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学历和低学历在一起、低文化的人那么多?

大学毕业也算是受过高等的人,言行举止谈吐怎么可以??
文化程度高的人一般情况来说比文化程度低的人素质高些。但是,一个人的素质并不是单纯由文化程度决定的,也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社会中,看到一些高学历,低素质的人,并不奇怪,我就碰到过。相当郁闷。
其他答案(共12个回答)
来评价一个人的素质,学历高的不一定素质好,学历低的也不代表素质低.
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素质有的人也来自本身,还有生长的环境.我们不能以学历来评价一个人的素质,学历高的不一定素质好,学历低的也不代表素质低.但是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文化高的人“混”出来是必然,
没文化的人“混”出来是偶然。
这个世界有“必然”,也有“偶然”。
但“必然”比“偶然”的概率一定要高!
望楼主斟酌...
素质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自身修养
和环境有关系 但是并无很大关系
否则 素质就成了群体的指定用品了
同样 素质也和文化有关系 但是对于文化中的...
通常夫妻两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都不在同一水平的,具体每月做爱几次为宜,这因人而异,每有统一的标准,主要过完后第二天夫妻双方都很精神,就没问题,如有一方感觉乏力,那...
我一个好姐妹真可怜!十岁之前被姨夫强奸多次!家人都不知道,这么多年了他一直想将他申之已法可没有证据且又害怕被外人笑话影响了婚姻!宝妈帮忙出点招吧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文化不高的人当老板?高&学&历&者&&&当&雇&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最可怕的是,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最可怕的是,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作者:鲍鹏山
本文为作者在《解放日报》第68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说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分享文章到微信
关注新文阁公众号
知乎日报:低学历是不是比高学历的人更会赚钱?
来源:新文阁
编辑:jian
导读 : 上图: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 (BLS)图一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图二是美国社会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数据来自 SAUS 和 BLS。...
  上图:
  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
  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 (BLS)
  图一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图二是美国社会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数据来自 SAUS 和 BLS。(后面更新了国内数据)
  Basically,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igher the income. For example,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earned 6x as much as people who did not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in 2009: $128,000 vs. $20,000). 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
  答主是研究 public health 的,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
  此前三十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很多人掌握了和他们能力极不相称的财富,他们出于保护既得利益与社会认同的目的,当然也会极力贬损教育的价值。
  最为重要的是,在如今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权力和财富的大蛋糕不是通过知识能力进行分配而是更多通过血脉继承,所以他们不希望那些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没有享受到和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符合的财富和权力。
  更新:
  1. 评论里最为关心的中美差距和中国数据问题,我找到了母校的统计数据,看图:
  这是 2011 年中国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系。这里面详细统计了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从图中明显可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 2.5 倍的差距)。为什么没有把本科、研究生、专业人员和博士生单独细分?我的推测是,一是样本数量不多,统计难度较高;二是研究和揭示不同阶级收入差距不太好,研究者为了避嫌有意隐瞒;三是本科文化以上的劳动者比起未受高等教育者差距极大,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在研究中罗列出来还会牵扯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与研究目的不符,因此被研究者隐瞒。
  然而即使如此,仅看此统计数据,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不同受教育阶级之间的收入鸿沟。
  2. 有评论认为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没 30% 那么多,这是肯定的。真实的人口 - 教育程度比例如下:
  全国总人口为
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这是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 8.7% 左右。这也是读书无用论广为散布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人都没读过书,他们当然要目标一致地宣称读书无用。
  3. 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多有市场?这个问题不太好定量回答,不太可能设置一个调查去统计人们对读书价值的判断。但是定性地答一答还是挺随意的。用坊间流传甚广的两个小故事来展开:
  a.同一件事, 博士后花了 90 万, 农民工 190 块搞定。
  某著名快消公司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 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 90 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 190 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2、学历不够的人很有创造力;3、能吹是多么的重要。
  b.美国宇航员在太空很郁闷,失重条件下钢笔和圆珠笔总是写不了字。美国科学家花费了 10 年时间100 亿美元终于研制出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的钢笔。而与此同时,苏联宇航员在太空一直用铅笔。(辟谣请戳「美国花好几亿造出太空圆珠笔后,发现苏联航天员用铅笔」的故事真实吗? - 发明)
  这两故事吧,答主是听过不下三十次了,在火车上,在小学 / 初中同学聚会上,从爸妈的朋友那里,从同事那里&&不一枚举。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在跟你说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定是用一种洋洋得意且双眼斜睨着你的秘之表情,只差指着鼻子对你说:&你们读书有什么用,越读越傻,文盲才是人类精英&了。
  不用想也知道答主对这两个故事有多么的深恶痛绝。第二个故事辟谣很多,说说第一个故事,且不论某公司可不可能摆个电风扇在生产线边上吹盒子,即使它也这么做了,那么多生产线,每一条雇佣一个工人捡箱子,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不止 90 万。
  4. 论文可以不写,知乎不敢不更&&2000 多赞了,实在不忍让大家失望&&
  为什么要揭示道德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实在是因为&读书越多道德越败坏&是一种流传甚广的反智主义论调,它的危害比起&读书越多赚钱越少&还尤有甚之!不少读书无用论的拥趸,尽管嘴上叫嚣学历和收入无关,实际上自己内心深处是绝不相信的,比如评论里很多知友说的:&如果土豪们觉得读书无用,为何还要花大价钱送孩子上贵族学校、出国深造呢?&
  然而&读书越多道德越败坏&这一流毒,很多人不仅嘴上说,心里也还真的相信,甚至打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大旗来。这句古诗,虽然怎么看也是某位痴男怨女张口就来的杰作,但在它的那个年代,我想还是可能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因为封建时代阶级壁垒森严,知识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在这里你用统治者代替读书人,用劳动人民代替屠狗辈,朴素的阶级斗争情怀就扑面而来了。到了现代、到了今天,受教育群体并非和统治阶层重合,这个阶级矛盾的锅,教育不背。
  说这么多还是要上干货,为什么说受教育程度和道德水平呈正比?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得出来,那些谦和有礼、体恤他人、尊重差异的人,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好吧定量分析才有说服力,这里引用 Richard Xavier Headley-Soto 的一篇文章,他是任职于华盛顿的社会学家,他在 2013 年 6 月的这项研究数据详实(美国人的样本数据都大得不得了),逻辑清晰,结论可信。这一块内容有点复杂,咱们深入浅出,感兴趣的看原文,链接奉上。
  Richard 设置了很大的样本数据,对受访者询问了一系列用以衡量道德的数据。包括对道德理念的认知、道德逻辑、个人行为、责任观点、对政府态度与对不平等现象认知等,涉及问题如下:
  这幅图中并未显示出教育对道德的影响,但 Richard 此后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对以上问题的回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
  The results of a variety of OLS regressions strongly suggest a link betwe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individual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morality. Individuals with more formal education were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fundamentally evil (by two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of education), more likely to believe that human nature is fundamentally good (by 1.2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morality is solely a personal matter (by 0.8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and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science breaks down people&s morals (by three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Parameter estimat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1% level or greater for each regression run within this category, exhibiting remarkable robustness to inclusion of controls.
  简单总结一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以上道德问题越倾向于显示出道德水平较高的回答,且回答的差异性根据受教育年限的变动显示出非常明显的级差,例如,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回答&相信人性本善&的比例提高 1.2%,这是极清晰的趋势。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presu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oral development. A variety of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education policy would benefit from knowledge of whether such an association in fact exists, and what it implies. There are a multitude of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ducation might affect morality: direct transfer
exposure to new (non-moral) information, concepts,
improvements in logical by generation of varied social interactions. Conversely, there ar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simpl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might not affect moral attitudes: It is possible that only the content of one&s education (and not the extent of it) determ attitudes may harden at a young age and be unaffected by non-school social interactions or other life events may dominate the shaping of one&s morality.
  此文中 Richard 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教育通过这几种途径影响道德水平:直接接受到道德信息;减少暴露在非道德环境中的机会(这个很好理解,看看辍学的小混混就知道了);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更多更好的社会互动(这个很多鸡汤经常提及,越受他人尊重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相应的,较低的教育水平会显著降低人的道德水平。
  再上一张更直观的图片说明吧:
  这份统计数据来自答主本校,显示的是英国的犯罪率与受教育程度关系,最后一行显示相关率,数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高,可见在 21-25 岁的成年男子群体中,未受教育群体比受教育群体受徒刑率高出 8.57 倍,犯罪乃至受徒刑可以说是道德水平低下的极致体现了,8.57 倍的差距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用先贤的话说,教育剥离掉人野兽的一面。
  5. 关于很多人提到的国内高考制度问题。
  有一些人不直接说读书没用,但是爱扯国内外差距,然后顺势说起中国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顺便提一提国内参差不齐的高等教育质量,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也是读书无用论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读书无用论&,典型的论调有&并不是我考不起大学,只是高考制度有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质量太差,我不愿意浪费时间&云云。
  这种论调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它混淆是非,把高考与某种技能等同了起来&&&我仅仅是不擅长这种技能而已,并不说明我不如别人,就好比我篮球打得不好,但是我会踢足球啊。&
  问题在于,高考并不是一种技能测试,高考是一种素质测试,它的出发点是把更优秀的人筛选出来。读过大学的人能清晰地认识到高考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多简单,以数学为例,最难只到函数的变形与应用,连微积分都鲜有涉及,要知道微积分学 17 世纪下半叶就被创立了,也就是说,高考所考察的数学知识仅仅是 17 世纪以前的研究成果而已,大学数学系一个学期学的内容,大概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就已经数倍于全部初高中内容了。整个高中阶段,教育部门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更复杂、更诡秘的题目形式去强化考核的技巧性,而老师则配合地带着高中生们,翻来覆去地熟悉那一丁点知识点,掌握它的全部变换,这一切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把那点儿可怜的基础知识领悟透彻,因为大多数的解题技巧在现实生产中毫无价值。高考的出发点,直白点儿的说,就是看看哪些学生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我已经告诉你该干什么了,你能干好吗?&),通过这种筛选,完成社会分化。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其实一直在被应用,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不说出来罢了。
  6. 有一些知友质疑教育投资的回报性,觉得&那么多钱拿去投资早赚钱了&。我无意举出个例反驳这种论调,直接干货说话吧。
  数据来自密歇根大学,原文请点击链接:National Poverty Center
  可见与股票、黄金、十年期国债与房地产相比,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都遥遥领先。再强调一遍,质疑研究方法合理性的请看完原文。国内相关研究没找到,不知道有没有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试着做一做。在目前经济硬着陆的大环境下,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优势只会更加彰显。
  7. 关于收入和绝对财富的关系&&
  收入和绝对财富的关系绝对是正相关,还不是线性正相关而是 J 型曲线,绝对财富随着收入增长呈指数增长,因为消费增长的速度并没有收入增长的快。
  从二战以后,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回报率都比 GDP 增长率高 2-4 个百分点,经济学上马太效应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
  再来一张图说明吧:
  美联储 St.Louis 分部(感谢 @不芥 细心指出)的统计数据,说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于 40 岁)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净财富超过 100 万美元的比例的关系。可见绝对财富的级差比收入级差触目惊心多了。硕士学历以上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百万富翁比例高 30 倍,请感受一下。
  写得比较匆忙,干货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出,谢谢。
  改之理zcw
  @Falcon Leo 反对了不少人,我来反对他。
  @Falcon Leo 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啥还需要争论,于是他直接甩出了数据,于是(自以为)终结了这个争论。
  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拿谁跟谁比。
  例如题主举了他身边很多人,学历很低,却比很多学历很高的人赚钱,例如表叔学历低赚钱高,表哥学历高赚钱低。但问题是,如果你表叔学历高了,是不是他比现在赚钱更高呢?如果你表哥没有这个 学历,是不是赚钱还不如现在高呢?
  所以这里的关键是,拿谁和谁比。
  当然,题主的样本没有代表性。@Falcon Leo 给出了很多数据,还是没说明白拿谁给谁比的问题。
  我来做一个虚拟的假设,假设世界上有两个人,一个学历高,一个学历低,我们来比较一下他们的收入。请看我做的这个表:
  这里我区分了高学历的人、低学历的人,和高学历、低学历。什么意思?高学历的人收入是 1000 元,但假设他如果没拿到高学历,他的收入是低学历的人收入是 500,但假设如果他拿到了高学历,他的收入是 y。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四种方式来比较学历对收入的影响。
  1、高学历的人拿到高学历,和低学历的人拿到低学历的比较,这个差是
  2、高学历的人拿到高学历,和如果他没拿到高学历的比较,这个差是 1000-x
  3、低学历的人拿到低学历,和如果他拿到高学历的比较,这个差是 y-500
  4、我也不知道你是哪种人,你拿到高学历和低学历的比较,这个差是 0.5*(1000-x)+0.5*(y-500)
  这个区别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做一个极端的假设,x=1000,y=500。那么问题来了:
  1、高学历的人拿到高学历,比低学历的人拿到低学历,收入多了 500.
  2、一个高学历的人,如果它不幸没拿到高学历,而拿了个低学历,收入一点没变。()
  3、一个低学历的人,如果它有幸拿到高学历,收入一点没变。(500-500)
  对于个体选择是否读书,或者政府选择是否加大教育投入来说,2 和 3 是很重要的,它说明的赚钱的能力和学历没有关系,只和你是哪种人有关系。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无法观测到一个高学历的人如果不幸没有拿到高学历,或者一个低学历的人如果有幸拿到高学历的,收入。因为它是反事实的。在真实的世界里,一个高学历的人当然就是拿到高学历的,一个低学历的人,当然也是拿到低学历的。
  换句话说,当我们用真实世界的数据去看学历对收入的影响是,我们只能拿 ,我们只知道 1,不知道 2,3,所以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证明学历提升了你一倍的工资!即使我这个例子里,学历对收入的影响为 0!!
  再来看看,什么情况下,我们仅仅通过 1,用真实世界里的收入差距,就能描述真实的收入差距。那么我们的 x 和 y 必须使得无论你是哪种人,高学历和低学历的差都是 500,所以 x-500,y=1000。
  这时候,无论你是高学历的人,还是低学历的人,你获得高学历都能获得 1000 的收入,你获得低学历都能获得 500 的收入。
  这两个参数设定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
  前者,我们假设高学历的人和低学历的本身的赚钱能力就是不同的,高学历的人即使没拿到高学历也能赚钱,低学历的人即使拿到高学历也赚不了钱;
  而后者,我们假设高学历的人和低学历的人,其本身的赚钱能力完全相同,所以影响收入差距的完全是学历。
  这两个极端哪个更符合现实呢?事实上,我们发现高学历的人和低学历的人,赚钱能力本身真的有差距。例如平均而言,高学历的人智力更高,而智力和赚钱能力是挂钩的;再例如高学历的人普遍家庭条件较好,家庭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家里有较多的社会资源,这些本身就有助于他们日后的赚钱,即使他们没有拿到高学历,也不一定混得差。
  所以真实的世界里,仅仅通过我们能够获得的,真实的数据,会得到误导性的结果,夸大个体对学历赚钱能力的影响。而 @Falcon Leo,正是这种误导性。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反事实的数据。但我们得不到。
  这就是学界花了无数的钱,出了无数的 paper,用了各种方法来识别教育回报的原因,而这些文献,成了计量经济学里非常具有启发性的东西。如果真如 @Falcon Leo 所说如此显而易见,拿几个数据一对比就完了,教育回报率的研究还搞什么搞?
  这种类似的问题我好像回答了无数次了。但是还是花时间重复回答,是因为我认为这种思想值得跟大家分享。它对我们的很多个人的决策都有帮助,对我们看待很多问题都有帮助。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公务员,你是一个医生,你觉得你能力这么高,工作这么辛苦,收入却这么低,你发现原来还不如你的人,去了投行,现在收入是你的十几倍,几十倍。你首先感觉,我这么无私的奉献,我真伟大,社会亏欠了我;然后感觉,要不我换个工作?
  这种看法,这种决策,问题和上边的一模一样:你只看到一个医生当医生的收入,和一个投行人在投行工作的收入,但你没有看到一个医生如果改行去投行,或者一个投行人改行去医院的工作。
  我们再画一个表:
  一个医生在医院工作,收入是 500;一个投行人在投行工作,收入是 1000。你发现收入是你的两倍,所以你要换工作。
  问题是你这个医生,整天只会看病,让你去投行,只能拿基本工资,拿不到绩效,所以你的收入只有 400.换工作你还亏了 100 呢。
  问题是,你只能看到真实世界的收入,只能看到 。你只能看到医生在医院工作的收入,而看不到这个医生如果去了投行,他的收入会改变多少。
  你可以说,有些医生改变了工作,收入提高了很多,这可以比较吗?问题仍然是,这个医生代表你吗?肯定是那些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医生而适合搞金融的人,才去跳槽的,这些人有代表性吗?或许他其实本质上是&投行人&,只不过不知道为啥在医院工作了,所以这个变化,其实是上表最后一列的变化。
  总结一下,首先题主的样本没有代表性,这个规律在大样本下消失了。其次,大样本的直接分析,只是分析的起点,里边不可避免有选择偏差问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决策和思考中,要掌握这种反事实的思考方式,不要被简单粗糙的数据分析误导,掩盖了真正的事实。
  晓风残月,经济学博士在读
  看了@Falcon Leo 给的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 8.7% 左右
  这个数据,让我忽然想到一个简单的概率模型,来解释为什么&学历越高越容易得到高收入&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许多人(包括题主)却觉得&周围高收入人士学历普遍低&。这个模型几乎每本基础概率论介绍贝叶斯公式时都会提到的。
  为方便叙述,我们令:
  H 为&高学历&这个事件,L 为&低学历&。根据 2010 年的人口普查,我们大致可以说
  。 S 为&成功人士&,NS 为&非成功人士&,我们不妨定义收入最高的百分之十为&成功人士&。所以
  。最后有个略显武断但其实合理的假设:
  。题主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发现周围的高收入人士大部分是杀猪的,买洗发水的:但题主也知道存在像李彦宏之流的学历高收入高的人(虽然在题主的意识中这样的人是少数)。机智的读者们应该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了,就算&每十个成功人士里有仅有两个高学历&这个信念是对真实情况的一个无偏估计(现实情况是这个信念也许严重低估了高学历者在成功人士中占的比例),so what? 低学历者的基数本来就大啊。我们需要关心的概率并不是
  ,而是
  (我是个高学历者我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有多大)和
  (我是个低学历者我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有多大)。
  在这么不利的假设下,高学历者获得成功的概率依然超过低学历者的两倍。
  总结:就算你周围的高收入者大多是杀猪的,卖洗发水的,依然不能鼓吹读书无用。
当前栏目:
推荐栏目: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知乎日报
  5月10日昨晚,54岁许晴在微博晒出自己拿着相机在草地摄影的照片...
tfgirls是什么梗,TFBOYS穿上女装谁更妖艳,看到今天的热搜,队长...
谢尔顿&李&库珀博士(英语:Sheldon Lee Cooper)是CBS推出的情景...
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导演: 蒂莫西范帕腾 / 布莱恩柯克主演: 伊萨克...
近日,演员古力娜扎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组水下性感美照。...
说到节日,小编赶脚中国传统节日大家都很熟悉了,于是...
世界最奇葩的十大旅游景点。你是否有去过奇葩的旅游景...
10. Cubic Houses(立方体房屋)建筑师:Piet Blom地...
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是全中国最阴森恐怖的地方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学历低能力的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