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七师准提法开示集开示:什么是业力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自利利他,入世修行&&&&&&&&&&&&&&&文:准提法网络佛学院三班学员Zhangyuhui断断续续的学完了准提法中级班预科课程。在本课程中主要是从理论角度,正确理解学习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众生的非凡意义与作用。并更理解了八关斋戒的意义,认真对待八关斋戒,争取在中级班课程学习期间,在曼陀罗闭关中心受持一次八关斋戒,取得保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门票。在此课程中更加确立了临终往生西方净土的大出家观念,生活当中则需入世修行,做好自己,过好当下,一心不乱的念准提咒,能理解的就用自己理解的,不能理解的就用真信、纯信念咒,随着念咒自己能理解的会越来越多,诸佛菩萨会显现、显示的也会越多,自然就加深了理论和实修的理解。看到大师们艰苦的学法经过,而我们则能在准提法网络佛学院的带领下按部就班的学法,不用走弯路,不用盲修瞎炼,感到非常的幸运、幸福。真心感谢诸佛菩萨们的加持!感谢准提法网络佛学院!感谢学院的老师们!感谢弘扬准提法的同修们!感谢一切众生!以此诚心、深信心修行,发菩提心,归依佛法僧,依佛法而行,功德回向,往生佛净土。生活在红尘中的我,既需要物质做为基础,也需要有足够的精神依托。就像在街上遇到乞丐可以直接放钞票(物质的),也可以在心中为他默念佛号(精神的),而放钞票更直接些,立竿见影的效果快些,也能为大众更直观理解明白些。因此我既想学事业师让自己拥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可以直接更好地自利利他为人民服务,又想学咒师同样的自利利他,两者相辅相成,让自身更快的成熟起来,为弘法利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顶礼南无准提菩萨!&
做才能得到,信心最重要&&&&&&&佛法修学是长期的过程,其中信心非常重要,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很多人断断续续地学,有些人觉得没什么感应,其实都跟信心有很大的关系。&&&&&&&娑婆世界的众生,大多是不圆满的,要么缺慧,要么缺福,只有佛是两足尊,福慧圆满。每个众生不同的习气,也直接影响着当下的行为,有的人喜欢研究佛经,对中观、唯识、禅净密,孜孜不倦;有的人就是不喜欢闻思,却非常喜欢积累福报,做了很多功德;有的人只喜欢持咒实修,……当然因果不虚,最后都会得到相应的果报,这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前有大德曾说过,信佛就必须相信佛法的不可思议之处。细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在科技的发展,已经逐步证明了很多佛法所说,但是想完全了解遍智的佛陀境界,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如能做到信受奉行就很关键了。有的人天生就信,自然会获福无量,当然这也是宿世积累的福报,一听阿弥陀佛,就一直念下去,深信不疑,这样临终绝对能往生;一听准提菩萨的大愿,毫不怀疑,一门深入,这样也绝对是能事事满愿的。但是对仅仅把佛法做为研究对象的人来讲,要想获得实际的利益,还是不容易的。佛陀对只闻思不修行的人,批评为说食不饱,是啊,这也跟前世自身的福报不够有关系,所以如能踏下心来好好地计数持咒, 广做功德,到一定的时间,业障清净,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一条修行的捷径。&&&&&& 但是能做到这一点,对有些人来说又谈何容易。有些人只是嘴上说信佛,却不肯依教奉行,信了好多年,却连句咒都不念,到处逛寺院,游山玩水,做功德就更舍不得了;有些人稍做功德,就要求菩萨赐予升官发财,婚姻美满,如果未满愿,就说菩萨不灵验,失了信心。以前有个人考试作弊,一直求准提菩萨加持,结果还是被发现了,就怪罪准提菩萨不加持,跟菩萨耍小脾气,你不加持我,我就不跟你学了,一耽误就是好多年,其实这就是信心不够,福报不够。准提学院提倡学员系统的闻思,一门深入地修行准提法,让大家少走弯路,是功德无量,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偏有些人凭自己的喜好,东看看西看看,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该学什么,初级班要求的持咒数量,很长时间完成不了,非常可惜。而那些从进入学院就一直按照要求修学的学员,三年五载命运就有非常大的改变。所以说命自我立,一切都要看自己怎么去把握!&&&&&& 学院一年一度的盂兰盆法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参加法会共修,随喜念诵供养,是消业培福非常好的机会。有的学员非常踊跃,随喜念诵几十万心咒是为平常,有的学员甚至报了上百万,而有的学员就是不想念,连供千僧等等这些殊胜的功德也不想做,任由习气掌控自己的命运,随业流转。&&&&&&&在学院学习修行,时时有学院老师的督促提醒,本身是很大的福报,应当心存感恩之心。&&&&&& 信才有收获,做才能得到,盂兰盆法会马上开始了,你打算怎么做呢?标签:&&&&
,学院将举行共修活动&&&&&&& 日(农历六月十九)恭逢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观世音菩萨在中国妇孺皆知,与中国人民有着甚深的因缘,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她是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 《》谓释迦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是慈悲、智慧和福德的象征,为众生开启了。在观世音菩萨的成道日,普请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六字大明咒、《》等,是日修行供养犹为殊胜,具大功德。承观世音菩萨大悲愿力与大威神力加持,令大众消除业障,身心安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为庆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学院将邀请准提法大成就者高七师领众共修并行普佛供养、供灯、供花、菩萨像贴金、准提等殊胜法事,供养、赞叹、感恩观世音菩萨无边功德,为学院师生祈福回向,愿所有师生福报增长,诸事如意!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适逢学院2014年第五届宣传组织期间,我们也祈请观世音菩萨加持学院盂兰盆法会圆满成功,所有有缘同得解脱。&&&&&& 另外:高七师带领全体班主任老师,最新录制了六字真言的教学录音,有需要的学员请联系班主任老师。&&&& &&&&&&&&&&&&&&&&&&&&&&&&&&&&&&&&&&&&&&&&&&&&&&&&&&&&&&&&&& &&&&& && 准提法网络佛学院&&&&&&&&&&&&&&&&&&&&&&&&&&&&&&&&&&&&&&&&&&&&&&&&&&&&&&&&&&&&&&&&&&& &二0一四年七月十一日标签:&&&&
学院为坛城贴金 功德回向全院师生&&&&&&& 为了给学院及广大学员积累福报,增添精进修行的资粮,加持准提行者修行与生活如意。学院近日圆满完成为一尊坛城贴金之庄严佛事,并将此功德回向给学院全体准提行者。&&&& & 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的道场。古代印度密宗修习“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遂筑方圆的土坛,安请诸尊于此以祭供。坛城,具足一切法性。以一性为主,余性为辅,组织圆满,无所欠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宇宙万物皆是业力作用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宇宙之中,供奉坛城即担负了自己应该分摊的一份责任。同时,坛城在用于自受灌顶、予他灌顶、修行供养、接受悉地和成办事业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另外,有坛城的护持在修准提法时,也为修行增添助上缘。&&& && 庄严坛城贴金之善行,即是为广大有缘行者积聚善业,更有助于准提行者修持准提法及观想。在高七师集《显密双修准提法观诵集》中,帝网无尽观第二观中,讲到“供养香、花、灯、烛、衣服、饮食、幢、幡、伞盖、楼阁云等,其中准提行者对“楼阁云”的观想,即可参照坛城内的“楼阁”进行观想修法。  愿准提行者们勤勉精进,早证菩提。方便为究竟,当下即坛城。备注:有意发心随喜坛城贴金的行者,请联系班主任。其他有缘行者,请致电010-.&&&&&&&&&&&&&&&&&&金碧辉煌的坛城(如下图)&&&&&&&&&&&未贴金前的坛城(如下图)标签:&&&&
预科班学习的收获&文:准提法网络佛学院学员&&&&&从小就在基督教的环境中熏染长大,自从记事起奶奶每逢周末就带我去教堂做礼拜。到长大了来到北京工作,一切的思想也会随着时间和阅历发生改变.因为身边的朋友&同事&客户&信佛教的人居多,自己莫名其妙的受到感染,再加上后来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宜之后,一直怀疑自己到底算是有信仰的人吗?基督教自己也并没有受洗礼,也看不进去圣经,总觉得自己的这二十来年一直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支撑自己的内心。我的一同事她是公司会计,平常很喜欢和我聊天,包括送我一些佛教书籍。而我心中也向往和自己能有缘分的宗教,后来生活中经常压力大不开心,那位信佛的同事就安慰我,说;信仰自由,听由自己内心的选择就是最好的一剂药。&在佛友同事的推荐下,她让我学习准提佛法,并帮我在网上查找准提咒正确的发音,翻阅着翻阅着,就翻到了《全球最大的准提法网络学院》,心中倍感惊喜,然后我就在网上报名了,心想;如果佛缘来,就惜缘,佛缘不来,就随缘了。没想到过了一天半的时间,接到一个电话,来自准提佛学院刘老师的电话,再告知我被正式录取成为学院三班的学员时,心中特别高兴和感恩......&接下来老师给我发送了学习资料,一些基础的入门资料学习,我并按照相关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学习,其实压力也是有的,因为我是纯粹的零基础,家里也没有信佛的,怕学习没有灵感,后来当我正在用心按资料步骤学习感觉也不是特别难,加上老师的细心讲解,信心倍增不少。看了高七师的准提法开示集后让我明白;自度就是度他,一个佛教徒信佛后性格变得内向不开心,自私自利,会带来不良的反射效应,若是通过信佛后,自己开朗,内心清静,变得睿智和乐于助人,谁会说信佛不好呢?而且学习近阶段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确实是顺心和感动。自己在学习中也懂得了学院的宗旨和办学思想及准提咒的六大特点,还有三个专业的考核制度等等知识受益匪浅......初来乍到,也不知道说点什么好,要去怎样表达对准提佛母的敬畏之心,弟子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准提佛母对我的呵护,树立良好的佛教徒形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努力精修学院研发出来的各种佛学书籍,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嗡&折&隶&主&隶&准&提《愿:准提佛法光芒普照世界遍地,准提网络学院传承众生,影响众生。》梭哈&嗡部林
最后登录加载中...
this.p={b:2,ua:29, ub:'-1000',us:'他', friendstatus:'none',followstatus:'unFollow',hmcon:'0',aShowT:'0',guideId:6};
积分 ${data.totalScore} 分,距离下一等级还有 ${data.nextGradeNeedScore}分
模块内容加载中...
心情随笔列表加载中...
this.p={b:2,n:5,r:'http://luckysmallgrass./blog/#m=1&c=',mset:'000',mcon:'',srk:-100};
{if defined('fl')&&fl.length>0} {list fl as x}
${x.content|xescape:x.id,x.moveFrom} ${x.publishTime|xtime}
{if x.moveFrom&&x.moveFrom=='wap'} && {/if} {if x.moveFrom&&x.moveFrom=='mobile'} && {/if}
{/list} {else} 暂无心情随笔记录! {/if}
博友列表加载中...
this.p={b:2,m:0};
发现好博客
列表加载中...
this.p={b:2,cn:12,ct:12};
列表加载中...
this.p={b:2,cn:15};
我要留言 & &
& 留言列表加载中...
this.p={b:2,nv:false,cn:5,ct:5};
& & & & & &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list} {/list}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if}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什么是业力(完整版)
下载积分:720
内容提示:【精品】什么是业力(完整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4:21:1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72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什么是业力(完整版)
官方公共微信[大净观法会|度亡]&利乐有情,救脱幽灵
超度与超拔是大净观法会重要的修行和回向内容。我们只需要在报名回向内容中为他们发愿回向,与法会结缘,他们都将得到法会度亡的殊胜功德。
  我们的有缘众生,不管是六亲眷属,还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意无意伤害结缘的众生,以及眼见身触、闻声见影所结缘的有情众生,大多都在六道轮回中。
  我们参加殊胜的大净观共修法会,共同凝聚佛力咒力,祈愿回向,使咒力、共修力、众生愿力、佛的愿力、法界缘起力,众缘和合,功德弥深,为有情众生净业结缘,转染为净,靠殊胜不可思议的佛力加持超度超拔,脱离六道苦海。依佛法发愿共成佛道,以此因缘业力转变,既为有情众生结上殊胜解脱佛缘,也成就圆满我们修行的菩提资粮。
  超度和超拔是有区别的,超度是一期生命结束,尚未轮回另一期生命之间,我们用佛力架起一座桥梁,度有缘众生脱离恶道,殊胜者直接往生净土,成就解脱的功德。
  而超拔是另一期生命开始,众生轮回于恶道受报,我们用佛力的大威神力及行者修行相应的功德,令恶道众生拔出恶道业力,转生善道或者净土,成就解脱功德。
  所以,超度超拔是众生所处阶段不同,不同的救度方式。
  祈愿第八届大净观法会圆满成功!轮回众生依此因缘结无上佛缘,悉得解脱!
2016年第七届大净观法会感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七师开示:什么是业力?(一)
“业力”是佛学思想中最重要、也是最难解释的一个概念,因此最易使人们产生误解。业力这个概念,在佛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佛学的基础。佛教是为了解脱六道的教育,那么如果没有业力的思想,佛教的基石是不牢固的,正确的理解业力的作用,才能真正把六道轮回的思想在心中建立起来。因此,即使业力再难理解,我们也要认真地来学习。
业力和我们修行的关系,业力包含哪方面的内容?
业力是组成因果关系最原始的一个要素。一个人,过去、现在、将来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的结果。那么我们的行为,会导致我们现在以及未来,使我们的行为、遭遇受到影响。同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为我们的生命负责,因为这种可能性和责任是我们自己造作出来的。
业力这个概念实际上不是佛教所独有的,而是古印度所有的宗教团体,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等等同时认同的一个基本宗教概念。
今天我们不会像《俱舍论》那样详细分析业的性相,而是着力于研究考察婆罗门、原始的印度其他教派的业力与佛教的关系,小乘的业力概念与大乘的业力关系,大乘与金刚乘的业力关系,以及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业力概念的变化,业力范围的变化,对我们修行的影响;以及菩萨所示现的业、因关系,以及因、果关系;还有,不同的解脱方法,对业力概念的影响。只有这样纵横两方面,从教派和历史发展上深入分析,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业力的广泛性、佛教构建业力轮回的原理、不同修行方法的依据。
朴素的业力概念广泛存在于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基本思想里。所说的业,就是梵语karman的音译“羯磨”。“羯磨”就是业的意思,就是你去做,你去行。小的时候,老师常常留作业,只要你“作”了,就有“业”,业就是去做、去行的意思。这是印度宗教普遍的一个概念,不是佛教所独有的,业力是广泛的指一种因果关系,业力是轮回的一个主要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实的果,还会生生不息地繁衍到来世,形成一个轮回的主要动力。
佛教的这种业力观,和印度教的业力观,不能简单地称为从“心”的角度来判断善恶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无我”与“有我”的关系。因为佛教本身存在从部派佛教发展到大乘佛教,以及密乘的出现的各个阶段,它的业力概念是变化发展的。与印度教的比较,可以从小乘、大乘、金刚乘三方面来讨论
&到底有没有“我”?
  小乘佛教的业力思想和印度教的业力思想差别不是很大,有差别的地方在于,小乘佛教认为受业的主体是“无我”,
而印度教认为受业的主体是“我”,是一种“有自性”,而小乘认为受业是“无我”的。那么对业的解释内容是相近的,区别在于受业的主体是否是“我”的自性上,可能我们以后要详细讲到。
身口意三业
因为有些人是初学,对业的概念理解不够,在这里我们先一起共同来回顾一下佛教对业力的最基本解释。佛教对业力分为“身业”、“口业”、“意业”三个方面,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身、口、意业。我们身体所有的行为作业就叫“身业”;如果有语言,你说话所引起的行为叫“口业”;意业就是所说的念头、思维、思考,实际上身口所造的业,多数是随着念头而造的,善念则造善业,恶念则造恶业。可以说,意业则具有广泛性、加行性。有时候,你认为自己没有由念头造的业,但实际上,是在你思维习气下身体产生的行为,也是身业和意业的结果。这是“身、口、意”三业。
&十恶与三毒
如果从善恶的角度来讲,还有“十恶业”,这是我们佛教徒经常听到的一个概念。所谓的十恶业,就是说我们身体会造三种恶业,口会造四种恶业,意恶业有三种。
身业,一般我们是说“杀生、偷盗、邪淫”,这三个业都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口业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虽然口业不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但却是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本;更大程度上是意业,它包括贪嗔痴三方面。意业的贪嗔痴,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是所有烦恼的根源,也是三恶道的直接业缘,也是导致我们身体疾病的一个根本原因;甚至现在所出现的水灾、火灾、风灾,等等,也是由众生的意业造作的。
《俱舍论》中就解释,整个世界的大劫出现,有火灾,最后有风灾。为什么世界有风灾呢?因为人心常动!人心的浮动,就造成了世界的动,就造成了“风”。水灾是因为贪欲,火灾是因为人类有嗔恨,风灾是因为有动,有愚痴,有无明的行,因此有风灾。这是对十恶业的划分,从身口意上划分。
我们知道,更大的恶业就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在《无量寿经》中记述比五逆之业更重的业,就是谤法之业,这是对佛教中恶业的整体认识。
善恶无记,共与不共
业力除了“善、恶”以外,还有无记业,这是从业的动机角度来说,无记业是不善不恶。打个比方,比如开车时无意中撞到了人,那么他的业是无记业,是非善非恶的。可能困了打瞌睡,没有看到,不是成心想去撞人,也不是不想去撞,事情发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无记业佛教分得很细,《俱舍论》中分为有覆无记、无覆无记,不善不恶也不见得就是好。它有的会遮住你的本性,这就有覆的。有时,这种无记性,可能还给你带来好处,那么它可以叫无覆无记,不会遮盖本性。这是从业的动机角度来讲业
在业的讲述分析过程中,人们还常常以“共业”和“不共业”划分业力,共业和不共业的概念很重要,它对于我们如何选择修行方法很有意义。
共业就是大家一起来造过业,一起受过报,整个造业的这种形式,类似于一个系统,我们造的一些业相互影响,关系密切。比如说现在的经济形势,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对我们的收入有影响;又如大气气温的不断升高,甚至每年的流行性感冒,这都是我们共业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显而易见,越是社会发展,这种共业的造作,力量就越大,我们所受的共业也就越大。那么“不共业”,就是说我们造的一些业只是影响我们个人的身心,你今天不吃饭今天就只是你一个人会饿。
定业,还是不定业?
定业和不定业也是理解业力的一个角度。在佛教的记载中,有些果报,受业的时间,已经肯定了,那么这叫定业。比如杀人的根本业成立,在小乘佛教中,其果报是要堕地狱的,称为报定。如果堕地狱的时间肯定,那么叫定业。如果堕入的时间不肯定,那么叫不定业。在佛经中,杀父母的业是五逆之罪,死后,下一世,一定堕地狱,这叫“定业”。
什么叫“不定业”?有些业的果报和受业的时间都不一定,称为不定业。比如说一个种子,它马上要结果实了,那么这种子结果就叫“果报”;如果这种子刚发芽,它结果的时间没有定,那么可以说这叫不定业。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经常拜佛忏悔,消除我们的业障。深入经藏后,我们就知道,在原始佛教的记载中,佛陀有三不能,其中一项是定业不能转,比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后必堕地狱,任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这结果,那么这是在小乘佛教中的认识,认为这是定业。以后我们还要讲,大乘佛教是可以转这种业的。
不定业就不同,不定业是可以通过拜佛忏悔、修行来改变的,所以有些人想忏悔业障,把一切业障消除。这里就有两种观点,有些人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定业不能转,有些人认为靠佛力靠咒力是可以转的,这一点是有所争议的。
催化剂与化学反应
从业力的果报作用力的角度来讲,业力还分“引业”和“满业”。什么是引业?就是我们死后,能牵引你到六道中某一道的业力就叫引业。比如你修禅定,你就造作禅定业的引业,死后会往生到四禅天。又如你常常修善行放生布施,可能引生到天道,那么这些善业就是引业。这个业力你做的所有行为,它不起别的作用,只是最后在你临终的时候起作用,给你推到某一道中。
我们投生到人道了,为什么有些人投生到沙漠,有些人投生到海岛,有些人投生到繁华的城市,有些人投生到偏远的农村呢?这是因为每个人受的“满业”不一样,所以说业力有引业和满业的不同。我们投生到某一道,必须有些业报使我们的一生有连续的作用。我们今世做人就是过去造了引业让我们投生为人,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头发、肤色有差别呢?是因为我们的满业不同。
在过去的观点中,常常认为在人世所做的、所受的一些业报,都是过去造的,这种是狭隘的错误观点。你所造的业的大小不同,它的力也不同。较轻的业力,微的业,成熟的就慢,可能三世、五世才成熟;比较重的业,可能现世就成为满业了,也就是现世你就得报了。就像我们现在生活的人,常常是满业的力非常大,你工作你就挣钱,你不工作你就挣不到钱,你就挨饿,这都是源于现代人造业的能力非常大。引业与满业的关系让我们知道,不同的修行法门的作用是不同的。往生多造引业,求福报要多造满业。
实际上,与我们修行有关系的,还是整个业力对我们修行的影响。其重点是我们如何看清我们所修的法门与业力的关系。
印度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印度教它认为受业的主体是我,只有我存在了,才有业力存在,印度教的业力思想,是一种类似于机械性的业力思想。那么这种机械性的业力思想,它与小乘的业力思想是极其相似的。所说的佛教的部派业力思想与印度教的业力思想区别在哪里?佛教区别于其他的宗教思想我们必须看清。
  首先,业力观是构成印度教的主要部分。无论是印度教也好,还是小乘的部派佛教也好,都认为业力是主导人的命运的,人在自由的情况下所做的一切行为,都会影响你的命运。如果我们播种善因,那么就得善果,如果我们播种恶因就会得恶果。凡此种种行为,就会决定我们的将来,虽然业力不会马上显现,也可能会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它早晚会显现。人没有能力改变业力这法则,业力是一种自然法则。小乘佛教和印度教都是有如此的认识的。
小乘佛教的业力观点到底和印度教的业力观点有那些区别?这是我们必须区分开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业力的受体上。就是说,谁来作业,谁来受业,谁来轮回,就是在受体上有不同。我们知道印度教提倡有我的,有我的一种有业报的轮回思想,认为有个我来存在,这个我来作业,最后由我来受业,这是印度教对业力受体的一种解释。而佛教认为,业力的性质虽然没有变,但是真正能承担,能造作受业,能轮回的并没有一个所受的“我”存在,而是一些因缘的组合,是由刹那生灭的一种现象所构成的,并不是真正的有一个我在造业,我在受业,没有一个轮回的主体,虽然不否定业力的存在和不可灭性,但是,是否认它的受体存在的,由此修无我而证解脱,而不是在业力的本身上想办法,这就是原始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甲开枪打乙,甲乙都死了,甲比乙先死,《俱舍论》认为甲犯没有犯杀业,因为甲不存在了,已经轮回变成另一个人了,或是中阴身了,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根本罪的存在了。如果认为轮回的那个人还是那个“不变的我”,根本罪是存在的,这是佛教与印度教的最大区别吧。
我们说佛陀的教法,是解决人生死轮回的一个教法。比如一头老牛在拉车,如果这车不走,我们是用鞭子打牛还是打车的问题引伸而言,若从业力入手,你就是打车;如果你从拉车的无我自性入手,那么你就用鞭子打牛,牛车才往前走。所以佛陀反对苦修,如果有人认为只有把业力全消了你才能解脱,一般都会导致修苦行,受苦,往身上烫疤,比如故意跳入粪池里,或者故意饿自己几年,让自己受苦,所有的恶业都在我身上显现消完之后我就成就了,这是佛陀反对的一个苦修。所以佛陀讲究要中道。佛陀讲究认证自身的无我性、无自性你才能成就,这就是佛教和印度教因为对业力的认识不同,业力的受体不同而产生的修法不同。
大乘小乘的区别
世界、社会在变化,也是无自性的。随着佛教的发展,所面对众生的根基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每个众生的业力也会显现不同。在小乘佛教阶段,我们每个人的满业,当时受的业报,是相对清净的,而随着众生所受共业的发展,众生的业报越来越不同。当大乘佛教发展的时候,对业力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了。
佛教发展到大乘阶段,对业力的认识就有个飞跃。它不简单的说造业的是你的行为,而更重视的是你的心里的动机,意愿的倾向。过去是倾向行为,不管你怎么想的,你杀了人你就有杀业,那么到了大乘佛教的观点,可能你心里的动机对业的判断占了更重要的地位。这就是大乘与小乘的区别。
  大乘认为小乘所说的加行业对修行更为重要,“业”从“行为的本身”到“心的转变”,这是大乘小乘对业力观点的区别。所以我们既要知道印度教跟小乘佛教的区别,也要区分大乘和小乘业力的区别。
  大乘佛教的业力观点认为善恶业的构成必须通过心里的动机,业才能成立。如果你心中不存善恶的动机,则不构成所谓的恶业和善业,而且业力所造成的因果循环也不是机械式的,不是绝对的。心念的影响要超过业力行为的本身。比如在《法句经》中解释:心是善恶业的主导者。这是最早出现心是善恶业主导的一个经典,小乘更重视行为的结果,你善良的动机也可能去伤害别人,比如这个大夫很好,结果就把那个人的病给治砸了,甚至给治死了,那么在过去小乘的范围内,你就是造了一个恶业,用大乘的观点来讲这仍然是个善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
佛教认为,如果你没有嗔心和谋杀的动机,无意的杀害并不能构成完全的杀业,这是与原始小乘佛教有一定区别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为什么会有大小乘的划分?这不是我们这次要讲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只是讲业力概念的变迁过程。在大乘阶段,业力被更详细的划分,这涉及到大小乘业力概念的变化。由于当时,人们在业力问题上出现了迷茫,出现了迷惑。因此对业力的解释发展到大小乘并存的时候,对业力的解释就更加详细了。
随着佛教理论的完善,业力概念已经不是单纯的果报,而是业力一定要有外缘配合才能形成果报,业力是与果报说和轮回说结合到一起来阐述的,而不是单讲“业”的概念,更详细的把业分成业因、业力、业果。
(未完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巫师业力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