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中国美国的未来怎么样,美国又如何

未来20年,中国怎么样,美国又如何?
全球知名经济学家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2011年9月写了一本书《大预测》。《华尔街日报》评论:“作为全球一流的经济学家,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对中美关系和经济力量的本质作了精彩绝伦的阐述。”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评论:“《大预测》是一本令人神往的读物,虽富有争议,但言之凿凿,大有为我们将来讨论定调的意味,即未来全球经济最炙手可热的议题之一——中国的角色。”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默罕默德*埃利安评论:“《大预测》对未来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深刻分析,是一本极为出色耐人寻味的好书。”在经济学家异口同声说中国经济已经无法持续发展时,读读这本书,了解一下全球一流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有些启发的。全书21万字,我只能将此书论述的要点摘录如下:
*2030年,中国的贸易额将会是美国的两倍。
*中国的人均GDP在2015年将达到1,7万美元。
*2030年,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将占世界GDP的近四分之一,而美国只占12%。
*中国未来将会向上获得一个更高的收入水平,同时向下达到一个更低的贸易水平。
*未来的贸易将会出现结构性失衡,而且是偏向于中国的利益,贸易互惠也因此更加难以实现。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就必须满足外国人的需求:人民币必须从中国流向世界,而且还必须是净输出,或通过经常性账户或通过资本账户。
*虽然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会出现相对下降,但世界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会由美国主导,而中国会是一个与美国非常接近的竞争对手。
*到2030年,中国的开放率会下降到53%左右,一个关键点在于,那时的中国离真正实现贸易/国内生产总值比“正常化”还有一半的路要走。
*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最发达国家的约58%时,增长放缓就会出现,中国增长放缓到来的那一刻将会是2023年(前提是中国一直保持着9%的增长速度)。
*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必然会因为中国的政策发生许许多多的小摩擦和小冲突,但是中国也不可能完全退回到保护主义中去,因为这将会给其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结构性失衡将会是中美之间紧张局势的长期来源。
*中国经济的其他特点——老龄化。极高的制造业比例以及低估汇率政策,都预示着一个更快的经济放缓速度。他的预测是:上述这些因素将会导致中国人均GDP增速下滑3,5个百分点,而且可能性为100%。
*如果美国的制造业继续萎缩并最终成为空壳,那么美国就会加剧对服务业以及知识产权的依赖并寻求开发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如果中国未来的市场开放依旧缓慢,那么久而久之,美国就有可能愈发频繁地以两国不可相提并论的开放政策水平为由,大打“不公平牌”:作为平等的竞争对手,凭什么美国就要向中国开放更多的市场?
*过去和未来的区别就在于,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独特性将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紧张局势。中国收入水平和历史发展曲线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在政策壁垒方面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相比,显得没那么开放,尤其是在非传统领域。但由于中国独特的发展策略,中国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贸易国,并且未来还会继续扩大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差距,这就决定了中国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会比其他国家小。
*由于市场比中国更开放,美国和欧盟也越来越难以与中国开展互惠性的市场开放,而后者却是世界贸易组织体系成功与否的关键。考虑到中国的规模,美欧在影响中国政策机制方面的能力也会呈现捉襟见肘的趋势。中国的贸易伙伴在影响中国方面的失效,以及他们无论怎样都会试图这么做的心情,将会导致一种结构性紧张状态——而且如果美国经济持续表现不佳,并且那些认为不公平以及各国对维系贸易体系的贡献不对称的观点占据上风,则会加剧这一紧张状态。
*贸易对于未来中国的重要性,中国走向人民币国际化并退出重商主义的可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促进那些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方面相对低效,这三者将有可能导致中国和其他大经济体之间的互动以及摩擦更多地发生在贸易层面而非宏观经济议题上。反过来这也将促使世界贸易组织,而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中国和这些经济体之间开展合作的关键论坛和场所。
*交易的不平衡性只会停留在小冲突的层面上,而不会对整个国际体系造成影响。但是考虑到美国在解决结构性经济问题方面所面临的困难:高失业率、停滞不前的中等家庭收入、不断扩大的社会不公,以及经济流动性的持续下降,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数量庞大、内心不满且四面楚歌的中产阶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其他谈论话题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日媒:中国在未来20年之内实力将匹敌美国
导读:[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外交官》杂志网站8月14日刊文称,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就把中国作为了自己的对手;而为了应对中国,奥巴马政府推行了“转向亚洲”的战略:这两点都加剧了中美两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认为两国主要存在发生非军事性冲突的可能,但是发生冲突的后果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美国需要采措施取既避免冲突又要保持自己在对抗中的优势地位。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军事预算在未来二十年内可能会超过美国,中国同时将具备与美国匹敌的实力。但即使这样,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军事能力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外交官》杂志网站8月14日刊文称,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就把中国作为了自己的对手;而为了应对中国,奥巴马政府推行了“转向亚洲”的战略:这两点都加剧了中美两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认为两国主要存在发生非军事性冲突的可能,但是发生冲突的后果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美国需要采措施取既避免冲突又要保持自己在对抗中的优势地位。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军事预算在未来二十年内可能会超过美国,中国同时将具备与美国匹敌的实力。但即使这样,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军事能力仍可能局限于周边地区。可能发生冲突的地区包括朝鲜半岛,台湾,东南亚或印度。中美之间也可能发生冲突,但很大程度上只限于网络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太大,不过这一判断是以美国仍然保持对中国的有效震慑能力为前提的。中国的整体军事实力不太可能迅速赶上美国,但是可能在周边地区迅速获得地区优势。可能首先在台湾地区,之后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因此,在这些区域与中国进行直接军事对抗的难度将会将会逐渐上升。美国将不得不依靠升级军事和报复能力来进行有效震慑。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核武优势无助于对中国进行有效震慑,因为中国也将保有二次核打击能力。中国周边发生的任何危机也不太可能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国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两国的冲突可能升级到网络空间和经济领域。在这两种情况下,美国的脆弱性会使得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两国的冲突也可能不局限于这两个方面。文章认为,要避免两国间的直接军事对抗,降低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就需要美国具备强大的能力,同时它还应加大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支持。但是美国不应给外界留下“试图围堵中国或寻求与中国周边国家结盟”的印象,以免引发中国更大的敌视。此外,美国还应鼓励中国参与到安全领域的合作中来。采取更合作的态度,而不是仅仅避免给人建立反中联盟的印象。这样也可以使中国对国际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文章称,中美冲突后果严重。即两国避免进行经济战,双方冲突带来的经济后果也将会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双方都是一种震慑,目前美国在这场对抗中占上风。加强美国经济是保持当前依赖平衡的最好办法,也有助于在未来几十年内阻止形势朝着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尽管不能忽视与中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但也不应过分夸大,美国还应该关注与其他势力可能发生的冲突。这些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也会需要与对抗中国所不同的能力。单独来讲,这些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不如与中国冲突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它们将共同塑造各国相互影响的国际环境,同时也会影响中国对美国实力和决心的评判。(编译:斯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美国的未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