
  第一,变单数的“我”为复数的“我们”;
  第二,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第三,使用“我”、“我们”的替代语,如“本人”、“大家”等,以转移“我”、“我们”的积累作用;
  第四,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第五,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五、发表意见的技巧
  针对某一问题考生能否发表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观点,是公务员面试中的一项一般的而且是重要的测评项目。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考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能够发表真知卓见,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的艺术——以此来促进考官对自己的观点的理解和接受。
  1考官提问时请考生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
  2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复;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请自己结束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
  3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
  4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
  前者指先从考官易接受的但离你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逐步接近你的真实观点,以清晰的逻辑使考官们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再“推销”你的观点。
  后者是指用“相反”的方法提出观点,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你真正的观点。人们反对错误的观点往往比接受正确的观点更容易。
  5提供确切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当考生提供了确切翔实的论据,而不是仅提自己的主张时,其观点就容易被接受。
  六、以退为进的技巧
  俗话说:“收回的拳头才打得痛”,在考场上,考生的以退为进或者以守为攻,会帮助考生以劣势为优势。
  一位应试者在挤公共汽车去面试的路上,挤掉了西服的扣子,到考场后来不及补救也没办法补救,于是他就硬着头皮走进了考场。面试中一位考官打量了他好几眼之后询问他公务员的形象应该是怎样的,对于这样一个击中要害的问题,应试者做了“以退为进”的回答,他说:“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代表着政府部门的形象,必须是庄重严肃符合礼仪要求的。我参加这个职位的面试,应该从此刻开始,自觉地以国家公务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很抱歉,在公共汽车上我的西服扣子被挤掉了,严重影响了国家公务员的形象,因此扣我一个月工资都是应该的!”
  该应试者的回答,“退”在于主动认错,并提出建议:扣一个月工资;其“进”在于要处罚他就先录取他做国家公务员——多么巧妙的回答。
  当考官突然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试者不妨“以难制难”,以其提问方式对其反问,从而化解自己的窘迫。因为考官提这种问题并不是为了难倒应试者或难为应试者,正是这种问题才可以充分表现应试者的应变能力与卓越的才识和魅力。
  1927年浙江省某县选录县长,朱懋祺前去应考,在顺利通过笔试后进入面试。主考官朱家骅一言不发,观察着应试者顺利自如地回答其他两名考官提出的问题,末了主考官朱家骅向应试者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意欲试探应试者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他问:“《总理遗嘱》朝会、纪念周都要诵读,无不烂熟,请你回答一共有多少字?”应试者朱懋祺自知难以回答如此脱离常规的问题,既如此,与其回答不出被考官轻视,还不如大胆“以难制难”反问之:“主考官的尊姓大名,天天目睹手写,也已烂熟,请问共有几笔?”结果是主考官朱家骅十分赏识这样的回答,欣然录用了他。
  这个例子尽管不是公务员考录的例子,但其一样可以给应试者以启发,对于考官的“发难”,如法炮制,做巧妙的应答。
  “以退为进”本身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它不是单指“退”,比如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等,“退”只是手段,而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进”——让考官接纳你。
  因此“退”有几个原则:
  1可能“进”的时候,不“退”。
  2在考官意想不到的时候“退”往往比“进”的可能性和效果要好一些。出奇兵方能制胜!
  3原则性的问题不宜采用这个技巧。如果考官问应试者是否适合这个职位,应试者也以退为进,回答说:“现在不合适,但录取我后,我会努力做自己做好这份工作的。”这样的“以退为进”最终将只留给考官“退”。
  七、恰当解释的技巧
  在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或者是把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
  “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而不致于文过饰非,“越描越黑”,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解释的态度应端正
  考生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考官并不是真的不懂或没听清,他们也不是想搞清楚你到底懂多少。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察的就是考生会不会解释!
  考生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误会,需要自己做出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
  考生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感人心者,菲先乎情。”体会,有时候单纯的解释的态度就能解决问题,消除误会。
  2应适时收尾
  “话不投机半句多”。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考生不必着急。如果考官已经做了某种判断,考生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考生若抓住某一点非要让考官明白,那样就可能将考生与考官的关系弄僵。
  3有理有据
  解释其实就是阐明考生的论点的论据。在你确凿的证据和一定的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考官将很容易接受考生的解释。
  “有理走遍天下”,至少在面试考场是行得通的。
  4实事求是
  解释时若不了解真实情况,请考生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明。
  考生若有不便直说的或不愿在考场表露的事情,可以如实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5承担责任
  当考生被要求解释自己过去工作中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若仅仅说明事情的经过而回避自己的责任,就不明智了。
  欲通过自己的解释获得考官的信任和谅解,考生最好勇于承担责任。请放心,对此考官不会只注意“错误是谁造成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解释”。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考生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不用解释。例如考生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坦然诚恳地向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6间接解释
  即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解释,包括自己原单位领导、大学的老师、奖状证书等书面材料以及媒体资讯等等。引用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解释将增强自己解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八、掌握常用句式和“万用语”
  有时候考生需要拖延回答问题的时间以斟酌字词;有的时候考生一时紧张忘了话题;有的时候考生希望自己的表述会有更好的“外壳”。在这些情况下为了能对考生有些帮助,我们整理一些常用句式和“万用语”,供考生选用。
  “坦率地说……”
  “我能适应这份工作是因为……”
  “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
  “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对我的情况表示满意……”
  “我希望您能理解……”
  “您的问题让我很难回答,因为……”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我很高兴您能欣赏我的观点……”
  “我盼望着将来继续和您合作……”
  “这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想法……”
  “听完我的解释后,您也许会同意我的观点。”
  “当时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您认为我的回答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这样理解您的话对吗?”
  “在我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必须强调……”
  “您对我的建议正是我准备实现的目标。”
  “这是从中总结到的教训,相信以后我不会再发生同样的过失。”
  “的确”、“是的”、“当然”
  九、赢得考官的技巧
  不要感情用事地和考官争辩,或有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这是专心倾听考官讲话的障碍。
  有时,在面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与自己格格不入的考官,尤其是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南辕北辙。这时,即使你有一百个正确的理由和观点,也不能在此刻“逞能”,因为是面试主考官在考你,不是你考他,因此,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千万别同考官一争高下。
  1遇歧义暂时保留
  作为应聘者,应知道自己和考官的关系暂时是从属关系,应充分考虑到你面前是“高你一等”的考官,是掌握你能否过关的考官,因此,作为一个忠实的听众,你只需做好份内的工作即可,在听到考官与自己相异的观点时,应暂时存留于心底,即使你和考官的意见完全相反,也不能去争辩。
  2不要打断考官的话
  忠于考官所讲的话题,无论你多么想把话题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达到你和考官对话的预期目的,还得要等等考官讲完以后,再岔开他的话题。
  每个人都喜欢别人从头到尾安静地听自己把话说完,而且更喜欢被引出话题,以便借此展示自己的价值。所以应试者可以试着当考官说话结束时,适当地恰如其分地加一句:“再重复一下刚才你所说的好吗?”“您刚刚讲的一切很新鲜,我还是头一次听到。”
  否则,考官会认为你对他不尊重,或产生自高自大的印象。因此,若想转移考官的话题,必须抓住恰当时机,看考官的“颜色”行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十、应对不同主考官的技巧
  许多单位的面试内容大同小异,目的也十分明确,但由于主试者个性各异、兴趣不同,所以在面试中的表现也大相径庭。作为应聘者,必须学会快速区分主试者的类型,以便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特别是一对一的面试。
  根据主试者在面试中的表现,可将其划分为八种类型。
  1冷若冰霜型
  走进面试室,应聘者首先会感到不寒而栗,但见主试者呆坐在那里,对应聘者的出现并无任何反应,好像其不存在似的。应聘者浑身不自在,不知该如何打招呼,就算很客气地和他寒暄,他也不会表现出半点热情,并且不会注意应聘者的一举一动,通常第一句话就是:“嗯,请坐。”以后再无下文,直到应聘者开口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后,他才会提问题。
  碰到这样的主试者,再怎样高明的交际能手也会产生畏惧感,一般的新手更是不知所措。这种主试者性格内向沉稳,比较固执地坚持原则,考查应聘者的方式更是一板一眼,绝不作遐想。他对陌生人的评估全凭头脑中那些要领性的程序进行,缺乏灵活性,面试过程严格按照原定程序,所提问题多来自书本。这种类型的主试看起来有点像严格遵守纪律的德国人,满脑子条条框框,所以,应聘者一心一意按部就班发挥即可,不要做过多的自由论述。其实,冷若冰霜的主试者内心也会有些紧张,他说的话有时显得生硬不灵活,但应聘者只要想办法说服他便能成功。
  此外,有的主试者是外冷内热,表面总像拒人千里之外,实则心慈手软。应聘者不妨多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其言谈中找出他真正关心的问题,随便和他聊聊,只要能够使他主动开口,事情就好办多了。冷冰冰的人一遇到自己感兴趣或关心的话题,多数会神情为之一变,话也多起来。
  针对冷面主试者的最佳方法是耐心听讲,然后刺激他说话,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最好使对方认为你是知音。
  2谦虚可亲型
  这类主试者一见应聘者,便马上主动让座、握手,然后是茶水端上,仿佛招待贵宾,令你受宠若惊,好像面试的对象是他而不是应聘者。紧接着又添几句赞美之辞,如:“你小小年纪就大学毕业,不简单哪!”“你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我们单位可是小庙,委屈你了。”一切看来都相当,应聘者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愉快,自信心很容易“爆炸”。其实,一切都是假相。这类主试者表面看来谦虚亲切,容易通融,可内心却是清醒得很。他们有严谨的思维,有超出一般人的洞察能力,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即使应聘者尽力掩饰内心的不安,并伪装平静,仍然会被识破。但是,他永远让应聘者感到可亲可近,他们用赞同的语气与之交谈,如“你说得不错”,然后又巧妙地走到其反面,而且让应聘者感到他确实言之有理,如“不过这个问题,我认为……你说对吗?”热情有加的主试者在心理上占有绝对优势,因为他比应聘者更会“做戏”,从而紧紧掌握着应聘者。他们乐意让应聘者充分表达,并加以诱导;不管是否看中应聘者,总是贬低公司或职位,以使其感到安慰,他们有办法使应聘者信任他。
  面对这种主试者,应聘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第一不要“做戏”,诚心诚意、老老实实地谈自己的想法。第二不要一味迎合主试者,也不要妄自尊大。主试者表面谦虚可亲,内心却有一种优越感,妄自尊大最令他反感。谦虚的主试者既然如此谦虚,你最好比他更谦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深藏不露型
  这种主试者城府深,说什么话都留有后路。他们与应聘者握手时仅是碰碰而已。他们接待应聘者非常礼貌,非常客气,无可挑剔,但礼貌保持距离,好像外交场合的谈判代表一样。他们对人热情,又好像冷漠,从来不会自己主动起话头,决不轻易让应聘者洞察其心思。
  跟深藏不露的主试者谈话,应聘者会觉得很累,而且很尴尬。他不会对应聘者的谈话内容做直接的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点头,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一接触正题,他们更是从来不会显山露水,当然不肯轻易表态。他们的笑永远猜不透,问话总是话中有话,话中套话,剥了几层皮还见不着核。总之,主试者的言语不会出现任何赞美成分,甚至在应聘者自我感觉良好时,也冷不防用冷峻的表情弄得你面红耳赤。
  应付城府深的主试者,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坚持“沉默是金”的原则。沉默不是不说话,而是说的话少而精,深思熟虑后再说不迟。当话题论及应聘者的能力、愿望、工资要求时一定要慎重,最好说一些具体的东西,宏观而浪漫的目标,理想最好免谈。另外,应聘者也应该多提问,如问主试者“你认为怎么样?”、“我的观点大致如此,你觉得对不对?”城府深的人自然不会轻易表示赞同或否定,但他还是极愿意应聘者把自己放在受尊敬的位置上。因为,这类主试者一般多为中年人,城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应付策略是,留给主试者一个好印象,这个好印象是:沉稳、坚定、精明能干、责任心强、值得信赖。城府深的主试者往往心里很快做出决定,而且不会更改,所以留下一个好印象极为重要。
  4傲慢无礼型
  这类主试者故意给人一种惟我独尊的样子,目中无人。他们说话虽然也客气,但装腔作势,眼神傲慢,且脸上无一丝笑意,经常用鼻音或“哼哈”之声应付人,甚至不理不睬。这种主试者认为自己大权在握,所以摆出神态严肃的面孔。应聘者十有八九认为这种人最难应付,碰上这种人可算是倒了大霉,几乎从一开始就丧失了自信心,因为那种“官威”深深地伤害了自尊。自尊遭践踏,自信心何来?
  傲慢主试者分两类:一类是装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应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遇上这种主试者,应聘者一定要打赢心理战,不要产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感觉。另一类是主试者利用面试机会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他们本人实际上并非表面上那么威风,平时不受领导重用,或者是怀才不遇,心有不甘,故此对招聘工作产生抗拒感,于是通过面试这种公开露面的机会,发泄心中的不满。
  与傲慢无礼的主试者面谈,一定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样肯定面试无望。应聘者要彬彬有礼,来些必要的寒暄,说法简洁有力,尽量不要得罪对方,将必要情况简单交待即可,而无须理会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说些刺耳难听的话,要不愠不火,尽力保持平静。
  5一言不发型
  这类主试者好像聋哑人,坐在那里只等应聘者自己介绍,你不得不没话找话,最后他还是死活不开口,示意面试就此结束。这种主试者当然不是哑巴,也不是木头疙瘩,只是采用了一种日本式的不动声色面试策略。他们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当然更不要说面带笑容了),或最多在完事时吐出几个字:“你可以走了。”整个过程中,主试者呆若木鸡,只是察言观色,静观应聘者怎样在这种“冰窟窿”场合中展露才能。
  遇上这种场合,如果应聘者心惊肉跳,六神无主,自然不能独当一面,惨遭淘汰是一定的;如果应聘者面不改色,使尽浑身解数改变局面,则成功在望。
  有些单位正在抛弃传统的一问一答的面试方法,借鉴许多国外千奇百怪的考查应聘者实际能力的方法。一言不发即是其中之一。采取这种方法,主要是招聘公关、营销、市场调查等需要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人才。
  应付此类主试者的策略是:应聘者不要试图撬开对方的口,那是白费口舌。紧张、尴尬是难免的,因为应聘者好像不是和主试者谈话,而是与自己谈话,但应该意识到,一言不发正是主试者设下的圈套。应聘者最好没话找话,只管口若悬河般发挥,什么都可以谈一谈,直到对方示意面试结束为止。
  6慢条斯理型
  这种主试者做什么事总是慢三拍,不急不慌,给人的感觉是工作效率最低,性格不够爽快,对别人总不放心。遇上这种主试者,最需要的就是耐心。慢条斯理的主试者在精心研读完应聘者的个人资料后,仍然要问许多简历上已经写明的问题,包括许多细节,不厌其烦。他们与应聘者谈话总是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出发,然后再慢慢铺开;而且不时“旧事”重提,反复询问,应聘者必须反复解释。他们主持的面试往往没有主题,没有层次,东拉西扯,不知何时完结,有时还会说出自己的顾虑,使你忧心忡忡。
  慢条斯理的主试者是很有耐心的人,他们一般心地善良,总要把一切都弄得仔细明白,做事一丝不苟。这种“慢工出细活”的风格绝对是装不出来的,完全是他的性格使然。应聘者如果是急性子,千万要按捺住,说话尽量保持谦虚温和的口气,耐心回答问题,内容尽量详细,多些说明,少些辩论。理论性的阐述一律免了。主试者说话时,应聘者则要做个耐心而专注的聆听者,少插话多听讲,有问题必须在对方说完后再提出来。面试过程千万不要心不在焉或显出倦意。只要有耐心,就能打动慢条斯理的主试者。
  7喋喋不休型
  遇上这类主试者,应聘者开始感觉轻松,而后却感到不安,最后竟不知如何应付了。对方太过于健谈,克制不住自己的嘴巴,一张嘴就说个没完没了。一些喋喋不休的主试者是口若悬河的理论家,他可以大谈公司如何如何重要,能胜任公司工作的人需要如何高的水平;可以大谈特谈心仪这家公司的求职者是如何多如牛毛,甚至列出具体数字;可以大谈工作的职责、前途和未来发展大计。喋喋不休的主试者当然比一言不发者“可爱”得多。不过,他那夸张而形象的描述实在不着重点,他无心倾听应聘者的发言,只求自己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他们对应聘者是否注意听讲极不放心,往往同一话题重复两三遍。他们也许对应聘者的一切情况已经了如指掌,但又担心遗漏了什么,不断发问后不断评价,而语气免不了有些怀疑,对细枝末节再三重复询问。
  遇到喋喋不休的主试者,算是应聘者的福气。因为说话过多且眉飞色舞的人,总是放松对别人的观察,这倒可以使应聘者轻松一回,而无须处处有所顾忌。但表面上一定不要懈怠或出现疲倦的神情,只需做个专心的聆听者,不要随便插问。除非他问你问题,否则不要另扯话题,不然又将引发一番滔滔宏论。
  应付策略:让主试者无限制地表达,让他处于自我兴奋状态。这样,应聘者多半会被录用。在聆听对方讲话时,一定要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不断利用这种“很感兴趣”的表情促使其把话说下去。不要担心时间拖得太长,他都不急你急什么?你焦虑不安的神情,一定使他大为扫兴,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8心不在焉型
  主试者对面试似乎不那么关心,一切按部就班,但一切又漫不经心。这种主试者面试工作的时间太长了,多数是人事部职员,以至于有些麻木。对于应聘者的到来,他当然毫无新鲜之感,更不要说有浓厚的兴趣了。一切都和以前一样平淡,甚至平淡得让人感到厌倦。这种主试者问话时总是心不在焉,说话总是偏离主题,常常言不由衷。他可以一边听你回答问题,一边在白纸上乱画,天晓得他有没有留心听!要不就是眼睛看着窗外发愣,或者浑身不自在,手脚不停地做这做那,不知他要干什么!主试者的这些表现,纯属职业病。
  应聘者走出校门,第一次接触主试者,当然颇感新奇,但对方却对你毫无兴趣。在他们眼中,应聘者不外乎都是像你这样满怀希望的人,他早已熟悉一切对付应聘者的手段、技巧,知道应该如何问你的家庭背景、工作能力、气质与个性,以及如何拒绝。对于这类主试者,应聘者最好刺激他们的新鲜感,使他对自己产生格外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天天面对循规蹈矩、正襟危坐的应聘者,早就看腻了。应聘者不妨在面试时显得大方些,与他们进行闲聊式的对谈。
  总之要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具体怎么做需临场发挥。主试者按部就班,应聘者同样亦步亦趋,面试当然显得枯燥无味。有位姑娘,爱吃零食,面试时也不忘带一包。主试者心不在焉地接待她,令她心灰意冷,于是她顾不得礼节,自称肚子饿了想吃点东西,并请主试者一起享用。对方第一次见到如此大方的女孩,新奇感油然而生。结果那位姑娘被录用了。不过在面试过程中最好还是不要吃零食或者玩小玩意儿,这总会让人感觉应聘者对公司和主考人员的不尊重,并且缺乏应有的自制力。
  十一、发问的技巧
  1抓住时机,及时发问
  从应聘面试的具体过程来看,主要是主考官发问与应聘者应答的过程,但应聘者除了注意应答礼节和技巧外,有时为了及时了解有关情况,还应学会适时提问或询问,这样通过面试可令主考官和应聘者双方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这种交流,也可调整面试交谈的气氛。因此,应聘者应仔细观察,了解对方,一般当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巧妙地向对该提出你所关心的尚不其清楚的问题,但问题提得要得体,不唐突、不莽撞,从而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同时由于你十分重视主考官的谈话,也能激起主考官的兴趣,有利于主考官向你提供更多的信息。
  回答问题之前,首先在脑海中将自己的思绪梳理一下。对自己要讲的话稍加思索,想好了什么是可以说的,什么是不可以说的,还没有想清楚的就不说,或少说,切勿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文不对题、话不及义,给人以一种无内涵的感觉。其次,语言要朴实文雅。这是一种美德,也是知识渊博的自然流露。有些人喜欢装腔作势,故意卖弄,往往弄巧成拙。应答中只要用词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就可以了。
  2专注有礼,巧妙沟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不仅需要交谈应答,还要学会聆听别人的说话。聆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交往中尊重他人的表现,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外国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有关社会学家经多年研究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活动中,听的时间约占54%,说的时间约占30%,读的时间约占10%,写的时间约占6%,这说明聆听在人们的交往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对于求职者来说,聆听在面试中也非常重要。面试中主要是回答主考官的提问,因此,留意主考官介绍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听清后再作答,切不可凭空推断想像。
  从交谈的礼节来说,应聘者在面试中的应答要讲究礼仪,当主考官发问,应聘者应动动脑筋,搞清对该发问的目的,要求尽力做到有礼有节,说话可以慢,但不能乱,不可随意答复或敷衍了事。同时还应表现出注意倾听的样子,目光应该关注对方,必要时要点头应和,切不可注意力分散,左顾右盼,更不能打哈欠,看手表,抖动双腿等,这些都是十分失礼的表现。
  我们强调聆听要聚精会神,但并不是完全被动的、静止的听,而是要不时地通过表情、手势、点头、必要的附和等,向对该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两句话,效果则更好,如“原来如此”、“你说的对”、“是的”、“没错儿”等。这样便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谈话很感兴趣,因而有利于接下去的面试在和谐、融洽、友好的气氛中展开。
  一个出色的聆听者,具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他能使说话人感到自己说话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在主考官向面试者提问或介绍情况时,你应该目光注视对方以表示专注聆听,还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赞许认同的点头,表示在认真地倾听他的讲话,从而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以便让主考官向你提供更多的信息。
  3捕捉信息,有所判断
  听比说快,听者在聆听的空隙里,应思考、分析、回味、捉摸主考官的话,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聆听是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谈话是在传递信息,听到人谈话是收集信息,一个优秀的聆听者应当善于通过主考官的谈话捕捉信息。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不少人口是心非,他们往往把真实意图隐藏起来。在应聘面试过程中,与主考官的交谈也一样。所以面试者在倾听时就需要仔细、认真地品味对方在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微妙之处见真情,细细咀嚼品味,以便正确判断他的真正意图。
  此外,应聘者在面试中,为了了解主考官的真实心理和意图,以使自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察言的同时,更要观色,借助于对主考官一些“非言辞表达”,包括对行动、表情、姿态的观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调整、应答,并掌握好提问的节奏和时机。有一位小姑娘,曾到一家企业求职,她对这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滔滔不绝地谈了好半天,等到面试临结束时人事部经理对她说了句:“很遗憾,我们没有空缺了,你到别的地方再去看看吧。”这位小姑娘很奇怪,对自己刚才所谈的明明感觉良好,为什么人事部经理还不想录用我呢?其实,小姑娘失误在于自己口惹悬河的谈话,丝毫没有留心观察一下对该对自己所谈的是否感兴趣。如果她能认真地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谈话中,人事部经理的右手总是撑在脸上,中指封住了嘴巴,食指直伸向右眼角,其左臂则横挨在胸前,目光经常离开她。这种姿势清楚地表明了经理的态度,你现在讲的他不感兴趣。如果此时小姑娘能注意察言观色,及时改换谈话的方式,以引起对方的兴趣,还是来得及补救的。在通常情况下,听话人抓耳挠腮,这是对讲话人的讲话产生消极反应的表现,是不感兴趣、烦燥的表示;用手掌支撑脑袋,这也是一种对所谈的内容感到索然无味,暗示反感的手势。当主考官双手放在膝盖上,上身微微欠向前方,或者把双手夹住椅子坐面的边缘,这是想结束会谈并随时准备站起来的典型姿态。所以应聘者若能及时觉察出来这些,及时收住话头,就不会因对方的不耐烦而影响面试的结果。
  4巧妙地提出问题
  应聘者不仅要认真倾听,而且还要学会适时提问的技巧。提问时切记:不要问一些太注重个人利益的问题。凭借着你所提的问题,让对方知道你在面试中是在很仔细地倾听他的谈话。如对自己没有弄清、或没有把握的问题,可及时提问:“这么认为,对吗?”以此可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弄明白了对方提出的问题。在面试即将结束时,一般考官通常会主动提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这不是一般客气话,大多数招聘者希望应试者提出问题,更多地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同时考官也可借此进一步了解应聘者的水平。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最不好的回答是:“我没有问题了。”你应该抓住时机,弄清自己还未弄清的问题,显示出你对新工作的重视与关心。
  考官说完话时,面试者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再重复一下考官说的某一个部分,这不仅证明面试者在注意听他所讲的话,而且可以采用下列的答话陈述面试者的意见:
  “正像你所说的,我也认为……”
  “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
  许多考官在仔细地评价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后录用的决定并不完全根据客观的评价,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当面试结束后,会有一个很小的声音在考官内心提醒他:“我感到这个小伙子(或姑娘)适合干这项工作。”
  那么,应聘者如何才能使考官有这种感觉呢?首先,要确保你讲的话和做的事能促使他有这种感觉,而不要太明显地迎合他。我们都有喜欢被别人夸奖或毛病的内在要求,社交专家曾说过:“人的本性中最基本的本性就是渴望被赞美。”人们在普遍的要求中最本质性的愿望就是能被别人重视。
  奉承来自于嘴唇,而赞美发自于内心。如果你在事前已对考官的情况做过调查,那么,面试中你将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有策略地引导谈话向他爱听、能增强他自豪感的地方讲。你可以间接提及近期商业出版物或报纸上有关他或他任职公司的新闻报道,你也可以描述有关评价他在某专业会议或其他场合扮演重要角色的文字。不需要任何预先的研究材料,你可以称赞他的职务对公司的重要性和他是多么的精明及在行;或者你可以赞扬他的秘书或接待员给予你的友好和礼貌。你可以挑些好话说,如墙壁的字画、办公室或接待室优美的装潢等。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都要避免于过于明显的奉承,尽是做得高明些。
  如果你想要使考官喜欢你,要有反应地认真倾听,对他讲的内容表现出兴趣。有不同意见时不要试图打断他的话,甚至更正他的错误。如果你这样做,只能你给带来片刻的满足,但这肯定对你不利,不管你是多么的正确,他是多么的错误。千万不要以任何方式轻视考官。没有人希望你谦卑(那样表现对自己不利),但也不要倚老卖老或自认为通晓一切,而冷落考官。要尊重他,如果有必要,你要做好准备听从他的安排。
  记住考官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预先从接待员那里搞清楚他的名字的正确写法和发音,这会拉近你与考官之间的关系。
  卡耐基,20世纪的钢铁巨头强调记住别人的名字会使别人感受到受重视。他认为,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记住商业伙伴,甚至工厂里数千工人的名字。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要获得好的声誉和使别人感到受重视而支持你的好办法之一,就是记住漫长职业生涯中接触过的群众的姓名。
  鉴于考官所处的位置和在招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现出礼貌和尊敬。他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想让他喜欢你,你首先必须喜欢他。这会使双方营造融洽的面试气氛。
  主考官在面试内容上大同小异,目的性也十分明确,但由于每个主考官的性格各异,兴趣不同,处理问题方式大相径庭,使应试者面对的问题变得格外复杂起来。我们必须学会快速评估主考官,把握主考官的类型,了解主考官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这样我们应对起来就顺利得多。&[]&[]&[]&[]&[5]&[]&&搜狗()搜索:"",共找到 3,592,007
个相关网页
·········
·······
页面功能&&
【字体:&&】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紧急提醒: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流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
精品专题推荐:
-- 给编辑写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试问什么时候能上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