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党的历史经验谈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想路线极端重要性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实事求是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这要求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来想问题、办事情,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情况,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当今国际国内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只有充分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昭示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淡定。。。。扯淡。。。。。
扫描下载二维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点击朗读文章
人民出版社&&.cn&&&&&&&&&&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话语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能否坚持实事求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上)
  ——从“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到延安中央党校校训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对中国优秀哲学精华的继承和发扬。
  在我国,实事求是思想传统源远流长。班固(32—92年)在《汉书·景十三王传》中,称河间献王刘德(?—前130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实事求是”一词。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的第三个儿子,封河间王,都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之乱、内宫储位之争,使献王刘德感叹儒道衰微、道德沦丧,于是在封地河间国内收集佚书,修兴礼乐,以期通过汇集并研究儒家典籍来振兴儒学。他每得到一本好书,就令人抄写一份送给原来的藏书主人,而将真本留下,并赐给献书者金帛。于是四面八方学问之士纷纷前来献书。他在河间封国内修建规模宏大的日华宫,内设二十余处馆舍,招待四方饱学之士。齐、鲁、燕、赵、代、魏等地的儒者数百人聚集于此,夜以继日地梳理、校勘收集来的儒家典籍,把整理好的儒家经典及礼乐制度保存下来并献给朝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班固对刘德的总评价。
  唐代经学家颜师古(581—645年)把“实事求是”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清初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年)主张即事穷理、即物穷理,认为“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认为要从客观事物中探索规律和法则,而不能先设立一个法则去限制、裁定客观事物。曾国藩(年)把“即事穷理”、“即物穷理”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加以论述,他说:“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实事求是作为为学做事、治国安邦的格言千古流传。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1914年,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宾步程(年)出任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校长,将学校迁到岳麓书院。他以“实事求是”为校训,激励学生立足客观实际,矢志追求真理,踏实做人做事。
  1943年,延安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这座建筑物虽然雄伟宽敞,但大家总觉得少点什么。有人提议在正面挂个题词。一开始,请范文澜(年)题写。但他试着写了几条,都觉得不满意。有人提议去找毛泽东,毛泽东欣然接受了党校同志的请求,挥笔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镶嵌在大礼堂正面的“实事求是”的石刻,使这座建筑物顿添神采、熠熠生辉。“实事求是”遂成为党校的校训,也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高度概括。
  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实际运用,是决定中国共产党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从“实事”中求“是”,而不是自以为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理论和实际脱节;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而不是凭本本、权力或主观的感觉与愿望来判定认识是不是真理。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和毛泽东倡导实事求是,反对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发生了急躁冒进、求成过急的失误后,党和毛泽东也是从世界观方法论入手解决问题,号召全党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真务实,不能弄虚作假;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能务虚名而招实祸。
  1985年9月,加纳国家元首罗林斯(Rawlings,1974年— )访问中国,想了解和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9月18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他时,他当面恳请邓小平谈谈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邓小平对他说:“如果说中国有什么适用的经验,恐怕就是实事求是。也就是说,按照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政策和计划。”罗林斯访问中国受到不少启发,他感慨地说:“西方人总是给你规定一个模式,只能照搬。但你们的邓小平说,千万不要照搬我们的模式,而是要实事求是。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才能讲出这样的话,这是一种西方远远不及的智慧。”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我们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问题实质上就是思想方法问题、认识路线问题。
  所谓思想方法,就是想事情、办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运用什么样的方法问题,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思想方法不同,对于理论的态度、对于实际的认识、对于是非的判断、对于善恶的评价、对于路线的选择不同,实践的结果也就不同。思想方法问题,在本质上是哲学问题。在一切工作中,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说到底是坚持唯物论、辩证法,还是坚持唯心论、形而上学,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历史唯心主义,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还是坚持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的问题。思想方法问题就是思想路线问题、认识论问题。
  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就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能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策略,党就不能担负起领导人民前进的历史重任。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党的所有大的错误、全局性错误、根本性错误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思想路线出了毛病。思想路线错了,政治路线、军事路线乃至组织路线就一定会出问题。中国的主观主义者“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而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不注意具体特点,妄把主观构成的东西当作特点”。不具体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阶段、条件、可能,用抽象、空洞的理论去指导实践。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是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总根源。
  为了防止“左”的和右的错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就必须倡导和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写的决议中指出: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对于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为此,他主张使党员的思想政治化、科学化,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注意思想方法,注意调查研究,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下)
  ——从“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到延安中央党校校训
  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科学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党和毛泽东开始深刻总结党领导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经验,批判“左”的政治路线与军事路线,根据时局变化科学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问题,同时酝酿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会后,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科学总结了政治斗争经验,正确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为党领导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了重要思想准备;批判了“左”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错误,深刻揭示了其脱离实际、死板僵化的教条主义这一思想方法论根源,标志着党在系统解决政治路线问题的同时,开始从哲学高度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抗日红军大学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演讲。他强调研究战争“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不但要研究战争规律,而且要研究革命战争规律,还要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更要研究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战争规律。研究战争指导规律,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这就要全面了解、深入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对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研究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以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执行计划,并在战争实践中检验、调整计划。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学习在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就必须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毛泽东关于研究战争规律问题的论述,已超出了军事斗争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思想路线的意蕴。
  在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同时,毛泽东适应中国革命的迫切需要,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实际,以很大的精力研究哲学,从哲学高度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特别是当时抗日战争的战略道路,并提出了关于思想路线的新的哲学见解。他针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者脱离实践学习理论、脱离国情照搬理论的错误,强调我们研究哲学、重视理论,是“为着有效地指导实践”。而教条主义者则反对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针对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强调“共同点与特殊点都是要紧的,而特点尤要”;针对教条主义者不能正确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导致了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错误,强调“客观世界是发展的,主观认识也是发展的”,“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认识新形势中的新矛盾与新联结”。要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来确定我们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策略。毛泽东研读哲学的心得与写的笔记,为他系统地创立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新哲学,作了重要的思想与资料准备。
  1937年七八月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论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刻揭示了“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论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左”、右倾错误的形而上学实质,指出他们不懂得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拒绝对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视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他们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两论”对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对否认这种“结合”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了深刻的哲学批判,对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在方法论上作了系统总结,这就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两论”为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但以正确的哲学路线为指导破除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与思想方法,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还须付出艰巨的努力。为了彻底清算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的错误,使全党同志深刻认识这种错误产生的思想理论根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明辨是非,实现党在指导思想、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军事路线上的高度统一,党和毛泽东在全党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即延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则是整风运动的重点。这是一次彻底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态度是对周围环境作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就是不割断历史,就是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从中找立场、观点和方法。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就是割断历史,对中国的过去不求甚解;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右的错误,还是“左”的错误,从思想根源上看,都是由于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主观主义者,特别是教条主义者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只知背诵马恩列斯著作中的若干词句,徒有虚名,并无实学,却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面目出现,作报告和演说滔滔不绝、引经据典,迷惑文化水平不高的工农干部,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毛泽东引用明代翰林学士、《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年)的楹联给教条主义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指出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害人害己害革命,是工人阶级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民族的大敌,只有打倒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精辟而深刻地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在这段文字中,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观点。延安整风教育和训练了干部,提高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日至6月1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空前统一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与巩固,从而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路线基础。
  三、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197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的10月,随着“四人帮”被粉碎,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党和人民需要认真总结经验,认识世情国情,纠正“左”的错误,使我们的国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然而,“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教条主义却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如果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东西得不到纠正,开辟新的道路便无从谈起。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和革命胆略,在千头万绪中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关键性环节,旗帜鲜明地批判“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强调要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和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判,作为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先声,引发了1978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7年10月,《光明日报》哲学专刊收到了南京大学讲师胡福明(1935年— )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部认为文章很有现实意义,在对文章进行修改后,准备在1978年4月初的哲学专刊上发表。《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参加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他在审阅这篇文章的清样后,非常重视。但他一方面感到主题重要,另一方面又感到分量不够。他主持了几次修改,当得知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部正在写同样主题的文章,就把文章送给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经修改定稿,在日出版的《理论动态》上发表,第二天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当天由新华社向全国转发,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河南日报》等地方报纸全文转载。13日,又有15家省级报纸转载此文,由此引发了波及全国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文章指出,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
  这场讨论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纠正“左”的错误、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强烈愿望。是坚持和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还是坚持“两个凡是”的“左”的教条主义?在两条思想路线斗争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支持了这场讨论,推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的大解放。邓小平坚定地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真理标准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在邓小平的推动和支持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广泛开展,成为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获得了大解放,使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恢复和重新确立,从而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
  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基础。
  搞四个现代化是我们的政治路线,而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正是由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党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逐步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具有内在一致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的解放,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是观念转变、社会变革的先导。
  邓小平深刻阐述了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之所以要解放思想,是因为长期以来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盛行,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造成了思想僵化或半僵化。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个人迷信、个人崇拜、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就严重起来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而不能对立起来。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政策上的成功调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就不可能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以新的眼光和视野观察新的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就不可能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子。邓小平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同时,他又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同实际相结合,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这种坚持不是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本本主义的态度,而是应当采取把马克思主义同实际相结合的态度。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根本方法和原则,但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在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到,在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实践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当随之发展变化,要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解放思想始终是我们党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把解放思想贯彻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始终。
  五、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品格(上)
  ——《易传》“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思想
  《易传·彖下》说:“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意思是说,对于礼仪制度,或因循或变革,或减损或增益,如月之盈虚,须要因时而动、因时制宜。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变化日新是宇宙的本质,生成化育万物是天地的大德。与时偕行,乘势而行,顺势而为,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
  继承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遗产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是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发展、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前进的。客观实际、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人类实践是不断深化的,马克思主义要永葆自己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也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我们要使自己的思想不落后于时代,要使自己的思想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若思想僵化,故步自封,离开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离开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去空洞地、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是毫无意义的。
  坚持与时俱进,是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它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实践中发挥其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它总是在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革命和建设主题的转换以及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实践的不断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把自己的理论当作教条,从来都是把它当作行动的指南,当作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马克思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列宁也明确表示,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我们既要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与时俱进,尊重实践权威,勇于探索真理,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对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给予符合实际的科学回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可靠思想保证。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发展、上升和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九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对于别国的经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无论是照搬本本,还是固守过去的经验、照搬别人的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生机活力,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新的条件、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六、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品格(下)
  ——《易传》“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和国家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世界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在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不断前进。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是思想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要坚持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否则,就丧失了根本,迷失了方向;同时,又要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而不能用本本去束缚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用发展的、变化的、前进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坚持与时俱进,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从思维方式、思想理论以及观念、体制、做法等多个层面入手,纠正、革除错误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打破过时的僵化体制和习惯做法,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破除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从事新实践,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进行理论创新,使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进行体制创新,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进行科技创新,使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坚持与时俱进,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坚决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要始终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既要坚持“不丢老祖宗”,又要做到“讲新话”。
  七、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教训
  西晋末期,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史称“刘石之乱”。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不敢去触及社会的痼疾和问题,而又对烦琐的两汉经学、怪诞的谶纬神学、腐朽的三纲五常深感厌倦,转而寻找新的心灵安顿之所,醉心于清谈玄道,热衷于有无、生死、动静、名教自然等形而上问题的辩论。后来的有志之士总结这段历史时认为,玄虚空洞的清谈无益于国计民生,刘石之乱、两晋之亡乃亡于清谈,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政治主张。
  大书法家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379年)认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东晋学者范宁(约339年—?)甚至严厉斥责:“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年)指出:“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昔王衍妙善玄言,自比子贡,及为石勒所杀,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鉴于清谈误国的历史教训,顾炎武主张经国济世,重视实学实功,反对清谈浮论。他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清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反对清谈,提倡实干,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服膺真理,重视实践、务求实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精神。
  如果说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认识本质、把握规律;那么,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知与行、求真与务实的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知行统一论,坚持求真与务实、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与真谛。
  求真务实,对于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求真,就是认识事物本质,把握客观规律,求得真理的认识;务实,就是通过实践获得真知,运用真理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务求指导改造实践。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号召全党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强调要真抓实干,坚决制止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杜绝说大话、空话、假话的恶习。江泽民反复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领导干部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要“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和国家就充满朝气与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否则,党和国家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受到挫折。
  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为了争取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自由、解放,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求真务实。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要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在推进各项工作时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只有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真正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一切从实践出发。一切从实践出发,就要在实践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在实践中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福祉。一定要紧密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而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既要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意克服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教条式做法,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认真纠正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衙门作风,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追求长期效果,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并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光荣传统,此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国国情和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丰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新时期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人民出版社主办 Copyright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协作单位:中央文献出版社
京公网安备 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