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穆迪 中国主权评级下调中国评级,有客观依据吗

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 因财政持续疲软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刘雪莲
  穆迪最新报告确认中国政府债券的AA3评级,不过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称,本次下调因中国财政的持续疲软,这反映在不断增加的政府债务水平之中。
  中国目前的AA3评级依然为穆迪评级体系中第四高主权评级。穆迪下调中国政府债券评级展望后,离岸人民币(CNH)反应平淡,基本持平。
  穆迪还称,下调中国评级展望反映了资本流出导致的储备缓冲下降,这加剧了政策、货币和增速风险。中国允许外汇储备降低会让流动性吃紧。
  不过中国的财政和外汇储备缓冲依然可观,政府得以有时间进行改革并逐渐解决失衡局面。
  穆迪预计中国政府债务2017年升至相当于GDP43%的水平,支持6.5%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可能放缓国企改革。此外,预计中国政府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减弱,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本月18日,同为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声明称,因低利率和公司举债促使债务激增,中国债务占GDP比已攀升至232%。中国面临系统性风险,评级面临潜在压力。
  标普警告,如果经济疲弱或者政府通过大幅扩张信贷支持投资支出以维持经济增长,中国目前AA-的评级可能被下调。
  不过三大评级机构均未下调中国的评级。据标普去年11月报告,中国长期信用评级为AA-,为第四高评级,前景展望为稳定。
  惠誉主权评级联席董事邓铠俊上个月表示,该行仍维持中国主权评级的展望为稳定,相信两年内不会作出调整。他指出,若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将是正面因素,但若房地产及银行业表现恶化,将成为负面因素。
(责任编辑:杨明)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你的位置:
> 国际财经 > 正文
交行:穆迪降中国评级依据不足 美国比中国差很多
  新浪美股 北京时间24日晚讯 针对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周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中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穆迪下调评级客观依据不足,中国经济体总体负债水平不高。负债主要是内债,对外风险很低;各部门债务压力不大,负债水平大幅上升可能性较小。  而且,中国财政实力雄厚,财政状况较为健康,可动用的资金面很广,出现债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小;宏观政策调节余地较大,由于拥有雄厚的财政实力,财政政策使用空间较大,中国的存款准备金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来对冲资金流出对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也是相对较高的,如进行调整也能发挥有力度的政策效果。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稍早下调中国长期本币和外币发行人评级,从Aa3下调至A1,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此次评级下调反映了穆迪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财政实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经济体系整体债务将随着潜在增长的放缓而继续上升。  穆迪调降中国评级引燃市场担忧,导致包括中国股市和人民币在内的亚洲股汇市纷纷走软 。中国财政部随后回应,从中国经济前景、政府直接债务水平、政府或有债务法律界定等方面分别予以批驳;其后发改委也跟进回应称,中国降杠杆工作成效显现,债务风险安全可控。  以下为交通银行报告全文:  事件:  北京时间24日上午,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长期债务评级由Aa3下调至A1,展望从负面调整至稳定,而短期债务评级则继续保持最高级不变。穆迪称,在此次调降评级中所反映的预期是随着潜在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财政状况未来几年将会有所削弱,经济层面的债务水平将继续上升。穆迪认为,预计在2018年底前,政府直接债务负担与GDP之比将逐步升向40%,到2020年底时将接近45%。未来五年的潜在增长率将降至近5%的水平。  点评  通过分析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理由,我们认为其客观依据不足。  1.经济体总体负债水平不高  从政府部门的负债来看,穆迪认为2018年底中国政府债务负担与GDP之比升至40%,到2020年底时接近45%。即便我们按更为宽泛的范围计算,2016年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为46%左右,依然低于全球大多数国家。例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巴西、印度的政府部门负债率分别为216%、 104%、119%、78%、74%、68%,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的负债水平大都显着高于中国,根本不会对政府对外信誉带来影响。从总体负债水平来看,中国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全部债务总杠杆水平为237.6%,在国际上处于中游水平,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接近,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英国的总体负债率为255.7%、372.5%、299.9%、301.1%、283.1%,都高于中国。  2.中国的负债主要是内债,对外风险很低  不但中国整体负债水平不算高,并且负债结构尚属健康,主要是内债,外债极少。截止2016年末全口径下的外债总额为1.4万亿元,占中国债务总额的比重只有5.4%,占GDP的比重为13%。相对于全球主要国家,中国对外负债水平很低,并且具有大量国际收支盈余,对外风险很低。截止2017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家。截止2016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6.5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4.7万亿美元,金融对外净盈余 1.8万亿美元。  3.各部门债务压力不大,负债水平大幅上升可能性较小  从债务增长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债务绝对水平不高且已在降低,非政府部门债务水平正在去杠杆。从2013年以来,中国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清理,新预算法实施后,我国逐步依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2013年政府部门杠杆率略微高于50%,目前已下降到46%。从2015年开始中国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迄今为止置换额度已达约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在逐渐降低。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相对较高,这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正在开展积极稳妥的去杠杆工作,积极处置不良资产,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企业部门的债务水平将有所下降。  4.中国财政实力雄厚,财政状况较为健康  虽然近几年经济增速逐渐下降,但财政收入从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中国财政收入15.9万亿元,财政资金实力雄厚。2017年一季度财政收入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保持较好增长态势。除财政收入以外,中国地方政府拥有大量土地出让金收入,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2016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地方土地出让金)4.7亿元,同比增长11.9%;2017年一季度基金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27.5%。此外,中国还有大量国有股权和资产,每年能获得大量股权分红作为财政可用资金。中国正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经测算,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股权结构改革,通过释放非金融类资本和金融类资本,每年至少能够增加财政可用资金1.5万亿元以上。综合判断,中国财政状况较为健康,可动用的 资金面很广,出现债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小。  5.中国宏观政策调节余地较大  从财政政策来看,由于拥有雄厚的财政实力,财政政策使用空间较大。2017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额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赤字率与去年持平,赤字额主要用于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相较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减税计划加基建投资计划,必将加大财政支出压力,而美国政府收支状况比中国要差很多,负债压力将不断加大。从货币政策来看,中国的存款准备金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来对冲资金流出对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也是相对较高的,如进行调整也能发挥有力度的政策效果。  6.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世界前列  就经济增速而言,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2017年一季度增长6.9%,处于世界前列,不但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而且是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由于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具有保持世界前列的能力。一是2016年末 中国城市化率为57.35%,而美国、日本城市化率高达82%、93%,中国目前处于城市化较快发展进程中,至少够释放10年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需求。二是 梯度转移仍将延续,大量生产制造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经济增长回旋余地较大。三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空间依然较大,2017年一季度重庆、西藏、 贵州、云南、四川等14个省市经济增速超过了8%。四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升,内生增长动力将增强。因此,中国在"十三五"期间经济潜在增速能保持在6.5%左右的水平之上。中国的经济增速仍将是位居世界前列。  7.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仍将上升。在十年前的2007年中国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为6%,2016年上升至15%, 翻了一倍多。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快于全球经济增速,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仍将持续上升,未来5-10年可能达到2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到2015年已是日本的2.5倍,在全球的影响力快速提升。中国经济总量已达到12万亿美元,只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 增长的拉动作用就能保持在20%-30%,是全球最大的增长动能。随着"一带一路"倡仪的实施,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综上分析,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显然依据不足,一系列论点与中国经济真实运行状况存在不小的差距。
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客观依据不足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连平及其团队】 北京时间24日上午,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长期债务评级由Aa3下调至A1,展望从负面调整至稳定,而短期债务评级则继续保持最高级不变。 穆迪称,在此次调降评级中所反映的预期是随着潜在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财政状况未来几年将会有所削弱,经济层面的债务水平将继续上升。 穆迪认为,预计在2018年底前,政府直接债务负担与GDP之比将逐步升向40%,到2020年底时将接近45%。未来五年的潜在增长率将降至近5%的水平。 通过分析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理由,我们认为其客观依据不足。 中国总体负债水平不高从政府部门的负债来看,穆迪认为2018年底中国政府债务负担与GDP之比升至40%,到2020年底时接近45%。即便我们按更为宽泛的范围计算,2016年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为46%左右,依然低于全球大多数国家。 例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巴西、印度的政府部门负债率分别为216%、104%、119%、78%、74%、68%,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的负债水平大都显著高于中国,根本不会对政府对外信誉带来影响。 从总体负债水平来看,中国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全部债务总杠杆水平为237.6%,在国际上处于中游水平,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接近,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英国的总体负债率为255.7%、372.5%、299.9%、301.1%、283.1%,都高于中国。 中国的负债主要是内债,对外风险很低不但中国整体负债水平不算高,并且负债结构尚属健康,主要是内债,外债极少。截止2016年末全口径下的外债总额为1.4万亿元,占中国债务总额的比重只有5.4%,占GDP的比重为13%。 相对于全球主要国家,中国对外负债水平很低,并且具有大量国际收支盈余,对外风险很低。截止2017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家。 截止2016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6.5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4.7万亿美元,金融对外净盈余1.8万亿美元。 各部门债务压力不大,负债水平大幅上升可能性较小从债务增长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债务绝对水平不高且已经在降低,非政府部门债务水平正在去杠杆。 从2013年以来,中国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清理,新预算法实施后,我国逐步依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2013年政府部门杠杆率略微高于50%,目前已经下降到46%。  讯 (记者 徐岚) 国际评级机构又不甘寂寞了,这次的“黑手”伸向了中国。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周二确认对中国政府债券的评级为Aa3,同时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正面”调整为“稳定”。而在一周之前的4月9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另一员惠誉刚刚宣布调降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短短一周时间之内两家国际机构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强烈关注,惠誉和穆迪一起向中国“开火”所欲何为?对中国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降级源于地方债和影子银行影响  对于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原因,穆迪称中国的信用基本面符合Aa3评级水平,但减少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和信贷迅速增长的风险方面不及预期,升级压力缓和,结构改革的规模和速度可能不足以令穆迪今后12到18个月内给予升级。穆迪预计中国2013年至2014年GDP将增长7.5%至8%,其后城镇化改造和生产效率提升将支持中国经济在2020年前保持6%至7%的增速。同时,对于金融系统更审慎、有效的监管措施以及更广泛领域的改革将防止经济不平衡的扩大,减轻经济硬着陆风险。  穆迪称,现有的负债可能影响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质量,妨碍经济向更平衡和更稳定的增长方式转变。另外,地方财政对于土地出售的依赖也使房地产市场更脆弱,并使地方财政健康程度下降;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信贷也给金融系统稳定性带来潜在风险。  市场人士担心标普也会“跟进”  如今,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中就只有标准普尔未曾表态了,标普是否会成为第三家将“矛头”对准中国的国际评级机构?记者注意到,尽管惠誉早在今年1月就下调了中国主权评级展望,但标普并未跟进,去年年末以来也未就中国主权评级发表任何新的看法。根据标普负责媒体联络人今年1月9日提供的去年11月29日发布的新闻稿和去年12月公布的中国主权评级报告,标普认为对中国的主权评级反映了其强劲的经济增长潜力、稳健的外部状况以及相对健康的财政状况,称上述优势抵消了下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平均收入水平与类似评级国家相比较低、整体缺乏透明度、信息流动受到限制,以及经济政策框架仍在不断完善,以适应已大体上市场化的经济。标准普尔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中国将保持其较高的外部债权人地位。  宏源证券分析师对于标普是否会跟进却持保留意见,“之前穆迪和标普的态度是一样的,现在穆迪已经转向,很难说标普会不会也跟着转,毕竟从三大评级机构此前的行动来看,其行动方向还是有志一同的”。  市场影响  “很多评级机构对国家的判断不准确”  对市场冲击并不明显  不过惠誉和穆迪此次将炮火对准中国,似乎并没有像2011年标普下调美国主权评级一样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在惠誉4月9日的报告发布之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比价持续走高并连续多日刷新历史高位。穆迪昨日的报告同样也没有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周二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中间价逼近6.24关口,再次刷新历史高点。即场上,银行间交易系统美元对人民币昨日盘中最低至6.1806,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三日刷新汇改以来的高点。  不仅是人民币汇率依然坚挺,中国央行发布的最新也显示,外资仍在持续大量流入中国。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跃升了1300亿美元,上升到创纪录的3.44万亿美元。香港人民币存款也重新出现增长,今年2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了6250亿元。  资本市场对于惠誉和穆迪降级报告的冷淡,似乎也验证了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对于评级机构的不以为然,他直斥“很多评级机构对国家的判断不准确”,指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前未有评出来,犹如“马后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欧债问题刚刚开始好转,穆迪和惠誉无视美国糟糕的经济和高失业率,而将矛头针对中国是“别有他图”,其唱空言论可以顺势让资金流回美国,为美债寻找买家,可谓是堂而皇之的“不劳而获”。  两大机构先后下调中国信用评级  短短一周时间之内,两大机构先后下调中国信用评级。  4月9日惠誉刚刚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下调至“A ”,评级前景为稳定。评级机构对主权政府的评级主要包括长期外币债务评级、短期外币债务评级、本币债务评级及主权上限评级,因此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惠誉此举调降了中国的主权评级,这也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主权评级首次被实际意义上的调降。  记者注意到,相比惠誉一周前调降评级,市场对于穆迪的这次举动更为关注。“惠誉下调中国债务评级应该是在意料之中,因为在三大主权评级机构中惠誉对中国的评级最低。早在2011年4月惠誉就将中国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并在去年12月对此再次予以确认。紧接着今年1月惠誉就下调了中国主权评级展望,并威胁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有60%的可能从AA-下调至A ,这次惠誉只是实践了自己的威胁”。  分析  宏源证券分析师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惠誉早就流露出了对中国主权评级的不满不同,穆迪此前对中国的看法是,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使整体经济拥有了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而高经济增速、低赤字和较低的中央政府债务则给予了中国应对地方财政和银行业风险的空间。因此,虽然中国在政治、经济和金融方面的风险都会导致评级下调,但目前这些风险还都处于低度可控的状态。“穆迪前后的态度转变还不到四个月,所以更加让市场吃惊”。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最近7日年化
最近7日年化新闻源 财富源
中信银行: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缺乏客观依据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胡爱善
  中国网财经3月9日讯 国际评级机构巨头之一的穆迪日前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稳定转为负面,同时还将30多家中国国有企业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这25家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12家中资商业银行、3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赁公司、3家和1家资产管理公司。
  对此,表示,穆迪此次下调中国政府及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缺乏客观依据,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中信银行表示,首先从国内的经济形势看,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潜力大、韧性强,有回旋余地,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改革将由“需求侧”转变为“供给侧”,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去年6.9%的增速无论从增量还是质量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5%。尽管我国非金融实体的债务上升较快,但债务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内债占绝大多数,财政赤字率也比较低,不容易发生债务危机。另外,外汇储备也并非越多越好,适度稳定的外汇储备更有利于当前的和宏观调控,提高货币政策度独立性。实际上,去年我国外汇储余额超过3.3万亿美元,虽然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仍保持着较高水平。因此,穆迪仅仅从债务上升、外储下降和改革的不确定性等方面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太过于片面,更应该看全面综合的数据指标。
  其次,中信银行认为,穆迪依据目前不良贷款提高、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显著增加以及信贷成本上升等因素,得出中资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的结论也过于片面。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当前中国银行业重点领域风险是得到有效防控的,特别是在房地产贷款、产能过剩贷款、同业和理财业务以及表外业务风险以及防止外部风险传染等方面都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整体资产质量是可控的,不良贷款率波动也处于合理区间 。同时,我国银行业转型发展呈现积极变化,盈利保持正增长,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也相对充裕,并且正积极通过内源和外源渠道补充资本,持续提高拨备水平,损失吸收能力不断增强,有能力消化经营当中产生的不良贷款。
中信银行(601998)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迪对中国银行的评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