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退守台湾时间败走台湾时总共带走了多少人

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蒋介石“十三太保”的人生结局
来源:深圳新闻网  发表时间: 10:08
核心提示: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几十名侍卫在战斗中死伤,身为侍从秘书的肖赞育却一枪未发就束手就擒,被蒋勒令“停职候审”。后来他得到蒋介石的谅解,1947年2月被授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后,肖赞育续任“立法委员”和“国大代表”。1990年10月,肖赞育曾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密会,此后去向不明。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日第16版
作者:佚名原题为:蒋介石“十三太保”的人生结局
1932年,蒋介石授意心腹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并核定骨干13人,号称“十三太保”。这13人的最终归宿大不一样。
追随老蒋:去台后继续任要职
“十三太保”中,大多追随蒋介石败退台湾。
贺衷寒曾在1921年秋作为武汉的学生代表,赴苏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解放团体代表大会,但因与张国焘结怨而被开除团籍,愤然离去。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后,他成为“黄埔三杰”之一,以反共先锋深得蒋介石器重。1950年,贺衷寒在台湾出任国民党交通部长,1972年5月,因骨癌病逝。
邓文仪1925年10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副官,1948年9月晋任陆军中将。邓文仪随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曾任“行政院内政部”政务次长,负责实施台湾“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98年7月,他在美国去世。
刘健群,被称为复兴社的三大理论家之一,后来却逐渐被冷落。1938年,刘健群皈依佛门,直到1943年夏才重返政坛。到台湾后,1950年12月刘健群当选为“立法院”院长。1972年3月,因心脏病逝世。
滕杰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1931年蒋介石被迫下野,他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计划书”。不久,复兴社成立,其宗旨就是滕杰在计划书中所讲的几句话。去台后,滕杰历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党团书记长等职,2004年7月病逝。
死于非命:酆悌成替罪羊
酆悌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周恩来被第一师七团的士兵抓住。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做过酆悌的老师,酆悌不忍心他被杀害,纵容部下秘密将周恩来释放。1928年春,中统特工逮捕了中共地下党华克之,酆悌又暗中将他保释出来。1936年夏,酆悌出任军委会侍从室政工组长。因卷入复兴社与政学系的争权夺利斗争,加上戴笠等人密报其当年纵容部下放走周恩来、保释华克之的事情,蒋介石十分恼怒,将他调出侍从室,还一度想将他除掉。1938年9月,酆悌任湖南省省府委员,旋任长沙警备司令。12月12日,国民革命军奉令在长沙全城纵火,实行“焦土抗战”。由于仓促行事,造成很多市民死伤,国内舆论哗然,令蒋介石极为被动。酆悌等3人作为替罪羊,被判处死刑,很快便被枪决。
编辑: 左左 1
对《蒋介石“十三太保”的人生结局》表态
对《蒋介石“十三太保”的人生结局》发表评论
·····
·····
··········
··········
·&&& ·& & ·&&& ·······
······························正在加载中...
时间:1949年12月
事件:蒋介石从四川凤凰山飞往台北
经过: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第二年,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行视事,展开了对台湾长达几十年的统治。数百万人离乡背井,骨肉分离,被时代的洪流挟裹着,越过茫茫海峡,在那名为“台湾”的孤悬海外的小岛上等待未知的命运。
长达三十八年的白色恐怖
台湾戒严时期,军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29407件,无辜受难者约14万人。
记者到香港看片时获悉业时认为。
记者到香业时获悉业内意见认为。
八二三炮战之后,蒋介石趁着大陆大跃进后的饥荒,让蒋经国展开一个新的“旋风计划”,准备新的反攻计划。
日凌晨,美驻台“大使”安克志等赶到蒋经国的寓所,代表美国政府通知蒋经国,美国决定在1979年1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并和台湾当局断交。得知这一消息,蒋经国先是惊诧,继而恼羞成怒,当即提出“最严重的抗议”。
12月16日上午,蒋经国对外发表声明,谴责“美国背信毁约”。随后,蒋经国召开国民党中常会紧急会议,宣告台美“断交”。
日,台湾当局政府被逐出联合国,听闻消息后,蒋介石把帽子摔在地上,流下了泪。
50年代台湾物资匮乏,除了糖和米,绝大多数需要进口。朝战爆发后,美援改变了这一切。
美台断交后,台湾紧急出台包括戒严和停止选举在内的16项措施,仍抑制不住举行浩大的游行。
围绕台湾海峡微妙的三角关系
暴露真相:美国在台湾的真正目的
1972年尼克松宣布访华,蒋介石倍感失望,从此不再写日记,逐渐将权力交班给儿子蒋经国。
1978年,面对随时有可能变化的美台关系,蒋经国做了十种应对状况,包括双重承认、断交、撤军和废约。
回看蒋经国:从独裁统治到民主之路
日,蒋经国发布命令:台湾地区自日零时起解除戒严。
台独势力如何登台
1988年李登辉继任 蒋经国选接班人经过曝光
陈水扁上台公然叫喊:台湾要独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台湾人对于“先总统蒋公纪念歌”一定毫不陌生,因为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一定会教大家唱。这首歌的字里行间充满夸张的辞藻,虽然歌词不多,但一眼就看得出是威权时代下所创造出的产物。
短短二十年间,蒋家王朝从过往的高不可攀,到如今的被人淡忘,可看出蒋家的落寞和悲凉。当初所强行塑造的威权象征,如今就像风中的残烛,在台湾的某一角落,微微散发着昏暗的烛光。
而现在,台湾当局步步进逼的“去蒋化”和“去中国化”加速了蒋家王朝的油尽灯灭,“蒋家”两字在这种潮流中已经慢慢淡出了台湾民众的记忆。
分享到: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失误四:蒋介石败逃台湾始于重庆谈判?
E-mail推荐:&&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一边部署兵力准备内战,一边假意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由于蒋政府腐败,官员明争暗斗,战争不得民心,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作战失败,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最终败走台湾。
(责任编辑:郑婷婷)
更多关于&&的新闻? 【】? 【】? 【】? 【】? ? 【】? ? 【】? 【】? 【】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同步至微博客&&
&&&&&&&&&&&&&&&&&&&&&&&&&&&&&&&
&&&最热视频推荐
&&&播客?视频
&&&人民电视娱乐精彩推荐
&&&人民电视新闻精彩推荐
???薄熙来咋谈官场大事与大官? 又一女文强式官奶奶出现谁让贪官们"立功"免死? 宜黄被处理领导竟"带队抢尸"
&&&无线?手机媒体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蒋介石与当代台湾人的关联
澎湃新闻网廖信忠
蒋介石塑像【原文编者按】今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西方的复活节,也是蒋介石逝世40周年的日子。澎湃新闻转载台湾作家廖信忠的纪念文章。本文原收录在《我们台湾这些年2》一书中,经作者修改后刊发。中国历来打下江山的统治者习惯于“家天下”,我打下的江山当然是我的私产,在民主共和之后,这种观念又转变成“党天下”,天下是“我党”打出来的,所谓“党国”,党即是国,国即是党,亡党就是亡国,而能掌握“党机器”的自然就是最高领导者。我们若把中国历史放大到千年论,也许蒋家的领导,两岸的分治,这些都是历史剧场中再次新编上演的剧目而已,可是拉近一看,这几十年来伟大领袖的意志,直接影响到了小屁民的生活点滴与喜怒哀乐。蒋家对于大陆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曾经的统治者。但对于大陆东南这个小岛台湾来说,却是代表一个时代政治符号的家族。几十年琐碎的记忆片段如散落的珠子……前几天我赫然发现今年四月五日,已经是蒋介石过世满四十年的日子,我如同发现新大陆般告诉父母,尽管他们的年轻时代都处于“伟大领袖”的领导之下,但当我告诉他们今年已经是四十年时,他们听了仍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哪有那么快!”“你算错了吧!”情绪从惊讶,一直转到接受,又转到感叹:“怎么一下四十年啦!”“时间怎么那么快……”然后,默默不语。四十年,台湾变了好多好多记得小学一年级入学时,知道班上有个同学姓蒋,那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咦!怎么会有人姓蒋?”“他跟‘蒋总统’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就对这个同学另眼相看。在许多心灵纯真又无知的小朋友心目当中,蒋并不是个姓氏,而是个似乎会金光闪闪的符号,他姓蒋,所以以后也有可能是“总统”喽?蒋介石给台湾人的感觉,处处流露出帝王般伟大领袖的气势与风度,不轻易与民同乐,永远高高在上,尊爵不凡,让一般民众觉得非常遥远。说起蒋介石这个人及其家族,除了神秘外,依照台湾人八卦又迷信的习惯,常常还会有些穿凿附会地神格化一番。比如说,各位看蒋介石的照片,就会发现他的头特别尖,所以当时台湾民间传说就说他是龟精转世。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天意,下起了雷阵暴雨,这场气象记录还能查得到的大暴雨,让许多人觉得不同寻常。虽然清明时节本来就是雨纷纷,但那天下得特别断魂。“蒋公”过世了!或者说是“崩逝”,这一消息公布后,如晴天霹雳般,震撼了每个人的心,一代“伟人”崩殂,天地同悲,军民同恸。大人们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倒是强者如我堂哥这种死小孩,一听到“蒋总统”死了,也不管外面的强风暴雨,马上冲到屋外淋着雨往天空盯着看,要看看是不是有一只乌龟往天上飞。但是台湾有一句俗语说:“要死就初一十五,要埋就刮风下雨。”这句话形容的是做尽坏事的人的下场,所以有些人一看到蒋介石去世的这一天下着狂风暴雨,也冷笑着觉得他死得其所。不管这场超豪大雨是解释成伟人殒落天地同泣,还是坏事做尽没好下场,台湾人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于“蒋总统万岁万万岁”、“蒋总统万寿无疆”、“恭祝蒋总统与中华民族同寿”这类口号。每年他诞辰,报纸的头版标题永远都是:“河山并寿,日月同光,欣逢总统蒋公华诞,恭祝嵩寿”,各大企业与公会也都必须集资在报章杂志上登整版甚至跨页的广告,恭祝老蒋“万寿无疆”,就连正对“总统府”的那条大马路也理所当然地被改成“介寿路”。所以许多人觉得不可能啊!万寿无疆的“蒋总统”怎么可能会死掉呢?尤其是1949年跟着“蒋总统”国民党来的那群人,一心一意地相信着有一天“蒋总统”要带他们回家,现在“蒋总统”一死,许多人的价值信念大厦都在这一刻崩塌,完全不知道未来怎么办。蒋介石的去世,官定的用语是“崩殂”,所以报上的标题一律都是黑色,写着“蒋公崩殂”,“崩殂”就像皇帝驾崩一样的规格。不仅是报纸变成黑白,好像连全世界都变黑白的。那时候台湾刚推出彩色电视机,我有个亲戚去买彩色电视,没想到一买回来就遇上蒋公崩殂,电视节目都变黑白的,他就以为店家骗他,卖给他黑白电视,冒充彩色电视,跟店家大打出手。还有些外省家庭,听闻消息宛如天塌下来,连自己也活不下去,召开全家会议交代遗言。大家都满脸愁容,除了规定公职人员要戴孝外,也有不少民众自发戴孝。一切娱乐活动也都停止,综艺节目不见歌星欢唱扭舞,而全都神情肃穆地改唱“爱国”或纪念歌曲。有包车北上祭蒋者,还有各级学校、家家户户架设灵堂,全台凄风惨雨,悲号声不绝于耳。这样的哀恸,现在我们根本无法想象,那时的台湾社会简直是着了魔。只有待宰动物暂时松了一口气,多享用了三天饲料,因为连全台屠宰场都禁止屠宰三日。也是幸好他过世,许多受冤入狱的政治犯才得以大赦。当年要参加高中联考大学联考(中考高考)的学生,一定都在狂背中英文版的《蒋公遗嘱》,因为大家深信,考试一定会考这个。要不然就是猜测当年的作文,一定是有关“如何实践蒋公遗嘱”的出题方向。说起这个《蒋公遗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执笔的,在那全民广为背诵的年代,秦孝仪简直就是全台湾最畅销的作家。传说,其实蒋介石老早就去世了,但要等到内部口径统一再公布,只是当时岛外很关切,顶不了这种压力,就提早公布了。在4月5日公布这一天,刚好下了一场诡异的大暴雨,看来是别有深意。还有人说,一公布他的死讯,随后就放出《蒋公纪念歌》了,想想都不可能那么快就准备好,所以一定是早就去世了。反正要怎么解读都随人去吧!无论如何,他的去世代表着一个时代、一种概念的结束。事实证明,没有“伟大领袖”,未来台湾人也是这样一路走来,地球依然转动。“我最尊敬的人”和“我的志愿”台湾人对蒋介石的情感是复杂的。自从“总统蒋公”来到台湾这个小岛之后,一心想要“反攻”回去,想着过几年就回去了,所以也就不太把这个蕞尔小岛当一回事。据说老蒋每年“双十节”的开场白都是这样的:“同胞们,明年的‘国庆’我们就要在南京过了!”现在听起来,真是嘴炮,“反攻大陆”的成功机会大概比国足捧到大力神杯的机会还渺茫。话说回来,除了这个小岛外,好像也没地方去了,总不能跳太平洋吧!所以,总是心里郁郁不得意,心里充满了焦虑感。另一方面,丢掉大陆的教训让他心生警惕,对台湾从上到下实行严密的控制。当然你会想,对于一个小草民来说,只要你安居乐业,不做些太偏激的事,说些不该说的话,这总该没事吧。问题就在那是个以“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愿放过一个”为行动最高准则的时代背景下,你可以选择不去做那些事,但也不知道会不会莫名其妙地被牵连上。于是,大家日子虽然过归过,但不管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还是都先在脑子里自我审查一番,免得留下什么把柄。比如说一个很典型的政治笑话是这样的:当年在绿岛关了很多政治犯和思想犯,有一天“蒋总统”诞辰,大家排好队要到礼堂给“蒋总统”祝寿领寿桃,大概是关太久头昏了,有个快出狱的老犯人在队伍里问旁边“今天礼拜几”,这句话用闽南语说,听起来就像“今天拜鬼”,这句话被不懂闽南语的管理人员听到,非同小可,他的下场可想而知……当然部分稍微有些头脑的人会开始怀疑这样做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比如说这样连选五任是不是合乎法律?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暗潮般涌动在闲聊八卦当中,当然大多数人不会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也不敢公开质疑。对大多数民众而言,接受当局几十年的宣传教育,“蒋总统”说要有光,就有光。对于蒋家执政还是丝毫没有怀疑,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一种理所当然。这种理所当然出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说,小朋友在作文《我最尊敬的人》里面,大家写的当然也都是爱民如子、忧国忧民的“蒋总统”。作文《我的志愿》里,大家未来都想当“蒋总统”。“蒋总统”指的不是姓蒋的“总统”,而是大家单纯地相信,最上面那个领袖就是“蒋总统”,所以美国总统也叫“美国的蒋总统”,玉皇大帝“天公”就是“天上的蒋总统”。为了表示尊敬,凡是书写时,提到“蒋总统”、“先总统蒋公”时前面都要“挪抬”,也就是空一格,以表示尊敬,我写我祖先都没那么尊敬。有个大哥回忆起这件事,他说当初大家《我的志愿》都写“总统蒋公”,要解救千千万万苦难同胞,大哥他天生单纯,因为家里世代务农,他就写想当个农夫,结果就被退回重写。后来他就想,那写个比“蒋总统”更厉害的人物,应该老师会喜欢吧!所以我就写了要当“国父”,学习打倒腐败“政府”,建立清廉民主独立的新政权……那么不长眼的后果就是被老师撕掉打屁股了。以前从小学到大学再到部队,任何大型集会都会有又臭又长的致辞,所以常会看到一个画面:致辞者:“先总统蒋公”说过……PA!(瞬间全体立正站好)致辞者:……(稍做停顿)请稍息!全场又恢复稍息状,一场致辞下来,这种情形总要出现好几次。不仅在集合场,就连上课的时候,坐在教室里也一样,老师一说到“先总统蒋公……”也听到全班椅子一拉,瞬间坐得笔直表示尊敬。所以,如果听到隔壁班也出现这种拉椅子的声音,就知道隔壁班老师也讲到“先总统蒋公”了,搞得好像越大声,尊敬的程度就越高一样。此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知道学校校训是“礼义廉耻”,课本前几课也都教着“蒋公”的行为事迹。学校外墙也都漆着“蒋公”说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做一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作业本上也都印着《总统嘉言录》里的名言:“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上了中学也要背:“蒋公遗嘱: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要让我们从小时时刻刻被他救国救民的热血感召着。生命的意义: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到了大学我上哲学系,有一天,老师突然很深沉地问了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没想到大家想都不想,异口同声地回答:“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语闭,哄堂大笑。尽管蒋介石真的过世了,可是他仍然要活在所有百姓心中,所以也就有了《蒋公纪念歌》,有聱牙难懂如以下这首:翳惟‘总统’武岭蒋公巍巍荡荡民无能名巍巍荡荡民无能名革命实继志中山笃学则接武阳明黄埔怒涛奋墨绖而耀日星重庆精诚制白梃以挞坚甲利兵使百万之众输诚何易使渠帅投服复皆不受敌之胁从使十数刀俎帝国取消不平等条约而卒使之平使骄妄强敌畏威怀德至今尚犹感激涕零南阳诸葛汾阳子仪犹当愧其未之能行以新生活育我民德以宪政之治植我民主以经济建设厚我民生以九年国民教育俾我民智益蒸伦理民主科学革命实践力行中华文化于焉复兴这首歌的文字虽然像老奶奶的裹脚布一样冗长了点,但文字华丽,引经据典,马屁声拍得声声入骨,就算最奢侈华丽的六朝骈文,在它面前恐怕都要相形失色,堪称艺术杰作,跟那篇“自余束发以来……”相互辉映。这可是秦孝仪写的词,简直就比现在什么方文山的“中国风”强了几万倍,而曲是著名音乐家黄友棣所谱,两人都是一时之选的御用文人。那么难的歌词,许多学校还是规定要学唱,所以许多小朋友尽管不懂是什么意思,还是唱得朗朗上口。音乐课要一个个上台唱,唱着唱着,老师听得都要睡着了,唱了没几个人就下课了。在学校里,就算是下课时间,小朋友不管当时“躲猫猫”也好,上厕所也好,只要“翳惟总……武岭蒋公……”音乐一出,通通得立正站好聆听,到听完也差不多要上课了。还有很多人觉得这首歌太难懂,“蒋公的伟大”让普罗大众无不退避三舍,所以后来才有另一首庸俗版的《总统蒋公纪念歌》:‘总统’蒋公您是人类的救星您是世界的伟人‘总统’蒋公您是自由的灯塔您是民主的长城……觉得太难懂,可能只是一个借口,据民间巷口落魄的说书人说,其实秦孝仪写的遗嘱和纪念歌让蒋经国很不爽,比如“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时间就不对,怎么可能束发的时候就会追随,而且“自居”一词有否定的味道。另外,看到纪念歌里的诸葛、子仪等,蒋经国更不爽了,古代那么多圣明帝王不用,偏偏用一些臣子来比喻他老爸,所以这首歌后来也不再推行了。在小学的音乐课中,每学期开始,前几堂课我们都要先练习唱这首“世界伟人版”,合唱比赛也要唱这首歌,所以到现在都还会背。过去每年的4月5日,即蒋介石的逝世纪念日都会播放这首歌。唉,小的时候特别笨,总以为清明节就要唱这首歌,所谓的“清明节扫墓歌”。有一年,跟着父母去扫墓,我自作聪明,以邀功般的心情在祖先坟墓前不知所云地唱了起来:“‘总统’,蒋公,您是人类的救星,您是世界的伟人……”本来以为爸爸妈妈会嘉奖一番,没想到莫名其妙地被揍了一顿。“蒋公铜像”:戒严年代唯一的公共艺术在台湾的小学课本里面,学了很多“蒋总统”的小故事,比如有名的“蒋总统”小时候看小鱼逆流而上,领悟人生道理的故事;或者“蒋总统”在日本读军校时,当面与日本教官辩论的故事;再或者是“蒋总统”勇救“国父”的故事,都让小朋友感受到他人格的崇高与伟大。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都把这类故事当笑话看,但在当初每个人都是单纯地相信着。现在看来,幸好那些“恭祝”都没有实现,荒谬的时代荒谬的事,都能拿来当笑话看,可是在当时很多事,你真正遇到了,可能笑也笑不出来。年纪越来越长,社会也越来越开放,懂的事越来越多。我们知道了会逆流而上的鱼,品种不可能出现在浙江。我们也知道爱民如子的“蒋总统”居然会开枪扫射自己的儿子,他的遗像慢慢消失在机关和学校教室或办公室。曾经无处不在的铜像也悄悄地远离人们的视野,有关他原来的一切,慢慢地都在被解构着。小学的时候春游,去中正纪念堂,即现在被称为“中正庙”的庞大宫殿式建筑,总是给我十足的压迫感。而殿中面带微笑,坐着的“蒋公”巨大铜像也给我十足的遐想,我总幻想着那其实是个机械人,中正纪念堂根本就是个秘密基地,如果有一天台湾有难(多半是大陆攻打台湾之类的),中正纪念堂的穹顶就会帅气地打开,蒋公钢弹(高达)全身发光地飞出去,跟仁爱路南端(中正纪念堂在仁爱路北端)“国父”纪念馆中的“国父”铜像合体,一起保护台湾。中正纪念堂底层展示,述说着“蒋公”的各项丰功伟业,让人看了心里澎湃。走到最后是贩卖部,小小年纪的我也想买一卷《蒋总统演讲录》的录音带回家听,没想到贩卖小姐一直很不敬业地阻止我买,说我听不懂这个。当时觉得她看不起我,很生气,但现在想想,她还真是个有良知的人。在前不久解密的蒋介石日记中,我们看到他的另一面,也会嫖妓,也曾逐色,也有人性私欲,原来,我们以前有意无意都将这些事忽略掉了。以前他高高地在神坛上,是永远正确的“伟大领袖”,是“世界伟人”、“民族救星”、“时代舵手”……为了统治的正当性,没有人敢动他,现在只是慢慢将他请下神坛,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在大陆,他也不一定再是那个“卑鄙、卖国求荣、不敢抗日的人民公敌和资产阶级吸血鬼”,也慢慢地走下祭坛,把他还原为一个人来研究。也许每个人对历史的体验都不同,任何不同,都值得尊重。蒋介石一个出身平凡家庭的子弟,能从民国初年那个内有军阀恶斗、外有强敌压境的混乱局面中一步步爬到最高峰,光是这点就让人佩服。换一个角度想,一个人若从年轻时候开始,每天写日记检讨得失,写了50年从不间断,这样的人,会成功也不是偶然。当初,为了维护政权稳定而剥夺人民的权利,甚至造成一种恐怖,这样的事到底值不值得纪念?过去我们都太擅长二分对立,现在才知道所谓的“好人”往往不是绝对的好,“坏人”也往往不是绝对的坏,蒋介石应该首先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后才是个领导人。他的本质就是一个政治人物而已。如果人民把一个政治人物捧得高高在上,甚至到了一个神的高度,他肯定会开始装B,也用一种高高在上、神明的角度来俯视操纵他的人民。相反地,人民如果把政治人物当做仆人看待,虽然他不一定把自己的心态当成仆人,至少不敢那么明目张胆。过去为了让台湾人时时可以瞻仰“蒋公”,刻刻思考“蒋公”的伟大,台湾到处都可以看到“蒋公铜像”,不管在学校还是机关单位和广场、路口圆环,几乎是戒严年代唯一的公共艺术,可能连“蒋公”出去游山玩水时,临时上厕所的地方都会立个铜像“概赐龙泉”。关于这些铜像的制作与摆放,以前还有一个“蒋公铜像制作办法”,铜像要全身或半身,站着、坐着或骑马,戎装或长袍,戴帽或不戴帽,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说半身的只能做到三个扣子,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等。这个办法呢,除了教人怎么摆放,还列了如何维护,如果公然毁损,还会被以“叛乱罪”起诉。不过风水轮流转,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小学生,如我,对于“蒋公”铜像不一定再有那么多从心里发出的尊敬,反倒是小学的时候,总流传着“蒋公铜像”半夜会动的灵异传说,等到大一点才发现原来每个朋友读小学时,多少都听过这种传闻。铜像泛滥无所不在,大家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到了现在,社会更多元化了,“蒋公铜像”这种个人崇拜的产物是否有必要那么多,也成为一个讨论的议题。于是,这几年,铜像撤的撤、拆的拆,许多拆掉的铜像被集中安放收留到桃园大溪的一个公园,在那可以见到众多形态各异的“蒋公铜像”,一走进去,颇有现代装置艺术的风格,给人一种时空吊诡的错乱感。现在,台湾人什么时候最可能把“蒋公”遗像拿出来膜拜呢?大概就是棒球比赛与日本对抗时,总是有球迷在看台上高高举着“蒋公”遗像以表“抗日”。今天,一般台湾人对蒋介石的看法,多数都认为他只是一个历史人物而已。前两年,网络上有好事者写了一封信到气象局,去问日那天的气象状况,是不是真的雷雨大作,没想到气象局也真的煞有其事地回信表示,那天的确有锋面经过,较大降雨伴随雷电现象,不过也特别附注一句:4月时值春季,锋面伴随雷雨经常发生,并非特异现象。最后,还很好心地附上当天的天气云图供参考。而过去为了纪念蒋介石而建的中正纪念堂,过去台湾的反对运动及现在绿营人士,最爱叫这里“中正庙”,现在大家也只把它当做一个市民休憩的广场而已,甚至在这边办大型演唱会或各种集会活动都可以。不久前路过中正纪念堂,想说反正很久没来就进去看一下,看完后从侧门出去,遇到一卖香肠摊车的阿叔,我跟他买香肠,他问我是不是陆客,我说不是,他依然坚持我一定是陆客,我还是说不是不是,最后他放大绝招:“啊你不是陆客你来中正庙干嘛!”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是特别提起蔣介石,也不会有人特别记得他,就如同我父母,人生就这样过了四十年,大半辈子恍恍惚惚也见证了台湾从封闭到开放。在现在这种相对开放的客观环境之下,未来要做的,恐怕就是把历史忠实呈现。既不造神,也不诋毁,不加褒贬地呈现历史,也许这才是对历史的尊重。(本文作者廖信忠,著有《我们台湾这些年》、《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等书。微博:廖信忠,微信公众号:最爱台版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paqi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去台湾具体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