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略论电子书戒院师兄们分享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捕鱼大师可支付宝提现
澎湃新闻记者 邝文骥
日 01:14 来源:360网站卫士
有盲道你也能行  “按照标准,不光是盲人需要培训,视力残疾等级为1-2级的都应该学习了解,康复员、视障人士家属也应该参与进来。”李华分析,除了客观原因外,部分视障人士及其家属对定向行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综合施策,充分保障搬迁农民享有原有惠农政策和土地财产权益,全方位做好安置。2017年,全县力争把剩余的108捕鱼大师可支付宝提现自动续保,不会因理赔拒绝续保。平安健康、泰康人寿、众安保险方面也表示,相关百万医疗险产品不会因已发生理赔而拒保。   再次,产品如果停售了,消费者能否获得继续获得服务?是否还能续保同 农村贫困人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减轻,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住房保障方面,今年建昌县将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对有搬迁意愿且居住地生活基础条件差大问题
  在《投资者报》记者调查中,发现消费者普遍关心四大问题。首先,百万医疗险在1年保障期间赔付的次数是否有所限制?平安健康、华夏人寿、众安保险等相关人士或客服均对记者表示,保障期内到30岁保费均在100元~300元之间,但众安尊享e生的保额更高,最高都达600万元,性价比非常不错。如果从赔付情况来看,尊享e生(2017升级版)、平安e生保、安联臻捕鱼大师可支付宝提现捕鱼大师可支付宝提现果以100万元保额计算、以30岁有社保的男性消费者为例,投保一份保障时间为一年的百万医疗险产品也仅需300元左右,泰康健康尊享B款价格较贵,大概是600元。不过据记者观察,这款产品的报销范围及保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也因此容易导致我们的孩子们缺乏对于民族文化的时代认同。”   张国立说,我们欣喜的看到,从2016 年初开始,这样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变,但仍任
责任编辑:uJ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捕鱼大师可支付宝提现
评论(67)
追问(532)
澎湃新闻APP下载外自作恶性,故当于恶业励力断除;无自性,业果不可依理依量抉择,惟有依圣言量;心;是恶行)可以四力忏悔;敬如法地听闻,让自己成为堪能承载正法的合格法器;
外自作恶性,故当于恶业励力断除。从三业根门,对于过去大恶业努力忏悔,未来恶业,丝毫不造,则三恶趣门即行关闭。  (3)思傍生苦:思惟傍生与自类或他类的关系,以及受苦的状况及业因。畜道业因,为十恶之轻者,如轻毁正法,为对于法及说法者不敬,或于具僧伽相等僧伽,妄立恶名,即感此道,得愚痴苦。此种业极易造成,思惟决定,绝难幸免。傍生受苦的状况:①强弱相食苦;②愚痴苦;③寒热苦;④饥渴苦;⑤鞭挞负载驱使苦。还有些类别受到饥渴、风吹、日晒等困扰,或者被猎人多方追杀加以迫害。修时继续思惟死决定,死无定期。真实体会此苦,才能产生怖畏厌离心,产生皈依之心。  (4)思恶鬼苦。  3、后世乐之方便――皈依三宝  (1)皈依之因:已经知了恶趣的苦报,为断除堕恶趣的业因,欣求后世乐,应修皈依。  (2)皈依的对象,可以皈依的因:皈依对象的标准――能从根本上断除一切恶行,成就一切功德。达到这个标准的只有佛。所以唯独佛陀才能作为皈依的对象,因为佛陀恶净德圆,堪为皈依。行人如果具足辨别善恶邪正皈依智慧,自能于佛生起无谄诳之皈依。法与僧是佛陀留下的教法以及住持佛法僧众,也是行人应该皈依的对象。佛断一切恶,证一切德,法为断证之工具,僧为断证的助伴,这是可以皈依的相,也是可以皈依的因。皈依分内外二因:外因,为三宝功德,决无欺诳;内因,为行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的心力。  (3)皈依之法:皈依时应该了知:①了知三宝的功德而做皈依;②了知三宝相互之间的种种差别而正皈依;③自誓愿受;④了知除三宝外不说还有别的教门可以皈依。  (4)皈依三宝后,有四种应作:①守护根门,莫令染于烦恼;②起悲心;③勤供养;④对有情不起害意。应修学的次序:①关于皈依佛法僧三宝各别的学处;②关于皈依三宝的共同学处有六。  4、生决定信为诸善之根本――业、果的道理  (1)思惟业果总相:①业果的基本概念,真实信解由业生果的定理,深解业增长广大、不作不得、作已不失;②业的分类,十善业、十恶业。  (2)思惟差别相:断十不善业,虽亦能感得人天贤妙之身,然此尚非堪修种智之身。欲得能修种智之身,尚须具八种圆满德相。〔9〕感八种圆满德相的业因也有八。〔10〕由八因得八果,但又不定能即入于善,或反以之造恶者亦有之。为防止以八果造恶故,应再发愿,加上三缘,始能感得殊胜异熟。三缘者:①心清净;②加行清净;③田力清净。  (3)思已应行止之法:业果非同空性,不能用非一非异来比知无
无自性,业果不可依理依量抉择,惟有依圣言量。如于业果未得决定,任修何法,等于修贪邪见,欲得诸佛欢喜,决无是处。以未得业果决定见者,对于佛语即未深信,未深信佛语,则自修皈依起乃至空性,皆无从生起。真达空性,必信业果。如谓已达空性,于业果无所碍,善不善一切皆空,因此任意妄行,不择善恶,及谓但达空性,一切法都不需要。这种种见解,恰恰和空性相反。这就是说业果非同空性,不能用非一非异来比知无自性。真达空性者,知一切法依缘而生,在空的一面并不丢掉缘起有的一面,对于业果更加生信。通过观察思惟,于善恶因果的道理,应该产生决定信解,恒常由身口意三方面从心理到行为,绝对断除十恶业,对所作的恶业应该以四力而勤行忏悔四力就是:能破力、对治现行力、遮止力、依止力。  5、下士发心的标准及除邪分别  (1)发心的标准:下士发心求后世乐的程度应该与一般人求今生乐一样地真实诚恳,以求后世为主,求今生乐为辅。  (2)破除发出离心一切世间圆满都必须舍弃的邪分别。  (五)中士所共修心之道次第  1、正修此心  (1)认定求解脱之心――生出离心:欲解脱生死轮回,必须先知生死轮回苦而生厌离心。  (2)修出离心的方法:①思惟苦谛流转之过患,八苦过患、六苦过患、六道苦过患;②思惟集谛促使生死流转的次序,知烦恼相、知烦恼因、知烦恼生起之次第和过患,认识业力集积的情况,死后结生相续的相状:死缘、死时的心念、将死时身中的暖气从哪里收、中有的种种相状、生有的受生过程。  2、发心之量――发心标准及驳斥邪见  (1)发心标准:出离心发生的程度,应如处于着火的房子或囚禁于牢狱之中,对火宅或牢狱生起极大的不安与恐怖,而希求冲出和逃脱。必须如火上加油,发生猛势。以真实出离心为真实菩提心的根本,乃成佛之正因,最为重要。  (2)除邪分别――驳斥邪见:有一类众生说,修厌离世间之心,对小乘来说是很好的,菩萨也修这种心,实在不应该。  3、抉择能趣解脱道之自性――辨别解脱道的自性  (1)修解脱道所依之身:以出家的比丘身最为殊胜,在家修行有三障,出家修行有四功德。  (2)求解脱的正道:出离的方法,应以修戒定慧最为主要。定慧于止观中说明,而学律仪不外三种:未得戒者如何得戒、已得戒者如何守戒、已破戒者如何还戒。凡学戒须先知戒胜利,数数思惟,心生决定,发生欢喜,然后受持。  (六)上士修心之道次第  1、明发心趣入大乘之门  大乘法的入门,就是发菩提
心。若能发此菩提心,即可超胜二乘。大乘分波罗密多乘及密乘。不问显密,其入门皆为菩提心。  以四缘引发菩提心:①见诸佛菩萨神力,或闻其功德,生起欲得而发心;②由闻无上菩萨提法藏,生信解而发心;③见佛法衰微,欲法久住而发心;④见恶世人愚痴过重而发心。  2、修菩提心的方法――有七支因果和自他相换二种修法  (1)从阿底峡尊者所传七支因果言教:①生起次第。七因果,指圆满的佛果从菩提心生,菩提心又从强烈的利他心生,利他心从大悲心生,大悲心从慈心生,慈心从报恩心生,报恩心从念恩心生,念恩心从知母生。这七重因果中,知母是基础,大悲是根本,大悲心是发菩提心的前导;是正修大乘的前导;是圆满无上菩提的前导。余者从知母至慈心成就大悲之因,产生强烈的利他心和发菩提心是大悲心的结果,为大悲之因果法。②正修次第。求利他之心――于有情修平等心、知母念恩报恩修一切悦意相、修慈修悲修增上意乐引发真正的利他心,进而修求菩提之心。即:七因果前六(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利他心)为修求利他心,后一为修求菩提心。前三(知母、念恩、报恩)又为修求利他心的生起因,次三(慈心、悲心、利他心)为修求利他心的正生起相。④发心的特征和差别。总特征是:为了利益有情而愿求成佛。前后有差别:一是愿心;二是行心。  (2)依寂天菩萨教授而修(自他相换):①思惟自他相换的功过;②修自他相换成功的可能性;③自他相换法之次第:除障、思惟我执的过患、思惟自他相换的功德、对自他相换的正行有取舍。  3、依仪轨受菩提心法  依照七支因果和自他相换的修菩提心的方法发起大菩提心,为了使大愿坚固,应当以仪轨受法。  (1)未得令得:①从何处受;②能受的对象;③受的轨则:加行――殊胜皈依(净地设像陈供、启白皈依)、积集福德资粮、净修慈悲心;正行――于阿黎耶前,右膝着地,或作蹲踞,合掌而发其心;完结仪轨,师开示学处。  (2)得已守护不失:①修学今生不退发心之因,思惟发菩提心的利益、为增长发心故修学六次发心、修学发心已于任何事不舍有情、修学积集福智资粮;②修学他生也不离菩提心之因,修学远离能坏之四黑法、修学受持不坏之四白法。  (3)犯已还净法:舍菩提心及弃有情,应依发心仪轨重受。违诸学处(誓受学处,如十八重、四十六轻等)犯四黑六次发心者,乃至未受律仪之间,虽非菩萨堕罪,而是恶行(例如未受戒之居士,曾于佛前誓不杀生,后有犯杀生,以未受戒故,不为犯戒,然
是恶行)可以四力忏悔。乃至愿、行二心戒皆已受者,则不能用四力忏,而须用菩萨戒还净法忏。  4、修大乘菩萨行之次第  (1)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因相。  (2)释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能成佛。  (3)受菩萨戒。  (4)修六度之法:①依何学处;②六度数量的决定;③修学次第如何:生起次第、胜劣次第、粗细次第;④六度的具体修法:布施学处、戒之学处、忍之学处、精进学处、静虑学处、智能学处。  (5)学行四摄成熟他有情。  (七)止观修学  1、止观自性:一心专注为止,于止上善思择诸法即观。正住心即九住心,依第九住心定力而生起普遍身心轻安(即欲至定),即为正住心。于正住心后,内心摄持而修,所得乃为止,于止上善思择诸法,所得为观。  2、学止法:①加行:修止必须准备资粮;②正行:住心四种所缘、于根本所缘境令心坚固不动摇;以信等八法对治懈怠等五种过失令修住心;修止的升进过程,主要依六力成九住心,同时结合四作意;③修止成就的标准:修定达到第九等持住心时,恒常依正知正念,自然安住在所缘境上相续运转,不过,这仍然属于欲界定。进一步获身心轻安,就成就了止量。  3、学观法:①观三种资粮: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②抉择见:修习正观,先应确立无我正见,与无我正见相对的就是染污无明;寻求无我见――人无我、法无我。初修人无我,观察四事最为切要:初要于人无我决定所破、二要于自五蕴不出一异二品、三要破一品、四要破异品。依此四观察,便知身心上,全无俱生我执所计之我,初得中观正见。次修法无我,先抉择有为法――色、心、不相应行等皆无自性、再抉择无为法亦无自性,如是从色乃至一切种智,皆是分别假立,无少许自性。  4、学双运法:修双运必须先得止观。初得毗钵舍那,亦即获得双运。由前已得奢摩他为依止乃修观察。若时由观察力获得无功用运转作意,即得双运转道。  (八)总摄道义和金刚乘修学法  1、总摄道义:从道前基础――依止法、暇满人生的起修心要及次第、下士道共修心之道次第、中士所共修心之道次第、上士修心之道次第、止观的修学、金刚乘修学,总摄了菩提道的修学次第,令身心于一切善品而安住。  2、金刚乘的修学:于诸显密共道净修之后,不应犹豫当入密乘,此道较余法特为宝贵,能速疾圆满福慧二资粮。  三、菩提道次第的修学次第  (一)道前基础的准备次第:依止法名为“入道根本”,于依止善知识之理趣,当以清净心、以端正听法和闻法的态度,恭
敬如法地听闻,让自己成为堪能承载正法的合格法器。  (二)出离心的修学次第:思惟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认识到暇满人生的重要,于闲暇生起无伪,修暇满诸法,人身难得今已得,唯有具备暇满人身才能学佛修行,切莫失去修学佛法的机会。息灭贪求现世五欲的心;再思惟业果不虚、生死众苦和三有流转的道理。  (三)菩提心的修学方法:一是金洲大师所传的“七重因果教授”;二是寂天菩萨所传的“自他相换教授”。这两种方法都以出离心为基础,进一步思惟一切有情,被我执烦恼所缚,善恶有漏业所漂,长期沉溺生死苦海,为众苦所逼恼,深发大慈悲心。为救拔有情出离生死苦海,求大菩提,进而修持六度四摄,圆满福智资粮。  (四)清净见的修学方法:先以四理〔11〕或七相〔12〕观察众生无始时来所执的“我”,通达“我空”破我执;再以四理或破四生〔13〕等理观察众生无始时来所执的“实法”,通达“法空”而破法执。由见诸法因果缘起,破除内心实执,了达诸法实无自性,谓“中道正见”。这样的正见,不只是由见空来破常执,且由见有(缘起有)的力量来破常边;不只是由见缘起有来破除断执,且由见空(无自性空)的力量来破除断边。这是中道正见的殊胜作用。而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一切功德皆是修习止观的结果,大小乘一切三摩地皆于止观中所收摄,所以,于止观的修习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宗喀巴大师造,大勇法师译:《菩提道次第略论》。   2、昂旺朗吉堪布:《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3、宗喀巴大师造:《菩提道次第广论》。   4、宗喀巴大师造:《菩提道次第略论科判表》。
  5、能海上师讲:《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  6、衮却格西讲授:《菩提道次第纲要》。   7、如吉法师编述:《菩提道次第略论入门》。  8、宗喀巴大师造颂,帕绷喀大师讲授:《三主要道》。  〔1〕 说法轨则:印度大寺说法轨则有二:(一)即迦麻罗西。依萨迦派说,其地距印度捧噶那不远,在恒河北岸,有山凸出,寺在山头,为大妈巴麻所建。寺中迎请如金刚道场佛像。中为祖殿,周围有八院环绕,规模宏大。(二)为那烂陀寺,一名拿冷达渣。二寺各有说法轨则。那烂陀说法轨则有三:即上师清净、弟子清净、所说法清净。迦麻罗西寺说法的轨则,即本论所述,先明作者之重要,次法之重要及应如何说法听法三事。见昂旺朗吉堪布著:《菩提道次经略论释》上册,1998年版, 第10~11页。  〔2〕 本论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师,而本论依承的论典是阿底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52菩提道次第略论 导读等内容。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四川古宇 寺养生禅修营文本_专业资料。四川...(清德长老) 郭新志 田纪钧 胡进江 释丹珠 5、菩提道次第略论 (智海法师) 6...菩提道次第略论大纲
菩提道次第略论大纲
年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14《四百颂》云:‘质直、具慧、求法义,是则名为听法器……
&&&&&&&& 18
202122232425
26所积诸善,由普贤行愿。
第二章:于有暇身劝受心要
第三章:与下士道共修心之次第
&&&&&&&&&& 45”—“其余法类,亦当如是了知。”)
5556‘‘’
&&&&&&&& 1
76从何收者?”—“即是最初之所入也。”)
828384”)
9899100101102
106于有情今后无罪之义利,如理而为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戒尺师兄旋风少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