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几次和中国对印度要重声几次交战过?

中国和印度如果开战,我们的中国下场竟然这么惨.....
中国和印度如果开战,我们的中国下场竟然这么惨.....
现代战争,尤其是空战这种技术含量超高的的战争,它对一个国家的对抗体系和军工体系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印度空军战斗机装备的有法制的幻影2000、阵风,俄制的苏30、米格29。作为空战之眼的预警机,则是装备俄制A50中坚。虽然这些表面上看起光鲜,但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体系不通融。法制和俄制战机数据不兼容,零件也不兼容。跟中国空军打是掉一架少一架。我们都知道中印边境多山区,技术高超的飞行员可以利用山区的复杂条件进行隐蔽飞行来发起突击。所以在空战时,不仅需要大型战略预警机,还需要探测低空的战术预警机。中国从KJ2000到KJ500成功的打造了一套从战略到战术、从高空到低空的对抗体系。反观印度,在这方面是不具备的。像所有一样现代战争一样,中印战争会同时在海陆空展开。但印度却手握一张王牌,印度的独特地理位置将使它主导海战,海上封锁航线对中国经济造成可怕的损失。同时,进出中国的船只将会被迫绕道西太平洋,而那里的中国船只非常容易受到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海军的控制。印度封锁中国海路,中国海军是放着摆设吗,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正中印打起来,日本和美国敢插手吗?当今的中国早就不是贫穷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中美大战一定是核战争,美国会为三哥与中国同归于尽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实时新闻推荐,新闻资讯全新视角,先锋报道
作者最新文章中国印度边境冲突2017:中印若开战 中国可迅速部署32个师 - 金巧网
当前位置: >
> 中国印度边境冲突2017:中印若开战 中国可迅速部署32个师
中国印度边境冲突2017:中印若开战 中国可迅速部署32个师
中印边境冲突还没有缓和的迹象。日前印度向边境增兵2500人,还建立了稳定的后勤保障链。据印度媒体《第一邮报》(First Post)报道,印度军队已在边境安营扎寨,并建立后勤保障。除非中方主动撤军,印度将在海拔3000多米的锡金段边境线上与中方继续对峙。从目前来看,印度似乎要在这里打“持久战”。而中国方面也有传闻称正在调集部队。对于在中印边境这一特殊地理条件下地区要打赢战争,短时间内谁能调集更多的兵力恐怕将会掌握更大的优势。中国改善西藏自治区和中印边境实控线附近地区的基础设施,极大地增加了自己的军事能力。中国快速部署部队的能力,随着过去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大大提升。全天候道路和铁路基础设施,以及距离实控线越来越近的一些前线机场,使解放军在部署部队方面处于优势。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印度战略学者苏哈·拉玛香德兰博士认为,中国现在可以部署多达32个师(以前只有22个),而且重要的是在全年时间里都能够完成这样的部署。此外,中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后勤和燃料库表明,中国不仅试图提高迅速部署部队的能力,而且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些部队的部署。显然,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使其在实控线附近握有与印度相比更巨大的优势。印度通过改进其在实控线地区的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客观上令传统依靠反部署的能力下降了。而中国边境公路几乎都通往实控线地区。相比之下,印度边境所通道路都停在了离实控线较远的地方,有的甚至距离有争议的边界50 - 70公里。道拉伯格玉尔地,印度毗连阿克赛钦的最重要的前哨,但是到2016年6月尚未有道路连接。达旺,在中印边界争端中最重要的焦点之一,只有一条狭窄的、坑坑洼洼的道路连接该镇和布姆拉山口,这是在麦克马洪线印度一侧的最后一个边境哨所。连接达旺至布姆拉山口的道路路况太差,需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这30公里的距离。即使是卡车和其他重型车辆,也不能从这条道路通过。虽然自1962年以来这条路的状况就没有改善,但中国人建造了一条4公里长的四车道公路,中国人只需要花45分钟就可以从布姆拉山口到达sonajung镇,后者位于中国一侧,距离麦克马洪线37公里。没有通往实控线的道路,这意味着对前沿部署的前哨进行补给需要通过空运。例如, 道拉伯格玉尔地的情况,对其补给就必须通过空运的方式。在这里驻扎的人员和他们执行的行动,在恶劣的天气条件和敌人行动面前是脆弱的。在危机时刻,对缺少道路和铁路的感受将尤其深刻。印度调动部队到前线的工作将受到严重阻碍,因为其必须依靠飞机来增加兵力。重要的是,只有在强大的道路和铁路连接的支持下,才能开发出增加部队兵力、调派打击兵团和改善空中打击和防御能力的全部潜力。在道路和铁路缺乏的条件下,“残酷的喜马拉雅地形甚至能够削减最大的山地师部队,分裂孤立的士兵们只能坐在被远远分隔的山头上”。如果拥有一个强大的道路和铁路网络,印度可以降低前方地区人员部署规模,将他们部署到海拔较低的地方,有更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同时,可以在必要时向边界派遣部队,卡车和火车将让印军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遣大量的兵力。因此,从以上看来,这些使印度必须集中精力改善与实控线地区的的陆路联系。战略公路和铁路的计划可以产生改变。修建达旺到维查耶纳伽尔的公路和古瓦哈提经不丹塔西岗到达旺的公路,能够改善印度当前在麦克马洪线沿线的薄弱态势。例如,后一条公路不仅能够降低当前对达旺—布姆拉山口这一路线的依赖,而且还可以绕过容易发生雪崩和滑坡的色拉山口。它还将古瓦哈提与达旺之间的路途时间减少了6小时。此外,印度政府2015年5月提出在东北部计划建造三条战略铁路线:密萨马利(阿萨姆邦)-达旺(“阿鲁纳恰尔”邦)、北拉金普尔(阿萨姆邦)-阿隆(“阿鲁纳恰尔” 邦)- Silapathar(阿萨姆邦)、Murkongselek(阿萨姆邦)- 巴昔卡(“阿鲁纳恰尔” 邦)-德泽(“阿鲁纳恰尔” 邦)-Rupai(阿萨姆)。其中,密萨马利-达旺铁路将加强对战略性的布姆拉山口前哨的后勤支持。密萨马利驻扎着印军一个步兵师,还设有空军驻地、油库等设施。一旦拥有铁路,驻扎在这个基地的印军部队可以在几小时内通过火车调遣部署至达旺。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印度的大国雄心越来越爆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个重要征兆。5月19日印度内政部长辛格访问了中印边境地区,召集中印边境五个邦的首席部长讨论修建基础设施问题。《印度快报》称,这是印度首次召开此类会议。今年5月26日是莫迪执政3周年纪念日,他参加了一座大桥的揭幕剪彩仪式,这座大桥就是靠近中印边境的多拉-萨迪亚大桥。这的确是一个民用设施,但是这座大桥开通后是否有军事用途呢?前印度陆军上校库伯称,这座大桥开通能让印度对“来自中国的意外行动”做出迅速反应。《印度快报》当天称,新大桥是印度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中国“离远点”,以表明“印方强化对中国的军事防御能力”。印度军队则是这座大桥“最显著的受益对象”。作为布拉马普特拉河上4座桥梁中最大的一座,多拉-萨迪亚大桥在设计上就考虑了军事用途——为军民两用双向车道,印度陆军60吨重坦克可在桥上通过。且该桥北岸所抵的地区距中印边境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大桥开通前,印度陆军要么花数小时乘船渡过布拉马普特拉河,要么花十多个小时绕行。而现在,印度运送部队到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岗哨的时间,将比原来缩短3到4个小时,大大提升印度陆军的部署能力。一些西方媒体也认为,多拉-萨迪亚大桥能确保印度军队“顺利进入藏南地区”。前印度陆军上校库伯称,这座大桥代表印度国防部门在中印边界基建方面的思维发生重大转变,新基础设施有助于印军做好反击准备。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地区恶劣的地理条件给在那里驻扎的军队带来了艰苦的后勤负担,修建、改善道路和铁路成为中国和印度优先考虑的选择。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巨大进展具有真正的战略意义,而且关系到人心向背,中印在这方面的“竞赛”仍在继续。 关注()查看最新债券动态
温馨提示 ()
受保护的内容,暂不可复制!
联系我们投稿通道:商务合作: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金巧网()版权所有 (C) 2017拒绝访问 | www.1398.org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1398.org)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ac30b1d26143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基斯坦 印度 交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