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当局发行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骗局仅仅是为了取代现金吗

这是一份由四位央行官员为你制作的“数字货币”说明书_凤凰财经
这是一份由四位央行官员为你制作的“数字货币”说明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于春节前测试成功。与此相关的是,春节后,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将正式挂牌。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央行将成为首个研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据财新网报道,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于春节前测试成功。与此相关的是,春节后,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将正式挂牌。 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央行将成为首个研究数字货币及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并率先探索了区块链在货币发行中的实际应用。 没明白什么意思?请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可能就在不远的三五年,你发出的过年红包,不再是一叠钞票,而是一连串的数字密码:你把它拷在U盘里送给你奶奶;发了封邮件送给老爸老妈,通过手机发给了儿女大侄子&& 可能有人会问,这跟我用微信、支付宝发红包有啥区别?我现在上街买菜都是用手机支付,早就不用现金了,数字货币跟电子支付有啥区别?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在实际使用体验中,数字货币可能与电子支付方式感受类似。但支付宝等只是电子支付方式,交易时所用的钱都是通过银行账户而来,也就是说支付宝里的钱实际上还是对应着一张张钞票。而数字货币就是一种电子货币,具有支付和流通属性,可以作为纸币的替代品。 为什么要开发数字货币?就是为了替代纸币?央行为什么选择票据市场作为我国数字货币的第一个试点应用场景?央妈是不是在学比特币?区块链靠谱吗?如果你心中还有这些疑惑,且听四位央行官员&&央行参事盛松成、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徐忠、央行科技司副司长姚前的解答。 盛松成:数字货币不只是为了取代纸币现金流通 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而不仅仅是为了取代纸币现金流通。 区别于已有的电子形式的本位币,安全芯片、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区块链、密码算法等技术是将来数字货币可能涉及的领域。所以,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会从多个方面倒逼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让我国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支付结算效率进一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数字货币最后可以构成大数据系统,让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这将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监管当局在必要时追踪资金流向,从而减少洗钱、逃漏税、逃避资本管制等行为。现有的数字货币技术不仅可以记录每笔交易,还可以追踪资金流向。与私人数字货币截然相反,监管当局可以采取可控匿名机制,掌握央行数字货币使用情况,补充现有的监测控制体系,从而增强现有制度的有效性。 第二,央行数字货币的信息优势可提高货币指标的准确性。央行数字货币形成的大数据系统,不仅有利于提升货币流通速度的可测量度,还有利于更好地计算货币总量、分析货币结构,这将进一步丰富货币指标体系并提高其准确性。 第三,借助信息优势可让监管当局更精准、更灵活地运用政策工具,跟踪资金的流向,进行全面监测和金融风险评估。央行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并使用后,整体的经济活动的透明度会大幅度提高,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收集不同机构、不同频率的完整、实时、真实的交易账簿,这就可以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提供庞大的数据基础。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技术还可以完善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只有被全社会广泛认可的央行数字货币才可以把此优势辐射到不同的金融市场参与者,进而提升不同金融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性和单个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这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使利率期限结构更平滑,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更顺畅。 综上,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而不仅仅是为了取代纸币现金流通。 徐忠、姚前:票据市场是区块链的极佳应用场景 票据作为一个集交易、支付、清算、信用等诸多金融属性于一身的非标金融资产,市场规模大、参与方众多、业务复杂,是区块链的一个极佳应用场景。如果在票据链中引入数字货币,便可实现自动实时的DVP券款对付、监控资金流向等功能。若在区块链构建的数字票据中,依旧采用线下实物货币资金方式清算,那么其基于区块链能够产生的优势将大幅缩水。 票据作为一个集交易、支付、清算、信用等诸多金融属性于一身的非标金融资产,市场规模大、参与方众多、业务复杂,是区块链的一个极佳应用场景。 目前票据业务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票据的真实性,市场中存在假票、克隆票、刑事票等伪造假冒票据;二是划款的即时性,即票据到期后承兑人未及时将相关款项划入持票人账户;三是违规交易,即票据交易主体或者中介机构,存在一票多卖、清单交易、过桥销规模、出租账户等违规行为。 与此相对应,区块链用于票据场景也主要有三种: 首先,可以解决链上数据真实性问题。从票据发行即对全网所有业务参与方广播,当检验数字票据信息是否被转让或者篡改时,区块链可以提供无可争议的一致性证明。 其次,采用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进而消除目前票据市场中介乱象。 最后,每张数字票据都是运行在区块链上、拥有独立的生命周期、通过智能合约编程的方式来实现的一段业务逻辑代码,利用此技术可以提高票据交易的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如果在票据链中引入数字货币,便可实现自动实时的DVP券款对付、监控资金流向等功能;而通过构造托管于智能合约的现金池,还可以创造出实时融资等新的业务场景。 传统的交易所模式中,交易所主要提供两种服务: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在以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为基础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上,因为基本所有的信息都是留存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所信息中介的角色会弱化,而区块链本身就擅长解决信任问题,因此交易所在区块链的业务系统中,更多是提供交易场所、支持服务,并引导交易发生。同时,在隐私数据的交换过程中,交易所可以承担信息中转的角色。票据交易所也是一个交易规则的制定者,负责参与方的线下身份认证,监控链上的交易行为,更新发布票据的智能合约模板等。对于复杂交易来说,交易所可以辅助分析交易条件,提供定制智能合约等服务。此外,票据交易所还是整个票据业务平台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借助区块链构建数字票据本质上是替代现有电子票据的构建方式,实现价值的点对点传递。若在区块链构建的数字票据中,依旧采用线下实物货币资金方式清算,那么其基于区块链能够产生的优势将大幅缩水;如果在联盟链中使用数字货币,其可编程性本身对数字票据就有可替代性,可以把数字票据看做有承兑行、出票人、到期日、金额等要素的数字货币。 李伟:区块链仅是数字货币可选择的实现技术之一 区块链技术仅是数字货币可选择的实现技术之一。未来是否应用于数字货币,取决于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业务处理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能否得到解决,有赖于产学研各方在其技术体系、应用框架等方面不懈的探索完善。 作为新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业务模式等方面尚未成熟,目前主要适用于以下业务场景: 1、非实时性的业务场景。由于点对点网络结构中参与节点数量众多、地位对等,且每个节点均拥有交易记账权并协同提供服务,交易处理需要消耗较高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成本。 2、轻量级信息的业务场景。由于区块链技术采用分散化的存储模式,每个节点需存储完整的历史交易信息,数据的冗余备份量大,存储空间消耗多。 3、交易吞吐量较小的业务场景。区块链技术以区块作为存储交易单信息的基本单元,每一个可信区块都要依靠全网节点完成足够的计算量后才能生成,生成区块的速度较慢。 4、信息敏感度较低的业务场景。在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均能够获取完整的历史数据副本,且能解读全部历史交易信息,敏感信息易被泄露,造成交易欺诈风险。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优化,将可能在其他业务场景取得突破。 由于在共识机制、网络架构、数据存储模式等方面固有的特性,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需要关注以下风险点: 1、点对点网络的安全稳定性风险。区块链技术采用点对点网络结构、消息广播机制,节点可自由加入或退出网络,易遭受路由欺骗、地址欺骗攻击,导致节点共识算法结果的波动。 2、共识机制的交易回滚风险。由于采用分散化存储模式,同一区块可能在不同时间到达不同节点,不同节点的共识算法版本难以保持一致,在达成交易共识过程中易发生区块链分叉,导致交易回滚风险。 3、交易数据的信息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未采用硬件加密措施,允许节点在区块中附加自定义信息,且区块链中历史信息不可更改。若自定义信息中包含病毒或木马,将会自动传播到全网进行恶意攻击。 4、信用的技术背书风险。区块链技术高度依赖于加解密算法、共识机制等,一旦密码技术被破解或密钥被盗用,交易数据将变得不可信。 5、扩展应用的安全漏洞风险。区块链技术具有可编程扩展性,若加载于区块链上的扩展应用存在后门或安全漏洞,将会对交易安全构成较大隐患。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逐步得到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密切关注,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数字货币涉及分布式架构、密码技术、安全芯片、移动支付、可信计算等多种技术。区块链技术仅是数字货币可选择的实现技术之一。未来是否应用于数字货币,取决于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业务处理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能否得到解决,有赖于产学研各方在其技术体系、应用框架等方面不懈的探索完善。为此,人民银行于2016年选择在票据业务场景搭建区块链技术应用原型系统,积极组织各方研究其技术成熟度和业务适配度,验证其在金融行业规模应用的可行性。 (本文综合自:《货币当局为何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盛松成、蒋一乐,《清华金融评论》;《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初步方案》,徐忠、姚前,《中国金融》;《&数字货币&与走下神坛的区块链──专访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中国证券报》;中国经济网等)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342450
播放数:580042
播放数:1796661
播放数:5808920  自2009年问世以来,各种形式的私人数字货币发展极为迅速,国际金融机构和技术公司都纷纷投入数字货币的研发,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这一背景下,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纷纷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我国也不例外。  货币当局为何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仅仅是为了取代现金吗?仅仅是为了节约现金印制成本吗?显然不是。因为现金的使用比例已逐年下降,替代现金的各种电子货币逐年增长,而研究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是巨大的,各国央行都不可能单单为了取代现金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私人数字货币倒逼货币当局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新近一段时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多种私人数字货币大量出现、发展迅速、影响极大。世界上不少经济金融学家,包括中央银行家,都受到了极大冲击,甚至有人误认为私人数字货币有可能取代主权货币。笔者早在2013年底就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包括私人数字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不可能取代主权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拟货币的非货币本质才逐渐被人们认识。  私人数字货币使用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对金融体系的渗透力极强,甚至对现代经济金融运行带来冲击。所以,为了维护货币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当局也必须使用同等甚至更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来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如果任由私人数字货币无序发展,这将对货币当局政策调控和经济金融体系带来严重冲击。  第一,私人数字货币分流、替代了一部分主权货币的使用,货币政策有效性将被削弱、传导机制将被扭曲。私人货币与主权货币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私人数字货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主权货币使用量将逐渐下降,这将降低货币当局对主权货币的控制力。同时,货币政策调控对主权货币供应和流通的影响力也将下降、不稳定,这将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扭曲传导机制。  第二,私人数字货币价值波动大,对金融稳定带来威胁。私人数字货币没有国家信用背书,不是真正的货币,其价格极易受到市场预期影响,波动率极高,市场流动性难以得到保证。随着私人数字货币使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单个私人数字货币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将上升。  第三,私人数字货币供应量相对固定,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以比特币为例,系统设定的供应量上限与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之间存在矛盾。若其被广泛使用,这将造成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这也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  第四,私人数字货币欠缺了中央调节机制,很难契合现代货币体系稳定的诉求。所谓的“去中心化”是私人数字货币普遍的特征是没有集中发行和调节机构。这意味着,如果私人数字货币被全社会广泛认可,而货币当局却没法借助中央调节机制稳定币值,这一方面会引起经济的波动,另一方面也会撼动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第五,私人数字货币给反洗钱、反恐怖主义以及资本管控带来了挑战。私人数字货币普遍存在交易匿名和资金可跨国自由流动的特征,使得不法分子易于掩盖其资金来源和投向,个人易于规避换汇额度及外汇汇出境外的管理规定,这给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及逃避资本管控带来了便利。  第六,私人数字货币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私人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大、市场参与者几乎不受监管、用户资金安全缺乏保障以及交易不透明,因此私人数字货币交易容易发生诈骗、盗窃和造假等事件。这不仅使消费者权益缺乏保障,而且增加了监管当局取证调查的难度。因此,为了应对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对货币主权、货币政策、金融风险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冲击,货币当局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应尽早开始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国家信用的支持下,不断满足社会对货币使用技术的要求,成为被广泛认可的结算支付方式,这样货币当局才能扩大主权货币的使用,减少私人数字货币对货币体系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货币当局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天然优势  品类繁多的私人数字货币由不同私人主体创造或者发行,是去中心化的,并且具有不同系统设定和交易方式,竞争非常激烈。相比而言,央行数字货币由货币当局发行和调控,是中心化的,这使得货币当局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天然优势。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国家信用支撑,更容易被社会广泛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主权货币的一种新型形态,具有和主权货币一样的法偿性和强制性。因此,社会可以像使用现有主权货币一样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无需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重新定价,更容易被社会广泛接受。而各种私人数字货币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价格容易波动,在使用过程中则需要对其进行实时重新定价,这就是私人数字货币不会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原因。  第二,央行数字货币更有利于提高经济体系的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每种私人数字货币都有自己的系统设定,各系统之间面临交换和兼容的问题,这实际上增加了经济交易的复杂度。与之相比,具有国家信用支撑的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统一的系统标准,交易便捷程度的提高会使交易总量上升,从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  第三,央行数字货币有货币当局作为最后贷款人,不易发生货币挤兑危机。和其他形式的主权货币一样,货币当局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最后贷款人,为货币稳定提供保障。而私人数字货币没有最后贷款人,一旦出现风险事件,货币供应商和交易平台很容易发生货币挤兑危机。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供应量由货币当局调控,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私人数字货币不同,一旦央行数字货币开始发行使用,货币当局便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节央行数字货币供应量,从而保持央行数字货币的适用性,有利于现代经济的发展。  第五,货币当局能够借助中央调节机制保持央行数字货币币值稳定性,让现代经济维持正常运行。一种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前提条件是价值相对稳定。而且,经济的波动经常会伴随着币值的波动,因而保持币值稳定也是维持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第六,货币当局必会通过技术手段增强央行数字货币的安全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私人数字货币截然不同,央行数字货币将会通过密码学算法保证数字货币用户安全,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可控匿名机制,实现一定条件下的可追溯,以进一步增强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由此保护用户交易安全。  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货币政策有效运行和传导  区别于已有的电子形式的本位币,安全芯片、、可信可控、区块链、密码算法等技术是将来数字货币可能涉及的领域。所以,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会从多个方面倒逼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让我国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支付结算效率进一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数字货币最后可以构成大系统,让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这将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监管当局在必要时追踪,从而减少洗钱、逃漏税、逃避资本管制等行为。现有的数字货币技术不仅可以记录每笔交易,还可以追踪资金流向。与私人数字货币截然相反,监管当局可以采取可控匿名机制,掌握央行数字货币使用情况,补充现有的监测控制体系,从而增强现有制度的有效性。  第二,央行数字货币的信息优势可提高货币指标的准确性。央行数字货币形成的系统,不仅有利于提升货币流通速度的可测量度,还有利于更好地计算货币总量、分析货币结构,这将进一步丰富货币指标体系并提高其准确性。  第三,借助信息优势可让监管当局更精准、更灵活地运用政策工具,跟踪资金的流向,进行全面监测和金融风险评估。央行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并使用后,整体的经济活动的透明度会大幅度提高,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收集不同机构、不同频率的完整、实时、真实的交易账簿,这就可以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提供庞大的数据基础。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技术还可以完善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只有被全社会广泛认可的央行数字货币才可以把此优势辐射到不同的金融市场参与者,进而提升不同金融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性和单个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这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使利率期限结构更平滑,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更顺畅。  综上,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而不仅仅是为了取代纸币现金流通。
责任编辑:plb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货币当局为什么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作者:盛松成、蒋一乐,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国家信用的支持下,不断满足社会对货币使用技术的要求,成为被广泛认可的结算支付方式,这样货币当局才能扩大主权货币的使用,减少私人数字货币对货币体系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自2009年比特币问世以来,各种形式的私人数字货币发展极为迅速,国际金融机构和技术公司都纷纷投入数字货币的研发,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这一背景下,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纷纷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我国也不例外。究竟货币当局为何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仅仅是为了取代现金吗?仅仅是为了节约现金印制成本吗?显然不是。因为现金的使用比例已逐年下降,替代现金的各种电子货币逐年增长,而研究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是巨大的,各国央行都不可能单单为了取代现金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私人数字货币倒逼货币当局开始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一时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种私人数字货币大量涌现、迅速发展、影响极大。世界上不少经济金融学家,包括中央银行家,都受到了极大冲击,甚至有人误认为私人数字货币有可能取代主权货币。笔者早在2013年底就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包括私人数字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不可能取代主权货币[3]。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拟货币的非货币本质才逐渐被人们认识。
私人数字货币使用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对金融体系的渗透力极强,甚至对现代经济金融运行带来冲击。所以,为了维护货币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当局也必须使用同等甚至更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来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如果任由私人数字货币无序发展,这将对货币当局政策调控和经济金融体系带来严重冲击。
第一、私人数字货币分流、替代了一部分主权货币的使用,货币政策有效性将被削弱、传导机制将被扭曲。私人货币与主权货币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私人数字货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主权货币使用量将逐渐下降,这将降低货币当局对主权货币的控制力。同时,货币政策调控对主权货币供应和流通的影响力也将下降、不稳定,这将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扭曲传导机制。如果私人数字货币被普遍使用但不由货币当局发行和调控,现代经济将因此失去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经济将因为不受货币政策调节而无法正常运行。
第二、私人数字货币价值波动大,对金融稳定带来威胁。私人数字货币没有国家信用背书,不是真正的货币,其价格极易受到市场预期影响,波动率极高,市场流动性难以得到保证。随着私人数字货币使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单个私人数字货币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将上升。
第三、私人数字货币供应量相对固定,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以比特币为例,系统设定的供应量上限与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之间存在矛盾。若其被广泛使用,这将造成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这也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
第四、私人数字货币缺少中央调节机制,难以满足现代货币体系稳定的需要。没有集中发行和调节机构即所谓的“去中心化”是私人数字货币普遍的特征。如果私人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而货币当局无法通过中央调节机制稳定币值,这不仅会引起经济波动,也会动摇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第五、私人数字货币给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以及资本管控带来了挑战。私人数字货币普遍存在交易匿名和资金可跨国自由流动的特征,使得不法分子易于掩盖其资金来源和投向,个人易于规避换汇额度及外汇汇出境外的管理规定[5],这给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及逃避资本管控带来了便利。
第六、私人数字货币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私人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大、市场参与者几乎不受监管、用户资金安全缺乏保障以及交易不透明,因此私人数字货币交易容易发生诈骗、盗窃和造假等事件。这不仅使消费者权益缺乏保障,而且增加了监管当局取证调查的难度。
因此,为了应对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对货币主权、货币政策、金融风险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冲击,货币当局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应尽早开始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国家信用的支持下,不断满足社会对货币使用技术的要求,成为被广泛认可的结算支付方式,这样货币当局才能扩大主权货币的使用,减少私人数字货币对货币体系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货币当局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天然优势
品类繁多的私人数字货币由不同私人主体创造或者发行,是去中心化的,并且具有不同系统设定和交易方式,竞争非常激烈。相比而言,央行数字货币由货币当局发行和调控,是中心化的,这使得货币当局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天然优势。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国家信用支撑,更容易被社会广泛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主权货币的一种新型形态,具有和主权货币一样的法偿性和强制性。因此,社会可以像使用现有主权货币一样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无需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重新定价,更容易被社会广泛接受。而各种私人数字货币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价格容易波动,在使用过程中则需要对其进行实时重新定价,这就是私人数字货币不会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原因。
第二、央行数字货币更有利于提高经济体系的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每种私人数字货币都有自己的系统设定,各系统之间面临交换和兼容的问题,这实际上增加了经济交易的复杂度。与之相比,具有国家信用支撑的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统一的系统标准,交易便捷程度的提高会使交易总量上升,从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
第三、央行数字货币有货币当局作为最后贷款人,不易发生货币挤兑危机。和其他形式的主权货币一样,货币当局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最后贷款人,为货币稳定提供保障。而私人数字货币没有最后贷款人,一旦出现风险事件,货币供应商和交易平台很容易发生货币挤兑危机。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供应量由货币当局调控,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私人数字货币不同,一旦央行数字货币开始发行使用,货币当局便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节央行数字货币供应量,从而保持央行数字货币的适用性,有利于现代经济的发展。
第五、货币当局能够通过中央调节机制维持央行数字货币币值稳定,保证现代经济正常运行。价值相对稳定是一种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前提条件,而且经济波动常伴随着币值波动,因此维持币值稳定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第六、货币当局必会通过技术手段增强央行数字货币的安全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私人数字货币截然不同,央行数字货币将会通过密码学算法保证数字货币用户安全,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可控匿名机制,实现一定条件下的可追溯,以进一步增强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由此保护用户交易安全。
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
与现有电子形式的本位币不同,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可能是涉及区块链[9]、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技术的本位币。所以,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从各方面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结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央行数字货币最终可形成一个大数据系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这将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监管当局在必要时追踪资金流向,从而减少洗钱、逃漏税、逃避资本管制等行为。现有的数字货币技术不仅可以记录每笔交易,还可以追踪资金流向。与私人数字货币截然相反,监管当局可以采取可控匿名机制,掌握央行数字货币使用情况,补充现有的监测控制体系,从而增强现有制度的有效性。
第二、央行数字货币的信息优势可提高货币指标的准确性。央行数字货币形成的大数据系统,不仅有利于提升货币流通速度的可测量度,还有利于更好地计算货币总量、分析货币结构,这将进一步丰富货币指标体系并提高其准确性。
第三、央行数字货币的信息优势可以帮助监管当局更准确、更灵活地运用政策工具,追踪资金流向,以及全面监测和评估金融风险。在央行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并使用后,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监管当局能够根据需要采集不同频率、不同机构的实时、完整、真实的交易账簿,这可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提供巨大的数据基础。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技术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现有的数字货币技术支持“点对点”支付结算,这可提高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流动性。只有被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央行数字货币才能将这一优势辐射至不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从而提高不同金融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性和单个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这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使利率期限结构更平滑,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更顺畅。
综上所述,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而不仅仅是为了取代纸币现金流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1央行发行数字货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