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的港险真的“汽车保险商业险”吗

竟然那么多人排队买港险!香港保险真的比较好吗?_保险新闻_中国保险网
&&&&您所在的位置: >
竟然那么多人排队买港险!香港保险真的比较好吗?
[ 日10:48 ] &&来源:[ 935理财 ]    双击自动滚频&
&& 10月28日下午,关于“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消息在微信群内传开。之后,在大部分人熟睡的时候,大批客户从深圳连夜赶到香港保险公司刷卡投保,过了午夜十二点,验证中心手持等候号码的仍然超过两百位客户。
  据说当时的场景和抢房差不多,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从未那么强过。话说回来,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跑香港买保险,香港保险真的就比大陆保险好吗?935理财网为大家整理了香港保险与大陆保险的异同。
  香港保险:定价低是最大优势
  1、定价低
  当受保人条件相同,购买同样保险时,香港保单的定价会比大陆保单低上20%-30%,费率低是目前香港保险最强有力的竞争力(寿险和重疾险最为明显)。因为香港是实行市场化利率的,而大陆自1999年以来一直实行低利率保单,虽然现在最低利率有所调整,但费用还是比香港高出不少;其次是香港和大陆采用的生命表不同,香港保单设定生命周期的时候是按照人均寿命82岁设定的,比大陆长很多,所以当香港采用一个寿命更长的寿命表时在定价上就会有优势。
  2、重疾险有分红
  香港重疾险中除了保额收益之外还可以有分红收益。目前香港保额的分红大概以每年3%的利率递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分红并非保证型分红。
  3、合理避税(储蓄分红险适用)
  对于计划移民美国的人来说,购买人寿保单可以规避美国全球征税的情况。其实内地和香港的保单都可以做到,但如果投保人想直接结外汇或担心国内避税有风险,是可以考虑香港保险。
  4、海外资产配置
  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并越来越注重全球资产配置的投资人,香港保险可以作为一种资产进行投资,从而优化全球资产配置的版图。
  大陆保险:对吸烟人群有利
  1、轻症定义相对宽松。
  香港保险也不是全优生。就拿重疾险来说,香港对于轻症的定义和相关赔付条件并不很好。所谓轻症,即和重疾相比来说死亡率较低的疾病,也可理解为大病的早期。比如原位癌(癌症的早期),内地关于轻症中的“原位癌”,一般来说任何部位的癌症都包括,只要得了轻症列表上的病,一般可以赔付保额的20%,而香港的热门保险产品中就会对轻症的定义更为严苛,会仅局限于人体某些器官。
  2、赔付机制
  大陆针对轻症的赔付是指在原先保额之外再赔付20%。比如张三买了份100万的重疾险,不幸患上甲状腺癌,那么就可以得到赔偿20万,如果再得一次重疾,获得赔付就是100万。加在一起时120万。而香港赔付的是保额内的20%。
  3、豁免保费
  在大陆购买保险后,如果投保人患了轻症,那么后几期保费就可以豁免。而在香港只有罹患重疾才会豁免保费,得了轻症还是要继续交保费的。
  4、没有区分是否为吸烟体
  香港大病分红险虽然便宜,但是如果抽烟的话,会被加收15%左右的保费。即使以后戒烟,也要至少1年以后去香港指定医院做尼古丁测试,通过以后再把费率按照1年以后的费率降下来。而内地目前还没有这一项区分,对吸烟人群无疑很有利。
  由此看来,香港保险并不是所有人的险种都很适合购买的,如果真的要买相对推荐寿险和重疾险。医疗保险和意外险还是在内地购买比较有优势。935理财网还要提醒大家,赴港购险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汇率
  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相信这是近来境内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一大驱动力。但是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保险产品需要有很长的周期进行投资,有些险种甚至是终身投资的,而未来汇率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是我们都无法预知的。
  2、港险分红
  香港重疾险中除了保额收益之外还可以有分红收益,这也是香港保险代理人常常拿出来营销的一个点,但是这个分红并非保证型分红,分红收益是没有保障的。
  3、纠纷诉讼复杂
  很多人对于在港购买保险出现纠纷的情况充满担忧。如果真发生纠纷需要走诉讼流程,除了打官司麻烦一些需要到香港之外,别的并不需要担忧,香港法律是很健全的,每个人的合法权益都会受到保护。
  香港保险更适合那些对于汇率风险有较强承受能力的人去购买,一旦出现汇率风险还有其他资产作为支撑。如果作为资产配置进行投资,也是一种选择。
  &&  []&&
?&没有相关文章.
┊┊┊┊┊ ┊
Copyright &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经典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本网凡所涉及保险条款的内容仅供参考,并均以投保当时的保险合同为准。本网法律顾问:北京市高朋律师事务所赴港买保险看上去很美 两地重疾险差别并不明显
&&&(原标题:赴港买保险“看上去很美”)
  自春节后,国内市场两个场景最为火爆,一个是京沪深等一线城市的"抢房大战",另一个则是内地居民蜂拥入香港买。事实上,赴港在近年并不鲜见,但如此多的内地普通消费者在香港保险公司外大排长龙,场面还是颇令人震撼。尽管政府出台了银联卡在港限买保险的政策,但似乎阻止不了人们的热情。那么,香港保险是否如传说中的"物美价廉"?到底适合哪些投保群体?
  两地差别并不明显
  自年初以来,去香港买保险的人潮一浪高过一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等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费累计达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了香港1/4的保险。
  虽然此前银联发布"限制令",要求从2月4日起,银联卡境外刷卡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其后,香港部分保险公司发布内部通告,暂停内地居民在香港用银联网络直接支付保费。但这些限制措施似乎并未严重打击内地投保人的热情,去香港买保险仍成为人们考虑投保时的备选项。
  在香港买保险真的如广告所称"保费少、保额高、保障范围广"?在近期举行的众安保险春季媒体分享会上,众安保险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李哲表示,赴港买保险"看上去很美",并非消费者想的那么简单,其实存在一些投保人不太了解的"潜规则"。
  首先,是保障范围的问题。在很多广告中,香港的重疾险产品保障疾病数量更多。以近日在香港卖得较火的某外资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为例,其保障52种重疾,47种轻症,还有6种绝症,而绝症甚至包含了被保险人的终末期也就是临终关怀,这样加起来共105种。而我们身边常见的重疾险,一般是在规定的25种疾病的基础上,再相应添加一些,常见的产品可以保50种疾病左右。
  这样比,似乎香港的更胜一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市场上这么多重疾险,发生率最高的是,占比高达60%"。李哲表示,进一步考虑到保监会规定的25种,前6种分别为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就占据了理赔比例的80%,要是把保监会规定的这些病症全部统计起来,差不多已经占到理赔比例的95-98%。"简单来说,从理赔的实用性来看,我们身边的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的重疾险,不比香港保险来得差。"
  那么,香港买保险的保费真的比内地便宜很多吗?对这一问题,李哲以一位37岁不吸烟的男性,20年交费期,终身保障,保额10万美元为例,该产品保障的是重疾,前10年有一个额外给付,他有三次轻症,赔付是要占用到这10万美元保额的,比如20%,一次就是2万美元,保额就剩8万美元了。这样的产品,在香港这单是2999美元,而类似产品在内地约2790美元。对比来看,二者保额基本一样,只是病种方面内地保险没有香港保险那么多。从分摊到每个疾病的保险金来看,香港保险的性价比确实很高,但回到此前所提的实际理赔发生概率上,或许这个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
  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除了重疾保险,理财型的香港保险也是令不少内地消费者趋之若鹜的一大亮点。李哲指出,两地理财型险种的收益差距与监管规则有关。"内地的保监会非常严格,在给客户做利益演示时,对于保险收益是有要求的,一般分为低、中、高三档来演示,其中,高档收益定为6%。而香港的法规并不要求按照三档演示,只要求保证的利益和演示利益,在演示利益部分只要不超过9%都是合规的。"按照这种算法,由于复利的原因,香港保单上演示的收益才如此诱人。
  而在保证收益部分,李哲表示,保监会要求内地的保证收益是2.5%。而港险在这一收益上,大多是按照1%左右进行演示。如果同样考虑到复利因素,那么保证收益部分,内地险企的产品远胜于香港保险。
  业内人士表示,香港保险开发理念比较先进,如分红类保险,在销售过程中会给客户一个利益演示,无论是7%还是8%,通常按照最优估计投资收益率演示,但这个收益实际很难达到。因此,投保人不必过于看中这一点。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赴港投保光鲜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风险,需要警惕。
  首先,前往香港购买保险将不可避免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由于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在理赔或给付时使用的是港元,如果购买了此类保险,就要承受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该人士指出,"由于港元和美元汇率挂钩,自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升值不少,这对于内地居民来说,香港长期的保单就等于货币贬值。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美元有升值预期,但并不意味长远如此。"
  其次,香港保险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和凭证的互认问题。内地居民购买了香港保险后,若在内地就医,只有在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不一定会认可。因此,投保时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很重要。
  此外,内地投保人在交费、理赔时可能遭遇麻烦,一旦发生纠纷,内地客户的风险比较大。由于在香港签订的保险合同只接受香港法律的约束,一旦发生诉讼,内地客户必须亲赴香港进行法律咨询和诉讼。由于内地人大多对香港法律并不熟悉,无疑会增加诉讼和索赔的难度。"在香港,解决诉讼的成本高,时间也长。如果因为保单理赔产生纠纷,还必须由香港的法庭审理,得请香港律师打官司。这个过程比较繁琐,律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上述人士表示,而且考虑到香港保险公司众多,长远上,部分公司可能存在经营不善而破产的可能,保单将受直接影响。这些都是消费者投保前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投保不妨"按图索骥"
  在李哲看来,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内地,投保人选择保险产品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按图索骥":
  其一,发生疾病的时候,自己能够承担多少。这一金额和最后付出的保费是有直接关系的。
  其二,要多少保险金额才能够提供足够的治疗费。这一点需要考虑到一旦不幸出险,是否需要进口药、进口器械进行手术,需要什么样的术后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其三,上述费用包不包括自费的药、器材、检查。众所周知,医保有个目录,包含了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这些都会影响实际医疗费用。
  其四,可以支付多少保险费。目前,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和私立医疗机构合作,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而这必然会带来保费的激增。因此,选择保障时须考虑自己对保费的承受能力。
  其五,选择重疾保险、还是重疾+医疗保险。这一点还是应该根据个人需求来定,重疾是一旦罹患保单列明的疾病就可以获得赔付,医疗保险则是住院或者去门诊就诊,有了医疗支出,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保单规定进行赔付。在李哲看来,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保障,这两种保险都是需要的。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04/14 17:0804/14 16:5204/14 15:5604/07 07:3504/05 11:57
保险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品活动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生人寿保险险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