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传统

正确认识和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变迁
正确认识和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变迁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李澍
  作者:许见华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仅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是如此。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我国动人心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获得持续发展的内生源泉,对维系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民族生存与民族繁荣起着重要的凝聚作用。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维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促进世界优秀文化的和谐共融。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文化的独立性,也就会丧失民族的独立性;丧失了民族的独立性,就沦为别的民族的附庸了。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更新和解放,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种种危机,这就让人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认识和理解在现代化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种种变迁以及如何更为有效地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当前在如何看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上,学术界大概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都应该保留下来,认为它们的逐渐消失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惋惜的事情。这一观点呈现出一种过度的文化相对主义的价值取向,属于民族研究中的特殊主义,对少数民族群体的长远发展并无太大益处,是不可取的。当然,人总是难免怀旧,当事物发生变化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时便会觉得非常可惜,甚至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说到底它就是某个民族所特有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又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因此当少数民族群体进入到现代社会之后,其生产方式必然发生改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都逐渐消失了。如果一厢情愿地追求和保护所谓“原滋原味”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首先它并不具有可能性,其次也无必要性。如此说来,是不是就任由少数民族文化消亡而不管不顾呢?当然也不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或许可以从费孝通先生那里获得启发。费孝通提出了经典的“我们是要保护人,还是保护文化”的问题。他认为,由于社会发展,一些少数民族传统的谋生之道正在改变,原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山上的树没有了,河里的鱼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问是保命还是保文化。依我看,文化是为了人才存在的,有人才有文化,文化是谋生之道,做人之道。少数民族也一样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发展,自身的文化不够用就引进。“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在这里还需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一些不合时宜的、甚至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应对其理性审思和及时扬弃。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少数民族群众应当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一观点当然也是有失偏颇的,它并没有认识到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群体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犯了文化普遍主义的错误,呈现出“唯科学主义”的倾向,是民族研究中的普遍主义,对少数民族群体的长远发展也是没有益处的,也是不可取的。
  以上两种看法由于缺乏唯物辩证思维,都是错误的。要正确看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积极转换思路,用辩证的眼光,清醒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成分也包含糟粕部分,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立场,这样才能同时避免犯文化特殊主义和文化普遍主义的错误。实践早已证明,任何群体的文化要想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积极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进行文化创新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我们应当以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变迁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族地区民生改善与文化教育发展互促研究”项目编号:15JJDZ0NGHE021)研究成果。】[责任编辑:李澍]
  文艺工作者不要一味地只是停留在总觉得“别人家的好”的层面,而是要立足本土,充分开发那些具有潜力的文化IP,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  希望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能够看到更多人在书房、茶馆、公园等各种场合,安静地、幸福地阅读,空气中弥漫着纸质书微香的味道。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恪守人民立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初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在地区和全球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和全球治理结构失衡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将有可能推动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良性互动,为“治理赤字”寻找良方。
光明网版权所有欢迎你,    
高二政治教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6:40:24 来源:新东方在线
真题:   
  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下是《教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教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1)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加以改造与剔除,并要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学习、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对待外来文化,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面向世界,吸收与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警惕与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更多、、,请关注新东方在线网()。最新高校名单 
高考专业大全 
高考实用信息 
高考必备排行    高考备考指导 
本文关键字:
高中网络课堂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一暑假语文...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一暑假数学...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二暑假英语...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三暑假英语...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一暑假化学...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二暑假数学...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一暑假英语...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一暑假英语...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二暑假物理...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二暑假数学...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一暑假物理...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二暑假化学...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三暑假数学...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一暑假数学...
【新生狂欢,名师派对】新高二暑假生物...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高二网络课堂
实用 o 工具
交流 o 下载
高考课程排行榜
高考公开课
新东方在线高考微博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原创首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继续浏览相关话题:
想评论一下你的文字,但想了想,竟然不知道从哪儿评论起。
106.38.129.*
文风犀利,字字有据,耐人寻味
我还是比较钦佩鲁迅对中国所谓的国学所做的批判,中国就是因为 所谓的文化沉淀太深重所以前进那么的蹒跚。
39.79.183.*
你拿不出你的立场,而去批判别人的错误,很明显你也是邪门歪道,的歪嘴和尚。你说说你的见解为什么一定是对的呢?比如说,你的什么思想比老子无为而治高明呢?你的学习思想
116.7.175.*
回复@39.79.183.*:说的好
该文所表达的是非常深邃的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阐述问题的见解! “万物皆流。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而自然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反映一定
125.77.161.*
高深哲理。惜我等老矣,只能望尘焉!
图文编辑模式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热
传统文化近些年来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在彻底否定之后又迎来了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面对如火如荼的传统文化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思考究竟该如何复兴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
中共庄河市委党校,辽宁庄河,1164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如何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理性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对近代以来激进派和保守派加以扬弃,既要基于现时代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鉴中丰富中国文化,更要在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双重视阈下,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礼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