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政党干部与中国经济奇迹 知乎之间你如何看待

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我的图书馆
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模式问题,我认为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不在经济领域。有人说正因为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样看问题只是看到了中国奇迹的表象和起因,没有深入到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从比较的视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搞了市场和开放型经济,为什么没有取得中国这样的奇迹?所以,解读中国奇迹的密码应到政治领域中寻找,也就是到让西方人头疼的 "人民民主"中寻找。中国政治文化有"四大优势":"集中效率优势"、"政治组织优势"、"制度创新优势"、"文化包容优势"。这"四大优势"是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所没有的,也是中国发展奇迹的奥妙之所在。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十年动乱"时期政治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于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纵向的是地方和基层缺乏自主权和积极性,横向的是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干部老化、缺乏活力的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政治体制改革部分是这一时期认识和政策的集中体现。改革的主题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目的是建立能够克服权力过于集中,充满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从实践成果层面评价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在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恢复"文化大革命"以来遭到破坏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调整和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权力下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发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从1992年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现在回顾近20年来的变化,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个问题才看得比较清楚。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把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突出强调"人民民主要制度化和法律化",实质是把维护政治制度和社会稳定突出出来。当时所要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坚持、完善和发展,实质是为了保持中国宏观政治制度的稳定,并在稳定的基础上对基本政治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
  为了不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必须保证政治体制的宏观制度稳定。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对政治上层建筑提出的变革需求,改革完善政治体制。所以,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由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问题,变成了权力如何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有效执政问题,把单纯的政治领域的问题,拓展为政治领域与经济社会领域的相互关系问题。过去是以权力改革权力,分权改造集权;现在是以权力服务权利,政治权力服务于经济建设。正是从政治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出发,近20年来,基层民主和村社自治建设有了蓬勃发展;主导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有效执政和有效政府建设得到不断加强;规范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日益完善;人大制度、政党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运作程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也得到不断推进。
  这种围绕经济建设需要开展的政治建设,不仅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落到了实处,还实现了在今天看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政治和经济这两大领域结构关系的重大调整,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简化地说就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加"市场经济"。正是这样的制度效应,创造了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奇迹!而这两个优势的结合,既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又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超越。
  评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实际上应该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广义政治观的视角,一个是狭义政治观的视角。广义政治观的视角就是大政治的视角、治国安邦的视角。什么是政治?现代化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从政治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这一视角出发,我国围绕经济建设需要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不然无法解释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也要看到这种体制及其改革的某些负面效应、存在的危险和问题。这两个视角都需要。没有前一个视角,就会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宏观的正面的评价,就会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如果没有后一个视角,就会对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危险和问题视而不见,一叶障目,盲目乐观,甚至错失改革良机。全面科学地评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一定要有这么两个视角。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不是思想家或学者在思辨逻辑中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探索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规律。有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需要考虑。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有主题的。中国的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搞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围绕发展经济来进行。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一套基本政治制度框架的,这个制度框架具有刚性的宪制约束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脱离了这个宏观制度框架,改革的性质就会出问题。第三,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国情。第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挑战,这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的外部压力。
  思考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一定不能忽视这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制约性条件。但同时这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也给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动力、边界、理性、机遇和资源。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搞政治建设,它实际上不断给政治体制提出相适应的变革要求,提供压力和动力。而制度框架的约束,给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制度边界。怎么搞才能使我们原有的制度更加优化,如何挖掘现有制度的潜力,把原有的政治制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如何根据不断发展的需要实行制度创新,实现原有制度的增量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要求我们现在不能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必须从自身的经济社会基础出发,考虑怎么做才是现实的、可行的。中国确实存在如何排除敌对势力和消极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问题,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对外开放和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也使我们的视野和眼界更加开阔、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发达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这些都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外来营养和资源。
  中国有没有形成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新政治体制框架?中国有没有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中国自己独特的一套东西,有没有形成人们现在谈论的"中国道路"或"中国经验"?在这个问题上看法各异。我认为,共和国60年,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初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已经初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也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的政治体制结构框架。这个道路和新政体框架,可以概括为"四个要"和"两有特色"。
  回顾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四对关系贯穿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全过程。第一,如何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政治建设的关系问题。第二,如何处理好人民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问题,这实际上是民主建设的制度供给问题。第三,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问题,这实际上是如何实现有效执政和满足民权需要的问题。第四,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实际上是如何处理好文化冲突和融合的问题。这四个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探索实践,已经有了基本结论和经验,我把它概括为"四个要":第一,民主政治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人民民主要制度化和法律化;第三,要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第四,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统领文化融合和制度创新。这"四个要"所构成的制度框架和政策框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它从大的框架和原则上回答了如何实现把市场经济竞争优势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有机统一或相结合的问题,包含了党的十六大对中国民主政治性质和发展趋向的概括,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在这四对关系或"四个要"里面,最根本最核心的关系是要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这对关系决定中国政治体制的性质,也决定着中国政治制度优势能否得到有效体现和发挥。因此,能否摆正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政治体制改革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目前政治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而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否经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主要包括两个考验:一是市场交换原则和追求私利最大化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影响和考验,能不能继续坚守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的操守和信念,不以升官发财作为执政的目的,从自律机制上解决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二是市场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党的领导和执政提出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转型要求,即能否学会并熟练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实现领导和执政,满足民权需要对有效执政的要求。能够经得住这"两个考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政治优势;反之也可能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断的最大短板。经得住考验的党的领导和执政,就能够实现执政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有效执政";经不住考验,党的执政就有可能演变为腐败者或专权者侵占和攫取人民利益、对人民实行官僚或专制统治的权力工具。而理想的状态,从地方和基层的制度创新实践经验来看,就是"有效执政"和"有序参与"的有机统一,我把它称之"两有特色"。
  "有效执政"主要体现为"三个正确"--"决策正确、用人正确、思想正确"。决策正确是指能够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用人正确是指能够把最优秀的社会精英力量组织和动员起来,发挥他们的有效领导、先进引领和率先垂范作用,满足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对制度供给和服务供给的需要。思想正确是指坚守"为老百姓办事、让老百姓享福"的理想信念,具有实事求是而不是从主观、教条或狭隘的经验出发的思想方法。这"三个正确",思想正确最为根本和重要。一个地方、村社和单位,乃至整个国家,如果执政集团或主要领导人理想信念和思想方法出了问题,必然会造成决策和用人方面的失误或错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来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之首的根本原因。
  "有效执政"就是要可持续地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思想方法问题、选人用人问题、制度供给问题、服务供给问题。这五大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好领导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但现在所说的领导制度改革不仅仅限于"善于领导"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等执政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好领导干部自身的选任、激励和监督等问题。从目前制度和实践创新的经验来看,有效解决领导制度改革的问题就是四个字--民主法治,即以民主的方式和法治的方式实现领导和执政,以民主的方式和法治的方式解决领导干部的选任、激励和监督等问题,除此还没有发现其他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有序参与"是对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超越"自由民主"实践探索经验的集中概括。西方民主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保护少数精英权益和通过"多数选"授权。从"多数选"向"多数决"的回归,不仅实现少数精英的权益而且要实现人民大众的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创新的方向。社会主义的民主不仅要超越"多数选",也不仅仅限于"多数决",还要把最广大民众权利的实现和保障,作为落实和贯彻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村社的民主制度创新中得到了很鲜活的体现。
  "有序参与"实质包括"四个参与"--"多数参与"、"全程参与"、"嵌入参与"、"制度参与"。"多数参与"指的是参与的大众性而不限于少数人;"全程参与"是指民众对政治的参与不仅仅限于"多数选"(目前地方和基层创造的"公推公选"、"公推直选"),而且还实现了向"多数决"的回归,在我国一些地方和基层已经创造出各种形式的村社民主决策制度;并且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也创造出许多新的实现形式,如村务社务公开、全程参与管理、创设独立的监督机构等。"嵌入参与"就是目前学界所说的"协商民主"。一些地方和基层在现有基本制度框架内嵌入"协商对话"的治理形式(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使民权的实现得到更加切实和有效的落实。这些制度创新都是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是村社自治制度框架内的丰富和发展,是"制度参与"的具体体现。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可以称之为"星火燎原"之路。我国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政治体制改革就走上了一条经验性的发展和探索之路。一般的规律是:任何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政策的出台,基本上都是基层和地方根据当地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发展压力,进行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形成了创新经验,这些经验被上级和中央重视,然后再在其他地方试行,再根据试行的结果,决定政策的制定和是否在更大范围或全国推广。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和政府报告及政策的出台,包括一些具体的表述和规定,都是基于这样一种路经。这种"星火燎原"之路的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有广阔的制度创新空间这种独特的优势有关,更与一些在基层和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有关。一些坚守共产党人为人民办事的操守、敢于负责和担当的领导干部,从当地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敢于向既得利益关系甚至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开刀,成功进行自我革命。因此,"星火燎原"的实现最根本的是有赖于基层和地方领导干部的创新实践,以及中央或上级对地方和基层经验的推广。这是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向前推进的有效途径。(作者:陈红太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密码”?太玄了吧?知道弹簧吗?在计划经济体制重压下,弹簧是高度的收缩的,不过是放开后的弹跳。现在已经疲劳了,就人为的“奠基”增加它的弹性。
用户: 发表于: 20:18:17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与近理商榷:“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党改革开放政策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结果。情况之好是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好像有些人看不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解放时就实行这样的政策呢?如果当初实行现在又是什么样呢?谁该为延误经济发展负责呢?误国的责任不该追究吗?“情况之好是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平地上盖房子肯定比盖100米以上的房子速度快,中国的情况就是先把国民经济搞到崩溃的边缘,然后再在平地上盖房。“好像有些人看不到”,看到了就该自我陶醉吗?历史的经验不总结不记取就难逃覆辙,前30年就是“形势一片大好”的陶醉史,结果让当时经济状况和中国差不多的日本把中国远远扔在了后面,我们还有陶醉的资本吗?我们还敢陶醉吗?你不是“近理”而是离“理”越来越远了。
用户: 发表于: 7:53:08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奇迹个毛,眼看就病入膏肓,房价迟早爆炸,一切烟消云散
用户: 发表于: 20:14:52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红太还是太红?我看此君已经红得发紫、紫得发黑了吧?最近几年的所谓新政之功过和贤庸世人早有公论,吹鼓手再吹也是无用的。
用户: 发表于: 13:28:39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年过40岁的同志们都会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最流行的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改革中期最鲜明的政治心态写照。中央是“顺水推舟”,经济大潮中的千万老百姓才是真正的“弄潮人”。哪有什么“政治优势”?
用户: 发表于: 11:25:00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解读中国奇迹的密码应到政治领域中寻找,也就是到让西方人头疼的&&“人民民主”中寻找。&&&&————————————————————&&&&陈红太研究员这篇奇文,是厚着脸皮说假话的样本。文章第一段这句话,后面的分句就完全是他自己编造的。&&&&让西方人头疼的&&“人民民主”!从来就没有任何西方人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人家的说法是“党政合一体制”,或“威权主义政治体制”,或直截了当说“专制”或“一党专制”。&&&&“人民民主”,是中国执政党的典型“官话”,全称是“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模仿苏联体制建立起来的党国合一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是60年一贯制,改革开放以后也基本上没有变动。&&&&陈研究员把中国的经济奇迹归结到“人民民主”倒也罢了,最离奇的是,他竟有勇气把这个基本没有变动的政治制度,说成有什么“划时代的变化”,并滔滔不绝论述1992年以后“为了保持中国宏观政治制度的稳定,并在稳定的基础上对基本政治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谁都知道,自从两任总书记被迫下台,特别是1992年以后,“稳定压倒一切”,也压倒了政治体制改革。近1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只剩下空洞的口号,实际行动举步维艰,某些方面还向后倒退。还说“划时代的变化”,不是自欺欺人吗?&&&&恕我直言,写出这样的奇文,需要有极大的勇气,还要作出重大的牺牲,学者应有的精神、品德、信誉、良知,统统都丢光了。这么大的付出,值得吗?
用户: 发表于: 6:58:40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从俄国语境讨论中国特色多元文明是中国特色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媒体争论的焦点是“长途贩运”。极右派要为“投机倒把”平反。最后,以物流业科学化了“长途贩运”。以“贪官污吏”边缘化了“投机倒把”。这是中国民间政治经济学。张五常界定为“应用经济学”。中国有经济学吗?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没有。他从中国的社会结构学上分析,中国一直处于农业结构几千年,直到1980年才商业结构革命成功,以“世界工厂”建立了商业结构。这时,才有了市场交易的经济理论。中国模式被中文学术界诠释了一万遍,都被理论局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一言以蔽之曰:“三个坚持”下的开放。定下了《资本论》为圣经。《资本论》剖析的就是英国的初期商业社会。马克思的分析细致入微,商品流通的利润成分无可挑剔,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资本流通产生的危机周期更是触目惊心。原苏联斯大林实现了无危机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成功。1990年的解体不是经济的失败,而是政治联合体的独裁形式的公信力崩溃。解体后的俄国很快进入世界八强就是证明。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原因是,商业结构革命滞后,中国政府人口研究机构预言,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才能达到7亿。俄国从沙皇时代起,农民都没有超过30%。恩克斯于1894年1月上半月说:“俄国的革命不仅会把民族的大部分即农民从构成他们的“天地”、他们的“世界”[6]的农村的隔绝状态中解脱出来,不仅会把农民引上一个大舞台,使他们通过这个大舞台认识外部世界,同时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处境和摆脱目前贫困的方法;俄国的革命还会给西方的工人运动以新的推动,为它创造新的更好的斗争条件,从而加速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胜利;没有这种胜利,目前的俄国无论从公社那里还是从资本主义那里,都不可能达到社会主义的改造。“在中国9亿农民的解放运动一事上,中国共产党走上了西方经济理论的道路。西方的农民解放运动发生过残酷的变革。中国农民的情况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分析俄国农民的情况一样,由于长期的农业社会禁闭:“在西欧,由于个人权利的无限扩张,实行一种良好的制度异常困难……人们习惯上享有的东西,哪怕是放弃一点点也不容易,在西欧,个人已经习惯于个人权利的无限性。只有经过痛苦的经验和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够教人认识到相互让步的益处和不可避免性。在西方,建立一种经济关系的良好制度是不能没有牺牲的,因此建立这种制度很困难。它同英法两国农民的习惯是不相容的。”但是,“在一个国家里是空想的东西,在另一个国家里却是事实……有些习惯,对英国人和法国人说来,要贯彻到人民生活中去是无比困难的,但在俄国人这里,却作为人民生活中的事实而存在着……西方目前正在经过如此困难而漫长的道路来争取的那种制度,在我们这里却仍然是我们农村生活中强有力的人民风尚……我们看见,在西方土地公有制的衰亡带来了多么悲惨的后果,而西方人民要挽回自己失去的东西又是何等费力。西方的例子我们不应当视而不见。”(《车尔尼雪夫斯基文集》日内瓦版第5卷第16-19页;转引自普列汉诺夫《我们的意见分歧》1885年日内瓦版)333。这就是中国“如果他们保存现有的制度到他们能够使用机器的时候,那么,从这里得到好处的不是乌拉尔人自己,而是奴役他们的俄国军事国库。”恩克斯的质疑今天仍在中国上空盘旋:&&“俄国公社如何能够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和社会工具而掌握起来呢?在俄国公社已经不再按照公有原则耕种自己的土地之后,它又怎么能向世界指明如何按照公有原则管理大工业呢?”普京集团认为不可行,于是解体共产体制走向了民主。中共认为仍然可行,于是借助外资开始了“三坚持”的改革开放。这是中国自由网络上的理论爱好者们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没有争论的必要,两岸五地的华人社会的多元文明并存的结构乙经经历了一个世纪了。4000万定居世界各地的中国人,2700万台湾人,700万港澳人,所以生活在西方模式中的华人大约有8000万至1亿(东南亚)。13亿中国人中有多少种父明信仰并不唐要,重要的是“一国两制”正在华人社会中形成共识。只要不杀人灭口,历史就会见证奇迹!何况,国境线越来越开放,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强势,中国人权正在确立。至少已经有了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办法和出路。让人民和个人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时,独裁就没有市场了!这就是“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从宏观分析:中国的特色就是多元文明冲突的典范!已经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民主形式。华人社会联合体在“不谈政治”的联邦制中共存共荣。
用户: 发表于: 1:33:20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我坚信,转型期中国,坐在书斋里找不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逻辑和道路。--------------------------------------------------------你坚信,我也坚信,他也可以坚信,都在坚信,就没有坚信了。
用户: 发表于: 23:02:16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回复karax-ed:我最近在深圳做了近三周的调研,发现深圳的发展几乎浓缩了我国各地发达的、落后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切问题。而应对这些问题的制度创新和实践,也在一定意义上昭示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大势和趋向(除非发展出现大的断裂)。过一段时间,我会把这段调研的体会发表出来,请大家提意见。我坚信,转型期中国,坐在书斋里找不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逻辑和道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理在社会实践创造中,立场和信念能改变个人,难于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
用户: 发表于: 22:14:22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不是思想家或学者在思辨逻辑中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探索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规律。有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需要考虑。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有主题的。中国的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搞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围绕发展经济来进行。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一套基本政治制度框架的,这个制度框架具有刚性的宪制约束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脱离了这个宏观制度框架,改革的性质就会出问题。第三,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国情。第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挑战,这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的外部压力。=====================中国的改革当然不是思想家和学者思辨出来的,你说这个等于废话,因为是中共中央,总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不过这根本不能断定为规律。你提出的四个方面的因素,究竟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呢?或者是幻想出来的呢?希望,你能够就什么是规律,什么是客观,什么是主观,这些元概念,有个深入的考察之后,再使用这些词,别那么大而化之,夸夸其谈。以经济建设为主题,这是中央的决定,显然是主观的因素,因为,当时也可以是以政治制度的调整为中心。49革命就是政治制度的改换为主题嘛。再说,现代化,就是经济发展吗?或者说经济强大就是现代化吗?这个认识本身是不是很肤浅呢?中国当然有一套国家制度,但是这个制度,并不是一旦形成就不可变更的,就是固定的,否则,谈论什么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毫无意义吗?这又算是什么客观因素呢?至于初级阶段,完全是文字游戏,是幻想出来的伪问题。什么又是高级阶段呢,高级阶段是什么样的,你能予以刻画吗,不是我鄙视你,就是总设计师也不知道的。除了更加富裕更加强大,更加民主,这些含糊不清,捉摸不定的形容词之外。中国面临着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挑战,当然了,这个还是等于废话,你还可以说中国面临着地球气候改变的挑战,因为,无论如何中国都是面临着这些挑战,只要是一个大国,就一定如此。甚至78年之前更加如此,还面临着战争威胁呢。但是这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取向,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非要东风压倒西风,才叫回应挑战?是不是西方工业化,形成了挑战,我们就一定原始化,才叫回应挑战?当然我们也要工业化,所以西方民主化了,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非民主化,非西化呢?你的创见,都是似是而非的废话,砌词诡辩而已。你这样的大内学者,总是要霸王硬上弓,去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在令人可笑啊。
用户: 发表于: 21:41:24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府会总有力量的,看怎么使用了。用于内战,则改朝换代统一天下为奇迹。用于经济,则富民强国。也是奇迹。从历史规律来看,都是正常之事正常之理。大家不满意也是向上的车轮,关键是看谁的模式更有利。还是民主问题。
用户: 发表于: 21:36:53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一套基本政治制度框架的,这个制度框架具有刚性的宪制约束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脱离了这个宏观制度框架,改革的性质就会出问题。==============================如果.....当然改革有所不同,你说是“改革的性质就有了问题”。可以,但是是什么样的新性质呢,是否一定是坏的性质呢?如果你没有论证出坏的结论,那么你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用户: 发表于: 21:11:33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低人权、低社保、低人性优势。
用户: 发表于: 20:55:58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谢谢网友“初阳”&&的指正,我们已把文章内容调整好了。感谢您的支持!
用户: 发表于: 19:49:33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贵网编辑工作态度是否有问题?为什么把本文的第二段删掉,重复第一段内容?我在此把第二段补上:&&&&&&&&&&&&&&&&&&&&&&&&&&&&&&&&&&&&&&&&&&&&&&&&&&&&&&&&&&&&&&&&二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不是思想家或学者在思辨逻辑中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探索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规律。有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需要考虑。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有主题的。中国的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搞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围绕发展经济来进行。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一套基本政治制度框架的,这个制度框架具有刚性的宪制约束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脱离了这个宏观制度框架,改革的性质就会出问题。第三,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国情。第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挑战,这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的外部压力。  思考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一定不能忽视这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制约性条件。但同时这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也给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动力、边界、理性、机遇和资源。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搞政治建设,它实际上不断给政治体制提出相适应的变革要求,提供压力和动力。而制度框架的约束,给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制度边界。怎么搞才能使我们原有的制度更加优化,如何挖掘现有制度的潜力,把原有的政治制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如何根据不断发展的需要实行制度创新,实现原有制度的增量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要求我们现在不能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必须从自身的经济社会基础出发,考虑怎么做才是现实的、可行的。中国确实存在如何排除敌对势力和消极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问题,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对外开放和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也使我们的视野和眼界更加开阔、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发达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这些都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外来营养和资源。
用户: 发表于: 19:18:03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废话连篇,垃圾文章!
用户: 发表于: 17:25:57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决策正确、用人正确、思想正确"莫笑死人了。不知羞耻
用户: 发表于: 16:33:05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此文太多官話﹐套話~~
用户: 发表于: 14:22:06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断子绝孙式的发展,加上勤奋的国人,傻子才创造不了经济奇迹
用户: 发表于: 11:17:50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对于所谓的"奇迹",在下实在不敢苟同。当今社会矛盾及其激化,群体性时间曾出不穷,也算奇迹?贫富差距极大,也算奇迹?某些官员公然对人民喊道“你们算个屁”,也算奇迹?当年苏东剧变后,东欧国家确实很艰难,但是经过阵痛,他们现在已经在经济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笔者好像也完全视而不见。至于陈先生所说的人民民主,个人建议应该在中间加个“被”才更合适。
用户: 发表于: 10:32:01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格林斯潘说:泡沫只有破了才能证明是泡沫。同理,中国只有实践了民主才知道中国适不适合民主。现在讨论民主的话题也实在够多了,是该实践实践给大家看看了。
用户: 发表于: 10:26:13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如果说在煤铁时代“集中效率优势”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话,在今天的信息/创新社会,再提集中优势就有些过时了吧?
用户: 发表于: 10:23:21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可以称之为“星火燎原”之路。====================================================快了。
用户: 发表于: 5:17:12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研究员?无语我只是讲师
用户: 发表于: 2:44:51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极力推荐81岁、62年党龄的社科院离休老同志何祚榕向中共中央的22次上书&&&&&&五柳村发表于&&&&10:24:52&&&&网址:&&&&/archive/69221/Blogs-950787.aspx
用户: 发表于: 22:30:03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社科院的研究员竟然不知什么叫无赖&&无耻?&&呵呵......
用户: 发表于: 22:26:32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可以这样说,今日的俄罗斯,贫穷是相对的,从绝对意义上,已经没有穷人了。民选的官员,拼命讨好选民,除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之外,俄罗斯政府补贴,救济项目,共有几百项之多。这样情势下,在经济恢复了的俄罗斯,想当穷人,不容易做到。4月10日,俄罗斯财政部部长库德林宣布,根据俄罗斯年三年预算计划,未来三年间,实际工资还将提高50%。俄罗斯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俄罗斯经济长期趋势》报告预测,2012年前俄可赶上韩国、西班牙、以色列的经济发展水平,2020年前,人均GDP可达29400美元。而剧变后的东欧,到了2006年已经有两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其余国家人均GDP全部超过5000美元。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左右,东欧国家将全部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显然,可爱的民主制度之花,已然在这些国家结出美丽的硕果。现在就是用再多的牛,都无法把这些国家的人民拉回到旧体制中去了。一些等着看这些转型国家笑话的人,一些当初拼命夸大这些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困难、混乱和麻烦的人,不知现在还笑得出不?还好意思嘲讽别人不?第二条,半破半立,经改独行。主要是中国、越南等国家。这类国家半破半立,即只在经济上破立,不在政治上破立,维持政治制度基本不变,只搞经济改革。当然中越又有一些差别。中国的做法是政治结构和运转模式三十年几乎未动,同时经济改革因为政治改革的滞后难以有效深化,成了一种扭曲的改革,以致所有改革最后都毫无例外的朝有利于权贵的方向发展,大蛋糕被权贵毫不留情的切去,穷人只是被施舍一点残羹。有句话说“以改革的名义分赃,以维稳的名义封口”,虽然尖锐,但其实是恰当不过的。世界银行专家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而近年来,出现了几个差距拉大的情况,一是国民整体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越拉越大;城乡居民收入越拉越大;地区和行业差别越拉越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往往是其他行业收入的数倍甚至十几倍;权贵和民众的收入差距甚至成了一条越扩越大、世所罕见的巨大鸿沟。有几个数据其实流传已广,就是0.4%的人掌握了70%以上的财富,亿万富翁90%以上都是高干家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占垄断地位的国企背景的大企业大财团,其董事长或CEO很多都是高干子弟。不仅经济和财富上垄断,政治上也垄断,不仅有富二代富三代,也有了官二代官三代。穷人向上发展的所有通道被堵死,权贵凭借权势为自己和子孙谋得了一切。而且贪污浪费越来越惊人,三公消费每年上万亿,并不断刷新纪录。因为贫富分化亘古未有的严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每年的群体性抗议事件十数万起,以至维稳费用赶上了军费的开支。再看越南,越南也主要着力经济改革,仅在政治改革上作了一些尝试,如在一党执政条件下实行国家领导人竞选,实行国会代表直选,这方面似乎比中国胆子大走得也更远。因此越南的社会矛盾也很多,但似乎看起来没有中国激化。第三条,不破不立,死守旧制。主要是朝鲜古巴等国家,这些国家顽固坚持斯大林主义,继续变本加厉强化专制独裁统治,死守计划经济,其实就是搞的毛左那一套。古巴在经济上还有一点小改革,朝鲜是什么都不改,就是改也是胡改,乱改,毫无章法。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把政治搞成了实际上的皇权世袭制,朝鲜是父传子,古巴是兄传弟。而这两个国家现在都穷愁潦倒,困难重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全靠专制的强力在拼命维系着旧体制不散架。尤其是朝鲜,给人的感觉是如果不靠外援,随时都可能崩溃。而它却继续对内不顾人民死活,变本加厉实行专制独裁和先军政治,对外敲诈勒索耍流氓,搞核讹诈,到处惹事生非。这两个国家的国际观瞻非常之差,而金正日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第一独裁者,第一人权恶棍。三条路向,三种不同结局。个中原因,无需多说,相信明智者是不难体察得到的。当然胡搅蛮缠如毛左者,是永远也和他们说不清的。鉴古知今,见贤思齐。我想,中国改革的劣势何在,今后如何改进,是可以从理性的考察和分析上述三条道路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的。当然,一个有良心的智者,他可能会喟然长叹:那一年,中国的改革派和民众为何未能战胜保守派,从而抓住那波民主化的浪潮,让中国走上和东欧同样的道路。不过历史不会重来,后悔和叹息是无用的,现在只能着眼当前,考虑怎样以冲突和破坏更小的方式,来矫正伪改革的错失,走上真改革的大道,让中国的前景更光明。问题在于,就看决策层愿不愿老老实实从三条道路中吸取教训,并抱持强烈的危机意识,从天下为公而非一己私利出发搞真改革。
用户: 发表于: 20:39:00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三条路向,三种结局作者:喻培耘&&&&13:28:20&&发表于:博客中国&&三十年前,全世界号称社会主义的国家挺多的。虽然,我一直认为摆弄所谓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这些名词毫无意义,但如果非得在这种话语体系中叙事,我只能说,所有这些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其实都算不上社会主义国家,只能说是斯大林主义或者毛泽东主义国家,因为他们的特征不外乎是政治上的专制独裁加经济上的计划垄断。真正惠民的、讲求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北欧,在西方。而这些真社会主义国家其实是很少自我标榜的,当然也是为“列斯毛”主义所不能认同的。正是在三十年前,特别是在二十年前,大部分斯大林毛泽东主义国家难以为继,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自救。主要路向是三条:第一条,先破后立,全面转型。这类国家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多数以平和的方式,少数以激烈的方式,先在政治上完全改变制度,转型为民主国家,然后实行全面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反复,克服种种困难,现在都已走上正轨,国民经济有了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实惠。以下摘自博客中国邓不平先生转贴文章的部分内容: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的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八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卢布(人民帀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市、尚志市、木兰县和延寿县为117元),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费指数为4687卢布,退休人员3383卢布,儿童4202卢布。由于“贫困线”的标准特别高,全俄罗斯平均计算,相当于人均GDP的40%,而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最大一块,就用在医疗、教育、补贴、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上。以莫斯科市2007年预算儿童补贴项目为例,全市明年财政预算,用于有子女家庭社会支持款项总额360亿卢布(108亿人民币),生育二胎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所获一次性补助金额将增加4倍,从2000至1万卢布不等;每个儿童的月津贴数额将增加1至1.5倍;多子女家庭的年度校服补贴从1000卢布增至5000卢布;因在家照顾3岁以下残障儿童而不能外出工作的父母将获得每月4500卢布(1300人民帀);抚养三岁以下儿童的大学生家庭每月的食品补贴将增加两倍,从550卢布增至1650卢布;为预防社会孤儿出现及发展家庭教育方式,发放给监护人用于抚养被监护人的资金数额将从4500卢布提高到6000卢布。(注:最新汇率10卢布=2.9731人民帀)。
用户: 发表于: 20:38:55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密码密码密码密码密码:压制
用户: 发表于: 19:47:51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党改革开放政策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结果。情况之好是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好像有些人看不到!经济是基础,经济好了什么都好说,存在的问题可以改!经济倘若没搞好一切都免谈!那时就只好吃窝窝头就咸菜啦,而是不吃不行!现在吃窝窝头是为了降血脂。
用户: 发表于: 18:51:11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半年前,某些人还在“中国模式”中陶醉,如今从官方口里蹦出的种种经济的“两难”困境,靠中国模式怎么解啊,请教高人赐教。
用户: 发表于: 18:09:38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陈红太这篇捧专制臭脚的文章不是已经在选举网登过的吗?怎么又上来了?还没挨骂够啊?呵呵。
用户: 发表于: 14:41:51
回复:陈红太: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在政治领域
奇迹个毛,眼看就病入膏肓,房价迟早爆炸,一切烟消云散
用户: 发表于: 13:55:0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创造的奇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