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以后社会人高考条件还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吗?如果可以怎样报名,怎么可

高考改革不能脱离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教育--人民网
高考改革不能脱离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向我们走来,今年直接参加高考的考生有900万人左右。因为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许多中学的办学成效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所以高考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
&&&&来源:&&&&
&&&&&&字号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向我们走来,今年直接参加高考的考生有900万人左右。因为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许多中学的办学成效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所以高考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
  高考是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小考场连着大社会,一到高考时节,社会各界为高考服务、让路,高考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大事,连上海合作组织开会时间都可以因为高考推迟一小时。为保证高考顺利进行,工地可以停工,交通可以管制,有的城市有志愿服务的爱心出租车,有的地方电视台不停地做关于高考的现场直播……这些不免让人感叹,中国真是一个考试社会。
  英国学者罗伯特蒙哥马利在《考试的新探索》一书中指出:英国是一个热衷于考试的国家,考试的影响在英国是如此深远,以至于只有历史学家的探索才有助于弄清楚这个复杂的问题,“考试已经这样稳固地站定了脚跟,要废除它似乎比取消篝火节和圣诞节更无可能”。
  其实在中国,考试的地位和影响比英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古以来,考试在中国读书人的社会生活中便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科举如此,现代的高考也如此。高考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活动和民生议题。高考不仅是一种考试,它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社会,与千百万民众利害相关,因为高考实际上关系到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和未来生活的方式。
  对中国人来说,高考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热点话题。每到高考和录取季节,更是成为焦点话题,所有媒体都聚焦于高考。只要有一个考场、一个考生出现状况,特别是发生意外情况,立即会成为新闻。因此,考生和家长、教师全神贯注,高考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则戒慎恐惧,如履薄冰。
  在当代中国,考试与人们如影随形。一个人从小到大,不知道要经过大大小小多少次考试,有的人几乎可以说是活到老、考到老,所以在中国有“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考”的说法。有考试,说明有机会,而且往往是发展和上升的机会。无论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反正有的考试是你必经的关口,而高考往往是人们经历的各种考试中最重要的一次。
  尽管高考有其局限和弊端,但它是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的国家教育考试。高考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和备考压力,给中学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因为高考具有目前各个领域中相对最为公平的竞争机制,它同时又是社会矛盾的“减压器”和社会风气的“净化机”,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考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传和现实社会环境的产物,现行高考制度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招生考试制度;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招生考试方式。高考改革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社会现实,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深厚土壤。只有如此,我们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才不会脱离实际,才具有可行性。(作者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责编:郝孟佳、林露)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发表成功!请登录后尽快修改密码。
笔&&名:&&&&
用户名:&&&&
发表成功!5秒后自动关闭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问题详情
问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在万众翘首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浪潮...
问题详情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在万众翘首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浪潮中,北京终于率先扔下了一只靴子:2016年中高考英语分值均有相当幅度下调。
在中国大中小学几乎所有课程中,英语都是设置最普遍、学程最长的科目之一。引起的争议,也广泛而热烈。争议无异会带有情绪,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涉及一项教育公共政策的革新时,我们就需要多方位的理性视角,得好好“算计算计”。
首先是功能的视角。毋庸讳言,在英语文明仍属强势文明的今天,英语是最为通用的国际语言,许多科技、文化资料和信息都以英语为载体发表和传播,因此,无论是个人视野的开阔、就业的选择,还是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英语都是有益的工具。不仅接引国外新知需要英语,将中国科技与文化向国外推广也需要英语。于我有益,为何不学?于国家发展有利,何不广泛推行?
但收益的另一面是成本。为了使用英语这个有益工具,我们需要投入多大的公共资源和个人资源?是否需要政府在义务教育、高中、大学教育阶段都强制推行,是否需要在所有领域的就业、职称上都要强制考核?这中间不仅涉及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财政经费的投放,还涉及公民人生资源的分配。
成本和收益的中间则是方法与技术。当前英语考试太突出选拔功能,这种筛选,要将一部分人淘汰出去,导致了英语教育的异化。
如果一定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推行英语教育,如果中高考仍需要考英语,那么,怎么教育、怎么考才能使英语不仅是应付考试的“死知识”,而且真正成为能熟练运用的“活工具”?国民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英语?如何以对英语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恐怕这些才是英语教育改革的真问题。
其次是对个体选择的尊重。现代义务教育是普惠性的、普遍性的,也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是强制性的。统一的选拔考试具有“淘汰”功能,也存在强制。但教育的本义不是强制,而是通过赋予知识,给人生更多选择。
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学习英语的天分?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英语?是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用到英语?仅仅为了适应选拔和筛选,孩子们是否一定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英语工具,而不仅是应试英语、哑巴英语?如果以上答案都“不是”或不一定是,岂非严重的浪费?
因此,对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或天分不在英语的人,对那些不需要用到英语的人,就不一定强制他们学英语。
国家应尊重个体的选择:消极方面,对不需要使用外语的行业和领域,在大学里不要强求学英语,评职称时不要强求考英语;积极方面,对在中小学阶段实在不喜欢英语的孩子,可给他们提供别的语言选择。比如鼓励孩子学习其他外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鼓励感兴趣的孩子学习本国少数民族的语言。
第三个视角是文明的竞争。近世以来,“西学东渐”与西方文明的强势输出,成为世界现象。与之相适应,西方的强势,成为深受其影响的发展中世界一部分知识精英不自觉的思想底色,但对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和一些民众来说,这损害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由此触动了他们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强烈情绪,这是当前民众反感普遍性强制学习英语的一个背景。
但这种“文明的焦虑”不应导致封闭,恰恰应该更开放。一种看法认为英语“危及”了中文,但问题的关键究竟是我们对英语太重视了,还是对中文太不重视了呢?实际上,一切外语都不应是中文的敌人,过于功利的教育才是。恰恰相反,中国如果真正要成为文明的重镇甚至新的中心,就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全世界的语言与文明。
在可见的较长时期里,我们仍然需要英语,需要英语教育。英语教育与考试的改革,不应是“关窗”,而应是“开门”;不应该是政府粗放的强制推行,而是允许公民审慎选择的精明算计。如果对英语教育改革的思考能够使我们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打开视野与心房,使我们对更多的外语学习持更开放的态度,最终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选自《南方周末》)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众人期盼的高考改革中,北京市成为先行者,顺应民意,从民众最为反感的英语教学入手,大手笔削减英语在考试中的分值。
B.作者认为英语在中小学的设置中是最普遍、学程最长的科目之一,这是引起争议和社会对教育不满的重要原因。
C.沿用至今的中小学英语考试过于突出选拔功能,这种选拔必将使一部分人最终被淘汰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游戏中,导致了英语教育脱离了它原有的本质,沦为考试工具。
D.推行英语教育改革应综合考虑让学习者能在学习工作中真正熟练运用,并满足社会对英语学习的真实需求,而不应该在所谓的义务教育阶段推行英语考试使之成为考试的“死知识”。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通过赋予知识,给人生更多选择。让每个人获得知识是教育的天职,人人都应该学习掌握英语,应对现在更为开放的世界。
B.学习语言中,一定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多种语言选择,要鼓励孩子学习除英语以外的其他外语,甚至可以学习自己本国的少数民族语言。
C.学习外语必然会导致本民族文化被弱化,损害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因此世界各地精英都有抵制英语学习的情绪。
D.在英语文明仍属强势文明的今天学习英语是必要的,但更应在英语教育改革中打开视野,对更多外语学习持开放心态,这样有助于中国成为真正的文明重镇。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难易度:一般&&
更新时间: 18:01:05.0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任何运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英语改革都是不正确的。
试题分析:仔细审题之后将所给选项归位,找到对应区间,A“民众最为反感”文中无此义,有误。B“设置中是最普遍、学程最长”并不是引起争议不满的原因。D文中并没有完全否认在中学中推行英语考试。文中是“如果一定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推行英语教育,如果中高考仍需要考英语,那么,怎么教育、怎么考才能使英语不仅是应付考试的‘死知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由文章第10段“国家应尊重个体的选择……”可知,A项人人都应该学习掌握英语,不正确。B“一定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原文无此意,原文是“对在中小学阶段实在不喜欢英语的孩子,可给他们提供别的语言选择。比如鼓励孩子学习其他外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鼓励感兴趣的孩子学习本国少数民族的语言”。 C“必然导致”太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此类题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章,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可分为几层意思,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内容。本文由新一轮高考改革北京扔下的“第一只靴子”(2016年中高考英语分值均有相当幅度下调)写起,接着分析了我国现有英语教育的收益与成本,进而探讨了对英语教育改革的办法,指出“在可见的较长时期里,我们仍然需要英语”“英语教育与考试的改革……不应该是政府粗放的强制推行,而是允许公民审慎选择的精明算计”“我们对更多的外语(及本国少数民族语)学习持更开放的态度,最终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表明对待英语的改革是绝对不能一刀切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辅助微视频
为您推荐第二教育网微课堂相关视频。
讲师:朱杰
讲师:朱老师
讲师:朱杰
热门知识点搜索
问答名人榜
采纳率最高
qwertyu121
采纳数:20
qwertyu121
开心就好啊啊
采纳数:14
开心就好啊啊
yuyimin001
yuyimin001
asdxcfbgnhj
asdxcfbgnhj
回答数:77
wujiajun150
回答数:63
wujiajun150
yuyimin001
回答数:48
yuyimin001
回答数:25
回答数:22
qwertyu121
回答数:20
qwertyu121
回答数:12
回答数:11
竹溪县肖友铭
竹溪县肖友铭
向帮助了您的知道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提问期内,追加悬赏一次,可延长问题的有效期3天。悬赏越高,会吸引到越多的关注。
追加悬赏:&沪将出台高考改革配套政策 公布社会人员参加高考办法-高考改革 考试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 配套政策 要点-上海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沪将出台高考改革配套政策 公布社会人员参加高考办法
  东方网1月7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市教委昨日公布《201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今年,上海在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面,将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同时将出台社会人员参加2017年本市高考办法。  《要点》显示,今年本市将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探索外语标准化命题技术,建设外语听说测试考场。出台本市进一步规范各类考试加分项目办法。本市将深化“春季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本市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改进考评方式和标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出台社会人员参加2017年本市高考办法,稳步推进成人高考、“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招生改革。  在涉外办学规范方面,上海将出台本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申请指导目录,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统筹规划。出台本市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与监督管理办法,适时受理新机构申请。建设上海国际教育认证服务中心,完善国际教育专业和课程质量认证制度,提供国际教育认证服务。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沪将出台高考改革配套政策 公布社会人员参加高考办法
日 01:13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1月7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市教委昨日公布《201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今年,上海在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面,将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同时将出台社会人员参加2017年本市高考办法。  《要点》显示,今年本市将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探索外语标准化命题技术,建设外语听说测试考场。出台本市进一步规范各类考试加分项目办法。本市将深化“春季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本市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改进考评方式和标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出台社会人员参加2017年本市高考办法,稳步推进成人高考、“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招生改革。  在涉外办学规范方面,上海将出台本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申请指导目录,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统筹规划。出台本市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与监督管理办法,适时受理新机构申请。建设上海国际教育认证服务中心,完善国际教育专业和课程质量认证制度,提供国际教育认证服务。中高考改革后,初中“小四科”要“翻身”!孩子早准备,中考、高考受益!
中高考改革后,初中“小四科”要“翻身”!孩子早准备,中考、高考受益!
高考改革后,选考科目实行“6选3”,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余作为学考科目,选考成绩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获得。
2017年高考,浙江省透露了省内选科报考的数据,结果让人惊讶。原先预想的热门选考科目物理遇冷,对数理逻辑要求不高的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成为选考人数较多的学科。
历史、政治被选择几率增加,对偏重理科学习的社会大氛围来说,是一个调整。而且对河南省初中生来说,从2016年入学的初一年级新生开始,生物、地理将被纳入中招考试科目,便于与高考衔接。以往重大考试多突显选拔性特质,注重理科学习,各种竞赛也多以数理化等理科为主。生物、地理纳入中考,指挥棒一挥,这些科目就会大受重视。从长远来看,这是好事,因为多学一些文科知识对孩子将来大有好处。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越是功利的年代,越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多读“无用之书”。比如多学历史,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初中小四科地位提升,怎么学习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政治背背就行了,考不出什么新花样,可是从历年的高考真题可以看出政治出题是越来越灵活。既需要了解政治,又需要熟知历史或者其他学科知识,你才能把题做对。这几科有没有学习技巧呢?初中阶段怎么学习呢?
一位妈妈却这样说:初一至今,儿子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的成绩排名一直在班里是第一、二名,相对儿子的主课成绩反而是略弱些。虽然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说到好的学习方法时,我想似乎应该也有可取之处的,所以今日将儿子以往小四科的一些学习小方法,拟此文与众家长分享一下: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学习:
看书:《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历史》、《全球通史》、《大国崛起》
看电视:《百家讲坛》
大概是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带儿子去市图书馆,他自己选了一本《小故事大道理》,或许最初是被书中精美的插图所吸引了吧!但是一个个精小而简练的历史小故事却能折射出来人生的大道理,跌宕起伏的故事“引诱“着儿子至此就开始与读史结下了缘份。
既然说到历史爱好的建立,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及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因为儿子自从三年级开始,每天中午是雷打不动的在电视机前要边吃饭边观看《百家讲坛》,至今他能记得并叙述最清楚的是袁腾飞主讲的《明朝那些事儿》,直至今日,儿子边吃饭边看《百家讲坛》已经是他的每日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经过数次的变革,讲坛内容所含概面也已从诗歌延伸到戏剧,从远古冷兵器演讲到近代军事学,从小人物的出现衬托出大人物的演变……
“观史能使人明鉴”,因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在镜里面刻画出一个生动的历史人物,而在镜外也能鲜明的照亮出一个睿智的你。去年暑假的时候,朋友推荐一套《全球通史》,之前儿子第一本接触外国历史的书籍是《大国崛起》,所以在看《全球通史》这套书籍的时候,相对也没有感觉到很吃力!反而在观后感的时候儿子说:妈,中国历史文化这么深厚,怎么在书里描写秦始皇的时候,就简单草草一句了事,我要是作家的话,我绝对比他写得还要好,但是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真是一本名符其实的全球通史”。所以历史课对于儿子而言,就如同听故事般听了一次次现场讲坛。
如果想多了解更宽度的历史就一定要多看相关的书籍,切忌不要看穿越历史剧,那是会毁灭孩子的五观!校内课本里的知识点真的也就只是点而已,虽有体系框架的存在,但如果想了解更广更深层的历史知识,还是建议课外多读书!
随着中考命题更加开放性的思维推崇,所以关于解析和理解的答题思路也是较以往会更加突显个人辨析能力的提高!因为每一个标准的切入点将会更加彰显答题人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要学会通过表面看本质,而具有鲜明特色文、史、哲的准确语言文字的表述将是把握答题准确的大命脉!请记住!历史开不开卷都是不易的事实!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学习:
看电视:《新闻联播》
单从初中的政治知识涵盖面上,往大的来讲,学政治就是要学会用法制来束缚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往小的来讲,学政治就是要自己学会如何去做一个正直、善良 的人!如何更好的以积极的心态学会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一份贡献!
有的同学可能最讨厌政治这个科目,认为是空、大、虚!翻来覆去的就是一个字“背”,即使背来背去,但是到头来,还是词不答意,语不对题的错误一连篇!小升初时有一次在听讲座时,一位老师曾说,请家长及时帮助孩子正确的收看《新闻联播》,长期以往后对孩子语言的培养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起初我也很不解,总认为《新闻联播》太官方了,离我们老百姓又是那么遥远!孩子又那么小,大人还不爱看,何况孩子呢?带着疑惑我们开始尝试陪着儿子每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回想从六年级至今也已有两三年的时间了,期间曾和儿子探讨过《新闻联播》的观后收获!儿子曾经的一番话当时就震惊了我:“新闻的词语很简练,文章代表着官方有深度,用词考究值得推敲,语境和语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帮助,而新闻所报告的各种事实可以更多的了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国内到国外,上到国家主度下到平民百姓,我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和同学的谈论点也更多了”。
或许会有家长非常不认同《新闻联播》,那是因为大人的眼睛里已有沙子了,但是孩子们的眼睛里却是透明光亮的,不要让家长们“越俎代庖”似的设防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而应该选择相信他们,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多接触并聆听到代表中国最高声音的宣讲,而这也正是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三观。
政治的确不好学,语言干扃、苦燥,背起来总是感觉不那么朗朗上口,但是孩子们也要学会“逆水行舟”式的苦背老师圈住的知识点。开卷后的政治君是最能折磨人了,因为书本所学到的知识点并不是体现在试卷上的考点,中招的政治君考与学是不相对称的,也互不相接轨的,反而更抽象更追求广而深的方式,所以让孩子们在空闲之余多接触新闻,多接触社会的各种评论对视线的扩宽不失为一上策!
世界是那么大,声音又是那么多,怎么能树立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创新力,那么具有理性的辨析,独立的思考,讲究的表述和精细的逻辑则就是一个最能施展和体现个人魅力的发光点!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学习:
看书:《山海经》
看电视:《天气预报》《探索与发现》《我爱地理中国》
多旅行:首选最具有地理形态代表的西北五省(甘、青、内、藏、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山海经》以后,因为有了徐霞克,所以中国古代河川的大美就被文字一一的记录在册,如果说山川、河流这些静态的可以用图片来加以深刻记忆的话,那么关于气候、纬度等比较抽象的知识就会让一些孩子不得不感到抓狂,因为有时无论你怎么死记硬背,反而一到考试的时候脑子里依然会混沌一片!这时儿子的自绘地图表就有了用武之地!
关于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儿子和我谈过,并且儿子也曾经和班里同学分享并讨论过此事,从上初一后,每周他都会做各科目的小结!,起初也是短短的几句话,但随着学业的深入,所能记录描写的小结也就多了起来,儿子喜欢用图表逻辑性的将看似一些并无有联系的知识点,将其穿插在一起,把表面抽象化的文字东西变的更加丰满以增强其立体感!
《天气预报》也不错的!没事就看看预报,了解一下各种天气图标!和各种云图的走向!儿子非常喜欢看中央九台的《探索与发现》、《我爱地理中国》等,这些电视栏目都是非常不错的在科普地理知识!
因为男孩子终究要长大面向社会的,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多读书,多行路!走远门,看风景!随着一次次的出门旅行,祖国的山脉、河流、气候、地质、地貌和民族文化都与儿子有过一次次的近距离的接触并使之深刻感知,目前儿子已去过17个省份,而最具有地理形态代表的西北五省(甘、青、内、藏、疆)使得儿子亲眼目睹并能很好的分辨出什么是高原?什么是平原?什么是湿地?什么是戈壁?什么是盆地?什么是湖泊?什么是丝绸之路?什么是民族大团结?……
书本上原僵硬化的文字此时已华丽转身灵动起来了!结合书本所学到的知识体系,外加上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再加上自己的事后图表归类总结,所以儿子在学习地理这个课目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起来了!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的多了,走的多了,于是记得也就更牢了!无论是中国地图还是世界地图家里还是需要张贴示墙的!即使拿着圆形的地球仪,也要将书本中每一个国家穿成串儿,编织成一条“项链”,就象哥伦布环游地球一样,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从这个大洲再到那个大洲,这样所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加牢固可靠!
以前地理没有进入中考,有些家长和孩子们一致认为反正地理课初二就结业了,即使初中学得再差,只要高中能好好再学也照样能赶超前列,不影响高考就行!错!这个观点其实是大错特错!
高中的地理知识份量要远远高于初中的一个大台阶,因为最基础最概念性的框架是建立在初中这两年的地理学业中的,既然初中的基础完全能打好,何必非要等到高中的时候才想起去“亡羊补牢”,请记住!一幢高楼大厦的高度是取决于它的地基是否是稳定牢固的!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学习:
看书:《百科全书》之《生物篇》
看电视:《寰宇视野》《动物世界》
实践:到花卉市场研究动、植物
这个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任何地球上存在的大大小小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竞争性!生物学是在近代史才分支成立出来的一门学科,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这门学课的名字是《植物学》和《动物学》这两本书,外加一本《生理卫生学》。随着教育的改革,这三个课目早已合并升级为一本《生物》。
由于儿子自小爱看书,在《百科全书》系列中最钟爱之一的就是《生物篇》,小的时候常带着儿子拿着书本到花卉市场,看着每一个动、植物,再对照着每一页图片,细细比较。中央九台的《寰宇视野》和《动物世界》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科教节目!爱生命也要爱自然!无论从生命的起源到进化,还是从细胞的分裂到组合,无论是纵观动物世界的高低食物链,还是横看人类基因学大门的开启……
儿子都特别痴迷,正如他自己所言:“任何的生命都是诚可贵!,只有立足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可贵之处”!因为世界就是如此之神奇,而生活也就是如此之美好!让儿子感到非常庆幸的是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生物老师,因为喜爱老师的魄力,再加上好奇心驱使着自己内心学习的动力,所以儿子在生物学课上也是在平步青云似的轻松快乐的学习!
从简单的了解自己,再扩展到触摸自然,乃至最后了解整个社会宇宙!生物学是一门多么有趣的学课,其奥秘是深渊无知的。生物进入中考前,会有家长和学生打内心里认为无所谓了,差一点也无防!反正到高中再学也是来得及的!
但同样试问:初中的学习压力相对高中不是特别的紧张,如果在初中阶段都不能好好的学习这门课程,难道要在高中高强压、多科目之下的时候,再去死读书,再去找初中的生物老师去补生物课吗?(生活中有一个实例),虽然中招的生、化、物试验走的是一套沉闷而机器式的套路,但是标准的流程和严谨的追求却是更高的要求,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们的规范性和认真度!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人高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