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乎所有新闻事件最终都演变为对政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政治事件对汇率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共享资料网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 “100 个专业知识常考点” 新闻学部分第一 部分 新闻理论 一、常考指数 8―10 的知识点1. 新闻价值【常考指数】 9 【快速记忆】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目前学界对此概念尚无定论。有专家认为,新闻价 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 的功能;也有专家认为,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之和。 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是,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具体地说,新闻价值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即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但并不是所有新闻都一定具备这五要素,一般具备其中三个要素(其中必然包括“时效性”, ) 即可成为新闻。但新闻价值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一 种价值判断鉴别,则为学界所公认。考生在解答新闻价值方面的问题时,则应以报考学校的 教材所持观点为准。 【考题回顾】 1、分析新闻价值构成的因素(北京大学,2006) 2、辨析:新闻价值的大小最终通过报道与传播过程体现出来。 (清华大学,2002) 3、判断:新闻价值是指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这类事实的特征。 (清华大学,2003) 4、运用新闻价值要素,选取十六大期间国内或国际媒体新闻报道中你记忆或感受最深 的一条新闻报道回答(每个问题的回答不超过 100 字,15 分)(清华大学,2003) : (1) 这条报道的新闻点在哪里? (2) 会有什么人对这条新闻产生兴趣吗? (3) 这条新闻突出运用的是哪个新闻要素? 5、名词解释:新闻价值(中国人民大学,2002) 6、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如何?(复旦大学,2006) 6、试论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中国传媒大学,2001) 7、简述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中国传媒大学,2006) 8、名词解释:新闻价值(中国传媒大学,2006) 9、下面这条消息所以能够发表,主要依据了哪几项新闻价值要素?为什么?(中国社 会科学院,2001) 【考点联想】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取向;新闻选择标准。 2. 新闻真实性【常考指数】 10 【快速记忆】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不可 动摇的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现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基础,一切新 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报道的优势和力量之所在。 新闻真实包含了双重含义,即新闻的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 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做的真实的反映。新闻的总体真实则是指在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新闻 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 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具体真实是基础,它对总体真实起制约作用,总体真实是在具体 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它对具体真实起指导作用。 要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做到这“双重真实” ,就必须忠实地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描写事实。 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避免由 于以偏概全、顾此失彼、浅尝辄止等原因造成的新闻失实。 【考题回顾】 1、简述 50 年代初中国新闻界的“合理想象”之争及你的看法。 (北京大学,2003) 2、判断:对事实的逼真叙述并不等于新闻真实。 (清华大学,2001) 3、辨析:新闻真实由再现事实的四维空间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清华大学,) 4、论述新闻真实的三种状态(清华大学,2006) 5、简答:新闻整体真实的三种类型(清华大学,2008) 6、怎样理解“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中国人民大学,2007) 7、名词解释:新闻真实性(复旦大学,2003) 8、请联系北京“纸馅包子”事件,论述您对新闻真实性的看法(复旦大学,2008) 9、面对改革开放的实际谈谈对“新闻真实”的认识。 (中国传媒大学,2002) 10、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中国传媒大学,2007) 11、下面是通讯《九米拼搏》的节录,请分析一下,为什么有这样生动的描写,评委反 而没有给他评上奖?借此说明一下新闻报道对真实性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 【考点联想】 新闻失实的原因;防止新闻失实的措施;新闻客观性。3. 新闻事业的特点、性质、地位、功能【常考指数】 10 【快速记忆】 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 反映。新闻事业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新闻事业的特点是: 第一, 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更直接。第二,新闻事业反映社会 生活迅速,范围广,影响极大。第三,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 服务。新闻手段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报道事实,用事实说话,就事实发表评论。它所表达 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意见。第四,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政治意识形态的属性,也 有商品性属性。第五,新闻事业还具有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性质具有双重性。首先是它的社会性,指它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 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其次是它的阶级性,指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社会事业产 生之后,便掌握在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的手里,成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服务 的舆论工具。 新闻事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它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信息 支持,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历史使命。新闻事业的功能主要包括:报道新闻, 传布信息;反映舆情,引导舆论;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提供娱乐,丰富生活;刊播广告, 繁荣经济。 【考题回顾】 1、从结绳记事到网络新闻时代――论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清华大学,2003) 2、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2001) 3、 “新闻业既有一般行业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和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2003) 4、新闻业意识形态属性的内涵。 (中国人民大学,2005) 5、论述新闻媒介双重属性以及它对中国新闻媒介发展的意义。 (复旦大学,) 6、什么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并论述当前传媒的资本运行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 响。 (复旦大学,2007) 7、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新闻广播事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中国传媒大学,2001) 8、名词解释:新闻事业(中国传媒大学,2004) 9、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地位。 (中国传媒大学,2004 年) 10、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2007) 【考点联想】 两种新闻事业的区别;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新闻事业与政治、经济、文化。4.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常考指数】 8 【快速记忆】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性。社 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的 思想意志、政治要求、组织原则和行为准则,表现了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截然不同的本质属 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区别。党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具有历史继承性,从马克思到列宁,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都有大 量关于党性原则的论述。 社会主义党性原则,就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 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意见。社会主义党性原则认为,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整个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党的领导下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反映舆论、进 行社会教育、提供文化娱乐,发挥着宣传工具和舆论机关的作用,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党性原则具体包括: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上同党中央 保持一致,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 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考题回顾】 (第三个考点中所有涉及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考题都包含“党性原则”内涵)3 1、填空:列宁在哪篇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了报刊的党性原则。 (北京大学, 2002) 2、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 (中国传媒大学,2002) 3、联系实际,阐述新闻宣传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论断。 (中国传媒大学,2004) 4、简述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形成。 (南京大学,2003) 5、选择: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暨南大学,2001) 6、是否坚持新闻的舆论监督,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强弱的尺度。 (南京师范大学,2004) 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有哪些具体要求?(武汉大学,2006) 【考点联想】 坚持党性原则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新闻事业的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5. 新闻舆论、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常考指数】 10 【快速记忆】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 或态度。新闻事业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舆论运动的规律 始终支配着新闻报道活动,舆论也因此成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新闻舆论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最新事态的意见表达。社会公众是新闻舆论的主 体;最新事态是新闻舆论的源头;言论表达是新闻舆论形式。新闻舆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舆论指向――社会事态的范围大;舆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的程度高;舆论导向――社会 公众的领域广。 舆论引导是指新闻媒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 见倾向,或者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我们的新闻媒体要不断提高舆论 引导的水平,讲究舆论引导艺术。具体包括:宜解不宜避,坚持舆论引导的鲜明性;宜缓不 宜急,把握舆论引导的渐进性;宜全不宜片,讲求舆论引导的辩证性;宜诱不宜硬,注意舆 论引导的启发性。 舆论监督则是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 的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具有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社会调整、社会控制、社会制衡 等功能。 【考题回顾】 1、结合案例,论网络媒体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 (北京大学,2005) 2、名词解释:舆论导向(中国人民大学,2003) 3、名词解释:舆论(复旦大学,) 4、联系实际论述中国新闻媒介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复旦大学,2001) 5、舆论的特点有哪些?(复旦大学,2002) 6、怎样理解舆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功能?(复旦大学,2003) 7、简述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之关系。 (复旦大学,2007) 8、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舆论监督的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01) 9、名词解释:舆论学(中国传媒大学,2002) 10、名词解释:舆论监督(中国传媒大学,2005) 11、简述新闻事业反应舆论的两重性。 (中国传媒大学,2008) 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 请阐述你对于这一段话的理解。 (中国传媒大学,2008) 【考点联想】 舆论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介与受众的关系;网络传播 新时期对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的新要求;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策略舆论监督在构建 和谐社会中的作用。6. 新闻体制【常考指数】 8 【快速记忆】 世界各国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在运行体制上有很大不同。报刊基本只有私营和国有两种所 有制形式。而广播电视却有私营、公营和国有三种所有制形式。就广播电视而言,目前世界 上有三种运行体制,即: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以西欧各 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其 他国家的电视体制,或可归入上述三种体制,或是此三种体制的小小变异。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以赢利作为 最终目标;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具有以下特点: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 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保持政治上的多元化和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公私 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 ,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 争;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 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机制,与美国式的完全商业化相比有以下的不 同: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只能部分而不能完全按市场需求来执行,媒体首先必须完成党和政府 的宣传任务;各家媒体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也有“优胜劣败”的现象,但至今还未出现“优 胜劣汰”的现象,因为有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各媒体很看重收视率、发行量等,因为这和 广告收入密切相关,但强调“社会效应第一,经济效益第二” 。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公共电视(北京大学,2006) 2、论述:新闻活动受社会形态的制约。 (清华大学,2002) 3、名词解释:党报体制(清华大学,2007) 4、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新闻观念上带来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 2001) 5、政府信息公开对新闻传播体制改革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07) 6、名词解释:新闻体制(复旦大学,) 7、名词解释:新闻体制(中国传媒大学,2002) 8、简要回答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体制的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2003) 名词解释:公共广播电视(中国传媒大学,2008) 9、四种传统的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和体制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 10、简述当前俄罗斯新闻体制的特点。 (南京大学,2002 年) 【考点联想】 新闻体制对于媒介理念、经营运作、新闻节目的影响;中国新闻改革的现状和方向。 7. 新闻媒介与社会【常考指数】 8 【快速记忆】 新闻媒介系统作为社会信息系统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社会条件密不可分,它的特性又决定 了与其他子系统紧密相关。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 方面。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现代经 济对大众传媒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与此同时,大众传媒又对政治和经济环境产 生强烈的反作用。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是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但也对文化的 传播和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文化设限、文化帝国主义等。 【考题回顾】 1、从 80 年代《中国青年报》与 90 年代以来《北京青年报》的新闻事件,谈政治、经 济、社会环境对传媒的影响。 (北京大学,2003) 2、论述:新闻活动受社会形态的制约。 (清华大学,2002) 3、辨析:新闻报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清华大学,2002) 4、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新闻观念上带来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 2001) 5、从新闻传媒的社会角色及其运作机制出发,结合我国传媒发展现状,阐述你对下面 这则新闻报道中所述事件的看法。 (复旦大学,2003) 6、新闻事业联系群众的方式(中国传媒大学,2008) 7、请谈谈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南京大学,2007) 【考点联想】 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新闻舆论引导与监督;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新闻与受众的关 系;新闻体制与社会制度的关系。8. 新闻工作者的角色、责任、素质【常考指数】 9 【快速记忆】 新闻工作者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职业的鲜明特征。具体来 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工作与社会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新闻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和强烈的政治色彩;新闻媒介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是 一种节奏快、难度高的创造性工作。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 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当代中国的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 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大使命。我 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应不辱使命,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履行新闻职责,使自己 真正成为人民期待的那样的一个社会环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代言者、社会公德的监督者、 社会正义的维护者。 要肩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政治理论修养、文化知识修养 和专业技能修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从而使自己不断适应日益激 烈的新闻竞争需要。 【考题回顾】 1、简述新闻记者肩负高度的社会责任。 (清华大学,2004)2、名词解释:新闻记者的五个根底(清华大学,2005) 3、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 素质?(复旦大学,2004) 4、2000 年 11 月 8 日被认定为中国第一个记者节,谈谈你对中国记者的社会责任及职 业操守的认识。 (中国传媒大学,2001) 5、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2003) 6、试论当前我国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05 年) 7、名词解释:新闻记者的五个根底(中国传媒大学,2008) 8、论述社会转型期对新闻记者素质的新要求。 (四川大学,2007) 【考点联想】 当前社会转型期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伦理;新闻事业的性质、 地位和任务。二、常考 指数 5―7 的知识点9. 信息【常考指数】 6 【快速记忆】 国内外学者对信息下过五十多种定义。根据其所指范围不用,可以分为广义信息、一般 信息、狭义信息三大类。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 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 识积累。这个概念摈除了人类社会以外的无机物、有机物的反应和感应现象,只强调对象与 人的作用与联系。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具备以下特点:客观性、共享性、转化性、无限性、可传递性、可度量性、存储型、 再生性、压缩性、可利用性。新闻和信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新闻属于信息中的一部分,是 信息海洋中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考题回顾】 1、简述新闻与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清华大学,2000) 2、名词解释:新闻信息(中国人民大学 2004) 3、信息的特点有哪些?(复旦大学,2002) 4、名词解释:信息(复旦大学,2005) 5、名词解释:信息(华中科技大学,2002) 6、简述新闻媒介采集和处理信息时的主要注意事项。 (四川大学,2007) 【考点联想】 新闻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信息传播的主要环节;信息社会;信息高速公路。10.新闻学【常考指数】 5 【快速记忆】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范畴包括新闻事业与社会 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 事业的经营管理等。7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新闻学,主要研 究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历史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和 新闻思想发展的历史,探索发展规律。三是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活动的原理和技 巧。狭义的新闻学,指的是理论新闻学。 新闻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新 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了解 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 动态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发展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2002) 2、名词解释: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04) 3、西方新闻理论界,系统阐述社会责任理论的著述是( (苏州大学,1999) 4、简述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东北大学,2002) 【考点联想】 新闻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新闻的起源和本源;舆论学。 )年( )等人撰写的( 《 》 )11.新闻的定义【常考指数】 7 【快速记忆】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指新闻消息。我们所讲的“新闻”是指大 众传播媒介公开向社会传播的广义的新闻。在新闻学研究中,新闻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提出了 数以百计的新闻的定义。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事实说”“报道说”“信息说”等等。事实说 、 、 即将新闻等同于某种事实; “报道说”认为新闻是对某种事实的报道或传播; “信息说”则认 为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在目前的各种定义中,学术界一般认为陆定一先生的定义较为准 确,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由于目前技术已经实现了现场直播,因此这一定 义被完善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阐明了新闻的三个特性: “事实”阐明了新闻的真实性,标志着新闻和文学的区别; “新近或正在”阐明了新闻的时 效性,标志着新闻和历史的区别; “报道”阐明了新闻的公开性,标志着新闻与内参的区别。 【考题回顾】 1、 简述新闻与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清华大学,2000) 2、 论述:新闻观与宣传观辨析(清华大学,2002) 3、判断:新闻是重要的、新鲜的事实本身。 (清华大学,2003) 4、名词解释:新闻的“性质说” (清华大学,2004) 5、名词解释:新闻信息(中国人民大学 2004) 6、论述新闻的基本要素(不是 5 个 W)(中国传媒大学,2001) 。 7、简述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 (中国传媒大学,2007) 8、辨析题:新闻就是反常事物的报道,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武 。 汉大学,2002 年) 【考点联想】 新闻的起源和本原;新闻与信息;新闻与宣传;新闻价值。12.新闻的起源与本源【常考指数】 7 【快速记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它随着生产劳动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进而推进新闻传播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生产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彼此需要沟通信息、 通报情报、交流经验等,以此求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并根据已经取得的认识规划自己 的行动,进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唯心主义新闻观在新闻起源的认识上,单纯从人类的好 奇心理甚至生理需要出发,把产生新闻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或心理现象,颠倒了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于自然斗争中和在 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因此,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唯心论者在新闻的本源上,或是颠倒事实 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是某种“性质”本身。 【考题回顾】 1、新闻真实由再现事实的四维空间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清华大学,2001) 2、填空: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复旦大学,2001 年) 3、名词解释:新闻起源(复旦大学,2003) 4、名词解释:新闻本源(中国传媒大学,2001) 5、名词解释:新闻起源(暨南大学,2000) 6、填空:新闻的本源是什么?(暨南大学,2001) 【考点联想】 新闻的定义;新闻的特性;新闻真实性;新闻与宣传。13.新闻敏感【常考指数】 5 【快速记忆】 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西方称为“新闻鼻” 。它是新闻工 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 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 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新闻敏感有助于迅速及时的发现新闻,有助于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发掘出对于本媒体来 说最有价值的新闻,且能够帮助预见新闻。一名记者要具备新闻敏感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 一,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第二,要认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第三,要认真思索; 第四,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最后,要有高度的政治热情。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新闻敏感(北京大学,2003) 2、名词解释:新闻敏感(复旦大学,2003) 3、名词解释:新闻敏感(华中科技大学,、2006) 4、简述记者应该如何提高新闻敏感。 (山东大学,2004) 【考点联想】 新闻的特性;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新闻工作者的素质。14.新闻自由【常考指数】 6 【快速记忆】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 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要地说新闻自由就是新闻媒介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新闻自由主要包括: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 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 闻源。最早提出“出版自由”口号的是英国著名政治家、诗人约翰?弥尔顿,他在《论出版 自由》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的思想。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 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 有的自由权利。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首先,新闻自由是政治权利的组成部分,是由 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其 次,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与社会发展的一定形态相关,不是恒久不变。再次, 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社会制度、社会的价值观、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 传统等都对新闻自由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制约。最后,新闻自由和一般的民主、自由一样, 是一种手段。 【考题回顾】 1、阐述新闻自由的历史演进。 (北京大学,2001) 2、名词解释: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北京大学,2002) 3、论述: “出版自由”口号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弥尔顿和杰弗逊为之做出的贡献。 (北 京大学,2004) 4、判断:新闻自由是记者(媒体)享有报道一切事实的权利。 (清华大学,2001) 5、论述: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 (中国传媒大学,2003) 6、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中国传媒大学,2005) 7、 “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最早是由西方资产阶级提出来的,在我国,人们对“新闻自 由”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正确的看法应该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 2001) 8、论述:简评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自由”(南京大学,2002) 。 【考点联想】 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任务;两种新闻事业的本质区别;知情权与接近权;新闻自 由的社会控制。15.新闻手段【常考指数】 5 【快速记忆】 新闻手段有三重含义。一是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等编排和传播新闻形式的总称。 它是新闻机构用以报道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 报道事实,用事实“说话” 。它所表达的,常常是―种无形的意见。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 往往表现为对事实的客观的报道,实际上,在对事实的选择和对事实的报道中,常常巧妙地 渗透着新闻发布者的思想和观点,体现着一定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它能够使受众在获知事实 的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报道者的观点和意见,因而具有特殊的浴移默化的力量。 第二重含义是“用事实说话”的同义词,指通过对事实的客观报道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 点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新闻倾向性的特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对新闻事实 的取或舍、枪或厌、详或略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为对新闻事实的评论,即赞成或反对、提倡或贬斥、肯定或否定等。 第三重含义是特指编排手段,通过对新闻的置放版次、位置与处理的强势或淡化(标题 的大小、字号字体的选择,空白的多少,是否套红、配发评论、照片等),在广播节目和电 视节目中对新闻编排在档次不同的节目群中的位次,表明新闻发布者对该新闻事实的不同评 价,从而显现不同的立场和倾向。 【考题回顾】 4、名词解释:新闻手段(中国传媒大学,2003) 5、名词解释:新闻手段(中国传媒大学,2008) 6、简述新闻手段的主要含义和作用、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2001) 7、名词解释:新闻手段(四川大学,2000 年) 【考点联想】 新闻事业的地位、任务;舆论引导;新闻事业与社会控制;新闻题材与报道形式。16.新闻道德与伦理【常考指数】 7 【快速记忆】 新闻职业道德,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 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以及新闻传播 活动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职业,作为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以及调整它所涉及的各种社会 关系(包括从业人员内部关系)的新闻职业道德才逐渐地系统完善起来。新闻职业道德的产 生是同新闻传播活动的专门化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分不开的。 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包括新闻自由、社会责任、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廉洁诚实、遵 守法制、作风正派、保护消息源、更正和答辩等内容,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阶 段后,资本主义的商业道德在新闻职业中的具体表现;是资产阶级价值观、 “人权”理论等 在新闻领域的反映。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本质上的牟利性与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反映在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条文上,表现为概念含糊、抽象、自相矛盾、不易遵守。 1994 年 4 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全体会议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 者职业道德准则》全面、系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既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也反映了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道德要求,因而具有很高 的实践价值和很强的指导意义。1997 年 1 月第二次修订,其主要内容有: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 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考题回顾】 1、试述隐私权、知晓权、采访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北京大学,2002) 2、简述:新闻道德是对记者行为的特殊约束准则。 (清华大学,2003) 3、电视偷拍采访会带来哪些媒介伦理问题?在目前中国的国情下,你怎样看待电视偷 拍采访?(清华大学,2007) 4、名词解释:新闻伦理(清华大学,2007) 5、名词解释:新闻道德(中国传媒大学,2001) 6、2000 年 11 月 8 日被认定为中国第一个记者节,谈谈你对中国记者的社会责任及职 业操守的认识。 (中国传媒大学,2001) 7、试述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新闻伦理思想。 (中国传媒大学,2002)8、名词解释:新闻职业道德(南京大学 2006) 【考点联想】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任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角色、责任;新闻真 实性;新闻自由;新闻政策。17.新闻专业主义【常考指数】 5 【快速记忆】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 信念。新闻专业主义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客观性;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 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同时,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把关”时要按照“新 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选择。第二,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的反映客观 事物的原貌,不能仅达到部分真实或细节真实,而且必须达到整体真实。失去了真实,客观 便无从谈起,独立也就失去了权威性。第三,独立性;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 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 是完全独立的,不应臣服或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第四,自由性; 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即“知情权” 。新闻专业主义 是一切新闻工作者都必须恪守的主要新闻职业规范。 【考题回顾】 1、阐述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清华大学,2006) 2、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2007) 3、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 4、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南京大学,) 【考点联想】 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新闻事业与社会;新闻自由。18.媒介批评【常考指数】 6 【快速记忆】 何谓媒介批评,不少论者提出了各自的定义。按照中国传媒大学雷跃捷教授的观点,媒 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 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媒介批评的对象是媒介,特指大众传播媒介,其具体内涵包括:一是媒介产品,特指新闻作 品;二是媒介行为,媒介的一切活动都可归结于此;三是媒介现象,现象与行为的区别在于, 现象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突出性,同时还有某种争议的意味;四是媒介性质及其作用。对 媒介产品的批评居于微观层面,媒介现象和媒介行为是中观层面,媒介性质与作用的批评则 是宏观层面。 目前至少有以下三种媒介批评类型:其一,基于学术层面的批评;这一类批评以论文的 形态出现。其二,基于感想层面的批评;这一类型多以随笔、杂谈的形态出现。其三,基于 观察层面的批评;它应该是前面二者的一种综合,既有客观事实的推演,又有主观意向的判 断。媒介批评的代表学派有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等。我国目前一方面要借鉴西 方媒介批评的理论与经验,更要积极地结合中国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体系。 【考题回顾】 1、简述:媒介批评(北京大学,2002) 2、简述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背景。 (中国传媒大学,2004) 3、名词解释:媒介批评(中国传媒大学,2006) 4、论述媒介批评的主要内涵、代表学派及我国媒介批评的现状。 (厦门大学,2002) 5、名词解释:媒介批评(西南师范大学,) 【考点联想】 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新闻事业与社会;新闻自由。 二、常考 指数 1―4 的知识点19. 新闻线索【常考指数】 3 【快速记忆】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 讯息,为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一般是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 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 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和零碎,要素不全,没有事 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 真假混杂,可靠性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 记者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新闻线索渠道:来自发布新闻的党和政府的有关机关, 或者是编辑部提供给记者的新闻线索;来自基层广大通讯员和读者(受众)提供的新闻线索; 来自记者的发现、寻找和挖掘;参加各类会议,从领导讲话、会议文件和有关工作简报上寻 找新闻线索;从其它媒介的报道中获得新闻线索。新闻记者必须要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多 思考、多积累,不断提高获得新闻线索的能力。 【考题回顾】 1、阅读下列报道,从中发现新闻线索,规划一篇深度报道(包括报道主题、采访提纲、 报道结构等) ,或策划一组组合报道(北京大学,2004) 2、联系新闻工作实际,简述记者如何发现和掌握新闻线索。 (中国人民大学 2002) 3、名词解释:新闻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 4、新闻线索的性质是什么?(暨南大学,2000) 【考点联想】 新闻由头;新闻敏感;记者素质。20. 软、硬新闻【常考指数】 2 【快速记忆】 所谓“软、硬新闻” ,是基于新闻内容风格对其作出的分类,是源于西方新闻学的新闻 术语。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社会、文化、娱乐类新闻。它没有 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 主要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政治、经济、科技类新闻。一般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和指导性, 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任何一个媒体都要 在节目中恰当安排两种新闻的比例和播出时间,从而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硬新闻(复旦大学,) 2、即时报酬是由新闻媒介传播的软新闻提供的(暨南大学,2001) 3、名词解释:硬新闻、软新闻(暨南大学,2003) 4、请举例说明何为硬新闻,何为软新闻,并简单谈谈它们与社会之关系。 (浙江大学, 2000) 【考点联想】 新闻传播的功能;新闻事业与社会;新闻节目编排。 21. 新闻宣传政策【常考指数】 3 【快速记忆】 所谓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 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新闻政策中外都有,依据 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新闻事业,形式内容有所不同。新闻政策的某些重要内容,若 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就成了新闻法。 在我国,由于新闻事业的性质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之一 是宣传功能,因此新闻政策是和宣传密切结合的,服务于党和政府社会宣传的需要,成为沟 通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我国的新闻宣传政策在中宣部的直接领导下制定实 施。 【考题回顾】 1、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如何?(复旦大学,2006) 2、联系实际,阐述新闻宣传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论断。 (中国传媒大学,2004) 3、新闻政策(中国传媒大学,2007) 4、新闻政策(浙江大学,2000) 【考点联想】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功能;新闻的双重效益;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专 业素养。22. 新闻工作的“二为”方向【常考指数】 2 【快速记忆】 所谓“二为”方向,是指我国的文艺创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领域的基本方针。 在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中,也同样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即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为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思 想文化水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努力。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目的所在,是全体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 必须牢记和遵守的职业准则。【考题回顾】 1、判断:新闻工作的“二为方向”是指坚持改革方向和开放方向。 (清华大学,2002) 2、简述新闻工作的“二为”方向(清华大学,2003) 3、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2003) 【考点联想】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功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舆论引导 与舆论监督。23. 媒介素养【常考指数】 1 【快速记忆】 媒介素养的概念来自于西方新闻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 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 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 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 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等诸力量的强制作 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 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 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媒介素养(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 2、名词解释:媒介素养(汕头大学,2004) 3、论述如何提高我国受众的媒介素养。 (厦门大学,2005) 【考点联想】 新闻媒介与受众;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媒介传播效果。24. 把关人【常考指数】 4 【快速记忆】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 1947 年指出: “信息 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 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他认为在 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 传播的渠道。1950 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 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 ,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 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 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 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新闻传播学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把关人(复旦大学,2001)2、论述:新闻“把关人”论(复旦大学,2003) 3、以新闻节目制片人为例,简述电视传播中把关人的控制过程。 (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名词解释:把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 5、名词解释:把关人(浙江大学,1999) 【考点联想】 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舆论引导;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第二部 分 中外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部分 一、常考指数 8―10 的知识点25.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常考指数】 9 【快速记忆】 最早来华办报的是一批西方传教士。英国牧师马礼逊 1807 年赴中国传教,1815 年 8 月, 马礼逊在另一个英国传教士米怜以及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的帮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 每月统记传》 ,由米怜任主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该刊物为月刊,采用线装书的形式,雕版印刷。读者对象为华人,主要在东南亚一带流 传,少量运往广州。这是一份纯宗教性质的刊物,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基督教的教义和教规, 只有少量内容用来宣讲科学文化知识,但是终究要把科学归结为产生于“神”的光环之下。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重视读者心理,善于利用中国传统儒家学说来解释基督教教义, 力求达到扩大影响。文章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是中国报刊史上首张刊登消息的报纸。 【考题回顾】 1、填空: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是( )年由米怜创办的( )。 (北京大学,2002) 2、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2001) 3、试述中国早期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异 同。 (复旦大学,2001) 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04) 5、由外国传教士马礼逊等人最早在马六甲正式创刊的中文近代报纸是( 《察世俗每月 统计传》(中国传媒大学,2005) ) 6、名词解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华中科技大学,2003) 7、名词解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暨南大学,2003) 8、填空: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密切相关的外国传教士是( )与( (南京大学,2005) 【考点联想】 早期外国人在华办报情况及影响;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字林西报》《万国公报》 、 、 、 《申报》 。 ) 。26. 中国近代重要报人、记者16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常考指数】 10 【快速记忆】 随着早期维新派开创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先河,在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一批 卓越的报人、记者,他们以自己出色的报刊实践活动,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这些重要报人记者主要包括: 维新变法运动前后(维新派) :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其中以梁启超 最为重要。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 :孙中山、陈少白、戢翼、章士钊、章太炎、于右任;其中 以章太炎、于右任最为重要。 民国初期: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刘少少、徐凌霄、胡政之;其中以黄远生、邵飘 萍最为重要。 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周恩来、孙伏园;其中以陈独秀最为 重要。 中共成立早期和大革命时期: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罗章龙、成舍我、张 季鸾;其中以瞿秋白最为重要。 国共十年内战期间:邹韬奋、史量才、斯诺、史沫特莱、范长江;其中以邹韬奋、范长 江最为重要。 抗日战争期间:范长江、夏衍、郭沫若、陆定一、邓拓;其中以范长江、邓拓最为重要。 【考题回顾】 梁启超和“时务文体” (南京大学 2006,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2002,复旦 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 陈独秀与《新青年》 (北京大学 2004,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 2008,中国传 媒大学 2005) 邹韬奋(复旦大学 、2007,清华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2004) 徐宝璜(北京大学 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4,中国传媒大学 2004) 黄远生(北京大学 2005、复旦大学 2003) 斯诺(清华大学 2003,中国传媒大学 2001) 范长江(复旦大学 2001) 瞿秋白(中国人民大学 2006) 邵飘萍(中国传媒大学 2007) 王韬(中国人民大学 2004) 【考点联想】 维新派、革命派的新闻思想;辛亥革命时期、五四前后新闻业务的改进。27. 《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 改革【常考指数】 10 【快速记忆】 《解放日报》于 1941 年 5 月创刊,是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对开铅印大报,也是抗 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根据地最重要的报纸,博古为第一任社长。 《解放日报》创刊时 恰逢抗日战争最激烈、最艰苦的阶段,由于政治思想上还不成熟, 《解放日报》初期存在着 党性不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对党的中心工作配合不力,对即将开始的全党整风 17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和大生产也报道得不够。文风上脱离实际的党八股现象严重。 1942 年全党开始整风。4 月 1 日, 《解放日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改革。改革主要包括 以下几方面:1、改版: (1)社论不必天天有,注重质量; (2)版面安排为一版敌后抗日根 据地要闻,二版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新闻,三版国际,四版副刊和专论(3)文风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2、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整风运动。3、积极报道和宣传大生产运动。4、 成功反击了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5、有效带动其它报纸的改革。6、确立“全党办报”的 思想,奠定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改革后的《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联系 群众、联系实际方面迈进了一步,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 性、组织性和战斗性。 改革的意义: 《解放日报》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 理论。为宣传无产阶级办报思想, 《解放日报》连续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和文章, 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 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以及文风等问题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我国无 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考题回顾】 1、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是延安《解放日报》(清华大学,2003) 。 2、简述《反对党八股》与延安《解放日报》的关系。 (清华大学,2004) 3、试述从戊戌变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报刊文体的演进。 (中国人民大学, 2003) 4、试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衍变过程。 (复旦大学,2002) 5、1942 年整风运动后延安《解放日报》作了哪些重要改革?(复旦大学,2004) 6、写出 5 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并简述之。 (复旦大学,2005) 7、试论延安《解放日报》改革的成果和历史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02) 8、试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大发展的历史轨迹。 (南京大学,2002) 9、按照延安《解放日报》自己的总结,该报在改版工作中所得到的重要经验,就是“全 党办报”四个字。现请你以《解放日报》为例,试述解放区开展全党办报的经过及意义。 (浙 江大学,2000) 【考点联想】 中共早期报刊《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色中华》 、 、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28. 《晋绥日报》与反“客里空”运动【常考指数】 9 【快速记忆】 抗战胜利后,党在解放区开展了土改工作。土改初期的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如虚假报道、过分渲染地主“献地”“拥护土改”等歪曲事实的现象。1947 年党中央及时 、 发现并纠正了这一现象。 《晋绥日报》首先旗帜鲜明地在报纸上公开进行了自我批评和揭露, 由此展开了反“客里空”运动。 “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新闻记者的名字。他擅长吹牛拍马,胡编乱造。 1947 年 6 月, 《晋绥日报》开始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新闻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 作风的代名词,在报纸“编者按”中要求每一个读者都能够认真、大胆、负责地揭发“客里 空”现象,在新闻队伍中肃清“客里空” 。随后, 《晋绥日报》陆续发表了大量有关材料,有 读者的揭发,也有编辑记者的检查。8 月底,新华社发表文章指出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 号召解放区的新闻单位和个人都应该在群众的监督下,彻底检查自己的立场和作风。各地报 18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纸和通讯社都积极响应,开展了认真的自我检查与批评。1947 年 9 月,反“客里空”运动 进入高潮,一直持续到 1948 年春天。 反“客里空”运动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的,同时还发动群众进行揭发,把新闻工 作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充分体现了党报的群众路线和对于革命事业、人民利益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的精神。反“客里空”运动改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思想作风和新闻业务工作,报 纸更加重视编者按语的使用,增加了读者来信来稿的刊登,注意报纸的通俗化;从路线上确 立和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客里空(清华大学,2003) 2、填空:1947 年至 1948 年间中国解放区新闻界反“客里空”运动是由( 发动的。 (复旦大学,2001) 3、试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和意义,对我们今天做好新闻工作有哪些启示。 (中国 传媒大学,2003) 4、名词解释:反“客里空”运动(中国传媒大学,2005) 5、分析反“客里空”活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2001) 6、名词解释:反“客里空”运动(华中科技大学,2003) 7、名词解释:反“客里空”运动(武汉大学,2001) 8、名词解释:反“客里空”运动(苏州大学,) 【考点联想】 新闻真实性原则;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全党办报”思想; ; 《解放日 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首先29.1956 年中国新闻工作的改革【常考指数】 8 【快速记忆】 1956 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制基本确立,但是新闻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 如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对苏联的经验做法照搬照抄等。这些都造成了新闻机构单一化、 新闻宣传公式化的不良现象,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这一年 4 月,毛泽东在最 高国务会议上宣布了发展科学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就是“双百”方针。 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前进的方针,也是即将出现的新闻工作改革的指导方针。 1956 年初, 《人民日报》开始酝酿改革,中共中央指示《人民日报》要改进内容、扩大 篇幅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年 7 月, 《人民日报》经中央批准正式宣布改革。篇幅由原 来的对开 4 版增加到对开 8 版,版面安排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第一版仍为要闻版,第二、三 版为国内经济版,第四版为国内政治版,第五、六版为国际版,第七版是学术文化版,第八 版是副刊与广告。在宣传报道方面,新闻数量增多;言论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出现了一些从 实践中找到问题;另外副刊与通联工作进一步加强,刊发读者来信。 《人民日报》进行新闻 工作改革的同时,中央和各地方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也都先后进行了改革,掀起了大 规模的新闻工作改革热潮。 这次改革历时一年多,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我国社会主 义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首先,改革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使广 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 主义新闻事业,就必须从国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当然,这次改 19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革也有偏颇之处,比如一些人采取全盘否定学习苏联经验的做法。 【考题回顾】 1、简述 1956 年中国新闻工作的改革。 (北京大学,2001) 2、简述 1956 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清华大学,2007) 3、简述 1956 年的新闻工作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2002) 4、简述 1956 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中国人民大学,2007) 5、1956 年《人民日报》改版的重点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复旦大学,2002) 6、请简述 1956 年《人民日报》改革的三个重点。 (复旦大学,2007) 7、简述 1956 年我国新闻工作改革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 8、1956 年《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以及其结局怎么样。 (暨南大学,2005) 9、论述 1956 年全国新闻工作的改革。 (暨南大学,2007) 【考点联想】 《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确立;新闻工作的群众 路线。30.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常考指数】 8 【快速记忆】 1976 年“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的“两个凡是”错误观点仍然在我国社会生活 和文化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1978 年 3 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标准只有一个》 ,指出: “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预示着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揭开 ” 了序幕。1978 年 5 月,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文章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引发了全国新闻媒体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大讨论。新华社在同一天对这篇文章进行全文播发, 《人民日报》等 30 多家报纸转载, 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新闻界旗帜鲜明地进行了宣传。1978 年 6 月至 11 月, 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了一批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报刊上开展的这场真理标 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各行 各业拨乱反正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新闻宣传乃至整个思想文化领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虽然已过去 30 年,但直到今天仍然对于我们的新闻工作有 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对新闻媒介功能的认识方面。新闻媒介不仅 仅是一般的信息传播工具,更应该成为社会舆论、民众意识的良性整合平台。在面对重大社 会问题、社会现象时,新闻媒体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充分发挥舆论引 导和宣传功能,将社会意识、民众观念引向正确的方向。其次,对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认 识方面。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在通过自己 的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思想观点做出正确的判断 和甄别,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对新闻媒介管理的认识方面。我们的党和政府,应该充分 重视和尊重新闻媒介的导向功能,改变过去对新闻媒介管得过紧、过死的弊病,以宏观调控 为主,发挥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新闻媒介成为沟通党政机 关和社会各领域的桥梁和纽带。 【考题回顾】 1、简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北京大学,2002) 。 20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2、简述有关“真理标准”的报刊讨论(清华大学,2003) 3、简述 1956 年的新闻工作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2002) 4、简述 1956 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中国人民大学,2007)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业务改革经历哪几个阶段?主要成果表现在哪些方 面?(复旦大学,2003) 6、填空:1978 年 5 月 11 日,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 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拉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 (中国传媒 大学,2007) 【考点联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作 用。 ) ,二、常考 指数 5―7 的知识点31.古代邸报、小报【常考指数】 6 【快速记忆】 在唐代,由于实行藩镇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 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的决策和活动。而后, “邸”演变为“进奏院” , 随之也就出现了“进奏院状报”这种记录中央朝廷信息、向各地方政府传达的文件,这就是 历史上最早的“邸报” 。这种古代报纸不具中央统一官报的性质,而由地方政府来管辖,形 式是手抄的。到宋代,开始出现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封建官报,并正式使用了“邸 报”的名称。为了加强对邸报的控制,统治者还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史 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考的新闻检查制度。明清时期邸报继续发展,出现了《万历邸钞》 、 《天变邸钞》等著名邸报和《京报》这一邸报形式。 “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受到 当局严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出行和日常活动、诏书和命令、官员的任免、战报刑罚、 法令和公报,以及外事活动等。宋代报纸已经部分采用雕版印刷。 宋朝时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古代报纸――小报。 “小报”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 一种非法出版物。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小报是我国古 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标志着民间办报的开端和封建官报大一统局面的终结, 是邸报的一种补充。 【考题回顾】 1、填空:宋代的定本制度,起始于( 控制。 (北京大学,2001) 2、填空:中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称为( ),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实物。小报始见于( )(朝代)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的报纸。 (北京大学, 2004) 3、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2001) 名词解释: 《万历邸钞》 (中国人民大学,2002) 4、填空: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是一种民间抄传的报纸,为当时的中国封建 王朝政府所严禁。 ( ) (复旦大学,2001) 5、填空:中国古代的封建官方报纸一般统称为( ) ;北宋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年,其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 21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999 年) ,宋王朝拟定的官报审稿制度,称为( )制度; (中国传媒大学,2005)6、简述清代《京报》诞生的意义。 (南京大学,2001) 【考点联想】 定本制度;明清京报。32. 《中国日报》【常考指数】 5 【快速记忆】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00 年 1 月 5 日在香港创办,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兴中会”的机关报,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张机关报。该报是在孙中山的指导下, 由革命派人士陈少白创办的。1905 年成为同盟会的报纸,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 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 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1913 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 很大贡献。 《中国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 (1)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 满和反对封建制度; (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 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 (3)报道各地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 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 (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荼毒京津的罪行,号召 人民起来救国; (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与之展开论战。该报还办有文艺副刊《鼓吹录》 。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 《中国日报》 (北京大学,2002) 2、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2001) 4、名词解释: 《中国日报》 (复旦大学,2001) 3、填空:1900 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是孙中山亲自 筹划的,其社长兼总编辑是( )(华中科技大学,2002) 。 【考点联想】 《苏报》《民报》 ; ;革命派的报刊思想;辛亥革命前后报刊业务的改进。33. 《大公报》【常考指数】 6 【快速记忆】 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代表,1902 年由满族爱国人士英敛之创刊于天津租界。当时是一 份时政性日报,以敢言、严肃、非牟利和“敢于替穷苦大众说话”为标榜。鼓吹社会改良, 敢于揭露和抨击清政府的弊政,包括点名批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因此受到读者欢 迎,成为北方地区的著名报纸。 1926 年,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吴鼎昌并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张季鸾任总编辑。 该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其特色,成为北方大报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在张季鸾的主持下,进行抗日爱国的宣传,并呼吁团结抗战,也曾跟着国民 党进行过攻击共产党的宣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大公报》相继在各地复刊和出版,成为 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报系。随着全面内战的开始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报改变立场,加 入到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来。新中国成立后,该报逐步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公私合营以至公营 22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的报纸。 【考题回顾】 1、 《大公报》的“四不主义”方针是:( )( )( )( )。 (北京大学,2001) 2、论述中国新闻事业企业化运营的历史。 (北京大学,2003) 3、试述《大公报》的创办及其百余年来的重大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2004) 4、简述 1945、46 年间《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就“和战问题”展开的两次交锋。 (复 旦大学,2004) 5、分析《申报》与《大公报》办报宗旨的区别。 (华中科技大学,2003) 6、 评析《申报》《新闻报》的“八字方针”与《大公报》的“四不”办报方针的同与 、 异。 (华中科技大学,2004) 7、试论中国历史上以新记《大公报》为代表的民营报纸的经验对当代新闻实践的启示。 (南京大学,2001) 8、名词解释:张季鸾(武汉大学,2002) 【考点联想】 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和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京华日报》 ;张季鸾;胡政之;范长江。34. 《苏报》案【常考指数】 7 【快速记忆】 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推行的报刊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 治案件。 《苏报》1896 年创办于上海,原为市民报纸。1900 年进步人士陈范担任馆长后,聘 请上海爱国学社进步人士章士钊、章太炎、蔡元培等担任《苏报》主编、撰稿人,在报纸上 宣传革命。1903 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苏报》立即予以登载,并发表了《读〈革命军〉、 》《序〈革命军〉、 》《介绍〈革命军〉 》等 评论文章,大骂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 ,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 ,推 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 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 、 动投案。7 月 7 日, 《苏报》被封。章、邹在会审公廨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蔑视帝 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的迫害。1904 年 5 月,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 3 年和 2 年。1905 年, 邹容被折磨致死。1906 年,章太炎获释,东渡日本,成为《民报》主笔。通过这一事件, 《革 命军》销行更广,革命风潮日盛,落后的封建帝制越发遭到人民的厌恶。 【考题回顾】 1、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2001) 2、名词解释:苏报案(中国人民大学,2003) 3、名词解释: 《苏报》案(中国传媒大学,2007) 4、名词解释: 《苏报》案(华中科技大学,2006) 5、名词解释:苏报案(苏州大学,2001) 6、名词解释: 《苏报》案(武汉大学,2001) 【考点联想】 《中国日报》《民报》《大江报》案;革命派的报刊思想;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 ;35. 《民报》 23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常考指数】 7 【快速记忆】 中国著名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 年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创刊 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 “三民主义”和“十六字纲领” ,以此作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胡汉民、章太炎、汪精卫 先后任该报主笔,其中章太炎人主笔期间影响最大。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 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具体来说,该报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宣传反帝爱国; (2)宣传反满和反对民族压迫; (3)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宣扬革命, 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5)报道各地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民报》创刊后,还和当时以《新民丛报》为主的保皇派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主要围 绕以下问题展开: (1)革命,还是保皇?(2)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3)是否实行土 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是否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论战长达三年 之久,最终以革命派胜利、保皇派失败告终。 《民报》旗帜鲜明地革命宣传,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极大弘扬,进一步深入人心,为革 命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 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 【考题回顾】 1、中国新闻史中“改良派”与“革命派”报刊论战的过程。 (清华大学,2001) 2、名词解释: 《民报》 (清华大学,2007) 3、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2001) 4、填空: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在( )上首次发表。 (复旦大学,2001) 5、试论述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舆论宣传上的历史功绩。 (复旦大学,2002) 6、 《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的内容和结果。 (南京大学,2001) 7、简述民报和新民从报论战的焦点。 (南京大学,2008) 8、简述《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其论战的意义。 (浙江大学, 2000) 【考点联想】 《中国日报》《神州日报》 ;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革命派的报刊思想;辛亥革命前 后报刊业务的改进。36. “竖三民”【常考指数】 5 【快速记忆】 20 世纪初中国三份一脉相承的著名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均由近代杰出民主革命派报 人于右任创办于上海。1905 年,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 ,因仗义执言,抨 击社会黑暗,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为民请命,只办了 92 天就被当局查封。被封 20 余天后, 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 ,不久该报又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控制我国东北的阴 谋,触怒日本殖民者,于是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又查封了《民吁日报》 ,该报也只存在了 48 天。 《民吁日报》被查封一年后,1910 年 10 月,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 ;该 报因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而影响日益扩大,后来实际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 《民 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资产阶级革命报刊,且内容风格相似, , 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新闻史上称之为“竖三民” 。 【考题回顾】 24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1、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2001) 2、填空:辛亥革命期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在上海先后创办了《民呼 日报》 《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时称“竖三民”报。 (复旦大学,2001) 3、名词解释: “竖三民” (中国传媒大学,2002) 4、名词解释: “竖三民” (南京大学,2008) 5、名词解释: “竖三民” (华中科技大学,2005) 【考点联想】 《民报》《神州日报》 ; ;革命派的报刊思想;辛亥革命前后报刊业务的改进。37.中国早期广播电台【常考指数】 5 【快速记忆】 20 世纪初,广播事业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电子传播时代。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是 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于 1920 年创建的 KDKA 电台。中国的广播事业始于 20 世纪 20 年 代,早期的主要广播电台有: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和早期报刊一样,也是由外 国人在华创办的。1923 年初,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 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该台呼号 XRO,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 座广播电台,也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上海开洛公司广播电台:1924 年由上海开洛电话公司创办,一直播音到 1929 年,是早 期电台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由当时东北电讯技术人员刘翰研制创立,最初用于军事目的,1926 年 10 月开播,是我国第一座由政府主持、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随后天津、北京、沈阳都 开播了无线广播。 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由上海新新公司创办,1927 年开播,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 营广播电台。 以上广播电台中,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和“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最为重要。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奥斯邦(复旦大学,2002) 2、填空:1926 年 10 月 1 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媒大学,2002) )成立; (中国传3、简述 20 世纪 20 年代我国境内的广播电台开办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2007) 4、名词解释: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深圳大学,2005) 5、简述我国 30 年代以前广播电台的开办情况。 (四川大学 2001) 【考点联想】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欧美早期广播电台 KDKA、BBC 等。38. 《红色中华》“红中社” 、【常考指数】 7 【快速记忆】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1931 年 12 月 11 25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日在江西瑞金出版,最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从 1933 年 2 月 10 日起 改为中央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联合机关报。创办时由周以栗任主编、瞿秋白、李 一氓等人参加了领导和编务工作。设有社论、要闻、来电、小时评、红色区域建设、党的生 活、突击队、文艺副刊《赤焰》等栏目。该报创刊后,积极配合党的中心任务,进行建设和 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 以及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报道抗日救国运动和武装抗日斗争的消息。红军长征后暂时停 刊,1936 年 1 月在陕北瓦窑堡复刊。继续大力进行扩大和支援抗日红军的宣传,并宣传建 立根据地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1937 年 1 月改名《新中华报》 ,进一 步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而斗争。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 ,是新华社的前身,1931 年 11 月 7 日在江西瑞金 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4 年 10 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 军长征。1937 年 1 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 华通讯社” ,成为中共中央对外传宣的中枢。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 “红中社” (清华大学,2006) 2、试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衍变过程。 (复旦大学,2002) 3、写出 5 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并简述之。 (复旦大学,2005) 4、名词解释: 《红色中华》 (四川大学,2004) 5、瑞金时期, “红色中华社”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什么?(南京师范大学,2004) 【考点联想】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共早期报刊《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新华日报》 、 、 ; 。39. 《新华日报》【常考指数】 6 【快速记忆】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o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 的大型机关报。1938 年 1 月 11 日在武汉创刊。同年 10 月 25 日迁重庆出版。社长潘梓年。 1947 年 2 月 28 日o被国民党当局封闭。在内容方面, 《新华日报》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实 际情况o正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o努力把马列主义的真理传播到人 民群众中去。在方针方面, 《新华日报》在宣传报导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o坚持中国共产 党在国共合作中光明磊落的态度。积极报导八路军p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英勇抗击日军的 战绩。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方面o《新华日报》也做了大量工作。 《新华日报》最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国民党新闻独裁和迫害的复杂形势中的斗争策略。 迁至重庆后,该报在周恩来领导下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主要包括: (1)与 国民党反动新闻检查制度斗争; (2)与国民党封锁消息源斗争; (3)与国民党破坏报纸发行 斗争。通过斗争, 《新华日报》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 (1)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 组织一支团结战斗的队伍; (3)坚持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 (4)开展广泛深入的统一战线工 作; (5)坚持真实报道; (6)坚持精益求精的编印质量。 【考题回顾】 1、简述 1945、46 年间《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就“和战问题”展开的两次交锋。 (复 旦大学,2004) 2、名词解释:新华日报(华中科技大学,2004) 3、简述《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过程中同国民党的新闻统治所作的斗争。 (华中科技大 26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学,2006) 4、简述重庆《新华日报》在党报史上的历史地位。 (南京大学,2002) 5、试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大发展的历史轨迹。 (南京大学,2002) 【考点联想】 《红色中华》《解放日报》 ; ;上海“孤岛”时期的新闻事业。4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常考指数】 7 【快速记忆】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0 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成 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的工作。1940 年 12 月 30 日,延安新 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延安播音,呼号 XNCR。由于设备简陋,器材缺乏,以致播音时断时续。 1943 年春,暂停播音。1945 年 8 月中旬恢复播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新华广 播电台随中共中央进行了三次战略转移。1947 年 3 月中旬迁至陕北子长县瓦窑堡的山沟继 续播音,并于 3 月 21 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此后又转移到太行山麓(今河北省涉县 境内) 、滹沱河畔(今河北省平山县)播音。 延安(陕北)台的广播,立足解放区,面向全中国,以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和国民 党军队官兵为主要宣传对象。广播内容紧密配合解放战争时期形势的发展,宣传中国共产党 的政策和主张。节目以新闻和评论为主,先后办有“解放区介绍”“人民呼声”和“对国 、 民党军广播”等专题节目。曾被国民党统治区的听众称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 。1947 年 9 月,还开办了英语新闻节目。 1949 年 3 月 25 日,延安(陕北)台迁北平(今北京) ,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 始具有中央台的性质。6 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并领导全国广播 事业,广播电台从此从新华社独立出来。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该台 进行了现场实况广播,同年 12 月 5 日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全国性广播电台。 【考题回顾】 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情况及其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04) 2、填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的时间是( 学,) )年( )月( )日。 (暨南大3、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历史功绩。 (南京大学,2002) 4、试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大发展的历史轨迹。 (南京大学,2002) 5、名词解释: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东北大学,2000) 【考点联想】 《新华日报》“红色中华”通讯社;反“客里空”运动。 ;41.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谈话》【常考指数】 6 【快速记忆】 1948 年 7 月下旬,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抽调人员组成记者团,到河北 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新华总社学习。10 月 2 日刘少奇同志在记者团学习会上发表谈话。这 篇谈话通常称为《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 谈话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党的报纸的角色和地 27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位,少奇同志指出党报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线索和桥梁。最后,谈话中最重要的,是少奇 同志对于“如何才能成为人民的记者”这个问题的回答。少奇同志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 人民记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 的要求、困难、呼声、趋势、动态,真实地反映出来。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 第三,要有马列主义修养。不熟悉马列主义,不提高理论水平,工作是做不好的。第四,要 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刘少奇同志的谈话是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文献,他用马列主义 理论总结了我党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指导我们新形势下的新闻工作,仍有着深刻的 现实意义。 【考题回顾】 1、就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讲话》的中心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北京大学,2005) 2、简述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02) 3、论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及其现实意义。 (兰州大学,1999) 4、名词解释: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四川大学,2000) 【考点联想】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和素质;新华社; 范长江。三、常考 指数 1―4 的知识点42.大清报律【常考指数】 1 【快速记忆】 1908 年,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和国人办报的新高潮,清朝政府为了限制报刊出版、 发行,加强言论控制。正式颁布《大清报律》 。其中规定: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到警察机关注 册外,还必须交纳保证金;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送行政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报刊刊 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停刊;禁止发行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 谕旨和奏章;在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 《大清报律》我国历史 上第一部新闻法。 【考题回顾】 1、中国最早出台的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是( )(北京大学,2004) 1、试述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制颁的新闻法规的名称、内容、特点及性 质。 (中国人民大学,2002) 3、名词解释: 《大清报律》 (复旦大学,) 4、清末出台的重要新闻法规有哪些?(复旦大学,2003) 5、名词解释: 《大清报律》 (南京大学,2005) 【考点联想】 《大清出版物专律》 ;袁世凯的新闻控制;国民党的新闻控制。43. 《循环日报》【常考指数】 4 28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快速记忆】 1874 年 1 月 5 日创办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 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 ,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 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王韬在《循环日报》上写了以《变法》 《变法自强》 《重 民》等为题的大量政论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宣扬改良,提倡资本主义民主 制度,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第一个报刊政论作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报刊政论作家。 而他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这些文章,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政论文体。其中“强 中以攘外, 诹远以师 长,变法 以自强” 的观点, 为后来的 维新变法 运动奠定 了思想基 础。 【考题回顾】 1、填空: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循环日报》创办于( )年。 (北京大学,2004) 2、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2001) 3、试述从戊戌变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报刊文体的演进。 (中国人民大学, 2003) 4、名词解释:循环日报(中国人民大学,2007) 5、名词解释:循环日报(南京大学,2007) 6、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武汉大学,2001) 【考点联想】 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和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中外纪闻》 ;梁启超和《时务报》 。44.癸丑报灾【常考指数】 2 【快速记忆】 1913 年(农历癸丑年) ,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 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 。与此同时,为了相应加强舆论控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 统的报纸和其他各类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进步报人被杀害。与此同时, 袁世凯又制定了一系列报刊出版法规,并且创办了一批御用报纸,以实现其控制舆论、新闻 独裁的目的。到 1913 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 报灾” 。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癸丑报灾(北京大学,2002) 2、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截止到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大学,2001) 。 3、名词解释:癸丑报灾(华中科技大学,2006) 4、名词解释:癸丑报灾(南京大学,2001) 【考点联想】 《大清报律》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加强;民国初年的名记者。45. 《每周评论》【常考指数】 4 【快速记忆】 1918 年 12 月 22 日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周刊。自第 26 期起由胡适接编。1919 年 8 月 31 日被北洋政府查禁,共出版 37 期。该刊物前期为民主主义刊物,后转变为改良刊 29 Disturbia 制作,仅供学习参考,严禁用于商业目的物。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运动前) :政治态度不明显,甚至自相矛盾; 第二阶段(五四运动至六三运动) :集中报道和宣传五四运动,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第三 阶段(六三以后) :蜕变为改良主义刊物。 《每周评论》早期曾积极配合《新青年》的文学革 命宣传;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和宣传在当时影响非常大。胡适担任主编后与《新青年》开展过 “问题与主义之争” 。 【考题回顾】 1、名词解释: 《每周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