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专科应届毕业生2017两会关于就业问题题

智联招聘最近发布了2017年大学应届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实际月薪大幅下降,比去年下降了751元,下降幅度达到15%。数据显示,毕业生实际月薪在2015年到达顶峰,随后开始连续下降两年,特别是今年即2017年,月薪出现了大幅下降,重回三年前(2014年)的月薪水平。如果扣除这几年的通胀,特别是房价房租的大幅上涨,今年的实际收入远远不如2014年。
实际签约月薪平均值
实际签约月薪平均值
实际签约月薪平均值
实际签约月薪平均值
实际签约月薪平均值
2015年正是股市大吹泡泡的一年,特别是IT互联网行业,同时房市也开始火爆。而大学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前三个行业就是:IT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所以2015年股市房市互联网泡沫起飞的时候,大学毕业生也借着这个风口,月薪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顶点,而后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大学生月薪也随之大降。现在还好有房市在顶着,如果将来房市也顶不住了,大学生们恐怕更加悲剧了。
一直以来,大学一直承载着阶层流动的重任,就像古代科举制一样,给底层人一个向上流动的希望。但现在这个希望越来越渺茫了,所以当下阶层固化已经成了家长们最焦虑的一件事。家长们越是焦虑,就越是要挣扎,什么天价学区房,天价国际学校,虎爸虎妈,各种培训班,都是不甘心的人们拼命挣扎的产物。
每个人都在拼命挣扎,只是挣扎的方式不同。
- You can't trust figures put out by banking industry. It's easy to report a little more earnings. —Charlie Munger Feb. 2017
乐视网裁员之后,那些员工如果16年抢了房子,每个月3-5万的按揭,怎么还?
- 惟心不易
阶层固化是必然的,无法反抗
中小企业水深火热,经济不好,都在裁员,就业不好,工资不高就很正常。
今年我们专业就业率近几年最低,金融学
今年就业市场不太好,一线的房租除了市中心少数区域,头一次降价都难出租。
我家房贷都是房租抵的,现在有点忧虑,房贷不算多,但是三年内看空房地产和就业市场,明年老美加息幅度更大,我很悲观。
08年亲身经历暴差的就业市场和房价暴跌,明年又是十年周期,祝这波背上高额房贷的人好运!
降薪总比没工作好吧,乐观点,不行看看新闻联播平衡下
明年还准备资金撤出股市,今年还有很大机会,18、19年必须现金为王,现金为王,现金为王!三年后现金买入超跌资产!
很多单位都出现了事比以前干得多,收入反而减少的情况。
- 财迷小女子
我咋感觉红红火火都在创业呢
- 1.控制仓位,不管你多看好.2任何策略都有一定有效期,没有永恒不变的3.价值发现长期投资
很多公司实行996, 早九点到晚九点, 一周六天工作, 就是变相降薪. 同时也不需要更多新员工了.
- 分级最好、复杂轮动。
降薪几乎是必然的。现在哪有这么多新增的就业机会?大学生降薪有两个事情变得很搞笑,一个是高企的房价,一个是退休人员高企的退休金。真的要逼孩子去啃老吗?
- 钓魚岛。冬天滑雪,夏天登山,春赏樱花,秋观红叶。运动是生命,景色在心中。
乐视华为都是,减少负债,现金为王啊
去就业找工作是傻子,炒房来钱快,而且郭嘉倡导
我们单位一年一度的调资还没有动静。往年4-5月都调完了(要确定涨幅平均数,然后再绩效面谈打分,再过一个月再调)
- it seems as it was spring already
廉价出卖自己的青春是最差的投资,十多年青春换来的钱不够买个卫生间的,不过是变相的奴隶而已.
- 我还是觉得我到这来,无论是x队还是y堆队真是对我很关心、很好,特别是对我的身体很(关心),真是很好。说实在的,从我内心来讲我挺感激(他们)。”
哎,挺悲惨的。
- 早日达到etf申赎的条件
看这数字怎么有种被平均的感觉
- 三年内不看房,不谈楼市,无论涨跌。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不用沮丧,明年很可能会更不好。
- flora and fauna
好口怕,大城市租金看来也要暴跌了
说明人民币升值了
- 天瑞多头总司令.暂离天瑞
我们单位整整三年多没加过工资了,某国家X网旗下的一家保险公司,去年就首要任务要削减人力预算,辞职很多人后,工资也还不加,稳中有降,唉,收入上不去,都是扯淡,拉房价无非就是把资产负债表美化,真正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大部分人说,现金流的上升真的非常重要的,生活不全是加杠杆和赌博啊,还有养娃,养老,医疗这些细水长流的支出,都是需要靠稳健的现金流来支撑的,去年国家的贷款总额里房贷占比那么高,说明各行各业都把现金流和储蓄来玩楼市这个怪胎,首付,还贷,杠杆,一切的一切都绕着这个转,这样真的好么,五年前,上海的丈母娘要求女儿对象有房有车,这种社会现象在相亲节目里还有点争议,现在呢,现在还有争议么,日积月累大家的价值观被楼市这个怪胎彻底吞噬了,之前集思路推荐看的香港那个记录短片《有楼万事足》,真的太恐怖了,未来世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需要诞生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啊,天天只能疲于还贷的民族,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哪里来啊。。。
- 买入并持有
房价,房租上涨和工资下降的矛盾已经出现了,情况越来越不妙。
很多人盼着房价跌,房价大跌真的都没啥工作机会了。真的资本大鳄都是众人看好房子冲进去搞出泡沫后赶快卖了,等大家手上都没现金时候,银行贷款政策极其严苛的时候,拿着大把现金去抄底。所以房价跌了大部分人更加买不起!!!房价跌和你没啥关系!
背房贷的人呢,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好歹房价从长期看总是会涨的,当然买在大泡沫顶点,就得付出长时间卖血供房的代价
芯片,互联网行业还好。同事,同学都在忙着跳槽涨薪水。这波人工智能拉的。
少就少点儿了,反正能活着就不错了。。。
- 00后的屌丝
当下大学生太多了不值钱了,反尔瓦工,木工,漆工少了工价高了。
这个统计也是比较可疑的。
2015,比前二年大幅上升20%。2016,持平。
今年又比前二年下降20%。这样大起大落,何况2017年还没有过去一半呢。
会不会是什么指标变化了?
- 公众号:起早投资
谁说阶级固化,向下的通道永远为你打开着
发现各种论坛都是这样,打字吐吐槽,发泄下,然并卵。
阶层固化?很多人连基本的努力都没有过,生存都是问题,谈什么阶层固化。
没关系,我们有房子,实业误国
看“非你莫属”怎么工资都不错啊
- 喜欢低风险投资
被二三线城市的工资拉低了
这是不是也算薪酬K线,正常波动?
感觉是不对的,我们公司没钱招大学生,学历要求低点,工资却必须涨,并且要求很好的福利跟极少的加班,这样还是留不住人,很多人做不了几个月就走。
包括日本也遇到这种问题,现在的年轻的一代,对职业没规划,去一个公司随便做几个月好像就为了体验人生,没有承压能力,不能接受加班。
他们的父辈虽然没文化,但刻苦耐劳的精神还是有的,现在我对这些没有职业技能却又不愿意干苦活的年轻人没办法,只能说现在物价这样,普遍的年轻人素质也这样,娱乐这么多,想要人牺牲自己的时间帮你工作,确实需要的报酬会高点,中国的人力成本一直低估,现在只是重估罢了。
所以大学生工资低,是不是之前一直高估,现在重估?又或者中国大学的含金量被社会不认可?(你们玩了四年游戏我也经历过的)
公司现在开始软件化智能化办公,开始取代简单需要人手的部分,增加软件的支出减少流动性太高的人员支出,我比较好奇,这些没有职业技能却没有学习动力的人,如果真的被机械化智能化取代,如果真的产业升级成功不需要低端制造业,他们最终走向哪里呢?
-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 透过本质看现象
主要是分工问题吧。 现在太多大学生了,太多研究生了。 社会那要那么多大学生呢?
四年大学的误工费,加上不高的收入,还有不确定的前景;特别是,如果就业方向还和专业无关的话,可能还不如学点技能呢。
- 量化生活007
大众创业。。。。。。。。。。
其实还是现在“机会主义“横行,大部分年轻人都抱着找机会干一票的思路来工作,当然很少有人会对职业有比较清楚的规划,只有家庭条件中上的人才能有机会考虑职业一步步走,底下大部分大学生只能找捷径走,可是这是看时机的,过去5年但凡金融混的到职位的 都多少赚到了不少了。本人也靠着瞎混,搞到了魔都的房子和一个不错的证券投资账户,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层主技能点迅速降低,职业毫无前途,只是现在随着房价的继续上升,导致这个现象更严重,而且很多大学生比我当年的水平差太多。。。层主当年靠着VBA MATLAB一个物理屌丝的学位混迹金融业,现在的好多人水平实在太差。。。而且饱和度实在太高,层主现在失业阶段打算去进修升级,等将来世道变化了在回来
说到底,工资体现价值,有点手艺的,现在人力就是贵,可以说也是差距拉开了。看泥瓦工,点工一天打底300,还能多做两家多赚钱。
挣扎啥,自己牛逼,子女大概率平庸,这叫均值回归,放平心态。
非暴力不合作,不结婚不生孩子,保持最低水平生存花不了多少钱,每个月赚1000就够了,其他时间读书锻炼提高自己。
我也希望我的子女卓越,但我同时知道我此生生活的好不好只和我自己有关,和子女无关。
- 70后IT男
经济真的不好,我朋友做打印复印机租赁业务,一家船厂前年每年还是4、5万元费用,去年直接降到2000,今年也不乐观。
- 波谲云诡
不为精英,即为蝼蚁
房价涨,那当然工资降,否则房价涨,工资涨,东西卖给谁?难道汇率降?
智联招聘没落了
这网站没计算互联网这行的招聘情况吧
大把应届毕业生月薪过万
明年的社保缴费基数马上就出来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各省的缴费标准,目测全国平均工资上涨8%,智联就在瞎忽悠。
上海市的社保基数已经提前出来了,上海人均工资上涨9.5%
钱继续往少数人手里集中,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里面我很关注员工的工资收入,效益好的公司涨工资,亏损的公司也涨工资,工资普涨,结果就是穷庙富方丈。
- 知易行难
数据不靠谱。
个人接触的人来看,
一线与N线差距极大。
这个平均值是什么鬼。
N线工资感觉就没怎么变过,大家按学历,职称,工龄获取基本工资。
然后就看你能不能“折腾”了
一线的应届工资确实在涨,但是涨幅也不打,而且感觉就是应届毕业生更不好找工作了。
- 这里是最牛的债基乐园
今年大学生工作难找应该没错·,明年毕业今年实习生大公司3月份就开始网申,再网上摄像头笔试,电话面试,现场群面,华为还搞性格测试等等,好公司实习还有钱,某银行实习一天100元还有40元考评,孩子后去家外企软件公司实习一天给300元,中饭免费,培训一周再考核,实习期要一年。
我想招人,我公司在一个地级市,可以说根本找不到正规本科,甚至专科的毕业生。都是某某培训职业技术学院出来的。哪怕本省的几所大学或者本地地级市的类似师范学院毕业的本科也行啊。可以说,几乎没有。
而且好多还是专升本的学历。高考都干不到本科线,还能有啥太好的能力?
现在的新人,都是到点来,到点走,在办公室都不多座一分钟。
我们中午休息2个半小时,我都40的人了,每天还要利用中午除了吃饭的2个小时来学习,他们就是玩和睡觉,一觉睡到下午2:30到3:00,如果2:30没人来找,那就继续睡,一直到办公室电话响铃来起来。
几个新人来公司两年了,桌子上除了键盘就是鼠标,没有一本书。我的办公桌上几十本专业书籍,都是自己经常买,经常学习的。
- 80后IT男
前几天看新闻说东莞是什么新一线城市,我觉得很操蛋,北上广深之类的叫一线,你比人家差就叫二线或三线嘛,什么叫新一线?
再说怎样叫跟老百姓有毛关系,我能达到一线城市的收入的话你叫我五线城市我也乐呵呵。
公司近五年基本没招什么人了,都是多出少进,留下的工作量加大,少量加点薪。
- 等待,耐心等待
15,16年增长过快,与金融地产泡沫有关,今年这情况还是再观察观察下结论。
-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招到靠谱的人确实不容易,不过少并不代表没有。
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挺拼的,尤其家庭条件一般的,或者从中西部小城市过来到北上广工作的。毕竟在大城市里,压力山大,不想拼博不想多学点东西的根本不会留下来。反而是城市里的本地二代三代比较闲散,家里几套房子几千万的资产,很多事情都是得过且过,日子过得随性得很。
人工智能出来那会,我觉得感觉以后会出现一批无用之人,就是干的还不如机器,没啥特殊才能的人,所以我觉得要孩子不是个好投资。
公司年轻人都在混日子根本原因是公司文化与前景造成的,而不是年轻人现在不努力。按照我的经验,内地大部分企业都只适合混日子,在内地与三四线做点小生意比公司上班强多了,买技术类型公司股票我先淘汰内地公司。
上一代人的成功主要是恰逢一个社会迅速发展的好时代而不是个人奋斗!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通过常规的个人奋斗是无法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拼爹拼妈是现实的选择。
- 70后大叔
干嘛工作?去炒房不就的了。全民大炒房,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 期权为主,欢迎交流
说个肯定会被拍砖的观点:社会是越来越公平了,而不是越来越固化了。所谓挣扎,也可以被称为奋斗。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能力连农民工都不如,还不肯吃苦,凭什么去拿高薪?难道就是因为有一纸文凭,就该有生活的保障,就可以一辈子不用奋斗了?
以前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就是因为社会越来越公平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机会才在减少。
社会越来越公平,就体现在给愿意奋斗的人机会,而不论这个人上没上过大学,或者上的是不是好大学。
- 为己之学
不要挑工作,从烧饼做起,
不要挑薪水,从免费做起
ZF不是说5年要个人收入要翻番吗。
- 足够低的价格是抵御一切风险的法宝
IT这个冬天才刚开始吧?还是已经深冬了呢?俺在局内看不清。。。
- 试试再说
脏活累活大家都不愿意干,再加上人口老化,以后水电工和保姆的工资比大学生高上1倍也不要奇怪,这是正常的。
普通大学生的工作以后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护士、服务员、水电工的工作目前看来还没法用机器代替。
什么时候起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都四千了?这要转正还不六千,有经验之后还不一万?、
什么时候起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都一万了?(四千还不过瘾是吧?),这要有经验还不两万?
- 草丛之蛙,收集蚊子肉
很多人都是说大学生不值钱不奇怪,应该的,大学生为啥不值钱?说来说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教育本身有很大问题
- 当机立断,一路FADAR。。。
哪为什么还拼命生二胎,不科学
- 70后大叔
说实话,我觉得大部分毕业生的水准不配拿4K。压力全在老板那里,这么样的人也要给4K,然而你的产品卖出的价格不一定比2000年的时候高。
2000年的时候,刚毕业的学生1K多就可以了,而且70后明显比80后和90后吃苦耐劳和上进。而且70后的大学生说实话含金量比80后90后高太多,基本都是人精。从我现在这个行业来看,2000年到现在,产品价格反而降低了不少。可想而知老板们的压力。现在创业真是作死哦。
钱贬值了,现在的4000只相当于当年的400,你付不起400的工资,只能说明你没有进步,你不适合当老板。科技的发展很多产品肯定会降价的
- 70后大叔
作为一个打工者,自然希望自己能拿到尽可能多的收入。但是有没有想过老板们的立场呢?打工没有风险,这里不干自然还有地方可以干,而老板是要拿出资金成本下去赌的,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不小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是小老板,有一些之前经营的不错,而这几年很艰难,工资自然给的也不是很尽如人意,员工很多抱怨。他和我说,其实他想把公司关了,资金收回后搞点其他事做。但是考虑到有些员工都是跟了他很多年了,都有感情了,如果公司关了他也不忍。于是乎又撑了一年,去年实在撑不下去关了。我和他开玩笑说,你这一年撑的完全没意思,钱也亏了不少,如果之前把钱收回来买房子,起码50%就赚到了。
不要说什么你没有进步,不适合当老板这种风凉话。坦白的讲,能出来创业的人,都是有一定本事和一定担当并且有一定积累的人,所谓的精英。那怕他创业失败,他的能力肯定也不是一般的打工者可以比的。更何况创业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运气。不适合以成败论英雄。
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打工者,不要只盯着自己碗里的那点工资。想想自己给公司里贡献了什么,值不值自己拿的工资。很多老板的日子不好过,而老板日子不好过的话,日后一定会让你也不好过。如果你不想干跳槽的话,基本上也会发现新老板也不会让你怎么好过。如果你还不服,你可以自己当老板啊?看你到时候还能笑得出来吗?
这几年,是坑杀创业者的几年。ZF要腾笼换鸟,但其实原本的鸟虽说不是很好的鸟,但至少还是只鸟。现在笼子空了,传说中的高级鸟在哪里?我没见到。
也认识几个小老板,这几年混的差,也认识年薪上百万的打工者,春风得意,感觉现在有些小微老板就是赚点辛苦钱。当然也有牛逼的房地产建筑相关老板,这么说是不是有点趋炎附势。只想说一句4000块,那请的是劳务人员吧,专业人员4000真心不够。哈哈
- You can't trust figures put out by banking industry. It's easy to report a little more earnings. —Charlie Munger Feb. 2017
乐视员工的按揭快还不上了吧?
乐视员工求职简历波动异常 “半个猎头圈把他们拉黑”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
社保断缴了。当乐视的标签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一些猎头逐渐将“乐视人”与“没价值”划上等号,打入黑名单。是偏见?还是现实?
文| 林木木 任晓渔
6月12日中午12点,猎头李景(化名)打开猎聘网,结果让她感到震惊。半天时间,“乐视”的简历活跃数已经超过350份,活跃人数异常,涉及产品开发到市场各个团队,职级涵盖基础员工到VP。李景专做互联网口的招聘,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这是罕见的情况。
很显然,6月9号曝出乐视断缴五险一金的事,再次给乐视员工造成强烈冲击,求职人数出现新一波高潮。
李景调出了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作对照,它的员工数量是乐视3倍,但有离职意向的人数仅为个位。
震荡不言而喻。
来自乐视的简历异常现象,大概从一个月前就开始了。确切地说,从5月的裁员事件开始。在此之前,李景注意到,其日活跃数也不过是两位数。
断缴事件正在消耗着在职员工仅剩的信任。这段时间,大量的乐视简历涌入招聘平台。但对于长期关注乐视的猎头而言,他们似乎成了人才市场的“弃子”。
“太low了,下次请不要推荐乐视的人来。”何青(化名)看到回复时,叹了口气。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收到类似的反馈了。几个月前,刚转行做猎头的何青曾对乐视裁员寄予厚望。她以为这是一块肥肉,结果却大失所望。
“市场上乐视的人太多,个人价值就贬值了。”何青说。她明显感觉到市场对乐视人的拒绝态度。好几个客户公司点明不看乐视的简历,更多的企业对推荐过去的候选人毫无反馈。
“连简历都通不过,别说面试了。”她说。
一个庞然大物裁员,总会留下遗产。曾经的雅虎北研和惠普裁员,引发过互联网公司的抢人大战。一些公司甚至派了技术负责人亲自“蹲守”雅虎北研所在的清华同方大厦。
但这一次,人力市场却出奇地平静。被迫涌入求职市场的乐视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受欢迎了。
“我一点也不觉得惊讶,”李景说,“只要有点脑子,都知道乐视的人质量不好。”
“我从来不看乐视的人。”她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点开了微信通讯录。她的通讯录里,“乐视”两个字搜出的联系人不到10个,而换做“腾讯”或“百度”,这个数字会翻到5倍以上。
李景当面拨通了几位猎头的电话,在问到有关乐视的情况时,电话那头的反应出奇一致,都是先一愣,接着说:“没接触过啊,客户都说不要他们的人。”一个朋友甚至告诉她,某BAT公司在内部分享会上,点名说:“像乐视这种公司出来的人,就不要考虑了。”
几乎一夜之间,“半个猎头圈都把乐视人加入了黑名单”。
何青觉得,年初招聘市场对乐视出来的人还没有很大恶意。彼时的乐视正处在第一次裁员的动荡中。她从某社交软件上发掘到陈杰(化名),并推给一家初创公司,进展相当顺利。此后,她频繁接触了多到自己记不清的乐视人,情况却越来越糟。
去年,他们曾极力想挖乐视的一位产品负责人,奈何没挖动。5月的裁员消息出来后,这位候选人主动更新了他的简历,可他们却再也无法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这看起来并非孤例。某主流视频网站HR明确表示,他们不会考虑乐视出来的人。“乐视的简历一律不看。”该网站人力总监王莹(化名)对AI财经社说。
“乐视”的经历真的成了他们的一道枷锁吗?
5月19号晚上,一家大型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张明(化名)收到了乐视一位主管发来的微信。交流数语后,对方发给他三份简历。
这位主管的部门被乐视纳入5月的裁员计划,他手下的员工没有逃脱失业的噩运。他主动找到曾有过业务合作的张明,希望考虑接纳他的员工。张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我们没说几句话,心照不宣。”张明说,他当时心里瞬间升起一股暖意,觉得这家公司还是挺有人情味的。
张明不同意外界对乐视员工的某些看法,他觉得那是一种偏见。
“不能一竿子打死。”他说,一个著名企业经历兴衰是很正常的,每家公司都有优缺点,乐视有的方面确实很强,例如活动执行和视频等,受到业内的认可。
但李景并不觉得自己有偏见。
2015年,她曾接触过一个技术口候选人,评估了对方的简历后,将之推荐给一家初创公司,面试后,那家公司果断拒绝了这位候选人,理由是“性格太差,爱推卸责任,技术也不怎么样”。不久后,李景得知他被乐视聘用了。
年正是乐视飞速发展的阶段,贾跃亭在公开信中表示,乐视在那一年内急速扩张超过5000人。招人速度无人能敌。乐视员工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自己亲眼见证了14个月内员工工号从八千多发展到两万多,工位紧张到会议室变成了办公区,开会被迫挪到食堂。
李景得到的消息是,那时候乐视招人的速度快到HR不够用,她因此对乐视人才的质量感到忧虑。
“真不是墙倒众人推。”她说,猎头都是很功利的,成功率低,她不想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
但也有猎头不同意李景的观点。辛迪是资深猎头,四五年前就开始关注乐视。她始终认为在求职中个人能力是超越身上标签的存在。
她推出去不少的人,工程师吴飞(化名)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她和另外几名猎头都联系了吴飞。吴飞那时进乐视不久,他是被一名老同事介绍到乐视的。短短几个月,吴飞经历了3次换工位,原因竟然是公司付不起房租。吴飞彻底失望,他研究了辛迪及其竞争者们递过来的职位,最终去了一家中型社交平台。
技术类岗位是例外,市场仍供不应求。有过相关经验的更是抢手货。这是吴飞对自己顺利求职的归因。罗羽(化名)和石翼(化名)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他们要招的都是技术类人员。
罗羽在某BAT公司的基础技术团队负责招聘,他寄望于乐视的这次裁员能帮助团队补充人才。
石翼是望京某知名互联网公司HR。之前京东收购1号店,传出裁员消息时,他也曾第一时间物色可能跳槽的对象。
“有那么多限制,还怎么招人啊。”石翼听说了对乐视人的偏见后有些吃惊。
他们期待从中找到合适的“猎物”。
刘浩(化名)因为曾经的乐视履历被歧视,让他感到震惊。刘浩加入乐视时公司正如日中天,他被贾跃亭的战略和前景打动。最终离开则是出于他的个人规划调整。
在5月下旬的一次产品研讨会上,他无意中提及了在乐视期间面临同样问题的解决方案。现场有同事对他的提议不以为然。
“乐视有什么好学的。”有人说。
刘浩惊讶地发现,乐视俨然已成了一个与负面情绪相关的标签,曾经的经历让他难以启齿。
这是刘浩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他一向专业自省。那一刻,他却无法辩解。备受冲击的他最后选择了在微博发帖。
上述主流视频网站的人力总监王莹认为,乐视的员工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她说:“现在还留在乐视的人,缺乏对职业生涯基本的规划。”
从2016年底乐视爆发资金危机开始,很多员工都敏锐地感觉到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征兆,包括多名高管在内的许多员工先后主动离开乐视。“有能力的在那时候就知道走了。”她坚定地说。
在乐视的动荡中,外界看来,乐视人身上烙下了几个在求职市场中难以掩饰的“疤痕”。
一是普遍质量偏低。过于快速的扩张使得一批质量不过关的人被纳入企业。这加深了外界对乐视人的偏见。
贾跃亭在去年底的公开信中坦承,公司一年盲目扩张超过5000名员工,业界罕见,也没精力进行新人培养,甚至出现人浮于事的问题。
二是要价虚高。何青曾接触过一个乐视候选人,对方的期待薪资涨幅超过50%。“太不可思议了。”她说,现在的市场状况下正常涨幅只有15%。
疯狂扩张的乐视以高于市价的薪酬体系来吸引人才,但这种繁荣中暗藏着透支未来的风险。
对乐视被裁掉的员工而言,更加不利的是,这几个月正好是招聘淡季,释放出来的坑本来就少。一家猎头平台负责市场的王林(化名)展示了今年以来的百度指数,以猎头为关键词得到的结果是非常均匀的,这并不正常。往年这个曲线在“金三银四”(指招聘最旺的三四月份)期间会处于高峰状态。
这种平稳意味着今年招聘市场相对需求量不大,被乐视这趟列车甩下的人越多,竞争就会越激烈。
一些人正试图摘掉“乐视”的标签。
5月24日,乐视美国宣布裁员后,有文章描述了乐视美国员工被裁时的状态。“我绝不会将这段经历写到我的Linkedin里。”他们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大声谈笑,其中一名员工打趣说。
吴飞离开乐视后更新了自己的履历。在某社交软件的职业经历里,属于乐视的这段时间是空白的。
“为什么工作经历里没有乐视这一段呢?”AI财经社问他。
“哦,有一次不小心删了。”他回答。
-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三四线城市房价依然稳中见涨,房租下降还只是个传说,大家不必过虑,周期天王不是说了吗,最迟2019年经济大周期见底
- 科学尚未普及
参与讨论的这些人
横向来看,在全世界处于前5%的生活水平
纵向来看,古往今来处于前0.1%的生活水平
焦虑水平,大概排在前50%吧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