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德川秀忠与妻子的感情怎么被称作日本之主?那么天皇的地位不就尴尬了? 荷兰使者在江户,竟然直称德川秀

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日本天皇退位是怎么回事?
15:05 禇治平
引言:自从明仁天皇在7月底以年事渐高,不胜国事为由,透露了退位意向后,关于&天皇退位&的新闻,就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八月八日下午,天皇终于向公众表示其退位意向。天皇的退位为何会受到舆论的热议呢?让我们先盘点一下历史上天皇的让位情况。&明仁天皇历史上天皇让位以后怎么样按照明治时期制定的日本皇室典范,近代的日本天皇进行皇位承继,只限于天皇驾崩之际,并不承认当朝天皇的退位和让位。但在历史上,从七世纪奈良时代到十九世纪的江户末期,天皇生前让位到是一种常态。让位的天皇被称为&太上天皇&,略称上皇,出家则称&太上法皇&。或以上皇的住处地名,代指为&XX院&、或将上皇的御所行宫拟为神仙的住处,将上皇代称为&仙院&、&仙洞&。另外,如一时内有二人以上的上皇在世,则根据其让位的先后,分别称为&一院&或&本院&、&中院&、&新院&。予以区别。日本的律令政治并非中国宋代以后常见的皇帝专制制度,由于贵族势力一直强大,天皇和贵族进行共同统治的色彩非常浓厚,大贵族藤原氏利用外戚裙带推行所谓的&摄关政治&总揽朝政,在位的天皇也限于律令格式的规定,并不能事事随心,某些天皇便有利用天皇家家长的权威,在退位后脱离各种法律条框的限制,实行太上皇专制政治的倾向。这就是所谓的&院政&。严格意义上的院政出现于十一世纪,它和庄园制等皇室、大贵族土地私有的趋势发展有着互为表里的关系,院政以庞大的皇室庄园为经济基础,以中流贵族、受领国司、实务官僚构成的院近臣为其执政工具,另外提拔源平诸家出身之武弁做自己的打手,专制色彩十分浓厚。在应德三年(1086)让位后继续掌握大政的白河上皇是为院政之始作俑者,当时的贵族藤原宗忠在其日记《中右记》中便评价其政治称:&思如今太上天皇之威仪,已同人主,我上皇犹为专制主也&。在十二世纪末的一系列动乱中以狡诈的权术保住了朝廷地位的后白河法皇更被建立幕府政治的源赖朝称为&日本第一的大天狗&。武家政治成立以后,院政的形式也在朝廷内部继续存在,直到明治维新将此制度废除。皇位继承的仪制和其沿革在古倭国时代,只有大王(天皇)本人驾崩,才会进行王位的更替,并没有让位的前例。但在645年大化改新之际,皇极女皇把皇位让给孝德天皇之时,日本才开了在位君主禅位的先例。自此以后,皇太子受前帝之禅位践祚的例子开始多了起来,从孝德天皇开始到明治天皇的八十八代天皇之中,因前帝让位受禅继承皇位的天皇有五十七代之多。当然,前帝让位和新帝受禅两者是表里一体的,合称&让国&,或称&让位&,和前帝驾崩之后,皇储践祚的过程自然有所区别。所谓践祚之原义,即皇储践天子之位,和即位完全同义,在上古,践祚和即位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697年,第四十二代天皇文武天皇践祚后,经十数日方宣即位之诏。以迁都平安京而知名的桓武天皇在天应元年(781)四月三日践祚,在十一日派遣使臣到伊势神宫告庙,到十五日,才临大极殿,向全国宣诏即位,从而创造了将新天皇的践祚仪式和即位典礼分离的仪制,在嵯峨朝制定的弘文格式中,就分别制定了&让国仪&和&即位仪&。在上古日本践祚和即位还未分别开来的时代,即位仪式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记录,根据《令义解》等文献留下的片断记载中,可知在帝位继承之际,一般是由中臣氏等负责神事的专门氏族奏上寿词,由从事祭祀的忌部氏奉上传国神器之后,新帝方向群臣宣布即位诏书,受群臣朝贺。但在践祚和即位式分离以后,践祚式便形式从简,而以传受神器为实质。群臣上吉言寿词的仪式则代之以举行&大尝祭&,即位诏书的宣诏则在即位典礼上举行。另外在分离以前的仪式上,神器中神镜和神剑要在传位时候当场转交给新帝,但在分离以后,神镜则奉安于别殿不动,只是将神剑和神玺传于新帝,此即所谓&剑玺渡御&之仪,是为践祚让位的核心。如让国之际,前帝和新帝分居别殿,则须任命近卫中将或少将为剑玺使负责传递神器,若同住一殿,则命内侍女官直接将剑玺让与新帝。按照明治以后制定的皇室典范规定:&天皇驾崩之后,皇嗣即践祚继承祖宗之神器&。这条法度明确规定新帝践祚当在前帝驾崩后立即进行,并当场传授神器。于是天皇生前的让位之例就被废除了,天皇原则上必须在大位上干到死,明治天皇是如此,大正天皇在晚年因脑疾而失去工作能力之后,也是让当时还是皇太子的裕仁(昭和天皇)代为摄政。在二次大战后1947年制定的现行皇室典范中也沿袭了天皇死后皇储必须立即践祚的规定,并无天皇生前让位的规定,也没有提及神器的传授。作为抗议的天皇让位17世纪初,德川家康最终结束了日本的战乱局面之后,开创江户幕府以后,德川将军开始频繁干涉朝廷的内部事务,使得天皇感觉到自己被人掣肘。于是连续出现了一些因为天皇对将军干涉朝政不满,而以退位要挟的事件。1609年(庆长十四年)6月,京都发生了年轻公卿集体私通宫女的事件,当时的后阳成天皇对此龙颜大怒,对幕府的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传话,希望将这些男女通通处死,对此,德川家康一方面对天皇表态说将秉承旨意予以严惩,但却将犯事的十几名公卿和宫女传唤到骏府,只将两名公卿处死,其余都处以流放,还有二人免于处罚。后阳成天皇对德川家康的处置心怀不满,便在当年十二月表示要让位。家康开始不允,后来一度在次年1610年2月答应在3月20日左右让位,但却在闰2月12日又以五女市姬去世为由要求后阳成延缓让位,后阳成很觉得&逆鳞&被犯,但他也只能应承下来。到3月11日,被派到关东商谈让位事宜的传奏更带来家康的七个条件,家康要求让位要等到他或将军德川秀忠来年上京主持,但是今年天皇想退位也随便,只是这样就别想要幕府资助。另外还对朝廷的内部事务加以种种干涉。天皇尽管觉得&万事不调,苦不胜言&,最后也挡不住压力,只能按照幕府的意志,在12月23日先让太子政仁亲王(后水尾天皇)成人,在第二年3月家康上京以后进行让位。在后阳成之后继位的后水尾天皇,也和父亲一样受到了幕府的很大压力。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为掌控朝廷,将五女和子(东福门院)入宫为妃,但在1619年秀忠上京促成此事前夕,宫中横生枝节,后水尾和自己宠爱的宫人&阿四御寮人&(朝臣四辻公远女)之间诞生了皇子,秀忠上京闻知此事,决定和子入宫延期,后水尾对此则对右大臣近卫信寻表示,当年如果和子不能入内,则&罪在朕躬&,他将剃发让位给兄弟。秀忠闻讯便定罪处分了天皇近臣十余人,示以强硬。对此后水尾更不让步,表示:&此次处分公家虽然很对,但是因为朕没有德望,才导致此事。&再次提出让位。将军秀忠无法,派津藩主藤堂高虎为使说服天皇收回成命,但是天皇反而提出要幕府收回对近臣的处罚。在关白九条尚忠和京都所司代板仓重宗的一再请求下,天皇才答应听从将军意志。德川和子的入宫被定在了1620年6月。而被处分的近臣也在入宫之后得以解除处分。后来在宽永初年,朝幕间又发生了&紫衣事件&,德川秀忠强行宣布1615年以来朝廷赐予高僧的上人称号和紫色法袍无效,以宣示幕府的法度高于天皇的勅许。幕府的举动引起了一批高僧的不满,他们连署上书,提出抗议,而幕府将他们统统流配远方。对此,后水尾天皇终于忍无可忍,他在1629年(宽永六年)11月,不顾他和和子的皇子夭折后皇储无人,突然宣布退位,并把皇位让给了他和和子所生的公主兴子内亲王,搞出了六世纪孝谦(称德)女皇以来长久没有先例的女帝,幕府没有办法,只得予以追认。恐怕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历史先例,明仁天皇的&让位&才受到世人瞩目。安倍政权的右倾化,路人皆知。然则一直维护战后和平主义的明仁天皇,是不是对安倍政权的&政事&有所不满,方才提出退位呢?人们难免会这样想象。
责编:周昂 PN02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日本历史上的“天皇谋反”是怎么回事_网易财经
日本历史上的“天皇谋反”是怎么回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日本历史上的“天皇谋反”是怎么回事)
现今在位的各国君主之中,明仁的头衔无疑是最为崇高的。在中非独裁者、自封的帝国“皇帝” 博卡萨覆灭(1979年)之后,明仁已独享尊贵的“皇帝”头衔。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位当今世界唯一的“皇帝”却可能是权力最小的君主。小到什么程度呢?在日发表的电视讲话里,明仁天皇竟然连自己意图生前退位都无法直言以告:因为按照宪法的规定,天皇无权干政。御谋反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是自古以来形成的。在受到大陆文化影响而将称号由“大王”改为“天皇”之初,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天皇通常也掌握着权柄,譬如著名的“大化改新”的操盘手中大兄王子日后即位成为天智天皇(公元661-672年在位),虽然出兵干涉朝鲜半岛事务而在白江口之战(663年)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毕竟不失为一代雄主。可是其子孙后代却有每况愈下、一蟹不如一蟹之势。平安时代(794-1192年)中期开始,大贵族藤原氏将女儿们一个个送进宫中,却将权力一点点掌握到自己手里,开创了“关白政治”这一特殊政体——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作“摄政”,天皇成年后作“关白”执政。天皇的大权旁落到了此后的镰仓时期更加成为定局(1185年—1333年),不但权力尽归幕府,甚至天皇所在的京都也受到幕府所设六波罗探题的严密监视,形如笼中之鸟。幕府执权北条时宗(年执政)执政时期,发生了“元寇袭来”的大新闻。眼看即将遭到灭顶之灾,幕府动员全日本人力物力布置抵抗似乎势不可挡的蒙古攻势,而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既无调兵遣将的权力,在国难到来时能做的便只是能派遣使者到祭祀天皇祖宗“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和京都附近的22个神社、寺庙,祈祷“敌国降伏”,希望以“神力”来退敌。结果误打误撞蒙古人两次碰上台风而兵退,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以为是“天照大神”赐下“神风”拯救日本,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活动,着实令今人无语。北条时宗木雕像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元日战争理论上的“胜利者”,镰仓幕府,也没有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早先日本内战中的惯例是,幕府号令封建领主出兵打内战,但同时需要将战败者的土地及其他战利品分赐给忠心的领主、武士,作为酬劳;这就是幕府和“御家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御家人”要对幕府“忠”而幕府要对“御家人”“信”的所谓的“御家人制”。然而,击退元军后幕府却无法进行封赏——因为战争是对外来的元军进行的,而元军未留给日军任何土地作为战利品,拼死血战的武士们,大都只能空手而归,甚至自己参战的费用也无法报销——立功获得功勋,却使自己陷入贫困。随着强势人物北条时宗在战后不久去世(1284年),第二年幕府就爆发了名为“霜月骚动”的内讧,大批御家人受到株连,纷纷自杀或者“被自杀”。这更加使得武士们对接连失“信”的幕府的怨恨日甚一日,镰仓幕府这一“武家政权”的基础动摇了。1318年继位的后醍醐天皇(名尊治)从中窥到了时机。他秘密召集反对幕府的贵族、僧侣和武士,在彻夜酒宴狂欢作乐的掩饰下策划倒幕活动,这种活动被称为“无礼讲”。结果1324年事情败露,后醍醐天皇被迫向幕府誓书保证并无倒幕之意。 “正中之变”以失败告终,时人干脆称其为“天皇御”,君臣关系已经完全颠倒。1991年大河剧《太平记》第四集名曰“圣上谋反”建武中兴“正中之变”之后,镰仓幕府和后醍醐天皇的对立已经表面化。1331年,后醍醐天皇男扮女装,带着象征皇位的“三神器”离开京都皇宫,逃到奈良笠置山,号召各地勤王倒幕。结果却是应者寥寥,幕府军围笠置城,不久陷落,天皇仓惶逃亡河内国(今大阪府)的赤坂城。途中,被幕府军俘虏。翌年三月,后醍醐天皇被幕府流放到隐岐岛,连皇位也丢了。这样的咸鱼居然也有翻身之时。1333年3月,后醍醐天皇逃离了荒岛隐岐,再次发诏各国,讨伐幕府。此时的镰仓幕府对政局的控制力日趋下降,也几乎全部丧失了对家臣的控制,而陷于“天地变革之机于今为显”的困境。因此,当后醍醐天皇讨幕诏书一发表,各地的豪族和武士群起响应,以楠木正成为首的倒幕勤王之士从四面八方兴起,给幕府以沉重打击。幕府御家人足利高氏(后改名尊氏)和新田义贞相继倒戈,更是给了幕府以致命的打击。5月7日,足利尊氏破京都。5月22日,新田义贞陷镰仓。北条氏一族自刃,存续了一百四十九年之久的镰仓幕府灭亡了。楠木正成铜像1333年6月初,后醍醐天皇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京都复位,确定新年号为“建武”。其寓意十分明显,即效法采用同样年号的汉光武帝刘秀,实现天皇亲政的“中兴”。 后醍醐天皇的目的,就是要重振早已失落的皇威,集大权于一身,号令天下。简而言之,所谓“建武中兴”的实质只有三个字,开倒车。在中央不设关白、摄政,由天皇裁决一切大事,下设“记录所”,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设置“杂诉决断所”,处理领主、武士、豪族的有关土地所有权的诉讼。为推翻幕府出了大力的武士们突然发现,自己非但不能从新朝廷分得一杯羹,其地位反而还不如镰仓幕府这个武家政权时期:后醍醐天皇笃信朱子学,按照“大义名分”,天皇是日本的统治者,公卿百官是其辅弼,武士地位则在其下。更重要的是对没收的幕府领地进行重新分配。后醍醐天皇回京都才三天,就恢复了伏见和花园两太上皇等皇族的领地。至7月,相继确定了大寺社所领庄园的所有权,竭力保护、维护贵族和大寺社旧势力的利益。《旧领恢复令》恢复旧领主贵族的庄园,实质上剥夺了新兴武士的领地。在推翻幕府政权中有战功的战士, 却是“今六十六国内,已无赏给武士立锥之地”。1335年7月,原镰仓幕府执权北条高时之子北条时行率残部攻陷镰仓(史称“中先代之乱”)。8月初,被称为倒幕“战功第一”的足利尊氏率兵五百骑,离开京都,与其弟直义之军会合,光复镰仓。按理,平定叛乱后,足利尊氏应速返京都。结果,早已蓄意 “再荣我家”、重振源氏武家政治的尊氏不但不返京都,且据镰仓,自称征夷大将军。对此,后醍醐天皇极为气愤,于11月19日宣旨任命尊良亲王、新田义贞为正副征讨将军,讨伐足利尊氏。足利尊氏则率领关东武士相抗。12月中旬,尊氏、直义大败官军,并于次年正月11日突入京都,建立室町幕府。历时还不到三年的“建武中兴”宣告结束。一天两帝南北京后醍醐天皇在足利军进入京都前一天逃亡比叡山,于是内战再次爆发。日,在著名的凑川合战中,后醍醐天皇最优秀的将领楠木正成寡不敌众而败死。临终前,楠木正成问其胞弟:“你还有什么愿望?”楠木正季的回答是:“愿与兄长七生报国,消灭朝敌!”“七生报国”遂成绝世名言,楠木正成亦成世代武士楷模。江户时代著名诗人赖山阳为之赋诗曰:“雄志难继空逝水,大鬼小鬼相望哭。 ”这时的后醍醐天皇已经欲哭无泪。凑川合战后,足利尊氏攻入京都,迫使天皇再度逃入比叡山。之后,双方在展开了包括长达4个月的京都攻防战在内的多次激战后,最终达成和解。11月,后醍醐天皇交出神器并让位于足利尊氏扶植的光明天皇,同时接受了太上天皇的尊号,建武新政寿终正寝。但后醍醐天皇治国无能,逃跑却有术,时隔1月的12月21日夜,竟打扮成女性贵族,乘车逃离京都,并宣称交出的神器是“赝品”,携带神器“真品”,离开京都进入吉野(今奈良县境内),以“天子尊治”的名义呼吁各方诸侯起兵勤王。吉野朝廷的“诞生”,使日本出现了“一天两帝南北京”的分裂格局。吉野方面自称南朝,视足利尊氏把持的京都为必须讨伐的“伪朝”,反过来,京都方面则自称“京方”, 吉野政权才是“伪朝”。历时约半个世纪的南北朝内乱,自此正式拉开帷幕。在武士眼里,天皇早已威信扫地。足利尊氏的得力干将高师直甚至说,“如果没有天皇不行的话,或以木雕之,或以金铸之,而将活的上皇或天皇流放到什么地方去,免生麻烦。”犬牙交错的南北朝形势至于后醍醐天皇本人则只看到这场乱局的开始。他突患重病,于日病亡,终年五十二岁。相传他死时,一手握着《法华经》,一手抚剑,在遗诏中说:“应生生世世勿忘者,乃尽灭朝敌,四海泰平也。朕早逝之后……,纵令玉骨已埋南山,魂魄亦当常望北网。”并说君臣违背此旨,则“君无继体之君,臣也无忠烈之臣”。后醍醐天皇的陵墓因此也是与一般天皇朝南座北的传统葬式不一样,而是朝北座南埋葬,这是为了满足他的遗愿。可以说,他为最终未能实现复辟的目的而死不瞑目。而在其之后,再也没有天皇尝试重现奈良时期没有幕府、院政、摄政关白的天皇亲政。15世纪初期第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之后在致明朝皇帝的国书中自称“日本国王臣源”。无论在日本国内或国际上,幕府将军已成为最高国家权力的代表。而具有日本特色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却无法置喙政权的局面便一直延续了下去。后醍醐天皇像参考文献冯玮著:《日本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伊文成 汤重南 贾玉芹:《日本历史人物传(古代中世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武士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另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将军的赏赐物,也被送进当铺,或是出卖求钱。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如何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的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中。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是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阶级。各等级界限森严。(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治起了瓦解作用;统治阶级发生了分化,森严的等级制度被破坏,下级武士与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联盟关系,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主要考查你对&&德川幕府的统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德川幕府的统治
&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1)时间:17世纪初德川幕府或称江户幕府(2)政治特点: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而幕府首脑将军掌握实权;形成幕藩体制。2、构成:①天皇(名义)-将军-大名-武士(统治)②农、工、商、“贱民”(被统治)3、政策:(1)幕藩等级制度: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属于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2)闭关锁国政策: 目的: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内容: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②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 ③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评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消极: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4、危机: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1)表现: ①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2)影响: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镰仓幕府(年):12世纪前后,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12世纪后半期,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优势,当权20多年。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对中央政权的控制。第二年,他在镰仓(在本州岛南岸,临相模湾)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幕府保护武士的家传土地所有权,对有功者赐给土地和官职,派武士到地方上去担任“守护”,夺取实权。幕府自己设置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廷。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由于源赖朝的幕府设在镰仓,故源赖朝创立的幕府统治又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统治日本一百多年(年),1333年灭亡。
室町幕府(年):天皇政权掌握实权没有几年,由于武士首领足利尊氏叛乱,天皇被迫南逃;足利在京都扶立了一个傀儡天皇,日本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的局面。足利家族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力量壮大,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新址,并在1392年合并了南北朝,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室町幕府(年)。
德川幕府(年):1573年,织田信长的军队灭亡了室町幕府,织田信长死后,其部将丰臣秀吉掌握了政权,但丰臣秀吉没有设立幕府,而是利用天皇的朝廷行使权力。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没有取得胜利,不久去世。1603年,丰臣秀吉的部将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江户开设幕府,开始德川幕府(也称“江户幕府”,年)对日本260多年的统治,共经历了15代将军。
锁国政策:从1633年2月起至1639年7月,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所谓“锁国令”,最终确立了“锁国体制”。这五次“锁国令”的主要内容是:(1)禁止日本船出海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处以死刑;(2)取缔天主教传教,对潜入日本者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蔓延;(3)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禁止天主教和实行贸易统制是锁国的两项主要内容,禁止日本船只及日本人出国是为此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日本实行锁国后,被准许继续同日本保持贸易关系的,只剩下荷兰、朝鲜及中国的海商。从此,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同外部世界自我隔绝起来,在国际上几乎陷于完全孤立的状态。
实行锁国政策的目的和危害: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巩固了德川幕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其次,全面禁止日本商人出海进行贸易,切断了国内商业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以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再次,在日本的历史上,被压迫的群众曾以宗教为旗帜进行过武装暴动,由此可根除宗教在日本农民中的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从其主观动机来说,无疑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国家独立,从客观的效果来看,在一定的时期内也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但从长远看,这种政策只能延缓民族危机的来临,而其最终的结果必然酿成更为严重的危机。因为:(1)在日本实行锁国的200多年间,西方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再到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西方国家的实力增强;而日本由于实行锁国政策,贸易停滞,使国内经济几乎与世界市场隔绝,严重地影响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同时与外国交流终止,使江户时期的日本文化失掉了开阔与雄伟的精神。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抛在后面。(2)锁国政策巩固了幕藩封建体制,当这一体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时,锁国政策的反动作用也就更加明显了。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588712888912889013221711274313389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川秀忠怕老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