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问题?低保存在的问题12年开始教的,还要到65岁能取钱吗?

低保成学校提款机 不缴低保存折就不能上学?
低保成学校提款机 不缴低保存折就不能上学?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一个投诉,称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在上学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2017年元旦刚过,央视记者找到了这个孩子,她和她的家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孩子上学竟被要求上缴低保存折和密码
  陈小齐(化名,下同)精神发育迟滞,是湖北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孩子家住在距离洪湖市区近50公里远的滨湖茶坛渔场,进出都靠乘坐小木船。小齐家20多平方米的船上,住着祖孙三代6口人。
  小齐一家是当地有名的低保户,刚刚过了30岁的爸爸陈传国一只眼睛失明,妈妈和弟弟的智力也有问题。2015年,小齐的父母拿到了低保。2016年,已过7岁的小齐到了上学年龄,这在陈传国的心里是个大事。
  为了能让小齐到学校读书,陈传国从家里到市区不知跑了多少趟,因为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不好,所以每次去洪湖市,都是小齐年近6旬的爷爷开船,每一个来回都要5、6个小时。最终,小齐父亲把女儿送进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
  然而女儿上学不长时间后,学校找到陈传国,让他把家里的低保存折交到学校,如果不交,小齐还是不能上学。
  陈传国一家的低保补助金只有400元,这400元是这一家6口人唯一的经济来源。而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却说,要拿走存折用来交陈小齐每个月的生活开支。
  陈传国说,孩子住校要生活费他理解,要多少他可以给学校交钱,但是拿走低保存折他不愿意,&我当时给他说了给现金现钱,他说我要你的现钱现金那属于贪污,存折是存折性质不同。&
  万般无奈之下,陈传国只能把全家的低保存折交给了学校。后来校方又要走了存折的密码,说没密码取不出钱。
  调查时央视记者了解到,陈传国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在校生全部要上交低保存折才能入学。
  当地村民告诉央视记者:&那学校的学生都拿低保,然后低保本全都让学校拿,他们的生活补助都是从那个低保本里取的。&
  学校收了各级财政拨款 却仍克扣低保存折取钱
  央视记者与陈传国一起来到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刚刚走进学校大门,就遇到了坐着小轿车来到学校的副校长周艳。当记者问到,马上要过年了,陈传国是否可以拿回低保存折的时候,周艳显得很不耐烦,说要是还想上学就别想要存折。
  学生放假,不用上课也就没有生活费,低保存折却还要留在学校,这位副校长这样的解释令人费解,然而对方始终强调,这里的学生白吃白住,要求学生上交低保存折收取他们的生活费理所应当,&全校多少学生,都是这样。你的小孩在这里面有住宿、有水电、有我的保育员服务......一个学生一年就4000块钱的公用经费给了学校,这么多的老师,这个学校要开门,什么东西不要钱?请老师要不要钱?水电要不要钱?我请这个门卫保安要不要钱?&
  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下发了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这份通知上明确标注特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000元。二在洪湖市财政局公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发放表上,央视记者看到,洪湖市财政局已经把355200元拨付给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按照该校在校生共计76人计算,生均公用经费为4673元。
  事实上除了公用经费,从国家财政到地方财政,为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下拨。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下达了2016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通知,按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的标准发放,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69名学生,共计发放69000元;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又对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下发了&一补&资金41875元,每个学生平均606元。
  然而,已经收了各级财政拨款的学校似乎并未&满足&,不但要求学生家庭上交低保存折,还打起另外的主意。在采访时,央视记者发现陈传国手中始终拿着一个以女儿小齐的名字办的储蓄存折,陈传国说,这是孩子刚刚上学时,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让他开户的,随后这个存折被学校拿走。记者注意到,这个存折办理一个月之后,有一笔625元的资金存入,5天之后被取走。陈传国也不清楚这个钱是谁取走的。
  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笔钱是学校与地方政府协商后,给学生办理的补贴款,取钱的就是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
  当地教育部门称不知情
  不交低保存折就不让孩子上学,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央视记者来到了洪湖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主任刘俊平表示,主管部门从来没有规定,同意学校收学生家庭的低保存折,对于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所作所为,他也不知情。
  随后刘俊平拨通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中华的电话。放下电话之后,刘俊平表示,他已经和校长说好,陈传国的低保存折可以拿走了,拿走低保存折只是学校的内部规定。
  第二天一大早,央视记者与陈传国再次来到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然而一进大门就被该校的校长、副校长、老师团团围住,对方称不要动不动就告到教育局去,教育局有些人不一定懂这儿的实际情况。
  而拿回低保存折后陈传国发现,从10月份开始至今,他全家的低保已经被学校全部取走。陈传国把低保存折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结果还没走出学校大门,令人吃惊的一幕再次发生:校长刘中华要求陈传国写个收条表示已拿走低保存折,&不然你到时候还是说在我这里,这都是财务手续,拿的是本子(存折)是钱,所以写条子本子(存折)拿走,这是个证明。&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低保成学校提款机 不缴低保存折就不能上学?相关推荐残疾学生“保命钱”成学校提款机 不上缴就没学上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央视曝光:残疾学生的"保命钱"竟成学校"提款机"!不上缴低保存折就别上学!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中央财政自1989年设立特殊教育专款以来,专项经费投入一直在增加,据统计,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资金2.95亿元,到了2015年,中央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已经高达10.8亿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到目前为止,所有身患残疾的孩子,只要符合上学条件,都会有学可上。
  可是就在2016年的12月31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接到了一个投诉,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在上学时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2017年元旦刚过,我们的记者找到了这个孩子,她和她的家人到底有着怎样的遭遇?
  孩子上学竟要上缴低保存折密码 否则没有学上
  陈小齐(化名,下同)精神发育迟滞,是湖北省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他们家住在距离洪湖市区近50公里远的滨湖茶坛渔场,进出都靠乘坐小木船。记者乘坐小木船在洪湖水面上行驶了1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小齐的家。
  小齐的家很贫困,20多平方米的船上,住着祖孙三代6口人。
  这艘木船的一头,被分成上下两层,爷爷奶奶带着小齐住在上面,小齐的父母带着弟弟住在船舱的下面,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锅里剩了两天的面条,是小齐一家在元旦晚上吃的最好的一顿饭。船舱里用木板搭起的床上摆着一台电视机,小齐能坐在床上看电视,是最快乐的事。
  小齐一家是当地有名的低保户,刚刚过了30岁的爸爸一只眼睛失明,妈妈和弟弟的智力也有问题。2015年,小齐的父母拿到了低保,每人每月只有100元钱。2016年,已经过了7岁的小齐到了上学的年龄,这在父亲陈传国的心里是个大事。
  湖北省洪湖市滨湖茶坛渔场渔民 陈传国:总之要叫她上学,让她自己能把名字写好,再说上个厕所,男女厕所能分开,就是这一个要求。
  为了能让小齐到学校读书,同样身患残疾的陈传国从家里到市区不知跑了多少趟,因为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不好,所以每次去洪湖市,都是小齐年近6旬的爷爷开船,每一个来回都要5、6个小时。2016年年初,小齐的父亲终于打听到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
  陈传国:照着要求,我就到湖北省同济医院去做检查去了,做完检查,还需要村里写个证明就行了,村里也写证明了。
  根据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的通知,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这份通知落在小齐的身上,就是说,小齐即可以选择送教上门,也可以选择在校读书,小齐的爸爸选择了后者。
  由于小齐的家距离洪湖市很远,每天上学不方便,所以小齐开始住校。办好所有的入学手续之后,小齐终于可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
  陈传国:我说你好好的在那读书上学,每个月28日爸爸负责来接你,她说好。我说拉勾,拉勾不许骗。
  日,小齐的头在学校被撞破,只能停止学习回到家里休息。据陈传国介绍,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放假日期是在7月份,所以,小齐就一直再也没有去上学。9月份开学,陈传国再次把小齐送到学校读书,而这时陈传国才发现,小齐想再次踏进学校校门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
  陈传国:他就说三堵四的了,叫我写东西。
  陈传国说,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让他写的是一份承诺书,这份承诺书有两个主要的内容,第一,学校要求送教上门,家长要求在校学习;第二、家长要向学校承诺,孩子在校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均与学校无关,家长承担一切责任。起初,他坚持不写,但是学校向他发出了警告,不写承诺书,小齐就不能来上学。
  写完承诺书之后,小齐可以继续上学了,但是没过多久,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又找到陈传国,让他把家里的低保存折交到学校,如果不交,小齐还是不能上学。
  陈传国:他叫我这个月底把这个存折本子带上,如果你不带上来,你写这个承认书也是没效的。
  陈传国一家四口人都身患残疾,全部享受国家的低保。陈传国一家的低保补助金只有230元,2015年底调至400元。2016年,湖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同样生活在船上的父母因暴雨失去了家园,只能搬到陈传国的船上。
  陈传国的父母不是低保户,但同样也是生活艰苦,400元的低保金不仅是这一家人的保命钱,更是这一家6口人唯一的经济来源。而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却因孩子读书,要拿走他的低保存折。说是要交陈小齐每个月的生活开支。
  陈传国说,孩子住校要生活费,他是理解的。生活费要多少,他可以给学校交钱,但是拿走低保存折,他不愿意。
  湖北省洪湖市滨湖茶坛渔场渔民 陈传国:我当时给他说了给你现金现钱,他说我不要你的现钱现金,我要你的现钱现金那属于贪污,存折是存折性质不同。
  万般无奈之下,陈传国只能把全家的低保存折交给了学校。而这时,校方又要存折的密码,说没密码取不出钱。
  按照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农村低保资金是用于保障农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专项资金。而调查时记者了解到,在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要求学生及其家长上交低保存折,陈传国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这所学校,所有在校生全部要上交低保存折才能入学。
  湖北省洪湖市小滨湖渔场 村民:那学校的学生都拿低保,然后低保本全都让学校拿,他们的生活补助都是从那个低保本里取的。
  学校肆意克扣低保保命钱 竟然声称是国家规定
  日,记者与陈传国一起来到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刚刚走进学校大门,就遇到了坐着小轿车来到学校的副校长周艳。当记者问到,马上要过年了,陈传国是否可以拿回低保存折的时候,副校长周艳显得很不耐烦,说要是还想上学,就别想要存折。
  学生放假,不用上课,也就没有生活费,低保存折却还要留在学校,副校长周艳这样的解释令人费解。
  湖北省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 周艳:你的小孩来读书读了一年,学校免费给他吃的,一分钱都没交,学校放假了,你要把低保本子(存折)拿走,这个合理吗?
  副校长周艳始终强调,这里的学生白吃白住,要求学生上交低保存折收取他们的生活费理所应当。
  周艳:全校多少学生,都是这样。你的小孩在这里面有住宿、有水电、有我的保育员服务。
  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的通知中曾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每年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并且,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但是副校长周艳表示,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每年6000元的标准。
  周艳:一个学生一年就四千块钱的公用经费给了学校,这么多的老师,这个学校要开门,什么东西不要钱?请老师要不要钱?水电要不要钱?我请这个门卫保安要不要钱?
  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下发了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这份通知上明确标注特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000元。在洪湖市财政局公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发放表上,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洪湖市财政局已经把355200元拨付给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按照该校在校生共计76人计算,生均公用经费为4673元。
  事实上除了公用经费,从国家财政到地方财政,为了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下拨。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下达了2016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通知,按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的标准发放,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69名学生,共计69000元;日,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又对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下发了“一补”资金41875元,每个学生平均606元。
  在采访时,记者发现陈传国手中,始终拿着一个以女儿小齐的名字办的储蓄存折,陈传国说,这是孩子刚刚上学的时候,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让他开户的,随后这个存折被学校拿走。记者注意到,这个存折办理一个月之后,有一笔625元的资金存入,5天之后被取走。陈传国也不清楚这个钱是谁取走的。
  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笔钱是学校与地方政府协商后,给学生办理的补贴款,取钱的就是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
  湖北省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刘中华:你就是家里穷,在这里吃,回家自己拿钱出来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国家补625块钱,这个低保钱就是在特教读书的学生。其他的学生都是把低保(存折)给他收了去。
  调查时记者给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算了一笔账,各级财政下拨给学校共计四笔钱。
  第一笔:2016年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下拨该校生均办公经费355200元,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和办公费用等;
  第二笔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给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1000元;
  第三笔是“一补”资金41875元,平均每个学生606元;
  第四笔是地方针对特殊教育学校贫困学生,每人补助625元。也就是说,除办公经费外,其余三笔费用共计2231元全部应该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补贴。
  尽管学校已经拿到了政府的各种补贴,但是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还是要求学生上交低保存折,由学校提取并花掉国家给低保户发放的低保款。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之下,主管财务的副校长周艳承诺从陈小齐来这的那个月开始到现在,每个月退一百块。
  不交低保存折就不让孩子上学,既然要收生活费,又没有标准。想退就退,想收就收。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记者来到了洪湖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主任刘俊平表示,主管部门从来没有规定,同意学校收学生家庭的低保存折,对于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所作所为,他也不知情。
  随后刘俊平拨通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中华的电话。放下电话之后,刘俊平表示,他已经和校长说好了,陈传国的低保存折可以拿走了。说拿走低保存折只是学校的内部规定。
  得知自己可以拿回低保存折,陈传国喜出望外。第二天一大早8点钟,记者与陈传国一道,再次来到了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一进大门,该校的校长、副校长、老师把我们团团围住。称不要动不动就搞到教育局去,教育局有些人不一定懂这儿的实际情况。
  记者当即表达了陈传国的意愿,孩子的生活费他会交给学校,但是每个月是多少钱,应该有一个标准。但校长中华说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有多少,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副校长周艳承诺的每个月再退回100元钱的事,也没有了下文。随后,校长刘中华否认了2016年洪湖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下拨该校办公经费355200元的事实,说只有一万六千块钱。
  既然想要学生交生活费,可是又没有标准,给钱不行,非要拿低保户的低保存折,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呢?陈传国发现从10月份开始至今,他全家的低保已经被学校全部取走。陈传国已经顾不上询问,连忙把低保存折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可是还没走出学校大门,令人吃惊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湖北省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刘中华:那你按照我的方式,本子(低保存折)给你拿回去,然后写个条子,表示你拿走了。不然你到时候还是说在我这里,这都是财务手续,拿的是钱拿的是本子(存折)是钱,所以写条子本子(存折)拿走,这是个证明。
  拿回自己的低保存折,还要写收条,几乎不识多少字、眼睛又不好的陈传国一时没了主意。自己的低保存折到底该拿还是不该拿呢?
  湖北省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刘中华:这不是我的规定,这是国家的规定,你问国家去。
  记者注意到,此时的陈传国把双手紧紧地插在口袋中不肯拿出来,因为口袋里装着他全家的低保存折。面对这样的情景,记者与老师们请求,陈传国眼睛不好,不会写字,就不写收条了。然而,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还是不依不饶,写不出收条就让陈传国拿着本子照个相。
  就这样,身患残疾的陈传国在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老师们的强迫之下,手拿低保存折站在了学校的门口照了一张像,作为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退还低保存折的证据。
  湖北省洪湖市滨湖茶坛渔场渔民 陈传国:明年正月十六我姑娘可能就上不了学了。
  半小时观察
  党的好政策不容“害群之马”玷污
  看完了记者的调查,相信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难平静。这几年,党和政府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一直在大幅提高。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种优惠补贴措施,层层下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家的福利,能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自己人民的这份实实在在的温暖。
  但就是有这样一伙害群之马,不仅无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操守,而且,把国家专门照顾残疾儿童的特殊学校,当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克扣盘剥,无法无天,践踏国家的法规,玷污教师的名誉。就是因为有基层的这些别有用心的阻碍,党和国家的良苦用心,就无法落地,人民群众就无法享受到这些原本就应该享受到的福利。
  总书记在新年讲话中,着重提到,新年之际,他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但总书记的托付,各级政府的努力,在洪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些所谓校长们的眼里,却无动于衷,不仅不执行国家的好政策,反而挖空心思,违规管理,蛮横的手段,让太多的低保家庭难以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个苦涩的春节。
  因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行使监督检查职责、保护好困难群体的权益,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责任编辑:郭彪 UN832)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有房有车领低保? 没门儿了!(图)_网易新闻
有房有车领低保? 没门儿了!(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前媒体经常报道有人开着宝马领经适房、拿低保,现在,在我们这里基本没门,因为我们有了‘火眼金睛’。”在润州区金山街道,民政干部马玉兰日前一见记者,便自信满满地说。
  马玉兰所说的“火眼金睛”,是镇江市最近开发的一套“镇江市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前不久,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透露,为了有效防止“骗保”“关系保”“人情保”的出现,民政部将在全国建立“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镇江的这套系统就是核对机制的“先行版”。
  低保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一个家庭一旦获得低保,不仅每月可拿到数百上千元低保金,还能在医疗教育、住房保障、水电气有线电视费减免、就业服务、慈善救助等近20个方面获得补助。可是,由于社会征信系统没有建立,个别人不讲诚信,再加上民政协理员在审核时,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很难做到“万无一失”。
  镇江民政部门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公示,把领低保的人员长期公示在墙上,让村里的人来监督、举报。
  “徐志强,家里3口人,2011年因家庭困难申请低保,每月领取低保金680元。”3日下午,在镇江市丹徒区谷阳村委会大院的宣传橱窗,记者看到三张“低保公示名单”,里面公布的是全村30名享受低保家庭的详细情况、申请低保的原因,并附有举报电话。村里的民政协理员殷公笔告诉记者,去年4月,市里给了村一笔专门的费用,用来建标准的公示栏。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公示一是强制性的,二是长期的,不像以前,随便公示一下就收起来,“村里大家都熟悉,谁该拿谁不该拿,一公示就一清二楚。”
  乡村是熟人社会,但到了城市社区这个陌生人社会,公示的效力就会大大下降。一个市民今天领了低保,过些天他拆迁拿到了房子和拆迁补偿款,他不告诉你,怎么办?有的人买了车,收入还不错,你又查不到,依然领低保,怎么办?3日,在镇江市民政局,记者见到了这套“核对系统”,操作人员输入一个姓名后,他的地址、家庭成员、就业、住房、是否买了车,一目了然。
  在一旁的镇江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陆敏说,这套系统是镇江市民政局联合市人社、公积金管理中心、交通、公安、住建等十多个部门在去年初开发建设的。去年7月和10月,核对系统“小试牛刀”就大展身手,在对市区24889名在保的低保、低收入住房保障对象进行核查时,系统共发现疑点信息39467条,涉及疑点人员2241人。经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最后,245户510人被清退出保,239户656人的低保标准被调整。
  “赵海英(化名),经调查,贵家庭因为你已就业工作,并登记拥有三辆摩托车,家庭人均月收入已有变化,决定从2013年9月起停发贵家庭月低保金。”在陆敏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叠厚厚的“低保变更书”已经整理成册,“以前我们也想知道低保对象的收入、住房等情况,但要各个部门去调查,一是费时费力,二是人家也不一定配合,有了核查系统,不仅查得快而且准,调整起来人家也无话可说。毕竟,证据摆在这里。”
  透过“低保变更书”,记者看到,在低保的冒领者中,有的是因为拆迁得到了住房或补偿金,有的是因为子女已经成年就业,有的是因为自己有了新的工作,只不过在核查系统建立之前,这些情况民政部门都不掌握。不该拿低保还拿,这种情况会不会被惩处?镇江市民政局局长尹卫民告诉记者,今年2月起实施的《镇江市居民生活保障实施细则》明确,居民若瞒报、虚报家庭财产收入骗取社会救助,不仅将被停保、限制申请其他社会救助,还将被列入诚信体系黑名单。
  本报记者 董超标 刘庆传
  作者:董超标 刘庆传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保与扶贫衔接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