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胶 苏联为什么会成为全球公敌

云石:火中取栗——巴黎恐袭背后隐藏着IS的精密战略图谋【地缘政治98】
我的图书馆
云石:火中取栗——巴黎恐袭背后隐藏着IS的精密战略图谋【地缘政治98】
11月13日晚,IS操纵的恐怖分子在巴黎多个地点同时发动恐怖袭击,迄今已造成128人伤亡。消息传出,全球震惊!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97:IS为何专挑法国开刀》一文中,云石君已从法国穆斯林移民、地缘区位、经济困境以及法国国家战略四个角度,分析了IS频繁在法国发动恐袭的根本原因。但在文末,云石君也提出大家心中普遍存在的疑惑:眼下IS形势不妙;一方面,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三国政府合作,打造出什叶派之弧,对逊尼派出身的IS展开反击;另一方面,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对IS展开猛烈空袭,使它摧毁阿萨德政权的战略受到重创。
面对俄罗斯与什叶派政权的联合打击,按道理说IS本部应该在这时再去招惹西方。毕竟西方虽然也打击IS,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是俄罗斯介入后,西方更有坐山观虎斗之意。现在IS对法国这样一个西方主要大国大举袭击,接下来西方肯定会强力报复,这会让其陷入美俄欧三大世界级势力的同步围剿当中。
以IS的实力,与三大势力中的任何一个相比都微不足道。现在惹得三大势力一起绞杀,怎么看IS此举都是自掘坟墓。
可明知如此,IS依然悍然在巴黎发动恐袭。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问一句:IS这是疯了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IS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圣战思维”的确够疯狂,但在现实层面的战略博弈当中,这个组织一向保持了极高的水准。否则也不可能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恐怖势力的新旗帜,甚至把伊拉克、叙利亚两个合法政府打的丢盔弃甲!这样一个组织,绝对不可能傻乎乎的去自寻死路。
不是发疯,那IS此举,究竟有着怎样的算计呢?在云石君看来,IS这么做,不仅不是自掘坟墓,反而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战略考量。
为什么这么说?这与IS所面临的战略困境密不可分。
IS眼下的最大麻烦,来自于俄罗斯和什叶派。俄罗斯出兵叙利亚,遏制了IS的凶猛发展势头。而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三国政府合作,打造的什叶派之弧,更是对逊尼派出身的IS,形成了直接的反制。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和什叶派三国政府之力,远在IS之上,既然两方联合出击,IS已是危在旦夕。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俄罗斯虽然看上去很厉害,但早已不复当年苏联之盛。现在又因乌克兰危机,受到西方联合制裁;加上持续低迷的油价,更使这个国家陷入巨大的经济困境中。以现在的国际形势,俄罗斯的当务之急是守成——保住残存的地缘影响力即可。积极进取,对外扩张地缘影响力,那得等苦练内功,实现中兴大业以后。
当然,鉴于叙利亚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俄罗斯在阿拉伯世界的唯一盟友,高加索——南俄地区的战略屏障),如果阿萨德政权倒台,那俄罗斯的生存环境将更加恶化,所以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本身也是守成的一种——何况这还有借中东局势,对冲乌克兰危机影响,逼迫西方与自己战略和解的意义。
但也仅就于此了。如果俄罗斯真的想跟伊斯兰极端势力死磕,那只会让这帮家伙把枪口从美欧调换到自己头上——基地和IS的煽风点火,已经把美欧搞的是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以俄罗斯今日之处境,如果再陷入“伊斯兰圣战”的汪洋大海,那普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力回天。
而且,俄罗斯也不敢对叙利亚介入过深。毕竟中东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关键所在,俄罗斯在这里挑挑事,帮帮自己盟友,美国虽则不满,但出于全盘考虑,一时也不至于太过阻扰。但要是俄罗斯敢借此机会大举进入中东,那就不是守成,而是要直接跟美国正面开干了。
中东对美国的特殊战略意义,决定了美国对俄罗斯的大举进入绝不会坐视不理——甭管俄罗斯打着什么旗号,但只要它在中东成了气候,那就是美国的最大威胁。所以,一旦俄罗斯过了火,美国就算内伤严重,就算面临中国崛起的巨大挑战,真到这个份上,也肯定会强势反击。
这就有违俄罗斯初衷了。俄罗斯在中东的所有行动,其实说白了都是为了逼西方跟自己妥协。如果最后非但没有和解,反而加剧了对立,搞成了新冷战,那俄罗斯可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跟美国摊牌,当年鼎盛时期的苏联都不敢,现在的俄罗斯更是绝无此念。
所以,俄罗斯教训下IS可以,真的大举进军中东,彻底铲除伊斯兰国,那是绝无可能。
至于什叶派之弧,同样也不怎么样。
什叶派三国中,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什叶派势力都相对有限。伊拉克什叶派人口勉强过半,叙利亚的什叶派更是连总人口两成都不到——只不过侥幸掌握政权罢了。而且两国都十分贫弱,中央政府统治基础并不牢固。伊斯兰国这两年的快速崛起,本身就证明了,光靠这两国政府之力,根本就不是IS的对手。
至于伊朗,虽贵为什叶派宗主,但因美国制裁而长期贫弱,现在制裁虽已部分松动,但想恢复实力还有待时日。而且如果伊朗真的对外出击,必然会引来美国的再次打压。所以,在打击IS上,伊朗能发挥的作用其实也有限。
综上所述,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什叶派之弧,都不会对IS构成致命威胁。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就奇怪了:既然如此,那伊斯兰国现在的处境不算太坏啊,起码不会被灭掉,这战略困境一说从何谈起?
其实不然。
虽然俄罗斯和什叶派之弧无力直接铲除伊斯兰国,但它们也遏制了IS继续扩张的可能。如果形势不出现大的变化,那么双方将不可避免的进入僵持对峙阶段。
一旦进入对峙期,那么大家拼的就是实力,拼的就是家底。
这就要了IS的命了。
现在的IS,虽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攻城拔寨,夺取了大块领土。但这些领土大多位于伊拉克西北和叙利亚东部,相对贫瘠、荒漠化程度较高,也不怎么产石油,还没有出海口,属于典型的边缘地带。作为伊拉克核心区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叙利亚核心区的首都大马士革一带,依然由两国合法政府控制。这也就是说,伊斯兰国控制区的地缘实力,远不如叙利亚和伊拉克政府控制区。
如果在起兵造反的初期,IS大可以通过洗劫来筹措战争资源——实际上IS也是这么干的。占领一个地区,然后大肆洗劫,筹集到足够的资源壮大武装力量,然后攻打下一个地区,通过这种滚雪球的方式,来发展壮大自己。
这是典型的流寇模式。当年黄巢、李自成就是这么干的。但这种模式要想持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你必须不断占领新的地区——旧地区被洗劫后元气大伤,短期内不可能再提供足够的战争资源。
现在俄罗斯和什叶派之弧已稳住阵脚,IS很难再在战场上取得重大突破。没有新占领地,IS的流寇模式就无以为继。接下来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寻求外部力量支持,要么在自家地盘上内部挖潜。
第一条首先被排除。IS是人类公敌,哪个正常国家会帮他?顶多也就是一些思想狂热的沙特土豪,偷偷摸摸给它点援助——但仅就这点子毛毛雨,远远不够IS的花销。
所以,在占领区内部挖潜,就成了IS凑集资源的唯一途径。
但这也有巨大困难。首先,刮地皮肯定是不行了。之前刚刮过一道,再刮也刮不出多少,而且这么刮,也会导致内部骚乱。
那组织生产呢?云石君前文已经说了,IS占领区地缘实力有限,又没有石油,所以就是组织生产,也产不出多少财富,根本不足以支持IS与俄罗斯和什叶派的对峙。
这下IS麻烦就大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毕竟是要花钱的。就算你IS洗脑技术一流,骗得那些二啦吧唧的“圣战者”不找你要军饷,可他们总得吃喝拉撒,战场上也总需要枪炮导弹——这些可不是光靠嘴巴吹牛就能变出来的。
所以,随着对峙的形成,IS实际上已经陷入巨大的战略危机当中——即便现在俄罗斯和什叶派灭不了它,但只要稳住阵脚,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IS的战争资源会急速消耗,而且无法得到有效补充。所以,用不了几年,IS就会家底耗尽,然后被活生生耗死。
IS必须要想办法摆脱这种困境。但在中东,它已经没有施展的战略空间——且不说俄罗斯和什叶派,就算海湾王权国中的那帮逊尼派同胞有意暗中相助,但在油价大跌的大环境下,也是囊中羞涩,有心无力。
因此,IS只能另辟蹊径。而主动招惹西方,就成为它扭转战略颓势的最佳办法。
表面上看,在已被俄罗斯和什叶派大肆打压的情况下,如果西方再大举介入,只会加速IS的覆亡。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固然,美俄欧三大势力的围剿,极有可能使IS的现有地盘丧失。但这并不意味着IS就会消亡。相反,它还有可能因此凤凰涅槃,更加壮大。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与IS的生存土壤密不可分。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77:伊斯兰极端势力为何日益泛滥》一文中,云石君曾对伊斯兰极端组织有过分析:不管是早期的基地,还是现在的IS,都是在伊斯兰普遍受西方压制的大环境下,以中兴伊斯兰为号召,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精神引领,通过发动广大基层穆斯林百姓,从而形成的一股政治军事力量。
IS们能够发展壮大,是基于意识形态驱动。所有对现状不满,有意改变生存环境的穆斯林,都是IS的潜在支持者。只要这类穆斯林人数越多,IS的力量也就越强大。这也就是说,IS真正的生存土壤,并不是伊斯兰国的那块地盘,而是广大不满现状的穆斯林的心理认同。
基于这种逻辑,就算伊斯兰国的地盘一时丧失,其实也没多大关系。反正伊斯兰世界体量巨大,又远离美、俄、欧等传统势力的核心区,所以就算外来势力进入,也最多就能摧毁当地的现有统治,但很难在当地站住脚——这意味着,IS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反正伊斯兰文明的大环境,以及中东的地缘格局决定了,IS是不可能彻底铲除的。
当然,话虽如此,毕竟打下的基业丢失,总不是件高兴的事。不过现状决定了,“伊斯兰国”已经走向死胡同。既然如此,那也只能在面对现实的同时,为未来做打算。具体来说,就是将“伊斯兰国”的剩余价值发挥到最大,利用它的毁灭,为自己攒下足够的筹码,以供将来翻盘。
这话怎么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如果通过伊斯兰国的覆亡,能够搅乱中东局势,让这个地区的生存环境大幅恶化,那么就会有大批穆斯林对现状不满。届时,再用原教旨主义将他们煽动组织起来,IS的力量就会成倍增长。
说到这里,接下来就是个覆亡方式问题了。如果是和俄罗斯与什叶派继续耗下去,那虽然伊斯兰国的“国祚”会多延续几年,但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真到覆亡时,叙利亚和伊拉克已经积蓄了足够资本,足以在“收复失地”后,重建稳固的统治。
如果合法政府能够妥善安置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IS可就没戏唱了。
所以要闹就现在闹。而且要把局势闹到最乱,闹得中东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这样IS才有足够的翻盘空间。
怎样让中东天下大乱?答案就是四个字:西方介入。
现在,俄罗斯已经进入中东,如果西方再直接进入,二者矛盾必将激化。
这看上去有些不合情理。毕竟就算西方介入,也是打击IS——这跟俄罗斯的目标一致。
但国际政治从来就没有这么简单,尤其在中东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如此。
俄罗斯是打击IS,但按照它的意思打,那么IS垮台后,阿萨德政权将继续统治叙利亚,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也会趁机接收IS的地盘,实现对逊尼派的压制(IS的地盘基本为逊尼派聚居区)。这也就是说,在俄罗斯的主导下,反恐战争会同时成为什叶派崛起的契机。而且这个崛起的什叶派之弧,无论是基于传统,还是出于现实考虑,都会成为俄罗斯在中东的亲密朋友。这样俄罗斯就在中东筑起了一道坚强防线。
而如果是西方打击IS,那么在剿杀IS的同时,肯定也会把阿萨德政权搂草打兔子顺道端掉。至于在伊拉克,也会防止什叶派坐大,清除俄罗斯对伊拉克的影响。作为西方战略盟友的逊尼派海湾阿拉伯王权国,也会趁此机会大举北上,侵夺原属什叶派的利益。
阿萨德政权留不留?伊拉克的原IS地区是交给什叶派控制,还是保留在原先的逊尼派手中?伊朗在反恐战争后是重新崛起,还是被逊尼派阿拉伯人人压制?在这些问题上,美国——逊尼派,与俄罗斯——什叶派存在截然相反的立场,而且几乎没有调和的空间。
如果是一家主导反恐,那还好说,就算另一方心有不满,但出于全局考量,也不会正面冲突。
但如果西方和俄罗斯一起进入,那转圜空间就大大缩小,双方不得不在中东正面对抗:
打个比方,如果西方顺道打阿萨德,俄罗斯是保还是不保?不保,那俄罗斯进中东干嘛?保,那好,西方屯兵大马士革城外,俄罗斯驻军大马士革城内,就算两方都保持克制,光这两股大军对峙,就足够让叙利亚乱成一锅粥。
退一步说,就算西方和俄罗斯都足够理智,不想正面冲突。但什叶派和逊尼派可不会管这么多,必然想方设法压制对方,壮大自己。
对这两个盟友,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但又有必要维护他们的利益。所以一旦这两个小朋友开架,西方和俄罗斯就算千般不愿,也得卷进来给他们“主持公道”——至少也得暗中相助,这样中东更是不可能安宁。
只要俄罗斯和西方同时进入中东,那么他们二者之间;以及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冲突必然大大激化。而且西、俄等基督教势力的大举进入,肯定会激起伊斯兰世界的强烈反弹。三大矛盾同时爆发,中东天下大乱不可避免。
一旦天下大乱,中东穆斯林的生存环境将急剧恶化,对现状极度不满之下,IS再抬出中兴伊斯兰的大旗,可以说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届时IS就真成为超越伊斯兰各国政府的中东第一大土著力量。
等到势力大成,IS再发起反攻,此时俄罗斯和西方在中东已经耗的筋疲力尽,各国政府也在冲突中实力大损,人心丧尽。这样一来,IS赶走外来势力,取代各国政府,一统伊斯兰的夙愿,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凤凰涅槃,火中取栗,IS打的就是这样的如意算盘!
但要这个如意算盘实现,有一个前提,就是西方必须得和俄罗斯在中东正面杠上。
但现在,虽然西方和俄罗斯都进入了中东,但力度都很有限。俄罗斯看似汹汹,但也不过就是针对IS发动空袭;至于西方,甚至连空袭都有一搭没一搭,干的勉勉强强。这种空中打击,最大程度避免了二者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
这当然不能符合IS的需要。在此情形下,巴黎恐袭的发生,就合情合理了。随着这场911之后最大恐袭的发生,西方政府必须给世人一个交代——直白点说,就是必须要打垮IS。
既然是要打垮,光空袭可就不行了——就算行,那也只会便宜了阿萨德和什叶派。所以,西方极有可能被迫出兵。而西方大军一出,俄罗斯为了确保阿萨德和什叶派不被搂草打兔子,也只能跟着出兵。俄罗斯和西方同时进入叙利亚和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地盘肯定保不住,可中东也就彻底天下大乱。IS把水搅浑,然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战略,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一场巴黎恐袭,背后牵动着中东局势,更牵动着俄罗斯与西方的整体战略博弈态势。正是因为这两大世界势力的互不信任和彼此较劲,给了IS穿梭其间,损人利己的战略空间。
不得不说,IS的眼光十分毒辣,能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为自己生生开辟出一条起死回生的通路,这份精妙算计,本身还是值得外人惊叹的。
只不过,算计虽则精妙,但恐怖袭击的手段实在太过残忍。这也使得IS落得人人喊打的悲惨境地。
但是,悲惨虽则不假,但却并不代表着四面楚歌。特别是在IS们看来,恐怖袭击才是实现自身“理想”的最佳手段。除此之外,任何方式,在他们眼中,都不足以担负起“中兴伊斯兰”的历史使命。
为什么IS会有这种认识,云石君下一节继续分析。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超级大国,威震欧亚,被全世界围追堵截,就因为它太任性
我的图书馆
超级大国,威震欧亚,被全世界围追堵截,就因为它太任性
苏联是20世纪的孤独巨人。从,纵览苏联73年历程,几乎从头到尾都与世界上的其他列强持敌对立场。虽然中间跟西方(二战 )和红色中国(50年代)也曾一度结盟,但都为时短暂,基础也非常脆弱,而且没多久就分道扬镳。为什么在19世纪还在列强中合纵连横,腾挪自如的俄罗斯,进入苏联时代后,就成众矢之的了呢?在云石君看来,原因主要有三方:首先是俄罗斯类特殊的地缘区位。亚欧大陆自古便是人类文明的主体板块。其不仅体量巨大,所孕育出的文明也是质量最高,数量最多。农耕时代,亚欧主要存在三个主要地缘势力:东方的中国,西方的欧洲,和位于大陆中南部的伊斯兰。三大势力各据大陆一部,相互间地缘距离遥远,井水不犯河水——中欧自不必说,哪怕是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伊斯兰,跟中欧两大文明的本部核心区之间也相隔遥远,虽然有时候会爆发一些边缘冲突,但不足以对对方构成致命威胁(即便近代时,就算获得了工业文明的碾压优势,英法也不足以实现伊斯兰和中国的彻底征服)。可俄罗斯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各得其所的平衡。俄罗斯崛起于亚欧大陆北部中央,随着其之大肆扩张,东欧、北亚、中亚三大地缘板块统统被其收入麾下,成为世界第一领土大国,跟中、欧、伊这三个大陆边缘势力同时大面积接壤。这样一来,地缘冲突就不可避免。对欧洲来说,俄罗斯虽然在文明成色上稍稍落后,但其规模庞大,且政治统一;对中国来说,尽管俄罗斯跟其接壤的领土相对偏远,但其规模和文明成色却大幅领先中国;至于对伊斯兰,俄罗斯更是全面占据绝对优势。身边有这样一个强大巨人,想来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高枕无忧。所以中、伊、欧三强,甚至于亚欧大陆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对俄罗斯完全放下戒备。甚至这种戒备心理还扩散到全世界。基于广袤领土而成的强大实力以及地缘潜力,决定了俄罗斯天然具备全球争霸的资格,所以,美国这种西半球国家,也同样要对它强力压制——当然,以美国的实力,此举主要并非是为保卫国家,而更多的是为争夺全球霸权,但无论出发点和目的为何,总之打压必不可少。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毕竟俄罗斯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早在沙皇时代,俄罗斯,就已基本完成了国家领土扩张,到罗曼诺夫王朝末期,俄罗斯已经是拥地2000万平方千米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但当时的这个庞然大物,并未引发全球性的恐慌——起码在当时的西方人眼中,它的面目并不那么可憎,更没有说必须置之死地而后快。那为何到苏联上位后,俄罗斯就成为全球公敌了呢?这跟第二次科技革命有着极大的关系。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伴随其而至的机器化大工业,极为深远的影响了地缘政治格局:首先,俄罗斯的地缘实力骤然提升。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来临前,俄罗斯虽则版图巨大,但受限于当时的人类整体文明发展水平——尤其是技术发展水平,俄罗斯的那些荒漠和冻土带,开发程度极低,这即是说——俄罗斯空有2000万平方千米广袤疆土,但却无法有效转化为现实国力。当时的俄罗斯,其国力来源,依然主要限于传统农业,和东欧平原上的一小部分工业体系——这当然无法匹敌工业化开发较完全的英、法、德,更比不上面积900万平方千米,不过开发条件更充分的美国。因此那时候的俄罗斯,不仅不足以让欧美列强恐惧,就是想彻底摧毁正处在衰颓期的伊斯兰和中国,也嫌力不从心。不过,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与普及,俄罗斯在非常短的历史时间内,拥有了对广袤国土进行工业开发的能力。考虑到俄罗斯拥有2000平方千米土地,哪怕开发程度相对初级,聚沙成塔之下,产生的财富总量也是十分庞大的——而这都在苏联时代成为现实。这一轮国土开发后,苏联不仅实力完爆国家规模有限的欧洲传统列强,对伊斯兰、中国这些衰落的传统大型地缘势力,也具备了彻底摧毁的能力。这使得俄罗斯与列强之间的矛盾骤然加剧。其次,机器化大工业的普及,提升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突破地缘阻断和地缘距离限制的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增强。这在相当程度上,扭转了人类对地缘政治的传统认知。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来临前,人类对地缘政治的理解,是以初级工业、甚至农耕时代技术水平为基准的。具体而言,考虑到当时的人类文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各强国的地缘辐射能力和拓展能力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就算俄罗斯的国力远超伊斯兰、中国,但由于地缘距离、地缘阻断的因素,俄罗斯依然无法实现对对方的彻底压制,所以它对中、伊之侵夺,大多局限在对边缘领土的窃取,以及某些特殊权益的取得上头,对于他们的国本之基,俄罗斯暂时还不能撬动。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依托机器化大工业的强力加持,俄罗斯的地缘影响力充分释放。这种新形势下,俄罗斯的地缘影响力辐射半径,和拓展能力,都较之前大大拓宽,业已出具具备了覆盖整个亚欧大陆之能力。这种格局下,非但中、伊这些弱者,就连昔日强者的英法德,都笼罩在苏联的铁幕阴影下——以前跟俄罗斯扳手腕,就算败了,最多也不过损失点边角肉,而如今,苏联已经能够将自个儿连根拔起!受威胁程度的增长,反向刺激了这些国家防备苏联,甚至将其压制的意愿。而且,第二次工业革命,还大大冲击了各大政治势力的心理预期。在工业时代之前,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是相对缓慢。但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文明的发展骤然提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更使这种文明进步的速度大幅提升。文明发展的加速度趋势,导致各方面对俄罗斯的崛起时,更加心惊:毕竟俄罗斯实在太大了,而且整体开发程度又低——这即是说:这个国家还有很强的增长潜力。现在,苏联不过是对那些蛮荒之地搞了个初步开发,其迸发出的能量,就已经让中、欧、伊三大相邻势力难以安寝——甚至连西半球的美国都深受威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俄罗斯2000万平方千米国土的开发利用水平还会陆续提高——那时乖乖如何得了?人类对未来世界发展的认识,通常都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而此类总结,又得构筑在一个前后大致稳定的整体环境下,这样才能得出相对靠谱的判断。但人类文明的加速度发展,导致历史经验在预测未来方面的准确性有所下降——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什么时候,文明与技术又会经历质变,进入一个崭新的层级。此类基于未来发展而生的不确定性,使得列强面对俄罗斯时的恐慌感觉进一步增强。大家都隐隐产生这样一种认识:必须在下一轮科技大跃进到来前,尽快将苏联干掉——而且鉴于无法预测这种科技大跃进会在什么时候爆发,故整垮苏联,那是越快越好!心理层面的空话紧迫感,增强了列强对俄罗斯的紧迫感也敌意,也进一步加剧了苏联的孤独。而苏联为世界,特别是西方所厌恶的最根本因素,则是其之红色意识形态:这个理由算是最世所共知,不过也最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因为真正懂历史的人都明白,尽管意识形态的差异,常被用做国与国之间互相征伐之借口,但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罢了,意识形态之于国家冲突之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本国人民的发动,鼓动人心上头,是矛盾扩大化的一种催化剂,而不是诱发源。那么,何种矛盾方可称之为主要诱发源呢?答案很简单——利益!再详细点,是物质方面的利益。像伊朗跟阿拉伯之间的冲突,表面上是什叶、逊尼两派的教派分歧,但究其实,是伊朗高原跟阿拉伯高原这两大地缘势力围绕中东伊斯兰世界秩序主导权的争夺;十字军的一次又一次东征,看上去是天主教对伊斯兰发动的圣战;但本质上其实是欧洲与中东、天主教与伊斯兰世界围绕近东的领土与利益争夺。不过,这个也不绝对。西方对苏联的反感,内中的确包含了对红色意识形态的刻骨仇恨。他们之所以必欲将苏联灭之而后快,的确包含了就此剿杀红色意识形态的战略考量!西方为何这么讨厌红色意识形态?这跟红色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基因有着直接的关系。经典的红色意识形态以劳苦大众为基石,崇尚阶级斗争,主张工人用暴力方式反抗资本的剥削——这对西方资本主义运行规则构成根本性威胁。而且,苏联崛起的20世纪早中期,正值机器化大工业迅速普及,劳资关系非常紧张;而列强间的利益纠纷和战争阴云,又逼得各国统治阶层必须在国内大刮地皮,竭尽所能搜刮社会资源以供军备——这更加剧了民众的窘迫,招致其之怨恨。而最关键的一点:红色意识形态以纵向的阶级属性作为区别敌我的主要标准,这突破了国家、民族、地缘属性等传统横向区域划分标准的限制,具有极强的扩散性——不管哪个国家,只要劳资关系紧张,红色意识形态都可以激发工人乃至整个下层的共鸣。而苏联作为全球红色意识形态的标杆、旗帜,以及最大后台,如果不将其铲除,保不准哪天自家内部的劳苦大众就会揭竿而起,来一把阶级革命——这可就要了资本主义的老命了!所以,基于对红色意识形态和阶级革命的恐惧,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厌恶,以及除之而后快的决心,也就可以理解了。俄罗斯的特殊地缘区位,技术革命带来的实力与心理双重催化,还有红色意识形态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根本威胁,这三重因素,从不同角度,导致了全球列强对苏联的极端厌恶。苏联沦为“全球公敌”,也就在所难免了!当然,如此局面,绝非苏联当局所乐见。可尖锐矛盾的客观存在,又决定了苏联与其它列强间,缺乏足够的缓和空间。面对这种困局,苏联所能做的,就只有展现强势,硬碰硬的强行突围!而在苏联的强势突围过程中,除了积极增强硬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外,对红色意识形态所蕴含之强大能量之运用,也高度重视——这就是二十世纪中后期曾风靡全球的“国际共运”。那么,苏联是怎样组织发动国际共运的?国际共运在苏联突破列强围堵的过程中,具体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为什么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际共运逐渐会陷入低谷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中云石君继续分析。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14节——俄罗斯之第5部分。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云石全部地缘政治系列原创文章。
馆藏&2391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p&苏联恐怕是近现代世界主要大国中,国际环境最糟糕的一个。纵观苏联73年朝代史,几乎绝大部分时候都处在列强的围堵与封锁当中,就算中途跟欧美(二战 )以及红色中国(50年代)结盟,但时间都很短暂,基础也非常脆弱,最后都是分道扬镳,反目成仇。用孤独巨人来形容苏联,可谓贴切。&img src=&/v2-e672f19b1f5c67ff2b323_b.jpg&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v2-e672f19b1f5c67ff2b323_r.jpg&&&/p&&p&苏联为何会成为全球公敌?是俄罗斯这个国家天生不招人待见?那倒不是。毕竟沙俄时代的俄罗斯,与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国,都曾有过非常亲密的合作,哪怕是在罗曼洛夫王朝解体前,沙俄都位列协约国三巨头之一,跟英法共抗德奥。&/p&&p&那为什么到了苏联,俄罗斯就成了众矢之的——不仅西方不待见,连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同盟都跟它一拍两散?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p&&p&首先是俄罗斯类似“中原”的地缘区位。以洲际板块划分,亚欧大陆堪称人类文明的主体板块。而在农耕时代,亚欧大陆的传统世界级地缘势力主要有三:东方的中国,西方的欧洲,还有主要分布在大陆中南部的伊斯兰。而这三者彼此间地缘距离遥远,各据一方,格局大致处于稳定状态。&/p&&p&但俄罗斯在近代的崛起,打破了这种旧有平衡,俄罗斯地处亚欧大陆北部中央,包括东欧、北亚、中亚三大地缘板块,如此一来,就和中、欧、伊这三个大陆边缘势力同时大面积接壤。&/p&&p&这下地缘矛盾就由此而生。相较于欧洲,俄罗斯虽然文明发展水平稍稍差点,不过其规模庞大,政治统一;而在东方,尽管俄罗斯与中国的接壤部分是其边缘板块(远东)但,俄罗斯却胜在文明发展水平大幅领先;至于对伊斯兰,俄罗斯更是在全方位的领先。卧榻之旁,有这样一个凶神恶煞,想来任何一股势力都难以安枕。所以,俄罗斯的崛起,自然会同时引发亚欧大陆传统三枪的一致戒惧。&/p&&p&此外,考虑到亚欧大陆作为人类文明中枢的江户地位,俄罗斯既然能在这里同时威胁三大传统势力,那毫无疑问,其也具备全球称霸的潜力。这种情况下,美国这个同样具备称霸实力的西半球大国,也同样不会放过俄罗斯,而必须对其强力遏制。&/p&&p&这个世界上主要的世界级势力,也无非就是美、欧、俄、中、伊。俄罗斯跟另外四个同时发生尖锐的利益冲突,成为“全球公敌”也不足为奇。&/p&&p&只不过,有一个问题:俄罗斯的疆域并非苏联时代才形成的。早在沙俄时期,俄罗斯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家的领土扩张。但当时的俄罗斯,却并没有引发世界的一致恐慌——起码欧洲和美国并没有把它视为死敌。&/p&&p&那苏联怎么就这么倒霉呢?&/p&&p&这跟第二次科技革命有着很大关联。&img src=&/v2-a512cd0105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a512cd0105_r.jpg&&&br&&/p&&p&第二次科技革命,在地缘政治层面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p&&p&随着机器化大工业出现和普及,首先,俄罗斯的地缘实力骤然提升。&/p&&p&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来临前,由于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相对有限,难以对俄罗斯那广袤的荒漠和冻土带进行有效工业开发,以至于俄罗斯坐拥2000平方公里广袤疆土,却只能守着金饭碗要饭,无法将其转化为现实国力。&/p&&p&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凭着机器化大工业的加持,俄罗斯具备了对广袤国土进行工业开发的能力。考虑到俄罗斯2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哪怕这种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因为环境和技术限制,依然比较初级,但聚沙成塔之下,创造出的财富总量依然十分巨大——而这都在苏联时代变为现实。&/p&&p&这一轮国土开发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其综合国力大大超过体量有限的欧洲传统列强(英法德本部都只有十万平方公里,即便工业化程度再高,也难以跟俄罗斯相比),而对伊斯兰、中国这些亚洲没落传统势力,俄罗斯则具备了彻底摧毁的可能。&/p&&p&这使得俄罗斯与列强的矛盾骤然激化。&/p&&p&其次,随着机器化大工业的普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突破地缘屏障和地缘距离限制的能力也自然而然的随之提高。&/p&&p&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对地缘格局的传统认识。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之前,人类对地缘格局的理解和认识,是建立在初级工业、甚至农耕时代技术水平基础上的。具体来说,鉴于当时的人类文明、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各地缘势力的地缘辐射能力与拓展能力都不太强。这种情况下,就算俄罗斯的国力远超伊斯兰、中国,但由于地缘距离的遥远、地缘屏障的阻拦,俄罗斯尚无力实现对对方的完全压制,它对中、伊的侵占,也只局限于边缘领土,以及某些特殊权益的取得,对于对手的最核心利益,俄罗斯一时还无力撬动。&/p&&p&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机器化大工业的助推下,俄罗斯的地缘影响力的辐射半径,以及地缘拓展能力,都较之前大幅拓宽,业已初步具备覆盖整个亚欧大陆的能力。&/p&&p&这种情况下,非但中、伊,就连昔日强者的欧洲,都生活在苏联铁甲洪流的阴影下——以前顶多就损点儿边角肉,而现在,苏联已经有能力把自个儿连根拔起!&/p&&p&大工业条件下安全格局的变化,反向刺激了列强们抗衡苏联,反向遏制的决心。再考虑到工业文明条件下,技术发展和文明进步呈加速度趋势。大家不知道未来技术会以怎样的形式和速度发展,大家只知道,苏联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其中大部分未充分开发。一旦技术到位,其地缘潜力得以释放,那这个国家将不可复制!&/p&&p&苏联的强大潜力,以及人类对未来文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使得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形成一个认识:一定要赶在下一轮技术大爆炸发生之前,把苏联给做掉——而且因为不知道这种技术爆炸何时会发生,所以做掉苏联,那是越快越好!&/p&&p&心理层面的紧迫感,加剧了列强对俄罗斯的戒备和敌意,也造就了苏联的孤独。&img src=&/v2-32b6ebdfdca6a2_b.jpg& data-rawwidth=&377& data-rawheight=&2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7&&&/p&&p&而苏联为世界——主要是西方所憎恨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它的红色意识形态。&/p&&p&这个理由最为世人熟知,但又最让人费解。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尽管意识形态的冲突,经常被当做国家间交恶的理由,但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表面化的理解罢了,意识形态在国家冲突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在发动民众,争取人心上,是让矛盾扩大化的一种催化剂,而不是诱发源。&/p&&p&那么,什么才是国家间矛盾的主要诱发源呢?答案是——利益!再说详细点,物质层面的利益。比如伊朗跟阿拉伯世界的矛盾,表面上是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教派冲突,但实际上,却是伊朗高原跟阿拉伯高原两大地缘势力围绕中东主导权的争夺;而中世纪十字军的屡次东征,表面上是天主教对伊斯兰的圣战;但实际上却是欧洲与中东两大地缘势力间,围绕西亚、近东板块的领土、利益争斗。&/p&&p&不过,凡事都没有绝对。西方对苏联的敌视,红色意识形态的确是一大主因!他们对苏联的全力绞杀,的确包含了摧毁红色意识形态的战略考量!&/p&&p&西方为什么如此仇恨红色意识形态,必欲除之而后快?&b&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b&,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p&&p&&b&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20节——俄罗斯系列之第9节。对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系列原创文章&/b&&/p&
苏联恐怕是近现代世界主要大国中,国际环境最糟糕的一个。纵观苏联73年朝代史,几乎绝大部分时候都处在列强的围堵与封锁当中,就算中途跟欧美(二战 )以及红色中国(50年代)结盟,但时间都很短暂,基础也非常脆弱,最后都是分道扬镳,反目成仇。用孤独巨…
&img src=&/v2-afc7ebcea8e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afc7ebcea8e_r.jpg&&&p&&strong&作者: Thomas看看世界&br&公众号: thomaskksj&/strong&&/p&&p&要避免把风光摄影拍成糖水照片,重要的不是技术的提高,而是思路的改变。&br&&/p&&p&风光摄影绝不是简单的按快门记录,而是一门观察、发现、思考和表达的艺术。&/p&&br&&br&&p&糖水片,指的是曝光精准、画面讨巧,但是&b&千篇一律,不能给观者带来任何感受的照片。&/b&&/p&&p&就像糖开水一样,甜而好喝,但是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p&&p&&img src=&/v2-2dc8719cbdbfe_b.jpg& data-rawheight=&689&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2dc8719cbdbfe_r.jpg&&&i&搜索“糖水片”关键词,出来的搜索结果页面&/i&&/p&&p&而不糖水的片子,则或如白酒,冲击强烈,震撼人心。或如清茶,意境悠远,回味无穷。&/p&&p&普通人不把风光照拍成糖水片的关键,就是一句话:&/p&&br&&br&&p&&b&不要简单的随手纪录,而是要用眼睛去观察和发现,用心灵去思考和表达。&/b&&/p&&br&&br&&h1&1. 用眼睛去发现&/h1&&p&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纪录”这件事儿真的太简单也太平淡了。&/p&&p&去法师扎堆的景点,不加思考的模仿明信片上的经典角度,简单的按一个快门,想不拍成糖水片都难。&/p&&p&这样的摄影,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录,没有任何的主观劳动和思考。拍出来,当然跟朋友圈泛滥的照片难以形成差异。&/p&&p&所以要拍出不糖水的照片,第一个关键词叫做“发现”,&b&发现分为两种:&/b&&/p&&p&&b&1)一是去少有人去的地方,发现独特的风景&/b&&/p&&p&&b&2)二是在平凡的景色中,发现不平凡的角度和瞬间&/b&&/p&&br&&br&&h2&1.1 去人少的地方发现独特的风景&/h2&&p&说到这一点,很典型的就是今年美国国家地理的年度大奖。获奖照片记录了南非沙丁鱼在大迁徙的过程中,被海鸟和海豚围追捕猎的场景,非常的独特和震撼:&/p&&img src=&/v2-d1f1c0e50e927c3aa68636b_b.jpg& data-rawheight=&1200& data-rawwidth=&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v2-d1f1c0e50e927c3aa68636b_r.jpg&&&p&&i&美国国家地理网站,2016年度自然摄影师大奖作品&/i&&/p&&p&又比如我的摄影师朋友pan02,一个人去藏东南地区徒步考察,最终找到了金字塔般的卡加乔瓦雪山脚下,一个绝佳的冰湖拍摄点。&/p&&p&在这张绝美的西藏雪山冰湖大片背后,是潘老师在卫星地图上的反复搜索推断,和数天艰苦的高原徒步。&/p&&img src=&/v2-917bbcd0cb2ca97d7957f41_b.jpg& data-rawheight=&726&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917bbcd0cb2ca97d7957f41_r.jpg&&&p&&i&pan02 《Himalaya Temple》,&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i&&/p&&p&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精力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拍照,但是我们还有第二种“发现”的机会。&/p&&br&&br&&h2&1.2 在大众景点发现不平凡&/h2&&p&比如九寨沟的珍珠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热闹的不能再热闹的景点了。&/p&&img src=&/v2-5a73db90f23b35415d2afb_b.jpg& data-rawheight=&659&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5a73db90f23b35415d2afb_r.jpg&&&p&&i&搜索“九寨沟 珍珠滩”,出来的结果千篇一律&/i&&/p&&p&但是我的摄影师朋友赣州七爷,却能在这个地方,拍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大片。&/p&&p&无论是前期的取景、构图以及等待到的恰到好处的光线雾气,还是后期的影调色调,都把这个大众景点拍出了仙境的感觉。&br&&/p&&img src=&/v2-afc7ebcea8e_b.jpg& data-rawheight=&563&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afc7ebcea8e_r.jpg&&&p&&i&七爷 《天堂魔镜》,&a href=&/?target=http%3A///47242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472425/&/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i&&/p&&p&再比如这张柏林博物馆的场景,不假思索的话,很可能就拍成了这个样子:&/p&&p&&img src=&/v2-0d09e66b79f5e0ba7b21f9aab39dffe9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v2-0d09e66b79f5e0ba7b21f9aab39dffe9_r.jpg&&但是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场馆内的物体,最后抬头发现,其实这里的天窗是最有特点的。&br&&/p&&p&&img src=&/v2-c54d9c2070cad08f72e7dc1d057a5973_b.jpg& data-rawheight=&664&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c54d9c2070cad08f72e7dc1d057a5973_r.jpg&&左右走动,仔细观察,最终我在博物馆中,发现了一轮“明月”!&br&&/p&&img src=&/v2-e24b3d50fd72fbb19150f4_b.jpg& data-rawheight=&664&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e24b3d50fd72fbb19150f4_r.jpg&&&p&所以在普通的地方,如果我们仔细的去观察和发现,还是能拍出很多不一样的景致的。&/p&&h1&2. 用心灵去表达&/h1&&p&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r&&/p&&p&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风光作品,无论是前期构图,还是后期处理,都无不充满了摄影师的主观情感,让照片带上了独特的风格和烙印,给观者带来一些不同的感受。比如我的偶像马克思 赖夫:&/p&&img src=&/v2-f9d7e2a25e7af83fe3173_b.jpg& data-rawheight=&564&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f9d7e2a25e7af83fe3173_r.jpg&&&p&&i&马克思个人网站截图,充满了魔幻风格,&a href=&/?target=http%3A///maxrivefotograa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axrivefotogr&/span&&span class=&invisible&&aa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i&&/p&&p&虽然我在风光摄影的道路上还是个小学生,不过无论是前期的取景、构图,还是后期的修片、调色,我都努力的想在照片中,注入自己的世界观:&/p&&p&人,生而自由!&br&自然,浩瀚无边!&br&&/p&&p&为了寻找心中的冰封仙境,我在零下30度的深冬前往喜马拉雅山区,拍摄被冻成浪花形状的溪流,还有背后狂风中的雪峰。&/p&&p&后期我更将早上拍摄的前景和夜晚拍摄的星空合在一起,并加上强烈的蓝紫偏色,想让寒冷的感觉更进一步。&/p&&img src=&/v2-39a17bcf9cede796fdebe_b.jpg& data-rawheight=&664&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39a17bcf9cede796fdebe_r.jpg&&&p&为了拍到金字塔般威严的雪山,我徒步到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登山大本营,等待云彩布满天空的时刻,让长曝光的柔软流云,衬托出雪山的刚硬。&/p&&p&后期也是调成黑白,去掉一切色彩干扰,只想凸显出我心中最完美的山峰形状。&/p&&img src=&/v2-21d6c3c9eabe_b.jpg& data-rawheight=&609&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21d6c3c9eabe_r.jpg&&&p&为了表现自然的壮阔和人类的渺小,我辗转去了印度边境的干城章嘉峰(世界第三高峰),拍摄了这张云海上的日照金山。&/p&&p&后期的时候我一共使用了8组共25张原始照片,分别进行HDR合成、全景接片合成,以及焦段合成,如此复杂的将人物、云海、落日、雪山、草地都处理到单张照片中,就是为了充分的表现自然的绝对伟大!&/p&&img src=&/v2-ef04fd0ab_b.jpg& data-rawheight=&439&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ef04fd0ab_r.jpg&&&p&&b&世界上没有绝对还原真实的照片,因为从你开始构图的一瞬间,&/b&&/p&&p&&b&照片中的风景,就成为了你的眼中、你的镜头中、你的心中的,&/b&&/p&&p&&b&那个独一无二的画面。&/b&&/p&&br&&br&&h1&3. 摄影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h1&&p&摄影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记录。&br&&br&&b&摄影是一种观察和发现。&/b&&/p&&br&&p&穿越热带的河流,探索隐藏在密林之中的景致。&/p&&p&&img src=&/v2-53cff6ffb50c716ed0a1_b.jpg& data-rawheight=&664&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53cff6ffb50c716ed0a1_r.jpg&&翻过冰雪覆盖的垭口,寻找世外桃源般的喜马拉雅天堂。&br&&/p&&p&&img src=&/v2-edde6e7a3b70eeff67b4d_b.jpg& data-rawheight=&664&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edde6e7a3b70eeff67b4d_r.jpg&&登上云雾覆盖的险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景色。&br&&/p&&img src=&/v2-ff00b580e988cc69f297_b.jpg& data-rawheight=&668&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ff00b580e988cc69f297_r.jpg&&&br&&p&&b&摄影更是一种思考和表达。&/b&&br&&/p&&p&用暗黑影调,叙述内心的孤独。&/p&&p&&img src=&/v2-0c22eebfa6ecd_b.jpg& data-rawheight=&664&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0c22eebfa6ecd_r.jpg&&用慢门曝光,体现自然的魔幻。&br&&/p&&p&&img src=&/v2-4ce552e44a7_b.jpg& data-rawheight=&668&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4ce552e44a7_r.jpg&&用冷暖色彩,描绘生活的宁静。&br&&/p&&img src=&/v2-e0c25bef1e24fa08dfe910_b.jp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e0c25bef1e24fa08dfe910_r.jpg&&&br&&p&安塞尔 亚当斯 说过:&/p&&blockquote&&b&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 &br&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br&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br&看过的电影,&br&听过的音乐,&br&爱过的人。&/b&&/blockquote&&img src=&/v2-39d53f0bb89dc7e9415037_b.jpg& data-rawheight=&668&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39d53f0bb89dc7e9415037_r.jpg&&&p&&b&不要用快门去拍照,&/b&&/p&&p&&b&用眼睛去发现,&/b&&/p&&p&&b&用心灵去表达。&/b&&/p&&img src=&/v2-641e803dd7ef42a5f99d732eb184ddbc_b.jpg& data-rawheight=&674&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641e803dd7ef42a5f99d732eb184ddbc_r.jpg&&&br&&p&&b&让风光片不再糖水的,不是风光,&/b&&/p&&p&&b&而是我们的观察、思考、和想象。&/b&&/p&&br&&br&&blockquote&&p&&b&更多托马斯的照片和文章,请见:&/b&&/p&&p&微博:&a href=&/?target=http%3A///thomaskksj&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homaskksj&/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公众号:Thomas看看世界 (搜索ID:thomaskksj )&/p&&/blockquote&
作者: Thomas看看世界 公众号: thomaskksj要避免把风光摄影拍成糖水照片,重要的不是技术的提高,而是思路的改变。 风光摄影绝不是简单的按快门记录,而是一门观察、发现、思考和表达的艺术。 糖水片,指的是曝光精准、画面讨巧,但是千篇一律,不能给观…
先放一段唐代名将李勣(也就是评书和小说里常说的徐茂公)的人生感悟吧:“我年十二三时为&b&亡赖贼,&/b&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br&——————————————————————————————————————————&br&我一直觉得战场中最凄惨的,并不是人的死状有多么惨烈。冷静一点说,被爆头也好,被炮弹炸死也好,如果能在瞬间失去生命,倒也免除了很多痛苦。至于死状的惨烈与否,人死之后这些也都与死者无关。然而,战争罪残酷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活着的人的无尽折磨。&br&
我看纪录片和史书的时候,看到战争的部分,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将领们的运筹帷幄,而是在战争中活着和死去的普通士兵和百姓。至今我对很多战争的记忆,是在很多细节之中的。&br&
比如,衡阳会战中,国军某连和日军某部隔着一片稻田对峙。稻田中有水也有雨。对峙进行了十多天之后,双方的补给都开始出现短缺,尤其是饮水,几乎得不到任何补充。于是,双方部队都打起了稻田里水的主意。起先是日军来取水,结果被国军消灭。后来是国军取水,又被日军打退。反复几次,谁也不敢去打稻田里水的主意。但双方士兵的尸体也就这么泡在水塘里,没有人敢去收。于是,在盛夏时节,双方的士兵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战友的尸体慢慢的腐烂、膨胀,变成留着绿水的一堆臭肉。尸体的臭味伴随着夏日潮热的空气弥漫在两军阵地之间,每一口呼吸都让人作呕。后来,两方军队实在都忍不住了。日军部分士兵放下武器,冲到稻田的水塘里喝水,然后洗澡。对于放下武器的日军士兵,国军没有开枪。之后,国军士兵也冲到水塘里喝水、洗澡。在之后的几天里,双方形成了这样的默契,在炮火连天的衡阳战场上,这里出现了难得的平静。当然,不要忘了他们喝掉和洗澡的水,是已经被腐烂尸体浸泡了十几天的死水。&br&
比如,在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时候,第五军从野人山回国,半数士兵死在了野人山的密林之中。他们大多数是被炎热的气候和弥漫的瘴气击倒,而后慢慢的在痛苦中煎熬,最终死在密林里,而他们的战友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直到一两年后,当远征军士兵再次穿越野人山的时候,还能在胡康河谷两岸看到之前战友的森森白骨。&br&
比如,在远征军的反攻作战中,远征军得到了很好地补给,但被包围的日军粮食极度短缺。后来,远征军在夜间上厕所的时候抓到了几个闯进营地的日军。这些日军是来干嘛的?是来远征军厕所偷粮食的。因为日军在跟踪远征军的时候发现,远征军士兵的粪便里有没消化完的大米。于是日军士兵就到远征军的战地厕所里捞取远征军将士的粪便,然后冲洗,取出里面的饭粒吃掉。后来远征军转移之前,把没法随身携带的给养全部倒进了厕所里,这引发了日军士兵的哄抢。&br&比如在抗战对峙时期,军统上海负责人陈恭澍向总部提议开展对日军的无差别暗杀,军统负责人戴笠同意了这一行动,但特别批示“行动中不得以普通居民的住所为掩护,以免招致日军报复”。这道命令理很好理解,日军抓不到特工,但杀两个普通老百姓泄愤还是轻而易举的。&br&比如,在对越反击战中,很多解放军士兵不得不躲在积水的猫耳洞里防守,长此以往许多士兵的下体出现了溃烂、化脓,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猫在里面,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身体一点点的烂掉。&br&
比如,在东京大轰炸中,美军投下的凝固汽油弹达到了2000度以上的高温,这一温度远远超过铜铁等金属的熔点,等到大火结束,街道上是肆意横流的铁水,这些铁水来自于汽车、钢筋以及作坊里的枪炮零件。至于普通市民……&br&比如,在苏德战争中,苏军攻破柏林之后,开始了大范围的抢掠,那幅著名的苏军士兵把红旗插在国会大厦上的照片其实是被PS过的。原来的照片里,那个插旗的人手上戴着三块抢来的手表,后来苏军政治部觉得这样影响不好,就P掉了那几块手表。而美苏占领军开始的大范围的强奸,则让整个德国记忆尤深。据统计,二战后整个德国约有数十万妇女被强奸并生下了占领军士兵的孩子,这些孩子渐渐长大,时刻提醒着她们被强奸的耻辱。这些女人,既被盟军所鄙视,因为她们是战败者,同时她们也被德国人所鄙视,因为她们被强奸了。而这些人,又犯了什么错呢?&br&比如,在太平洋战场,面对美军的步步紧逼,日军不得不被迫撤出某些岛屿。在撤退之前,为了对付她们认为“风流”的美军,他们以防疫为名为岛上的女人注射了梅毒。结果这一情报被美军事先侦知,然而那些感染了梅毒的当地人却再也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梅毒是无法治愈的。于是,一个可能对未来婚姻怀着美好期待的少女,就只能在孤苦伶仃中生活一辈子。那些有家有室的女人,也过上了近似于守寡的生活。这种痛苦折磨人,是一辈子的。&br&
比如,在唐代的睢阳保卫战中,张巡率领的唐军在断粮的困境下选择了吃人。首先吃的是老弱妇孺,而后是青壮年。假如你是当时生活在睢阳城中的百姓,你看着你身边的人一个个被吃掉,也许下一个就是你的时候,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br&
在我个人来看,战争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当它一旦开始,就不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更为关键的是,从世界历史而言,战争中最容易死亡的不是军人,而是普通百姓。比如在抗战中,军民死伤3500万,军队死伤约在四五百万;阿富汗战争,难民550万,死伤人数50万,军队死伤5万。至于最近的伊拉克战争、IS,其中军民死亡的人数就更难以计数。所以,我到现在都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叫嚣战争。或许在很多键盘侠看来,我就是说说,到时候我又不参军,死亡也跟我没关系,但其实当战争真正爆发的时候,普通人比军人的死亡概率要高得多。毕竟,军人有武器,还可以随时转移,但你能抛家舍业四处流浪吗?在战争中,敌军因为作战失利或者找不到目标,转而屠杀平民泄愤的事件还少嘛!!!&br&当然,很多人也在说,那是过去,未来战争都是高技术战争,精确制导,指哪儿打哪儿,伤不到普通老百姓的。这种观点,尤其在很多二杆子军迷身上特别明显。他们口口声声说的就是美国有XX,中国有XXX,反正听起来未来的战争只要是按按钮就可以了。但却不知道,这种精确制导武器,大多是都是战略级的,而不是战术级的,真到战场上拼命依靠的还得是常规武器。即便是家底厚实的美俄部队,这两年在常规战争中不也是靠普通轰炸和步兵解决问题的吗?&br&更何况,即便未来所有的武器都能实行精确制导,你以为普通人就可以逃过一劫了?好吧,假设这么几个场景:&br&某500人部队驻扎在一个小村子里,现在已经捕获精确位置,只要一枚导弹就可以解决问题。当然,也会把村里的300村民全部杀死。如果你是指挥官,你选择炸还是不炸?&br&你看到军人作战辛苦,并且缺衣少食,就集合了四邻八乡的几十号人,组了个卡车队,去部队送给养。你觉得在这种时候,敌人会因为你是平民就放弃攻击你们吗?&br&战争开始,所有的民用生产线全部停工,转而生产军需产品。你是某钢铁厂工人,现在你的任务是生产坦克的履带。这时候,你所在的工厂就已经成为了必须要消灭的战略目标。尽管你只是个拿普通工资的百姓,对不起,你也必须死。&br&说到底,当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是生是死就不由你来决定了,无论你是一个军人还是普通百姓。&br&————————————————一个现实的分割线——————————————————&br&我觉得可能叫嚣战争的人可能意识不到的一点是,如今我们所能享受的便捷生活实际上是建立在物流和科技较为发达的基础之上的,由于这一体系运转的是如此流畅,经常让我们忽略了万一它们消失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但近年来不时爆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局部事件,仍然在提醒我们现代城市生活有多么脆弱。比如一条高速公路出现塌方,就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的蔬菜价格全部上涨;一个水库出现污染,就有可能导致几百万人无法得到干净的饮水。&br&充足的粮食、干净的水源、随处可用的电力、及时的医疗服务、便捷的公共交通,这些平时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战争状态下全都不要想了。就连英美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物资的短缺也是常态。举几个例子,拿英国来说,在二战之前,英国人普遍不太喜欢吃胡萝卜,因为他们认为胡萝卜是牲口的食物,但是在二战开始之后,德国人凭借狼群战术,击沉了英国的大量商船,英国陷入了严重的物资短缺。为了鼓励人民吃胡萝卜,英国政府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忽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忽悠一直持续到今天,就是胡萝卜可以明目,英国政府宣称他们的飞行员之所以能在夜间击落大量的德国飞机,是因为英国的飞行员都吃了胡萝卜,所以它们能在夜间有很好的视力(当然,这样也把英国人的雷达技术隐藏了起来)。这样胡萝卜才开始在英国流行开来。&br&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国家是美国,按说在二战中美国应该是大发战争财的,而且美国天高皇帝远,除了珍珠港之外,本土也没有遭到过攻击,似乎不应该出现物资短缺。但实际上,在二战期间,美国的物资还是出现了短缺。以肉类为例,二战前美国人的饮食中出现最多的是牛肉和猪肉,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肉类作为重要的军用物资开始大量供应美国军队以及对同盟国其他国家进行援助,于是美国的肉类供应变得紧张。于是这时候,美国政府开始鼓励大家选择食用鸡肉以及动物的下水——在过去,美国人是不太爱吃动物内脏的。为此,美国政府还聘请了传播领域的专家,说服美国民众选择食用动物下水。例如著名的传播学者卢因就因“牛下水实验”而一战成名。&br&在中国,情况也非常类似。战争开始的时候,一方面,所有的资源都要优先军事用途;另一方面,由于物流通道被截断或者控制,物资短缺也是非常可能出现的。比如,南海发生战争的话,那就意味着,中国的石油进口的海运通道将关闭,而国内的石油消耗量也将会因为作战而成倍地增长,到那个时候,油价可能就不是七八块钱一升,而可能是100块钱甚至更高。同时呢,高油价也会导致运输成本升高,这样就会带来物价的全面上涨。与石油有关的化工产品,也将出现产量的下降,这意味着人们可能买不到好用的化妆品以及好看的衣服。这还只是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果因此对方选择禁止输入某些特效药物,就有可能导致很多本来可以治好的病人的死亡。此外,由于战争过程中物资运输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很有可能输入城市的资源就会变少。如果开战的话,尤其对于沿海地区的居民来说,生活成本可能会增加5倍到10倍。如果你认为现在的物价已经很高,不知道你哪儿来的脑子还想要在10倍甚至百倍物价的环境中生活。&br&这种情况只是假设战争在城市外围进行,城市本身并没有遭到攻击。如果城市成为了对峙的战场,那么情况就会变得相当可怕,比如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还有战争末期的柏林。解放战争长春围城战造成的后果,恐怕某些人应该也是有耳闻的。&br&归根结底的说,现在我们的生活固然非常发达,但同时也非常脆弱,真的经不起战争的折腾。如果你认为二战时期的毁灭了广岛和长崎的“胖子”和“小男孩”已经十分恐怖,那你又是否知道现在一枚普通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威力已经是这两枚原子弹的十倍,中国的东风31洲际导弹更是最高可以达到两颗原子弹五十倍的威力。只要导弹稍微被干扰而偏离航道,就意味着有可能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化为乌有。&br&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该首先保证自己国家的人民生命与生活不受到任何威胁,在此基础上才能谈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其实边境领土出现纠纷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几乎跟周边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领土纷争,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应当做的是在保证局势稳定和平的前提下,用外交和经济手段为自己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在靠外交能解决主权和领土问题的前提下,叫嚣开战的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敌国派来的卧底。
先放一段唐代名将李勣(也就是评书和小说里常说的徐茂公)的人生感悟吧:“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
&ul&&li&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li&&br&&li&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li&&br&&li&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li&&br&&li&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心、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li&&br&&li&政治意识、 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li&&br&&li&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li&&li&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li&&br&&li&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br&&/li&&br&&li&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li&&br&&li&审判工作有新水平、队伍建设有新境界、廉政建设有新举措、自身建设有新发展、法院管理有新突破 ; &/li&&br&&li&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li&&br&&li&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li&&li&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li&&br&&li&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 &/li&&br&&li&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br&&/li&&/ul&&br&&b&常用短语:&/b&&br&&ul&&li&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br&&/li&&li&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r&&/li&&li&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全过程,贯穿各方面,切实抓好,减轻,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落实,从严控制 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改进,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完善),明显提高(好转),进一步形成,不断加强(增效,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充分。 &br&&/li&&/ul&&br&&b&常用动词:&/b&&br&&ul&&li&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取决于,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 &br&&/li&&/ul&&br&&b&常用名词 &/b&&br&&ul&&li&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管理,格局,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 &br&&/li&&/ul&&br&&b&其它:&/b&&br&&ul&&li&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综合调研制度化。 &br&&/li&&li&以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xx正常化。 &br&&/li&&li&以体现水平为责任,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br&&/li&&li&以畅通安全为保障,积极推进xx工作智能化。
&br&&/li&&li&以立此存照为借鉴,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 &br&&/li&&li&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br&&/li&&li&以服务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xx服务优质化 &br&&/li&&li&以统筹兼顾为重点,积极推进xx工作常态化。 &br&&/li&&/ul&&br&&ul&&li&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综合调研。 &br&&/li&&li&以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目的,把好信息督查关。 &br&&/li&&li&以体现xx水平为责任,进一步规范工作。 &br&&/li&&li&以畅通安全为保障,全力指导机要保密工作。 &br&&/li&&li&以立此存照为借鉴,协调推进档案史志工作。 &br&&/li&&li&以安全稳定为基础,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 &br&&/li&&li&以服务机关为宗旨,全面保障后勤服务。 &br&&/li&&li&以整体推进为出发点,协调做好xx工作。 &br&&/li&&li&以周到服务为前提,xx工作迅速到位。 &br&&/li&&li&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开始推行xx。 &br&&/li&&/ul&&br&&ul&&li&一.求真务实,积极推进xx工作制度化 &br&&/li&&li&二.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br&&/li&&li&三.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br&&/li&&li&四.各司其职,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br&&/li&&li&五.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服务规范化。 &br&&/li&&li&六.统筹兼顾,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br&&/li&&/ul&&br&&ul&&li&一是求真务实,抓好综合调研。
&br&&/li&&li&二是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 &br&&/li&&li&三是紧跟进度,抓好督查工作。 &br&&/li&&li&四是高效规范,抓好文秘工作。 &br&&/li&&li&五是高度负责,做好保密工作。 &br&&/li&&li&六是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 &br&&/li&&li&七是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 &br&&/li&&li&八是严格要求,做好服务工作。
&br&&/li&&/ul&&br&一、创思路,订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br&二、抓业务,重实效,开创工作新局面 &br&(一)着眼全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br&(二)明确分工,充分搞好统筹协调工作 &br&三、重协调,强进度,信息化工作有新成果 &br&四、抓学习,重廉洁,自身素质取得新提高 &br&&br&一、注重学习,自身素质取得新提高 &br&二、围绕中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br&&br&1.着眼全局,做好辅政工作。 &br&2.高效规范,做好文秘工作。 &br&3.紧跟进度,做好督查工作。 &br&4.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 &br&5.周密细致,做好协调工作。 &br&6.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 &br&&br&一是建章立制,积极推进xx管理制度化。 &br&二是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br&三是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督查正常化。 &br&四是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 &br&五是各司其职,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br&&br&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br&其次,是要树立正确的维护稳定观,坚持把确保稳定作为人民法院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命线。 &br&第三,是要树立正确的纠纷解决观,坚持把调判结合作为有效化解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有效途径。 &br&第四,是要树立正确的司法和谐观,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br&&br&&br&&b&动词一字部: &/b&&br&抓,搞,上,下,出,想,谋 &br&&br&&b&动词二字部:&/b&&br&分析,研究,了解,掌握,发现,提出,推进,推动,制定,出台,完善,建立,健全,加强,强化,增强,促进,加深,深化,扩大,落实,细化,突出,建设,营造,开展,发挥,发扬,创新,转变,发展,统一,提高,提升,保持,优化,召开,举行,贯彻,执行,树立,引导,规范,整顿,服务,协调,沟通,配合,合作,支持,加大,开拓,拓展,巩固,保障,保证,形成,指导 &br&&br&&b&名词: &/b&&br&体系,机制,体制,系统,规划,战略,方针,政策,措施,要点,重点,焦点,难点,热点,亮点,矛盾,问题,建设,思想,认识,作风,整治,环境,秩序,作用,地方,基层,传统,运行,监测,监控,调控,监督,工程,计划,行动,创新,增长,方式,模式,转变,质量,水平,效益,会议,文件,精神,意识,服务,协调,沟通,力度,领域,空间,成绩,成就,进展,实效,基础,前提,关键,保障,动力,条件,环节,方法,思路,设想,途径,道路,主意,办法,力气,功夫,台阶,形势,情况,意见,建议,网络,指导,指南,目录,方案
&br&&br&&b&形容词一字部: &/b&&br&多,宽,高,大,好,快,省,新 &br&&br&&b&形容词二字部:&/b&&br&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祥和,优良,良好,合理,稳定,平衡,均衡,稳健,平稳,统一,现代 &br&&br&&b&副词一字部: &/b&&br&狠,早,细,实,好,很,较,再,更 &br&&br&&b&副词二字部: &/b&&br&加快,尽快,抓紧,尽早,整体,充分,继续,深入,自觉,主动,自主,密切,大力,全力,尽力,务必,务求,有效 &br&&br&&b&副词三字部:进一步 &/b&&br&&br&&b&后缀:化,型,性 &/b&&br&&br&&b&词组: &/b&&br&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抓到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胸怀全局,拓宽视野。&br&&br&&br&搬运题主说的那个答案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
基本上都是在争输赢,我就来回答一下题目朝鲜战争实际是什么状况吧&br&最高赞答主截图是取自凤凰卫视&a href=&///?target=http%3A//tv.cn//C22595/videopage/index.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冰雪集结令:长津湖战役全纪录》&i class=&icon-external&&&/i&&/a&&br&此外关于朝战的纪录片还有&a href=&///?target=http%3A///documentary/history/d2b0a-6b4a-415d-becb-b6a6aa001bc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凤凰大视野 —《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subject/48963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冰与火--朝鲜战争实录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ideoset/C3873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凤凰大视野——《争雄三八线》&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ideoset/VS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纪录频道——《铁在烧》&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ideoset/C3595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纪录频道——《上甘岭-最长的43天》&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documentary/figure/201107/bad2-41b3-b399-20386eec378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凤凰大视野 《英雄儿女——亲历朝鲜战争》&i class=&icon-external&&&/i&&/a&等。&br&&br&我就截图部分以作补充:&br&&b&均是志愿军老兵访谈&/b&
流量慎点&br&&br&&b&“这仗非打不可”&/b&&br&&img src=&/v2-3fe1ac72706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9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3fe1ac72706_r.jpg&&&br&&b&“那个时候支部、班长都开会、动员”&/b&&br&&img src=&/v2-277e3a57a01e9b76e2ffc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277e3a57a01e9b76e2ffc_r.jpg&&&br&&b&“哪里有愿意打仗的,这么残酷,老死人”&/b&&br&&img src=&/v2-852a5f063c1c79bd75d6c7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8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852a5f063c1c79bd75d6c7_r.jpg&&&br&&b&“纸老虎当真老虎打”&/b&&br&&img src=&/v2-75de291c1e9e9fab808faeb3d150eafa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9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75de291c1e9e9fab808faeb3d150eafa_r.jpg&&&br&&b&“我们这条命就交给国家了,随时准备着献身”&/b&&br&&img src=&/v2-f1b601225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8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f1b601225_r.jpg&&&br&&b&“你也不能把美国兵看得豆腐渣似的”
“人家那个美国打起来,根本不考虑弹药多少”&/b&&br&&img src=&/v2-334acb4a5b3f42e8812effab7027bc9f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9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334acb4a5b3f42e8812effab7027bc9f_r.jpg&&&b&&br&“别说找人,你连尸首都找不到”&/b&&br&&img src=&/v2-4e8be24b7a6b022db4aea0c2b7d4c2bb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4e8be24b7a6b022db4aea0c2b7d4c2bb_r.jpg&&&br&&b&“一看天上跟乌鸦一样成群的过来了”&/b&&br&&img src=&/v2-677bd6fb92e8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1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677bd6fb92e8_r.jpg&&&br&&b&“就那么猖狂”&/b&&br&&img src=&/v2-85f5d570efc457b7f12b386af296ac66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85f5d570efc457b7f12b386af296ac66_r.jpg&&&br&&b&“结果后来那老头也感化过来了”&/b&&br&&img src=&/v2-ff4a310e5e780e97a38d57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ff4a310e5e780e97a38d57_r.jpg&&&br&&b&“十斤,够你十天生活”&/b&&br&&img src=&/v2-17e8ce8ca36c48db4d3ada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17e8ce8ca36c48db4d3ada_r.jpg&&&br&&b&“只能够打七八天”&/b&&br&&img src=&/v2-40bceeb7b8_b.jp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v2-40bceeb7b8_r.jpg&&&br&&b&“你想一把炒面再吃把雪都不容易”&/b&&br&&img src=&/v2-1a45be05eaaff_b.jp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15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v2-1a45be05eaaff_r.jpg&&&br&&b&“实际上没有枪伤,都是冻伤”&/b&&br&&img src=&/v2-1bdae15ea9c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1bdae15ea9c_r.jpg&&&br&&b&“没见过一次冻死这么多人”&/b&&br&&img src=&/v2-61a4ebc47f6a4fcb370dff11e300a6e0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6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61a4ebc47f6a4fcb370dff11e300a6e0_r.jpg&&&br&&b&“运输不上去你没办法”&/b&&br&&img src=&/v2-3cb86cf151f55a43f2cac4ce95a23fa9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0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3cb86cf151f55a43f2cac4ce95a23fa9_r.jpg&&&br&&b&“敌人借这个机会就上来了”&/b&&br&&img src=&/v2-c31406fbaad8e880f184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c31406fbaad8e880f184_r.jpg&&&br&&b&“那数不胜数,难以数完”&/b&&br&&img src=&/v2-27f5b838d00c59f1482b0cdeb8867290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0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27f5b838d00c59f1482b0cdeb8867290_r.jpg&&&br&&b&“坚持不了三个钟头,就剩不几个人了”&/b&&br&&img src=&/v2-17efff011e883d4b0c4e86eb9918ba06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17efff011e883d4b0c4e86eb9918ba06_r.jpg&&&br&&b&“这种射击方法在大兵团作战中,是根本不行的”&/b&&br&&img src=&/v2-f412a049f63e644c1df062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f412a049f63e644c1df062_r.jpg&&&br&&b&“咱们就是一个是夜战,一个是近战”&/b&&br&&img src=&/v2-41d5da69c17ea17270ff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41d5da69c17ea17270ff_r.jpg&&&br&&b&“咱是
净人啊”&/b&&br&&img src=&/v2-6cbf7f4fdfaa75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6cbf7f4fdfaa75_r.jpg&&&br&&b&“各记各的口号,各记各的位置”&/b&&br&&img src=&/v2-b7e6efdbcb37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b7e6efdbcb37_r.jpg&&&br&&b&“你一打,他就跑了,跑得快”&/b&&br&&img src=&/v2-fd546ffca2b4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8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fd546ffca2b4_r.jpg&&&br&&b&“这就是党的力量”&/b&&br&&img src=&/v2-8c20e9d14a89962da3cf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8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8c20e9d14a89962da3cf_r.jpg&&&br&&b&“那冲锋,那确实有些
真是不要命”&/b&&br&&img src=&/v2-68eb4bb132e0fccf117f8e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68eb4bb132e0fccf117f8e_r.jpg&&&br&&b&“黄继光只是那一个典型,那不知道名字的多了”&/b&&br&&img src=&/v2-ae8af01fa816b91eba279f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ae8af01fa816b91eba279f_r.jpg&&&br&&b&“有十几个带火的人摸向敌人,抱到一块儿烧死”&/b&&br&&img src=&/v2-a7cfb205d14bdcafb2b31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7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a7cfb205d14bdcafb2b31_r.jpg&&&br&&b&“护士长班长不要跟外面嚷嚷,嚷嚷这个又不是好事儿”&/b&&br&&img src=&/v2-2dc75b085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0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2dc75b085_r.jpg&&&br&&b&“你不消灭敌人,敌人消灭你”&/b&&br&&img src=&/v2-105ebd6ced0fcdc02fc5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105ebd6ced0fcdc02fc5_r.jpg&&&br&&br&向老爷子致敬 &a data-hash=&25a840b1eba2da926cc0& href=&///people/25a840b1eba2da926cc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25a840b1eba2da926cc0&&@老兵尹吉先&/a&
基本上都是在争输赢,我就来回答一下题目朝鲜战争实际是什么状况吧 最高赞答主截图是取自凤凰卫视 此外关于朝战的纪录片还有》、、
即将到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br&原创
白云先生 (微信公众号: 至道学宫 zhidaoxue)&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wOTQxNjgxN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e08f2b5d23f2f623e4b8fb0b40c8cb63%26chksm%3D835af482b42d7dee6a147fe5bdfd2fa59fdfd%26mpshare%3D1%26scene%3D23%26srcid%3D1220qkKphBW2CBV1FDeSVfKR%23%23&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即将到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i class=&icon-external&&&/i&&/a&&br&&p&&strong&一、叙利亚战争,是一场微型世界大战 &br&&/strong&&/p&&br&&p&打完越南之后,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中国再无对外战争。战争的硝烟,甚至已经从人们的记忆里完全消散。甚至,人们的潜意识里,对战争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概念。因为我们和平的太久了。&/p&&br&&p&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和平,从来都不是历史的常态,相反,它是一种很稀罕的奢侈品。冲突和战争,才是历史的常态。如果我们认为,和平是天经地义的事,是稀松平常的事,那么我们的子孙,他们的生存就会很危险。&/p&&br&&p&最近这几年,世界上十分热闹,战乱此起彼伏,一个整体和平的世界,正在渐行渐远,一个即将被战争的洪流席卷的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下一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实际上,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它已经在叙利亚打响。发生在叙利亚的战争,已经由内战,转变为大国进行战争博弈的微型世界大战。&/p&&br&&p&为什么是叙利亚?势如破竹的阿拉伯之春,为什么在叙利亚停住了,并且会演变成一场微型世界大战呢。&/p&&br&&p&叙利亚战争之于美国,正好比阿富汗战争之于苏联。这两场战争,让世界史上最近的两个帝国由盛转衰,由攻转守。为什么苏联的扩张会在阿富汗戛然而止呢,为什么美国的民主革命的攻势,会在叙利亚戛然而止呢。因为阿富汗和叙利亚,都处于大国势力的交界带,和文明的断裂带。&/p&&br&&p&当苏联扩张到阿富汗时,它扩张的触角,碰到了中国的地缘边界,碰到了美国的地缘边界,碰到了印度的地缘边界,也碰到了伊朗的地缘边界。于是在巨大的扩张阻力面前,苏联钝兵挫锐,弄了个灰头土脸,国运也败了个精光,偌大的帝国,没多久便土崩瓦解。&/p&&br&&p&历史再一次重演,当美国的民主革命,扩张到叙利亚时,美国的扩张触角,碰到了俄罗斯,土耳其,库尔德人,伊朗,以色列,以及站在伊朗背后的中国地缘利益的交界带。同时,也碰到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的断裂带,以及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派势力断裂带。这样的巨大阻力,让美国民主革命的脚步停了下来,阿富汗战争让苏联钝兵挫锐,折戟沉沙。今天,叙利亚战争,带给美国的,同样也将会是一个折戟沉沙的悲剧下场和国运转折点。&/p&&br&&p&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会在叙利亚。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英美全球公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