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概念可笑这个概念可笑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传统文化须敬畏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hémù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hémù()【小题2】作者在第①段提及这两件事情,除与第段④的阐述对应,并引发读者兴趣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二是。(6分) 【小题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4分)【小题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主要论述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B.第③段主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容回避的缺陷和糟粕。C.第④段主要论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和推陈出新。D.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论述要一分为二地认识与评价传统文化。【小题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的什么位置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传统文化须敬畏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hémù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hémù()【小题2】作者在第①段提及这两件事情,除与第段④的阐述对应,并引发读者兴趣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二是。(6分) 【小题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4分)【小题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主要论述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B.第③段主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容回避的缺陷和糟粕。C.第④段主要论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和推陈出新。D.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论述要一分为二地认识与评价传统文化。【小题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的什么位置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传统文化须敬畏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hémù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hémù(&&&&&&&&&&&)【小题2】作者在第①段提及这两件事情,除与第段④的阐述对应,并引发读者兴趣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二是&&&&&&&&&&&&&&&&&&&&&。(6分) 【小题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4分)【小题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主要论述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B.第③段主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容回避的缺陷和糟粕。C.第④段主要论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和推陈出新。D.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论述要一分为二地认识与评价传统文化。【小题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的什么位置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小题1】和睦【小题2】引出本文论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分);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我 们应该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3分)。【小题3】反问(1分);强调民族文化并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而我们这样绝情鞭 挞和摧残传统文化的态度是错误的,以此表明要敬畏传统文化的态度(3分)。【小题4】A【小题5】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⑤段第一句话后面(2分)。因为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传统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又是当代史学家庞朴所言,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论&证第五段“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同时,“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也承接了这段文字的内容,所以应该放在这个位置(3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睦”字易写错偏旁,即易把左边写成“日”。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小题2】试题分析:故事后第一段的结尾有这样的句子"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可见,由故事引出了论题: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另外这两个故事还起到了作为反面的论据证明论点“传统文化须敬畏”的作用,当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干中已提到)。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首段作用的理解能力。点评:议论文的首段一般有引出论点(论题),作为论据(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激发阅读兴趣等几方面的作用。当然具体文段要根据特点的不同具体分析其作用。【小题3】试题分析:"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是个问句,修辞是反问,变成陈述句即为“没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比较一下可知,原句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强调了对自己的文化要敬畏的观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和理解能力。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议论中运用修辞的语句在分析时,更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因为运用修辞也是为议论服务的。【小题4】试题分析:B“第③段主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容回避的缺陷和糟粕”是完全错误的,它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只看了前半部分,没有看语段的后半部分,其实后半部分才是作才的意图所在。C说法没有抓住语段的重心。第④段主要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D二、三、四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传统文化要敬畏的观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诗词大致文章内容、观点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小题5】试题分析:分析“②③④段”的内容可见,它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对传统文化要敬畏的观点,第五段进一步论述如何敬畏。段首句是过渡句,引用的这句话是可以证明段首句的道理论据。所以要放到五段段首句的后面。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语句关系的理解能力。点评:要从语段内容、语段间关系、与上下文的承接等角度具体分析。要分析时,议论文论据与观点的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是一定要注意的。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性爱战争:被“泼粪”的中国性学家们
来源:搜狐网
作者:刘洋硕
  日,国际艾滋病日前一天,一位中年女性出现在西安街头。她将金赛、李银河、彭晓辉、方刚四位性学家的照片摆在一起,开始了“批斗”式的审判――她不断鼓动着路过的人们参与,并向这些照片泼去粪便。
  这是一场“学者”和“反黄大妈”的战争――关于“性权利”也关于“性观念”。
  粪便,大妈们的武器,最先让这场战争走向“白刃”。
  23天前,广州“性文化节”,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就曾遭遇过“粪便”:西安的“泼粪大妈”冲上讲台,对他大打出手,随即泼出恶臭的污物――这被视为一场公开的宣战。
  对于早已习惯了言语“泼粪”的中国性学家来说,这却是一个从未遇到过得局面:李银河、彭晓辉、方刚&&中国的性学家们纷纷遭遇威胁――而曾经言语的侮辱,变成了真正的粪便。
“孤独”的“性学者”
  孤独。
  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广州宾馆的房间里,他想起了佛山的“小悦悦”――在无人声援的前三天,他觉得自己就像被碾压在地。无人施救。
  他自己洗净身上的污垢,微信里只有女儿在逗他开心。和中国其他知名性学家们一样,在这场关于性的“战争”中,他常常独自一个人,为争取公开谈论性的权利而努力。
  这也常常让他成为反对者们的众矢之的。
  过去几年,他曾说“中国99%的成人是性盲”;他曾打算接纳“前AV女优进课堂讲述预防艾滋”;他曾在讲座里建议女孩们,遭遇性侵斗智斗勇失败后,要将避孕套视为最后的屏障,保护自己。
  他并不在意这些说法被人们断章取义,也不担心这些事情被反对者恶意曲解。他说需要一个口号式的观点去警醒世人。
  反对者叫他“文化流氓”、“递套教授”,媒体则送他的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称号――“靶子教授”。
  的确,和中国其他知名性学者们一样,彭晓辉总会让自己变成“道德捍卫者”们的靶子。他们用最肮脏的话语咒骂性学者和他们的家人。
  而这一次,曾经言语上的侮辱,变成了真的“泼粪”――西安“泼粪大妈”撒来污物的恶臭在空气里蔓延。对于学者,斯文扫地,最后的尊严也被击碎。
  袭击一度让这位大学教授变得有些敏感。在同意采访前,他要求核对记者的身份,“因为担心对方阵营的人再次作乱”。性文化展前,也曾有人提醒他有人会来闹场,但那时候他毫不在意。
  当采访开始,他谈起自己的研究仍然滔滔不绝,他说自己“对性学矢志不渝”――无论遭遇过怎样的袭击和“泼粪”。
  20多年前,彭晓峰本是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主讲《人体组织解剖学》和《动物及人体生理学》等课程。那时候《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规定高等院校要在开设的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中加入性教育内容。
  就像美国性学家阿尔弗雷德?金赛步入性学研究领域一样。1992年,彭晓辉阴差阳错地开始在大学里开设性学选修课。那时候,国内甚至没有一本适用的教材,彭晓辉自己编写讲义,又编纂成书。如今,这门《性科学概论》已经成为华中师大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
  在1938 年的美国,阿尔弗雷德?金赛开启性学研究同样源于性教育课程的缺失。当时印第安纳大学女子学生协会向大学提出的报告――她们希望给即将结婚和已经结婚的学生开设“性教育”讲座。
  当时的美国,发表关于性的文章,甚至是引进避孕的资讯甚至算是非法的,人们也无法获得正确的性资讯。
  “你的经历和金赛很像?”我们问彭晓辉。
  “对&&是碰巧这么把我摆在那个位置了。”
  在中国,1980年代思想的开放,打破了人们谈论性的禁锢。在1980年代,潘绥铭教授开始在中国创立与推广性社会学;李银河教授开始完成博士论文《同性恋亚文化》;英国性心理学家霭理士的《性心理学》一书在中国再版&&
  当然他们与阿尔弗雷德?金赛相同的处境,还有永无止境的“非议”。
  在“泼粪大妈”看来, 正是30年前的开放,导致了他们无法接受的局面――“色情泛滥”。而性学家也同样被他们视为敌人。于是,他们开始用30年前的话语和方式反击。
  泼粪事件后,有人发现了“泼粪大妈”和另一位反色情大妈在西安性博会上闹场的视频――
  一位身穿白衣的中年女性举着扩音器,说自己“代表西安市有良心的市民”呼吁:“同胞们亲人们,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华夏大地&&一百多年后西方的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打着性自由和性解放的幌子教我们的人民淫乱&&现在就是有那么一帮没有良心的文化汉奸,配合反华势力怂恿我们的同胞淫乱”
  接着,穿着粉色毛衣的“泼粪大妈”接过话筒,开始将演讲变成了一场“骂街”。
  她摆动着略显臃肿的身躯,插着腰,气喘吁吁地在台上来回走动、呼喊:“觉醒吧同胞们!我们活着不是做行尸走肉,整天沉溺于色情下流地搞就胡搞乱搞瞎搞!&&那些狗屁专家他们还鼓吹让人乱伦,他们简直禽兽不如!”那一次的视频,被“泼粪大妈”的支持者放在网上――她被他们视为英雄。
  而这一次,彭晓辉遭遇的“泼粪事件”,却激起了性学者们的集体反击。在此前的若干年里,他们一直遭遇着网络上言语的侮辱攻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李银河撰文《反色情大妈,我蔑视你们》表达性学家的无所畏惧。她说:“他们(“反色情大妈”)的思想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了,我们这些活人怎么会怕这些早已死了几百年的人呢?”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方刚则以一篇《被泼粪,是性学家的光荣》历数那些被侮辱、迫害的国外性学家:“伊万?布洛赫、赫希菲尔德、哈维洛克?霭理士、克拉夫特?埃宾、玛斯特斯和约翰逊、阿尔弗雷德?金赛、海伦?凯普兰、凯查杜里安&&这些响亮的名字无一例外地都曾经与诽谤、咒骂、法庭、牢狱连在一起。
  在他们的对手看来,这些反击则显得有些无力。一个名为“中国反色情网”的民间网站,最先以贴出泼粪照片的方式,宣告了“正义人民”的胜利。
“爱国”的“反黄大妈”
  “我们坚决支持这位反黄大妈,我们的网站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写下这句话的河北中年女人叫夏海新。
  她是彭晓辉等性学家的反对者,“中国反色情网”的创始人。几天前,她还曾代表“全中国的大妈”说:“这不是一个大妈在泼他,是全中国的大妈在泼他!”
  以她网站为舆论阵地,“反黄大妈”吹响了号角,对性学者们发起“总攻”。当然在此之前,这个网站也屡遭黑客攻击,屡遭网络屏蔽。
  一个以“夏海新”名义写在给性学家方刚的一封邮件里写道:“方刚,我们收拾彭晓辉你也皮痒痒了吗?你还写文章替彭晓辉擦粪,是不是不泼你你着急了?我们已发动你所在地的人民,在你出席活动时也让你尝一尝粪便的味道!”
  在邮件最后署名是:“反色情网 夏老师”。但夏海新后来给我们打来电话,坚称这是性学家在“自导自演”。
  同一时间,新浪微博上,一个名为“色情局档案解密”的账号,则发出了更严重的威胁:“这次泼粪,下次就泼硫酸。彭晓辉、李银河、方刚为自己准备好棺材吧。”
  在“泼粪事件”发生的十天后,夏海新拒绝了我们见面采访的邀请。她有些“职业化”地要求“你把问题写出来,发邮箱里”。两天后,她发来一封洋洋洒洒的“答复”,并在回答中给性学家戴上了一顶更大的“帽子”――“说是教授,实为国贼!我们说彭晓辉之流是中国社会最坏的人并不为过&&”
  现实生活中的夏海新出生于“性知识人们到了岁数结婚自然明白”的年代。她比喻那时候的性教育“就像没有人叫吃饭,人照样会吃饭,没有一个人因不会吃饭而饿死”。
  人到中年,她开始热心公益,去深山扶贫困、去灾区献爱心&&当然建立“反色情网”的目的也是如此。她说她们想建立的理想社会是:“伦理道德价值观要占据主流、主导的地位,婚前禁欲、婚后忠诚,家庭和美、社会稳定。”
  4年来,她和一群中年女性一起运营着中国反色情网。她说她们大都是“知识女性”,“信佛教、信基督教、还有的信道教,大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儒家文化”。
  她在谈及创办网站的初衷时如此写道:“中国以色情吸引网友已是惯常的手段,而且一些色情网站的弹窗链接往往会直接跳出来,我们都是母亲,不敢让孩子上网,但挡不住,现在许多媒体特别是网络都把色情当成了一种消费。”
  回信里,夏海新喜欢用感叹号,喜欢连串的反问,喜欢用“国家”、“人民”、“正义”这样的大词&& 她强调李银河、彭晓辉、方刚――是“国贼”、“特务”――是“受西方敌对势力指使”意图毁掉“中华民族人种质量”的坏人。
  当然对她们来说,这些指控似乎也没有太多证据。
  “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颠覆中国的运作,他们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夏海新后来在电话里对我们说:他们(性学家)就是要让中国的女人都去卖淫,中国的男人都去搞同性恋&&
  “中国反色情网”的首页上,如今仍挂着一篇名为《相信手淫无害的网友,你知道75党吗》的文章,文章提出:散播“自慰无害论”的是美国的“75党”(网络特务)――而夏海新同意这样的观点,她“希望国家的安全部门去关注”。
  从宇宙奥秘被发现,人类就总喜欢将无法接受的事务,归因于想象中的敌人――有时候它来自“魔鬼”,有时候它来自“主义”。
  在1960年代的美国,宗教极端者和性保守者同样将性学家视为洪水猛兽,美国政治人物麦卡锡曾指责金赛:“深受共产主义影响,图谋削弱美国人的价值观”。
  彭晓辉觉得将学术观点归于政治有些可笑:“我的性教育研究项目获得了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么多专家把关、审核,难道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吗?如果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一点点,你做不成的。”
  李银河则在博客里回应:“在我整个学术生涯中,国外资金支持的唯一一项研究是福特基金会资助的珠江三角洲女工状况研究。当时社科院是福特基金会的在华接待单位&&以惊悚的口吻讲到&受外国资金支持&,好像它本身已经成为罪名,泄露出一种义和团式的颟顸与冥顽不灵。”
  无济于事。秀才遇到兵。
  高举着“道德”大旗的夏海新们,同样有“知识界”的支持者。
  在泼粪事件发生后不久,一位自称“学者”的网民“正宗儒者谭”率先开启了与彭晓辉笔战:“如果学校这最后一片净土都带头发避孕套、带头请彭晓辉等人公开讲&性&,而且有关部门也不出来管一管,这个社会就彻底完蛋了。”
  他的博文随即被中国反色情网搬上首页。作为“知识界”反对“彭晓辉之流”的榜样,中国反色情网的工作人员则在“正宗儒者谭”名字后面特意标上了一个括号――“(教授)”。
  在反对性教育之外,这位实际名为“谭定立”的广东网友,另一些博文题目却不堪入目:《女人去广交会做翻译其实就是做鸡》、《我国应该禁止女性学英语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男人玩女人是人之常情,搞女权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伊朗因反“性侵”被征服绞死的女人是活该》、《黑人都是垃圾人口》、《反对“三从四德”的于丹根本不配讲中国传统文化、《男女平等是西方反华势力提出最蛊惑人心的口号》&&
  当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11月30日,国际艾滋病日前一天,“泼粪大妈”在西安街头上演了另一出戏剧。她将中国性学者李银河、彭晓辉、刚和美国性学者阿尔弗雷德?金赛的照片摆在一起,颇有审判意味地发起群众“批斗”,然后对着照片再一次泼上粪便。
  “中国反色情网”也再一次以一则图文报道宣告了“反色情”的胜利果实――“艾滋病日西安市民烧毁四名性学家肖像送瘟神”。
关于“性”的战争
  “反黄大妈”们的矛头为什么指向性学者?
  在性学者们看来,“泼粪”的根基,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故的“反性”情结。正如彭晓辉所说:“我并不反对反色情,但你应该采取合理合法和科学的原则,你不能说把我们性学研究和性教育也归为色情,这个概念太可笑了。”
  夏海新们则强调,“我们不反性,但我们反色情。”对于“为何不去东莞反色情,而把枪口指向性学者”的疑问。她解释:“我们认为相比东莞,这些倡导性乱的专家是色情之源,他们以文化科学的面目在媒体上大力&贩黄&,比东莞的危害还要大。 ”
  她以一个来自咨询电话的“案例”,来讲述“色情”对于家庭的危害,讲述正被挑战的伦理――一位妻子,因为发现丈夫在看裸体艺术照片而不知所措,而两天后,又发现儿子也在看那张照片。
  夏海新给出的建议是:“举报!”
  性学家主张不用道德大棒来审视性,而“反黄大妈”们则一直强调性的道德化。
  “我们关于性的看法与国人千百年的伦理传统一致,性首先是繁衍后代,有礼、合乎道德,它就是合理的欲望。”夏海新说她们不是清教徒。当然,与清教徒相同的是,她们唯一接受:发生在已婚夫妻间的性。
  2012年的情人节,河北石家庄,中国反色情网曾在街头发布巨大的广告牌,呼吁人们“不要出轨情人节,让爱回家”。其中,最受争议的一条口号是:“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妆”。
  因为我们的问题“与以往记者的不太一样”,在回复邮件中的问题后,夏海新又特地打来电话“沟通”,并对记者的“性观念”表示担心。
  她在电话里直接了当许多。她强调,她们与性学家们的争议,其实主要在于同性恋的问题。
  夏海新们认为,性学家的“同性恋研究”和“反对性倾向歧视”,实际上是在“鼓吹同性恋”。她担心在电话里的表达过于情绪,所以要求我们:还是要以“书面答复”为主。
  当然,那些“情绪化的表达”或许更能代表“反黄大妈”们内心的真实心理:比如,她说“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会导致“烂肛门、黑骨头”&&;比如,她说“授同群儿”(夏海新指出这是一个教导青少年成为同性恋的群体)正在引诱、威胁着他们的孩子&&
  可这又与性学者们有什么关系呢?――同性恋、换偶、乱伦、卖淫&&学者们对于“性少数”现象的研究、论述,让她们觉得是一种“宣扬”。
  夏海新说,她接到过一位同性恋男孩的求助电话,对方说是在看了李银河的《同性恋亚文化》后,才开始尝试与同性交往,并最终染上了艾滋病。
  对话里,她喜欢用接到的年轻人求助电话来证明她的观点。而她的“反色情知识”也“来自于大量受色情受害者的教训”。
  夏海新也会引用一些数据,如“中国男男同性恋的占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百分之七十”。不过,我们查阅了相关新闻,发现根据国家卫计委2013年公布:当年1-9月在新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比例接近9成,同性传播占其中五分之一。
  而在另一方,性学家们则一直呼吁平等看待同性恋现象。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列表中移除,不再认为同性恋是“变态”的,从而不需要进行纠正――这也正是性学家金赛和他的同事们多年前的研究成果。
  在“反黄大妈”们的眼中,金赛却是魔鬼,是制造混乱的根源。他们因此给“中国的混乱根源”李银河起了个外号“中国的金赛”。
  性学家方刚教授更愿意用更严谨的态度去回应关于 “性学家诱导同性恋”的指责。
  他说,对于“同性恋成因由先天还是后天主导”学术界仍无定论:“但问题是,你会因为看了同性恋研究方面的书,会变成同性恋么?无论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下,同性恋者都是少数&&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因为以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者,他感到困扰、压抑,在看到性学者的著作后,开始走出阴霾、正视自己。”
  上世纪90年代中叶,当时还是记者的方刚出版了第一本性学调查《同性恋在中国》。那时候,整个中国社会关于同性恋的认知仍停留在旧年代,方刚接触的同性恋者对于自己的认知“都是负面和灰色的”
  “一个对同性恋更宽容的文化下,同性恋者更容易走出来、更容易自我接纳。在我们看来,这是好事。”他说。
  李银河则在博客写道:“我的确做过同性恋研究,并且多次向人大政协提出过同性婚姻法案。反对性倾向歧视是世界潮流,已经在LGBT群体的争取之下,写入了联合国的反歧视公约,与反对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一系列反歧视原则并列。”
  对于性病的防范,夏海新同样不同意性学家的“性安全教育”:“专家鼓吹的安全教育其实就是&避孕套&教育,这背后是有利益集团的驱动,一些乳胶厂家。最安全的婚前性教育是不要有这种行为&&”
  她随即开始引用名人名言和诗句来证明上述观点:“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那些放荡的美人,必将迎来一个愧悔的中年和晚年。”当然夏海新并不了解的是,在一些历史研究中,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被认为是同性恋。
  “性学家的观点对于成年人是否也有危害?”我们问夏海新。
  “&戒色吧&有这样的例子多的是。”
  这个以“戒除自慰习惯”为目标的贴吧,充斥着类似“邪魔”“因果报应”“固肾功”之类的词汇,并吸引了很多因自慰而苦恼的年轻人&&它的追随者坚信贴吧“自慰致人颓废”的观点;而它的反对者,则坚信贴吧其实是个“邪教”。
  戒色吧里,有网友在“戒色”后出现了“梦遗”甚至“前列腺炎”的问题,很快就会有“中医爱好者”为之解答:“防止梦遗可将阴囊泡在冷水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还是要回到古代经典中医理论上来”&&
  一位网友则在贴吧里如此描述他“戒色”的成果:“以前一碰就硬,现在再碰不硬了。”
  “在你们看来,中国是否还有合格的性学家?”
  夏海新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啊,您可以去孔子、孟子那里去寻找答案&&”
尴尬的学问
  一边是“研究、科学和现代医学”;一边是“宗教、传统和古代中医”――性学家和“反黄大妈”们,陷入了一个无法沟通的境地。
  彭晓辉说他愿意交流,因为“真理越辩越明,我们愿意接受这种擂台”。而夏海新则拒绝对话,因为“这种对话是不对等的”。
  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里,彭晓辉和夏海新曾给彼此留下一段并不愉快的记忆。
  彭晓辉描述当时的场景:“我当时说,你们还要有专业人员给你们指导,把它纳入到系统、规范和科学的轨道,要界定什么是色情,什么是不色情。我还没有说完,她说性学家&全是混蛋,全是流氓&。后来我在直播间做节目,工作人员说,他们企图冲进来阻止我说话,因为是直播,中央电视台拼命地拦。”
  夏海新则描述当时的节目:“他(彭晓辉)大放厥词,说手淫本来就是无害的,精子是水和蛋白质,说《黄帝内经》是伪科学,是反科学,是糟粕。”――这些观念都让她无法接受的颠覆。
  她后来又在电话里气愤地将向我们重复了一遍“黄帝内经”的故事――彭晓辉是“不认祖宗的东西”。
  因为提出卖淫非罪化、倡导性权利,李银河同样被“反黄大妈”们视为的头号仇敌。在当年一片的咒骂声中,没人去关心“非罪化”和“合法化”之间的概念差异,也没人去在意学者的解释。中国反色情网用市井的称谓描述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国制造性乱的臭婆姨”。
  遭受“硫酸威胁”的时候,方刚正在筹办“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的年会――这个致力于终止性别暴力的民间组织,由男性主导,并旨在推动男性参与。那时候,他也曾担心“反黄大妈”来会场闹场,然而那一天平安无事。显然,这样的主题并非所有人都关心。
  在过去的研究中,因为研究同性恋,方刚也曾被人传为同性恋者;因为研究“乱伦”和“换妻”,他也被指责宣扬“淫乱”的行为。在早些年,他甚至因为接受境外媒体的报道,而不得不丢掉了记者的工作。最终他进入大学,跟随潘绥铭教授从事性社会学的研究。
  “相比其他学科,为何性学研究会引来如此多的非议?”我们问方刚。
  “人们都会说&性,我不了解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懂&性&。”
  即使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性学同样难以走出窘境。十多年前,借着高校合并的契机,彭晓辉也曾与性学家阮芳赋教授一起,为了成立性学专业,而去游说各个大学的校长。
  “校长们私下也相当认可性学专业,但是我们把论证报告递给校长讨论实际运行,他们都否决了。为什么?他们都说这个螃蟹让别人先去吃,我们不吃。”最终他们失败了,中国的性学专业依然挂靠在其他学科之下。
  他的研究生彭露露则遭遇了就业的尴尬。2011年,“性学女硕士找工作难”一度成为热点事件。在一档电视节目里,彭露露被一位嘉宾骂哭了,对方对彭露露甩下劈头盖脸的斥责:“你这就是在炒作!&&我忍耐你好久了,你的发言最长&&还不尊重长辈&&”
  不过,彭露露并没能走上性学家们的道路。仿佛是一种突然地改变,2014年,彭露露信了佛、上了山,跟从了“仁波切”。虽然彭露露从未与导师说破,彭晓辉却对此曾有所察觉。在学校时,他就曾与喜欢传统文化的彭露露探讨过佛学。他说他尊重个人的选择。
  她个人的故事成为了彭晓辉的反对者们有力的武器。而在此之前,彭露露已经到了北师大珠海分校任教,并在学校里促成了普及性教育的社团“同行社”的成立。
  彭露露在微博写道:“曾于课堂等场合中宣说赞扬、美化男女两性情欲之言,真乃业绩颠倒!”“每次将某些‘学术观点’放入善恶因果中择取,心都吓得凉嗖嗖!&&一直想公开忏悔以前宣扬过的诸多邪见。爱欲不断,不出轮回。”
“性教育”?
  关于“性爱”的战争中,性学家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中国反色情网和他的志愿者们,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担负起对年轻人的另一种“性教育”。
  《中国青年报》曾记录中国反色情网的工作方式――对于那些因为自慰问题而苦恼的邮件求助者,中国反色情网的要求对方:“写一写您的经历、后果,发在这里&&”最终,这些会成为一篇新的“忏悔”出现在网站里。
  这篇报道,还质疑中国反色情网存在“恕道戒淫法”“忏悔疗法”“恐吓式性教育”等“不专业性”性教育方式。这让夏海新无法接受:“我问你,写医疗的记者一定要是学医学的么?”
  她在回复中写道:“据了解,这篇报道者本身是支持同性恋的。”“我们必须要善意提醒社会、当然也包括那位质疑我们的报道者的是――同性恋的后果是艾滋病。”
  在给我们的回复中,她热心地在文字间加上了一个个“小标题”。其中最为耸动的一个是:“一个听信了&手淫无害论&的男孩在电话里哭:老师,我又撸出血了!”――这也是中国反色情网最擅长的“性教育”方式。
  她给这篇回复起的大标题则更加旗帜鲜明:《不要再让性学家们的伪科学荼毒中华民族》。
  两天后,夏海新再一次给我们打来电话。在得知这份“书面答问”不会被原文发表后,她将“书面答问”改了个轰动性的大标题――“《震撼 反色情网答搜狐44问 唤醒亿万中国人!》”。
  在与性学者们战争的最后,“反黄大妈”们将它搬运到包括搜狐社区在内的各大论坛,再一次自己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责任编辑:刘洋硕)
原标题:性爱战争:被“泼粪”的中国性学家们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