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多了,影响就业吗

2016大学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大行业出炉!你最想进哪个行业?
2016大学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大行业出炉!你最想进哪个行业?
高考直通车
今天,《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在东北师范大学发布。该报告数据显示,毕业生净就业率为90.58%,平均月薪为3869元,净签约率为68.64%,而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14.91%。你又拖后腿了吗?选择沿海地区就业的人数最多,2016届就业满意度为73.88%从就业区域看,选择在沿海地区就业的人数依然最多,比例为67.03%。从就业行业看,选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行业、金融行业和教育行业就业的人数位列前三,比例分别为12.76%、12.38%和11.48%。从就业单位类型看,选择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比例为57.34%。数据显示,2016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73.88%,专业匹配度为67.97%,平均月薪3869元。此外,学生干部经历越丰富、学习成绩越好的毕业生求职时间越短。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93%《大学生创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93%。其中,艺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创业率较高。五成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者将创业地点选择在高校所在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制造业”与“批发和零售业”是他们创业选择的前三位。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51.47%毕业生认为“工作1~3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有45.03%的毕业生对创业感兴趣。此外,从创业者毕业学校类型看,普通本科院校的创业者最多,比例为44.50%。从学历类型看,本科生学历的创业者最多,比例为69.40%。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影响是否创业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学校创业教育影响”、“接触商业、企业活动”和“朋友影响”。同时,他们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三大客观因素依次是“人脉关系”、“市场环境”和“资金”。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据教育部本月初发布的数据,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比2016年又多出30万。应届生从2006年的413万连年上涨,每一年也总是再现“史上最难就业年”,不知明年毕业的小伙伴是不是压力山大了呢?“最难就业年”就业率一直很高“还没找到工作”,“慢就业”,“要不考研吧”,与学生体感的“就业难”相反,“史上最难就业年”的高校就业率却一直很漂亮。就拿最新的数据来说,有媒体统计了今年7月份后各高校公布的各自高校就业数据,发现能查到300多所高校中,有71所高校的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了90%,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清华、北大在榜单上尽然没入前十……公开资料中显示,300多所能查到就业数据的,没有少于80%就业率的。上面这是2016年的。在日,人民网依据75所部属高校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也整理公布了一份“本科生就业率排行榜”。74所高校的就业率高于90%,50所高于95%。于是小编疑惑了,不是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吗?难在哪里?就业率是这样算出来的实际上,“就业率”并非公众普遍认为的“找到工作的比例”。《南方周末》曾通过调查得知,按照当前国内的就业率统计标准,不失业,即就业,升学、创业、参军,都可以把“确定去向”算入“就业”人数中。75所部属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都将升学、参军人数纳入了就业人数之中。在计算就业率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毕业生就业形式,包含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定向委培、升学、出国(境)和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即使教育部统一规定了就业形式标准,高校在具体操作时,仍然存在统计口径不一的问题。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就业率计算方法,是将毕业生总数减去未就业学生数量,除以毕业生总数。而清华大学的方法,则是计算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对“灵活就业”的界定标准也不尽相同。清华大学对“灵活就业”的界定是“不签署三方协议而直接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就业、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而西安交通大学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统计就业率的时间节点,也是影响统计结果的另一关键因素。如南京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中,8月31日本科生就业率为95.05%,到日,本科生就业率为98.58%,提高近4个百分点。很多人会“被就业”除了在就业率计算上花招频出,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一直存在大学生“被要求就业”的情况。所谓“被要求就业”,就是大学毕业生被学校要求,必须在某个时间节点前,交就业协议书,否则将扣发毕业证或学位证。学生为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甚至到淘宝上购买协议书。这也没办法,要知道就业率掐着大学的命门哦。2005年起,高校的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适度硬性挂钩”,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到2011年11月,“就业率红线”绷得更紧了:对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在这根大棒的督促下,高校对就业率那是相当重视。一到了招聘季,很多高校会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各班级辅导员必须参加,达不到就业率标准的辅导员要单独说明情况,解释学生实习到什么地步,什么时候能签约。一个好消息:教育部就业签约要求“四不准”了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里有了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不得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严密防范招聘欺诈、求职陷阱等。这样的要求是值得人欣慰的。小编也希望这条消息能被更多的小伙伴知道,起码让你在“被要求就业时”,更有勇气说不。不如关注中长期就业国外基本上不统计大学生毕业离校时的就业率,而会关注中长期就业情况,比如毕业后三到五年的就业情况,而且,不由学校自行统计,而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调查统计,这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由于关注中长期就业率,会避免学校就盯着毕业离校时的就业率进行急功近利的就业工作,而引导大学重视教育质量,跟踪关注大学生毕业离校之后的职业发展状况。大学毕业生也不会为了在毕业时找到一份工作而急吼吼,会更从容对待择业、就业。反正一条,绝对不应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乃至弄虚作假。在学生完成学业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学校“最后一课”,以这种强迫的方式教了学生造假的招数,多年的诚信、守法教育岂不毁于一旦?来源:大部分综合自:南瓜学堂(ID: pumpkinschool),中国青年报报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高考直通车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高考直通车,全国千万高考生都在看!
作者最新文章当了太多年学生,刚工作,当心别陷入这些思维模式
典型的「学生思维」有哪些?
白诗诗,不穿内裤满一年!庆祝!!!
1.取长补短
&总分&衡量模式对学生认识发展影响不小。语数外&哪弱补哪,在&总分&决定输赢的形势下,更多学生被教导把非擅长科目从 60 分提高到 80,而少有人去把英语从 95 分提高到 98 分甚至 100 分,因为后者追求的卓越在学校衡量体系之下并不受欢迎。同样的努力,前者会得到更多的效益,不傻的人都看得出来,但这种&总分&性优秀是以最终同质化为代价的;所有&不傻&的人都会选择前者,所以竞争的最后大家都很优秀,又都很一样。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提到一个例子,市场把&耗油量、安全度、舒适度&等指标作为 SUV 领域的通用标准后,Jeep、尼桑及其他竞争品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趋同&&导致同质化;社会上&谁最受欢迎&竞赛,如竞选等,为了赢得比赛,每个人都尽量一样&友好、愉快、幽默&&&.一旦每个人都按照指标去变得一样&幽默&一样&友好&&&还是同质化得&优秀&,就不会在有人脱颖而出。
陷入指标衡量之中,取长补短的思维就会让我们无法容忍&弱点&,你很少有强大的意志去做相反的事情&&增强你的优势,拉开你与竞争者的距离。(在弱点过得去的情况下)
2. 单一性思维
&我怎么面对那些各方面都优秀的人?&,知乎上不乏这样的问题,很多人生怕自己哪方面不如人而产生自卑,这是一种忽略了社会复杂性的单一思维。社会是复杂的,可能一个姑娘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她具有一身的马甲线,而可能只是因为她是个姑娘或者是一个漂亮姑娘。不要看到别人练出了马甲线就担心这个世界是别人了,于是赶紧丢下自己的事加入马甲线训练队伍,也许你去搞定她男朋友,这个世界还是你的&&
3. 缺乏合作思维
我不是说没有,但多少是缺乏的,需要强化。从小到大,学习都是自个的事情,大家已经习惯这种自力更生模式。偶有锻炼合作的机会也仅限于一些考试&作弊&行为&&多数学生是少有体验这种&合作训练&的。面对这种十几年的思维潜在固化,企业和商业培训学校空喊的&加强合作&的口号是很可以理解的,虽然好像没什么用&.不过,如果是自己主动意识到这个问题,和自己有意识死磕,知道什么时候该从容与人合作,主动索求帮助,对自己应该是有帮助的。
4. 不分场合的学习思维
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也是自身跟上时代发展所必需,但我们要注意场合。我记得某个&HR 骂过一个实习生:上班时间是你产出的时间,不是你积累的时间,你上学的时候干什么了?公司不为你的个人成长和学习买单&&
刚进公司的菜鸟有急切的学习动机,满脸写着&我要抓住任何机会提高自己&,这架势蛮吓人&&想获得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你牺牲上班时间明目张胆的行使你的学习行为是不合乎契约精神,除非公司允许你可以把上班时间用于个人提高(有些公司的成长与个人成长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5. 排他性思维
学校考试无数次&排名次&运动,学生间竞争多于合作&&脱离学校后,曾经体制下养成的排他思维会有意无意的渗入生活方方面面,可能它影响你,你却鲜有察觉。竞争意识在工作中有用,但若把这种排他思维渗透到生活中,那就会令人很不舒服。
6. 等待答题惯性
多年如山的试卷反馈,我们回答几万个设计好的题目,但现实并不处处给你提供考卷,设计问题,让你回答,这相对缺失的是我们提问题的能力。工作和生活里,很多问题是隐性的,你不发现、不提问,就只能被动等待问题出现&&糟糕的是,可能最终问题呈现了,但不是来让你&解决&的,而是来宣告你&失败&而已,你连处理的机会都没有。
社会不像考卷选择题,很多事情做错了是可以重新尝试的、重新选择的。对象不合适可以换,抱着&不选则已,从一而终&的选择题思维&&大概要被相亲;很多人纠结毕业后去大城市好还是回小城市,仿佛选错了去处就会困死终身。可是你没发现吗,一到社会,城市不合适了可以换,没有必要在毕业前夕过于痛苦。
经历无数次&一分定排名&的反馈实验,我们这些小白鼠还是极害怕选错一个选项,虽然我们不断在内心纠正,但要走到&坦然&,还需要一个不断与自我较真的漫长过程。
8.&没多层次沟通思维
普通学生平时交流最多的是同班同级的人,思维、认识状态相近,交流并不需要太多理解成本,不能理解与不同职业、阶级、背景的社会老鸟交流的难。就是你大一级的学长、学姐,在心态和心理上也与你也有了层次性不同。学生时代不应过分看重人脉,但相对不可以缺少的是跨层次性沟通。交流不局限于同级,这对学会同理心,融入社会是有好处的。
注 1:这里的&学生思维&是一种思维,并不仅仅指&学生身份具有的思维&。
陈语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来说一个确实是不好的思维,不少年轻人刚毕业时都不自觉地存在这样的思维,那就是:等着师傅来教。
然而毕业后,再也没有人有义务教你什么了。
我知道大学生十有八九都逃过课,我也逃过,还挺狂,觉得自己什么都是自学成才,好像不用老师也可以。真是不懂珍惜。回想起来,那会儿老师多么热情,只要你去找,总是给你画重点,拷课件,还关心你为什么没来上课,是不是身体不好,还是失恋了?需要开导嘛?还要鼓励你好好学习哦!我当时还不当回事,天经地义一样。啊,不能再想,想多恨不得穿越回去呼自己两巴。
到后来,做实习医生的时候,带教老师有点把我们当大人看了,可我还是幼稚,以为交钱来实习人家当然要教。也是运气好,遇到愿意拉下脸骂醒我的,才知道求学态度要真诚,不然谁知道会不会教了半天热脸贴冷屁股,好歹师傅收了新病人,自己回去翻翻书,预备着师傅提问。不要回头师傅说:&今天那个病人&&&你还要问:&哪一个?&真是心都凉。
再到参加工作,更没有谁管你。你想学人家的手艺,不说送金送银,日常打个早餐买杯咖啡总是很应该的。凡事不要想着做伸手党,先自己做做功课,把简单的弄通,要问就问真正难的,不要拿自己举手之劳可以解决的问题去浪费人家的时间,也丢人。我被问过一次&小儿麻痹到底是哪里麻痹啊?&这态度,真是终生难忘。
不是什么很深奥的道理,但是知易行难,与大家共勉。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协议书丢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