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宏观经济学材料分析题分析经济增速下降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过去一年,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重要生…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任泽平:宏观经济增速换挡 新5%比旧8%好
来源:泽平宏观
作者:任泽平
第一是转型宏观,给大家描述一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如何应对。第二是给大家介绍一下产能周期和新周期,现在争论很多。第三是房地产周期,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判断房地产,什么时候买房,买哪里的房。第四是大势研判,宏观怎么落地实战的策略思维。
  本文作者为(601901,)首席&
  本文为任泽平8月下旬-9月初在北京、上海、深圳方正首席研究框架培训会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欢迎大家参加方正首席研究框架培训会。
  大家知道,我其实很少做培训,为什么呢?主要是水平比较差,研究做得也很粗糙。
  但是,大家知道我的观点一直非常鲜明,你看我所有的报告最后都有结论。我们不会像有的报告,洋洋洒洒从头读到尾竟然没有结论,或者给你10种可能让你去猜。我们的报告不管观点对错到最后都有结论,因为我是按照实战来要求团队的。我一直给团队一个要求,实战、真诚,知行合一。我本人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2014年我看好“5000点不是梦”,就辞掉处长下海了。2015年,我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就加杠杆买房了。今年我们看好新周期,就是推周期,推金融。对自己的内心,对别人,要真诚。
  今天认认真真准备了一个PPT,非常粗浅,供大家批评指正。
  跟大家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转型宏观,给大家描述一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发展的背景,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如何应对。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经济结构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第二是给大家介绍一下产能周期和新周期,现在争论很多。但我们只认认真真的做研究,对错交给市场和时间去检验。
  第三是房地产周期,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判断房地产,什么时候买房,买哪里的房。
  第四是大势研判,宏观怎么落地实战的策略思维。
  一、转型宏观:增速换挡与新5%比旧8%好
  2009年,我刚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服务,跟着刘主任参与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国有没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0年我们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增速换档”。现在大家形成了共识,但是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当时是少数派。我曾经参加过三次在业界的论战,2010年“增速换挡”、2014年“对熊市的最后一战”、2017年“新周期” 论战,在一开始都是少数派,最后才被广为接受、成为多数派,具体情况我会一个一个跟大家讲。
  2010年我们提出“增速换挡”,但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未来还可以重回高增长,未来20年还可以增长8%。在那个时候,我们是少数派。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像刘主任他们这些老一辈的学人,那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是非常让人感佩的。
  2010年我们提出增速换挡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们在向社会传递负能量,也是各种上纲上线,根本就不讲道理。然后我们的政策过去十年一轮一轮的刺激房地产,想重新回到高增长的轨道。有时候真的很无奈,作为学者在这种时候你只能依靠信仰。我们必须坚持独立客观的研究立场,坚持追求事实和真相。
  今天大家对“增速换挡”已经有所共识,我就把未来的前景,包括它的逻辑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后面讲的这些东西,是先假定大家都有一些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基础,我不培训经济指标怎么看这些浅层次的,直接讲框架性的东西。
  大家可以看,世界上有一百多个经济体,增长曲线分为四类,一类是一直在低位增长,从来没有启动过增长的动力和希望,落入低收入陷阱,比如说非洲。还有第二类是一开始通过成功的制度安排起飞了,但是后来又掉下来了,就是增速换挡失败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比如说拉美、东南亚的部分经济体。还有第三类,经过高速追赶以后,成功的增速换挡,然后收敛到中速增长,再收敛到低速增长。第四类就是高收入的经济体,比如美国,最早像英国,年均增长2%,代表了人类开拓技术前沿面的能力。大致这四类。
  重点大家看这张图,横坐标是人均GDP,纵坐标是经济增速,样本是德、日、韩、台和中国大陆,大约在11000国际元前后,这些成功追赶的经济体都出现了经济增长平台的切换。我们在2010年提出增速换挡,我在2014年提出新5%比旧8%好:未来通过改革构筑的5%左右的新增长平台,比过去靠刺激勉强维持的8%的旧增长平台要好,因为改革破旧立新了,无风险利率下来了,产能出清了,产业升级了,居民生活改善了。
  在2010年当时这场论战的背景是什么呢?主流的看法就是中国还可以高增长。我觉得现在回过头来看,非常遗憾,如果我们早一点认识到中国要增速换挡了,就不会一轮一轮的刺激房地产来稳增长。
  大家还记得十年前北京的房价吗?2007年、2008年北京的房价是多少?天通苑六七千块钱,回龙观北苑家园八千到一万,亚运村一万到一万二,实验二小、史家小学的学区房两万,这就是十年前北京的房价。而且当时实行三成首付、七折利率,部分银行是两成首付,十年前花二三十万可以在北京首付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2009年北京才开始限购,2009年以前是不限购的,你有一千万可以在北京买十套,加杠杆买三十套、五十套,这就是十年前,拿到现在,小目标都实现了。过去十年十倍的房价上涨,很多人动不动讲现金为王,他都不知道这个血泪史。10年10倍,为什么?我们一轮一轮的刺激房地产,想重新回到高增长的轨道。所以经济政策的制定前提是什么呢?前提就是对经济现实的把握。
  我们可以看到增速换挡成功的经济体,像德、日、韩和中国台湾,他们分别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虽然时代背景不一样,但是无一例外都出现了增长平台的切换。而这里要强调的是,二战以来世界上一百多个追赶经济体,增速换挡成功的只有12个,成功的概率只有10%左右。中国如果能够增速换挡成功,将创造第二个奇迹,因为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们有13.8亿人,全球有73亿人。美国是3.2亿人,德国是8000万人,整个欧盟也不过5亿多人,增速换挡成功的韩国是5000万人,中国台湾是2300万人。一个13.8亿人口的国家如果能够增速换挡成功,是非常了不起的。
  增速换挡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呢?核心是两个,房地产投资的长周期峰值和刘易斯拐点。我们可以看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德国,分别在增速换挡的时候都出现了房地产投资的长周期拐点,房地产是一个最大的内需。还有就是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红利带来的更多的是外需,出口的高增长。大家可以看左下角这张图,是中国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大约在建国以后,人口在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后来在七十年代末,因为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呈现断崖式的下降,这就是我们过去整个人口的增长轨迹。人口非常重要,它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中国人口的婴儿潮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中国主流人群出生的年份是在1962年到1976年,这一批人是中国的主流人群,他们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简单来讲,中国经济过去高增长就是这一批人年轻时候干出来的,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就是这一批人逐渐的年龄变长,中国过去房地产十多年,就是这一批人买房子。最近为什么大户型卖得好,就是这一批人换房子。
  大家看右下角这张图,蓝色的线是90年代人口年龄的分布,1962年到1976年出生的这批人在90年代是二三十岁,当打之年,帮中国经济干高速增长。到了2015年、2016年,这个人口年龄就迁移了,62年到76年出生的中国主流人群现在四五十岁,准确地说,现在中国主流人群40-55岁。再过五年,中国主流人群将逐渐开始退出劳动力市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口老龄化一定是加速到来。
  再看底下这几个年轻的柱子,除了85年到89年一个小的婴儿潮,因为是60后生了80后,70后生了90后,底下这几个柱子都比它短,所以我们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我们原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时候就经常呼吁要尽快放开,包括很多研究人口经济学很著名的学者都呼吁放开二胎,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后来久拖不决。到了2013年底,放开单独二胎看一看,结果2014年放开单独二胎以后发现,居民生育意愿大幅低于预期,所以到了2015年、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这告诉我们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哪里?
  人口的老龄化在加速地到来,我们看到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中国出口的增速换挡,房地产投资的高潮已经过去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中国GDP年均增长率9.8%,高的时候14%,低的时候一般也有8%左右。未来中国新的增长平台大致围绕5%-6%左右波动,高的时候7%-8%,低的时候4%-5%,这就是我们未来新的增长前景。
  在增速换挡的背后,经济结构发生了系统的变化,表面上是增速从高速到中速转换,背后是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转变,更深层次的是改革转型。刘易斯拐点出现,低成本削弱,出口增速换挡,以前中国的出口增长年均20%-30%,未来中国年均出口能有5%-10%的增长就很不错了。贸易盈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增速换挡都发生在住行向消费升级的阶段,化率达到峰值,的增加值占比达到峰值,业的占比未来还会再继续上升,现代服务业的占比会继续上升,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未来大的趋势。
  对照当下我们发现,中国的重化工业比重比较高,中国的服务业在全球占比偏低,所以未来要发展服务业,目前服务业发展滞后。中国制造业投资的所有制结构中,国企只占10%左右,80%-90%是民企外企,所以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强大。但是中国的服务业投资里面,60%-80%都是国有企业为主,所以改革最深层次的是产权改革。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最深层次的是产权改革,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的“抓大放小”,2000年以后加入WTO。未来中国经济需要从重化工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升级,需要大规模的减税、要素市场化、放松服务业管制、国企民企公平竞争等。
  我们来看一下在增速换挡期的表现,增速换挡也分为上下半场,跟中国现在非常像,一般是在增速换挡的初期,其他经济体也大都没有认识到经济已经告别了高增长,都有思维的惯性,这个时候干什么呢?倾向于刺激房地产、货币超发来刺激经济,试图维持相对比较高的增长平台。但是这个时候是加杠杆的,所以、也不会表现得太好,无风险利率比较高,积累了债务杠杆率。
  在下半场,通过改革、出清,你会发现会出现新一轮牛市,我这里要讲的是第二场论战。我在2014年下海的时候,当时我们提出“5000点不是梦”,“对熊市的最后一战”,在当时也引发了一场多空论战,和今天的新周期论战很像。PK的逻辑也都差不多,当时我们也是少数派,当时我们看多股票,提出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即将来临。当时有人就讲,任博士,经历了五年的熊市,哪来的牛市。我当时就讲,正是因为经过漫长五年的熊市,牛市要来了。今天还是这帮人说,任博士,中国经济已经差了六七年了,哪有新周期呀。我要说的是,正是因为经济差了六七年了,新周期要来了。经济周期和股市牛熊一样,都是人参与的活动,背后都是人性的轮回。虽然科学技术、社会组织在不断进步,但人性像山岳一样古老,亘古不变。
  我们来看韩国增速换挡期的资本市场表现。韩国是在1992年前后面临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一开始也是拒绝增速换挡,当时很多韩国的财阀找到总统讲,你给我信贷,我继续投资,我们可以继续高增长。韩国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是李承晚,比较腐败,1961年朴正熙军变上台,开始高速增长,1979年被刺杀。他的两个部将接任,全斗焕和卢泰愚。一直到了1992年末进行普选,第一个文人总统金泳三上台,韩国总统是五年任期制,到了1998年是金大中,韩国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是两任总统干出来的,一个是金泳三,另一个是金大中,金泳三完成了政治改革,金大中完成了经济改革。金泳三干了两件事情,一是让军人退出政府,二是他在92年上台的第一天发表了元旦宣言,他讲,不动产实名制和金融实名制是韩国迈向现代国家必须逾越的关口,他用了五年推不动产实名制和金融实名制。为什么呢?经常有人问我,任博士,中国会不会推房地产税?我跟大家讲,我在2012年就参与财税改革研究,可以明确地说,短期不会,推不出来,如果要推出来,一定是中国改革转型的重大利好。为什么呢?因为房产税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税基,第二个问题是税源,税基是评估这个房子多少钱,税源要弄明白谁名下有房子。过去十多年我们不断喊要推房产税,要不动产实名制,要房地产联网,但房产税一直推不出来,房地产也连不上网。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全国房地产联网这件事情不难,但是为什么连不上网?大家想一想就明白阻力在哪了。
  金泳三用了五年做这个事情,推不动产实名制和金融实名制,代价是什么呢?韩国当时约4500万人,把超过2000名公务员送进了监狱、两任前总统送上了审判席,最后动用了总统特赦。所以你就知道不动产实名制和金融实名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它的深层次不是什么房产税,而是一个政治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治透明化的基石。金泳三的政绩主要是政治改革,但是他的经济改革是迟缓的,当时很多财阀是靠高负债,政府试图通过货币刺激维持经济高增长。
  到了1996年的时候,韩国前三十大财阀的负债率高达80%,是什么概念?一个企业如果负债率高达80%的话,一般意味着他离破产可能就不远了,因为它要重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并在当年四季度冲击韩国,1998年初金大中主政,金大中也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我当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增速换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当时分到的研究课题就是研究韩国和日本。我为了研究韩国,翻阅了当时近百份文献,拜访了当时韩国改革的一些操盘手,包括他的财政部次长、IMF谈判的首席代表、当时的贸易部部长,跟他们聊这个事情,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新闻。不同的当事人,在不同的地方,我都请教他们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韩国走到了危机倒逼式的改革?很多人告诉我,是因为不相信高增长结束了,拒绝减速和改革转型。
  金大中主政以后,发了一篇文章,代表他的执政纲领,叫“与国民同启未来”。韩国这个国家还是挺牛的,因为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后来转型最成功的就是韩国。当时金大中就讲,今天国家面临破产的边缘,外汇即将告罄,最大的国有银行卖给外资了,韩国走到今天,我们不要抱怨任何人,就是我们改革迟缓所导致的,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推动改革!金大中在1980年代民运的时候多次坐牢,后来流亡美国,70多岁竞选总统,还瘸了一条腿,就是当时民运的时候残的,非常有感召力的一个人,韩国的民众很支持金大中,支持率很高。19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的民众排着队,把自己家里压箱底的金融交给政府,兑换外汇,拯救这个国家,后来金大中确实不负重望。1997年金融危机,一个是朱F基总理搞改革,一个是金大中在韩国搞的改革。当时金大中的改革做了什么呢?一个是搞大交易,什么概念呢?韩国财阀当时是章鱼式的扩张,这些财阀都搞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谁也不愿意退出,负债维持,怎么办呢?搞大交易,所有的财阀把你们的钢铁事业部给浦项,由浦项来决定边际淘汰哪些产能,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清理过剩产能,也是行政主导的。我们1998年纺织压锭也是行政主导的。我们很多人被西方经济学洗脑,动不动批评政策,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这些批评完全不了解国情,你去实际调研就会明白,地方保护导致环保执行不力,国企为主的产能过剩行业依靠财政补贴,不动用行政手段,根本不行。后来浦项把很多落后产能淘汰掉,2000年以后,韩国的现代汽车、LNG造船都起来了,后来浦项就发展高端板材,也不搞靠污染环境、低端的这些东西。2000年以后,浦项成为一支大牛股,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当然韩国还放开了很多服务业,比如说他当时跟朱熔基总理谈通讯、文化、传媒娱乐业对韩国的放开。韩国推动了这一系列的改革,所以韩国就走出来了,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韩国是少数几个成功经济转型的,韩国股市2000年以后走出了一个大牛市。
1998年当时还有一个国家,马来西亚,他的总理是马哈蒂尔,当时他讲了一句话,代表了他的执政思路,他说我们爆发了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我们被资本大鳄给骗了,怎么办呢?我们要把国门关一关。90年代韩国和马来西亚的人均GDP差不多,产业结构也差不多。2000年以后,韩国现在的人均GDP是2.8万。马来西亚呢?从此停滞了。
  日本大约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刘易斯拐点出现,房地产投资的长周期拐点出现,也面临增速换挡的压力。但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家记得当时日本搞什么呢?列岛改造,搞了一波货币放水的刺激,当时70年代初,日本有过一次房地产大的泡沫。日本有两次房地产泡沫,大家都记得1991年那次,其实1974年前后也有一次,也是货币刺激造成的。后来70年代以后,日本就不再刺激了,当时日本搞产业合理化,进行产业转型。后来日本的精密仪器、家电、电子、节能汽车就行销全世界,到了80年代初,跟美国有巨额的贸易顺差,签订了广场协议,后来日本为了对冲升值,在国内大幅放松货币,导致1991年日本房地产大泡沫,以及随后失去的二十年。
  这是给大家介绍的转型宏观情况。
  任泽平,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601211,)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首都金融智库专家,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
  曾参与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量化绩效考核常年名列前茅。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百篇,专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入选“当代经济学文库”,出版译著《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艾肯格林、铂金斯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中信出版社),《房地产周期》(人民出版社)。先后提出“新5%比旧8%好”、“5000点不是梦”、 “改革牛”、“一线房价翻一倍”、“经济L型”、“新周期”等重要判断,2015年大满贯冠军分析师,获得新财富四项大奖。
  本文依据如下方正证券研究所:
  任泽平,《产能周期的基础理论和规律特征――正解新周期之一》,。
  任泽平、卢亮亮,《中国产能周期的规律特征与未来展望――正解新周期之二》,。
  任泽平、卢亮亮,《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来自产能周期的多维证据》,。
  任泽平等,《新周期――2017年春季宏观展望》,。
  任泽平、甘源,《房地产调控二十年:回顾、反思与抉择――房地产周期研究之二十》,。
  任泽平、熊柴,《人地分离,供需错配:一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的根源――房地产周期研究之十九》,。
  任泽平,《软着陆 业绩牛――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任泽平、熊柴,《控不住的人口:从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 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
  (本文转载自“泽平宏观”。作者授权金融界网站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财经评论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站,邮箱地址:,咨询电话:010-7。期待您的加入!)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何佳佳&14726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临近2016考研,报考经济学的考生估计最头疼的莫过于如何准备论述题:论述题难以把握准、作答难度大,而且分数非常高。接下来,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名师郑炳老师就2016经济学考研论述题押题,准不准,考后见分晓。
经济学考研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考政治经济学的高校少,但考人大、央财的人多,且政经背诵内容太多),因此,接下来,按照考试内容予以分类解答。
不少高校,论述题就一道,为宏观经济学论述题,无疑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论述题的重要性。而且,宏观经济学论述题与经济学热点问题关联度非常大。所以,各位考生复习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多准备经济学热点问题。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出路
各位学员,学习宏观经济学,一定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最好顺带掌握一些关键的宏观经济数据,如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2015年,宏观经济关键数据如下:
GDP:2015年GDP目标为7%,前两个季度增长速度都为7%,但第三季度增长速度为6.9%,相对于之前年份高增长,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通货膨胀率:2015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3%;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
失业率:就业指标总体不错,但是随着下半年部分企业倒闭、搬迁等,失业问题值得关注。
从三个主要指标(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进行判断,得出经济下行压力大,进入新常态(想当年那种高增长速度不可行了,习大大告诉我们经济进入新常态了,从经济增长数据,你懂的什么叫新常态:过去的那种高增长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要认清形势,做中国梦吧)。
怎么破:2015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但是,问题是,政策组合不好使,于是乎提出供给侧改革,因为凯恩斯政策无法解决长周期的系统性结构问题。
想必大家已经从上述文字上看出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了,那问题出来了,考什么内容,赶快给我记住:
第一,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实现长达三十多年的高增长?这个问题,可以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进行分析。经济增长靠四个因素: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学员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这四个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第二,为什么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支出法来进行分析,传统的三驾马车出问题了,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减少、净出口萎缩(产品竞争力下降是关键) 、消费增长缓慢。
第三,怎么办?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一个经济周期原因,不能简单靠凯恩斯政策予以解决,所以2015年下半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什么叫供给侧改革,自己搜集资料吧,实在不会可以听听个人讲述的热点问题直播课程。
二、GDP统计方法及改进
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即:一是不能唯GDP论,不能搞GDP崇拜;二是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代表性考题及解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GDP为决策者判断经济冷热、决定政策取向以及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质疑和争论也始终伴随着这一统计指标。
(1)GDP核算是整个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石,请对GDP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
(2)GDP受到广泛质疑与现有GDP指标核算的局限性有关,请指出GDP指标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了使GDP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请你提出改善GDP指标的建议。
答:(1)GDP的核算方法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支出法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家庭的消费支出、企业与家庭的投资支出、政府对商品与服务的购买以及净出口需求构成。
(2)GDP指标的局限性
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于GDP是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和劳务,所以它几乎未包括所有在市场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
②未包括环境质量。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如雾霾)。
③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④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⑤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3)改善GDP指标的建议
①提出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世界银行专家于1995年公布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新标准。新标准将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减去机器折旧和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消耗,计算出一个国家的财产净值。新标准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性、能比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状况的总量指标。
②构建福利型GDP。一些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等新概念或指标。&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内容是GDP统计还应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或劳务类别和内容。
③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指标。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等。正因为GDP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的争论中,引入绿色GDP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
三、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永恒的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问题,此考点不搞定,估计玩玩了。很多自学的学员会发现这块学得很不好,比如到底菲利普斯曲线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还是垂直的,怎么不同的学派给出不同的观点。这是问题,得治!
根据个人多年对考题的研究,菲利普斯曲线这块会出如下考题,赶快给我记住,厚道的我还会给出简单的作答。如果真考了,一定要记得感谢我,感谢我,感谢我,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第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和政策含义。菲利普斯曲线形状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需求管理政策有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因为长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第二,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相互推导。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利用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利用总供给曲线推导菲利普斯曲线;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利用原始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至于各位,你需要掌握哪一种推导,看你参考书是哪一本。既然可以相互推导,自然就需要明白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但是还是有点区别。
第三,用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滞胀。滞胀就是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原因在于高通胀预期,为什么高通胀预期,因为当时物价水平高。记住要会画图哦。
[代表性考题及解答]请论述长期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以及其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不同,对应的政策含义也不相同。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现在研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意指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即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
图1-1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西方学者认为,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图1-2中,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四、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永恒的重点。宏观经济学就研究两个事情: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增长,如果不考经济增长,说明要逆天了。
既然如此重要,那问题出来了,考什么内容呢,快记下来:
第一,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为五中全会特别提出放开二胎生育政策。考生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下为什么要放开二胎生育哦,个人认为考这个知识点的概率很大。
第二,经济增长趋同问题,也就是我们能不能有一种可能性和美国人民一样幸福,记住,只能想想(做中国梦),现实中很有难度哦,因为经济趋同是有条件的,如相同的储蓄率、相同的生产状况等,问题是这要求太高了。所以,结论是,趋同是有条件的,各国有各自的稳态。
相对来说,微观经济学论述题出题相对来说较为固定,出题集中在市场结构比较、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调节)以及市场失灵这三大块内容上。
一、市场结构比较
简单划分,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具体可分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各高校特别喜欢在这个知识点上出考题。
在出题套路和作答上,大家留意下,把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参照物,得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低效率的,具体体现为价格高、产量低。判断市场是否有效率,关键看两点:
第一,长期均衡时,价格是否等于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市场满足这个条件,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第二,长期均衡时,价格是否为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完全竞争市场满足这个条件,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为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左边的点,即价格大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
[代表性考题及解答]结合图形讨论并比较一下完全竞争市场、古诺双寡头市场、独家垄断市场各自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答:(1)完全竞争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在长期中,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在长期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利润为0。长期均衡使得价格等于最低长期平均成本。如图1-1(a)所示。
可以看出,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该厂商不仅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而且在短期也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这说明,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生产规模和产量都是适度的,短期平均成本也是最小的。厂商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生产活动,垄断利润为零,因而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佳配置和获得最充分的利用。另外,由于完全竞争的作用,可以使均衡价格降低到最低点,从而消费者也可以从中获得福利,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型。
(2)古诺双寡头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不太确定,没有统一的寡头厂商均衡模型。一般认为,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似的市场组织。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低。
(3)独家垄断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的原则。如图1-1(b)所示,MR与MC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即为均衡条件下的产量。在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下,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竞争性市场情况下的产量,因此是帕累托低效率的。
二、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调节)
整个微观经济学就是在论证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机制,只是经济学教材用严谨的分析方法(而不是大白话)来解读,具体体现为论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各方当事人按照价格机制来安排生产和消费,此时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世界是如此完美,大家可脑补和谐社会的美好时代。
就考试来说,这一块特别容易考论述题。考试容易一点,出题为论证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考试难一点,出题为案例分析题,给出一段材料,论述下价格机制如何调节资源配置。万变不离其宗,考生重点是搞定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如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代表性考题及解答]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③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2)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①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既然各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消费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
②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③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3)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三、市场失灵
本部分内容是微观经济学论述题重灾区,此处不出题,个人怀疑出题老师出的考题技术含量不高。
对于这块内容,考生核心搞定:哪四个因素导致市场失灵?这四个因素如何导致市场失灵?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市场失灵?搞定这三个大问题,恭喜你,说明你学得还不错;如果搞不定,说不定考2017研究生更合适你,原谅我的坦白。
另外,这部分考题出论述题还有一个套路就是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情况,如雾霾(今年如果有学校不出题,个人裸奔,立帖为证)、医患问题等,不过听过我课的学员应该特别希望能考这方面的考题,因为个人全部都讲过,学员称我为&牛叉叉&,不是浪得虚名。
[代表性考题及解答]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像温室效应这样的问题往往需要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请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温室效应是一个什么问题?按照科斯的理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
答:(1)温室效应属于生产的负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负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个人活动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2)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极小的情况下,只要初始的产权是明确而有效的,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科斯定理说明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根据科斯定理来解决外部效应,就是要通过明晰资源的产权,为外部效应所涉及的资源建立市场,是外部效应内在化,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只需要各国规定温室气体排放的产权,例如碳排放权,将一定数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赋予各国企业,并且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各国的碳排放权可以自由交易,那么需要超额排放温室气体国家的企业就可以购买他国企业的碳排放权,支付给他国企业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配置,解决外部性产生的无效率问题。
(3)科斯定理规定碳排放权为解决温室效应的负外部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但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理论上来说,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而且产权的内涵本身就非常大,难以界定清晰,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科斯定理要求资产的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每个生产性企业的共同权利,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碳排放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②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使得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的转让。如各国谈判人数太多、交易成本过高、谈判双方都是用策略性行为等,则碳排放权可能很难实现转让。
③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并不一定为最优配置。
④分配财产权可能造成不公平,引起各方拒不履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协议。规定各国碳排放权,必定涉及到各国碳排放量的多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国家要求分配更多的碳排放权,而排放量小的国家则觉得不公平,可能要求平均分配碳排放权。或者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该获得较少的碳排放权,因为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工业革命,温室效应的结果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而发达国家则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应该分配较少的碳排放权以限制其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各国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碳排放权分配存在巨大的分歧,最终导致各国都不限制本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导致温室效应更加恶化。
由于用科斯定理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的过程中以上难点的存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因而科斯定理解决温室效应问题效果十分有限。
400-883-22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