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碎叶城最后一个汉人朝代:大明朝末年的大量白银究竟哪里去了

  一甲申殉难  公元1644年4月,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丁未,李闯王的军队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砍死自己的老婆皇后周氏,然后又要砍死自己的女儿,可是,他只砍断了女儿一条手臂,看着女儿鲜血淋漓的断臂,他再也砍不下去了,长叹了一声,道:“你为什么生在帝王家呢!”  之后,他跑到了煤山去,在那里上吊自杀。陪伴他的是一名太监,叫做王承恩。  至此,大明王朝灭亡。  皇帝自杀的消息在京城传开后,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范景文听说,立即自杀殉国了。之前,在李闯王犯都城之时,范景文就知道事不可为了,他叹息道:“身为大臣,不能从疆场少树功伐,虽死奚益!”  这时候的他,已经报有死志了。  到了十八日召对,他已经不食三日了。面对彷徨无策而又焦虑的崇祯皇帝,他也毫无办法,只能饮泣入告,声不能续。  他此时,除了哭,还能做什么!  到了第一天,北京城就沦陷了,范景文什么话也没有说,面向宫阙,深深地拜了一拜,然后上吊自杀。  他的家人听说消息,立即去解救。  范文景从阎罗王那里绕了一圈,被救回来了,可是,他死志已坚,于是赋诗二首,偷偷地赴龙泉巷古井那里跳井自杀了。他的小妾听说了,也自杀身亡。  一个是殉国,一个是殉夫。  呜呼,殉国固悲壮,殉夫亦英烈!  户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倪元璐听说皇帝自杀,哀叹道:“国家至此,臣死有余责。”于是,衣冠向宫阙,北谢天子,南谢母亲,索酒招二友为相别,在汉寿亭侯的像前,投缳自尽。同时,在几案上题云:“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慎勿棺衾以志吾痛。”同时,告诉自己的家人道:“若即欲殓,必大行殓,方收吾尸。”于是,缢死了。  三日后,李闯王的部下突入,见倪元璐颜色如生,李闯王的部下见了,史书的记载是:“惊避他去。”  倪元璐死后,他不知道,他一门殉节,共十有三人。  左都御史李邦华闻皇帝噩信,叹道:“主辱臣死,臣之分也,夫复何辞!但得为东宫导一去路,死,庶可无憾已矣。势不可为矣。”于是,题阁门道:“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矢死靡他。”他题完,跑到文丞相祠再拜,然后自杀在祠中。  李闯王的部下听说有大官在祠中,立即冲进去了。他们从进去一看,见李邦华冠带危坐,面无惧色,忙都争前捉他,哪里知道一捉,才知道人家已经死了,登时都惊避而去。  左副都御史施邦曜闻变恸哭,题词于几上道:“愧无半策匡时难,但有微躯报主恩。”题完,自缢,可是,就这时,他的仆人赶到了,把他救了过来。施邦曜醒了过来,立即叱骂仆人道:“若知大义,毋久留我死。”骂完,饮药而卒。  兵部郎中成德,听说李闯王的军队就要攻进北京,立即致书同年马世奇道:“主忧臣辱,我等不能匡救,贻祸至此,惟有一死以报国耳。君常忠孝夙禀,谅有同心也。”及帝崩,梓宫暴露在东华门,成德以鸡酒哭奠梓宫前。李闯王的军队见了大怒,白晃晃的刀横在了成德的面前。成德面不改色,不为所动。  李闯王的军队见了,倒不敢杀他,放他走了。  成德回到住所,跪在母亲张氏前恸哭。成德的母亲见儿子哭得那么伤心,说道:“我知道怎么做了。”说完,入室自缢而死。成德的妻子张氏亦自杀。成德有一子,才六岁,成德面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史书的记载是:“扑杀之!”  这是多么冷漠的三个字,但是,我知道成德必定眼含泪水,对自己的儿子说:“儿子,不是父亲不爱,而是父亲放不下你!”  成德杀完自己的儿子,然后自杀了。  最后,我要详细写的是,还有一对夫妻为国殉命。  在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喜欢看粤剧,我看到了一出粤剧,里面有对刚结婚的夫妻,他们深情互望,手上端着砒霜药,他们是那么相爱,可是,不得不双双死去了。。。。。。  我当时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刚结婚就要去死?无端中让我感觉到做人的艰难。  后来,我才知道,那出粤剧叫《帝女花》,里面的夫妻,一个是驸马周世显,一个是长平公主。他们面对李闯王的军队攻破京城,皇帝自杀身亡,不得不选择共赴黄泉。。。。。。  其中,在演到他们就要双双喝砒霜的时候,悲情地唱道: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  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  偷偷看,偷偷望,佢带泪暗悲伤。  我半带惊惶,怕驸马惜鸾凤配,  不甘殉爱伴我临泉壤。。。。。。”  当然,我后来读史,知道其中很多是虚构的情节,故事永远比现实感人,可是,现实永远比故事残酷!  历史上的公主,自然没有上演新婚中和驸马双双喝砒霜殉国的事,但是,其中的生离死别,那是真的,长平公主也被他老爸砍去了一条手臂。  他们的爱情,让我想到了另一对爱侣,也是驸马和公主,那就是巩永固和乐安公主。驸马在这一次国难中,也殉国了。其中公主已经先死了,没有上演殉国又殉情的悲剧,但是,比起周世显和长平公主,只有更加的悲惨!  那么,历史上上演了怎么样的一幕呢?  真实的一幕是,虽然不像《帝女花》的故事那么感人,但是,很残酷!  巩驸马当时跟随皇帝突围,可是,突围不出去,皇帝回皇宫,驸马只得回家了。他回到家中,知道一切无能为力了,当下忍痛先杀爱马,然后烧焚弓刀铠仗。他这个行为,当然不是他爱惜好马以及武器,他是在向闯贼们宣示他的愤怒和反抗!  他做完这些事,大书壁上八个字:“世受国恩,身不可辱。”写完,以黄绳缚子女五人于柱,然后命外面的人举火。家人就在滚滚火光中死去,而他自己也自刭跟随家人而去了。。。。。。  殉国的人当然不止他们这些人,远远不止,是的,他们的殉国虽然无济于事,顶多为灭亡的大明添上一抹残血余晖。。。。。。  可是,我每每读到这些殉国者,心中就有一股哀伤。如果,一个朝代灭亡了,连殉国者都没有的话,那这个朝代是非常可悲的。没人殉国的朝代,还会是有希望的朝代吗?还会有人为他重新崛起而努力吗?无可奈何者殉国,有能力者复国!  有殉国者,才有复国者!  我看到了大明王朝的希望!  是的,用户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倪元璐临死前的的话,那就是:“南都尚可为!”  南京,在等着那些有能力者,在等着大明王朝的重新崛起!
楼主发言:53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二争论不休  1644年四月二十四日后不久,崇祯帝在内廷北首的煤山投缳自尽开始到处传开了。  但是,皇帝自杀的消息,南方还不知道,大伙还在搞着“勤王”的事,也就是去救崇祯皇帝的事。  不过,就算崇祯皇帝没死,他也等不来勤王之师了,因为南方的那些官员们,在“勤师”这事上又争论了起来。  争论一,勤王的军队带到哪里去?南方局势尚不稳定,北方又乱成一糟,带兵过去,无异把军队带到沟里面去了,弄不好还是阴沟。  争论二,勤王,要勤的王在哪里?大伙都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京城乱成什么样,皇帝是否出逃了。皇帝要是逃了,到时候勤谁去?  于是,他们天天开会,天天争论。  争论来争论去,崇祯皇帝等不急了,先上吊自杀了!  中国的很多事,往往就是毁在开会上!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开会,有事开个会,没事,来,既然没事了,我们大伙再开个会吧!  史书上记载,当时开会的情形是,大伙皱着眉头,一句话都不说,有些干脆看着屋顶,“罘罳咄嗟而已”,除了在那里叹息,他们什么也没做!有人问:“事如不可知,将奈何?”  ——事情如果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怎么办?  没有人回答,大伙以靴尖蹴地,作叹息声,算是回答了!  中国历史到了奇怪的年头,就会尽出一些奇怪的事的!当国家遇到灾难的时候,有人问该怎么办,回答这问话的竟是鞋子敲地板的声音!  大臣们敲完地板,估计地板也被敲出咕隆了,没地方再敲了,然后,该吃饭的回去吃饭了,该洗洗睡觉的,回去洗洗睡了。  大明王朝的太阳在沉落,太阳底下的人径自去睡了。  争论直到了五月五日,明朝的淮安巡抚才得知北京陷落的消息,而淮安城内的人,听说京城沦陷,都是疑信相半。  五月十五日,崇祯帝驾崩的确实消息传到淮安。又经三天才传到南京。  这一消息,简直就像炸弹一样,一下子在南京炸开了!  议事堂的官员们由原来争论如何去勤王的主题,立即改变了,主题变成了该立谁来做皇帝!  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上一个主题还没争论清楚,怎么下一个主题就来了!  不过,下一个主题让他们更感兴趣,争论也就更激烈了!  如果说上一个主题是关乎国家命脉的主题,那么,现在这个主题就是关乎个人命运的主题了!  上一个主题是,救不救困在北京的皇帝。他们都很清楚,去救的话,崇祯皇帝有可能被救到,也有可能救不到。不过,不管救到还是没救到,自己的老命都有可能救不到,所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直争论到崇祯皇帝受不了,自杀去了,他们的争论这才作罢;  现在这个主题是,谁来做新皇帝。他们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很清楚,谁来做皇帝,直接关乎着他们自身升官发财的命运。于是,争论就更激烈,更没个停止了,个个面红耳赤,揎拳掳袖,张牙舞爪,整个议事堂鸡飞狗跳,吵个不停,就差没打起来了!
  三谁做皇帝?  议事堂的大臣们争论不休,有些人要福王朱由崧来做皇帝,有些人要潞王朱常淓来做皇帝。一时间,争论不已,谁都不让谁。  我们且来看看福王和潞王的背景。  福王是福恭王常洵的儿子,而这个朱常洵就是明神宗的第三子。当初,王皇后没有生子,王妃生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光宗。而朱常洵是次子,他的母亲郑贵妃是最得神宗宠幸的女人。而神宗又久不立太子,中外都怀疑这个郑贵妃要谋立己子了,于是“交章言其事,窜谪相踵,而言者不止。”  神宗受不了了,便“深厌苦之”,在二十九年的时候立了光宗为太子,而封常洵福王,这才平息了大家的言论。后来,雄据一方,吃得白白胖胖的朱常洵被李闯王的军队杀了。朱由崧估计没他老爸那么胖,跑路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他逃跑出去了。崇祯十六年秋七月,逃跑出来的朱由崧袭封,崇祯皇帝亲择宫中宝玉带赐给他(诸位,记住一下吧,崇祯皇帝是怎样对待他的,而他,后来又是怎样对待崇祯皇帝的儿子的。)  这个朱由崧的背景大概就是这样了,潞王是他叔叔,大家都是朱家血脉,都有资格做皇帝,问题是,当年反对他老爸做太子的人都是东林党的人!  于是,在南京中这些东林党一派的官员就反对朱由崧来做皇帝了!他们怕朱由崧做了皇帝后,拿旧事来算账,更害怕拿“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来说事!  天知道,朱由崧是不会拿这些旧帐来算的!因为像他这么自私自利,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只要能做上皇帝,别说先朝的旧帐,就是杀了他老爸的帐,他都会忘了!  我们再来看看潞王朱常淓,他是神宗母弟潞简王翊镠的儿子,按辈分,也就是朱由崧的叔叔。但是,他的身份是比不上朱由崧尊贵的,因为朱由崧好歹是皇帝的儿子的儿子,而他只是皇帝弟弟的儿子!不过,有两点是朱由崧比不上他的,第一,他年纪较大,比较能胜任乱世中的帝位;第二,他的名声较好,史书说他“时诸藩中能急国难者,惟周、潞二王云。”  身为东林党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署礼部事兵部左侍郎吕大器,当然是主张潞王来当皇帝了,他们除了担心福王会算旧帐外,还担心福王不是好皇帝,因为他们早就听说了福王朱由崧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这七件事,而潞王却是爱民忧国的人。  我们由此知道,史可法等人的做法,除了考虑自身利益之外,他们更考虑的多的是——国家!  这也注定了他们和另一些支持福王的人是不同一条路的人了,因为那些人从没想到过国家,他们想到的只是自身的利益。  道不同的人,始终是不会走在一起的!  右都御史张慎言、户部尚书高宏图、詹事姜曰广、吏部给事中李沾、河南道御史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太监韩赞周等人主张福王来做皇帝。  我们一直想不明白的是,大伙和福王都没什么交情,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拥立福王呢?  而且,无论拥立谁,他们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拥立之功!无论哪个王做了皇帝,他们都将通通升官发财!  既然无论拥立谁都一样,为什么他们偏偏要选中福王,难道是对福王情有独钟,别具鸡情?  我想了许久,终于想出答案了,那就是福王比较年轻,比较荒淫,这样的人做了皇帝,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好控制!  当我想到这里,我已经看到南明的残阳已经恹恹地傍在山头了!  可是,兵部尚书史可法不答应,谁也不能让福王来做皇帝!因为南京的军队权力掌握在史可法的手里!  一切又僵持在那里了!
  四史英之争  就在谁做皇帝这事僵持住的时候,一个人像幽灵一样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凤阳总督马士英。  这个马士英早年间就有让人不齿的前科了。他在做巡抚宣府的时候,刚做了一月,就“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才做一个月的官,就迫不及待地动用公款去巴结朝廷的大臣了!看来,别人是知己相逢恨晚,而他是巴结别人恨晚!  这事被镇守太监王坤知道后,立即举报他,从而让马士英巴结不成坐遣戍。不久他又流寓到南京。在他流寓南京的时候,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他见到了和他一样无耻的阮大铖。这俩个无耻的人一相见,真是相见恨晚,立即狼狈为奸了,史书上的记载是:“与士英相结甚欢。”  通常,好人和好人在一起,总是探讨一些如何济世救民的事儿,而奸人在一起,就总是讨论一些怎么害人益己的事儿。  他们探讨了很多害人的方案,理论已经有了,就等着实践了。  历史告诉我们,有了方案的实践,总是无往而不胜的!  历史也告诉我们,小人,很多时候比君子还厉害!  阮大铖虽然在南京没有权势,但是,他有钱;马士英是既没钱又没势,但是,他还有和阮大铖一样的东西——无耻!于是,阮大铖决定帮助马士英。他花了很多钱,巴结了周延儒、王锡兖等人,为马士英谋得了凤阳总督的位置。  马士英在做凤阳总督的时候,崇祯皇帝就自杀了。他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到了!他要抓住机会!  成功的人,总是抓住机会,成功翻盘上市的!  马士英虽然是小人,但是,小人也往往是聪明的人!他要抓住机会,他要权倾朝野,他要做南明的第一臣!  他落魄潦倒太久了,深知权力的重要性!有权力,是你整人,没权力,就注定被别人整!  对于有些人来说,整人当然非常有意思,就像踢小猫小狗玩一样,有趣得很!  他当时的机会就是,拥立一王做皇帝!他主张福王做皇帝,理由是:“福王,神宗孙,光宗侄,大行皇帝之兄,伦序当立。”他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因为按照伦序的话,确实是该福王朱由崧做皇帝。他是神宗的孙子,而潞王是神宗弟弟的儿子。  不过,马士英之所以拥立福王,并非真的要维护什么伦序,归根到底,还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说穿了,对于他这样的小人来说,拥立昏君,总比拥立有能力的人好!  史可法立即反对,又说了福王的七不可: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然后说潞王贤明当立。  史可法的话,一下子堵死了马士英,让他想分占一份拥立之功的计划落空。  史可法是兵部尚书,马士英只是个凤阳总督,当然是干不过史可法的,但是,我们别忘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分析了,德才兼备的小人是最可怕了,这样的小人一当政,将会祸国殃民,还不如一个愚蠢之人去当政。  确实,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  马士英在第一回合交锋中,处在了下风,但是,他第二回合,将打败史可法!让他措手不及!  马士英没有和史可法纠结立不立福王的问题,而是去争取当时手握兵权的四个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  兵权是在史可法手中,但是,如果你想保住大明的半壁江山,就需要其他人的兵力!  马士英看准了史可法是以大局为重的人,也看准了史可法一定会让步的,所以,他没去争辩,而是去争取手握兵权的这四大总兵!  马士英的这个做法,我给出的评价是:  高,实在是高!  马士英不管别人拥不拥立福王,他先去迎接福王了,他已经争取到了四大总兵的支持,底气非常足了。  史可法,你就等着接招吧!
  五悲情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面对马士英的这一狠招,我们不知道他当时是作何感想的,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一定很痛苦。  在面对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矛盾的时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抉择。  史可法没想到,这样痛苦抉择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选择自身利益的人,这样的人是没什么痛苦的,因为国家利益的损害,他丝毫不会放在心上;选择国家利益的人,这样的人注定是痛苦的,因为他要损害自身利益。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自身利益受损而兴高采烈的!  史可法选择了国家利益,他为了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满族,一起对抗闯贼,他把自身的利益放下了。  我相信这一刻的史可法是最痛苦的史可法,同时,也是伟岸的史可法!  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没有这样的人,注定是可悲的!有了这样的人,而不知道珍惜,那又是可恨的!  马士英算是看准了史可法的为人,也料到了自己会成功,所以,他早把福王迎接到自己的地方了。  很多时候,要打败一个人,其实是没什么高招的,只要了解人性,足矣!  史可法的为人,一句话,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得到一本破烂的书,前面烂掉了,后面也烂掉了,所以是本没头没尾的一本书,所幸不是小说,不用担心后面情节看不到,是本文言文的集子。我当时虽然不是完全看得懂,但是,我如获至宝,立即翻开来看,其中,有一篇文章深深吸引住了我,让我对一个人物很向往。  这个人物,他落魄潦倒到没地方住,住在了一座古寺里。其时,风雪呼呼,他似乎忘记了寒冷和饥饿,一边呵着笔,一边挥毫着。。。。。等他写完文章,累得再也写不了,便伏案睡下。  这时,来了一名官员,穿着貂衣,一看就知道是名大官。他碰巧刚好进到古寺,看到了那名落魄书生,面前还放着刚写好的文章,当下便拿起来看了,看完,他没有说什么,而是把自己身上的貂衣轻轻地披在那名书生的身上,然后,悄悄地出去了。他出到外面,问寺僧,才知道那书生名字叫史可法。  而那一名官员,正是当时的左佥都御史左光斗,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至今犹记我当时看完这一段文字,内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我的一生要是碰到左光斗这样的人,哪怕把性命交给他,也决不后悔!  我是这样想而已,史可法却是这样做了!  等到史可法考完试,左光斗把史可法召去了,他只是看着史可法,然后,即面署史可法第一名了!同时,使史可法拜见夫人,同时对夫人说:“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左光斗的眼光没有错,后来的史可法果然为了继承他的事业虽九死而不悔。  后来,左光斗和阉党斗争,被抓了起来。史可法听说自己的老师被抓了起来,还被炮烙了,旦夕且死,非常焦急,忙持五十金,在禁卒的面前苦苦哀求。禁卒不知道是被金子感动了,还是被他的哭泣感动了,让他化装做除不洁者进去了。  他进去之后,看到老师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一看就知道老师受了多重的刑罚了!  史可法见了,什么话也没有说,抱着老师的腿呜咽了起来。。。。。。想当初,在朝廷上是多么威风显赫的官员,可是,现在却是体无完肤的囚徒。。。。。。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心怀国家!  史可法想到这里,哭得就更厉害了。  左光斗的眼睛睁不开了,但是,他分辨出了史可法的声音,当场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道:“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他说着,摸地上的刑械,作投击势,要击打史可法。史可法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去了。后来,史可法常常流涕和别人讲这件事,然后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史可法算是碰到好老师了,同时,左光斗也碰到好学生了!  好的老师,是能以身传教的老师,而好的学生,是能继承师业的学生!  左光斗做到了,史可法也做到了!  这篇文章的最后,还记载了史可法的一件事,那就是在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可法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报,他就数月不就寝,叫将士们轮流休息,而他自己坐在幄幕外。每寒夜站起来,振衣裳,盔甲上的冰霜迸落,落在地上铿然有声。将士们见了,都看不下去了,劝他要休息一下,史可法的回答是:“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我每次读到这里,泪水无声滴落。什么是英雄?时时刻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这就是英雄!  只是,史可法没想到的是,他注定是一位悲情英雄。。。。。。  后来,我才知道,我看的那本破书叫《古文观止》,里面的这篇文章是方苞写的《书左忠毅公逸事》。
  洗澡去,稍候再补几章,不知道有没人喜欢,纯粹是兄弟一时兴起写的。。。。。。。。。。。。。。
  六福王称帝  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九日,福王朱由崧在马士英等人的簇拥下,开始进入南京了。史可法也忙去迎接了,在他的陪同之下,朱由崧乘舟抵达南京城外燕子矶。  南京所有的官绅知道消息后,不敢怠慢,都去朝见了。到了五月初一日,朱由崧登岸,先拜谒孝陵然后从朝阳门进城,驻于内守备府。  别人做皇帝,肯定是风光万分的,但是,朱由崧没有,相反,他显得像出逃的皇帝一样狼狈。明人谈迁记载了他亲眼目睹朱由崧进入南京的情况:“初,迁闻王谒陵,出朝阳门外,万众伏候。见王乘辇,角巾半污旧,手摇白竹扇,有陇亩风。窃心幸之。”  朱由崧狼狈到连衣服都半污旧!谈迁接下来还写了一句:“不料淫佚败度,为怀愍之续也。”  朱由崧可以说,没半点皇家气息,首先,穿得很破旧,一点皇家体面都没有,我们说他在逃难中,衣服破旧,也在情理之中,可是,他接下来急着做的却是:淫佚败度!这就简直像饿久的色狼进到妓院一样了,非常不像话。我们可以想一下,他要是真的有皇家气度的话,是不会急着找女人的,好比贵族之人,根本不会急着搞钱。  朱由崧的这个做法,我常常在想,这个朱由崧到底是不是真的是富可敌国的朱常洵的儿子?  不过,不管他怎样,他现在的身份就是皇帝了。  有些大臣力主朱由崧登基为皇帝,有些大臣却认为崇祯的儿子生死未明,假如找到他了,皇帝的位置应该他来做,所以,朱由崧不能做皇帝,只能监国。  于是,争论又开始了,叽叽喳喳的,没个了时。  而对于朱由崧来说,无论是皇帝还是监国,都比逃难的日子要强多了!所以,他像乞丐一样,盛宴也罢,家宴也罢,有吃的就行了!他完全没有去计较是做皇帝还监国。  五月初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用黄金铸造监国宝,颁谕天下。  好了,南明皇朝集团正式成立,董事长是有吃有喝有玩就行的人,他不知道,他这集团一成立,对手就在虎视眈眈,随时要吞掉他的集团了。
  七排挤史可法  朱由崧当监国当了半个月,开始觉得监国没什么意思了,他想要做皇帝。  人都是这样的,有了馒头吃后,就会渴望着包子吃。  朱由崧在落魄逃难的时候,别说监国,就是监牢,他也觉得比逃难舒服多了。  可是,史可法等人仍然坚持等待崇祯皇帝的儿子出现。  朱由崧虽然是庸人,但是,他不是笨人,知道不整走史可法,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仍有困难,所以,他贼小的眼睛,已经时不时地在盯着史可法了。  和朱由崧一样盯着史可法的,还有马士英,只是他的眼睛射出的是狠毒的光芒。他因拥立朱由崧有功,被封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可法及户部尚书高弘图并命。  然而,他是那一种,权力就要抓在自己手里的人,所以,他想方设法也要整走史可法了!  他对史可法下手很快,他深深知道,机会要把握,整人要快速的道理,所以,他很快把一件事告诉朱由崧了!  那就是史可法当初说立福王的七不可!  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  每一不可,都像硬邦邦的锤子一样,一声声锤在朱由崧的脑袋上,让他既怒又恨!  每一不可,都像血淋淋的刀子一般,一刀刀捅到朱由崧的胸口去,让他既痛又怕!  马士英的这一招确实狠,一下子就把史可法推到悬崖边上去了。  他的这个做法,也使人对他作出一评价,那就是:  小人!  是的,小人!  小人指的是品格卑鄙的人!  史可法当初说七不可,完全是为国家而言的话,他之所以说,那是因为他为国家负责,为了国家,他可以不计较个人的任何损失!后来,福王当了皇帝了,他这话,倘是非分明的人,深明大义的人,就该忘了。  可是,马士英没有,他反而用这话去整史可法!  出手狠则狠矣,但,其心可诛!  小人总是像一把黑暗中的黑刀子一般,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在你背后捅出一刀了!  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容忍得了坏人、蠢人,但是,谁都容忍不了小人!因为小人害人总让人觉得意外而措手不及,总让人无法招架,总让人为之抓狂!  史可法就这样被排挤出这个小小的朝廷了!  顾诚在《南明史》中对史可法的评价很低,说他“在这样的重大问题上态度游移,没有断然决定拥立福王,致使朱由崧求助于镇将,从此大权旁落,应当负主要责任。”又说他“决策错误”“自食苦果”,同时指出“弘光一朝的毫无作为以至于土崩瓦解主要原因也在这里。”  我想说的是,史可法做事从来不是不果断的人,他一直是那个肺肝皆铁石所铸造的史可法,他之所以没有坚决拥立潞王到底,也没有断然决定拥立福王,只因他一直是那个把国家,把大局看得最重的史可法!  他看到四总兵拥立福王,自己再坚决拥立潞王的话,半壁江山就更在这风雨中飘摇不定了,所以,他选择了屈服;他之所以没有断然决定拥立福王,那是他很清楚,福王不是贤主!  可是,福王已立既成事实,那他就会全心全力地帮助福王!  至于,史可法的“决策错误”,导致了弘光一朝的土崩瓦解,对不起,没有他的决策错误,弘光一样一轰而光!  相反,我一直把史可法看作很了不起的人,因为他一直是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是民族的英雄,也注定了悲惨的下场。  只是,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竟会是这么的悲惨下场,弘光朝会那么快就完蛋!
  八结党营私  公元日,刚好是月半,朱由崧选择在月半之日继位了,不知道他是不是想着明朝的江山只有一半了,所以选择月半。  难道南明的最高统治者就这么认为国家只有一半了吗?  信念没有了,希望怎么会有呢?  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朱由崧在月半之日继位了,改明年为弘光元年。  马士英在排挤出史可法后,他把眼前最紧急要做的定为了“结党营私”!  而史可法把当务之急定为“保卫国家。”  也正是他们的想法不同,所以,做法也不同。  史可法毫无怨言地去镇守淮、扬,而马士英却抓紧时间结党营私了!  他首先结的是四总兵,他很清楚,这四牛人手上握有兵权,结交了他们,等于稳固了自己地位,于是,他上书皇帝,议分江北为四镇。  同时建议东平伯刘泽清辖淮、海,驻淮北,经理山东一路。总兵官高杰辖徐、泗,驻泗水,经理开、归一路。总兵官刘良佐辖凤、寿,驻临淮,经理陈、杞一路。靖南伯黄得功辖滁、和,驻庐州,经理光、固一路。  马士英的建议,弘光皇帝自然是全盘接受的,因为他还停留在有福享就行的福王角色上。  而马士英的建议自然大受这些总兵的欢迎,因为他们想的就是拥兵一方,马士英的建议正中他们的下怀。  马士英这样做,固然得到了这四大牛人的支持,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对南明决不是好事!  这样做只会让兵力分散,南明不稳!  当时最好的做法是,让这四大牛人给史可法的指挥,从而团结一致,共同抵挡外敌!  可惜,没有!  历史上的很多事,其实就坏在了谋私利的小人上!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往往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国家灭亡了,争权夺利,肥了自己,又有什么用呢?  为什么这些人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呢?
  九巩固地位  马士英其次结党的是阮大铖。  阮大铖这人,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他是个机敏猾贼。在南明朝之前,他就依附阉党,残害东林党之人。他残害不成,被东林党人赶出朝廷,曾恨狠地道:“我犹善归,未知左氏何如耳。”后来,杨涟、左光斗诸人狱死,阮大铖顿时为当时自己的预言实现而对客诩诩自矜,自以为是了不起的预言家了!  再后来,阉党彻底倒霉,阮大铖也被挂名逆案,论赎徒为民,废斥十七年,郁郁不得志。  寂寞久的虎狼,一旦起用,那是势必要噬人的!  阮大铖对马士英感情和金钱的投资终于得到回报了,因为马士英让他回南明的朝廷做官了。  不过,阮大铖臭名昭著,南明的朝廷里面有很多人反对他。  首先便是张慎言,他提出阮大铖有逆案在身,不可起用。  马士英立即叫“孔昭及侯汤国祚、伯赵之龙等攻慎言去之,而荐大铖知兵。”  和马士英一样地位的高弘图也反对阮大铖——他当然是反对的,马士英起用阮大铖,摆明是要壮大自己势力,他怎么会答应?  马士英为了壮大自己势力,不惜和他争吵了起来。  高弘图被他吵急了,登时撂担子不干了!  马士英见了,知道还不是赶走高弘图的时候,意稍折,阮大铖入朝这事也就暂时不提了。  过了一个来月,安远侯柳祚昌突然举荐阮大铖,皇帝也下旨起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  这事看起来和马士英毫无关系,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马士英在捣的鬼。  高弘图看到不是马士英举荐阮大铖,也没什么话说了。  左都御史刘宗周却有话说,他上书道:“杀大中者魏珰,大铖其主使也。即才果足用,臣虑党邪害正之才,终病世道。大铖进退,实系江左兴亡,乞寝成命。”  皇帝看了,下旨把刘宗周骂了一顿。  朱由崧一定在想:“妈个冬瓜!别人都不闹事了,你小子来掺和什么!”  他只愿眼前没人闹事,好好做他的皇帝,好好享受。  刘宗周被骂后不久,阮大铖的官职上升,兼右佥都御史,巡阅江防。不久又转左侍郎。到了第二年二月进本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仍阅江防。  至此,马士英在朝廷里完全巩固了他的地位了。
  十人才高杰  南明朝廷的那些鸡毛蒜皮而又鬼鬼祟祟的事,我们就暂时不去提它。再说守护南明的将领们。  这时,守护南明的,也就是史可法和四镇的将领了。  其中,史可法守在淮扬(淮安和扬州)两地,高杰驻徐州,管辖南直隶西北部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地区,并负责河南北部的攻守事宜;刘良佐驻凤阳,管辖南直隶西部与中部淮河以南地区,并负责河南中部与南部的攻守事宜。黄得功驻庐州,管辖南直隶中部长江以北地区,并负责支援北边的刘良佐和高杰(同时防备长江中游的不测之患)。刘泽清驻淮安,管辖淮安府,并负责南直隶东北部和山东南部的攻守事宜(随后设立了重要的第五镇,即左良玉及其散处湖广中部的各色部队)。(见司徒琳《南明史》)。  之后我们会详细说到左良玉其人,这里请诸位记住一下,这人后来很猛,和马士英对干上了。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南明朝廷的用意了,那就是以史可法为主,四镇为辅,相互抵挡着外敌。  就这个军事战略安排的话,是很不合理的,因为,要保护南明,最好就是一人指挥,其他人听从命令,而不是各占据一方。不过,这样的做法也是当时形势所不允许的,因为这四镇的将领,没人会愿意凭白把权力让给史可法的,他们都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  史可法既然做不到统一指挥了,那他就只能委屈自己去拉拢这四镇将领了。  在这个非常时期,能为团结抗敌而委屈自己的人,那他绝对是了不起的人物。  史可法正是这样的人物。  当时四镇虽然都得到高官(封伯),但是,他们都算计着自己的利益,尤其是高杰。  高杰,一句话,粗人也!  他原是李闯王的部下。既然做人家的部下了,那就好好做部下该做的事吧,统帅在床上所操劳的事,自己也就没必要去操劳了。可是,高杰这家伙偏不,看到统帅平时太操劳,想帮其分担操劳,所以,床上操劳的事,他就给分担了!  高杰操劳了李闯王的老婆后,害怕事情走漏,玩上级的老婆,让上级戴绿帽子,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当然,玩上级的老婆,让上级戴绿帽子,那是非常刺激的事。  不过,凡是刺激的事,都要担风险的!  高杰怕风险降临,想出更绝的办法,那就是干脆把李闯王的老婆给拐走了,让李闯王来个光明磊落地戴绿帽子!  玩人家老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玩了之后,还把人家老婆拐走,那简直要惊天地而泣鬼神了!  之前,李闯王是被他偷偷摸摸地戴上绿帽子,那虽然气人,但是,起码他自己还不知道;可是,现在是被他来个天下皆闻的绿帽子,那是气得人要吐血的!  高杰拐走李闯王的老婆邢氏后,投降明朝去了。  这事,我们就可以看出高杰是个怎样的人了!  一个偷上级老婆的人,你还能指望他什么?  高杰封为兴平伯后,按照镇守的划分,他该镇守在扬州城外。可是,他看到扬州城那么繁华,而自己镇守在外面,那不相当于睡在美女的床边吗?  这种事,我们的高大爷绝对是容忍不了的!  他要的是和美女直接睡在一起!
  十一史可法出面  扬州,不单单高杰垂涎三尺,黄得功、刘泽清等人也眼馋已久,只是,他们是属于那一种心里想着,却不敢贸然行动的人。他们很清楚,看到美女,就扑上去,这种行为的结果是,要不拥有美女,要不就成了强-奸犯了!  而他们还不想臭名远扬,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但高杰则不然,他看到上司的老婆都敢提枪就上的人,哪里还会顾忌什么?立即进军扬州城了!  扬州城的人都知道高杰是闯贼的部下,杀人不眨眼,所以,都不希望他的军队来,闭门不纳。  高杰见了,顿时火了,马上下令攻城!  他的军队一边攻城,一边还好整以暇地去劫掠厢村妇女。  真是城边床边,炮火不断!  扬州城内的百姓听了,“益恶之”,更加的反感了。  扬州知府马鸣騄、推官汤来贺坚持抵抗,坚守了月余。  高杰打了月余,还是攻打不进去,这才稍稍停止进攻。  此时,阁部史可法出面了,他提出以瓜州给高杰。  高杰强奸扬州这位美女不到,别人送另一女人——瓜州来,虽然瓜州没有扬州漂亮,但聊胜于无,于是,停止进攻,去拥抱瓜州去了。  黄得功、刘泽清见高杰强奸扬州失败,他们又打起扬州的主意。  高杰见别人都打起扬州主意了,而在他看来,强奸这玩意,从来都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为绿帽子,所以,高杰不等他们出手,又开始进攻扬州了!  他这一次进攻,史书上的记载是:“大杀掠,尸横野。”  扬州城的百姓见他这么残忍,都惧怕了,知道城被攻破的话,可能死得渣都没有,所以,加强防守。  高杰又攻打了一个月。  刘泽清看到高杰这样抢地盘,也赶紧抢起地盘来,他大掠淮上。  刘良佐一看,你们在抢地盘?我也抢!他攻打起临淮来!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的都来尽兴!  朝廷一看,还没和敌人干起来,倒先和自己人打起来了,赶紧派史可法去调和。  史可法搞掂黄得功、刘良佐以及刘泽清后,又马不停蹄地去搞难搞的高杰了。  高杰在扬州杀人如麻,听说史可法来,忙命人连夜掘坎十百个,埋那些暴骸。  到了第二天,史可法到高杰的帐中。  高杰见他来得那么快,辞色俱变,汗流浃背,不知道史可法会不会拿他问罪,虽然,他知道自己手头上有兵,可是,史可法手头的兵也不是混饭吃的!  哪里知道史可法坦怀相待,对高杰的部将都是好声好气,丝毫没有责骂。  以史可法这种以国家为重的人,他当然对高杰残杀自己人的行为极为愤慨,但是,他考虑到大局,还是装出了笑脸了。  高杰见史可法是这个态度,大喜过望。  不过,高杰对身陷自己军营的史可法是表面尊敬,实际上是“日以亲信者仗刀侍其侧。”  其实,就是软禁史可法了。  但是,史可法丝毫不生气,谈笑自如。  高杰见了,对史可法大为折服,决定听从史可法的话了。  史可法便为他具疏,同时,屯其众于瓜洲。  这样,高杰才大喜而去。  他杀人放火了一番,结果却一点事都没有,当然是大喜而去。  高杰去后,扬州便安稳下来了,史可法于是开府扬州。  他以为,高杰有地方去后
  他以为,高杰有地方去后,一定会安生的,哪里知道,这惹事的主又捅出更大的乱子出来了!
  高杰捅出的乱子,就是偷袭黄得功。  黄得功驻守在庐州,心中就觉得很不满意,别人吃肉,凭什么自己吃素?尤其是高杰,拥有扬州!  黄得功和高杰就这样,一下势成水火了!  这个世界上的人就那么奇怪,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拥有得比自己多,那是理所当然的;和自己同样地位的人,拥有得比自己多,那就眼红得不得了,非得和别人过不去了!  登莱总兵黄蜚不知道这哥俩闹这事,他南调之时,要道出维扬,惧怕为高杰所威胁。  这一事也可看出高杰平时的飞扬跋扈了!  而黄蜚素来和黄得功相善,便贻书黄得功,请以兵相迎,好为他壮壮腰杆子。  就是他的这一封信,差点没要了黄得功的命!  黄得功这人还是比较讲义气的,见了黄蛮的信,二话没说,就带领轻兵三百骑往三叉河接应黄蛮了。  高杰听说了这消息,很是惊愕,说:“是殆将袭我。”  高杰这人,之前偷李闯王老婆的时候,就展现了他多疑的性格。当时闯王还没发现头上绿光闪动,他就先叛变了。  这时,他也没打听清楚人家是不是来偷袭自己,就怀疑人家来偷袭了!  于是,他遣将卒出半道,有别遣千人走袭仪真。  而这一切,讲义气的黄得功还蒙在鼓里。他带领着士兵,来到了土桥,对潜在的危险一点防备都没有,还解鞍下马作食。  高杰的精骑就埋伏在道旁!  通常,人吃起东西来,往往会忽略了身边的一切。  黄得功的士兵们正吃得津津有味,高杰埋伏的精兵猝起!见人就杀!  一边是准备多时的精兵,一边是毫无防备的士兵!  黄得功的士兵像小孩子遇见大人一样,一下子溃不成军了!  当时黄得功自己也是角巾绂装,出其不意,忙忙披上铠甲。  他刚一披上铠甲,就飞矢雨集!  他所乘的马值千金,也中矢,摔倒在地!当然,黄得功也一并摔了下去!  黄得功岌岌可危!  不过,身经百战的黄得功,毕竟伸手敏捷,他飞身而起,跳上别的马,飞驰而去了。  高杰听说黄得功逃跑了,立即下令:“若掠得功,必生致之。”  他的一声令下,有十七骑去追黄得功,并且就要追到!  黄得功久经沙场,知道一味逃跑,反而逃不了,当下反身大呼反斗!同时,发腰间所余七矢,杀了七人!他的箭射完了,又挥长刀上,再杀了三人!  高杰的十七人中,一下被杀了十人!  可见黄得功确实很勇猛,不愧是猛将。  其他人见了,自然不敢过分紧逼了。  砍杀斗殴这玩意,从来都是一方猛起来,另一方就怂了。  黄得功就这样逃回大军去了,他所带的三百骑,无一幸免。  黄得功是属于那种既粗又猛的人,受了这一口恶气,当然是难以咽下的!他现在回到大本营,决定和高杰势不两立,决不善罢甘休!
  十三史可法调和  黄得功痛恨高杰,可是,还没等到他动手,高杰就先动手了!  他派人袭击仪真。  而且是半夜去袭击!  守将丘钺、马岱得知高杰兵马来袭击,立即下令军中且食且休,同时于城外棋置炬火为疑兵。  高杰的士兵望见了,不敢进攻。他们就在这样的夜里进退两难了,再加上跑了半夜,力气也竭了。  马岱看到这种情形,果断地开门出击,结果高杰的军队是:“尽歼之。”  一般来说,袭击别人的人,胜算是比较高的,可是,高杰的军队没有,反而被人家歼灭。  通过这一事,我们便可以断言,高杰,实在不是什么出色的将领。  黄得功回到仪真,听说了这事,益加怒火冲天了!  ——真他妈的欺负人!偷袭了老子,老子还没找你算账,你倒是先找老子算账了!这算哪门子的事!  高杰的所为,彻底激怒了黄得功,他引刘良佐为助,发誓要和高杰决一死战!  南明的小朝廷本就小,那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候,这些将领们不知道团结抗敌,反而内讧,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高杰派出去的士兵被歼灭后,他说出了让人雷倒的话,他说:“曩千人多维扬猾少,吾故驱之。假令吾之士卒,讵至于败?黄不足擒也。”  ——那些派去偷袭的人都是维扬地带上狡猾之人,我见他们狡猾,所以派他们去偷袭,最好都死在这次偷袭里!假如我派去的是我的自己人马,怎么会至于失败?黄得功这家伙,还不够资格我去捉他呢!  我想,一个出色的将领,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要不总结经验,期待下一次交锋;要不承担责任,卧胆尝薪,争取在下一战中取胜。然而,高杰没有,他除了推卸责任和自以为是之外,什么也没做!  南明的朝廷听说这哥儿俩闹成这样,也太不像话了,赶紧又叫史可法去调和。  刚好此时黄得功母亲去世,史可法便以入吊为理由,先去见黄得功了。他吊唁罢,站着对黄得功说:“土桥之衅,无智愚知其不义。今将军以国故亲故而除盛怒,是归其曲于高而将军收名于天下也”。  他这一番话说得委婉而得体,一下子把黄得功的黑脸说得有点其它颜色了。  不过,黄得功还是以自己亡失三百骑为恨。  我们读史读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很奇怪,黄得功不计较自己差点死去,也不计较死的那三百个弟兄,却计较三百匹马,是不是太那个了?  其实,他的计较是很有道理的,在他那个年代,生死本就难料,所以,性命可以不计较,死的兄弟也可以不计较,唯独这马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马,就没有了速度!就没有了战斗力!  史可法听了,立即命监纪应廷吉、陆逊之去高杰军营,要他赔偿黄得功的马。  高杰见史可法出面了,自己也不好不给他面子,便如命送马给黄得功了。  黄得功见马如数回来,顿时大喜。  可是,他的欢喜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很快有人来禀报他:“马羸,多病死!”  ——妈个冬瓜!这姓高的也太欺负人了!老子良马三百匹就这么换来三百匹病马!忽悠人,也不是这样个忽悠法!  黄得功又不干了,抄起家伙,又要找高杰算账。  史可法听了这消息,头都大了,但是,没办法,既然自己摊上这事了,只得硬着头皮去调和了。  他决定牺牲自己,成全大局,便拿出了三千金赔偿黄得功,同时又下令高杰出千金为黄母做丧费。  黄得功得到了这么多金,不看僧面,也要看金面,这才作罢了,不过,他始终和高杰是:“睦犹未也。”  通过这一事,我们可以看出人与人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黄得功和高杰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大局,不管闹矛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而史可法为了大局,可以牺牲自己利益,拿出三千金出来。  鲁迅曾说,人与人的差距,比猿猴和类人猿的差距还大!  信然!  史可法调和了黄得功和高杰的矛盾后,他也不是一无所获,因为有一个人通过这事,觉得史可法这人太好了,太可靠了,决定投入他的门下,做他忠实的弟子了!  这个人,我们大伙绝对是料想不到的,因为他就是高杰。
  十四高杰归心  高杰通过之前和黄得功闹得矛盾,彻底了解了史可法的为人,知道和这样的人同行,只会安全,不会危险,因为他不是虎狼,他是人,一个真正的人!  所谓真正的人,就是没有贪性,没有私心的人!  高杰已经为之折服了。  而就在这时,有俩个人的话,更加让高杰坚定信念,要追随史可法了。  第一个是位僧人,叫做德宗,他谈祸福都奇准。  高杰听说了他的大名后,折节去拜见,自称弟子。  高杰作为一员将领,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哪一天就挂了,因为将军难免阵上亡。于是,他问德宗高僧道:“他日弟子得免于祸乎?”  德宗高僧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委婉地道:“居士起扰攘,今归朝为大将,为通侯,此不足为居士重。惟率从史居士,儒家所称圣人,我法所称菩萨,居士与之一心并志,可谓得所归矣。徒以问老僧,无为也。”  他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高杰想要避免祸害,只有追随史可法方可免除。  高杰听了,不觉敛容服,觉得高僧的话很有道理。  事实证明,高僧的话道理是有道理,却是一点都不准的,因为史可法自己最后都死得很惨,高杰追随死得很惨的人,自然自己更加死得渣都没有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能预测祸福的人,往往是不可信的。未来会怎样,没有人能够预测。  第二个劝告高杰追随史可法的人是高杰的妻子邢氏。  惭愧!  这邢氏就是李闯王原来的老婆了。  这邢氏在做李闯王老婆的时候,就是有权智的人,她掌管着李闯王军队的粮食。  高杰也曾对人说:“邢有将略,吾得以自助,非贪其色也。”  可见,这邢氏不但降伏了李闯王,同时也降伏了高杰,这两大牛人都很听她的话。  从这一点来说,她还算是成功的女人。  不过,我相信,一个偷汉子的女人,顶多有小聪明,不会有大智慧!  有大智慧的人,通常都是善于克制自己的人!  邢氏见史可法待人至诚,对高杰也不错,便劝高杰倾心结交于史可法,听从史可法的指挥。  高杰有这俩的劝告,便决定倾心听命于史可法了。  史可法得到这个消息,真是大喜!  他最想看的就是大伙听从自己的指挥,从而团结一致抗敌!如今,高杰的臣服,无异于雪中送碳,他为此高兴地道:“吾诚得高而驯扰之,大事集矣。”  史可法这一次是真的高兴了,他以为,团结了高杰,而其他几位将领又买自己的面子,这一下,满族的进攻,只会让他们折羽而返!
  国和韩国
  十五铲除异己  南明的边将们在闹的同时,朝廷里也不安生,也在闹着。  这个闹的人就是马士英,他巩固了地位之后,决定铲除异己。  我们通过马士英的做法,可以肯定的是,马士英确实是个整人的人才,起码,他知道整人的步骤,那就是先巩固自己地位,然后再铲除异己。  马士英在朝廷里面,最想铲除的,就是高弘图和姜曰广,因为这哥儿俩处处和他作对,处处在摆着老资格。  不过,他们确实有摆老资格的资本,因为他们当大官那会,马士英还流浪在南京街头,与乞丐为伴呢!  于是,马士英看见他们就翻白眼,高弘图和姜曰广看见他,也感觉不顺眼,三人同为内阁大学士,天天上班就大眼瞪小眼了。  马士英为了结党营私,决定举荐阮大铖。  高弘图和姜曰广立即反对了。  高弘图坚持不让阮大铖进朝廷,马士英火了,道:“我自任之。”说完,还叫阮大铖借了官服去见朱由崧。  高弘图不依不饶,也去见朱由崧。  阮大铖跪在朱由崧的面前,历陈冤状,说得泪涕横流,感天动地。  朱由崧见了,也感觉阮大铖受到太大的冤枉了!  阮大铖表演了半天,见终于感动了朱由崧,暗暗心喜。  哪里知道高弘图却站了出来,一句话就把阮大铖表演的结果彻底给摧毁了!  他说:“逆案不可翻!”  阮大铖曾经投降过闯贼,这事可说是他极大的耻辱,也是南明朝野所最不能忍受的事!  高弘图的这一句话,就使阮大铖的表演戛然而止,再也演不下去了!  ——高老大,人家好歹也是出色的演员,大家逢场作戏,戏演得也不错嘛,何必一下子就把人家的台给拆了?  阮大铖和马士英的台面被拆,戏再演不下去,顿时气得吐血,但是,他们拿高弘图没有什么办法。  就在这当口,姜曰广也来掺和了,他上疏皇帝,力争不能用阮大铖。  马士英又被气得半死。  后来,马士英又举荐张捷、谢升等人,高弘图知道消息后,赶紧力谏皇帝,不过,皇帝终究没听他的话。再后来,皇帝想设东厂,高弘图又力争不可,这下彻底得罪皇帝了!  马士英见高弘图得罪皇帝,机会出来了,便不断在皇帝面前说高弘图的坏话,到了弘光十月,高弘图便被赶出朝廷,回家养老去了。  至于姜曰广,和我们的马大爷作对,同样没有什么好下场,不过,我很佩服姜老,因为他不惜和马士英拉开架势对骂。  马士英为了搞倒姜曰广,便叫人去弹劾他五大罪。  姜曰广连遭诬蔑,便上疏乞休。  到了弘光九月,皇帝便允许他告老回乡了。  在告别皇帝的时候,诸大臣都在列。  姜曰广也不理会众人,大声地说:“微臣触忤权奸,自分万死,上恩宽大,犹许归田。臣归后,愿陛下以国事为重。”  他所说的这权奸,当然就是直接在骂马士英了。  马士英被他这样骂了,脸色很难看,史书记载“士英熟视曰广”,熟视,就是盯着姜曰广看了。当年韩信遭市井无赖羞辱时,也是熟视。所不同的是,韩信熟视之后,忍气吞声,钻人家裤裆了;马士英熟视之后,越看他那张老脸,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就越按捺不住,终于发挥出泼妇的本性,开始破口詈骂:“我权奸,汝且老而贼也!”  用今天的话翻译就是:老子是权奸?你就是老贼!  姜曰广破罐子破摔,决定和他泼妇到底,也骂了起来。  大伙听见他们当廷对骂,实在不像话,可是,人家是内阁大学士,自己官位低,不好相劝。  朱由崧见他们在朝廷上这样詈骂,确实有失体统,赶紧宣布散朝了。  朱由崧以为散朝之后,姜曰广和马士英不再对骂,哪里知道他们出了朝堂,在外面又你X我妈,我X你妈地对骂起来了!
  十六悲壮的残辉  高弘图和姜曰广就这样离开朝廷了,他们的下场都很惨,但是,都很悲壮!  高弘图卷铺盖走人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无家可归!  他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可是,他一直忙于工作,一直没把家室看重,这时下岗了,才发现,原来自己竟然混到无家可归!  一个人无家可归了,就成了流浪汉。  高弘图流寓在会稽。  不过,我相信,他堂堂一位曾经的内阁大学士,再落魄也不至于有多凄惨。  他要是选择就这样隐居的话,我相信,他还是可以做个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可是,他没有。  在国家被满清攻破的消息传来后,他逃到野寺中,再也忍受不了亡国之痛,悲愤中绝粒而亡!  呜呼,壮哉!  高阁老没有选择做陶渊明,他选择了做屈原!  姜阁老比起高阁老也不遑多让,他和马士英对骂之后,也卷铺盖走人。但是,他回去之后,没有就此消停,而是坚持抗敌!  ——既然朝廷不要我,难道老子不会自己为国做贡献吗?  他听说左良玉的部将金声桓在江西反清,立即前往助阵,以资号召了。  不过,很可惜,金声桓失败了。  姜阁老见到报国失败,悲愤之下,投池而死了!  无论是高阁老还是姜阁老,我读完他们最后气壮山河的归宿,心情总久久不能平静。  是的,他们对于南明的挽救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相对比洪承畴、钱益谦等人,或许会嘲笑他们自不量力,可是,如果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人,我们的历史绝不会延续到今天,绝不会那么绚丽多彩!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为了某种道义而九死犹不悔的人,我们中国遭受了无数次的外来侵略,都没有灭亡,依然傲立于东方!  历史也因这些人而变得分外的悲壮,分外的沉重!  悲哉!高阁老!  壮哉!姜阁老!  你们活的时候是骨头最硬的人,哪怕连死,都死得那么硬气!
  十七色魔皇帝  我们之前说了许多南明的朝臣和边将的不像话,其实,最不像话的,该是皇帝朱由崧本人。  那么,朱由崧怎么的不像话?  我们先从他的好色说起。  我之前也说,朱由崧是最不像皇族的后裔,因为他一当上皇帝,最急着做的事就是满足他的淫-欲。  一般来说,皇族的后裔,最不缺少的就是钱和女人,可是,朱由崧的表现仿佛是几百年没见过女人的人一样,一做上皇帝,看见女人就两眼发亮,像狗看见屎一样,就要扑上去吃!  公元1644年八月二十五日,朱由崧才当皇帝当了三个月零十天,就急着物色女人了,他派出内官在南京“诏选淑女”。  皇帝一做伤天害理的事,下面的人,当然是更加伤天害理起来了!  太监屈尚忠等人乘机敲诈百姓的钱财,不管百姓家里的是凤姐还是芙蓉姐姐,一律封门,给钱才释放。有钱人家,不过是破点财,没钱人家却只能哭号了!  一时间闹得到处鸡飞狗跳,哭号声一片,南明天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他这样一折腾,大伙以为他找了美女来了,也就罢了,哪里知道朱由崧奉行的是猪八戒的宗旨,那就是美女从来不嫌少!  他又派出内监前往苏州、浙江等地选拔,结果是:“因奉旨选婚,越中嫁娶如狂,昼夜不绝!”  越中的百姓见皇帝选婚,赶紧把女儿都嫁了,而且唯恐嫁的慢,白天嫁,嫁不出,晚上接着嫁!  朱由崧好色好到疯狂的地步,我们姑且把他当作色鬼,可是,他疯狂到变态,变成了色魔,我们每个人就不能忍受了!  色狼是指见到美女就扑上去,像狼见到美食一样的人,这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色鬼是指见到女人就扑上去,死缠着女人,像鬼一样让人烦厌;而色魔则是指折磨女人,把女人当作玩物,甚至不惜残害她们的人!  所以说,色魔是色中的最高境界。  许多大臣们没想到的是,本指望他中兴大明的皇帝竟是色魔!  朱由崧的身体很魁硕,那玩意是大是小,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史书上记载他玩女人玩得“一日毙童女二人,厚载门月裹骸出。。。。。。”  我想,女人碰到朱由崧这样的色魔,真是一种恶梦。  通常来说,人一旦在某方面变成魔了,那就会非常的可怕,因为他在这方面就没有了理智。  朱由崧搞女人搞成了魔,觉得最好就是自己的万丈金枪永不倒,人家的千里黄河水滔滔,这样,死在他那玩意下的女人就越多了,他就越有成就感,于是,决定寻找秘方。  秘方终于被他找到了,那就是蟾蜍!  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蟾蜍可以治阳痿,见效很快。  朱由崧得到这个秘方,立即派内官捕捉蟾蜍,配制春药。  内官们于是又找到了敲诈百姓的借口,都打着“奉旨捕蟾”的旗号去督促百姓捕捉,捉得少的就罚,一时间又使他们大发了一笔横财。  民间被朱由崧这样一骚扰,便称他为“虾蟆天子”。  朱由崧这样搞法,按道理来说,他应该很满足了。可是,大臣在除夕夜,突然发现朱由崧“悄然不乐”。  大家一看皇帝不开心,顿时大喜,以为他天理良心发现,知道南明天下的危急,另外,有些大臣猜测思念皇考(父亲)才不开心,有些大臣猜测他可能思念先帝才不开心,总之,大家猜测纷纭,最担心的是朱由崧怪罪兵败的事。  朱由崧心情不好之下,在兴宁宫把大臣们都叫来了。  大臣们都以为他要以兵败之事怪罪大伙,忙叩头谢罪。  大伙叩了半天头,终于听见朱由崧说出让人彻底雷倒的话!  他说:“朕未暇虑此,所忧者梨园子弟无一佳者,意欲广选良家,以充掖庭,惟诸卿早行之耳!”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从没时间考虑你们说的那些,我忧虑的是,唱歌演戏的那些女孩子,怎么没有一个漂亮的?我想扩大面积地选良家女子,充实我的**,希望你们早点帮我做这件事!”  大伙听了,顿时晕倒!  他们见过色狼,可是,从没见过死到临头了,还这么一如既往地色的色狼!堪称色狼中的极品!  韩赞周见朱由崧这样,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道:“臣以陛下令节,或思皇考,或念先帝,乃作此想耶!”  当然,朱由崧不单单是色鬼,他同时还是酒鬼。
  十八酒鬼朱由崧  朱由崧好色的程度,让我们凡人叹为观止,他好酒的程度,也让我们凡人叹为观止。  朱由崧太好喝酒了,常常因为喝酒而不理朝政。别人因为这事说他,他马上说:“有老马在!有老马在!”  老马,指得就是马士英。  马士英作为内阁大学士,不去谏朱由崧喝酒,也是因为朱由崧喝了酒,醉醺醺的,什么事也不管,一切权力就落在他手中了,所以,他才不会没事撑着去谏朱由崧。  大臣刘宗周却再也看不下去了,便入见皇帝,谏皇帝不要这样沉溺于酒。  朱由崧听了,只得道:“为卿故不饮。”  他虽然说了不喝酒,可是,脸色很难看。  刘宗周见了皇帝这样的脸色,心想,太得罪皇帝也不行!再说,皇帝毕竟听得进自己的话,做人也不能太过分,还是适可而止!当下慢条斯理地道:“若饮止一杯亦无害。”  所谓小饮怡情,大饮伤身!  刘宗周绝对没有料到的是,就因为他这一句“只饮一杯也没有什么伤害”的话,雷倒人的一幕出现了!  朱由崧听了他说只喝一杯就没事的话,顿时大喜,道:“因卿言,止饮一杯!”  刘宗周很高兴,毕竟皇帝听从自己的话,只喝一杯就行了!正当他高兴的时候,就看见朱由崧的内侍拿着大金爵(大被子)到,朱由崧立即拿起那大金爵,他喝了一半,就不举爵了。  内侍一看,自然明白其意,又忙斟满。  朱由崧又喝了一半,内侍又斟。  就这样反复地喝,“名虽一杯,实无算爵也!”  刘宗周顿时看得目瞪口呆,就差没有晕过去!  ——哥们,你也太绝了吧?不带这样忽悠人的!好歹人家也是一品大臣!  大学士王铎在奏疏中进谏道:“若夫饮酒,……卜夜烧炬,且梨园弟子鼓声咚咚,大非所以恸北都先帝之灵而存哀悼之心也。”  通过这奏疏,可见朱由崧确实是酒鬼,因为他为了喝酒已经完全忘了不久前他父亲的被杀,先帝上吊的事了!  称得酒鬼的人,就是那一种,眼中只有酒,再也没有其它东西的人。  而朱由崧正是这样一种人!
  十九一起过好日子  我们通过上面的介绍,已经完全了解了我们的朱同志,一句话,就是只图眼前享乐之人。  他是这样的人,朝廷里面的人也是如此,马士英等人则荒诞到只顾玩起蟋蟀来!人称蟋蟀相公!  那么,有没有远虑一点的大臣呢?  有!  哪里去了?  全部给我们的马士英同志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此时,南明面对最大的敌人是满清。  有远虑的人一定会想法设法抵挡敌人,就算想求和,也先把自己壮大,一如赵构。  我们只知道历史上的赵构一味求和,而不知道他求和前怎么重用良将,打败敌人。  只图眼前之利的人,他的做法则只是求和,尽快地求和,然后,安稳享受。  历史上所有想安稳享受的人,都必须先有过不安稳不享受的日子,都必须经过艰苦奋战。。。。。  然而,朱由崧没有,他就急着派使者去议和了!  有人说过,没有实力的议和,从来都不会成功的!  朱由崧的议和,在没出发前,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公元日,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看准了南明朝廷想偏安的心里,便奏请北使,主动请缨去北京和满清议和。  按道理来说,去和满清议和,只要有头脑的人,都知道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没人会愿意冒这个险。  然而,陈洪范却愿意冒这个险了!  我们总把冒险救国的人归为英雄,其实,有时候冒险救国的人,也有可能是投机分子。  朱由崧和马士英本就贪图眼前之利的人,本就想议和,这时,见有人主动请缨,顿时大喜,忙命陈投机来南京陛见了。  他们期待着北使团的组成,然后一举说服满清,大家相安无事治国,你在那边压榨百姓,我们在这边欺负平民,大伙有说有笑,礼尚往来,从此天下太平,民康物阜,流芳千古。。。。。。。
  二十组成北使团  六月十三日,陈洪范入朝了。  朱由崧和马士英着手准备让他带队去议和。  有一人听说了陈洪范要带队,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在十九日,提出“母死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  任谁都知道,出使这事,根本就是朱由崧和马士英的一厢情愿,去了只会悲催,不会有悲喜。  朱由崧和马士英一看有人竟自动申请去,真是太感动了,立即:“许之”。  这个筋搭错的人就是应天安庆等处巡抚左懋第。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去议和,无异送死。  事实证明,左懋第是有头脑的人。  可是,他为什么还去呢?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人,为了某种道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七月初五日,朱由崧和马士英把议和的人员物资都准备好了。  首先,“进左懋第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进太仆寺少卿;都督同知陈洪范进太子太傅”,先给去议和官员名分,让他们组成了北使团。同时,准备了“祭告梓宫文及通清虏御书、颁臣民圣谕、吴三桂等诰券”。  其次,物资准备。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通谢清王,并酬谢剿寇文武劳勋,还非常细心地给吴三桂运送漕米十万石。  通过上面这些准备,我们可以知道南明对议和非常有诚意,并且还很天真地认为,议和能成功。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边是铁定要灭你的贼人,一边的你还拼命地去讨好他,送大礼给他。  只有愚蠢,愚不可及的人才会做出此类事!  我们通过他们的这个做法,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无论是朱由崧还是马士英,其实,就是个蠢蛋!  七月二十一日,北使团出发了!  速度真的非常快!从组建到出发,都不用一个月!  假如朱由崧等人拿这些钱财去招兵买马或救济百姓,速度也有这么快,那么,南明兴许就不会灭亡了!  他们由南京出发,携带“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赐“蓟国公”吴三桂等人的诰敕,当然还有钱财等物资。  南明朝廷的大多数大臣都梦想着,北使团一出发,一到达北京,就议和成功,他们接着就可以高枕无忧,继续过他们纸醉金迷的日子了!  可惜,美梦往往是禁不住现实一击的!
  @黄小招ID 时间:  ... 既然无论拥立谁都一样,为什么他们偏偏要选中福王,难道是对福王情有独钟,别具鸡情?...  ========================================  因为在崇祯三个儿子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福王是最有资格继位的人。史可法在这个原则上犯了大错,这难道是中国人的命运吗?
  @langht 24楼
19:30:58  @黄小招ID
时间:  ... 既然无论拥立谁都一样,为什么他们偏偏要选中福王,难道是对福王情有独钟,别具鸡情?...  ========================================  因为在崇祯三个儿子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福王是最有资格继位的人。史可法在这个原则上犯了大错,这难道是中国人的命运吗?  -----------------------------  史可法的传统道德观念太严重了,这也造就了他的悲剧。  谢谢支持!更新了这么多天,终于有留言,太激动了!
  二十一北使团遭遇闭门羹  七月二十一日,北使团出发了!  出发前,朱由崧和大臣们居然讨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南明和满清的关系。  马士英说:“彼主尚幼,与皇上为叔侄可也。”  也就是说,弘光皇帝为叔叔,顺治皇帝为侄子!  你满清很牛吗?叫我叔叔吧,我就和你们议和!  天真!赤裸裸的天真!极为幼稚的天真!  按照当时的形势,别说要人家叫你叔叔了,就是要人家同意你议和,那也是比登天还难的事!  叔叔,输输还差不多!  北使团的结局,注定是输的,左懋第等人,注定是悲剧结局。  因为,南明朝廷,对形势的估计错误,竟可以幼稚到这种地步!  一个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会做出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必然加速悲惨的结局!  当时的形势,南明朝廷除了加强防守,打败满清,是别无它法可想的,也是别无它法可行的!  一切谈判,在打败对方的条件下,这才是成熟的谈判!  一如南宋的赵构。  左懋第当然知道此行的艰险,但是,他没有料到是,最险的就是,北使团内部有奸细!  而这个奸细不是别人,就是北使团的领头人之一陈洪范。  这个陈洪范,他主动请缨去议和,就是因为他想通过出卖南明来获取利益!  有人为了自己利益可以出卖自己的国家,有人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包括生命!  这就是我们历史中永远会出现的俩种人。  这个陈洪范,早在这年六月十六日,就和满清有联系了,降清的明朝参将唐虞在那时就上疏摄政王多尔衮道:“若虑张献忠、左良玉首鼠两端,则有原任镇臣陈洪范可以招抚。乞即用为招抚总兵。臣子起龙乃洪范婿,曾为史可法标下参将,彼中将领多所亲识,乞令其赍谕往招,则近悦远来,一统之功可成矣。”  多尔衮听了唐虞的建议,觉得玩内奸这种事,在汉人中是很有效的法子,便同意了。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汉奸就是吃香的职业,总有那么一些中国人,为了汉奸的光荣事业,总能前仆后继,绵绵不绝,把汉奸事业发扬光大。  这些人,注定是要彪炳史册的,不过,这个史是拉屎的屎,彪炳屎册!  摄政王多尔滚听从了唐虞的建议,便“书招故明总兵陈洪范”。  这样,陈洪范便成功晋级为汉奸了。  九月初五日,北使团进入山东济宁州。  那里一带归属清朝,北使团在朱由崧等人眼里,自然是天使,天使出使到别的国家,自然会受热烈欢迎。  没想到朱由崧的天使团到了满清地界,满清给了他们最热烈的欢迎——给老子滚回去!  北使团被赶走了!  他们才知道,人家根本没把他们这些天使当一回事!  既然山东济宁这一点不欢迎咱,咱就绕道吧!  这样,到了九月十五日,北使团绕道至临清。  这一次,他们受到接待了。
  二十二北使团遭遇的侮辱(上)  北使团到了临清,原明朝锦衣卫都督骆养性,时任清朝天津总督,听说故朝的人来了,再怎么也要给个面子,于是,派兵来迎接。  十八日,北使团抵达德州,清山东巡抚方大猷贴出告示:“奉摄政王令旨:陈洪范经过地方,有司不必敬他,着自备盘费。陈洪范、左懋第、马绍愉止许百人进京朝见,其余俱留置静海。祖泽溥所带多人,俱许入京。”  这封告示,简直就是一点情面都不给南明了!  有句俗话说,拿自己的热脸蛋去贴人家的冷屁股,相信北使团的人对这话深有体会了!  二十九日,行至河西务,满清下令,要他们呆在原地,不许前进,原因是清顺治帝定于十月初一日在北京即位。  北使团只得停下了——谁叫自己往人家冷屁股上贴呢?所以,尝到冰冷的滋味,也只能自己咽下去了!  十月初五日,北使团才重新启程,到了张家湾。  这一次,清廷终于差人来迎接了。  来迎接的人是礼部官又奇库。  十二日,北使团捧弘光“御书”从正阳门入城,清方安置于鸿胪寺居住,严加防范。  他们被扣押在鸿胪寺,一天一夜无人问津。  到了十三日,清廷终于派人来了!  然而,派来的人,对北使团的态度非常不好,直接就问道:“南来诸公有何事至我国?”  北使团的人立即回答道:“我朝新天子问贵国借兵破贼,复为先帝发丧成服。今我等赍御书来致谢。”  借兵破贼,我突然想到了鸡去向老虎借东西的故事,这简直就是自找死路!  清朝官员听了北使团的回答,很没有礼貌地说:“有书可付吾们。”  这是对北使团极大的侮辱!  堂堂一国的国书,竟说交给他们就行了!
  二十三北使团遭遇的侮辱(下)  北使团见满清的官员说把“御书”交给他们就行了,这是摆明没把自己当作一个国家的使者了!  一国之书,岂能随便交给别人?  北使团便告以“御书”应面递清廷最高统治者,不能交礼部。  清官听了生气了,说:“凡进贡文书,俱到礼部转启。”  北使团有坚持到底的勇气,说自己所赍乃“国书”,不是进贡文书。  于是,双方坚持不下了。  次日,清内院学士刚林等来到鸿胪寺,北使团以为清廷终于派人来议和,哪里知道这刚林一来,就刚好来个狗血淋头!他指责江南“突立皇帝”,不承认弘光皇帝是皇帝!  北使团一听,连皇帝都不被承认,赶紧争辩说南京所立的是神宗嫡孙,伦序应立。  我们从北使团的争辩中,可以知道北使团是多么天真了!  人家不承认你,说白了,就是想灭了你!你还和人家争论什么神宗嫡孙!神仙嫡孙都没用!  双方争论不休。  刚林看到南明的人这么死撑,顿时换了一副更加蛮横的脸孔说:“毋多言,我们已发大兵下江南。”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必多说,老子已经发兵攻打南明了!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以北使团一路受到的侮辱和惊吓,相信很多人都会噤若寒蝉。  可是,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大声地道:“江南尚大,兵马甚多,莫便小觑了!”  一点都不畏惧强清!  这个人就是左懋第。  我们到此时也应该知道了,左懋第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去议和了!  他为的就是维护南明的脸面!为了就是维护南明的尊严!  虽然,他明知道此行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甚至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可是,他在所不惜!  刚林见左懋第这么强硬,登时拂袖而去,双方不欢而散。  北使团赍去的弘光“国书”,清方拒绝接受;朝廷和使臣致送吴三桂的书信,拜会降清大学士冯铨、谢陛的名帖,也没人理会。  最侮辱人的是,清内院官带领户部官员竟厚着脸皮来收银币!  被收走的银币,计银十万两、金一千两,蟒缎已运到者二千六百匹!  “国书”不接受,钱财、绸缎、马匹,他们倒是笑纳了!  什么清廷,简直就是强盗!  盗亦有道,而清廷就是赤裸裸的抢劫!还不给对方一点面子!  这是什么朝廷!  北使团见清廷这样明目张胆的抢劫,很是气愤,没想到清廷抢完一把,发了横财后,还觉得不过瘾,又把弘光朝廷赐给“蓟国公”吴三桂的白银一万两、缎二千匹,也一并收去了!  绝!  做得实在绝!  这样清廷,我们之后看到他们残酷无人性的行为也就见怪不怪了!
  @黄小招ID 时间: 23:18:39   langht 24楼
19:30:58  黄小招ID 时间:  ... 既然无论拥立谁都一样,为什么他们偏偏要选中福王,难道是对福王情有独钟,别具鸡情?...  ========================================  因为在崇祯三个儿子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福王是最有资格继位的人。史可法在这个原则上犯了大错,这难道是中国人的命运吗?  -----------------------------  史可法的传统道德观念太严重了,这也造就了他的悲剧。  谢谢支持!更新了这么多天,终于有留言,太激动了!  ======================================  正因为他那时没有坚持传统的道德观念,所以才会在这个原则问题上犯错。
  二十五北使团的结局(下)  左懋第打死艾大选后,清廷立即派人来责问了。  其实,清廷很多事,因为左懋第打死的是自己带来的人。所以,面对清廷的责问,左懋第立即顶上一句:“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  当然,这一切和清廷有关系,因为你已经落入了人家的手中!  落入人家手中,能顶上一句“与若(你)何事?”  不得不说,左懋第是很牛的人。  清廷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降服这样的牛人,因为牛人都降服了,其他汉人就会闻风而降。  所以,左懋第越牛,得到的待遇就越好。  清廷设“太平宴”的时候,就宴请左懋第了。  可是,左懋第的做法依旧是那么牛,他“拒食”。  面对左懋第的这么不给面子,清廷很给“面子”,他们派遣洪承畴前来说降。  左懋第见了洪承畴,作出非常诧异的样子,就像见到鬼一样,他说:“此鬼也。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  洪承畴听了,自认倒霉,惭愧而退。  洪承畴走后,李建泰来劝降。  左懋第见了洪承畴是讽刺,而见了李建泰则是怒斥:“老奴尚在?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  李建泰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登时和劝降失败的洪承畴有同感,脸上都写着大大的两个字——倒霉!  清廷见左懋第的老同事劝降没用,便动用亲情牌,派已成功晋级为汉奸的左懋第的堂弟左懋泰去劝降。  结果,左懋泰的遭遇并未比前面俩位汉奸好过,左懋第对他大骂:“此非吾弟也!”同时,将他轰走。  多尔衮听到消息,顿时大怒,不过,他还没动杀念,还想最后劝降左懋第。于是,他亲自提审懋第。  左懋第见到多尔滚,直立不跪。  多尔滚知道他是牛人,不跪也就算了,当下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左懋第铿锵有力地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  金之俊见到多尔滚劝降,当然,也忙凑热闹去劝他:“先生何不知兴废!”左懋第听了,一句话顶得金之俊再不敢说话——“汝何不知羞耻!”  多尔衮知其不可降,只得下命在闰六月十九日,把左懋第推出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死了。  到了临刑之时,左懋第南向再拜道:“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说完,从容而死。  他留有绝命诗:“峡坼巢封归路迥,片云南下意如何;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是的,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左懋第的一腔碧血洒在了故国的土地上,人虽然死了,国家也很快也被灭,可是,他那一股忠义之气,长存于天地,鼓舞着反抗者,厚重着历史。。。。。。  这是他当年请缨的初衷,他做到了,所以,他死得很从容。  一个人,要是从踏上征程的第一步,就知道了怎样的结局,他还有什么悔恨?还有什么他不能从容面对的?  是的,左懋第无悔无恨。  北使团的一些人投降了,加入了汉奸的光荣队伍;另一些人选择了左懋第同样的道路。  “陈用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等人皆不屈而死。”  这些人,不能说他们很伟大,因为他们其实是无谓的牺牲。可是,他们不屈的精神将感召许多的忠义之士,让他们更加奋起反抗外来侵略!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死得其所。  南京政府听闻北使团失败的消息,顿时炸开锅了!
  二十六加紧搜刮  公元1644年底,多尔滚决定派兵挥师南下,消灭南明。  而南明,在此时还沉醉在醉死梦生当中。  皇帝朱由崧“深居禁中,惟渔幼女,饮大酒,杂伶官演戏为乐。巷谈里唱,流入内廷,梨园子弟、教坊乐人,出入殿陛,诸大臣呼为老神仙。”  朱由崧的爱好,纯粹就是一个变态者的爱好!喜欢女人也就罢,偏偏喜欢幼女,还是把她们奸死!真的厉害的话,为什么不去挑战肥婆?整日里喝酒,看戏听歌,还让诸大臣呼为老神仙!  他自己昏庸,他身边的大臣也不比他好。朱由崧贪杯好色,马士英等人却加紧时间卖官鬻爵。  马士英生财有道,他先是请免府州县童子应。  大伙听了这个消息,个个高兴,因为不用科举考试就可以当秀才。不过,接下来传来的消息,很多人就不高兴了,尤其是那些贫穷的人。  因为马士英规定,想免童子应,上户必须纳银六两,中户必须四两,下户必须三两!  许多人交完钱,继续往上面考,哪里知道,往上面考,也要交银子!  马士英规定,赴院试,诏行纳贡例,廪纳银三百两,增六百两,附七百两!  这简直是在打劫!  不过,很多有钱人为了功名,还是忍痛出钱了!  等他们出完钱,当上举人进士了,原以为赚了,哪里知道马士英生财之道改变,竟可以不用科举考试,直接给官做了!  ——妈个冬瓜!早这样说,老子不就不用那么辛苦,又交钱又考试吗?!  马士英明码标价,武英殿中书纳银九百两,文华殿中书一千五百两,内阁中书二千两,待诏三千两,拔贡一千两,推知衔一千两,监纪职方万千不等。。。。。。  真是出血价大甩卖,价廉物美,童叟无欺。。。。。。。  他这样大甩卖官位,导致的结果是,大街小巷,处处都是官员了!  当时为之语曰:“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似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其中最后两句,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真是一语道破马士英的心思!如果他的袋子够大,他真的恨不得把江南所有的钱装进他的口袋!  又有谚语曰:“都督多似狗,职方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这首谚语确实很有水平,因为不单单指出了马士英的卖官鬻爵,连朱由崧的只顾享乐而不理国事都骂进去了!  有人在马士英的门上偷偷写上一对联:“两朝丞相此马彼牛同为畜道,二党元魁出刘入阮岂是仙宗。”  骂的真好!  这条马,其实就是畜生!  如果他是人的话,他怎么就不明白呢?国家被你吸血鬼一样吸血,百姓被你牛马一样蹂躏,国家不就灭亡吗?人心不就尽失?  国家灭亡了,人心尽失了,汝将安往?
  二十七准备迎战  公元日,多尔滚命令多铎率领大军下江南了。  面对清军的进攻,弘光帝除了继续享乐之外,还采取了对策,那就是封爵以用将心。他封刘泽清、刘孔昭等为侯爵,还加高杰为太子太傅。  他想用爵位来让这些将领为自己抵挡住清军,保住自己的帝位。  将领们受到弘光帝如此恩遇,自然感恩戴德,以死相报了。  其中,受史可法感化的高杰对清军跃跃欲试,要和清军拼命。  他打理好装行,整顿好军队,准备出发,攻打清军!  在出发前,按照惯例,举行祭旗仪式。  古人很相信祭旗的顺利与否,因为那意味着行军的顺利与否。  高杰刚祭旗,遇到两件不祥的事,那就是:“疾风折大纛,西洋炮无故裂。”  高杰并不这两件事当一回事,继续祭旗,直到仪式结束。  有个叫应廷吉的人见了,却私自和他的朋友说:“明年太乙在震,角亢司垣,始击掩迫寿星之次,法当蹶上将。吾惧沮众,不敢言。”  不管怎样,南明的将领都准备好了,等着清军的到来!  他们相信,刚刚在中原站住脚跟的满族,绝对没那么轻易就可以打败他们的!  作为南明主帅的史可法也做好了准备,他也等待着清军,他将奋勇抗敌,消灭来犯者!
  二十九高杰抗清  史可法准备了对付满清的计策,那就是高杰部队打头阵,他自己领大部队在后面,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一定可以打败满清!  因为满清号称二十万,实际上攻打来的只有“七、八千”!  孙子兵法中说,倍则围之,应该说,史可法的计策是很高明的。  南明的兵力比满清入侵的兵力多,所以,只要南明诸将齐心协力,抵挡住满清,可以说,完全是有可能的!  高杰的军队已经抵达徐州了,等着满清军队的到来!  高杰他一点不担忧,因为史可法的大部队就在他后面,再说,其它镇也不会袖手旁观。  早在十月十二日,清朝发兵,一路往山西,一路往徐州,—路往河南。  高杰听说了,就这事写信给刘泽清,信中说:“清朝发一王子,领兵号二十万,实七八千,齐驻济宁。近日河南抚镇接踵告警,一夕数至,开封上下北岸,俱是兵众,问渡甚急。惟恐彼一越渡,则天堑失恃,长江以北,尽为战场。时事到此,令人应接不暇,惟有殚心竭力,直前无二,于万难之中求其可济,以报国恩而已。”  信中一方面指出了满清的不可怕,另一方面,希望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对付敌人。  刘泽清自然答应了。  高杰不管刘泽清到时候会不会来相救,他只知道,史可法一定会来的!  有史公在,一切何惧哉!  所以,高杰对满清的劝降,理都不理!  清肃王写信给高杰道:“肃王致书高大将军,果能弃暗投明,择主而事,决意躬来,过河面会,将军功名不在寻常中矣。若第欲合兵剿闯,其事不与子言。或差官北来,于令人引奏。”  清朝副将唐起龙,其父唐虞时也致书高杰,劝他早断速行,信中有“大者王,小者侯,不失如带如砺,世世茅土”之语。  高杰一概不理,他身先士卒,沿河筑墙,专力备御。  他始终相信,满清一定可以抵挡住,南明绝对不会灭亡的!
  三十准备开战  日起,满清在豫王多铎的带领之下,攻打至夏镇,又别由济宁南下。从洛阳渡河,攻海州,围邳州,很快就会攻打至徐州了!  情况报到马士英那里去,马士英很淡定地道:“有四镇在,何虑焉?”  南明朝廷里面的人担忧的人不多,将领们虽然看到情况危急,但也没认为南明就抵挡不住。  事实上,南明完全能抵挡得住。  首先,在道义上站得住脚。满清是属于外来侵略,而南明是属于保家卫国,能得到不少南明百姓的支持。  其次,在军队人数上站得住脚。满清入侵人数虽不像高杰说的数千人,但也没他们自己号称的二十万人那么多,再怎么样,几万人是有的,而南明再怎么样都有几十万人。  再次,史可法布置严密,他不但让高杰守在徐州,抵挡满清,自己在淮扬一带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布下天罗地网,就算高杰抵挡失败,也可消灭满清一部分力量,而他自己到时再和其它镇一起攻打满清,肯定能让满清铩羽而返!  满清从1644年的12月一直攻打到1645年1月,一路上自然是势如破竹,因为他们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挡。  他们真正的抵挡,应该是高杰。  高杰为了迎战满清,师出睢州。  他摩拳擦掌,就等着和满清大战一场!  他不知道的是,睢州的守将许定国已经暗地里投降了满清!  历史上许多将军的遗恨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他们不知道,比他们更倒霉的是高杰,他是“出师未战身先死!”  高杰傲然进入睢州城,他怎么也料不到的是,等待他的竟是惨死!
  三十一睢州之变(上)  高杰为了拉拢许定国,能够合力抗清,当下赠送许定国银千两,币百疋。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消除和许定国有过的矛盾。  那么,高杰和许定国结过什么梁子?  许定国,太原人,明朝总兵,曾经收兵纵掠,也不是什么好鸟。朱由崧称帝后,他以总兵驻睢州(河北商丘睢县),毁家养士。  因为名声不好,又负其功,所以没有得到封侯伯。  当然,这是表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军队不够强大,别人并没有把他当一回事。  他看到高杰都封伯,心中非常气愤,当下上书诋毁高杰为贼!  闯贼的手下都封伯,我堂堂大明总兵封不到,告诉你们,许大爷很生气,后果将会是你们意想不到的严重!  许定国遂与高杰结下梁子。  高杰向来都是只有他欺负别人的份,哪有被别人欺负的道理?便常常对人说:“吾见许,必手刃之!”  许定国感到害怕了,因为,高杰来到睢州的话,要是他报旧仇怎么办?就算他既往不咎,不报旧仇了,自己已经投降满清了,消息暴露,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高杰不来睢州!  许定国当下求救于史阁部。  史可法的回答是:“许总兵何地不可居,而必睢州乎?”  这个回答,一下打破了许定国的幻想,知道高杰是一定要来睢州的!  既然史可法不能救自己,那就求救于满清吧,好歹自己如今也算是满清的人,并且,自己把儿子许尔安、许尔吉都送给满清做人质了!  于是,他求救于清肃王豪格。  豪格的回信是:“未经奉旨,不敢擅往!”  多铎的军队没打过来,豪格是绝对不会轻举妄动的!  告天告地,求爷爷求奶奶都没用了!  许定国这才知道,自己这个汉奸不好做!  他想来想去,没办法了,只有豁出去了!  那就是,刺杀高杰!  日,高杰的军队终于到睢州城外了。  许定国在高杰到之前,就先数十里去跪迎马首。  假如高杰是成熟的将领,一定会在此时杀了许定国,或者擒住他!  可惜,高杰不是成熟的将领!我们前面说过,他只不过是个粗人!  粗人,就不会做出成熟的事情,他只会上演幼稚的行为!  高杰见许定国跪下去,忙把他扶起道:“若总兵,奈何行此礼?顾尔众焉在?”  他这话说得还算客气,接下来的所说所为,就很不客气了。  许定国为了麻痹高杰,故意让羸弱的军队给高杰观看。  高杰见了,嗤笑道:“尔有此军,何不以此开藩乎?”  许定国听了他这取笑的话,打了个哈哈,并没有生气,但是,他的心生起极端歹毒的杀意,双眼掩藏着凶狠的杀机!
  三十二睢州之变(中)  高杰取笑完许定国后,第二天,便把许定国叫来询问,他说:“若岂不知我之将杀汝,而不去何也?”  许定国听了,赶紧顿首,装作不明所以的样子道:“定国故知公之怒也,然不知其罪。”高杰冷然道:“若累疏名我为贼,安得无罪?”  他终于把记恨心中的事说了出来。  许定国赶紧解释道:“此定国之所以不去也。定国目不知书,仓皇中假手记室而代者,误入公名,定国不知疏中何等语也。若以此杀定国,不亦冤乎?”  他把罪过全推到别人的身上,当然,是高杰不打算寻旧仇而已,他要是要报旧仇,那是无论如何解释都没用的。  高杰听了许定国的解释,似乎很相信他的话,便索记室者姓名。  许定国那什么记室者,当然纯属子虚乌有的事,他哪里找得出那人?当下忙道:“彼知公之怒也,先期遁,迹之不获。彼先去而定国不去,以明向名公者非定国意也。”  高杰听了,也就不再追究了。  此时的他,只想和许定国共同抗清。他见许定国屈服,不但不追究他,还“怜之!”  此时,该可怜的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人的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