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组建08年抗震救灾部队视频专业技术部队,哪些军事技术可以用得上

解放军抗震救灾出动技术装备种类之多创下记录-淋浴车 非战争军事行动 军民一体化 我军 装备物资 饮食保障 部队 唐家山 抗震救灾 技术装备—东方军事-东方网
解放军抗震救灾出动技术装备种类之多创下记录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于春光 王卫东 选稿:钱程灿
资料图:中国军队空降兵在运输机上奔赴灾区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上,我军启动装备应急保障机制,按照实战要求,最大限度地为13万救灾大军提供精干顶用的装备器材,一批批新技术装备在救援的实践中作用不凡,彰显了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进步,折射出机制创新对于提高我军装备保障效能的重要意义。
  十八般兵器齐上阵。拥有的技术装备种类之多、科技含量之高,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
  这是一次13万大军的联合出征,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救援。
  三军出征,装备技术保障先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调度“风云”、“资源”、“北斗”等15颗卫星,绘制气象云图,进行地貌普查,提供导航服务;军地遥感飞机、无人机飞临一个个“信息孤岛”,获得珍贵的重灾区分辨率很高的彩色图像,哪里山体滑坡,哪里水势陡涨,一目了然,为救灾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与此同时,一架架军用直升机在灾区上空穿梭,运送物资,抢救伤员;一支支深入灾区的救援部队,靠“北斗一号”卫星系统引导救生之路……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当年救灾,官兵们全靠手工作业。而今的汶川灾区,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破拆顶撑器材……十八般兵器齐上阵。
  5月18日,重灾区绵竹,2小时之内展开了一所拥有200张床位、4个手术台的野战方舱医院。这是我军新一代野战医疗方舱首次实战应用。开设这座野战医院的,就是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援的255医院。从唐山到汶川,如今14个医疗方舱,平均每8分钟即可救治一名伤员。
  三军挥师战汶川,仅现代化后勤装备,就有201种10万台(套)之多,囊括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饮食保障、供水保障、淋浴保障、宿营保障、油料保障等7个系列。
  军队战斗力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子系统人装高度融合,才能构成战斗力的牢固链条。这次抗震救灾,我军战场感知、信息传输、搜索救援、医疗救助等各种装备,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装备体系,显示了整体威力,在危难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从大兴安岭扑火,到九八抗洪;从抗击非典,到战胜冰雪灾害,一个结构合理、精干高效、整体优化的现代化装备体系,日益成为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坚强保障。
  储备在手方能遇事不慌。我军形成了品种齐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适宜的战略储备体系
  大震袭来,通信中断。保持信息畅通,成为救灾部队迫在眉睫的需求。总参通信部当即启封库存,震后两天之内,就向救灾部队空投、配送卫星电话2000多部、对讲机4000多部、手摇发电机3000部、手机2000多部,动用库存之多、装备之先进,均刷新了军队抢险救灾的纪录。
  兵马未到,装备先行。地震刚刚发生,总装备部就紧急启封了总部库存和战储装备器材,20辆洗消车、12万把土木工具、300余吨消毒剂等地震救援急需的装备物资,通过铁路输送等方式紧急送往灾区。部队一到,即可启用。
  铁流滚滚,驰援汶川。济南军区、空军部队,采取边开进边保障、就近就便保障、直达保障、跨建制保障等方法,动员各级库存,快速补充了大批搜救工具、工程机械等急需装备。
  到5月底,我军已向灾区投入总价值4亿多元的储备物资,其中包括18辆医疗救护车、200台发电机、200台切割机和4.17万顶帐篷。
  储备,用在应急,备在平时。近年来,我军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修订完善了《军队战备物资储备管理规定》,逐步形成了品种齐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适宜的战略储备体系,确立了储备物资器材维护、保养、轮换的一整套机制,战储物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战术状态和较高的战备水平。
  在救灾紧急关头,根据总部的指示,北京、浙江、成都等省市的代储企业,迅速将代储物资器材运抵灾区。近年来,我军创新战备物资储备方式,军队不断探索实物储备、资金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军队储备和地方企业代储相结合的储备路子,大大增强了我军战略储备能力,使战略储备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让生产能量喷涌而出。依托雄厚的国力和采购体制改革,我军形成了较强的装备应急采购能力
  特殊的战争,呼唤特殊的装备。搜寻工具告急!破拆工具告急!发电机组告急!救灾展开后,各种装备需求信息纷至沓来。
  其实,地震刚刚发生,总装备部有关部门便展开了抗震救灾装备需求研究,并开始从全国范围内征集便携式生命救助设备。接到采购指令后,陆装科订部连夜派人兵分多路组织货源。21小时之后,价值860多万元的120套便携式多功能钳、液压顶杆、破拆工具、内燃切割锯等配发一线部队,伴随新装备到达部队的,还有各厂家的使用培训人员。这次采购,开创了总装应急采购用时最短、装备部队最快的新纪录。
  应对规模如此之大的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大量军队体制外装备,唯有依托军地生产能力进行采购生产,把生产能力快速转化为应急装备,才能做到一线急需什么装备,就迅速提供什么装备。同时,总装备部紧急组织30多家军工企业开足马力,全力生产。截至5月24日,已生产702442套(件)工程装备,82辆修理、喷洒、淋浴车,16万副防毒面具、手套、口罩等,并全部及时投入一线部队。空军、海军、第二炮兵、成都军区和济南军区装备部门,也分头组织应急采购、生产、配发,向救灾部队源源不断地提供装备物资。
  危难时刻爆发的功力,得益于我军装备采购机制的高效灵敏。近年来,按照中央军委转发四总部《关于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我军装备采购领域积极引入竞争、评价、监督、激励四大机制,不断提升装备采购军事经济效益,加快探索军民融合式装备采购路子,数百家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陆海空军装备的承制单位,大大强化了我军装备的应急保障能力。
  让保障伟力植根于社会。应急动员机制的确立,使社会保障潜力得以迅速转化成保障实力
  军民戮力,共纾国难。当灾难骤然降临、无数生命在呼救的时刻,我军首次大规模征用民航运输力量,成千上万子弟兵飞越关山奔赴重灾区;当灾区通信中断、信息传递梗阻的时刻,部队又紧急征用地方通信资源,构建起军警民一体的通信保障体系;当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危急、官兵开挖泄流渠缺少工程装备的时刻,民用“大力神”——“米-26”直升机穿梭往来,几十台大型机械紧急吊上堰塞坝……
  应急如应战,救灾即打仗。为了在瞬间极大地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必须依托高效应急动员机制,把社会保障潜力快速转化为保障实力。这次救灾,我军在装备应急动员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紧急关头,国家发改委启动应急装备保障预案,迅速从全国各地为部队调集了280台、价值2亿多元的大型工程机械;关键时刻,四川省国动委又在总装备部的协调下,为救灾部队征集了一批工程机械和操作人员,成为部队完成灾区建设的利器。
  装备应急动员,重在机制,功在平时。近年来,军地陆续出台了物资动员征用办法、高技术装备器材征用办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支前保障力量动员规定等法规,大大推进了新时期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动员机制建设。在这次救灾中,成都军区针对繁重的装备保障任务,调动数十家地方企业,实现人装伴随保障,收到良好效果。今年年初,总装有关部门还开展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和特种作战装备论证研究。
  综观抗震救灾实践,不难发现,和应对战争一样,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保障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实施军民一体的整体保障,必须建立一套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的装备保障动员机制。
  抗震救灾还在继续,但我们坚信:让保障伟力植根于社会,就一定会打赢这场抗震救灾仗。
&&日 13:53&&日 08:57&&日 07:42&&日 15:12&&日 12:14
海航苏30首次挂弹训练
官媒巨泻新两栖突击车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 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3:29:00)?&&( 10:55:00)?&&( 16:22:00)?&&( 14:28:00)?&&( 11:13:00)?&&( 9:2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推荐专题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军队与人民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盘点解放军5次重大救灾行动:就近调兵凸显专业兵种-中新网
盘点解放军5次重大救灾行动:就近调兵凸显专业兵种
  日前,武警战士为鲁甸县龙头山镇运来第一套净水设备,缓解救灾官兵用干净水难的问题 刘新 摄
  根据国防部发布的消息,目前近万名军人正在云南鲁甸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涵盖了陆军、空军、二炮以及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类似的行动被统一定义为“非战争军事行动”。
  《法制晚报》对历年来解放军参与的重要非战争军事行动进行归纳总结,粗略描绘出该类行动的指挥体系、兵力运用、后勤保障模式并对这类行动中的所体现出的军事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军队救援
  四级指挥体制 军地密切合作
  有重大灾害的地方,就有中国军队的身影。作战和抢险救灾是世界各国军队的重要职责,中国军队也不例外。
  依据灾害程度的大小,部队救援出动的兵力、军种也不同。比如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军队投入了30多万人,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500多万人,陆、海、空、二炮以及武警各军种悉数参加。
  从2008年至今的重大自然灾害中,汶川地震期间救援兵力最多,达到11万余人(具体数字为113080人),涉及陆、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队所有军种。
  这么庞大的兵力如何指挥运用?2008年的汶川地震期间,国防部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官方发布。
  也是这次发布会,时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的马健少将介绍了军队在抗震救灾行动中的四级指挥体制:第一级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第二级为成都军区的联合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三级为各责任区的指挥部;第四级为作战救灾部队。
  据《解放军报》报道,前线指挥部下设指挥协调组、政治工作组、联勤保障组、装备保障组,这些小组各负其责。同时,根据记者了解,参与救援的各军种也会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进行统一指挥,抵达前线后需要接受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本报对近年来军方在大型自然灾害救援行动中指挥体制进行了归纳,分析发现军方在汶川抗震救灾期间的指挥体制得以沿用。这些大型自然灾害包括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以及刚刚发生的云南鲁甸县6.5级地震。
  但是,根据灾害规模以及投入兵力的大小,这四级指挥体制会发生调整变化。比如在这次的云南鲁甸县6.5级地震中,经总参谋部批准,成都军区成立了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分鲁甸、巧家、会泽3片建立责任区。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指示中没有出现总部抗震救灾指挥组的字样,指出救灾部队在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相比,在汶川地震期间,军队和武警部队的抗震救灾由成都军区统一组织指挥,在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中央军委的指挥下。
  此外,在青海玉树地震期间,四总部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协调组,并向震区派出前方工作组,指导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的救灾行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几级指挥体制,抢险救灾行动中军地都进行了密切合作、联合指挥。
  兵力调配
  采取就近原则 专业兵种作用凸显
  庞大的救援部队是如何构成的,遵循了哪些规律?综合5次大型灾害的兵力结构,本报发现,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兵力调派采取了就近原则;此外, “专业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救援部队主要担负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和转运、转移被困群众、空地联合抢运物资、抢修和疏通道路、清理危房、搭建帐篷等任务。
  从兵力规模分析,灾难强度越大兵力规模越大。5次救援出动兵力的规模汶川地震最大为11万余人,依次为雅安芦山1.8万余人,青海玉树1.2万余人,云南鲁甸近1万人,甘肃舟曲泥石流8000余人(含民兵)。这其中舟曲的情况特殊,发生泥石流的县城地域狭小,救援部队数量不宜过多。
  此外,汶川地震军队救援也是近些年唯一一次涵盖所有军种的行动,涉及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20余个兵种。
  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兵力调配上采取“就近原则”。这也是成都军区三次担负救灾任务主力的原因,其最大意义在于能快速调集兵力,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另一个典型意义还在于救援部队对当地特殊地理环境、气候的适应性。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之后,兰州军区第一时间调派的参与救灾的官兵大多数都有执行高原任务的经验,有些随时驻守在高原地区,他们都有抗高原反应的一些经验。
  在七大军区中北京军区曾经参加五次救援行动,这是因为其拥有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该救援队由隶属北京军区的三十八集团军工兵团为主组成。这充分说明了应急专业力量的重要性。
  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军队非常重视应急专业力量建设。中国目前已组建起包括抗洪抢险应急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核生化应急救援队等8支队伍5万人规模的国家级应急力量。
  记者观察到,这种“专业”一方面指专业应急救援部队,另一面指专业技术性强的兵种。比如运用大型工程机械组织道路保通和工程抢险的工程、交通、水电等部队;空中侦察遥感和运输、陆航、医疗等专业部(分)队;以及专业的医疗人员等几大部分。
  成都军区参谋长周小周曾率部先后参加汶川和雅安芦山、云南鲁甸等多次抗震救灾行动。在对雅安芦山部队救援活动总结时,他对新华社记者说,专业兵种的比例大――工兵、防化兵及通信、运输、防疫专业兵种的比例超过了投入救援部队总数的一半以上,专业兵种的作用非常突出。正在进行的云南鲁甸地震救援行动中,武警水电、交通部队成为抢修道路、对堰塞湖实施爆破的主要力量。
  后勤保障体系
  吃上热饭洗上澡 确保持续的战斗力
  2008年,时任总后勤部司令部战勤计划局局长的谢维宽曾经就救援部队后勤保障进行过解读。各级后勤部门也在灾区建立有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这套系统包括救灾部队的队属后勤力量、成都军区战役后勤力量、总后勤部所属战略后勤力量的三级后勤保障。
  根据介绍,按照军队的规定,救援部队首先要配备两到三天的野战干粮。除此之外,还必须带一个星期的“生给养”。军队组织的饮食保障,主要是运用军队的自身装备,也就是有炊事拖车,也有营、连、排的炊事单元,利用这些装备来组织热食保障。
  2010年11月,中央军委批准发布《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规定》,对军队参加维护社会稳定及处置其他各类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力量使用、综合保障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这一规定的细则并没有对外公布,但有一个细节可以展示后勤保障方面的要求:舟曲泥石流救援行动中,联合指挥部的第一次联席会议明确让官兵住进帐篷或房子,吃上热饭,洗上澡,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投入救灾,确保持续的战斗力。
  但在救援部队抵达救援地初期,由于道路损坏、地理环境恶劣等各种因素,执行救灾任务的官兵宿营、伙食、看病、装备修理和油料保障等还处在临时应急状态下。缺水的情况同样出现在舟曲泥石流救援行动中,当时整个县城只有两三个水源地。抢险部队进来以后,吃只能靠干粮,没有平地,车没处停,帐篷都没处搭,居民没法安置。
  在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现场,8月6日凌晨一辆净水车正式启用,原水通过4道工序净化――粗滤、过滤、超滤 、紫外线杀菌,每天可以生产120吨水,可保障人的用水。另外还有两辆淋浴车用来解决灾民和救灾官兵的洗澡问题。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消息显示,8月5日,军事医学科学院紧急生产20万粒单兵饮水消毒丸发往灾区。该消毒丸能在5分钟内杀灭水中微生物,10分钟后脱去氯味;使用自然水源前,先用消毒丸消毒,再进行煮沸,即可饮用。这种单兵饮水消毒丸便于携带,能提高救援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
  军事意义
  组织指挥经验 对战时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四川芦山地震救援行动中,时任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前线指挥所指挥长、军区参谋长的周小周形容,救灾就像打仗,除了没有投入火力系统外,部队中的指挥系统、情报系统、保障系统等在救灾时都投入了使用,检验着部队战备和战斗力水平。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对法晚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有利于提高军队指挥控制能力和行动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远程投送能力。
  他举例说,部队接到命令,出发到达救灾现场,可以提高军队快速反应能力,比如北京军区此次赴云南地区执行任务属于跨军区远程机动,有利于提高远程投送能力。
  出于72小时黄金救援期的考虑,所有的救援行动都在强调快,这实质上是对部队机动性能力的检验。雅安芦山地震发生于4月20日8时02分,震后十分钟,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救援部队一小时内出发,两小时进入灾区,12小时内基本上覆盖震中灾区。
  对于救援行动也是一个多兵种的联合行动,是否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有相关性的问题,张军社首先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挥系统与实际作战有一定的区别。
  但同时他也肯定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组织指挥经验对战时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比如通信联络、指挥所设立、指挥体系的构建。
  根据介绍,和平时期非战争军事行动不单单包括抗震救灾,还包括海军亚丁湾护航行动、搜救马航失踪飞机等很多方面,对于部队实际作战能力起积极作用。海军执行的这些任务能有效提高远海行动能力以及后勤保障能力,能发现问题从而改进再进一步提高。
  本报新推出的军事版旨在宣传为实现强军梦这个奋斗目标而涌现出的训练标兵、模范集体以及各类军事活动。因此特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军事单位、军事院校,征集报道题材。(首席记者 郭媛丹)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8年抗震救灾部队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