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7怎么求货币乘数

图文丨读懂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
我的图书馆
图文丨读懂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
货币信贷概况2016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利率水平低位运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货币金融环境基本稳定。 广义货币平稳较快增长 2016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55.0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48.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比上年末高6.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6.8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末高3.2个百分点。全年现金净投放5087亿元,同比多投放2130亿元。现金和银行存款虽然都是货币,但它们的流动性有很大的不同。现金直接就是现实的购买力,而银行存款则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变成购买力。为了测算、掌握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情况,更有效地调控货币供应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货币涵盖范围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差别,把货币供应量家族划分成: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现金: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大家手中的人民币就是现金,人民银行一共印刷(铸造)了多少可流通的纸币(硬币)和一共销毁了多少都是有账可查的,轧差后就是现金余额。但有一部分印制(铸造)好的现金并未投入流通,而是躺在人行发行库中被称之为人民币发行基金。人民银行另外一个库是业务库,库存的是银行办理收付业务的备用金,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现金需求用存放央行款项与其兑换,这类纸币或硬币才属于现金范畴。问题来了,人行发行的纪念钞、流动纪念币在市场上很少流通属不属于现钞?&M0:被称之为“流通中货币”,是指流通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这些现钞减去库存在央行业务库和银行金库(ATM)中的现金,就是流通在外的现金。这些现金被居民和企业所持有,具有最强的购买力。问题又来了,支付宝、微信钱包中的余额在好多地方都可以转账和扫二维码支付啊,属不属于现钞?大家可以留言答复。M1:被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0加上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因为活期存款可以随时变现(提取),所以流动性和购买力不亚于现钞,可以代表一国经济中现实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和最直接的影响,很多国家都把M1作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对象。按照人行统计口径,单位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社保基金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住房公积金活期存款和非居民活期存款。问题来了,同是活期存款,M1为何不包括个人活期存款了?中国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国家,老百姓活期存款大部分都沉淀在银行中变成相对稳定的存款了,为便于统计,M1只包括单位活期存款。M2:被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最早M2是指M1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单位其他存款,人民银行1994年10月份开始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数据。后来随着股票市场发展,2001年7月份起,将证券公司存放银行同业款项(其中绝大部分是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纳入M2统计口径。再后来,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也纳入了M2统计口径。年末M2增速仍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相对于经济增长实际需要,货币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从供应渠道看,除人民币贷款投放较多外,通过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派生的货币也较多,分别比年初增加5.67万亿元和7.15万亿元,同比分别多增3580亿元和5837亿元。截至2016年末,M1增速自高位连续5个月有所回落,较7月末的年内高点低4.0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进一步缩窄至10.1个百分点。剪刀差:M2增速与M1增速的差额,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可以近似看作判断资金活跃程度尤其是企业层面的观察变量。因为M1中除了现金之外更多是企业活期存款,而M2中除M1以外的准货币更多是定期类存款,实际上是一种资产形式。一般认为,剪刀差(M2-M1增速)越小,货币供应量存款活期化倾向越高,经济活力越高,剪刀差越大,存款定期化比重较高。历史上M1出现较快增长时往往伴随经济上行,当经济上行,企业的支付结算和投资需求增加,从而增加了其活期资金持有。多数情况下,M2增速大于M1增速,然而2015年10月末M1增速突然快于M2增速,并逐步拉大差距,企业持有大量活期存款并未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M1-M2剪刀差逐步放大,直至2016年8月才开始缩窄,从某种程度上也客观证明了货币空转,信贷资金脱实向虚,那么是不是混业资管的错了?2016年末,基础货币余额为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年末高16.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多增4.8万亿元。2016年基础货币增长加快,主要是与央行供给流动性方式变化有关。2015年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来供给流动性,降准后法定准备金会转化为超额准备金,由此基础货币的结构将发生变化,但基础货币总量不会增加。2016年则更多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以及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供给流动性,这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总量,导致基础货币增长加快。由于基础货币数量与央行操作方式有关,因此近两年虽然基础货币增速变化较大,但银行体系流动性(超额准备金)总体保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上。2016年末货币乘数为5.02,比上年末略低0.02。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4%。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1.1%。基础货币:亦称“储备货币”、“高能货币”,包括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央行本身也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是存款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是指按照银行法的规定,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的直接效果是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水平,通过货币乘数效用对信用活动产生影响。&超额准备金率: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和的差别在哪了?点击链接就知道了。&货币乘数: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中央银行扩大或缩小一定数量的基础货币之后,能使货币供应总量扩大或缩小的比值。亦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未完待续 金融全体系研修班,从零开始学金融,深圳班已经满员(80人),日-19日将在北京开第五期,报名咨询程老师,手机&微信:。&成于微言 刘诚燃手机微信:金融、统计、数据、合规
TA的最新馆藏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读后感.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读后感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读后感保障0901班张彩云读完央行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虽然报告里大部分篇幅都说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似乎一切进展良好。可是只要认真的分析其中的某些数据,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就能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前期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并没有发挥理想的效果。目前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虽然在逐渐复苏,但进展缓慢,且出现诸多波折,形势依然严峻。主要风险有:一是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失业和债务问题依然严峻。占领华尔街运动以激烈的方式向世界显示了美国的金融系统弊病、政府的监管不力以及高失业率等问题。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灾难导致日本生产、出口和消费下滑,并对全球产业链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发达经济体债务问题堪忧,可能在中长期内对复苏形成制约。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不断恶化,各成员分化仍然明显。德国经济持续强劲,法国、意大利温和复苏,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继续疲软,主权评级连遭下调,导致融资形势再度紧张。市场担心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风险溢价骤升。由于希腊债务重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6月13日,标普公司将希腊长期主权债评级从“B”下调至“CCC”,为全球最低。为巩固市场信心、确保金融稳定为确保欧元区和整个欧盟的金融稳定,欧盟领导人接连召开两次欧盟峰会。然而被人们给予厚望的两次欧盟峰会在给大家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深深地忧虑。虽然欧盟领导人在拯救银行、拯救希腊、拯救其他脆弱欧元区成员国的主债务市场的目标上基本一致,但具体措施上很难保持一致。就在具体救援方案即将呼之欲出的关口,元首们之间仍难奏出和谐之音。法国希望把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变成银行,而德国认为法国这一方案会影响欧洲央行的独立性,总理默克尔要求意大利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措施,但意大利却直接装聋作哑。英国首相卡梅伦抱怨说“不能接受欧元国家单独决定欧洲单一市场命运”,而萨科齐则反击说“别一面说讨厌欧元,一面又跑来开会,对我们指手画脚”。三是能源、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受能源、食品价格大幅走高影响,6月欧元区HICP同比上涨2.7%,连续7个月高于欧央行2%的通胀目标。四是主要新兴经济体面临抑制通胀和防止跨境资本波动的挑战,政策制定难度加大。多数新兴经济体持续强劲增长,但为应对跨境资本大幅波动和经济过热等风险,部分新兴经济体主动收紧了宏观政策,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受国内紧缩政策和国际市场风险上升等事件交替影响,近期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上升。此外,西亚和北非政局动荡影响区域及全球经济稳定。在内外需求带动下,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生产、贸易规模已超过危机前水平,但受国内紧缩政策和国际市场风险上升等事件交替影响,跨境资本呈“先流出、后流入”的特征,加大了政策制定难度。2011年以来,西亚和北非动荡波及突尼斯、埃及等十几个国家,利比亚等国甚至发生战乱,恐慌情绪和避险行为带动国际原油和黄金价格大幅走高。由于担心欧美需求疲软,加上国际能源署于6月23日宣布释放6000万桶原油储备,国际油价近期有所回落,但能源价格波动加大了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风险。在如此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这个握有31975亿美元外汇储备(截至2011年6月末),GDP总量仅次于美国的超级人口大国想要独善其身,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货币政策目标无疑是相当困难的。仅仅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一事实就使中国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香饽饽。甚至有消息称欧盟领导人向中国求助,希望中国能大量购买欧元以助其早日摆脱困境。先不论中国救不救得了欧元,我觉得仅仅中国国内的问题就够呛。首先,物价指数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第二季度同比上涨5.7%,涨幅比上个季度继续扩大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5%。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4.2%,涨幅比上个季度高25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约1.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6.5%,比上个季度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6%,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上涨18.0%,涨幅比同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高6.3个百分点。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第二,金融风险较大。我跟人认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过大。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共有31975亿美元外汇,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且,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币种比较单一,风险较大。虽然大量的外汇储备具有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货币政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h1 id="artibodyTitle" pid="31" tid="1" did="" fid="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内容摘要
  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消费平稳增长,进出口有所改善,就业形势稳定,投资增速和物价涨幅有所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1.9%,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涨幅有所走低的形势,在保持定力的同时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用调结构的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适时适度进行双向调节,创设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在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充裕的同时着力引导市场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适当调整宏观审慎政策参数,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力度,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总体看,各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平稳增长,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市场利率回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2014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2.9%。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比年初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4045亿元。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9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7%,比上月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份下降0.23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25元,比6月末升值3个基点。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中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需要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新常态视角观察和分析中国经济运行。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宏观政策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完善,中国经济中长期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段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显紧迫。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贯彻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14年第三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平稳,贷款结构继续改善。
  一、货币总量增速趋稳
  2014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2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6月末低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32.7万亿元,同比增长4.8%,比6月末低4.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5.9万亿元,同比增长4.2%,比6月末低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现金净投放274亿元,同比少投放1560亿元。近期货币增速有所放缓,总体看是经济结构调整、表外融资收缩、部分财务软约束部门扩张放缓以及对同业业务监管加强等在货币运行上的反映。
  9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8.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21,比6月末低0.11。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3%。其中,农村信用社为4.9%。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有所放缓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6月末低3.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2万亿元,同比少增2.3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2.7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6月末低3.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3万亿元,同比少增3.0万亿元。主要是三季度存款增长明显放缓,当季减少9504亿元,同比多减3.1万亿元,其中不规范的同业业务收缩、“冲存款”行为减少导致存款派生相应缩减是主要原因。外币存款余额为60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9%,比年初增加1402亿美元,同比多增1017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增量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存款三季度末波动性明显减小,9月份最后一天存款新增6998亿元,同比少增4342亿元,存款偏离度监管要求强化的效果有所显现。
  从人民币存款部门分布看,各部门存款增速都有所回落。9月末,住户存款余额为49.8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6月末低2.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7万亿元,同比少增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37.0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6月末低4.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少增1.3万亿元。财政存款余额为4.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少增3427亿元。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8.5万亿元,同比增长58.7%,增速比6月末低7.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7万亿元,同比多增2.2万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平稳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比6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1万亿元,同比多增4138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与前两个月末基本持平、比6月末低0.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4045亿元。从人民币贷款部门分布来看,住户贷款增速高位有所放缓,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长相对平稳。9月末,住户贷款余额为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6月末下降2.1个百分点,仍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比年初增加2.7万亿元,同比少增4155亿元。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占比仍处于较高水平,前三季度增量在全部新增贷款中占比为16.0%,高于年平均水平。9月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前两个月末均高0.2个百分点,比6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0万亿元,同比多增8183亿元。
  从人民币贷款期限分布看,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短期贷款增长放缓。9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年初增加4.5万亿元,同比多增663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量在全部贷款增量中占比为59.2%,比上年同期高5.8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贷款投放贡献较多,前三季度新增2.3万亿元,同比多增5099亿元,9月末增速为12.3%,较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成为稳定投资的重要助力。9月末,短期贷款余额为3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6月末低4.3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增加较多,前三季度新增7383亿元,同比多增7279亿元,二季度以来投放明显较快,银行体系资金较为充裕以及票据贴现利率的下行等均是推动因素。分机构看,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和中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贷款同比多增较多。
  外币贷款平稳增长。9月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8383亿美元,同比增长9.5%,比年初增加615亿美元,同比少增208亿美元。从投向看,短期单位经营贷款增加324亿美元,同比多增153亿元,境外贷款增加22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对进出口及“走出去”的信贷支持力度仍然较大。
  四、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融资结构优化初步统计,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12.8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2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其中,第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2.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51万亿。
  从结构看,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占比明显上升。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9.8%,比上年同期高7.7个百分点。二是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显著缩量,表外融资同比大幅少增。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监管措施强化,原来通过表外融资的部分软约束及政策限制领域需求出现一定变化,这部分融资出现收缩,部分表外融资转到了表内。前三季度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合计融资2.2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7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7.6%,比上年同期低11.4个百分点。三是债券和股票融资双双大幅增加,拉动直接融资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2.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271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6.6%,比上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直接融资的比例提高,表明融资结构有所优化,也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此外,外币贷款低于上年同期。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回落,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所缓解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发布,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并督促商业银行落实好有关政策。一方面,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信贷合理增长、改善信贷结构。灵活双向调节流动性,在保持流动性总体适度的前提下,加大支农再贷款力度,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为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额度,进一步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逐步扩大地方法人等中小金融机构和对棚改、稳外贸支持力度较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空间。适时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市场利率适当下行,7月、9月和10月三次下调14天期正回购操作利率共40个基点,自9月份起适度下调PSL资金利率。另一方面,督促金融机构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此外,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规范同业和理财业务。在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下,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9月末,银行间市场3年期、7年期AA级企业债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5.78%和6.62%,较上年末下降1.57个和0.84个百分点。9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7%,比上月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份下降0.2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33%,比上月下降0.11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5.22%,与上月基本持平。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6%,比上月下降0.05个百分点。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2014年以来,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波动中小幅上升,这一方面与金融创新背景下理财等新业务快速发展导致银行筹资成本上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地区、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有所下降导致风险溢价上升有关。随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项措施逐步落实,9月份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出现上升,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8.31%和20.43%,较上月分别上升0.81个和1.63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71.26%,比上月下降2.44个百分点。当然也要看到,“融资贵”成因复杂,债务率高和风险溢价上升是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第三季度,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25元,比6月末升值3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005%。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4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4.52%。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第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50%,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97%;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4年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4.1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3.36%。
  七、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平稳发展
  初步统计,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53万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为1.24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为0.29万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6511.2亿元,实付8825.6亿元,收付比为1:1.36。直接投资方面,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金额2509.6亿元,同比增长68.4%,其中,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涨幅有所走低的形势,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用调结构的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注意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引导信贷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继续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调微调功能,结合各阶段流动性供求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的力度和频率,有效应对多种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第三季度,累计开展正回购操作4380亿元。不断优化操作期限品种。根据短期流动性供求复杂多变的特点,适时将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期限由28天期缩短至14天期,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创设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不仅面临来自资本流动变化、财政支出变化及资本市场IPO等多方面的扰动,同时也承担着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等多方面的任务。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央银行需要根据流动性需求的期限、主体和用途不断丰富和完善工具组合,以进一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基于上述考虑,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MLF)。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三、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继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进一步调整了与小微企业、涉农贷款等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相关的政策参数,并适当加大了对支小支农贷款较多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调整力度,继续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贷款比例,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四、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放力度,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力,第三季度,人民银行加大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管理,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平均利率低于其他同档涉农贷款平均利率;对涉农、小微企业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并要求再贴现票据的贴现利率低于同档平均利率,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对鲁甸地震灾区金融机构发放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在正常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基础上降低1百分点,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工作。9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2148亿元,比年初增加464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465亿元,比年初增加465亿元;再贴现余额1257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亿元。
  五、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及信贷政策的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创新组织、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优化信贷结构。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改进和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体制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继续完善就业、助学、少数民族、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民生金融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文化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符合条件的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铁路、地下管网等既惠民生也能提升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14个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切实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做好金融支持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金融服务工作。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2014年第三季度,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货币市场交易量明显放大,市场利率平稳回落;债券发行规模显著扩大,发行利率总体回落;股票市场指数上升,成交量大幅增长。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分化。美国经济复苏稳健,就业形势好转;欧元区经济微弱增长,通胀下行压力较大;受消费税率上调影响,日本经济增长反复,央行实现通胀目标面临波折;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分化,部分国家出现较大规模资本流出。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美国金融市场表现良好,欧洲市场总体平稳,日本股市受央行加码宽松货币政策推动大幅上涨。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市场总体稳定,股指有所上涨。
  美元汇率上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多数出现较大幅度贬值。9月30日,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26美元/欧元,较6月末贬值7.7%。英镑、日元对美元汇率分别收于1.62美元/英镑和109.64日元/美元,分别较6月末贬值5.2%和7.6%。同期,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其中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智利比索和南非兰特对美元贬值幅度分别达到14.2%、10.4%、7.6%和6.1%。
  (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进一步分化。美联储货币政策稳步回归常态,7月和9月例会决定缩减购债规模各100亿美元,10月例会决定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并在会议声明中首次增加“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的状况正在消失”、通胀率长期维持在2%以下的可能性已逐渐消失”的乐观表述。欧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宽,9月份宣布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分别调降至0.05%、0.3%和-0.2%,降幅均为10个基点;推出为期两年的资产购买计划,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担保债券(coveredbond)。英格兰银行维持0.5%的基准利率和3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日本银行意外大规模加码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10月31日宣布将每年基础货币扩张规模由60-70万亿日元增大至80万亿日元,将每年国债购买规模增加30万亿日元,所持国债未到期时间由此前6-8年延长到7-10年,大幅扩大ETF投资组合和REIT的购买量。
  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中国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消费平稳增长,进出口形势逐季好转,投资增速和物价涨幅有所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2.0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各季度同比分别增长7.4%、7.5%和7.3%,环比分别增长1.5%、2.0%和1.9%。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贸易顺差为2316亿美元。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这一进程仍未完成。我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需要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新常态视角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经济运行。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长期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打造出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国经济体量较大,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回旋余地很大,市场空间广阔,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在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等传统增长动力有所放缓的同时,移动互联、电子信息、网络销售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40%左右的较高水平,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经济运行呈现出典型的结构调整期特征。宏观政策调控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经验更加丰富,在区间管理的框架下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短期需求调节与加快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相互配合,有利于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受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等因素影响,增长的就业弹性提高,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当期收入感受指数和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均较上季提高0.9个百分点,当期就业感受指数较上季提高0.6个百分点,未来就业预期指数较上季提高了0.4个百分点。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分化态势,但总体仍处在温和复苏轨道,外需环境大体稳定。
  当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少。近年来虽然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一些老问题、老矛盾始终存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增长对债务和投资的依赖过高等矛盾突出,同时资源环境的过度承载和约束也更加凸显。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段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一些地区为追求增长高耗能产业等又有抬头。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兼顾和应对的矛盾更多,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从全球范围看,各经济体宏观政策出现分化,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步伐加快,可能对全球资本流动和资金成本产生较大影响。这些都增大了宏观政策面临的挑战和实施的难度。总体看,面对内外部的复杂形势,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显紧迫,需要统筹把握好经济结构调整和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之间的次序和相互协调配合,既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并从发展战略角度对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行谋划,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价格涨幅放缓,形势较为稳定。当前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国内经济调整有所加快,一些领域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尤其是受供给增加、美元走升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均有抑制价格上行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提高1.9个百分点。当然,受供给面变化,劳动力、服务业价格存在潜在上行压力等因素影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是比较敏感的。还应注意到的是,经过前期较快上涨,物价绝对水平不低,不少国内商品价格已高于外部,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仍较强,物价预期还不很稳定。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仍有所上升。需要密切关注未来影响价格走势的供求动态变化。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贯彻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水平,保持货币市场稳定。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落实好“定向降准”的相关措施,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组织、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探索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更好地盘活现有信贷存量,增加存量信贷资金对小微企业的投入。进一步发挥金融职能,继续做好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改革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科技、文化、信息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就业、助学、少数民族、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保证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促进产能过剩矛盾化解。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机制,不断提升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防治大气污染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相关领域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继续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费,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棚户区改造。
  继续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清理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等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继续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LPR),建设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建立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加强市场基础性建设,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高效的投融资市场。推动市场创新,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继续完善做市商制度,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为培育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夯实基础。培育多元化的参与主体,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和融资中介多元化发展,强化市场化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监管协调,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规范发展。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扎实推进中国“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探索商业性金融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模式,提升“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科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健全治理结构,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构建符合中国特色、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可持续运营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政策环境。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的功能和作用。继续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在加强监管前提下,鼓励各类型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组织、中介机构有序发展,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金融生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标准和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自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六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内控和风险管理。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发展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偿债能力的跟踪监测,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探索以市场化机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继续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企业互保联保等风险领域的监测分析,动态排查风险隐患,督促金融机构及有关方面做好各种情景下的应对预案。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交叉性、跨市场金融产品的风险监测和监管协调,促进各类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金融综合统计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附件: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