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打腊子口带84562部队团长长是谁

&&&社科经典
&&&重解长征之谜
&&&第四章 突破一点,盘活全局(1)
第四章 突破一点,盘活全局(1)
——腊子口“告别战”之谜
根据现有的长征史料统计,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经历师以上规模的战事共有119场。
腊子口之战只是团级规模,是能载入战史的规模最小的那种。但腊子口之战虽小,红军参战部队却表现得有勇有谋。而且,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中越过的最后一道天险。红军不仅在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也告别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所以可名之为“告别之战”。
“必须拿下腊子口!”
日,党中央和红一、三军团从俄界、达拉地区出发继续北上,沿达拉河谷向腊子口方向前进。此时他们走出草地仅仅半个月,偏又赶上一路雨雪交加,红军战士们还穿着已经破烂不堪的单衣。
红军沿白龙江边险峻的栈道进入甘肃境内,经过藏民聚居区。许多藏民受反动势力煽惑,藏匿粮食逃离村寨,红军吃住遇到极大困难。在途经原始森林地带时,因峰峦叠嶂,道路崎岖,行军艰难,加上有小股反动武装在山林里偷袭,红军出现了不少伤亡。
14日晚,红军大部队到达达拉沟口旺藏寺,军委下达了以三天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红军在击溃国民党地方军阀鲁大昌部一个团的拦阻之后,逼近天险腊子口。
“腊子”为藏语,意为高山谷口。腊子口位于迭部县东北部,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也是四川通往甘肃岷县的必经之路。这里平均海拔近3000米,东西两面的悬崖绝壁高达500米,悬崖峭壁似被一把巨斧劈开,周围崇山峻岭无路可通,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峡道,长约300米,宽近8米。在峭壁之间的沟底,有一条由北向南奔腾穿峡的腊子河,水深虽不没顶,却很难徒涉。
在腊子口前沿,两山之间横架一座东西向的小木桥,把两边绝壁连接起来,要想经过腊子口,除通过这个小桥外别无他路。如此险要的地形,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称“天险”。
甘肃军阀鲁大昌已派两个营在腊子口周围修筑了工事,其中一个营扼守隘口,桥头悬崖上筑有好几个碉堡,以四挺重机枪把守;另一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从腊子口的隘口向内直至岷县,其纵深还配置有3个团兵力,扼守着隘口至后面的高山峡谷,组成交叉火力网。
在旺藏寺,居住有十几户藏民。寨内一条土路弯弯曲曲地穿过,毛泽东临时居住的一栋藏民的二层小木楼就建在小路边。在这栋只住一宿的小木楼上,一直随红一军团走在前面的毛泽东向红四团领导人亲自部署了夺取腊子口的作战。因为时间紧迫,毛泽东只给了他们两天的时间,必须拿下腊子口。
敌人的致命缺陷
但以腊子口的地形而论,大部队攻坚兵力根本施展不开。
担负攻打腊子口的部队,是红一军团二师第四团。因为参与的大战恶战太多,这个团的团长自长征开始以来已经换了几任,此时的团长是王开湘,团政委则一直由杨成武担任。
9月17日下午,红四团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进攻,因地形不利,加上周围都是石山,部队无法隐蔽,敌军据险固守,红军从下午到黄昏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徒增伤亡,团首长遂下令暂停攻击。
王开湘和杨成武利用战斗的间歇,带领营、连干部到前沿仔细观察地形。通过侦察发现,或许是构筑时间仓促,或者是自恃天险,扼守在要道的敌人碉堡上面,竟然没有封顶盖!这就是说,如果距离合适,把手榴弹投进碉堡没有任何障碍。但从正面投弹显然不行,红军处在仰攻的位置,根本无法接近碉堡。如果能组织一支部队从侧面的石壁迂回上去,就可以用手榴弹轰击敌碉堡,拿下腊子口应无问题。
从侧面迂回上去有没有可能?守敌大部分兵力虽然是集中在正面,两侧几乎没有防守,那是因为耸入云霄的峭壁人迹罕至,无路可攀,敌人根本不相信红军能爬上去。
红军不同于旧军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内部实行官兵平等的“军事民主”,发动广大指战员开动脑筋想办法。这一招果然奏效。一位在贵州入伍的苗族新战士毛遂自荐,说自己能攀上陡峭的悬崖,而且有办法把其他兄弟也带上去。团首长立即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决定兵分两路——由团长王开湘率领两个连悄悄迂回到腊子口右侧,攀登陡峭的石壁摸到敌人后面;政委杨成武率领六个连从腊子口正面夜袭。
穷追90华里,夺下数十万斤粮食
入夜时分,战斗再次打响。
敌人似乎已经料到了红军将会在夜间发动进攻,纷飞的弹雨和从碉堡中扔下的手榴弹构成了一张严密火网,正面进攻的六连始终无法接近桥头。
担任迂回的部队却已摸到腊子口右侧峭壁下。那位苗族战士手持带铁钩的长杆,顺着陡壁如猿猴般攀爬上去,然后将事先接好的绑腿缠在树干上放下来,后面的战士再拉着绑腿一个接一个地全部爬了上去。迂回部队终于在凌晨之前攀上山顶。居高临下,借着初露的晨曦,扼控要道的敌人防御阵地一目了然,一个个未加顶盖的碉堡简直成了红军投弹的活靶子。
王开湘一声令下,山顶的战士们突然向敌发起攻击。一排排手榴弹准确地投向没有顶盖的碉堡和敌阵地,山下的正面攻击部队也趁势发动猛攻,机枪和冲锋枪一起开火,守敌猝然受到来自背后的致命一击,夺路而逃。红军在18日清晨终于攻占了天险腊子口,并不给敌人以喘息时间,沿着峡谷向敌纵深继续猛攻,连续突破多道阵地,乘胜穷追90华里,杀开一条血路,占领了岷县的大草滩,前锋直逼岷州城下。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红四团长征战记(九)俄界到青石嘴
红四团长征战记(九)
(1935年9月13日至1935年10月7日)
起止地点:迭部县俄界会址到固原青石嘴
主要事件:突破天险腊子口,哈达铺会议,渡过渭河,攻占陇西,榜罗镇会议,翻越六盘山,固原青石嘴战斗。
途经地:迭部县,哈达铺,武山县,陇西县,通渭县,静宁县,隆德县,六盘山,固远县。
GPS地图里程:680公里
路况:G,S,X道,山路,高原,黄土地。
周边景点:迭部县莫牙寺(旺藏寺),迭部县骨麻湖,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腊子口朱力沟,腊子口牛路沟,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岷县狼渡湿地草原,武山县烈士陵园,武山县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陇西县堡子坪遗址,通渭县榜罗镇会议会址,通渭县清凉寺,通渭县温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平凉市崆峒山。
路书网址:
/lushu/show?id=
8a8c084d40ffdc7ae7a038fc
1935年9月13日:红军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离开俄界北上,沿白龙江前进。
前卫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顺达拉河直下,出达拉沟口石门,沿白龙江向旺藏前进。
9月14日:(文电1)中共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一、四方面军目前行动不一致,而且发生分离行动的危险的原因,是由于总政治委员拒绝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违抗中央的屡次训令与电令。总政治委员对于自己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恶果,应该负绝对的责任。
先头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到达迭部莫牙寺(瓦藏寺、旺藏寺、麻牙寺。)
毛泽东住离旺藏寺2里路的次日那村西尕牢家的一座藏式小楼房中。
9月15日:第一纵队部队进至瓦藏寺。
张国焘通过中共川康省委和四方面军党员活动分子会议作出《关于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决议》,并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名义下达《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
拂晓,先头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离开麻牙寺进入深山区,沿山路行十余里,经然尕沟,到达卡浪大山。
毛泽东随先锋红四团前进,为避开白龙江东的九龙峡栈道,带领二十多名参谋和警卫人员改走捷径,从茨儿那村的仙人桥北渡白龙江,翻越4000多米高的高日卡和娘里宁巴大山,直抵卡郎山脚下的然尕沟崖古仓村。
黄昏,红四团接师部命令:第四团为先头团,向甘南之岷州前进,以二天行程,夺取腊子口,并扫除前进道路上拦阻的敌人。红四团立即召开团的主要干部会议,研究分析情况,召开攻打腊子口的动员大会,并作好行动的一切准备。
夜,红四团进至桑坝乡的吾乎(五福)、黑拉、班藏村之间的原始森林露宿。
23时,先锋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向腊子口进发。
9月16日:(文电2.3.4.5)凌晨,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绕经沙藏村,向腊子口方向开进。
3时,红四团进入敌鲁大昌十四师防区的加里梁,在原始森林中摸索前进,击溃敌十四师第六团一个营。
后转过一片荒滩和山湾,在黑多(黑朵)村附近,歼灭敌十四师埋伏的一个营,缴获大批物资,俘虏敌十四师鲁大昌的副官、营的医官等二十多名军官。红四团占领黑多一线,逼近腊子口,为攻打腊子口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
16时,红四团先头一营在腊子口接敌。
黄昏,红四团“迂回和正面强攻”的战斗方案获得批准。
夜,由一、二连和团侦察连共几百人组成的迂回部队自右侧绝壁攀登至山顶,六连及二营正面强攻。
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二师师长陈光、政委肖华到红四团前沿指挥所指导腊子口战斗。
毛泽东进驻朵里寺。
9月17日:(文电6)3时30分,腊子口总攻开始。
经两小时冲杀,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突破敌人第一道防御体系。
又经近一个小时的连续冲锋,红四团全部占领了腊子口。
红四团乘胜突破敌朱立沟第二道防线,残敌由朱立沟向岷县方向溃逃。
红四团连续追击和不停战斗,占领了大剌山。经各布寺、朱立村、大拉村,翻过海拔3700米的大拉山,离开迭部县境,追敌至岷县境内的旋窝,直指大草滩。
晚,歼灭岷县大草滩逃敌,并占领岷县占扎路和高楼庄。
红四团侦察连乘夜插向岷州(岷县),占领岷州城东关。
突破天险的腊子口
杨成武回忆文章摘抄
(摘自1936年《红军长征记》,是最早记述腊子口战役的文章。)
自从党中央决定迅速到达西北抗日最前线的新的战略方针后,我野战军为完成这光荣伟大任务,都纷纷向北前进了。先头已于九月十四到达了白龙江边的莫牙寺。
十五号,暗淡黄昏中,师的通讯员又送来了一个继续行动的命令,我第二师为前卫,第四团为先头团,向甘南之岷州前进,以二天行程,夺取腊子口,并扫除前进道路上拦阻的敌人。我们接受行动命令后,即进行一切准备工作——找好更熟悉的向导,弄清沿途的路线,造好出发前吃的饭。
起床号音在整个村庄里吹着。在深夜的十一点钟左右,全团的英勇红军英雄一群一群的向那前进路傍的草坪上集合了,在堆堆的黑暗中嘈杂着。战士们的议论:“我们今天又当起先头团来了。”“今天的前卫,无论如何,总走不掉了吧!”大家都异常的高兴。在复杂的声音中宣布行动任务了:“同志们!我们马上就出发了,我们是担任先头团,要以两天的行军,去夺取腊子口,扫除沿途前进道路,迅速到达抗日的最前线,完成抗日救国的光荣任务。同志们!能完成这个任务吗?”轰雷般的回答:“能够!”在“坚决夺取腊子口”、“迅速打到西北去”、“不怕一切困难,坚决完成先头团的光荣任务”等口号中,和“打!打!哩打!”的前进号声中,英勇的红军健儿浩浩荡荡的向着腊子口前进了。
刚刚开始走没有五里,就碰到那崎岖的小路和独木桥,在这黑暗无星的深夜,这段路的确好不容易走呀!跌倒的真是不少。“爬起来呀!”“注意呀!”“起来呀!”“后面的同志这里要小心呀!”这些话在队列中前前后后的叫出来。虽然这种崎岖难走的夜路,但每个红色的英雄没有一个表现不高兴的,他们的情绪还是异常活泼,都在谈谈笑笑的:“我们这次打腊子口,看看那个连打的漂亮。”
十六号晨两点钟,各连队的战士都吃了饭,又继续向腊子口进发。此时的天还是在继续下着毛毛雨,个个都披着雨衣,戴着斗篷,拿着拐杖,在那又小又滑的黄泥小路上走着,通过那密密的老森林。早上八点钟的时候,忽然先头营来报吿:“前面没有路了,这条路走完了,周围都是密林,带来的一个六十余岁的向导,她在十年前到过这里一次,现在此地路途都忘记了。”这怎么办呢?另找一个向导吗?这里根本是没有人烟之地,周围都是老林,仍然跟着这条路走去吗?路又没有了,停止吗?延误了时间,任务不能完成,真是急死人,进退两难,如何是好呢?“事到万难须放胆”,只好把指北针拿出来,对着那北面的大隘口走去。
走不到一点钟,先头又来了一个情报,说我们行进路的左侧发现有敌约一营,正在那里构筑工事。仔细一看是真的!并有一部向我侦察的样子。在此时即以坚决迅速的手段消灭该敌的决心,派一个营沿侧翼前进,隐蔽的接近到敌人的后面,以绝其归路,以二个连在正面突击。“拍拍拍!”的机枪声中,正面的部队已接近了敌人,轰轰轰的几声手榴弹,已打进了敌人新筑的工事里。一大群的白军连跑带嚷的惨敗下去了。杀!杀!追呀!快追呀!在紧张的二十分钟內,进行了一个胜利的战斗,可惜我们的正面冲锋太快了,后侧的包围还未到达,以致没有把他完全扑灭。在集合号音中,队伍又集结了,在队列中的战士们都哈哈大笑着:“打得真痛快!”“该死的白军,不经五分钟打!”“可惜跑得太慢了,没有把他完全消灭!”为了执行原来之任务,队伍即掉转头来继续的向着腊子口前进。
将到黑朵附近时,我便衣队捉到敌之官探三名,审问结果,据说有敌一营在黑朵的前面埋伏在行进路的右側,企图侧击我军。得到这一情报后,即以一个连伪装前进。一直接近了,那该死的白军仍看不淸楚究竞是谁的部队,忽然一阵手榴弹声响了,乌鸦样的一营敌人,满地乱飞,所有一切的东西,都丢得干干净净。倒霉的鲁大昌,今天一天的工夫受了二次的当头棍了。我们打坍他后,仍跟着敌人继续追击。在追击中俘虏了敌十四师的副官医生等二十余名,据说腊子口不远了,最多还有十五里。腊子口地形是天险,魯师长(即鲁大昌,第十四师师长)早就筑有很多碉堡,并配有守备的兵力。此时我先头营已前进很久了,到午后四点钟,接近了腊子口附近。枪声越打越密,队列中的战士们,都叫着:“打枪的地方就是腊子口了,大家快跟上呀!”“今天我们一定要占领这个腊子口呀!”全体的战士们,越走越有劲,情绪是紧张到了万分。一接近腊子口,仔细一看,这腊子口确是天险呀!鲁大昌依着这天险,用重兵扼守着,企图阻止我们野战军北进。鲁大昌以为这样天险腊子口的地形,又加上重兵三团的扼守,一定是髙枕无忧了。
太阳西沉了,枪声仍在不断的密密的响着,我们即准备今晚进行夜袭。第一营的干部和师的首长等,开始去侦察地形和选择进攻点,另一方面即将全团的部队集结在后面的小森林里休息,与进行夜袭的准备工作。地形侦察的结果,与那俘虏来的副官长所说的是一样,腊子口的两边都是悬岩削壁,无路可通。周围都是丛山峻岭。中间一条三十余米的小河,这是白龙江的主源,河水深(三米以上)而流急,右边河岸是绝壁,河左岸有一条路直通岷州城。此路真讨厌,必须经过那长约三十米的险要隘口。可恨的鲁大昌,在这险要处筑有无数的碉堡,三团的重兵扼守着(是鲁大昌十四师的第一、二、四团。第三团被我们沿途打坍了,只剰到一部分退进了腊子口)。鲁大昌为什么要费这大的力来扼守这腊子口呢?因为这个腊子口是甘南和岷州的天然屏障,如果失了腊子口,那甘南和岷州就要受到威胁,他当然要用尽他一切精力来扼守的。这当然是不奇怪的。
在九点钟的时候,我模范的一、二连担任沿右边的石山上爬到敌人側后去猛袭,配合正面突击的任务。一、二连的战士们,都在一个一个的运动过右岸去了
(水深不能徒涉),向那石壁爬上去。壁陡的石岩,怎么爬得上呢?英勇模范的二连连长,他不頋一切的攀上去了,但后面的都没法上去,二连长即把自己的绑带解下来,慢慢的把一个个吊上去。十二点钟的时候,我正面袭击的二十个英雄的战士
(第六连的),在杨连长(信义)率领下向那险要的隘口进发了,个个都持着光亮的大刀和炸弹。不到五分钟,隆隆的炮声,密放着的枪声,轰轰的炸弹声,越打越急烈,烟弹炮火打得一埸糊途。坚决果敢的二十个英雄在枪林弹雨中奋勇的连续冲锋五次,但因地形的险要,和得不到右側后一、二连的配合,因此五次都未奏效。原来規定在右側后进攻的部队到齐了一个连,即打一枪白色信号枪;开始攻击时,打一枪红色信号枪。不料才吊上去一个连,它就错把红色的打出来,结果使得正面与右侧的不能配合。时间不早了,很快就要天亮了,如果再延迟不占领,敌人的增援部队可能赶到(据捉到的敌探说魯大昌之五、六团从岷州来增援)。这时大家都很忧愁,恐怕任务不能完成。突然敌人右侧后炸弹连响了八九个,高山頂上第一连的冲锋号音,正在不断的吹着,大叫着:“冲呀!快动作呀!”正面的英雄看到右側的到了,也开始了第六次猛攻。在急烈的枪炮声中,双方配合着,杀进了天险腊于口的第一关。我宣传棚里的小同志们,热烈的唱“炮火连天响,战号频吹,决战今朝……开展胜利的进攻,消灭万恶的敌人……”的战歌。追了不到二里路,敌人又依着第二个险要扼守着,企图掩护退却。此时右侧石山上敌人还有一个营,退却不及,被我截断。第五连的同志担任消灭该敌之任务,配合着第一连(头天晚上吊上去的第一连)向敌猛攻,在连续的冲锋中,把那可恨的敌人压到悬岩绝壁上缴了枪。大部的敌军军官,跳到岩底下跌死了
(因为他们还不知道红军宽待白军俘虏官兵,自己害怕起来)。英勇的一、五连大胜而回。扼守第二个险要的敌人,也在我第六连两次猛冲中和炮兵机关枪的正确射击下,全部溃败了。我们胜利的全部占领了天险的腊子口。英雄的红色健儿,真是无坚不摧!
敌之残部约二团,即分向岷州敗退。我军以坚决猛追的手段,要求完全消灭溃敌。我一二营虽未吃饭,不顾一切的跟着敌人猛追,追得敌人屁滚尿流。沿途丢的枪呀!子弹呀!炮弹呀!伤兵呀!白面粉等粮食呀!漂亮的军毯军衣呀!真是遍山满地。战士们都唤着:“猛追呀!不让敌人跑了!”沿途的路旁,也写着红红绿绿的鼓动标语:“英勇的战士们快追呀!”“我们今天决定追到岷州去!”“不怕肚子饿,只怕敌人跑!”战士们越追越起劲。那溃敗的敌人,仍然企围依靠大刺山的高山(有十里高,是岷州南面最后的屏障)掩护退却,以数门炮向我猛击。我军即分两路,绝其归路。敌看见部队运动,就恐慌起来了,掉转来不要命的就跑。我们仍然不放松的跟着追。该敌估计我军已经追了九十里路了,不会再追了,就在大草滩休息起来。刚刚一停止,我追击部队赶到了。短兵相接的猛击,打得敌人乱跑乱嚷,死伤满地,东逃西散,惨败不堪,我军又占领了大草滩。此时天早已黑了。
杨成武《忆长征》摘抄
(1982年版)
……部队又继续前进了。但走了不到一个钟头,先头营又派人来报告说:“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左侧,发现敌人一个营,正在构筑工事。”
团长与我策马向前,仔细一看,果然是真,并发现敌人派出一小股部队正向我方搜索前进。
“送上来的礼,不收是无礼的。”我说。
团长点点头。我们一起跳下马来,摊开地图,立即研究如何吃掉这股敌人。
“让一营先开开手!”团长说。
“好!”我说。
于是,一营在营长季光顺的率领下,立即向敌侧翼迂回,
准备隐蔽地绕到敌人后面,截其归路。团长等了一会儿,又派两个连在正面准备突击。“打!”团长一声令下,只见两个连一个猛冲,“啪啪啪”、“轰轰轰”,很快就占领了敌人刚做好的工事。正在修筑工事的整整一个营的敌人遭到我们的突然袭击后,什么也不顾,丢下枪支、镐头、洋鍬,连滚带爬地往后面拚命地逃。
“杀啊!冲啊!”我们的战士劲头上来了,一个劲地往前冲。
可惜我们的迂回部队——一营没有及时赶到,虽然消灭了大部分敌人,但还是让一部分敌人跑掉了。
为了执行原定任务,队伍又调转头来向腊子口前进。
将到黑朵附近的时候,我便衣队捉到了三个敌人的官探,审问结果,据说前面敌人有一个营埋伏在我们要去的大路右侧,企图侧击我们。
“这是一个好机会!”团长获得消息,高兴地说。
“咱们来它个武戏文唱,将计就计。”我和团长认真商量过后,情不自禁地说。
“对!”黄团长兴奋地说。
我们的决心下了,便利用前几个小时冲垮敌人那个营所缴获的服装和武器装备,来化装我们的一个连队,让他们扮成白军走在最前头。
愚蠢的敌人,见到他们真以为是自己的部队。当我们这个连一直走到他们的跟前,他们还丝毫没有察觉。伹是,一阵“轰轰轰”的手榴弹声把他们搞乱了,我们的战士端起刺刀往上冲。这时,敌人要还手已经晚了。他们措手不及,满地乱跑,所有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我们这个连除缴获了大批的物资外,还俘虏了敌十四师鲁大昌的副官、营的医官等二十多个军官。据俘虏称:离天险腊子口不远了,顶多还有十五华里。
午后四点钟,腊子口方向传来了密集的枪炮声,我们的先头一营已与敌人打响了,天险之战的序幕就这样揭开了。
黄团长与我策马急驰。待我们到达腊子口时,一营正和敌人打得不可开交。由于是白天,加上周围都是石山,我们无法隐蔽,被敌人的机枪火力和那下冰雹似的手榴弹挡了回来。
黄开湘团长和我回来后又立即领着全团的营、连干部,到前面察看地形。
现地观察回来,我们就在离口子二百多米远的小路旁的那个小树林子里召开干部会议,研究战斗方案。突然,敌人从石堡里射出一梭子子弹,正和我们一起研究情况的师政治部的组织科长刘发任同志负了重伤。
天将黄昏,我们又抓紧时间,做两面出击——翻山迂回和正面强攻的准备工作。
团长和我研究决定,迂回部队由侦察队和通信主任潘锋带领的信号组以及一连、二连组成。正面强攻的任务由二营担任,六连是主攻连。在这个艰巨任务面前,为人笃厚的黄开湘同志对我说:
“政委呀,过泸定桥你在前面,这回我来带翻山部队迂回敌人,你在正面统一指挥!”
团长摆出一个无与争辩的姿态,我笑了笑。由团长带领迂回部队,当然是把握十足的,我们全团指战员一定会很高兴的。我说:“好,我在下面指挥强攻!”
我们当即把情况和决定向师、军团首长拫告。
二营六连原属四方面军二九四团,是由一个营缩编而成,过去开辟四川“通、南、巴”根据地,进军川西北,打过许多胜仗,有着光荣的历史。编入四团以后,表现一直很好,特别是与原四团的同志,团结得非常好。二营营长张仁初、副营长魏大全同志做出了表率,三个连队都很突出。他们与一、三营亲密无间,互相帮助。眼下,六连能够也应该在巍巍的腊子山麓,汹涌的腊子沟畔树下他们的历史丰碑!选择突击连的时候,我和团长意见一致。
这时六连战士在连长杨信义、政治指导员胡炳云同志的率领下,集结在茂密的树林里。
我们追出峡谷不远,敌人又以大剌山那十里高的山峰为依托继续顽抗,并用密集的炮火轰击我们,企图掩护其主力逃跑。我们便立即分兵两路,从大剌山的两侧插过去,怎知敌人一见我们向他侧后迂回运动,立即恐慌起来,掉头就跑。
我们加快步伐,追到大剌山下,敌人象老鼠见了猫似的已逃得无影无踪。
逃敌后卫的一个营到了大草滩后,满以为天黑了,离腊子口已有几十里,红军经过一场激战,再也不可能追来了。哪知他们刚要住下,我先头营便赶到,发起了冲锋,直打得敌人乱跑乱叫,死伤满地,东逃西窜,惨败不堪。我侦察连又连夜插向岷州,占领了岷州城东关。甘肃之敌,大为震动,以为我们一定要马上打岷州城了。但次日我们却接到军委的命令,要我们挥兵东去,乘胜占领哈达铺,至此,腊子口一战结束。
聂荣臻“回忆录”摘抄
打天险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的一仗。腊子口是通往岷县的一个奇峻的隘口。这一仗是我们报告毛泽东同志,他亲自决定打的。并以毛泽东、我和林彪联合署名,在九月十六日发了一个电报告诉彭德怀同志。电报开头就说:“顷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约一营据守未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随后,我们一军团的几个领导干部,即根据毛泽东同志下达的决心,冒雨赶到二师去,把师长陈光叫在一起,和四团干部一起,一边看地形,一边研究打腊子口的部署。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则驻在朵里寺等待我们的消息。
十六日这一天,四团还没有到达腊子口,在路上就打了两仗。打的都是鲁大昌十四师派来堵击我们的部队,它的两个营都被我们打垮了,消灭了它一部分。
下午四时,四团先头营开始在腊子口接敌。我们在腊子口外,边看边惊叹腊子口真是一处天险。要北上,非走此山口不可,别处无路可走。没有想到在甘南这黄绿相间的漫漫上山中,居然有此险峻地形。口子很窄,只有三十来米宽,仿佛这原先本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斧劈开了似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中间有一条七八十米宽的河流,称为腊子沟,水深流急,河上架有一座木桥,桥头筑有碉堡,这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山坡上还修了不少碉堡,仅在右岸半山峭壁的碉堡中,就有一连兵扼守。山口往里,直到岷县,有纵深配置。敌十四师师长鲁大昌的四个团都驻守在这一线。四团当时决定,正面由杨成武政委指挥,用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黄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占领隘口的目的。我们批准了他们的作战方案。
入夜开始攻击。负责攻击木桥的连队几次猛攻都没有奏效。敌人死守桥头堡。从右岸石壁上敌人倾泻下来的手榴弹,在桥头堡五十米内,构成了一片火网;爆炸过的甚至没有爆炸的手榴弹柄,在地上铺了满满一层。我攻桥的部队始终接近不了桥头。于是该连在火线上召集党员会议,决定再接再厉,分两路夺取木桥。与此同时,负责从右岸峭壁间迂回敌人的两个连队,经过指挥员精心组织,在上游不远处,用马匹将他们驮过了河,然后由一名自报奋勇、会攀藤附葛的苗族战士带领,一批一批地,一层一层地用裹腿带牵引着,攀上敌人右岸峭壁的后坡。许多同志勇敢跳下岩层,象从天而降似的急袭了敌人,打得敌人丢盔卸甲。这时我攻击桥头的那个连队又开始了他们的第六次攻击。两下夹攻,敌人狼狈逃窜。到九月十七日早晨,四团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并在当天穷追九十里,占领了大草滩(即现在的三草滩)。缴获粮食数十万斤,盐二千斤。这对当时刚出草地不久的部队,真是无价之宝。当地回、汉族群众对我们红军的热情欢迎。更使部队受到鼓舞。
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腊子口一打开,我前锋侦察警戒部队一直前伸到甘南重镇——岷县。
9月18日:(文电7)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按照军委命令,挥师东进,进抵宕昌县哈达铺。
杨成武《忆长征》摘抄
我们四团打下腊子口,追歼残敌的侦察部队又赶到岷州东关,确实给国民党反动派震动不小。……就在敌人惊慌失措的当儿,我先头团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挥师东进,到了哈达铺。
我们到达哈达铺时,正是一个晴天的上午。天蓝盈盈的,
太阳和煦地照在身上,眼前一片片的庄稼地长着黄橙橙的谷穗,成群的绵羊在山坡上啃着杂草,农民们三五成群地在田里劳动,偶尔还能见到骑在牛背上悠闲的牧童,就差一支牧笛了。
趁部队休息的时间,我随先头营进镇联系,当镇上的老百姓听了我们的来意和主张后,都欢迎我们进去,而且主动让出房子给我们住。我们相互问长问短,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
9月19日:(文电8)翻越岷山(海拔3946米,又称打拉山、大拉梁,藏语“打拉”,意为“虎穴”,汉族群众称为岷山)后,下午,毛泽东率领军委纵队和一、三军团到达岷县漩窝(旋窝)村。晚,毛泽东宿村民韩启明家(漩窝村位于岷县城南20公里处三草滩附近)。
9月19日林彪、聂荣臻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
杨成武《忆长征》摘抄
接着,军团首长来了,毛主席、周副主席也率领中央军委直属机关进驻镇里。毛主席就住在小镇上的一家中药铺子里,中药铺离司令部不远,跨过一条横街,拐弯便到。周副主席和司令部住在一起,那是一座低矮的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记得走出门,还有个小小的院子,周围是用土垒的围墙。
为了迅速恢复红军体力,红军来了个别致的命令,全军上下,上到司令员,下到炊事员、挑夫,发大洋一块,别看这一块大洋,在当时确实是十分可贵的呢。
哈达铺是甘肃省的边缘,由于交通不便,物产运不到内地,东西十分便宜。一只百来斤重的肥猪,五块大洋就够了;一只肥羊,才要二块大洋,一块大洋可买五只鸡;一毛钱能买十个鸡蛋;蔬菜也只几毛钱一担。加上鲁大昌部队逃跑时丢下的大米、白面数百担,食盐数千斤,足够我们大大改善生活了。尤其我们这些福建、江西、湖南籍的干部战士,很久没闻到饭香了,一见大米、白面,顿时胃口大开。领导上根据当地物质条件和全体同志的体力消耗情况,提出了
“大家要吃得好”的口号。这一下,哈达铺的商人可走运了,生意兴隆,有什么都卖光,而且利市三倍。
聂荣臻“回忆录”摘抄
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信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9月20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彭德怀等到达哈达铺。当日在张闻天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住处“义和昌药店”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干部问题和部队整编。会议作出组织决定:叶剑英为第三纵队司令员,邓发为政治委员,蔡树藩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亚楼调任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罗瑞卿调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调任第一纵队保卫局局长。
会议决定:派谢觉哉、毛泽民(后未去)去新疆建立交通站,设法打通国际关系。
9月21日:继续在哈达铺休整。
9月22日:党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第一、三军和中央军委纵队的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
会议宣布:按照俄界会议决定,正式改编部队,成立陕甘支队。将红一、三军和中央军委纵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林彪任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杨至诚任后方勤务部部长、罗瑞卿任政治保卫局局长。
约8000余人的红军整编为三个纵队。
一军改编为一纵队,林彪兼任司令员,聂荣臻任政委,左权任参谋长,朱瑞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任政治部副主任;三军改编为二纵队,彭德怀兼任司令员(10月由彭雪枫接任彭德怀任司令员),李富春任政委,副司令员刘亚楼,参谋长肖劲光,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后为罗瑞卿);军委直属部队、中央机关、红军总政治部等组成第三纵队,叶剑英兼任司令员,邓发任政委。
一纵队以红一军部队和红三军的十三团编成,共六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杨得志、政治委员肖华、副大队长陈正湘、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冯文彬;第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政治委员邓华;第三大队:大队长黄永胜、政治委员张爱萍;第四大队:大队长黄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参谋长季光顺;第五大队:大队长张振山、政治委员谢有勋;第六大队:大队长朱水秋、政治委员邓富连。
二纵队以红三军部队为基础,共编三个大队:第十大队:大队长黄珍,政委杨勇;第十一大队:大队长邓国清(后逃跑,五十年代被镇压),政委王平;第十二大队:大队长文年生,政委苏振华。
9月23日:陕甘支队从哈达铺出发,向东北方向前进,佯攻天水,驻距哈达铺90华里的岷县闾井镇。
杨成武《忆长征》摘抄
在哈达铺休息了两天。在这期间,按照毛主席指示,部队进行整编,我们四团编为一纵队的四大队。第三天,九月二十三日,我们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奔赴抗日征程的最后一段路程。
哈达铺整编在整个一年多的征途中,只是那么短暂的几天,可它给我们的印象却非常强烈。确实,毛主席在关帝庙前那鼓舞人心的讲话,给我们增添了战斗的活力,哈达铺也就因此而成了我们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了。
9月24日:晨,红军主力离岷县闾井镇转向西北,经岷县红崖村,入漳县黄家河村至新寺镇。后继部队在新寺镇一带露营。
四大队(大队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于当日黄昏过新寺镇。
9月25日:3时,四大队到达武山县鸳鸯镇附近的丁家门村宿营。四大队已连续行军170余华里。
杨成武《忆长征》摘抄
陕甘支队出了哈达铺,连续急行军。我们扬言攻天水,却出敌不意地越过武山来到一个名叫鸳鸯镇的地方宿营。算了一下路程,三天(注:自哈达铺始)跑了二百多里,同志们顾不得吃饭,一倒下去,便睡着了。
9月26日:国民党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蒋介石自兼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甘、宁、青、晋五省军队围剿红军。
拂晓,第一纵队奉命于九时前由鸳鸯镇、山丹镇之间涉过渭河,突破敌渭河封锁线。
陕甘支队渡河后兵分三路:左路一纵队四大队(大队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沿渭河上游向陇西攻击前进;右路沿渭河下游向山丹镇前进。分别佯攻陇西、武山县城,掩护中路主力红军向通渭前进。
四大队向北突破王钧部东四十里铺、东三十里铺、安家门、张家磨、乔家门的渭河防线,夺取陇西县文峰镇,毙、伤守敌640团一百多人,缴获部分战利品。
杨成武《忆长征》摘抄
拂晓我们接到命令,要我们立即行动,渡过渭河。
鸳鸯镇到渭河边还有几十里山路,晨雾朦胧中我们就踏上了这条道,由于路窄,地面又滑,忽儿爬山,忽儿下坡,停停走走,走走停停,耗去了许多时间,但听说要过渭河,说那河就是姜太公钩过鱼的那条河,又都给自己的行动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一种喜悦的心情。
不久,渭河摆在我们面前了。
它既无险要可言,也无秀媚的风景。由于这是上游,河虽宽,但试了一下,水并不深,刚淹到膝,不用筹船动桨,也不用架设浮桥。于是,我们一声令下,卷起裤腿,就蹚过去了。
我们紧接着攻占了渭河之滨的陇西,缴获了不少东西,战斗一结束,就把这些东西移交给来接防的二纵队的十大队王大队长和杨勇政委。
9月27日:四大队(大队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夺取陇西文峰镇,掩护红军主力进入通渭县境,后经蒲家山、史家庙梁,于傍晚到陇西县榜罗镇。
晚,在榜罗镇召开了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五名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最高领导人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史称“榜罗镇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新形势,讨论了党中央今后的战略方针,进而改变了9月12日俄界会议制定的在接近苏联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既定方针,正式做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决策。
9月28日:上午,陕甘支队召开连以上军政干部会议,正式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议。大会就突破固原、平凉封锁线,到陕北根据地的决定做了动员。毛泽东作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彭德怀、张闻天、林彪先后讲话。
9月29日:晨,陕甘支队离开榜罗镇,毛泽东、彭德怀随第一梯队一纵队先行,二、三纵队为第二梯队随后向通渭挺进。
晚,一大队占领通渭县城。
晚,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接见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
聂荣臻“回忆录”摘抄
部队继续向陇东高原前进。蒋介石急调胡宗南和西北军、东北军主力在西兰公路和平凉至宁夏的公路上布置封锁线。九月底,我四大队先占领陇西,紧接着我一大队急袭通渭城,占领了这万余人口的城市,消灭鲁大昌部和保安团三百多人。部队在这里休整恢复体力,然后向陕北前进。
9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通渭县城休整三天,从思想上、物质上做好进入陕北的准备工作。
下午,中共中央在国民党通渭县政府大厅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毛泽东再次作当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了北上的政治、军事形势。
陕甘支队印发《会合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在陕北创立根据地讨论大纲》和“陕甘苏区略图”。
10月1日:(文电9)晚,陕甘支队在通渭城外的河滩上召开军人大会。会议由第三纵队参谋长张经武主持,陕甘支队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第三纵队政委邓发等分别讲话。后,全支队官兵会餐,并举行了文艺演出。
10月2日:(文电10)凌晨,经过休整的陕甘支队从通渭县城出发向陕甘苏区挺进。
第一纵队经王家河进驻寺子川、义岗川地区。
10月3日:(文电11)3时,陕甘支队分三路行进。
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及支队司令部随二纵队走中路,到界石铺及附近宿营。二纵队经界石铺、阎家中湾、甜水岔、联盟(风紧川)、车李家、史家豁岘、宋岔、长塬(过长尾河)、张湾,到公易镇宿营。
右路一纵队进入静宁县四河乡的水岔、麻岔(上湾)、龙王堡、四河,吊岔、红寺、红堡、祁岔、上河嘴、岔口到界石铺及附近宿营。
一纵队在行进中与从静宁来扰之敌一个团遭遇,驱之。
西、兰大道东西数十里均被红军控制。
10月4日:截获由西安运送衣服、鞋袜给养等毛炳文军的辎重汽车十余辆。
中、左路军原地休息。
右路一纵队一部由冯家大庄移驻高家堡。
10月5日:(文电12)因不断有敌军袭扰,4时,陕甘支队组成两个纵队向单家集疾进。
右路一纵队自静宁高家堡出发,经七里乡、灵芝乡显神庙等地,进入西吉县玉桥,进抵单家集、兴隆镇。
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率中央机关随一纵队行动,从界石铺出发,过葫芦河,晚抵单家集。
左路二、三纵队从界石铺出发,周恩来、林伯渠等随该部行动,经七里乡、灵芝乡,于下午到达西吉县公易镇一带,宿营于公易镇的上村、新合庄、撒家湾、闫家垴、西冶等村庄。
张国焘在四川马尔康县卓木碉(今马尔康县白莎寨)另立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免职查办杨尚昆、叶剑英。
10月6日:(文电13)拂晓,右路一纵队由单家集、兴隆镇宿营地出发,经什字乡的新店子、什字路、杨家磨、黄湾等村庄,进入固原县的张易堡。
左路二纵队3时从宿营地出发,过葫芦河,经兴隆镇、将台堡,当晚宿营于马莲川一带。
中路三纵队从西吉县公易镇出发,过葫芦河,经兴隆镇、北堡子、红城子,在什字路赶上右路一纵队,晚宿营于固原县张易堡一带。
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于6时从单家集出发,经陈田玉村、马家嘴、杨家磨,下午到达固原张易堡东南6华里的毛家庄宿营。
10月7日:(文电14)凌晨,一纵队经王套、后莲花沟向六盘山急进,8时左右登上六盘山。
此时,毛炳文第三十七军二十四师李英部紧追不舍,东北军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据守六盘山东麓,企图前后夹击,消灭红军于六盘山。
毛泽东亲自指挥一纵队的一、四、五大队打了一场歼灭战(青石嘴战斗),歼灭敌骑兵第七师第十九团的两个连,俘虏骑兵100多人,缴获10余辆马车的弹药、被装和100多匹战马。
此战四大队(大队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担任正面主攻任务。
宿营于青石嘴以东小岔沟、阳洼、乃河(今属彭阳县古城镇)一带村庄。
毛泽东住阳洼村东头张有仁家的一孔窑洞里。
第一纵队进驻乃河及附近。
杨成武《忆长征》摘抄
十月七日下午两点,我们的队伍正向六盘山进发,通信员策马奔来,迫不及待地在马上报告说:
“队长、政委,纵队首长请你们马上到前面山上去!”
&我与黄开湘同志立即跳上战马,快速向前,越过一个山坡,只见纵队首长站在那里,聂政委手里拄着一根棍子,凝视着前方;聂政委左边站着的是林彪;左参谋长正举着望远镜在细细观察。啊,再一看,毛主席也站在山坡上,昂首远望,他穿着一件蓝布长袍子,连日奔波疲劳,脸庞显得消瘦多了。他手里握着一根细细的棍子,在空中点着说什么。他的旁边站着一大队大队长杨得志同志、政委肖华同志,五大队大队长张春山同志和政委赖传珠同志。
我们辞别毛主席,骑上马。虽然西北髙原的秋风尖利,可心里暖洋洋的,挥鞭策马,一会儿便回到了大队。
同志们一听说有仗打,而且是毛主席亲自指挥,还听说毛主席特意提到了我们是有名的英勇冲锋的红四团,鼓励我们发扬过去优良的战斗作风,大家的情绪可高了,在我们召开的动员会上,纷纷表示:一定要打好靑石嘴这一仗,决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不用我们再多说什么,部队便斗志昂扬地投入了战斗。我们以飞快的速度,悄悄翻过垭口,正面接近垭口下的村庄青石嘴。
这时,一大队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北边迂回插进青石嘴后边,五大队也迂回到南边,截断平固公路,形成了一个钳形包围,敌人骑七师的这个团(原文注:即敌人东北军骑兵第七师的王牌,骑兵第十九团。)便成了瓮中之鳖。
一声枪响,我们大队分路出击,一齐压向敌人。伴随着千百人的喊杀声和枪炮声,一刹那,我们就冲进了青石嘴这个山村,这时敌人正在开饭,几百匹马系在村头来不及解,他们就被我们打死的打死,缴枪的缴枪了。那膘肥、髙大的战马,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战斗不到半个小时,我们三个大队胜利会合了,与缴获的花名册一对照,人员、马匹,一点不少。我们大队一清点,还发现多出了十多辆马车的子弹和军装,还有大批的布匹。原来,这是“西北剿总”送来的东西,这里的敌人刚刚收到,没想到,他还未来得及享用,就全部“移交”给我们红军了。这些马匹,后来按照毛主席和纵队首长的指示,我们把一部分交给一纵队侦察连,大部分交给了纵队,由纵队组建了红军的骑兵侦察连。
聂荣臻“回忆录”摘抄
十月七日,在青石嘴打了一仗,打的是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六盘山驻有何柱国的一个骑兵军,驻青石嘴的是它的第七师第十三团的两个连。当时,他们在村里休息,我和林彪、左权在山上拿着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把马鞍子却在地下在那里休息,根本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他们跟前。随后,毛泽东同志也上了我们站的这个山头。他叫把各个大队的领导干部都召集来,决定要消灭这股敌人。他亲自命令一大队和五大队从两侧迂回兜击,四大队从正面突击。三个大队象猛虎扑食似地扑下山去,把敌人解决了,缴获了一百多匹马。大家对打骑兵有信心了。我们用缴获的马匹装备了纵队的侦察连,我们也开始有自己的骑兵部队了。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是梁兴初,副连长就是日后驰骋在晋察冀根据地的骑兵团长刘云彪同志。
本集自1935年9月13日至1935年10月7日
9月14日十五时三十分,林彪、聂荣臻致电刘亚楼、黄苏、陈光、萧华:
一军全部应迅速以主力占领哈麻(今甘肃迭部卡玛)、黑尕寺(今甘肃迭部黑多寺)地域,以一部占领拉子口、车眼(今车念),以作我军北上之据点,我们拟十七时出发向莫牙前进,你们须待我们到后,对行动最后商决时才可动作。
9月16日,毛泽东、林彪、聂荣臻接连三次致电彭德怀,部署第一、第二纵队行动路线和夺取腊子口的战斗计划:
顷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约一营踞守未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三军及军委纵队除派一个团去乃扎里接防外,余在黑拉原地不动,待命出发。
9月16日二十一时,林彪、聂荣臻致电彭德怀:
甲、击溃鲁(大昌、新十四师)师第六团,据所获俘护〔虏〕及文件称:拉半口有敌两连,拉子里、三义门有敌四营,大草滩有一营说。明日一军推进大草滩。乙、明十七日应以三军之两个团于三时出发,以一个团接替乃扎里第一师部队之警戒,俟全军通过后随后跟进至里朵寺宿营;另一个团直开里朵寺东端,接替一师部队对罗达之警戒,即在此宿营。其余两团,则以一个团开至拉子口宿营,向拉子里、三义门警戒,另个团及军委纵队宿里朵寺。丙、由黑拉到里朵寺约七十里,里朵寺到拉子口卅里。丁、十八日行动,看一军进展程度再告。
9月16日二十二时,林彪、聂荣臻致电陈光、萧华:
&—、无论拉子口敌消灭与否,二师除以一个营留拉子口向车眼任警戒外,余应于明十七日经曹子里、悬窝(今甘肃岷县璇窝)攻占大草滩、占扎路、高楼庄而固守之。二、估量岷州敌明日有增防大草滩、占扎路地带,二师务于明早二时出发,限十三时前进占大草滩、占扎路,并消灭该地域内可能遇到之敌。
9月16日二十四时,毛泽东、林彪、聂荣臻致电彭德怀:
一、顷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约一营踞守末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似此三军及军委纵队除派一个团至刀扎里接防并筑工事外,余在黑拉原地不动。我们在黑朵寺不动,各部待命出发。二、据夺获敌电称,杨(积庆)土司有派骑兵千名来黑拉扰乱说,请注意。三、每人筹粮十一天。四、二局速侦王(均)、胡(宗南)两部。
9月17日七时,毛泽东、林彪、聂荣臻致电彭德怀及彭雪枫、李富春:
腊子口已得手,你们本十七日立即按原计划前进,一个团在乃扎里,一个团至腊子口,其余在里朵寺、康朵里(今迭部康多),我们即向大草滩进。
9月18日,彭德怀、林彪、聂荣臻、李富春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及各军首长:
我们执行中央正确路线,连日击溃鲁大昌师缴获甚多,于昨十七日占领距岷州、哈达铺各三十里之大草滩、占扎路、高楼庄一带,前锋迫近岷州城,敌人恐慌之至。此地物资丰富,民众汉回各半,十分热情拥护红军,三个半月来脱离群众的痛苦现在改变了。请你们立即继续北进,大举消灭敌人,争取千百万群众,创造陕甘宁区,实现中央战略方针。
9月19日,林彪、聂荣臻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
岷州、西固之敌均各守城未动。已占领哈达铺,并在这一带缴获大批军粮、食盐和物资。
10月1日十时,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于通渭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
(一)我们自击破鲁大昌部,占领哈达铺休息三天,于二十七日占领通渭县城,拟在此休息数天,继续北进。(二)我们现用全力整理部队,因此部队日有进步,物质生活改良,体力亦逐渐恢复,扩大红军正动员中。(三)胡敌集中西固附近,王均第七师在狄道(今临洮)、十二师在岷州,周浑元向武都,于学忠在天水、陇西线,毛、许在静宁、平凉线,均各恐慌万状,踞守不敢出。(四)你们现在何处,是否乘虚进取松潘,若出此到,则你我两军配合更好,盼每逢五日联络一次。
10月2日十九时,彭德怀、毛泽东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叶剑英、邓发:(一)本日宿营,一纵队在寺子川、鸡口场之线,三纵队及支队部在距陇西川二十里之处,二纵队大约在陇西川与义江川之间。(二)据林、聂报:敌二十四师一个旅到蔡家铺(本日被我击溃之连),另一团在其后,似八师全部在马营、定西之线,静宁有邓宝珊(新一军)一部。(三)明三日,一纵队应由聂、陈率两个大队走右路,进至宋家沟,侦察静宁情况,并准备后日进至常家七。控置[制]静宁通固原大道的南端,以利全军向固原转进。林率其余走左路,进至高家铺、界石堡(今名高界)。支队部及二、三纵队均进至清江益。(四)硝河城、固原一带均回人区城,各部队从三号起须带足十七天粮食,无粉则带麦子,在汉人区域发动部队挖窖筹款。(五)各纵队注意收容落伍人员。
10月3日二十二时,毛泽东、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叶剑英、邓发:
(一)我一、二、三纵队本日到达清江益、界石堡、高家铺之线,支队部到界石堡。明四日,除一纵队之两个大队外,其余一纵队主力、二纵队、三纵队及支队部均各在原地休息一天,进行纪津教育,打土豪筹粮食,准备后日向常[单]家七[集]、硝河城之线前进。(二)一纵队应以两个大队附电台由聂、陈率领,于明四日经圣庙到达延家庙地域(在静宁北三十里),调查隆德情况并准备后天向隆德前进相机袭取之,以利我军向平凉、绥远川、镇原、西峰镇之线前进。(三)敌八师在马营,二十四师在蔡家铺并有回援静宁讯,静宁住邓敌一部,隆德、平凉不明,但似无多敌。
10月5日十九时三十分,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林彪、聂荣臻:
甲、敌毛炳文电令陶峙岳、卢&&两师,努力跟踪穷追毛、彭两股,期在海&周&间协同友军歼灭。又电陶师长率曾(致远、第三十七军第八师第二十四旅长)旅缺一团于六日跟我进,指挥各部穷追;又电二十四师李(英)副师长,毛、彭所有匪众经我方防堵化[北]窜,刘团在静宁休息数日后,持组轻击队跟踪猛追,大队续进。功益群众说,固原有马敌两团,又毛敌两团尾我于黄昏前到功益镇(宁夏西吉公易)西端十里处向我两翼运动,有于明晨进攻模祥。敌轻视我军,如小部尾迫,应乘敌不易[意]集结支队主力于[马]连山地域打击敌。乙、二、三两纵队明六日决经常[单]家集、将台甫进至马连山。丙、第一纵队主力应在常〔单〕家集掩护二、三两纵队通过后,取平行道路进至马连山东南端之十字路附近,准备回击追敌。丁、聂、陈所率之两大队如未取得隆德,应向平凉、固原间前进,开辟道路、侦察敌情;如已夺取隆德,应于六日晚向平凉、固原之间前进。但确知平凉无敌时,即于六日晚或七日晨向平凉前进,诱敌主力追击。
10月6日十六时,毛泽东、林彪、聂荣臻联名致电彭德怀、彭雪枫、李富春:
一、一纵队全部本日十四时到达张义铺附近宿营,行程七十里。张义铺去固原、去硝何[河]城均六十里。据群众说,固原有敌三十五师两营,待证。你们现到何处,敌情如何,即告。二、据昨日在先圣庙追敌后归之一大队报,昨下午先圣庙附近到敌应是二十四师主力或一部,该敌本日有到十字路可能。三、我军以从固原、镇原之间向环县方向转进,选择适当时机、地点与追敌作战之目的,明七日一纵队以陈光率十三大队在张义铺西南十五里之黄父子湾扼阻迫敌,掩护二、三纵队通过张义铺作为后卫跟进,主力经固原城附近进至固原南端四十里之青石咀宿营(如固原敌小则袭取之)。第二、第三纵队明日应经张义铺向青石咀方向前进,里程及宿营地查明即告。四、望利用电报线与我们通话。
10月7日十九时三十分,林彪、聂荣臻致电李英华、黄苏:
一、本日青石咀附近敌骑兵两连大部被我消灭,据俘护[虏]供称:敌骑兵第七师共十八连向平凉方面开来,今晨抵瓦店、青石咀、凯城之线,在凯城的有四个连。二、尾我二纵队追击之敌今日可能到固原、连花河附近。三、我军明日拟分两路,二、三纵队经石家沟口、翁家沟向羊城,本纵队经固城、大石沟向环县与庆阳之间前进。四、明八日第二大队应提早出发,以急行军经固城、大石沟跟我们行进路前进。五、第一大队今晚在人仙河向固原警戒。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52858部队团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