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献血车上工作献血需要注意什么么

把献血者称为“献血员”是大不敬 要怎样你会去献血? | 北晚新视觉
把献血者称为“献血员”是大不敬 要怎样你会去献血?
日讯,“社会应该给献血者更多的认同……”“无论是怎样的激励,不去献血的人还是不会去……”“在没有办法获得人工制造的血液之前,献血是无数金钱买不来的英雄行为……”
上周三,本版刊登《要怎样,你会去献血》一文后,许多献血者发来了自己的感想与建议,也发来了献血过程中的困扰与无奈。
动机:想的越多,越不可能去献血
下午3点,西单图书大厦门前的流动献血车边,徐彪(化名)刚献出400cc全血,一只手还按着输血留下的针孔,他便准备离开。
来北京工作后,这是他第二次献血——第一次献血是在京城某高校,他的工作地。
“当时是组织学生献血,我觉得我身体没问题,所以也跟着去献了,没什么原因。”徐彪只是大学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他看来,没有必要为献血赋予什么特殊的意义:“就是帮别人一个忙,又对自己没什么害处。”
对于自己的第二次献血,徐彪表示“也没有多想”,原本他只是借休息日来天安门游玩,路过西单看到有流动献血车,才临时决定献血:“人家工作人员态度都特别好,献个血我还挺高兴。”
事实上,京城的流动献血车上,不乏徐彪这样的案例。据献血车工作人员介绍,主动献血的人群中,大学生和来京流动人口占到很大比例,其中不乏来京旅游,“觉得献血是留个纪念” 的游客。
yay99199 (百度献血吧主):
我志愿无偿献血的原动力是献血可以救人,在没有办法获得人工制造的血液之前,献血是实际行动,是无数金钱买不来的英雄行为。我最初去献血的想法仅仅是我可以用自己的血液去挽回他人的生命,那的确是非常令人愉悦、自豪的一件事,没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个人能力有大小,没有更多的财力,但是我可以用自己健康的身体来帮助那些急需血液的病患。
采供血机构对无偿献血的宣传不够科学客观,缺乏足够依据,无法有效证明献血有益健康的说法,还不如不提献血有益健康,结果是公众纷纷质疑。我们很欣喜地发现国内绝大多数采供血机构已经变换了口径,一般说法是“献血无损健康”,这“无损”和“有益”之间的一退一进,是一个更加严谨、认真、客观、科学的态度转变。
张诚(北京企业员工,献血者):
我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有献血的经历,其中多次献血的也有三四个,如果说初始的原因,很难有一个规律。有被组织的,有自愿的,也有本身是医生,认同献血的必要性的,但我理解是,越是想的多,想的复杂,这人越不可能去献血。
这就好比在公交车上让座,原本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多数人见到老人会让座。可现在让座复杂化了,很多原来让座的人也不让了。大家对献血的态度,就很像现在对让座的态度。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怎样的激励,不去献血的人还是不会去……
无奈:把献血者称为“献血员”,是对无偿献血者的大不敬
与流动人口献血多相对的,是无偿献血至今难以破解的尴尬——人口总献血率低,尤其是城市居民献血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
“市民献血率低,但很多农民工却乐意奉献,这是个很讽刺的事情,我们社会对于献血者的态度很暧昧,甚至说有点扭曲。”陈启明(化名)献血已有十个年头,累计献血超过4000cc,却从不把献血的事情与亲友分享——十年前,他第一次献血时,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虽然陈启明解释了献血无害的各种知识,家人仍反对他献血,甚至撕掉了他的献血证:“本来应该是件好事,但很多人不这么看,他们觉得你是上瘾了,觉得你献血就是跟吸毒一样,是有病。”
如此以后,陈启明改变了策略,不再与身边人分享献血经历,转而在网络寻找志同道合者:“走入这个圈子后发现,有我这样困扰的人很多。”
(网友,献血吧小吧主):
参与公益活动应该是每一个社会公民所应该做的。说它是“正能量”也好,说是“精神文明”也好,其实我觉得最简单朴素的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种思想。
我有一个朋友,早年去加拿大读博士后,后来定居在那里。他的孩子小学以前是在国内上的,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比较自私的孩子。去加拿大以后,听说在当地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为什么?一来是有环境的影响,二来国外的学校比较注重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在升学等多方面是有倾斜的。美国大学在录取新生的时候是会把参与公益活动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的。因为类似义工、志愿者等社会服务经历,能向美国大学展示出一个富有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申请者的形象。
我们无偿献血的时间也不短了,可是为什么血荒频发?我觉得原因很多。首先是重视程度,国外公务员参与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也是被提倡的,反观我们?
社会的大环境制约着人的很多方面,所以想简单的劝导别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只会解答一些有关无偿献血这方面的问题,至于别人是否乐于参与其中我不会做什么建议、鼓动的。提倡一种公益活动,大环境是关键。
yay99199:
采供血机构要端正服务意识,改变有偿献血、计划献血的观念,我接触的很多采供血机构还在大大方方、堂而皇之地把献血者称为“献血员”,这是对广大无偿献血者的大不敬,是广大献血者根本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员”字在此处的解释是“职业、以此为业”,既然无偿献血时代早就开启了,哪里还来的“献血员”呢?这依旧是过去的老观念在作祟。试问:哪一家血站敢大大方方地把陈竺大大、俞正声同志称为“献血员”呢?
这依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做法,缺乏民众主动了解参与。如果换了我,我会从各行各业中挑选1000个、10000个优秀献血者作为代表,广为宣传,让无偿献血深入人心,而绝不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端着居高临下、蜻蜓点水,被动消极的态度。
建议:如果每周都有领导、名人出现在献血点,公众还会认为这是场秀吗?
即便是如徐彪、陈启明一样的献血者,对现行献血制度和执行,也存在疑虑。
陈启明在参与网络讨论时,就发现过一些不和谐因素——为鼓励献血,各地血站均存在现金或购物卡补助的现象,虽数额不高,但也成为外界诟病的问题:“补助的本意是好的,因为能采成分血的采血点少,献血者可能要搭一笔交通费。但网上就出现一种声音,说为了领钱去献血,这种现象自然影响献血的形象,是我们这些普通献血者无法解释的。”
近年来,对于红十字会的质疑,也波及到献血人群。从事医疗工作的献血者“嘉贝”,就曾被朋友当面质问,“你的血不定被卖给谁了……”
yay99199:
公众对于采供血机构的各项费用开支不透明存疑,认为血站、血液中心是无本万利,是公众无偿献血,机构有偿卖血,这种认识往往使得血站极为被动。血站也给出了大量的解释,但是不够细致,无法进一步辨别。公众愿意相信的部分非常少,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在献血者用血政策上,各地血站不细致、不耐心,告知往往不充分,不简明,我们应做到每个人都能一眼看懂用血报销的环节说明,让大家充分知悉,不要让用血者跑冤枉路、花冤枉钱、费冤枉时。
老百姓对于用血,也有很多疑虑,有很多新闻都提到,用血者往往无法及时用血,当然血站和医疗机构是根据临床、病情来判定给谁不给谁、先给谁后给谁的标准,但是血站的解释往往不够人性化,无法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充分理解,导致用血矛盾加剧,全社会对此看法往往一边倒地指责血站工作不到位。而血站在为互助献血者服务的时候,质量和态度往往也打了折扣——对互助献血者存在歧视和不尊重现象。
前一段看《爸爸去哪儿》,有个镜头我特别有感触,林志颖在台湾街头卖饮料,一个大妈走过来,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天出来做义工的么?”如果是在北京街头,你看到一个明星在卖水,你一定不会这么问,因为经验告诉你,他肯定是在作秀。
这是现实的差距,也传导到老百姓意识上。具体到献血这事上,就算有名人、领导去献血,老百姓看了也会觉得是在作秀,再加上那么多负面消息,怎么宣传也是徒劳的。
这也说明咱们的公众人物没有做好表率,如果每周都有领导、名人出现在献血点,久而久之,公众还会认为这是场秀么?如果每一次用血出现质疑的时候,血站都能第一时间给出合情明晰的解释,公众还会觉得血是被偷卖了么?
【献血者说】
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身体验
致君(“我说”微信公众平台用户) :我也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对于无偿献血的认识国人有一定的误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其次宣传面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于献血达到一定次数的人员(要)有一些社会面的认同,比如像南方某些省的一些做法,给与公园、公交等一些优惠的政策倾斜。消除(对献血的)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身体验一下了,知易行难,还有就是需要一些领导人物、明星人物多多带头。
alan74(百度献血吧网友):医务工作者、公务员献血率是不低的,但缺乏足够的媒体宣传与客观报道。如能经常性地报道此类人员的献血活动,或者可以打破“医生、公务员不献血或者很少献血”的普遍性观点存在。宣传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否则“血站的话没人信”还将继续。献血者无法全国通用,这就是体制弊端的体现。
烧伤超人阿宝(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当年刚参加工作,科里给介绍女朋友。第一次约会,两人都脸皮薄不知道该说啥。后来我没话找话说周末啦咱们去献血吧,然后姑娘就跟我去了。现在我们的儿子读四年级了。
提灯找锅(网友):支持献血的原因真没想过,想去就去了。最初是某人献血,我也去了。真心不太想跟身边的朋友聊献血事情,因为在他们眼里我这样是SB。在传统观念中,一大部分人对献血还是很抗拒的,包括我家人。
来源:北京晚报
主笔:吴楠
插图:宋溪
上周三,本版刊登《要怎样,你会去献血》一文后,许多献血者发来了自己的感想与建议,也发来了献血过程中的困扰与无奈。
动机:想的越多,越不可能去献血
下午3点,西单图书大厦门前的流动献血车边,徐彪(化名)刚献出400cc全血,一只手还按着输血留下的针孔,他便准备离开。
来北京工作后,这是他第二次献血——第一次献血是在京城某高校,他的工作地。
“当时是组织学生献血,我觉得我身体没问题,所以也跟着去献了,没什么原因。”徐彪只是大学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他看来,没有必要为献血赋予什么特殊的意义:“就是帮别人一个忙,又对自己没什么害处。”
对于自己的第二次献血,徐彪表示“也没有多想”,原本他只是借休息日来天安门游玩,路过西单看到有流动献血车,才临时决定献血:“人家工作人员态度都特别好,献个血我还挺高兴。”
事实上,京城的流动献血车上,不乏徐彪这样的案例。据献血车工作人员介绍,主动献血的人群中,大学生和来京流动人口占到很大比例,其中不乏来京旅游,“觉得献血是留个纪念” 的游客。
yay99199 (百度献血吧主):
我志愿无偿献血的原动力是献血可以救人,在没有办法获得人工制造的血液之前,献血是实际行动,是无数金钱买不来的英雄行为。我最初去献血的想法仅仅是我可以用自己的血液去挽回他人的生命,那的确是非常令人愉悦、自豪的一件事,没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个人能力有大小,没有更多的财力,但是我可以用自己健康的身体来帮助那些急需血液的病患。
采供血机构对无偿献血的宣传不够科学客观,缺乏足够依据,无法有效证明献血有益健康的说法,还不如不提献血有益健康,结果是公众纷纷质疑。我们很欣喜地发现国内绝大多数采供血机构已经变换了口径,一般说法是“献血无损健康”,这“无损”和“有益”之间的一退一进,是一个更加严谨、认真、客观、科学的态度转变。
张诚(北京企业员工,献血者):
我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有献血的经历,其中多次献血的也有三四个,如果说初始的原因,很难有一个规律。有被组织的,有自愿的,也有本身是医生,认同献血的必要性的,但我理解是,越是想的多,想的复杂,这人越不可能去献血。
这就好比在公交车上让座,原本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多数人见到老人会让座。可现在让座复杂化了,很多原来让座的人也不让了。大家对献血的态度,就很像现在对让座的态度。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怎样的激励,不去献血的人还是不会去……
无奈:把献血者称为“献血员”,是对无偿献血者的大不敬
与流动人口献血多相对的,是无偿献血至今难以破解的尴尬——人口总献血率低,尤其是城市居民献血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
“市民献血率低,但很多农民工却乐意奉献,这是个很讽刺的事情,我们社会对于献血者的态度很暧昧,甚至说有点扭曲。”陈启明(化名)献血已有十个年头,累计献血超过4000cc,却从不把献血的事情与亲友分享——十年前,他第一次献血时,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虽然陈启明解释了献血无害的各种知识,家人仍反对他献血,甚至撕掉了他的献血证:“本来应该是件好事,但很多人不这么看,他们觉得你是上瘾了,觉得你献血就是跟吸毒一样,是有病。”
如此以后,陈启明改变了策略,不再与身边人分享献血经历,转而在网络寻找志同道合者:“走入这个圈子后发现,有我这样困扰的人很多。”
(网友,献血吧小吧主):
参与公益活动应该是每一个社会公民所应该做的。说它是“正能量”也好,说是“精神文明”也好,其实我觉得最简单朴素的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种思想。
我有一个朋友,早年去加拿大读博士后,后来定居在那里。他的孩子小学以前是在国内上的,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比较自私的孩子。去加拿大以后,听说在当地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为什么?一来是有环境的影响,二来国外的学校比较注重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在升学等多方面是有倾斜的。美国大学在录取新生的时候是会把参与公益活动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的。因为类似义工、志愿者等社会服务经历,能向美国大学展示出一个富有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申请者的形象。
我们无偿献血的时间也不短了,可是为什么血荒频发?我觉得原因很多。首先是重视程度,国外公务员参与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也是被提倡的,反观我们?
社会的大环境制约着人的很多方面,所以想简单的劝导别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只会解答一些有关无偿献血这方面的问题,至于别人是否乐于参与其中我不会做什么建议、鼓动的。提倡一种公益活动,大环境是关键。
yay99199:
采供血机构要端正服务意识,改变有偿献血、计划献血的观念,我接触的很多采供血机构还在大大方方、堂而皇之地把献血者称为“献血员”,这是对广大无偿献血者的大不敬,是广大献血者根本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员”字在此处的解释是“职业、以此为业”,既然无偿献血时代早就开启了,哪里还来的“献血员”呢?这依旧是过去的老观念在作祟。试问:哪一家血站敢大大方方地把陈竺大大、俞正声同志称为“献血员”呢?
这依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做法,缺乏民众主动了解参与。如果换了我,我会从各行各业中挑选1000个、10000个优秀献血者作为代表,广为宣传,让无偿献血深入人心,而绝不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端着居高临下、蜻蜓点水,被动消极的态度。
建议:如果每周都有领导、名人出现在献血点,公众还会认为这是场秀吗?
即便是如徐彪、陈启明一样的献血者,对现行献血制度和执行,也存在疑虑。
陈启明在参与网络讨论时,就发现过一些不和谐因素——为鼓励献血,各地血站均存在现金或购物卡补助的现象,虽数额不高,但也成为外界诟病的问题:“补助的本意是好的,因为能采成分血的采血点少,献血者可能要搭一笔交通费。但网上就出现一种声音,说为了领钱去献血,这种现象自然影响献血的形象,是我们这些普通献血者无法解释的。”
近年来,对于红十字会的质疑,也波及到献血人群。从事医疗工作的献血者“嘉贝”,就曾被朋友当面质问,“你的血不定被卖给谁了……”
yay99199:
公众对于采供血机构的各项费用开支不透明存疑,认为血站、血液中心是无本万利,是公众无偿献血,机构有偿卖血,这种认识往往使得血站极为被动。血站也给出了大量的解释,但是不够细致,无法进一步辨别。公众愿意相信的部分非常少,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在献血者用血政策上,各地血站不细致、不耐心,告知往往不充分,不简明,我们应做到每个人都能一眼看懂用血报销的环节说明,让大家充分知悉,不要让用血者跑冤枉路、花冤枉钱、费冤枉时。
老百姓对于用血,也有很多疑虑,有很多新闻都提到,用血者往往无法及时用血,当然血站和医疗机构是根据临床、病情来判定给谁不给谁、先给谁后给谁的标准,但是血站的解释往往不够人性化,无法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充分理解,导致用血矛盾加剧,全社会对此看法往往一边倒地指责血站工作不到位。而血站在为互助献血者服务的时候,质量和态度往往也打了折扣——对互助献血者存在歧视和不尊重现象。
前一段看《爸爸去哪儿》,有个镜头我特别有感触,林志颖在台湾街头卖饮料,一个大妈走过来,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天出来做义工的么?”如果是在北京街头,你看到一个明星在卖水,你一定不会这么问,因为经验告诉你,他肯定是在作秀。
这是现实的差距,也传导到老百姓意识上。具体到献血这事上,就算有名人、领导去献血,老百姓看了也会觉得是在作秀,再加上那么多负面消息,怎么宣传也是徒劳的。
这也说明咱们的公众人物没有做好表率,如果每周都有领导、名人出现在献血点,久而久之,公众还会认为这是场秀么?如果每一次用血出现质疑的时候,血站都能第一时间给出合情明晰的解释,公众还会觉得血是被偷卖了么?
【献血者说】
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身体验
致君(“我说”微信公众平台用户) :我也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对于无偿献血的认识国人有一定的误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其次宣传面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于献血达到一定次数的人员(要)有一些社会面的认同,比如像南方某些省的一些做法,给与公园、公交等一些优惠的政策倾斜。消除(对献血的)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身体验一下了,知易行难,还有就是需要一些领导人物、明星人物多多带头。
alan74(百度献血吧网友):医务工作者、公务员献血率是不低的,但缺乏足够的媒体宣传与客观报道。如能经常性地报道此类人员的献血活动,或者可以打破“医生、公务员不献血或者很少献血”的普遍性观点存在。宣传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否则“血站的话没人信”还将继续。献血者无法全国通用,这就是体制弊端的体现。
烧伤超人阿宝(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当年刚参加工作,科里给介绍女朋友。第一次约会,两人都脸皮薄不知道该说啥。后来我没话找话说周末啦咱们去献血吧,然后姑娘就跟我去了。现在我们的儿子读四年级了。
提灯找锅(网友):支持献血的原因真没想过,想去就去了。最初是某人献血,我也去了。真心不太想跟身边的朋友聊献血事情,因为在他们眼里我这样是SB。在传统观念中,一大部分人对献血还是很抗拒的,包括我家人。
来源:北京晚报
主笔:吴楠
插图:宋溪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我在献血车上献血安全吗?
我在献血车上献血安全吗?
我在献血车上献血安全吗?献血车有没有假的,是不是什么人都能买?会不会有骗血的?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白血病,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擅长:顽固性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血小板减少
擅长:真红,血小板增多,再障,MDS, 血友病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5947
问题分析: 请你放心,献血车是通过非常规范严格的消毒的,国家各部门对此要求也很严格,检查也频繁。意见建议:如果献血车会让献血的人感染什么,那么同时也会让受血者感染。艾滋病你更不需要担心,现在使用器材都是一次性产品,绝对放心。谢谢你的爱心,献血可以帮助很多人。
问献血车直接抽血安全吗
职称:医师
专长: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已帮助用户:1355
病情分析: 根据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采血检验所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均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厂家生产的,有国家法定的生产批准文号意见建议:所以,你完全不必担心因献血而染上什么疾病的,好好休息 祝您早日康复
问献血能查出艾滋病吗
职称:医师
专长:慢性糜烂性胃炎,肝炎,习惯性便秘
&&已帮助用户:175784
指导意见:你好,可以的。一年可以献血两次,献血之后多吃富含蛋白质,补铁补血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
问献血能检查出艾滋病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小儿科
&&已帮助用户:2181
病情分析: 你好,献血是要常规的检查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包括艾滋病,乙肝等。意见建议:建议你献血的一段时间注意不要感冒!
问在流动献血车献血安全吗?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内科、外科,尤其擅长宫颈糜烂、上呼吸道感染、痔疮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75244
病情分析: 你好,流动献血车上面献血是比较安全的,采血设备都是一次性的,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意见建议:你好,在献血前是需要采取指尖血来化验血型和其他部分理化指标的,如果理化指标合格后,才允许献血的。
问献血会感染艾滋病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125307
病情分析: 你好!千万注意安全,献血会感染艾滋病的。艾滋病主要以性及血液为传播途径,如果担心,可以在高危险期性生活三个月后行HIV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意见建议:艾滋病主要以性及血液为传播途径,如果担心,可以在高危险期性生活三个月后行HIV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
问献血车安全吗?我上一个月去献了血,过后回想不我不知...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炎症,不孕不育,月经不调
&&已帮助用户:7608
问题分析:你好!献血车都是血站派出的,采血针都是一次性的,这一点不用担心的,一次性的是不会传染疾病的,意见建议:献血后可以大中心血站的电话咨询你的血液是否正常的,能否再次献血的,不要担心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献血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无偿献血志愿者心得
- 心得体会范文 】
  小编精心推荐   |
|   献血服务志愿者之
  心在家中,家中心中,我爱我家,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成为一名志愿者是我最光荣和最骄傲的事,一年来的志愿生活着实让我很快乐,在这里,每天都有许多让我感动、让我快乐、让我心灵有所收获的事情发生,为此,我心怀感激。
  首先,我要感谢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福建省血液中心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能够在这平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记得我最后一次去献血时,工作人员告诉我的血压不符合要求,而且也已超过了55周岁,建议我加入献血服务志愿者之家。当我走进这个家园并亲身体验后,我感到极大的快乐,虽然无法再为患者献出一份血液,但还能为献血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我心中的那种愉悦、那种快乐和那种满足不亚于我第一次献血的感受。献血服务志愿者之家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也能参与到了人世间最光辉、最阳光的无偿献血事业。幸福啊!快乐啊!足矣!
  其次,我要感谢福建省血液中心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是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逐渐掌握了献血相关方面的,让我能够更规范、更得体地为献血者提供献血服务。同时,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最后,我要感谢那些无偿献血者,是他们挽起袖子伸出臂膀去拯救那些需要血液来救治的病人。血液,赠送人世间最好的礼物,生命也因此变得更加美丽。骄阳挡不住献血的决心,暴雨浇不息献血的热情,不管在献血屋里,还是在献血车上,来时,他们带着一脸的微笑,走时,他们带走一脸的满足,他们用热血去托起生命的希望。一年来,我接待过结伴来献血的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情侣,他们对无偿献血事业的那份执着经常触动我的神经,提醒我一定要为献血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有些时候,我经常被那些不知名的献血者普通而又高尚的行动所感动。有一个事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天,一个女孩来到献血屋,她说,她已经来过两次了,都因为没有扎到血管而没成功献血,今天,她又来了,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会诊&后,终于让这位执着、坚强的女孩如愿以偿,荡漾在女孩脸上的那种满足的笑容,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这种感人的情景举不胜举,我觉得,志愿者在这个家里,在为献血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把香留在心中。
  一年多来,我们走过风雨、走过坎坷,也迎来了灿烂的阳光和雨后的彩虹。无偿献血事业是人类永恒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断端正态度,不为名,不为利,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我坚信我会持续走下去,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心在家中,家中心中,我爱我家。
  参加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体会心得
  相比其它的志愿服务项目来说,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是一项看上去最简单的,不就是给来参加献血的爱心人士端端水聊聊天,发发宣传资料吗?可是当我对无偿献血做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我发现,这是一项看来小,但是确实立竿见影的好事。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陀。无偿献血真的就是只要你一点小小的勇气,就可以救人于危难之中。对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来说,就更是只要一次小小的努力,就可能会多一个人参加无偿献血,就可能让一名躺在病床上急需用血的患者,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因为血液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人工合成。然而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只有无偿献血才可以让血液从源头上得以保证。正因为这样,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让来参加献血的每一位爱心人士,都可以感受到献出这份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爱心。让更多的人们勇敢的第一次踏上献血车,甚至第二次,第三次&&
  因为有了这一连串的感悟,我用十二万分的热情,投入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在服务队中我具体负责招募、培训和考核工作。虽然在这之前有过一些其它领域的志愿服务经验,也认得不少的有志愿服务精神的朋友。但是要想让人们也可以对无偿献血有更多的了解,继而让大家认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在众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中,志愿者的关系和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心来做志愿者的人大多都是素质比较高的,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大家走到一起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可。没有经济纠葛,没有权力的争执。相反,在人员的组织又有一定的难度。这里面不可能用行政手段来要求,更不能用经济来制约。大部分靠的是精神领袖和骨干的力量来实现管理。精神领袖和骨干又是不可能由谁或者某个部门来指定。只有靠自己实施才可以树立起来的。
  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更多的有相同志愿服务精神的人们,为了无偿献血这一崇高的事业一起努力。
  义务献血志愿者心得
  昨天到步行街做义务献血宣传。在我的想象中,应该不会有太多人义务献血,所以需要我们这些志愿者宣传。但是事实上,是义务献血的人太多了,所以需要志愿者为他们服务。
  我是第一次参加义务献血宣传,但是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的状态,而且在这次宣传中自己也了解到了很多献血的知识。
  为了保证血源的质量,义务献血对献血者也是有很多要求的。首先就是献血者必须带身份证,不能有传染疾病,这是大家都了解的基本要求。但是义务献血还有很多条件可能是大家不太了解的,比如一周之内患过感冒、伤寒、痢疾或一周之内服用过药物;患鼻窦炎、近视超过600度;妇女经期前后三天;体重低于45公斤;喝了酒的人是不能献血的。这些规定不只是为了病人将来用血的安全,也是为了献血者自身健康考虑。
  有些人以为献血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抱着来了就抽,抽完血就走的想法。其实不是这样的。义务献血有其一定的程序:首先就是由志愿者询问其是否符合献血条件,符合条件的人要填一份义务献血表格;随后又专业的医生为准献血者测量血压;然后有医生为准献血者测试血型,志愿者给准献血者倒糖水,为没吃饭的人拿面包(有的人认为献血应该像体检一样空腹,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献血前应该吃饱);最后准献血者就可以上义务献血车等待抽血,成为光荣的义务献血者了。献完血之后,志愿者要为献血者拿牛奶喝,要他们在椅子上适当休息,并告诉他们一天之内不要做剧烈涌动,不要把粘针眼的创可贴拿掉,针眼三天之内不要沾水。医院将给义务献血者发放义务献血的证书和毛巾或水杯之类的小纪念品,物资虽轻,但是重在精神鼓励。
  在宣传之中,我发现不同的人献血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是为了身体健康,因为半年左右献一次血对身体是由好处的;有的人是为家人考虑,因为按规定义务献血者的献血量超过800毫升,则其直系亲属如患病需要可以免血;也有一个高中生,他母亲说有献血证对可能有好处,究竟事实是否如她所说我不得而知。当然,绝大多数献血者都是抱着献爱心、做好事、回馈社会的想法。
  通过这次义务献血宣传活动,我才真正知道很多人对义务献血是不了解的,他们甚至对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了解。比如说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清楚自己的血型,有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不知道自己的血型,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从未做过身体检查。由于国人的健康意识和经济状况,每个人都定期做体检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义务献血可能会成为一个良好的平台。因为采集的血样送到医院后肯定需要通过一些检查项目,如果义务献血者留下联系方式,医院检测出血样出现问题后便及时献血者,也等于说为义务献血者做了免费血检。这对义务献血者来说可是真真正正的实惠。可能医院方面要考虑到成本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义务献血是无偿的,而医院卖血给病人确是收费的,相形之下,医院自身应该不会有什么损失。
  在昨天的四个小时之内,就有100人左右到我们做宣传的献血点义务献血。由此推想,如果真能对义务献血者实施血检工程,日积月累,受惠的人群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
  义务献血者对社会奉献了爱心,如果社会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关怀,也会为我们社会的乐章增添一个和谐的音符。
下页更精彩:1
心得体会范文栏目编辑推荐
无偿献血志愿者心得
献血志愿者心得
心得体会范文最新资讯
心得体会范文首页头条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献血前后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