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父母祝福忙着找招聘信息,孩子反而什么都不做

网友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您留言时请遵守。
72小时热点新闻榜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苏ICP备1106486号
地址:南京市玄武大道699-19号(徐庄软件园)1栋 | 电话:025―582899 | 投稿信箱: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桂林举行毕业生双选会 父母出动应对“最难毕业季”-中新网
桂林举行毕业生双选会 父母出动应对“最难毕业季”
图为双选会现场。 李果 摄
图为双选会现场。 李果 摄
图为双选会现场,一些毕业生家长在咨询就业信息。 李果 摄
  桂林7月20日电(杨陈 李果)进入七月,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已纷纷走出校园,然而其中的一部分人却未能如愿进入职场。为缓解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7月20日,广西桂林市举行了第二届公益性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提供了逾万个就业岗位。
  一大早,前来应聘的高校毕业生就将双选会现场挤得满满当当。大家或在招聘企业展位前排起长龙,或拿着会务指南仔细研究适合的岗位。
  2013年,中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据统计显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因此今年也被喻为“史上最难毕业季”。
  桂林师范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李新华认为,“史上最难毕业季”的出现,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与学生自身的就业观有关。他说,受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家经济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企业到校招聘规模,无论是场次、人数都大减。与此同时,在学生中也常常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双重叠加,导致至今仍有许多毕业生未能就业。
  广西艺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吴颜言坦言,尽管面临“史上最难毕业季”,但是找份工作其实并不是难事。“毕业前,已经有一家南宁的公司准备录用我了,但是我不太喜欢那份工作,所以打算再找找。”
  吴颜言说,身边的许多朋友同学都与她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找工作容易,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难。因此,直到毕业了都没有就业。
  应届毕业生不着急,却急坏了他们的父母。在此次双选会上,中老年人的身影不断的在会场中穿行。手中拿着一份儿女的简历,这边问问,那边看看,忙得不亦乐乎。
  “女儿今年毕业的,到现在都还没找到工作,我心里急啊。到这来也是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先找一份工作再说。”毕业生家长王莉如是说。
  相对于应届生家长求职的迫切,也有不少父母早早的就来“打前仗”。市民郑海的儿子明年才研究生毕业,面对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当天郑海与妻子提前来到双选会现场,为儿子物色就业岗位。“现在找工作太难了,提前帮孩子看看,先找个实习的单位也好。”郑海说。
  本次双选会由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桂林市人才市场、桂林人才网承办。
  针对上述毕业生就业难,职位要求较高等特点,此次双选会上,主办方共组织了692家企事业单位,约15000多个就业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其中,结合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急需旅游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特点,召集了352家旅游单位提供6504个旅游人才岗位。
  桂林市人社局局长李安平表示,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急需管理、商务、外语等各种专业人才。高校应届毕业生既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有找工作的需求。此次专设大量的旅游服务性岗位,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储备人才及吸纳毕业生就业都大有益处。
  此外,为了进一步简化毕业生就业流程,为其答疑解惑,桂林市人才市场还将桂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进双选会现场,同时邀请工商、金融、教育等多部门现场办公,让毕业生在现场即可获得多方面服务。(完)
>相关新闻:
>教育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做三件简单事让你成杰出父母
来源:妈妈网
栏目关注: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责任编辑:zxwq)毕业季忙着找工作换工作 别忘了及时转人事档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生源是浙江省外的,办理调整手续后由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重新开具《就业报到证》,到当地人社部门报到。外省或省部级单位调整来杭州的,办理调整手续后到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重新开具《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
毕业季,刚从大学毕业的职场新人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但你的人事档案转好了吗?杭州市人才服务局提醒:转档案可是件要紧事,你今后就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各种关键时刻,都需要用到它哦!
档案转哪里
自己要盯牢
高校毕业生在杭州找到工作的,可以这样办理转档案&&
首先与杭州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办理网上签约报批,并由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盖章签署意见,由市人才服务局或用人单位所属区人力社保部门审核开具《杭州市毕业生接收函》。
其次,将《就业协议书》和《杭州市毕业生接收函》带回学校办理派遣手续,开具《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就业报到证》抬头可开到杭州市人力社保局、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用人单位所属区人力社保局或杭州市区(不含富阳区)用人单位。
学校按《接收函》转寄毕业生人事档案。如果人事档案是转寄到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的,可以登录杭州市毕业生就业公共网()首页,在&综合查询&栏目的&到档查询&中,查找自己的人事档案是否已经到了。
别忘带着档案一起跳
如果毕业前没有找好工作,那毕业后要去哪儿查找自己的人事档案呢?
一般来说,学校收不到毕业生交回的《就业协议书》和《杭州市毕业生接收函》,将其视为未就业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将派回学生原籍地的人力社保部门。
如果后来又在杭州找到了工作,人事档案要转回杭州,又分两种情况&&
从省内其他地市调整来杭州的,办理调整手续后凭当地人社部门转签的《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
从省外调整来杭州的,办理调整手续后由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重新开具《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
相反,毕业前与杭州市区单位签了约,但后来又要转回原籍工作,也分两种情况&&
生源是浙江省内其他地市的,办理调整手续后由市人才服务局转签报到证至原籍人社部门报到;
生源是浙江省外的,办理调整手续后由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重新开具《就业报到证》,到当地人社部门报到。
还有一类是毕业前与单位签了约,毕业后又换了工作的,分四种情况&&
杭州市内调整单位的,办理调整手续后由市人才服务局直接转签报到证;
省内其他地市调整来杭州的,办理调整手续后凭原派遣地人社部门转签的《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
外省或省部级单位调整来杭州的,办理调整手续后到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重新开具《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
从杭州调整去外地工作的,办理调整手续后凭市人才服务局转签的《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其中调整去向为外省或省部级单位的,需回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重新开具《就业报到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红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第14版:健康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台州日报社旗下媒体: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走向社会
  家有毕业儿  记者&金伟巍&实习生&王丽丽  毕业季,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们陆续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然而,毕业期也给这些毕业儿带来了不少困惑:有的不想工作却被父母逼着找工作,有的为找不到好工作而发愁,还有的不得不去从事父母安排的工作……在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他们很迷茫,与父母的沟通也成了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沟通培训师张丽娟,给家长们一些建议。  被父母催,不得不找不喜欢的工作  小翼是山西人,在台州求学4年。与同龄人相比,小翼显得独立的多,大二起就开始兼职,暑假也不闲着,在大四期间,小翼就忙着找工作,前前后后换了很多个单位。  小翼的父母对于孩子找工作也非常着急,不时打电话询问他的工作情况。“虽然自己想找份好工作,但是家里催得实在是太着急了。”没有细加考虑,小翼随便找了一份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销售工作。  小翼时常也会埋怨父母:自己的同学找工作都是慢慢挑着来,为什么自己就要那么匆忙地找工作,而且工作找得也不称心。因为心里的这块疙瘩,小翼与父母的口角渐渐就增多了,与父母电话联系也减少了很多。小翼不想和父母吵架,但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生气。  小翼曾尝试和父母沟通,但是父母的想法是,年轻人应该趁着年轻多尝试几份工作,多见见世面,呆在家里吃老本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而在小翼看来,这无非是父母的一套说辞,试想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只能呆在家里,说出去多没面子,说到底逼着自己工作就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面子。  小翼时常想,孩子长大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咨询师意见  有的父母说,我们是爱孩子的,虽然有些事情他(她)现在不喜欢,但我们也是为了他(她)好,我们相信他(她)会理解的。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会理解吗?其实这只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厢情愿。父母爱孩子天下所有人都相信,只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你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  年轻时多锻炼是好事,但如果与自己专业以及性格的匹配度相差太远,会影响就业的积极性。小翼表面上的独立和主观性强,是因为平时父母无形中给予小翼的压力,而长此以往最终的结果将导致小翼内心越来越压抑,与父母无话可谈。  这时候父母应该与小翼一起坐下来商量,结合小翼的专业以及小翼的性格兴趣列出几个方案,再仔细分析和一一排除,找出双方都比较认同的方案。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帮助。  碍于父母的面子,不得不尴尬地实习  来自三门的刘梦今年刚毕业。今年2月份,抱着学习的态度,刘梦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一家单位实习,这是一家市级单位,父母觉得女儿能在这样的单位实习很有面子。  原本想着在单位实习可以帮助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许自己也能通过考试留在这家单位实习。“先把毕业实习期干满,等真正毕业了找工作可以轻松一点。”刘梦这样告诉自己,所以一直留在这家单位实习。  刚刚实习时,刘梦每天都“斗志昂扬”期待学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她发现,单位的员工都不愿意带新人,结果,所谓的实习成长期变成泡沫,无聊的时间使得刘梦胡思乱想的次数变多了,甚至偷偷掉过好几次眼泪,但是碍于面子及父母的威严,刘梦始终没有和父母沟通过。  6月份,刘梦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但是刘梦很犯愁:自己的工作还没落实怎么办。刘梦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虽然不想花家里的钱,想找一份能赚钱的工作,但是因为处在刚毕业的迷茫期,更因为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刘梦一直没有主动找过工作。  回到原先的实习单位,刘梦变得莫名的尴尬:自己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没有工资,没有朋友,专科出身的学历更是成了入职的“硬伤”,想到正在热火朝天工作赚钱的同学们,刘梦真是羡慕极了。但是另一方面,自己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也没有找工作的方向,而这些疑惑,刘梦只能找朋友倾诉。  “心情有时很暴躁,就和家人争吵,时常想怎么会有这么不理解女儿的父母。我真的很希望父母能倾听我的想法并且能支持我,给我意见,而不是帮我决定去干什么。”刘梦说。  咨询师意见  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使自己拥有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她把这个能力释放出来。刘梦内心里纠结矛盾,却不敢与父母沟通,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亲子关系已经出现严重的障碍了。父母应该积极倾听,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只有解决了情绪问题,孩子才会对你诉说内心的真正的想法。  从现在的情况看,家长应该协助刘梦自己端正心态。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努力与汗水,路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实现,如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自学拿到本科文凭,让自己能有更大的舞台发挥自我。  有父母养着,该不该出去工作  “毕业等于失业”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碰到的一个难题,如今,这个难题就被盈盈碰上了。盈盈大学学的是酒店管理,去酒店实习或面试,一般都是服务员的岗位,对于没干过家务活的盈盈来说,这样的工作显然不会被考虑。  对盈盈来说,毕业就等于回家休养,现在自己吃穿不愁,家里也不催工作,何必要自讨苦吃找工作,过上班族的日子。在父母看来,他们也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出去受苦,现在大学毕业生工作工资普遍不高又辛苦,与其让她出去不如让她留在家里。  然而,一个人在家总会感到孤单,特别是看到微信圈朋友们发的各种工作、旅游、聚会的照片时,这种感觉就越发的强烈。冲动的时候盈盈就会浏览网上的招聘信息,但是看到外面火辣辣的太阳,马上就又退缩了。  “一直没出去工作,其实就欠缺一份鼓励,但是爸妈也不懂得鼓励,反而一直打击我的积极性,觉得我没能力养活自己。”盈盈说,为此她很苦恼。  咨询师意见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但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让孩子学会独立,激励孩子成长。每个人都渴望鼓励,渴望赏识,这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通过赏识,树立她的自信心,让她明白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有时候,父母狠得下心来其实是对孩子的大爱,让孩子勇敢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融入到社会中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季父母祝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