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2哪个难度等级反映二战集中营的电影真实二战

分享一战690二战760的经验教训以及给出国朋友的一些参
谢谢CD, 经过08年9,10两个月的闭门练功从690提到760,将自己得经验教训写出来希望为CD尽一份心力。
经过半年的不断更新回复帖子长且乱,现将其整理出如下几个板块:
-背景介绍
-备考过程
*个人备考时间分配
*解读GMAT
*OG,GWD,GMATprep,大全,白勇,鸡精
-经验教训
-出国感闻
-问题回答
希望大家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启发,祝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背景介绍:
我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莱(U.C. Berkeley)工程系(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Operations Research),进入旧金山德勤咨询事物所工作(Deloitte Consulting,San
Office),后回国创业决定就读MBA。去年我用了两个月备考却对GMAT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试结束后我对GMAT的热忱未减,甚至特地又去考了一次GMAT只为了验证自己对出题思路的推想。以下是我三次GMAT的成绩。
Math& Verbal
&&&&&36&&&&&&&
5.0&&&&&&&
4.5&&&&&&&
5.5&&&&&&&
最後,我不是什么達人了,真的,最多算個比較糾結沒事以鑽牛角尖為樂的過來人吧 =)
-备考过程:
*个人备考时间分配(全職)
一個星期扯大綱:OG10~1遍,OG11~1遍,扯完大綱就摹考GMATPrep一次(真實考試時間摹考),分析,順便休息一下,為後面的硬仗做準備:
一個月摹考~分科突擊(如此循環)
一个星期调整消化
備考最忌諱講“遍數”,不是你所有的題都做了5遍就一定能上個甚麼分的,比如OG有人2遍有人5遍,看到甚麼程度真的是因人而異,世界上沒有一桿子打到底的硬道理,一定要接合自身情況來判斷。一定要打針對仗!
生物鐘的調整非常重要,摹考一定要訂在真實考試的時間段,一定要保證考試那個點是你一天中頭腦是最清醒精神頭也是最足的時間,做到這一點就成功一半了。
具體時間分配:
摹考就輿正式考試完全相同的時間,即使不是摹考(我訂的是下午1點半那一場考試)下午
1:30-5:00打死我也是按摹考的时间段做题,即1:30-2:00 復習作文,同理數學,語文。
如果數學,作文不需要那麼多時間,我就從數學和作文中均出一些給語文,但是這個摹考時段我一定是在做題。
然後早上的時間就是用來突擊新內容,突擊內容要根據之前的摹考來訂
比如从GMATPrep和OG我判斷自己主打弱項是语法,每天訂出1~2小時固定突擊主打弱項语法,(早上8-9點我一定是在看語法),然後根據GWD不斷摹考結果再分配剩下时间的突擊内容。比如前天发现逻辑弱了,今天9-11点我就看逻辑,11-12阅读。
突擊內容:語法大全,Prep,邏輯大全,閱讀大全,CD裡面都有下的。
消化与做题同样重要:
每天晚上我用來分析總結一天內做過的題
每個週末也分出時間來消化一週做過的題
最後一個星期整理所有的筆記
一定要從做過的題目中消化出規律來
心态很重要:
有张有驰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备考是一个很疲劳甚至痛苦的过程。有时努力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要有信心,量的积累总有一天会成为质的突变。
疲劳或是丧失信心的时候,就不要耗在那里了,即使你用念力把银幕看穿了也看不进书的,只会更加心烦意乱。不如出去走走和朋友吃顿饭,看看原来除了GMAT外还这么大个世界啊。心态摆正了复习也就有效率了。
最后一个星期,应该好好休息,总结消化做过的题,如果還有摹考剩下的GWD,就用來做做保持感覺。復習到那個時候人應該都麻木了,摹考是不應該再緊張的。如果那時摹考還緊張,我覺得問題就不是做題能解決的了的了,應該找人談談理清一下思緒,不要把GMAT看的太重了,GMAT只是我們邁向理想的一步路,絕對不是理想本身。而且要知道考完GMAT後面的事情還多着呢。
最后的摹考:
在基本上天天摹考的基础上,我觉得考前的最后摹考没必要,万一没摹考好反而有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一定要摹考就用GMATprep,即使有做過的題,我個人覺得分數還是蠻準的,因為你考試也是會碰到基金的。
最后的摹考不要用GWD,1:没分瞎猜,心更乱。 2:关键的难题答案不准
*备考之解读GMAT考试
通过三次实战以及不断揣摩各各版本
OG,GMATPREP解密版,还有造福考生无数的GWD31,我觉得在具备一定逻辑思考能力和英语功底的情况下,要考出GMAT高分不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明白GMAC在考什么。我发现GMAC的出题思路于ETS已经有了较大出入,06年以前的资料若掌握不好反而误导,尤其表现在阅读和改错上。比如,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提倡GMAT略读,但是改革后的GMAT阅读短而精内容环环相扣,不光要每句读懂还要不断思考那些没有写出来的隐含语义,因为高分的考点就在这些需要我们运用到推理能力的地方。OG11里不乏这样的例子,但是GMAC非常狡猾,它把正确选项设置的非常简单,把难点放在非选项并且解释一笔带过让人不得其理。改错也是,我们的改错重点在语法,但是运用到语法知识的题目基本属于700以下难度,GMAC改错的难题都是在逻辑上,考的是需要清晰逻辑的那种语感。用中文打比方,“起床后的我感到不适”和“我起床后感到不适”在侧重点上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前后文来判断两者在逻辑连续性上的优劣。通过对真题横向纵向的归纳类比,我渐渐看到GMAC是如何将那条贯穿始终的逻辑宗旨在不同的题型中体现,也看到GMAC如何将同一道题稍做变换就把难度档次提高数级。
而且我還要收回我說的關於“我語文46。。。再也難不過這個程度了”的話,難得過的,而且還是那種“錯翻了還不知道自己錯了”的難!我第三次考數學滿分語文只有38(二战46提前半小时完成),但是我的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可以說比第二次更好,直到看到分數才嚇了一跳。回家後反思了一下,的確,如果數學考的好,語文的難度就會上去,也許是評分標準也許是陷阱挖的更好,反正從外表上是感覺不到難度的增加的。這才是出題水平啊!但是我覺得通過對真題的歸納對比,是可以找出出題規律的。我若有幸總結出來就放到CD來跟大家分享。
对待GMAT的态度真的需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GMAC的题目出的非常巧妙,我复习的过程中对GMAT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人形容糾結一點也不為過。我就是迷進去了,覺得這東西真有意思,越研究越覺得GMAT的題博大精深,的就像打游擊攻關一樣。
*备考之解读OG,GWD,GMATprep,大全,白勇,鸡精
重申一下OG的重要性,尤其是OG11,OG11千萬要買來看,雖然裡面的題目看起來很簡單,解釋跟白癡似的,不要被騙了,GMAC狡猾狡猾的。OG11要买来看,题目跟OG10已经变了很多,新题明显体现ETS改革后的出题路线-尤其体现在阅读和语法,甚至有些相同题答案改了(比如OG11中
in that 已经是错误的了-新东方还说in that是正确答案的标志)
但是OG11實在是將考點隱藏的太深了,我的博客裡面有我万分感慨写的一封給朋友的郵件,分析了OG11里的一篇阅读以展示GMAC是如何将考点深埋,答案在留言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http://pinktomatorocks./blog/cns!51F3D331F3C.entry
重点放在GMATPrep和GWD上,OG如果不是深钻,是绝对看不出700的。你想你会去看OG的数学解释吗?OG语文的解释对老美也就是那个程度,如果你做完OG觉得还好,别纠结了看完解释走人,难题可以多看几遍,但是CD很多前辈说要每天抱着OG,在他们那时侯也许的确有用,但是我觉得ETS的题风已经变了,OG研究的再透也没用(血的教训)。OG里面是包括了各各程度的题目高分题只有几个(还把考点埋的忒深),而GWD基本上是高分题并可以看到出题顺序,而且GMATPrep和GWD至今还能碰上原题出现,其高下自见。
我覺得做GWD31比那些無重複版更好,因為GWD31是原出題順序,做GWD31過程中可以感覺到GMAC是如何增加難度如何一題多考。不要怕做重複的題,絕對不會浪費時間,因為只有在摹考時做題人才能真正動腦筋,也只有真正動了腦筋才能體會題目的奧妙,而且我自己的感覺,即使做之前做過的題我該錯還是會錯,因為我的思路就是這樣的。還有就是1)不要背答案
2)不要迷信所謂的標答,有些被眾人肯定的標答是錯的,而且就是這些題是拉分的題。
关于GWD的“标准答案”甚至几道非争议题的答案也错的,推荐 /
里面有是外国人讨论GWD和prep上的题,不需要注册,有很好的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即可,是时候向偷咱们题的鬼子们收点报酬了)。Testmagic
的语法讨论更接近ETS的思路。还有就是里面有个叫Bob800的牛人,研究GMAT数十年,他对一些争议题的解释常常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后将慢慢整理一些改错题的解释,我美国学语言学的朋友给我的一些解答让我对GMAC的考点茅塞顿开。
GMATprep非常好,1,其答案的准确性。2,很多一题多考的例子
GMATPrep和
GWD有些题是一样的,而且证实了GMATPrep的答案比较权威。我们是在用不完全归纳法对付ETS,答案的正确性非常重要。
有人说大全白勇跟GWD和Prep不是一回事,我個人覺得大全(所謂大全就是所有題幫你匯總了),白勇,
GWD,Prep,還有OG風格蠻像的。白勇的語法很好的,裡面很系統的幫我們把語法點理順了,可以在第一步看OG扯大纲的时候把白勇也看了。但是光看不練假把勢,規律是自己做題才能體會出來的。
还有想强调一下基金
基金用的好很重要,用不好害人害己害国家。
提醒看鸡精的战友们,千万不要看到鸡精上的题就直接点答案。如果你是ETS,你肯定有耳闻有人会写鸡精,只要写一个程序计算每道题的耗时就可以看出来了,如果有太多道题耗时太少正确率又太高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这些人都集中在某些考点就更能说明问题。前段时间有个别战友抱怨说ETS判分不公,说碰到了很多鸡精的题,绝对保证了正确率,结果分却很低,所以我觉得还是保险为好。
关于基金背不背答案的问题。
GMAT的题库不大,多考生的季节一星期的语文基金就够了,但是ETS题库显然是分档次的,基金写的好的大多分也很高,所以基金的题很多是高分的题。二战时我数学基本没看到基金,语文阅读很多基金。
基金数学一定要自己做,会做了就背条件背答案(省时),ETS好像最多就是同一道题两套数字换着出。
阅读基金看逻辑简图和出题点,题目很少有人说的清的,说清了的也不要全信,考场一定要自己读自己判断。但是逻辑简图的力量是无穷的!阅读难就难在扒开重重细节建立框架,框架一旦人家帮你建立好了,难度就不止打对折了。单词很关键,动词形容词更关键。你想,名词不懂,重要的后面都有解释,不重要的就字母大写替代了。但是如果是动词形容词不懂,你文章就很难看懂了,而且看不懂的词一半还都是关键词。用
/ 阅读作文一起练,还一点也不无聊。
逻辑基金不光数量少质量还差,弊大于利。因为判断逻辑很多时候关键在于细节,写基金的人不可能完整展现细节,而且会用他的思路来影响你。逻辑看GMATPrep和GWD绝对够了。改错好像基金就更少了更差了。
最后谈一下GMAT的复习的几个境界
1-OG达到基本不错,考点考什么能一眼明了。
2-练剑不光要勤学苦练,还要巧思活练。千万不要一个死胡同钻进去了,时刻提醒自己,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有得必有失!最主要的按照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不断总结调整,一碗水端平,不要纠结于某一点上。重点GWD和GMATPrep
我就是栽在这里了。我的语法其是早就过关了,但是一战的阴影让我无法下决心喊停。舍得舍得,舍就是得。
-经验教训:
教训1-新东方算是中国特色可以听听千万不要当真
新东方的教材不是一般的老,老师不是一般的扯而且很多老师明显还是学生没工作过甚至没有考过GMAT的样子。不学东西也就算了,他们的很多大方向是错的,非常误导,特别是语法和逻辑。GMAT的难题都是对大局把握的能力测试,很多语法的正确项都是用蹩脚的语法加正确的逻辑,如果看到
both...and...
either...or...not...but...就开始看平行选对称,您就上当了。(GMATPrep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我考试也连碰几个)
新东方让我最唾弃的一点就是贬低ETS提高自己,说的好像他们数学闭着眼睛就能拿满分语文还一定要在考场上睡个觉。他们这么做无非是想让我们自己做题目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容易啊就想那xxx真牛,但是他们这样不负责任大放厥词受害的是听课的人。真正考过700的人都知道700有那么容易吗?GMAT不是知识型考试,新东方应试的那一套只能适得其反。新东方贬低GWD,GMATPrep,和JJ的价值,我一战的时候狂妄自大觉得OG和新东方的资料也不过如此,没上CD就去考了,考不上700我活该。
我想在这里为战友们戳破一些GMAT假像:
1,中国GMAT上700的不到15%,估计已经是全球最高了
2,如果你是在职复习学校会考虑情况的,而且放心吧,你在全球的竞争对手大部分都没你考的高。我所有认识的考GMAT的人(还都是UC
Berkele同学或Deloitte
Consulting同事)中只有一个720,而且那老兄放话说Harvard不要他是Harvard不张眼睛。。。中国现在是热点,你的背景比我的那些同事同学可能更占优势。
3,美国学校是赞赏GMAT至少考两次的,他们看的是一个决心。GMAT能体现的能力在你的简历上都有。第一次没上700真的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千万不要为了一次考试和某些人的那些屁话而否定自己的价值。但是你如果能多考两次反而能证明你的决心和毅力,学校不是在选考试能手而是看我们又没有what
it takes to 真正出来能为社会为别人做点什么的人。
分数真的不是决定因素,重要的是你的材料是否能体现你生活的热情和目标,而且不要作假!!!人家不傻,每年读个一两万份申请,不管你编的是简历还是statement,真的看的出来的。学校在他们的接待会上一再强调“authenticity”和“Originality”,这不是说着好听的,是真的。在美国不管你是找工作审学校找朋友,honesty是衡量一个人的最基本原则,一旦被抓斩利决!学校里如果作弊会被开除工作作假立马走人,没什么商量余地,大家都自觉遵守并会觉得撒谎是不可接受的行为。招生人员的原话“我们不希望你们各个都是CXO或自己开公司,我们看的是潜力和热情。”要相信自己的价值,你觉得没什么的经历别人可能拿来当宝。坦坦荡荡才能得到人的尊敬,装来装去只能骗骗自己还丢中国人的脸。
有人问如果分数不重要为什么我还要考两次:
1,之前我看到很多战友说自己不牛很菜。。。因为自己不是一战成功,我想说的就是学校不在乎你是不是一战成功。多考几次是好事。就算我一战上勉强了700,我还是会再考一次的,因为我觉得学校看的很多是一个决心。
2,我没说分说不重要,我的意思是分数不是决定因素。
我也可以理解一些朋友只是想出国看看。如果只是想找个学校出去读书,净量考高分吧!你的分数高可以帮你很大的忙。我二战以后陆续收到学校发的邀请。学校中不乏10名以内的牛校,有的学校不光给奖学金连申请费都免了,邀请中都说的很明白它们找到我是因为GMAT的分数。
教训2-一定要适应在电脑上做题读文章。但是电脑上看东西真的耗神费眼,可以适当用纸张的复习资料调节一下。
教训3-因为摹考而不敢做GWD和GMATPrep
首先,摹考两三次就够了,知道会很累就行了。成绩不是摹考能提高的。而且不一定要把摹考放在最后一个星期(新东方。。。)。你想,最后一星期,你摹考两天后发现SC要补,你剩下的时间是看SC还是继续摹考?(估计大家还都把最好的GWD留在后面,你舍得不做吗?!)不如把摹考分开来,摹考一次,根据结果突击一阵,再摹考,再突击。。。循环进行。
教训4-考试不要喝红牛或咖啡
摹考时候人可能会困,但你放心,真正考试时你的肾上腺不要分泌太多害你连着几天失眠。喝这些刺激性饮料的副作用在于心脏加速会影响思考,我一战的时候就是随了大流考Verbal之前喝了咖啡,考到一半耳朵里只听到心脏的声音,本来一点都不紧张的,最后完全没法集中精神看阅读越来越紧张,之前的好状态一泻千里。而且考GMAT最怕就是思路不情,它虽然分几个部分,但是从头到尾的主线就是需要你思路清晰的跟它找茬。睡眠睡眠睡眠!!!
还有就是不一定要休息2次,也不过就是4小时,如果你的状态很好休息反而会破坏状态。
教训5-考试及复习的时间分配
GMAT是考验逻辑以及对整体的把握,所以时间的分配非常重要。我二战复习由于被一战的语法打击的没了信心,花了99%的时间在语文上。数学只是做了难题觉得还好就更忽视了。准备不一定是看做了多少题,而是心理上的准备。我二战数学节奏没有调整好,完全是平时做题的速度,能心算就不打草稿,省时间。结果发现做到只剩5道题还有3-40多分钟,真是傻了。。。因为做到后面明显觉得题目难度没上去,跟一战不能比。我二战数学49,88%。真希望之前能稍微多检查一下,我又不敢提前结束考试怕被无辜扣分,我坐就在那后悔的消磨时间啊~实在拖不住了提前10分钟结束考试。
然后我的语文复习过度,实在是浪费。最后做完了的感觉就是,“就这,这就玩了。。。妈的,我亏了
”。我语文到了99%,估计再难不过这了。我感觉跟GWD和GMATPrep的难题难度差不多,而且不是全篇都是难题,只是中间10道玩那么几个花样。第
3篇阅读我碰到了一篇两屏的,但是气势上没被吓倒就好办,做的很好,结果最后一篇又是一篇短的还暴简单(总计2短1暴长1短)。估计如果我暴长的那篇没做好下一篇我还会拿一个长的,因为ETS还会再给我一次冲高分的机会。语文我也是提前20分钟完成(最后4题也是慢慢的拖,现在想来其实没必要),但是这次一点也不会向考完数学那样会想从来一遍,因为准备的很充分没有不应该的失误。错了的题就算你给我一天时间盯着看我还是会选那个答案。所以心理准备很重要。
我觉得基本有三个阶段:
1,OG10和11要熟,不是说要背题,而是语法考点熟。你看og数学就知道了,og上的考点都是最基本的。og语法考点就像是og数学公式一样,会~不一定高分,不会~肯定没高分。
和GMATprep要做。不光是做题,而是要通过题看ETS是怎么出题的。语法我觉得CD上的讨论一上来就开始砸字典其实有点偏离ETS的主旨,很多需要讨论的题,语法别扭但其实是对的(就像我们说中文一样)我推荐/
上面的讨论比较契合GMAT的出题主旨。GMAT的SC需要语法知识,但那只是基本(就像是数学,光知道公式并不一定能做对题),高分在于逻辑与整体的把握。做GWD和prep的目的就是要知道GMAT的SC如何考的不是语法。
3,基本上如果各方面底子不错,你现在就无敌了。但是GMAT最高境界是对整体的把握-就是“舍”
语法是做不完的,GMAT任何一项都是做不完的。要对自己有信心,差不多了就要收手。否则会影响整体发挥(血的教训啊~)
-出国感闻
最后真的真的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如愿进入理想的学校。不是说国外就好了,一点也不是,出去是要做好万全的吃苦的准备,不光是物质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我本来是武大电信的,大一出国,放弃了武大就读一社区大学(2年制),然后考的Berkeley(本科,Engineering),虽然经历不具代表性,但人在他乡打拼的酸甜苦辣一样没少吃。我去年回国碰到一些准备出国的朋友,发现很多人都是抱着出去解决出路的想法去的。真的很担心,国外的出路更难找!!!一,语言,人家很多时候不是种族歧视我们(出去了才知道原来所谓受歧视的民族才是最歧视别人的人)而是,我要是说句话说半天没人懂也的确很难让人家主动和我沟通呀,就不谈公司招聘了普通朋友都很难找到。所以在国外看到很多中国的留学生都是扎堆的也很少和外人接触,不跟外人接触语言怎么能学好。包括很多国内很优秀的人到了国外在学业就业的双从压力下真的。。。让人看了不忍。二,就算你语言关过了(我不是说普通的交流)作为留学生公司顾你是要给政府钱的。所以很多公司明文规定不收留学生,收的那些都是实力雄厚的500强,你要带着劣势去跟他们国家的精英争那聊聊的几个位置,其几率之小。况且中国留学生强项在考试,弱项在工作经验(不光是拿工资的那种,包括社区,学校团队。。。)但是就业时,你的成绩好但如果没有过硬的工作经验和过人的交际能力,成绩反而会被用来
against you。真的,我在Deloitte做过college
recruiting,我的一个学弟(美国人)很优秀的,一审都没过因为成绩太好又没有outstanding working
background。在国内,我们打小就是为了考分而生的,很容易觉得分数就是公理。不是的。。。分数只是衡量标准之一,还是最不重要的那个。因为高分一般都会低能,很多人宁愿找底分高能的,高分一定要配以其他优势否则就是劣势。3,就算你进了一家不错得公司,还要面临着转签证得问题。公司要出一大笔钱给你转工作签证,转不转得了就是天命了。美国一年只有那么几个名额,还要抽签。。。还有很多很多
中国人又要面子,怕被人说。对外都是好的不得了,里面得苦只有自己知道。你想,出国一躺,家里小则伤筋动骨大则倾家荡产,自己肯定不能半途而废,父母付出了那么多怎么忍心跟他们说自己在外面得压力,就算说了他们除了伤心担忧什么忙也帮不上。我在Berkeley得时候遇到过很多中国去读研的学生,适应得很辛苦。我的第一年也很辛苦,但是我那时在社区大学相对轻松,那些一来就读研的同学真的很惨,哭都没时间。这里的学习非常紧导师要求非常高。
最大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后再出来读博。大家都说美国人笨,美国人一点都不笨!他们只是觉得没必要每个人都要学一样的东西来比较高低,而且3位数的算数就不需要去心算了。但是他们很早就尝试过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到了大学他们一般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些决定上graduate
school的人,完全就是那种睁眼闭眼上厕所都是在思考他那一行的事情。在那样的氛围中,那些仅仅是靠着考分和小聪明一路走过来人会很痛苦。
Graduate school基本上没有考试让你去feel good about yourself,大部分都是research and
还是那种没日没夜的。Berkeley学风很严我本科的时候就是每天3-4睡眠,凌晨3点的教学楼跟下午3点一样热闹,大家都在拿杯咖啡聊project
或者home work. 想要轻轻松松过日子是没可能的。
再就是生活。我这次回国听见朋友一边住着窗几明亮独立卫生间宿舍(学校还发补助。。。)一边抱怨说中国宿舍太烂奖学金通知不到为这那这那。。。天啊~国外大学除了包考试什么都不包,学校的宿舍奇贵即使一般美国人也很难住的起,大家都是自己在外面找房子。奖学金什么的全是自己申请自己联系,没人管的。说不好听的,就算你死在外面了也没人管。说别的之前先要学会对自己负责(饮食起居,理财理物-不要丢三落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在我想谈谈这么苦为什么还要出去。当我们生活再一个圈子里面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被圈子所禁锢的。我在国内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生存”,大家都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还有比这能可怕的吗?!活着的意义就是这吗?!而且为了“生存”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舍勒说过,就整个人类而言,将“狡诈”“机智”“工于心计”的生活方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总是那些内心最为恐惧,最为压抑的人种和民族。我这次回国在国内背包了半年,看到了很多希望,也深深的感到了那种绝望。如果我当初选择回来继续读武大,我也会是一样的。当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在由义务而不得不延续的生存中熬到有我的存在,我的朋友们小时候对生命还有同样执着和不妥协现在也都一个一个放弃了,我凭什么能说我能跟他们有不一样,我凭什么说我的生命也许能找到不同的答案。。。但是真的很多人都活的不一样。他们是希望而信心的活着的。
在国内不论我们在那里我们和生命之间都有很多保护膜,亲人,朋友,社团,单位,甚至仅仅是一种熟悉感就能帮我们过滤掉很多生命的压力。。。只有当一切以前拿来当挡箭牌的东西都被彻掉了,当在自己第一次需要去直面生命时,我们才会真正的开始生活开始思考开始问为什么。
也许是习惯了要make a point,我的表达过于激烈了,看了大家的一些反应,我觉得有必要为出国正名。
出国好不好,要不要出。这问题只有你,并且在你出去了之后,才能回答。
我的答案是决对值得!!!就算现在要我从新选,并告诉我需要经历更多的艰辛,我还是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出去。
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人有6个basic needs:
1,security(certainty)
2,varieties (uncertainties)
3,sense of significance
4,love and connections
5,ability to grow
6,give to others (which I would call as the ultimate
出国会打碎先前我们用来满足安全感(security)这一需求的所有东西,很多时候也会切断我们的love and
connection,但是出国同时满足我们人性中对于varieties的需求。看起来2比1不合算。但是只有首先打碎了禁锢我们发展的那种对于
security的盲目需要-对生存的恐惧,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才能进而去满足成长(grow)的需求和自我价值(sense
of significance)的需要,最终知道我们来这世上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our calling in life)。
也许是我太偏激,但是我在国内感到无比的对生存的恐惧。还没生就是要赢在起跑线上,要上重点小学,要上重点中学,高中要快班(我那时是一定要理科),上大学一定要电信(那时的社会标准,现在看来可笑吧)。。。包括现在社会上对相亲的热衷,说是适龄一定要结婚生子,等等等等。。。不都是害怕自己不跟这大队伍跑就会不“幸福”
吗。真的吗?这样做了你会幸福吗?学了你不喜欢的“热门专业”又怎么样呢?找个人结了婚又怎么样呢?生了小孩又怎么样?
但在这个大环境里要跳出来实在太难了,我们即使只是对大队伍的前进方向有那么一点疑惑,马上会被冠以“天真”“幼稚”“不现实”。。。三姑六婆七大妈马上会握着我们的说声泪俱下的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这样的我们也是为了你好啊~
我不是在愤青,我也不是在责怪社会,真的很能理解,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出头鸟全被打死了,凭什么你说你能不一样。
但是真的,真的,外面一世界的人都是不一样的活着的。希望大家能出去的都出去,出去看一下也是好的。欧美的小孩高中毕业一般都要出国旅行。甚至花上一年时间一边环游世界一边想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的大有人在。大学毕业后很多人也不是马上工作而是会花一段时间自我反省,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以后再继续。我们也许以前没有这个条件,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出去看看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活法。
Berkeley给我的最大的礼物其实是Berkeley的流浪者。最有名的是Telegraph大街,说是大街其实是一条正对着Berkeley绿铁门的石头小道。这里聚集着从世界各地来的流浪者,Durant
Ave街口有一个用塑料绳编帽子的dark woman, 她会拉住你跟你讲她的去过的各种各样的国家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 Dwight
Way 和Telegraph街口一家色拉店门口有一个penny artist,
他每天都用一分硬币在地上摆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至少2mx4m),并且用粉笔上色真的非常amazing。大门口有个Happy-Happy-Man,
他已经是Berkeley的象征了。Happy-Happy-Man站在白色的塑料桶上举着自治的反对Bush的口号,风雨不休的喊着“Happy
Happy”。Bush上台8年他就站了8年,我们都是在他的Happy-Happy声中冲向教学楼或是爬着晒太阳。还有很多很多。。。用勺子柄做的戒指,铁丝绕成的耳环,手染的T-shirt...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着生活的美好,这是他们选择的路,他们的幸福全闪耀在他们的眼睛里。这种由内心发出来的幸福是我在国内没有看到的,不光是大城市,村县镇,甚至西藏都没有,我近半年的背包的途中看到的眼睛都是灰的,连孩子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压抑着,说不出来是什么。
也许是需要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活法的时候了。我们有了高楼大厦有了轿车工厂,可是我们的癌症病发率全球居首,很多城市的小孩子已经看不到树林小鸟了,我们已经找不出没被污染的水了(甚至青海湖也全是垃圾,亲眼所见)我们穿着西装革履无比重要的出席各种会议,我们干了什么呢?把
PPT里黄色的小方块全改成绿色的小圆圈吗?扪心自问,我们快乐吗?
你会问那你之前说什么出国很苦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是苦,但是值得!
我之前想反驳的是一些我听到的关于出国的不真实的“好”。要是说物质的富足娱乐活动的丰富生活的安逸,国内绝对比国外强。在国外就算你有钱你也有钱没处花。国内流传的一些不真实的说法会让很多人抱着不正确的期望值出国,期望的破碎会让他们没办法看到国外生活的真正的好,那是另一种折磨。我可以跟你说很多
Berkeley或Deloitte的事,你也会很向往,但是真正生活在其中的大部分人却会忽略这些美好。你也许会说你不会。是吗?你会感激你父母帮你做晚饭吗?你会感激朋友拉着你诉苦吗?你会感激学校食堂便宜的饭菜吗?你会感激中国政府帮你挡掉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压力吗?。。。还是你只会complain
我出国学到的最大的一课就是珍惜。
永远记得,事隔多年又一次吃到父母做的晚餐,那种莫大的幸福,眼泪忍了很久才忍住。
出去了才知道自己以前忽略了的东西是那么的美好。
扯了一大通,希望能帮上一点忙,至少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上以头撞墙的摸索着前进,还有很多我们在你身后为你加油。
-问题回答
---”不同意你贬低新东方,其次,把新东方讲的东西全记住,完全可以过700
新东方讲的东西是有悖于GMAT的考试初衷,但是绝对有利于目标700的人“
屁扯!你是自己考的吗?你是最近考的吗?GMAT在美国查处漏题事件后已经改革了。我把语法笔记扔给你,你要是只看OG和新东方能考过700我叫你爷。比如,“being是错误答案标志”“in
是正确答案标志”“3个分号2个逗号,分号后接完整句子的是正确答案。。。”不要太搞笑。GWD和PP2上的反例能把说这些话的人砸死。用语法知识来判断答案在GMAT里就是700以下的水平,更不要说这些根本没有依据的“答案标志”。GMAT高分语法都是正确的逻辑加蹩脚的语法,很多题的错误答案反而是
“either or”“both
and”的完美平行,正确答案反倒是那些用语法知识一开始就被排除掉了的。逻辑!逻辑!无论是语法,阅读,还是作文都考的是逻辑。
新东方,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可以概述新东方,我们碰到的老师决定了我们对新东方的影像。但是新东方是针对托福46级GRE这种知识型考试设计的,GMAT
不适用。我问了几个新东方班上的同学,没一个考好了的。我觉得我们是被误导了,虽然里面肯定有我们自己的责任,但是我希望把不同的声音写出来让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少走弯路。
我最反感的是新东方里的有些老师为了抬高自己而说些不真实不负责任的话,比如数学有多么多么的简单不拿满分就该怎么怎么样,GMAT700如何如何容易750如何如何小菜。。。如果你一路走的很顺对自己很有自信的人,那么这些话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但是试想你是一个没有有幸进入名牌大学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而且还是很单纯的在校生,你听了这些话,然后发现GMAT没有描述中的那么容易,你是不会去质疑新东方老师说的话的真实性。你的反应是自己太笨了太没有价值了,这对你的自信心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身边真人真事让我恨不得把新东方那几个人给揪出来一人煽两巴掌。我写这些也是希望像大家能看到其实GMAT不是像那些人说的那么容易,没上700没什么了不起,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再考就可以了。
---“2,不同意你对OG的评价。个人认为看透OG不是能不能考过700的问题,而是完全可以考到接近满分的问题,你竟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考到760,足见你做了无数的无用功,GMAT考试考的是思维,要想拿高分,暴力做题是王道,OG就是对GMAT考试思维的最好诠释”
我的无用功全TNN的浪费到了OG上
所以我才说大家不要像我一样。
做事要有度,目的达到了就该撤,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并且,我说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客观的对待OG,又没说OG不重要不要看。Life is not either or.
但是你有看OG86,OG10和OG11吗?你看出里面的蹊跷了吗?OG的题目已经变了很多了,尤其是语法和阅读。OG11中的新题和现在的考试相近但是难度差太远了。并且,OG的题是肯定不会在出现在考试中了,看OG不就是看解释吗。你读过OG11的解释吗?“xxx
is akward...xxx is not
clear...”完全不说为什么。反倒是OG10的解释比较中肯,OG86的解释就更详尽了甚至告诉你这题的难度系数是什么。
也许你考的时候看OG能达到满分,现在不同了。我有资格说因为我已经把OG研究透了,而且我的verbal(99%)提前30分钟就可以做完。
但是!!!我不希望被误解,我是说光看OG已经不够用了(不是说不看)GWD和GMATPrep很重要(不是说唯一重要)
而且 every right thing there is a wrong way to do it.
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王道,这也是我们能从GMAT里带走的最重要的收获。
---“想真的融入主流社会比较困难,对一个20s的人来说,基本上不可能”
是难,但是不是不可能,我觉得的主要问题还是我们自己会自卑,尤其是在东海岸华人少的地方。再就是不了解他们的沟通方式,比如中国人讲的是“以和为贵”,西方的交流方式有点向辩论,包括我跟我朋友喝酒经常变成激烈的辩论会,我有时都觉得“靠,至于吗”,但是他们非常乐在其中,而且觉得是坦诚和友谊的象征。知道他们是对事不对人就不会那么介意他们的态度或言语了。
看看孔子和苏戈拉底的区别就能领会中西文化的区别(但是我不赞同我的一些中国朋友把中西表达方式的不同上升到了文化本质上的不同,大家都是人没什么区别)。其实后来了解才发现老美(高校和大企里的)对中国人有自卑和恐惧感,因为中国人智商高但是交流能力差-所以导致经常被误解。
举个例子帮准备出国的女同胞们打打气:印度阿三们儿是我见过的最歧视妇女的民族,几乎所有民族的妇女他们都歧视唯独不敢歧视中国妇女,结论是他们无论考试还是工作都被中国妇女压的抬不起头-Berkeley
Engineering
不是阿三就是老中,而且很多中国女生,中国女生看起来柔柔弱弱,做个项目考个试及其彪悍。无数的前辈们已经帮我们打下了天地,咱们扬眉吐气的去就好了。
---“人真的天生分很多层次”
反对! 严重反对!
这是很危险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并且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长都是不能被取代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来找到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天性,让我们本来应该是鼻子眼睛的都去跟嘴巴比。比如我们从小就是被6门课的分数衡量着,这让多少非常有天分的孩子被扼杀了一辈子生活在阴影中。我有一个朋友,不是一般的冰雪聪明简直就是天才,但是无论我怎么说她都不会觉得自己有实力。中国为什么在拿了那么多奥运金牌但时始终没有诺贝尔?原因就在这啊。。。CD的战友们,你们以后有机会回报祖国时,一定要去改善中国的教育体制。
分享一段经文: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做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
罗马书 12:4-6
---問題:GWD和真實考試得難度
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數學考的不差(~49),就會發現語文的難度跟GWD的差不多,如果數學特別好(尤其是滿分)實際語文難度會比GWD的高。還有就是難度不是感覺的出來的,最難的題不是那種長或繞口的,甚至不是找不出考點的,而是那種一陷阱挖的讓人覺查不到,錯了還不自知的題。所以一定要做題還要總結,而且不要對公佈的標答完全相信,GWD里帶的標答有很多都是錯的而且考點就在這些錯誤中,因為這些錯的答案不是筆誤而是大家經過激烈討論翻過無數字典後得出的錯誤答案,關鍵就在於沒有把握GMAC得出題思路-當然GMAC得出題思路要是那麼容易就被我們把握住了GMAC就不是GMAC了,是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没考上找工作难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